更新日期:2010/03/09 19:37:28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3/09 19:36:13   編輯部 報導

阿底峽尊者傳  事業流傳教法增廣

 

法尊法師譯述

第三章 事業流傳教法增廣

    事業流傳者,尊者之高足遍彌于印度、隖僅、跋薄、哦日、前後藏地,各具殊勝功德,宏揚尊者聖教;然最要者,則為種敦一人。住聶塘時,尊者將一百五十七師所傳之經論教授,應誦傳者誦傳,應講授者講授,應密傳者密傳。首題梵名者,總有六千四百七十五種,前後所學者尚眾。種敦亦以三業至誠,事師如佛,尊者亦教法遇主,瓶瀉無遺。一一經論,皆具不斷之傳承,教理之依止,有加持、有成就,非憶造、非分別,故此派之教授,可謂清淨吉詳之極矣。

  又種敦前住耶拔時,自念末世有情,濁情深厚,今師長在世,必須請一永利有情之教授也。遂日日中,請問法義,結以總頌之,漸次集蘊成論,曰問答摩尼曼(全論以問答為體,純是教授之精華,內分二十三品,譯可十卷以上)總攝頌文譯供有緣雲爾。

  菩提薩埵摩泥鬟,
      
敬禮大悲尊,敬禮諸尊長,
      
敬禮所信天(天指佛菩薩等,非世間天神)。
      
應斷一切疑,應殷重修行。
      
斷惛睡懈怠,應常勵精進。

       念知不放逸,常護諸根門,
      
晝夜三時中(各三時也),應數觀心體。
      
應揚己過惡,莫求他誤犯,
      
應密己功德,余人德應顯。

       斷利養恭敬,高舉稱常斷,
      
應少欲知足,酬報諸恩德。
      
應修慈悲心,菩提心應固,
      
應斷十不善,信應常堅固。

       應摧伏忿慢,應具低下心,
      
應斷諸邪命,應法命存活。
      
應斷諸財物,以聖財莊嚴。
      
應斷諸猥雜,應住阿蘭若,

       應斷諸綺語,應常防語言。
      
見尊長親教,應恭敬承事,
      
於具法眼人,及諸初業者,
      
應起大師想,見諸有情時,

       起父母子想。應斷罪惡友,
      
應依善知識,斷瞋不樂心,
      
應趣安樂處。悉斷諸貪著,
      
應住無貪處,貪不得樂趣,

       斬斷解脫命。若見安樂法,
      
應常勵力辦,何者應先作,
      
即應先成辦,如是悉完善,
      
不爾俱無成。常離罪歡喜,

       若生高心時,爾時慢應摧,
      
憶尊長教授,若生沈心時,
      
應慶慰歡心,二應修空性。
      
貪瞋境生時,應觀如幻化,

       聞諸惡名時,應觀如穀響,
      
身生損惱時,應觀為昔業。
      
住邊際閒靜,如死鹿屍體,
      
應自隱其身,應無貪而住。

       應常住志願,懈惰心生時,
      
爾時應自呵,念戒禁心要。
      
若見余人時,應靜和正言,
      
斷怒顏攝容,常應含笑住。

       恒見余人時,應無慳樂施,
      
斷一切嫉妒,為護他心故。
      
應斷一切諍,常應住忍辱,
      
無面喜新交(當面歡喜,背後毀訾,初見便交,日久返疏),

       常應自安住。斷輕毀餘人,
      
應以敬重住,教授他人時,
      
應具悲饒益。莫謗于正法,
      
隨勝解樂欲,十法行門中,

       勵力無晝夜。三世所集善,
      
回無上菩提,福施諸有情,
      
應常時發起,七支廣大願。
      
如是當圓滿,福智二資糧,

       二障當永盡,不空得人身,
      
證無上菩提。信財與戒財,
      
舍財及聞財,有愧知慚才,
      
慧財共為七,此諸最勝利,

       是七無盡財,莫為非人說(非法器之人)。
      
眾中觀語言,獨居觀心念。

       印度隖波馱耶,勝然燈賢智藏所造,菩提薩埵摩尼鬟圓滿。

  種敦請問法時,善慧譯師,住桑樸寺,為五百弟子演說法義。一夜獨居桑朴靜林,文殊菩薩現身教曰:汝雖善巧一切所知,然未獲得至極扼要,可將徒眾,安于聞思,自往耶跋聽聞深義;現今法王及種敦,觀照無邊生死大海,晝夜時中造問答摩尼曼論,猶如金鬘無價珍寶。遂將全論俱述告知刹那不見。譯師見是稀有,複聞法音(聞已不忘一字),深生歡喜,如登初地,身雖無力,心欲起飛。

遂入眾中,教授教誡。告雲:汝等可自精進聞思,我今欲往耶跋,二三月中請問法義,如有要事,今日抉擇。此後乃至未回,不可造次多事,往喚求見,增加散亂。我今年老,希求後世,如有信敬當依我教。今當唯攜慧幢獨往,一切所須,由彼運送。如我未還,倘以欺誑,妄言有事求見等等,此是魔業,必當制罰(原為頌,恐繁不錄)。時五百賢俊,悉生疑念,往日心性慈和,曾不降責,昨日獨居靜林,今日忽示猛教,言既決斷,勢難勸留,唯當依教而已。

  次日日照西山,一牛載物,自乘一牛,唯有慧幢事隨。行出山口,村人見之,悉生疑曰:往日出行騎駿馬,五百隨行,不減一人,此為何事,以至如此﹖急入桑樸,傳告餘眾。譯師漸至耶跋,啟白文殊教誡,來此之因緣。依摩尼鬟頌,請問種敦往昔本生、如何斷除無疑、如何殷重修行等。應觀為昔業句得二十生因緣。次問住邊際閒靜等四句因緣時,有迦瓦釋迦自在,戒勝譯師,並種敦之施主,霞滾等在會。爾時上至尊者,異口稱讚種敦功德,歎責枯敦,於殊勝境,作非理罪。

種敦返贊枯敦功德,止諸人語。時戒勝譯師謂迦瓦曰:汝可勸彼悔罪,彼受汝語。迦瓦自辭不堪其任,返請戒勝譯師往勸。譯師亦辭不堪,仍當種敦自己慈悲方便教誨云云(廣述種敦化身等事)。

  爾時霞滾,作商人狀,赴塘摩佉,傳述種敦之勝德,毀訾枯敦之非理。時枯敦聞知,喚入寺內,詳問種敦現住耶跋,善慧譯師等恭敬請法之實情。時霞滾亦揚不識,廣述一切,善巧方便,折伏枯敦之高慢。枯敦深生敬信,追悔前失欲往耶跋,悔罪聞法。次日入眾,假曰閉關專修,不許謁見,倘有違者,重罪不恕。並廣述教授。徒眾聞之,亦唯有依教而已。次早未曉,攜一隨從,一驢載物,徒步而行。

悔謝前愆,並善慧譯師請問之餘,請問往昔,與種同生,廣作非理因緣等事(如是等稀有傳記譯可數卷)。茲不繁錄。

  次尊者圓寂經一載已,種敦欲他行時,善慧譯師欲請尊者靈骨少分。種敦告曰,尊者靈骨,我二人可各建一銀塔供養,汝塔成時,可遣淨戒苾芻,來請靈骨,我當分與,今當暫存我處。次種敦引尊者之三犬(尊者前在跋薄途中,見三小犬,無人養育,悲心攜持至藏。尊者圓寂後,種敦養之)持黑白二牛毛帳,赴桀摩壟。瑜伽者送金返,依種共住。次受場喀比穹所請,赴□(左”+“)真阿蘭若,建立寺院,請印度善巧□鍜師,立尊者之銀塔,外為塔形,內為曼陀羅。

善慧譯師,依種敦銀塔為範,立一銀塔,遣一淨戒苾芻,請尊者舍利供內。枯敦聞之,亦建檟銀鍍金,供金銀二像(餘人建塔等事尚繁不錄)。後時餘多損壞,唯□(”+“)真者獨存,為藏地有情之總供養處也。

  種敦住持□(”+“)真共九載(七整年),利益無邊有情。高足五十余人,其中最主要者,謂朴穹瓦童幢、博朵瓦寶明、謹哦瓦戒然稱三兄弟。宏揚聖法,遍于全藏。至今藏地教授,唯以迦當為盛,故曰有持說行者,此便住世間耳。

  謹依廣傳略錄少分,若有樂廣之士,自當參閱迦當雷邦(譯可六七十卷)、迦當宗派源流等,阿底峽尊者共不共之勝德,藏地佛法中興之事蹟,或可全窺矣。阿底峽尊者傳卷五完

    法海深淵非我境,文義誤失當悔除,
    福施無邊諸有情,速證無上微妙智。

 

附錄:阿底峽的佛學思想及其對西藏佛教的影響     胡繼歐
  阿底峽尊者於西元九八二年出生于劄戶羅國(今孟加拉達卡地區),是迦爾耶那師利國王的第二子,幼名月藏。出生十八個月就能讀誦贊佛文句。十五歲時,能以所學正理滴論的道理降伏外道。年滿二十一歲及通達一切明處,尊者幼年不貪王位,專事遊歷,遍經諸國,訪師學法,所依止的名師中得成就者有十二人。他依止黑山寺羅睺羅笈多受大灌頂並學一切修行教授。

又依止已得成就之阿哇都底大師七年,修明禁行,得三摩地。後來由於師長的勸勉及在夢中得到釋迦如來的策勵,遂於二十九歲時依金剛寺大眾部上座戒護律師出家,法名吉祥然燈智。阿底峽意為殊勝,是他到西藏以後,阿裏藏王對他的尊稱。出家以後遍學三藏教典,依止法護論師十二年,學習大毗婆沙論,成為十八部共同崇敬的上座律師。以後又到金洲(今蘇門答臘)地區參訪金洲大師,修學空有兩派所傳修菩提心教授。回國以後,住持毗劄瑪屍羅寺,兼任十八個廟的住持。
    阿底峽的佛學思想
  阿底峽尊者的佛學思想可分三個方面:

  一、中觀正見。尊者是宗於中觀系統月稱一派的見解的。印度佛護、清辨、月稱、靜命等諸大論師都是繼承龍樹、提婆的中觀學說,但關於名言中許不許有自性或有外境,觀點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派別。清辨論師破唯識論,于名言中建立許有外境之宗,此派名經部行中觀師。靜命論師于名言中說無外境,此派名瑜伽行中觀師。月稱論師則認為中觀論諸解釋中,唯佛護論師解釋聖父子(龍樹、提婆)意趣最為殊勝,所以月稱宗佛護論師的中觀見。

以後中觀師多隨順佛護、月稱之說,後來西藏佛教的薩嘉派、迦舉派、格魯派也都宗月稱論師的中觀見,同時安立了中觀應成派和自續派的名稱。月稱論師的中觀見為應成派。此派隨其所應,破論敵所許,而自己不另外立宗,唯在破他中顯自正理,成立自宗。如破自性實有並安立生死涅槃。這就是所謂的性空緣起。尊者所著入二諦論、中觀教授論等均闡述此說。

  二、修菩薩行。大乘修行首重菩提心,尊者特依金洲大師所傳菩提心二種修法,即修七種因果和寂天論師著述中所說自他相換修菩提心教授,由願菩提心引導行心,受學菩薩廣大妙行,隨學菩薩所有學處。這些教授具見尊者所著攝行論、道炬論、發菩提心論等論。

  三、見行並重。阿底峽尊者認為三藏、四部都可以組織成為一補特伽羅修行成佛的次第。佛所說法,重在修行。尊者將佛法總攝為三士道,即下士、中士、上士。下士道又名共下士道,即不貪著現世安樂,念死無常,畏惡趣苦,行十善業,皈依三寶,希求後世生於善趣,屬於人天乘。中士道又名共中士道,即厭患三有,發出離心,觀四諦十二因緣,流轉諸苦,還滅為樂,希求自利,得寂滅樂,這屬於聲聞乘。上士道,即發菩提心,為利有情願成佛,學習六度四攝諸菩薩行,希求佛果。

大乘菩薩雖然不希求人天福報、二乘聖果。但從修行的次第來說,也應當在修習下、中士道的基礎上發菩提願心,引發行心,行六度四攝,循序漸進,然後由顯入密,直至成佛。這就是在一補特伽羅身中修習成佛之次第。尊者在所著菩提道炬論中闡發此義。此論是阿底峽思想的精華,總攝顯密教義,備具深廣兩派師資教授,以調心為主,達到成就佛果的圓滿次第,對西藏後弘期佛教影響甚巨。
 
   西藏迦當派的產生
  尊者一
三七年受藏王耶喜哦(智光)、絳曲哦(菩提光)迎請入藏,一年離印,一四二年到藏。當時西藏處在朗達瑪滅法之後百餘年,佛教情況,極為混亂。在家出家都不重視修行次第。有的只修密乘而輕視顯教;有的只重戒律而毀訾密法。顯密二派形同水火。尊者由後藏至唐薄伽、桑耶、聶塘、拉薩、耶巴、盆宇等處,對沒有佛化的地方廣事弘宣,對有佛化的地方則多加整理;對一些邪說旁論,疑惑諸垢,都以正理喜滌令淨;尤其對當時邪行密法輕毀因果之流,特別宣說業果,令舍邪說,皈依三寶,入于正道。

當時人們稱尊者為業果喇嘛皈依喇嘛。中國西藏後弘期佛教得以正確地發展,尊者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尊者在西藏的傑出的弟子很多,但最負盛名的當推種敦巴.賈瓦君內。傳說尊者在被迎請到西藏弘法的前夕,曾啟請聖度母,以觀徵兆。度母指示去請問空行母,空行母說:若往西藏當有益於正法,特由一優婆塞得獲利益。種敦巴正是菩薩指示的一位居士(優婆塞),他追隨尊者十五年,尊者把所有一切顯密教授傳給他以後,於一五四年圓寂于西藏聶塘(世壽七十三歲)。

尊者圓寂後門人都依止種敦居士。種敦居士偕門人于一五六年在党巴地區創建熱振寺,是迦當派的根本道場。迦當派遵循阿底峽之教授,其後因傳授的方式不同形成教典派、教授派與教誡派。

  教典派由種敦巴的四大弟子之一博朵瓦傳出。此派繼承阿底峽尊者一切都是一補特伽羅成佛方便的思想,因此一切教典都是此派所依。

  教授派又有三小派,即由種蹲巴的弟子僅哦瓦所傳的名四諦教授,撲瓊瓦所傳的名十二緣起教授,由阿底峽的弟子大瑜伽師所傳的名二諦教授。大瑜伽師密傳給卓龍巴與僅哦瓦。僅哦瓦又密傳給朵龍巴與賈宇瓦,由朵龍巴普遍弘揚並寫成文字,主要講述尊者所宗月稱論師的中觀見。此派雖說遍依大乘一切經典,但以華嚴經,龍樹寶曼論,寂天論師集學論、入行論等為主。法護論師之修心劍論、孔雀化毒論,慈瑜伽師之金剛歌,金洲大師菩薩次第、除分別論等(上三人均為阿底峽之師)也為此派所依據。

金洲大師還將七義修菩提心教授傳給阿底峽,阿底峽傳種敦巴,種敦巴傳博朵瓦等三人,數傳以後到伽喀巴。先是自修,後來又分成七科為大眾宣講,遂成為著名的七義修菩提心教授。

  教誡派所傳教授名恒住五念:一念師長為皈依,二念自身為本尊,三念語言為持誦,四念眾生為父母,五念心性為本空。其主要本尊有四:釋迦佛、觀世音菩薩、度母、不動明王,屬於佛寶;教誡派所尊法寶就是三藏。四尊三藏名為迦當七寶。尊者密傳給種敦居士,歷代都是單傳,一直到根敦珠才廣弘于前後藏。

  有人以為迦當派沒有密乘教授,這是不對的。尊者傳授密法極為謹嚴,從不在眾會普傳密法,但對種敦卻盡傳了密乘四部續教授和成就心要類教授,種敦成了顯密雙備的傳人。所以尊者不是不傳密法,迦當派也非沒有密乘教授。尊者名著菩提道炬論中有由顯入密的教導,說明迦當派是顯密並重的。

    迦當派對西藏其他教派的影響
  薩迦派的絳樣薩班也從內烏素巴的弟子兒窩泰巴聽聞迦當法類。他的著述中所說共大乘道一切修法,完全是依據迦當派教法而說的。

  迦舉派的創始人羅紮瑪巴譯師最後一次到印度,曾謁見尊者,從尊者聽了教授。迦舉派另一位大師達波拉傑最初從南覺巴的弟子賈宇瓦聽迦當派的教法,南覺巴是尊者的親傳弟子。達波拉傑以後從彌拉日巴大師聽大印,他著有道次第解脫妝嚴論闡明迦當與大印的混合修法。達波的弟子卓貢.帕磨珠巴從格西朵巴聽迦當教授,也著了道次第論。自是以後迦舉派的大德很多都聽受迦當教授,一切行持也是尊照迦當派的教法。

  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從南喀堅贊和曲賈桑布兩位學迦當派道次第,寫成菩提道次第廣論和略論。這部論的內容以文殊菩薩所傳至要三道(出離心、菩提心、真空見)為基礎,以阿底峽所傳三士道教授為修行次第。可見宗喀巴的這部名著的內容是與阿底峽的思想一脈相承的。難怪有些佛教學者認為,格丹派(格魯派)是迦當新派。那措譯師用一棵樹的枝條和主幹作比喻,說明格魯派與迦當派的關係是非常恰當的。因為樹的枝條只有依附主幹才能發育充實,而主幹又必須依賴枝條才能發展壯大。

  在西藏講說顯教大論的傳統也是由阿底峽師弟的宣導而形成的。哦譯師內比喜饒不但是他的親傳弟子,而且是他在耶巴拉日傳授極密法迦當函的心傳弟子。在哦譯師的法嗣中就有許多通達中觀、瑜伽、因明諸論的大善知識。如哦譯師的再傳弟子卓龍巴.羅卓君內精通一切經論;枳欽波.喜饒巴精通現觀莊嚴論;崗巴寫烏精通因明;瓊.仁卿劄精通中觀。由他們和他們的弟子建立了許多寺廟,宣講大論,恒常不斷。宗喀巴大師的弟子中學貫三藏,行通三學,虔修三士道與二次第,學行兼優的大善知識也很多。

  由此可知,中國西藏地區後弘期佛教的顯密法派,大都是直接間接地在阿底峽尊者所傳佛學思想的影響下建立起來的。

回向偈

聖菩提心極珍貴,諸未生者令生起,
令已發起不衰退,輾轉增上恒滋長。
 

阿底峽尊者傳

世界佛學苑 漢藏教理院
法尊法師譯述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