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21 07:57:29
學習次第 : 進階

喚醒沉睡的佛 第三章 轉世和業力

泰錫度仁波切著作

 

第三章   轉世和業力

轉世與業力是相關的主題,歸屬於每一週期的生命。依佛法的觀點,每個片刻都是前一刻的延續,而且,這一刻接一刻的連續是永無止境的。轉世,簡單的說,就是心靈的不斷延續。
  轉世,有許多的層級——普通人道的轉世、其他道眾生的轉世,如畜牲道、天道、阿修羅道及菩薩道等。究竟諦的轉世就是佛的化身(nirmanakaya),也就是佛的色身的化現。化身——藏文稱作「祖古」(tulku)——有特殊的定義,在字意上是指「顯現出的身形」。所有的眾生都有轉世,但「祖古」的轉世,是指具有相當證量的成就者、菩薩,以及怫,他們的轉世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服務眾生。
  轉世簡單的意義是指心靈的延續,同一心靈可以轉生於不同的身軀,心靈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生於各個實體中。正因如此,在佛法中,當我們說一個人死亡時,明顯的不是心靈的死亡,而是身體的死亡。死只跟身體有關,心靈是不會死亡的,這兩點,在開始理解轉世時是很重要的。
  死亡的那一刻是威力很強的時刻,如果一個人在面臨死亡的那一刻——即使使只是平凡人——有很強的信心、悲心、明覺,此種心靈狀態,對此人未來的轉生有極正向的影響力。如果臨終前有很負面的心靈狀態,如生氣、拒絕、害怕等等,就會對未來的轉世有極負面的影響。所以,臨終的那一刻非常的重要,特別是當我們考慮到臨終與轉世的關連時尤然。
  一般而言,平凡眾生的轉世可以分為兩類,不過我們仍應記得,每個眾生都是獨立的個體。第一類的死亡,在臨終時平淡的不帶有任何正面或負面的因素,經驗這類死亡的人們,會完全依照他過去的業力來轉世,因為在臨終時刻未有特別的影響力介入。第二類的轉世則是在臨終時有很強的正面或負面的力量介入,這些因素淩駕於業力之上,這些正或負的想法,會直接引導個體的心靈轉生於更正面或更負面。
  菩薩的轉世與一般眾生的轉世有些不同,菩薩是已成功的修持菩提心的修行者,他們曾受過菩薩戒,也就是他們曾經承諾要達到證悟,以引導所有的眾生亦得證悟,這是菩薩的定義。一個精進的修行者,和一個證得初地果位的菩薩,兩者轉世的方式是不同的。不過,精進的修行者,雖然還沒證到初地果位,但是因為他們的善念,他們會轉世到可以繼續修持菩提心的地方去。曾許下菩薩願的人,會因他的菩提心的強弱,轉生到或多或少可以行菩薩道的地方。我們或許可以稱這類眾生為平凡的菩薩,因為他們尚未證得初地果位。
  依經藏所示,一旦證得初地菩薩,那麽他的化現就不再像上述方式的受限制。佛陀曾開示,初地菩薩可以在同一時刻化現於一百個地方,以利益眾生,可能是一百個銀河系,也可以是一國之內的百處地點。由初地到十地菩薩,依次而上對轉世具有更廣大的決定能力,以利益更多的眾生,因此,他們的轉世另成一類,稱為菩薩道的轉世。
  在藏傳佛教金剛乘的傳統裏,有所謂的「祖古」(tulkus)。金剛乘有一些方法,可以尋獲轉世的上師,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找到任何一位轉世的上師,而且可以找到一般人的轉世。當然,如果某人轉生到另外一個宇宙,我們將無法把這樣的「祖古」帶回來,但只要是轉生在我們的鄰近處,轉世都可以被尋獲的。這個尋找轉世的方法,只用于尋找上師的轉世,而未用於其他人。找尋轉世的方法,不是用來尋找普通人。政治家或國王,它們只用來找尋精神導師,這個傳統到現在還沒被破壞過。
  並非傳承內所有的上師都被尋獲,有些「祖古]在轉世多次之後,便不再被尋出。還有些偉大的上師,轉生後沒被正式認證,這中間各有其原因,端賴各個上師們的菩薩行為何。
  金剛乘佛教的各傳承,通常至少有一位轉世[祖古],祖古的產生,常是始於某位偉大的上師,他建立了寺廟或樹立了教義,於是許多弟子及追隨者被吸引而至,當這位上師圓寂之後,他的轉世將由他親近的同修或弟子,或曾是此上師的老師(如果果還有他的老師活著的話)來找尋及認證。年幼的[祖古]將由弟子們,在主要弟子或是上師的老師的轉世的督導下,將他扶養長大,直到轉世再來的喇嘛再度成為該寺的領導者,以持續他利生的事業。以上是「祖古]制度的運作方式。同一位上師,以及他下面一些親近的弟子,他們也是大師,一同不斷的轉世再來,以確保該寺廟法教及傅承的延續,在西藏曾有數千個寺廟,其中約有百分之八十的寺廟,最少有一位以上的「祖古]。
  轉世是自無始以來森罹萬象化現的一種,所以菩薩及大成就者的轉世總是持續著。不過,在轉世認證的歷史中,只有金剛乘佛教才有沿用同一名號,主持同一法座。在某些時空下,「祖古」也會轉世再來,且被證他的特殊,但卻沒有一脈相承的「祖古]頭銜。一脈相承的[祖古」認證,只有在金剛乘佛教中才有。第一個以相同名稱,持有同一傳承,領導同一寺廟及弟子的轉世喇嘛,是第一世的DB法王,Gmb杜松虔巴,他在圓寂前曾指示他的弟子,如何找到他的來世。
  化身佛(nirmanakaya)是佛的一種化身,此與菩薩的轉世又不相同,化身佛是超越任何限制的,即使是十地菩薩都仍有些微的限制,十地菩薩的化現仍是有限的,雖已相當不可限量,怛仍屬有限,唯有佛才是無限的。菩薩依其證悟次第的高低,可以有不同數量的化現——初地菩薩可以同時有一百個化現,依此而增,愈高次第可化現的數目愈多。佛則超越此限制,可以持續作無數的化現,以利益所有的眾生。
  化身佛就像虛空一般,虛空內包含了每個人。每件事。虛空不受限於某個星球、某個銀河系,虛空包括了一切的現象,虛空是無限的。如果你建造一堵很堅實的牆壁,虛空卻未被移動分寸,如果你將牆毀壞,虛空仍在那裏。虛空是沒有源頭的,虛空不是你可以指出它在哪里的,虛空遍滿一切。佛陀的事業正是如此,遍佈而無限,它是超越二元的,只要哪里因綠起,它就在哪兒化現。如果全宇宙的眾生,同時虔心向佛陀祈請,佛的加持也會同時到達每個眾生身上。正因為佛陀超越了任何的限制,所以同時給予許多的加持,一點兒也沒什麽困難。當佛示現于初地菩薩以上果位之眾生的面前時,佛示現的是報身(sambogkaya)。我們也可以說報身就是佛以下的眾生,主要指菩薩所知覺到的怫。眾生的境界不同,所以知覺的能力也不同。一個簡單的類比,是你在一堆人群中,瞥見一個熟悉的面孔,你能認出這個面孔,是因為你先前就已認識他,知道他的特徵。今天如果一尊佛站在你面前,若你認不得化身的細微差異何在,你就不可能認出眼前的就是佛。當佛化現在低於初地菩薩果位的眾生面前時,稱為化身(nir-manakava),但仍是一種無限的化身。
  要瞭解什麽是轉世和業力,我們應以佛教徒的觀點,去觀察眾生、他們的經歷,及他們周遭發生的事。在佛典中有個特別的術語來描述這些現象:幻相。佛典告訴我們,平凡眾生的生活,周遭的事物,種種事件及外境,全都是幻相。
  密續裏解釋有三類的幻相,第一類也是最長久的幻相,是自無始以來即存在,直到眾生證悟才停止的幻相,稱為輪回的幻相。第二種幻相是每個眾生由出生開始直到死亡的幻相,因為此幻相持續一生,所以稱為生命的幻相。最短的第三種幻相是睡覺期間,由入睡到醒來,所以稱為睡夢幻相。這三種都同樣是幻相,所不同的只是時間長短的差異。這是由簡化的密續的觀點來看這整個的存在。
  這三種幻相有一個共通點將它們串在一起,就像是貫串念珠的線一般。輪回的幻相被一個稱為「我]的概念貫串。不論生而為人,或是生於畜牲道、地獄道、天道的眾生,都有一個「我],直到證悟之前,「我]都存在。任何一期生命的幻相,皆為其業力所左右而化現出個體,業力由自我所造,業力也成了自我的主體。第三種的睡夢幻相依個體潛意識的心靈所起,潛意識的內容會顯現在夢境當中。簡單的說,你不可能做與自己毫無關係的夢,直接或間接,夢境必與你自己有關。有些時候夢具有預知的能力,這是因為強烈的下意識與許多事件聯結所致,我們有時稱此為直覺。若你太在乎夢境的意義,你可能會迷網於其中,焦慮而陷入其中,這其實是無益的。夢境源自於個人的潛意識,由於自我產生睡夢幻相所造成的。
  這三種幻相都存在自己之內,而且常是跟「我」連在一塊的。轉世則特別與其中的一種幻相——生命的幻相有關,此幻相會延續,成為下一世的生命幻相。在兩期生命幻相之間,有一段重要的時刻,稱為「中有階段」,對此我們將在後面做詳細的討論。
  轉世可以回答許多的問題,為什麽有些人富裕有些人貧窮?為什麽有些人生重病有些人健康?為什麽人們的長像不同?思考方式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為什麽有人生於戰爭肆虐的國家,有人生於和平的國度?當一個人轉世,他的一生就是個體業力的顯現——因與緣——是過去生所造作的業。一個人現在所經歷的一切,都是過去所造業力的果報,瞭解此點,是瞭解整個佛陀法教的重要基礎。
  業力與轉世是相對真理的層次,個體不論處於何種情境——可能是很惡劣的環境——與此同時,他仍有潛力證悟。任何人皆有相同的潛能達到證悟,這是究竟的真理。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們值得去厘清。糾正我們自己的和他人的誤解。若情境適切,而眾人又有助人的悲心,那麽這個被幫助的個體的智慧是會增長的,惡人可以變成善人,每個人在究竟上都是完美的、是佛。雖然,相對上,在達到某種程度的了悟之前,每個人都有許多的不完美。轉世與業力讓我們在相對的境界上,努力朝向證悟,也可以說,它們是我們進步的工具。
  對於業力,大家有許多的誤解,許多人認為業力是不可變的。他們常說:「噢,這是業力。]然後就放棄一切的努力,但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會有這種態度,是因為認為業力是究竟不可變之故。究竟而言,業力事實上是不存在的;相對而言,每一件事都是業力,所以業力只是相對的真實,因為是相對的,所以是可以改變的,它不是絕對不可變的。如果業力是究竟的真實,那麽佛陀根本不可能存在,因為若是業力為究竟,則眾生如何能成怫?若業力是不可改的,是究竟的真實,那麽眾生根本不可能成怫。不論是在經藏、律藏、阿昆達磨藏,或是在密續,都一再的講授業力是相對的真實。無論我們造就了多大的「惡業],總是有方法可以去除它的!

  生命之輪

  在經藏裏佛陀開示因與果是相互依存的,這個主題的解釋是很重要的一課,稱為十二因緣,十二種相互依存的生滅。十二因緣很詳細的描述了輪回幻相延續的整個歷程,一個大循環,一個生命週期是一個迴圈,一個片刻也是一個迴圈。藏傅佛教的繪畫,把十二因緣繪成[輪回圖」,幾乎每個寺廟都可以看到,一目了然的表達了十二因緣的迴圈輪回幻相。
  無明是十二因緣之始,由於「我]的強大力量,使我們對於非二元無知,於是落入二元之中,在「我」的蒙蔽下,對於究竟真理盲目不知,這就是無明,是十二因緣之首。在「輪回圖」中,是以瞎子來代表無明。
  由於無明,我們會產生一些衝動去做某些行為——善行、惡行、中性的行為、或是不善不惡的行為。由於這種衝動,而產生因與緣,就是十二因綠的第二個「行],「輪回圖」以陶匠為代表。
  十二因緣的第三個,是想要有意識的衝動,即「識],始於對好、壤的覺知。「輪回圖]是以猴子吃桃子為代表。嘗試輪回的滋味,會創造衝動,使意識得到滋養而成長,這第三個因緣,使意識變得穩固,以便繼續邁向未來。
  第四個連環是意識(中譯:在中文裏譯作「名色]),「輪回圖」以兩人共乘一船為代表,意識帶來了因緣的顯現,包括所有外在現象,各種元素、及多樣或二元的形像。意識的各個面向都含有環境的作用。
  第五個連結是感官知覺,也就是六個感官,「六入]。由於進一步的二元化:眼/ 色,耳/ 聲,鼻/ 嗅,舌/ 味,身(皮膚)/ 觸,所以感官知覺變得更鞏固,「輪回圖]裏以六間空屋為代表。
  第六個因緣是「觸],指感官與感官對象物的接觸,此時感官巳具很強的二元化,感官有欲望去接觸對象物,「輪回圖]以男女的作愛為代表。
  第六因綠導出第七因緣「受],受是「觸」的結果。是愉快或疼痛的感受,觸摸或接觸會使你產生覺受,好的覺受你喜歡,壤的覺受你討厭。一個聲音、一種氣味,任何東西都可以使你產生愉快或痛苦。「受」的更進一步發展,是當別人褒獎你時,你感到高興;別人侮辱你時,你感到沮喪,這是另一種發展,不過都屬於第七環的「受」。「輪回圖]以雙眼中箭的失明者為代表,因為這些覺受會助長障蔽,使我們更看不清事情的真象。
  第八因緣是貪執與欲望,總是希望多得一些,即貪「愛」。所以,「輪回圖]以飲酒作代表。這是由於二元感覺的進一步發展,此時,個體對於色、觸、味更加的執著,且有很強的欲望要獲得的更多,伴隨著對事物的執著與貪戀(貪婪),你會對不喜歡的東西躲避得更遠,而且會害怕失去已擁有的東西。所以,不是只有單面,你會同時既想得到,又怕失去。你不能放棄你想要的東西,但你也不願放棄你不想要的東西,這兩個極端,都是貪愛的結果。
  第九個環是「執取所欲」,拒斥所惡,「輪回圖]以猴子奪取水果的貪執為代表。這也可以是倒過來的,對於你有益的事物,你可能反而拒絕它、嫌惡或害怕它;對於你無益、甚至有害的束西,你反而執著。貪婪的想得到,你會想盡辦法的得到它。毒癮、藥癮就是實例。執與取是第八個環貪愛的結果,它助長執著及貪婪,增進被物質牽著鼻子走的衝動。
  第十個環可以譯作「有」、生成,它會累積更多堅實的業,在未來結出更多貪、執、欲的果實,為再生於六道鋪路。「輪回圖]以懷孕的婦人為代表。
  第十一個連環是因與緣的果實,「生],這是十二因緣前項各環造成的結果。依於業力、因、綠,個體再誕生於六道之中。人道有最佳的機會證悟,但再生不見得就會生於人道,有可能再生于天道、阿修羅道、畜牲道、餓鬼道及地獄道。因緣成熟時,投生便會發生。在「輪回圖」中以小孩誕生為代表。
  第十二個因緣是老化及死亡。當生命誕生時,老與死便自然跟隨而至,生是死的開始;死是十二因緣再迴圈一次的開始。「輪回圖」以死屍作代表。
  第一環「無明」,第八環貪「愛],及第九環執「取」,被視為是三種染汙。公雞代表「取」,蛇代表貪「愛」及欲望,豬代表「無明],此三者繪於圓形「輪回圖]的中央。第二環「行」的衝動,與第十環「有」,被歸類為一種行為或業力,所以在「輪回圖]中央,代表三種染汙的動物的週邊繪有一個細環,環的半邊象徵人值遇善境,另一半則象徵是值遇逆境。第三、四、五、六、七、十一、十二環被歸類為輪回苦海之根源。以上是以另外一種角度和順序來看十二因緣。整個「輪回圖」是由惡魔、夜叉及死神銜著,象徵不論是哪一道,不論境遇的好壞,都逃不過在輪回中不停的流轉。在輪回陷阱的輪子外面,有佛陀引導眾生免于輪回再生的解脫之道。
  這就是在佛教經藏及密續裏,對於轉世的教授。轉世在密續裏有更詳細的說明,說明這一世轉換到下一世的過程。瞭解密續對人類身、心的看法,是相當有用的。重要的。密續的觀點,身與心有很多的層次,遠超過我們對於自己或周遭他人身心的覺知及瞭解,我們所能知覺到的身、心,只是全貌中的一小部份。
  所有我們看得見。覺知得到的事物,都包含在宇宙之中,而整個宇宙就是我們的身體,因為我們在宇宙之中。宇宙是我們的大身體,宇宙中發生的任何小事,都會影響到我們,只不過我們有時並未察覺到罷了。這也就是為什麽密續占星天文學對人類的生活有幫助,因為它是發掘宇宙中事件及應對它的方法。如果某人將你的手放到火裏去,手會受傷,同一件事也發生在這個大身體上,我們宇宙中任何地方發生的事都會影響到我們,也許我們經驗到的是心情不好、經驗逆境,或經驗財富及人際上的好運,或是覺得心靈墮落或進步等等。占星天文學可以判斷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太陽系的發展,但在此之外的影響力也仍會作用在我們身上。在密續法教裏,稱這個宇宙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表示十億個太陽系。
  「二千]大千世界比三千大千世界要小,二千表示一千乘以一千也就是百萬。在這個宇宙所發生的事,對於我們的影響,大於大宇宙發生事件的影響。發生在[一千]世界,也就是包圍在我們最鄰近的四周的一千個太陽系內的事情,影響力最強。在我們自己這個太陽系內發生的事,影響力就更立即了。當然,發生在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事,對我們也會有最殊勝的影響。現在,我們可以開始分析環境的惡化,對於我們生活方式的影響,我們現在正在經驗這些影響,有多麽地真實。俗世的科學家已證實了,環境如何影響我們,我們如何影響環境。
  在分析完宇宙退化之化現後,密續教法繼續探討人體內發生的事,如何影響心靈。我們人類當下所擁有的身體,外在身體、內在身體及微細身體。事實上,身體的層次還可以分得更細,生於這個地球人道的眾生,有特殊的一種外在身體、內在身體及細微的身體。外在的身體有好、有壤,內在的身體好多於壤,微細的身體則都是好的。心靈、佛性、是完美的。
  呼吸也與身體有關,呼吸是我們每一刻都在做的事。呼吸也有外呼吸、內呼吸及微細呼吸。透過禪修、持咒、運動及各種修持,我們可以像淨化外呼吸一樣淨化我們外在的身體,內呼吸及細微呼吸也可以影響外在的身體和外呼吸。
  身與心的物理關係,早在母親體內孕育以前,就開始建立了。這個特定的身體與心靈的連結,在懷孕前的那一刹那就開始了。
  非物質的心與物質的身聚集、融合在一起,是轉世歷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心靈本身是非常細微的,但由心靈所生的思想及感覺,就不像純真的心靈那樣細緻。思想和情感都是有限的,心靈則是無限的。思想是無明的化現,所以是有限的。宇宙最細微的能量,是物質存在最細微的成份。這些細微能量及心的思想與情緒,是能結合在一起的。宇宙細微的能量與思想、情緒,因業力的力量結合,故稱為業風。結合之後進入所謂的第一物質,這第一物質即是我們所知的液態身。
  在正常的情況下,液態身在二十九天之後會凝結,凝結的過程緩慢,但在二十九天後,業風、宇宙能量及心靈的情緒面,全都彙集到這個漸漸凝結的液態身的中央。業風包括父親、母親、自己,大家的業力聚集到一塊兒,就像旋風的中心,不論此刻我們在哪里,即使是二千萬個銀河系之遙,我們的意識,一樣可以被帶到與父母共業的液態身內結合。依因緣業力,我們的身體由凝結的液態身慢慢成形,成形的起點稱作中脈,位於軀幹的中央。
  所有的感官能力也都聚集在身體的中央,四肢雖然重要,怛四肢不是延續生命所必需。若是有人砍斷了我們的手、腳,如果小心照顧,我們不會因此而喪命。但是,如果身體由中央被劈為兩半,或是頭被砍下了,我們就會死。身體的中央是最重要的部份,所有的脈都從中央發出,外顯的脈有動脈、靜脈及神經,微細的身體還有它自己內在的脈,只是我們肉眼看不見。這一切的發展都是業風、宇宙能及情緒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有個簡單的比喻,有片如蔭的草坪,地下有許多草根可以吃,有一群兔子住在草坪的另一頭,每天這群兔子從灌木叢下的家出發,到草坪去吃草根,沒多久,兒子的足跡就形成了一條路,這條路告訴你哪里有水和食物。當能量在液態身內運行的時候,形成了脈、四肢,一切依能量的運行而成形。
  專家或直覺能力強的人,可以由人的臉、掌紋來推測未來,因為這些物理特徵,都是整個業力連結身、心的結果。
  以上是很簡略的解釋為什麽無形狀的心靈,能夠進入有形狀、感覺、知覺等的身體裏面去。眾生的前一生可能是靈魂、是動物,但他可能在這一世生而為人。有生就有死,當心靈離開身體時,就是死亡,死亡是指身體的死,不是心靈的死。心是不會死的,心永遠持續著。


中陰

  生命是一步步成形的,以死亡為終結,死亡之後開始另一個階段,在西藏我們稱為「中陰]bardo,或譯為「中有] )。要瞭解中陰,才能對眾生生與死的重要歷程有所掌握。若要對此有深刻的瞭解,我們應學習如何利用中陰階達到更高的了悟。
  中陰是[介於中間」的意思。如果你對藏傳怫教略有所知,那麽當你聽到中陰時,你立刻會連想到死後的過程,因為你一定聽說過中陰,或曾閱讀過《西藏生死書》(<Tibetan  Book  ofDead>,或譯為< 西藏度亡經>)。講解死後歷程只是中陰法教的一部份,中陰法教解釋了每種中陰,而非只是死後的中陰,釋迦牟尼佛講授了中陰法門,從他之後無數的了悟者及成就者繼續延續此傳承。
  簡單的說,中陰是描寫每件事「中間]的狀態。譬如:介於輪回與涅槃間的鴻溝、純淨與不純淨之間、生與死之間,以及死後到再生之中間。所有輪回歷程與靈魂歷程,共包含了六種中陰。這六種中陰是投生中陰、睡夢中陰、禪定中陰、臨終中陰、究竟中陰,及普遍中陰,普遍中陰是指由死亡那刻起,到再生為另一生命之始的階段。

  ——誕生(妊娠)中陰~

  當一個生命誕生到這個宇宙來成為一個眾生時,此生命的身、口、意必須同時聚集結合在一起。依自我所累積的業報,此生命的意識會引導他投胎到六道中的某道。投胎的那一刻是物質身與意識的第一次結合,從那時起,物質身與無形狀的心溝通、合作。我們可以人的投生為例,事實上所有的眾生的投生方式都是類似的。因為我們也是人,由人類的角度來解釋此一投生、身心和合的歷程,我們最易理解、獲益最大。有形的身的發展,是倚賴無形的心的能量而定的,是依據心的欲望、心的無明、心的嗔恨、心的吝嗇、心的驕慢及嫉妒的程度而定的。此生命所發展出來的意識型態,決定此人的物質身的發展——或許健康、不健康;或許成熟、不成熟。有些生命很完整,有些生命甚至不成形,這是心靈發展的業果所決定的,此過程相當複雜。
  物質身的成份存在母胎內的頭二十九天,意識遍存於其中,意識穿透任何的物質。意識的進入,不帶有任何品質,只是與一些最細微的性質有關,此即是「風」(或譯為[氣」,  air)。能量(或風)可以接受意識或被意識充滿,但是當物質變得愈來愈堅硬時,意識就不再那麽活動自如了。因為不能自由進出這些堅硬的物質,意識慢慢移動到這些物質的中央,於是形成了中脈,或曰「擦烏瑪](藏文:  tSa  uma)。以中脈為根,意識向四方發射出去,在身體各處形成能量中心及輔助脈,在藏文裏稱為「脈」(tsa)或「脈輪](khola)。業力的作用,透過脈而影響及全身,由第二十九天到嬰兒誕生,此生命依業力而成形為身體。這就是成長。嬰兒的誕生意味著意識的各重要向度已發展完全,出生之後,嬰兒繼續長大,但這成長是已經內建好的,沒有添加什麽新東西。
  這時,「我」及我的身形的心靈、感官及宇宙已經協調統合。鼻子與嗅覺、舌頭與味覺、身體與觸覺統合了,這是外在層次的統整。內在層次,則是心靈、佛性、自我、貪、嗔、癡、慢、妒等的統合。能覺之心,及其障蔽與染汙,都是此個體所獨具的,這是種相對的真實,此個體將以這樣的特性來到這個世界。誕生時具有的特性,會影響人未來的一生,這是一種業力的運行,個體也可以由此學習到什麽是究竟的真理。
  雖然在金剛乘的法教裏,人身體中的每個分子都可視為是業力的表現,但重點於在身、語、意三門。身是具體的外貌,語是表達,心是本質。究竟層次的身,或曰物質的顯現,是化身;究竟層次的語,或曰表達,是報身;究竟層次的意是法身。以上是第一種中陰,誕生中陰(中譯:亦可譯作「妊娠中有])。

  ——睡夢中陰一

  第二種中陰是睡夢中陰。睡夢中陰的焦點,是要我們去瞭解這個宇宙。我們的生命,以及所有的經驗,都像是場夢。睡夢中陰有三部份輪回大夢。生命之夢及睡眠的夢。輪回大夢是指無始以來,直至證語成佛為止,不論我們生在哪一道,不論我們生成什麽樣,我們都是在作夢。所有的夢都是自我的旅行,動物亦然,因為都有「我]。如果我們是在人道或天道,那「我]更明顯,我們可能富有、可能貧窮,我們可能有不同的文化,但相同的是我們都有「我」,當我們證悟佛性時,我們才會由「我]中醒來。只有在那一刻我們才能真正完全解脫了「我」,成佛是輪回大夢的終點。
  第二個夢是生命之夢,生命之夢即是業力之夢,個體依其個人的行為,而經驗此業力之夢。同樣的事情,可以令我們高興,也可以使我們傷心。我們有時愛有時恨,它有時幫助我們、有時干擾我們,沒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沒有任何事是[真]的,或是固定地真實存在的。每一件事都會改變,同樣的事,對於不同的人造成不同的影響,這是生命之夢,它自我們出生開始,直到死亡。另一種夢則在死後開始,且持續到我們再生為止。
  睡眠之夢是潛意識的心靈在作夢,潛意識的心靈活動狀態決定了夢的內容。有時我們會夢見未來,有時夢見過去。我們不會作與自己毫不相干的夢,因為我們一切的夢都是在夢自己。這是睡眠之夢,我們早上起床時夢醒了。在中陰教授裏,要我們在夢中瞭解夢是幻相,夢是不真實的。若是你有這樣的覺察,夢就不能再愚弄你,你可以控制夢境,而不是讓夢境控制你。如果你能從睡眠的夢境中完全解脫,你就稍有能力在生命之夢中獲得些許自由。大成就者所顯示的神跡,與他能夠掌握睡眠之夢有關。
  此刻我們可以稍微談一下神跡,因為它與控制夢的能力有關。人們常混淆了神跡與魔術,神跡是由於成就了究竟的解脫而具備的能力。魔術是相對世間的一種技術、一種表演。魔術是學習變魔術的技巧,或是運用一些物質能量、咒語、幻覺及觀想而得。變魔術的機巧,在究竟上一點都不可靠,因為它夾雜了期待與害怕。當你有欲望要做某事時,會期待它成功,也會害怕它失敗,這些都是系於自我、「我]之上。看魔術是件有趣的事,但對於任何人在究竟上一點兒益處都沒有。魔術師本身也許充滿了痛苦、欲望、生氣、無明,任何東西,但他們偉大之處只在於能掌握一些技巧。倒是有一件事我們可以從變魔術裏學到,魔術證明了輪回為幻給我們看。正因為有這些幻相,所以魔術才能變成功,如果幻相不存在,那麽像魔術這檔子事也不存在了,魔術是把戲,是玩弄幻相的藝術。
  真正的神跡是解脫,也就是完全解脫了自我,自我的力量愈小,神跡的力量就愈大。每個人都曾經驗神跡,只是認不得那是神跡,佛陀珍貴法教的簡明神跡,就是能使一個痛苦的眾生或邪惡的眾生,在有正確理解的那一刻,轉變為一個最仁慈的眾生。佛法的神跡可使一個紛爭之地變為和平之鄉。第一步是要有正見及正行:有基本的慈心與悲心,視彼此如兄弟姊妹。如上的行持若能普及各方,那麽暴力與戰爭將不復存在。固守這樣的人際關係,便能創造神跡,為全世界帶來和平。生靈對此若能學習、實踐,而非成天想著不用努力、無中生有的奇跡就會出現,則解脫之境可期。生命之夢的解脫法門也可用於解脫睡眠之夢。
  睡覺作夢,夢中你看到火,你知道你在作夢,你睡在房間內,房內不會有火。在夢中你見到你的手,但手是夢中的手,夢中之手無實體,你把夢境中的手放到夢中的火裏去,即使放了五個小時,手指也不會被燒著。這不是變魔術,這是一種神跡,是當你學習如何掌握夢境時顯現的神跡。當這方法也用在生命之夢,那麽它也會一樣的有效,示現神跡。能用此法掌握生命之夢的大師,已然解脫,因為他們瞭解一切事物的究竟實相。對已證解脫者而言,一切事物沒有什麽不同,他們沒有期待、沒有害怕、沒有執著,這也是為什麽他們能示現神跡。神跡不受限,它是無限的,當一個人解脫了睡眠之夢。然後解脫生命之夢,他就已開始掌握輪回之夢了。完全的解脫及由輪回之夢覺醒,即證悟佛果。

  ——禪定中陰~

  第三種中陰是禪定中陰,禪定中陰可以分為三類:身禪定、語禪定及意禪定。禪定狀態藏文稱為「森田」(samten),意思是「穩定的心],身語意的禪定是不同型態的禪定。
  正確的坐姿是「身禪定」,身體的穩定會自然達到禪定狀態,適當安頓環境的重要性,可以由一個人進入寺廟所感受到的心境而知。我們進入寺廟,會體會到周遭的詳和與寧靜,廟內乾淨,怫像優美、單純,帶給每個人廟者自然的平靜。同理,將身體的姿勢調整好,會帶來自然的安靜,且有助於進入禪定狀態,身體就是心靈的廟宇。與寺廟氣氛相對的極端例子,是迪斯可舞廳,聲光具足,每個人都手舞足蹈,這使人變得激動,且會分散內心的平靜。
  正確的坐姿是盤腿。豎直背脊,這不只是東方文化的產物——雖然在佛法傅入西方開始弘揚時,人們總以為這是東方的產物,因為他們沒有這種習慣,這種坐姿對他們而言好像很困難。這種姿勢之所以有效用,是因為它可以統整身、語、意。正確的坐姿可以支持中脈,我們生命力的中心,禪定的心要能保持平靜,必須一切東西要就緒,平靜才容易達到。當你吃東西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同意坐直是最好的姿勢。若是你躺在床上吃,那麽必定會防礙你的健康,因為食物可能剛好卡住你的呼吸,而且睡姿也不利消化。睡覺則是自然現象,當你睡覺時,你是躺下的,如果你站著睡,你可能會跌倒、會受傷。坐在椅子上睡則不易獲得休息。同樣的,打坐有它正確的姿勢,這自然的姿勢有助於禪定。用身體的姿勢來幫助進入禪定狀態,就是一種身禪定。
  語禪定是講正確的話,所有的祈禱文、念誦文及咒語都有許多層次的意義。有些只是簡單的字,有些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字(中譯:例如種子字),所有這些誦文都可以稱為語禪定。我們已檢視過祈願者如何思維發菩提心的效果,若是身體坐姿正確,而語的表達也適切,那麽正確且重要的連結便可以產生。若是我們對某人說:「我尊敬你」,此人會覺得舒服;若我們說:「我恨你],此人當然會覺得不愉快,這就是語言的威力。某人以美妙的歌喉唱悅耳的歌,你會感到美好,甚至使你平靜;某人若唱得難聽,而且歌詞詞義是負面的,則他會激怒你,或使你聽不下去。比較寺廟寧靜大殿響起的鐘聲,及用指甲刮黑板的聲音,就會瞭解聲音的作用。在適當的情況說適當的話,是語禪定。
  意禪定是指正確的思想,心處於平和狀態,心住于自然狀態,念著對他人的慈心與悲心。常以此種方式思考,將可帶引我們覺知究竟的真理。對證悟者有虔誠心及信心,對諸佛菩薩及成就者的法教有信心,這就是正確的態度、正確的道路,及正確的導引。
  正確的修持身、語、意的禪定,不但在禪坐的時候如此,在你走路、工作、做飯、吃飯、談天、睡覺——一切時刻皆如此。這些都有改善、進步的空間,藉由培養覺知而進步。禪定中陰,就是身、語、意禪定的穩定狀態,還要將此狀態由坐上延伸到坐下,讓我們在做日常生活中的事的時候,仍保持此狀態,這種練習將有助於面對挑戰,最大的挑戰即是兩生命間的轉換,即臨終的一刻。

  ——臨終中陰一

  在面對臨終中陰之前,我們應有所準備。如果我們到了臨死前,才開始準備要面對,就為時已晚了!我們可以在面對臨終以前,為臨終做準備,也就是行一切善,避免一切惡,做有意義的事,不做無意義的事。這是累積外在功德、內在智慧的方法。有任何進步的機會,我們都要去把握,死亡是每個人遲早一定要面對的事,這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一件事。現在閱讀此書的讀者,一百年之後,將不復存在,我們一定都死了,也許有少數現在在母親肚子裏準備要誕生的嬰兒們,一世紀後還活著。人都要死,我們必須誠實的面對此一事實,雖然,我們大多不知道自己將于何時壽終。
  臨終那刻很重要(中譯:臨終是指死亡將至,到外氣斷的時段。),因為那是將生命由此生轉到下一生的時刻,如何轉生決定於業力。業力是我們過去在思想與行為上所造作的因,所以只作用在我們自己身上而非他人身上。對於臨終若有清楚的瞭解且有很好的機會的話,我們可以在臨終時累積善業、淨化惡業,臨終前的能力遠勝於其他活著的時刻。此刻,我們可以做祈願。禪修。發菩提心、行善業,而且我們具有相當的虔誠、信心、純淨、能力,但是若是我們學會如何清晰思考、回向功德,及利用此特殊的時刻的話,臨終時這些能力可以增強許多許多倍。臨終時短暫的思維,其力量遠勝於一輩子中數年的思考。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對於臨終的瞭解是那麽的重要,那時你還活著,你面對的是一輩子中最重要的事,目標是希望能更向證悟邁進。由於那個時刻是如此的關鍵,因此瞭解有哪些因素,在那時會干擾我們的心靈,將有助於我們面對臨終。
  臨終時會干擾我們的三件事是名、財,及與我們有關係的人。貪執名、財、人,不願與它們分離是清明的最大障礙。死亡來臨時,我們應準備好舍去任何東西,我們必須瞭解我們不再需要這些東西了,即使手中握著錢,也帶不走的,錢只會躺在我們冰冷的手中,一點兒用處都沒有。美名也一樣,報紙的背面登載簡短的訃聞,之後就被遺忘了。與我們關係親近的人,會繼續生活,少了我們,但一樣的活下去。面對臨終,最好最重要的準備,就是在生前,盡自己所能的做好每一件事,所以,我們不會有懊悔,不會做感到抱歉、罪惡、羞恥的事。臨終時心情保持單純,為使臨終時有單純的心情,我們必須生前有所準備,即讓每天的生活都過得有意義。我們可以利用自己擁有的物質、美譽,地位,來做有益他人的事。除了做利他之事以外,我們還要將此功德回向給所有的眾生,由內心深處祈願他們早日解脫輪回的苦海。我們還可以祈願,依我們的能力,能再生於人道,以耕耘更多的善行,以達最終的證悟。我們也可以祈願再生於阿彌陀佛的淨土(Dewa-chen),西方極樂世界(sukhavati  Pure  Land),在那裏我們可以聽聞及修持,佛陀所示的證悟之道,佛陀即智慧。
  我們應盡己之所能的做供養,如果你能說:「願我入地獄,能夠利益所有地獄的眾生,直到他們都能解脫地獄之苦,我願留在地獄之中。]你真正這樣想,這是最好的事,重點是,做你所能做的,盡你一切之所能。
  臨終時有特別的法門可以修持,這就是大家所知道的「遷識],藏文稱為「波瓦](phowa)。 終時要能修波瓦,必須先前有相當長的一段練習時間才可,成功的修「波瓦],可以使個體意識解脫,免於生在下三道。

  ——究竟中陰一
  究竟中陰(又譯為「實相中陰]或「法性光明中陰])是金剛乘最高的境界,整個宇宙內的所有事物都是究竟真理的化現。每件事物都在向你訴說究竟的本質,每件事物都向你傳遞訊息,每件事物都在告訴你它自身是無常的。朋友相聚、聊天,共用快樂的時光,但聚會的句點總是分離。國王建造宮殿,但就在宮殿完工他感到滿意的同時,宮殿開始衰損。接下來發生的事,就是宮殿剝落然後倒塌,當然這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但這些是必然發生的。嬰兒誕生,我們很高興家中添了一個成員,但嬰兒的未來是會死亡,因為有生就有死。早上我們看到太陽升起,這是一天的開始,但太陽很快的就會落到山的後面,黑夜再度來臨。這些事都會一一發生。這就是萬事萬物的真象。現象界的存在告訴你每件事都是空性,每件事都是無常,任何事都只是種短暫的化現——但它們的本質是究竟、是佛性。瞭解了這些,就能善用生命中的每一刻,讓每一刻都達到最完美最極致的發揮,這就是究竟中陰。


 ——普遍中陰一

  第六種也是最後一類中陰,是聽過中陰的人最熟悉的,這是由此生的身體死亡(中譯:外氣斷),到下一生的生命誕生的中間狀態(「普遍中陰」,  possibility  bardo,又譯為「可能中陰]、「死亡中陰]、「受生中陰」、「業力中陰]、「輪回中陰]、「來生中陰」、「轉生中陰」)。六道內的任何眾生,當他這一生結束,進入中陰狀態,會在中陰階段停留多長的時間,在中陰內會遇到什麽樣的經驗,完全決定於他的業力。
  死後的中陰,從死到意識進入另一個身體,是轉世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部份。很多法教都在談這個階段,譬如密續的《聞而解脫》(《Liberation  bv  Hearing》),此經及其他的密續解釋死後的歷程。這段時間對於人類的死亡而言,又特別的重要,因此,是針對人類所教授的中陰。
  死後中陰開始於死亡的那一刻,結束於下個轉世個體受孕之時。這段中陰,最長是四十九天。最短可能只是頃刻之間,但最長不超過四十九天。經典裏清楚的說明這是對我們地球的人類而言。
  死亡的歷程是受孕歷程的逆轉,我們離開身軀的方式與進入身體的方式是相同的。所有在我們進入之時發生的,在我們離開時都會發生。我們走出屋子的唯一通路是大門,也是我們進入屋子的同一個大門。在正常狀況,平靜的死亡而非意外死亡之類的死亡,第一個訊號就是身體的地大因素瓦解,回歸宇宙地大之中。此時,亡者會覺得身體非常沉重,無法移動。接下來是身體的風大因素回歸溶入宇宙的風大,這時亡者感到呼吸困難,這些都是生命漸漸離開身體的徵兆。地大溶入宇宙的地大,風大溶入宇宙的風大,水大溶入宇宙的水大,火大溶人宇宙的火大,每個階段都有它溶入的徵兆。死亡這件事就是讓我們的物質元素溶入大自然的物質元素之中。
  所有心與身結合受孕後發展出的感覺、感受,及驅體,此刻全都回歸到它們的來處。四肢首先感到冰冷,而後失去知覺。身體的中心還餘溫猶存,所以焦點流向中心,在中脈之內,宇宙正面與負面的能量相遇,也就是紅、白相遇。然後,我們說這個人的心識暈迷了,身與心變得全無知覺,這是最後專注的一刻。
  死及死後的那個階段,是我們的主觀經驗中巨大的變化,這是我們記不得自己過去曾發生了什麽事的原因之一,死亡經驗像是激烈的爆炸,頃刻間造成了我們的失憶。
  如果你有純淨的虔敬心、純淨的悲心,如果你是個很優秀的禪修者,如果你在那個關鍵時刻仍能保持明覺,那麽你就有機會在死亡的階段獲致證悟,因為在那一刻,你可以完全不受前世業力的影響。在正負能量交會而暈厥的那一刻,你可能證悟,因為那時除了你的佛性之外,沒有其他東西在那兒,但你必須認得出佛性。如果此人不具慈悲心,沒有虔信,通常此人會感到害怕,甚至生氣或憤恨,於是,這個證悟的機會就錯失了。最好的死亡方式是自然死亡,因為自然死亡,心靈比較沒有害怕、貪婪、生氣或憤恨,所以,這樣的死亡方式較恰當。禪修或善行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心靈的能力,我們不應浪費掉自然的死亡。對於那些偉大的修行者而言,他們的心常是明覺的,無所畏懼的,有此調伏的心,死亡是這輩子唯一的機會,一個證悟的機會。這初期,可長可短,可以長達三天或短至片刻,這要看個人的情況,這個階段的中陰,稱為第一道明光。
  第二道明光產生於你由無意識、無知覺中醒來,這個時刻是個體有機會投生於「淨土]的一刻。金剛乘往生淨土的修持法門,有內、外、密三個層次。淨土是佛道,用我們平凡人的心,難以去想像,但眾生確實可以重生於淨土。為了單純化,我們可以暫時想像是外在的身,誕生於淨土。死亡後,當你從無意識中蘇醒過來,由於你的虔敬與慈悲,你有可能重生於阿彌陀怫的淨土,他屬於五在定佛(Dhyani  Buddha,又譯作「禪定佛」)中蓮花部的佛族。個體可以重生於許多不同的淨土,成為一位菩薩,阿彌陀佛淨土只是其中的一個,淨土也有內、外、密之別。死後從暈厥中醒來,你可能以初地菩薩重生於阿彌陀怫的外淨土,只要各個條件合宜,而且你累積了足夠的美德,重生於淨土是可能的。
  若個體不能在見到第一道明光時證悟,或不能以菩薩地重生於阿彌陀佛的淨土,那麽意識就會離開身體,因為這一世的身與心的業力關係已經結束,所以意識此刻必須離開身體,當意識離體時,個體進入中陰的第二個階段,第一階段的中陰會見到第一道與第二道明光。但當第二個中陰階段開始時,就是意識離開身體,投生之前的階段了。
  現在,我們活在身體裏,我們活在自己的業力因綠所設計出的交通工具裏,也就是活在身體、感官與意識之中。我們只能用兩側的兩耳聽,用一個鼻子聞,我們只能看到前方或部份側面的景物,若想看到後方,必須要轉頭。但在此中陰的第二階段,萬物變得鮮活,刺激可以由任何方向進入,不受到外在感官耳朵的限制,我們可以聽到各方向的聲音,所有的知覺都不再受到感官的物理限制。此刻,我們的視、聽、觸、嗅、味覺需仰賴我們的五官,所以能夠知覺到的訊息有限。但在第二個中陰時,沒有這些限制,可以聽見所有的聲音,看見各種的光,一切東西似乎都變成了聲、光,就像大爆炸一樣,炸個不停。
  如經藏的《大解脫經》(〈Great  Liberation  Sutra》)及密績的《聞而解脫》所言,在這個階段,如果你能知道自己已經死亡,正在中陰階段,所有的聲、光、乃至於幽靈,都是屬於你的一部份,這是你的業、你的意識、你的顯現,而且你還能認得自己的佛性,或僅只是專注於某個佛或菩薩上,你都很容易在這個時刻解脫,佛陀說,僅僅認出那麽一點點,都足以在此刻解脫。
  一般而言,平凡眾生若未累積功德又未行善業,要在那一刻專注于某項思考,是非常困難的,最糟糕的情況,是此人會經驗到能想像得出來的最恐怖的經驗。要想在中陰時仍置心一處而證悟,其難度就如同由五萬英尺的高空墜下,手上有一張紙和一技毛筆,在你墜地前,你能端正的寫幅字,其難度之高可知。那些有純淨的虔誠心及慈悲心的人,面臨此刻,也會記不得該做什麽,但只要他們能憶起阿彌陀佛、或其他的諸佛、菩薩,那麽對他們會有極大的幫助。這也就是為什麽生前的修持,為死後的難境做準備是如此的重要了,生前精進修持的人,值遇死亡與中陰,若害怕升起,則會同時觸動他們的虔誠心與慈悲心,於是給予他們很好的機會達證悟。
  第二個中陰階段中的第二個小階段,是個體由聲、光中重現,而且會形成新的認同,稱為中陰身體。是最接近前世的時段,充滿了前世的思想、感受、知覺。然後中間是段不清醒、模糊的時間。此段中陰的後段,前世的感覺漸漸消退,而充滿了下一世的種種,對下一世的感覺,漸漸如同剛才對前生的感覺一樣清晰。覺知前生與來世兩者的中間,是個較模糊的階段,即夾有前生又雜著來世。若某人此世是男性,下一世是女性,那麽在身體、心靈與情緒上,都會有介於兩者之間的感覺。舉個較極端的例子,如果此世是人,下一世是動物,那麽也會有中間跨越的覺受。這算是一個小中陰,這個小中陰階段,會令個體有些混淆及迷惑,但仍是另一次解脫的機會。(中譯:普遍中陰的第二個中陰的第二個小階段又可分為此三個小中陰。)
  在這個將生命由前生轉到來世的期間,若生友或家人以強烈的虔誠心與信心,為死者念誦經文或行善業,那麽在中陰的這個生命體,就會依他自己的業力而獲益。在中陰的個體,就像生前聽課一樣,若根器夠好,能聽得懂,就可以在此時有相當程度的了悟。為中陰眾生誦經,效果是良好的,因為中陰是個清明的狀態,沒有身、語的障礙,中陰時只有心存在,伴著意識、業力及染汙,心在此時是很容易被影響的。所以,活著的人,有責任、有機會以念誦經文來利益分離者,這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慈悲行。
  普遍中陰的第三階段中陰,也是死後與轉世前的最後一期中陰。這時強烈的聲光感再度出現,正準備要進入另一個轉世,也就是要從中陰進入下一期生命的階段,這時候整個生與死的歷程會重演一遍。經典描述了此階段見到的所有景像,如寂靜本尊、忿怒本尊等,各類彩色光則表示投生到不同的六道。若個體有足夠的證量,也有機會於此時解脫。若有強烈的慈悲心、虔敬心,且心不散亂於種種中陰景像,那麽此人可以在此時自己選擇下一世要投生於何處——重點是要有強烈的慈悲心、虔誠心、認識心與了悟。否則,業風將把你吹到你的業力的歸屬處,這是中陰裏最後一次的解脫機會,然後中陰便結束了。
  普遍中陰連結了此生及來世,此中陰曆程是個轉世的歷程,下一世的誕生,是轉世歷程物質面的顯現。因此,這個中陰階段非常重要,此所以佛陀總是教人要為這一刻好好的做準備。若我們此世,生前未能證悟,至少要為在此刻有機會解脫而做準備。即使個體不能在見到第一道明光時解脫,他仍有機會于來世,生在較好、較正面的環境裏,當然,這必須他生前累積了足夠的善業及修行。死是生的必然結果,所以,當死亡之刻來臨,我們應已準備好做適當的面對。
  對於想要為中陰做準備的修行者,我想提醒一些事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常常記得無常。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何時會死,醫生也許會給我們一個預測,但我們仍是不能確定,所以,連死亡都是不可預期的,瞭解無常,對我們準備臨終有莫大的幫助。瞭解無常,可使死亡來臨時,不那麽的震驚、害怕或憤恨。若我們深解無常,則負面的情緒將不會產生,因為我們已瞭解死亡在該來時就會來,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它就是來了,抱怨它是毫無用處的。最好是接受它,那麽你還可以平和正確的處理它,不要沮喪,更不可讓沮喪干擾你這個關鍵的時刻。所以,要時時記得無常。
  有些人認為常念著無常,會使他方寸大亂,生意失敗,這種想法其實並不正確。若我們能以正確的態度來看待無常,我們反而能成為更好的企業家,有許多應對突發事件的方案,總是比較好的。
  另一個重點,是不要輕視任何一個行善、避惡的機會。重視這些機會是好的,因為生命結束時,它們會變得很重要。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有能力做某件好事,但我們忘了去做,或是不願去做,那麽我們就平白喪失了一次機會;如果我們知道自己可以避免去做某件壞事,但是因為我們懶惰,或因為我們不以為意,讓事情發生,或是我們就耽於其中,那麽我們又造了一件不必要的惡業。最好能認真地看待善業與惡業,盡可能的不造作惡業,而且盡可能的去做善業。如果在街上有人向你要錢,你有五毛錢,你就給他,因為五毛錢對你而言不算什麽,但如果你給了他而他用了這五毛錢,你就行了一個善業。如果有只蒼蠅飛到你的杯子裏面,不要捉住它,倒入水槽,把蒼蠅淹死。在把杯中的水倒入水槽之前,捉起蒼蠅把它扔到窗外便是了。這樣做很容易,不必耗費你大多力氣,也不會使你成為一個盲信者。也許有人會想:「我吃肉,那麽救只蒼蠅的命何用?]當然,我們可以吃肉,但我們同時也可以救蒼蠅一命。這樣做,總比什麽善事都不做要好。有些人,為他們所吃的眾生念禱文,這是很好的修持。
  睡夢的修持,對於中陰的準備也是很有助益的,因為中陰與夢境有點相似。當然,短暫的夢境幻相,不能跟險惡的中陰匹敵,但是因為它們有點相關,所以修持睡夢仍是有用的。當我們睡覺及作夢的時候,我們應努力使自己保持在某種覺察的狀態,使我們足以認識到自己正在作夢。這樣的練習並不會干擾到我們的休息,它甚至可以幫忙我們在夢中作更好的休息,因為,如果有只老虎在夢裏追我們,我們知道那是夢,我們就不會緊張,醒來時也就不會覺得好累。相對的,我們還可以觀察那只老虎在幹什麽,它可能又跳、又咬,但我們不會受傷。這只老虎可能跟我們談話,也有可能我們自己變成了老虎,或是這只老虎也睡著了。培養對作夢的覺察力,將有助於我們對普遍中陰的準備。
  做一些「波瓦法],即遷識的練習,或是得到「波瓦]的加持,都是有助益的,接受到一些與中陰有關的灌頂也是好的。每種佛法的修持都是有益的。任何善思、善念、助人的善行都是好的。若你能以心靈的本質做禪修,深刻思維與體驗心靈的本質,那麽獲益將更龐大。事實上,認識自己本具的佛性是禪修中最重要的部份,即使是驚鴻一瞥的認知到佛性,都是相當值得的。
  以上都是關於中陰的準備方法,如果你還能仔細閱讀《西藏度亡經》(或譯作《中有聞教得度法〉)並好好思維,將是很好的輔助——不是著魔似的去讀,而是靜靜的、有理解的讀完它,並思維它的內容。此書告訴你,中陰時可能發生的事,及預期會發生的事,你現在學到的,對於你日後會有幫助。
  最後一點,現在,我們可以做個微細的練習,運用我們現有的感官,去體驗我們在中陰時會經驗的宇宙,這個練習法門叫做「聆聽自然之音]。這需要在平靜的時刻,周圍環境很安靜的時候練習。時間之流,充滿了各種的聲音,但因為我們總是在思考、談天、忙碌,所以不曾聽到這些聲音。當我們保持安靜時,我們可以聽到一點點。集中注意的去聽聲音,平靜的保持住這個聲音,至少在家休息時可以做到保持。這種練習,助益極大,因為它就是我們在中陰時聽到的聲音之一。
  瞭解轉世、轉世的原因及轉世的歷程,是瞭解佛法的重要基礎。一般人看待死亡是很負面的,總是帶著害怕及嫌惡。其實死亡並不是負面的,它是引導眾生獲致完全證悟的一個重要歷程。此刻,我們活著,我們所能做的最有用的事情之一,就是學習如何自然地死亡、有意義的死亡。若我們知道死的正確方法,我們可以直接走向解脫。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