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18 09:55:36
學習次第 : 進階

修行要把握在念念之間 

 

迦那伽羅仁波切
 
  要以什麼樣的心境來面對無常?對大多數人來講,知識層面比較少,沒有什麼太高的理想和追求。薩迦班智達說的,人如果是不懂得學習,不懂得獲得充實的理智的話,那就等於是動物一樣,除了吃和睡別的什麼也不會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真的理想很少,吃飽肚子睡好覺,就這樣漫無目的的混下去,心只是停留在這上面,你跟他講無常,只能促進了其他的感覺,哇,這時間太珍貴啦,就像有些人說什麼,人生無常及時戀愛,有的人說:人生無常及時享福”“既然這麼無常的話,我還顧及什麼呢,趕快該幹的事就要幹,這樣一來就全部亂了。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講,第一個要先建立因果。讓人們明白因果是真實不虛的,要想明白因果,必須要有前生和後世的各種例證來證實就是有輪回。證實了有輪回,因果就顯得很重要了,自然會取捨;知道了因果以後,輪回的痛苦,有轉世的緣故,升天和墮落完全成立了。成立這一點,很直觀的一個問題就是要出離這種迴圈;要想出離這種迴圈,佛法就很重要了;可是修行佛法需要的是暇滿的人身,而暇滿人身的得到固然值得高興,回頭再一想,不行,因為還有無常。我們現在雖然得到人身了,但是我們過去造過的那種惡業,是不是允許我們有機會修行佛法?一想到這些就覺得很緊張,所以這時修無常才顯得很重要。
  人不一樣,各種層面都要有。相信輪回的人一講無常就會精進修行的;不相信的這些人要先信因果;相信因果也相信無常,但是他對於自己做壞事、做好事這些善惡業不能把握的時候,跟他講因果,講輪回的痛苦。因為人的想法不一樣,引導就不同。
  我們在修法上一定要踏實一點。先用理來說服自己,等你自己完全地心悅誠服了,依賴於自己所接受的這種道理,這個時候開始叫信;然後在這個基礎上一點一點地修行,一點一點地才能產生功德。如果還沒有能夠說服自己,動不動突發奇想:我修這個幹嘛呀這說明自己還沒有真正的接受佛法。沒有信,也就是你心情高興的時候呢,對你沒有傷害,錦上添花的事誰都可以幹,當違緣重重的時候,馬上覺得這是雪上加霜。
  這時候讓你信佛法,我本來就覺得特別的惱火,你還讓我信這個信那個,開始抱怨上了,就是這樣,這就是人的習氣。因此我們要對付自己平常的這些習氣,心裏要穩當一點兒,有違緣的時候就有違緣了,沒違緣就沒違緣,但是把順緣落實到善緣上,把違緣全部扣在惡業上,出離違緣的時候你馬上就很慚愧,我惡業造了這麼多,……”就像一個人一樣,沒病的時候你對身體的愛護上不注意,有病了,你就想我這麼不愛護身體,結果搞出病來了,你還能說什麼呢?就是這樣的,有了病了你不能抱怨,平白無故我就有病了,誰說平白無故,現在你知道你病了,唯一的選擇就是趕快吃藥,或者趕快找一個大夫,這比你抱怨更有用。那麼我們現在出現違緣的時候就知道這是惡業力,趕快懺悔,趕快去依止善知識來修行佛法,而不是抱怨。實際上你有順緣的時候何曾說過這是因為佛法的緣故呢?那麼有了違緣也不是因為佛法。這一切都是因為你的心造就的。所以說要習慣地把這種違緣和順緣,因和果都能看得和自己的所行、自己的業力很般配的就行了。
  從各種修行的方法上來講,人們都是需要一種基礎,但是你達到某些基礎的時候,就很多的事能夠認可,因果的認可、輪回苦的認可、對無常的認可,還有對出離心的認可、暇滿人身難得、自己珍惜的認可;這些都會有,真的要產生認可的這個時候,這就是你心完全放在了佛法上的時候,從這個時候開始,所作的一切都會和佛法相應。如果還沒有認可這些的話,佛法和修行沒有什麼大的作用,真是無關痛癢,不解決問題,所以一定要記住了。
  沒有對輪回產生厭離的時候,跟你講輪回苦你覺得毫無意義。因此你必須先把自己假設到了某一種環境當中:現在假設你面臨某種環境你怎麼樣?要這樣地考慮,切實的去考慮,這樣考慮的時候你就發現你自己究竟欠缺的是什麼。
  過去的時候,雖然別人一個勁兒地跟我講,你死的時候要有把握,我想我死的時候誰管得著呢,活的時候都顧不過來還管死。但是後來修行的心越來越細緻的時候,越來越知道無常刹那即致,呼吸之間即是無常,轉念之間即是無常。如果無常這麼迅速的話,能否把握住,這就使我覺得越來越真切、實際了。因為心就安住在當下的緣故,所以才對無常產生了一種無畏的把握。它對我有用,這時候越說無常越是對大圓滿的驗證,所以你要把法義結合到自己的現實當中去,即便沒有碰到,你可以假設,如果你碰到你怎麼樣去看待。就是這樣,不斷地這樣希求,這就叫修行了。
  你要對每一個環節觀察,不管是哪一個方面,都不能夠稍微的有一點兒的缺失。比如說你覺得你的出離心夠,那麼你再假設,如果你看到一個好的電視節目的時候,這時候出離心呢?看到好吃的時候出離心?跟人吵架的時候出離心怎麼樣?然後最興奮的時候出離心又怎麼樣?這樣的時候那樣的時候你都假設,還有在閉關修法的時候,觀想念咒的時候,等等。任何的時候你考慮你的出離心跑到哪兒去了?好好地觀察。這樣就發現實際上我們的出離心只是一種情緒,未必就是在每念之間都是對自己起作用。我對因果很謹慎了,真是這樣嗎?好好觀察一下,一觀察就發現不是這個樣子的。
  所以說時時刻刻,在每一個最細微的環節上觀察。修行實際上是把我們粗的、籠統的、朦朧的一些概念把它變清晰起來,越來越細緻起來,越來越明瞭,這樣的話你這是修行。就像說現在什麼叫世界呢?客觀存在的這個世界是山河大地、日月天空形成的。宇宙就是這樣,它是朦朧的一種概念,確切地說,人們不瞭解什麼是宇宙。起了個名字叫宇宙,實際上你說宇宙都包含什麼?不知道,根本不可能知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活得很朦朧。我們現在修行是讓它確切下來,我們可以歸類,我們可以歸納成地水火風四種自性,然後從地水火風四種自性當中我們又歸納成它們都是空性的,我們從空性當中也知道了因為它是空性,所以我們周圍的一切都是空性,證悟了這個空性就等於證悟了一切的平等的自性,它就是互相的歸納,只要能這樣地歸納的話就沒什麼問題了。
  對自己的疑惑一定要善於去觀察它,一個對法上非常粗的、沒有完全瞭解的念頭,通過觀察,它會越來越清晰,心要越來越近,你的心越來越能夠瞭解周圍的世界,尤其是你自己心的本來面目,情世間和器世間的本質,你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瞭解,這就對了。
  你要這樣地想一想,一定能行,真的清晰下來,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疑惑,問題出在心念太粗。你要把它落實在念念之間,所有的心念都落實在念念之間,未來的修行就能把握在念念之間。
  (仁波切的錄音整理)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