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14 23:57:55
學習次第 : 進階
寧瑪巴本尊生起教授——無二雙運明穗要解第一節 總論
第一節總論
首先我們必須明瞭,接受佛法有三類發心,我們的發心可能是善,惡或僅是非善非惡,混沌愚蒙的無記心。這其中惡的發心和無記的發心必須去除,但我們先要認識它們才能把它們消除,在未能認識此二者之前是無法加以斷除的。要知道任何世間的願求,欲望都是不善的,如為追求非心靈的利益而聽法等均是不善之念。總之這些借身語意所顯的惡行皆應斷除。
一切惡業皆由十不善所構成,在十不善中,屬於身業的是殺生,偷盜及邪淫三種;屬於語業的是妄語,惡口,兩舌(說閒話,搬弄是非)及綺語四種;屬於意業的是貪,嗔及邪見三種。若要明瞭這些不善業是如何積習造業的就要通過學習佛法中關於因果的教授。
無記心是一種不善的混沌無知心態,雖然此心未必是惡,但你只是處於一種愚昧的狀態中聞法,就如同跟著主人的小狗一般,以這種態度,你決難於所學的事情中獲得任何幫助和加持,因為你沒有真實的覺得需要或通過正確的發心去走出第一步,因此長養善願發心是取得清淨佛法教授的基本條件。
依大乘佛教而言,正確賢善的發心乃是自利利他,也就是要求行者要一心長養十善(即對應十不善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生邪見)及一切善行並為利益自己和所有眾生而求取無上正等正覺即成就佛果。不論你為佛教哪一宗派的弟子,緊記為自己及一切有情而生起及長養聞,思,修的願欲發心都是最重要的。
加行是行者日常的基本修持,這些修持是從轉心向道的四種思維起修,這一觀修涵括了小乘佛法的心要。皈依,發菩提心,金剛薩埵修法,供曼達則是屬於大乘行:上師瑜伽則為金剛乘密法。
九乘次第的一切佛法皆攝於此三乘的加行修法之中。加行是極為重要和深奧的修持,它同時體現了三乘之法,由於三乘均有關聯,故你們應該會發現觀修四種思維及發菩提心在趣修金剛乘法門前的重要性。
釋迎牟尼佛在此輪回世間初轉*輪時,最先開示的便是“輪回是苦”。生死輪回是一個以痛苦,顛倒,妄想為本性的世界,所以在作聞,思,修之前,先觀修轉心四思維是必須的。正如佛陀選擇開示此法為第一一樣,這些加行修法也是我們第一步要學習的佛法。
當你對苦諦作觀察思維後,應進而認識到一切輪回中的眾生皆如你們自身一般處於顛倒妄想中,一切眾生皆於過去無數生中曾為你的仁慈父母,正如演員飾演不同的角色,他們以不同的顯現將你帶入這世間。他們無不希求快樂滿足,在此輪回中的眾生也沒有一個不希望獲得快樂,但由於業力牽引,他們雖欲得樂卻招感了更多的苦因,其身語意的行為完全與其希願南轅北轍,互相矛盾,但奇怪的是他們竟然對此毫無察覺,如同盲人一般,徘徊迷失於顛倒的生死輪回中。
你現在既生而為人,與其他眾生相比,擁有思維選擇的能力,又諸根具足,沒有盲聾啞等殘障,所以你能認識並把握自身最有價值的潛能,能認取可以改善自身環境的條件,為令這些順緣能發揮其最大用途,不浪費此一難得的暇滿人身,你必須仔細思考苦諦,增長慈悲心並趣入佛法的修持中。
本書的教授是與密續生起次第的修法有關,密續即佛教的金剛乘,分為外續及內續兩層次,而此法是屬於密續內續的修持,故我們在深入此修法前先簡要地介紹一下外續和內續的不同修持。
外續分為事續、行續及瑜伽續三部,內續則以瑪哈瑜伽為首,分為瑪哈瑜伽(又稱大瑜伽),阿努瑜伽(又稱隨瑜伽),阿底瑜伽(又稱大圓滿極瑜伽)三部。外續與內續不但其見、修、行、果大有差別,就是行者的修法證量亦極不相同。然而一切續部均非常重視灌頂,在行者未接受灌頂前不可作密續的修持,若沒有具量傳承上師灌頂絕不可以修持金剛乘密法,此戒律通用於外、內密續。
外、內密續皆於灌頂時傳授四灌(即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名詞灌頂),此四灌頂可令行者堪為法器,能作密續的進一步修持。
有說外續為難行,因其需要精進苦行而證果,內續則為易行,因為其能於極短時間內證果。外續要求其行者作種種特殊的修行,相對而言,內續則甚少涉及這些有造作的行持。外續雖內含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二法,但二者是分別成辦,生起次第是作為圓滿次第的先決條件,此生,圓次第分別修法唯見於外續;內續則把生起次第的特性及修法與圓滿次第的離詮無作結合在一起,二者雙運同時成辦。
在行者個人的外在儀錶上,外,內二續的處理方法亦各有不同。外續行者重視保持身體儀容的清淨,他們會于一日中清潔身體多次,令外表清淨非常:內續行者由於通達諸法平等,在任何環境下均認知此平等性,故於好壞不常加以分別,不過於注重外表。
又外續行者皆要食素,只食用三白三甜之物,並以眾寶裝飾之器皿作為飲食工具:內續行者並不一定要食素,還常以獸皮為衣。外續中的事續行者每天要依儀軌要求沐浴淨身,更換鮮淨的衣服三次,這是外續規定的行儀;然而有的內續行者卻可能永不更換衣服,從外表而言,蓬頭垢面有若乞丐。
此外,二續證悟的道階也大不相同:修持外續者需極長的時間才能成就果位,如事續的行者必要十六生方能成佛,依瑜伽續要連續三生才能成佛,行者在此段時間中定要非常圓滿如法,數數不斷修持才能成就,絕不能苟且從事,偶而為之。相比之下,內續行者卻有可能於一生中即身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或於命終時及中陰時成就佛果。
外、內二續也可依其中圍(即壇城,梵文稱曼陀羅,即佛國刹土之意,因密續的本尊天眾於刹土中的排列方式均為主尊在中央,其他天眾及眷屬圍繞於主尊四周,故稱中圍)的異處加以區分:外續所觀本尊均為單尊像;內續所觀之本尊則以雙運父母像為其特色。外續部的本尊皆以絲綢珠寶為衣冠莊嚴;內續部本尊則以頭顱為冠,骨飾莊嚴,毛皮為衣。
外、內二續行者的修行處所亦各有不同:外續行者講求離世獨居,住在荒僻無人的森林或山頂洞穴修行;內續行者因為沒有分別,可以在任何地方修行,無論是墓地屍林還是鬧市村落都安之若素。
內續三部中瑪哈瑜伽以生起次第修法為重點,阿努瑜伽不但依轉化觀更依大種之消融收攝而行,阿底瑜伽則結合以上而者。若依根、道、果來看三部內續,則瑪哈瑜伽為阿努瑜伽之因,阿努瑜伽乃是瑪哈瑜伽之果;阿努瑜伽為阿底瑜伽之因,阿底瑜伽則是阿努瑜伽之果;或者說瑪哈,阿努二瑜伽為阿底瑜伽之因,阿底瑜伽則是此二瑜伽之果。而阿底瑜伽的體性也就是對我們本具之佛性即“如來藏”的證悟,所得果位為法、報、化三身中的法身成就。
本書是教授瑪哈瑜伽中的生起次第修法,其教法以修證我們自身的究竟佛性為整體要義,這種認識是要通過實修而達成。但倘若我們沒有佛性,那修持又有什麼意義?若我們並非本具佛性有待開發,那我們為何要去修持這些複雜難懂的法理並學習其表徵意義?假如我們的真實本性並非如此,那修行就會成為一件可笑之事,有如想要榨石出油,必定徒勞無功。
因此我們先要對此眾生本具佛性的知見樹立正信,同時相信必須如法的精進修持才能開顯我們的這一本性。你的本性是自然具足,圓滿成就的佛性,修持的過程正如從己知含金的礦石中提煉出純金,修行道路上的艱辛必然導致成就的佛果。這一信心是幫助你趨向佛果的最好助緣。
本初佛普賢王如來及世尊釋迎佛都曾開示「如來藏」或佛性是本來存在於一切眾生之中,此佛性具足於每一個眾生之內,並非此有彼無。佛與眾生的分別並非在於本性一佛性的分別,而是因為佛陀已籍種種方便證悟其真實本性,己盡除一切業障煩惱,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智慧。眾生則還因不斷造業,積集種種惡因及煩惱障礙,如人在沼澤一般深深陷入不達實性的愚癡無明中。這是眾生與諸佛的唯一分別之處。諸佛的一切教法也就是通過種種修持法門將其覺悟開示給我們,使我們早日開顯本性。這種情況就如同我們都知道太陽就存在於天空中,但由於烏雲的遮蓋我們無法直接看到它,只有當風吹散蔽日之雲時,我們的本性亦將如燦爛之日光驅散無明,成就佛果。
在我們修持生起次第時,最重要是認識到有可證之果及此果為何物?所以在開始修持此法前,我們當明確自己所欲求證之果(即開顯本性的佛果)併發心精進不懈的修持。
常用藏文種子字
一、五方佛及五方佛母種子字:
中央:啥邦東方:吽浪
南方:漲芒西方:嗡夢
北方:啊旦
二、六道種子字:
天道:)啊人道:)哩修羅道:)色
畜生道:者餓鬼道:這地獄道:德
三、
讓養)康
)嗡)啊)吽
()哈()吙()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