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06 23:07:15
學習次第 : 進階

解義慧劍釋 第十課
全知麥彭仁波切著 索達吉堪布譯講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第十課

  下麵我們學習《解義慧劍》。現在講四依四不依。其實四依四不依在《涅槃經》專門講四不依的一品裏面講得比較廣,你們如果有時間應該看一下。

     今天講第四個問題--不依心識而依智慧。前面講了不能依人要依法;法有言詞的法和意義的法,我們要依意義的法而不能依表面的言詞;意義有了義和不了義,我們要依止了義的法;了義的法有智慧的行境和心識的行境,也就是說雖然法是很了義的,但是一般來講,既有宣說世間心識的行境、全部是感官所瞭解的法,這是心識對境的一種法,還有一種是一般的凡夫人很難以通達的、唯一是佛和菩薩的智慧所了悟的對境,這叫做智慧的法。我們真正要求的就是智慧,也就是出世間的、真正能超離輪回的法。

     現在世間所謂的佛法,有些是發財的,有些是治病的,有些是得名聲的,還有一些是希求暫時悉地的……,這些雖然也是一種佛法,但是對真正斷除自相續中所有的煩惱障或者所知障還是有困難,對從輪回當中真正獲得解脫也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如果我們所求到的法真正是智慧的法,那它就能斷除煩惱和障礙,所以大家在求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

     大家也知道,佛法的來源是上師,如果上師自己都是對出世間法尤其出世間的智慧一無所知,那依止這種上師想真正獲得出世間的智慧還是非常困難的。現在末法時代的時候,大家要尋找上師一定要找具相的上師,最好是有菩提心和空性正見的上師。如果沒有找到這樣的上師,那要以佛法的根本道理引導別人還是有一定的困難,這一點大家應該記住。

    庚四、不依心識而依智慧:

實修了義時,不依隨詞語,
分別二取心,而依無二智。

     我們在前面已經分析了了義和不了義的法,並且知道了了義的法。雖然佛陀完全抉擇了最了義的法,但是在法裏面的確有一些隨著分別念、言詞所抉擇的、凡夫人的分別念也可以理解的心識的法,還有一些完全是諸佛菩薩的行境,比如空性見解、如來藏光明,這些都是佛和菩薩的智慧所抉擇的。我們要選擇的不能是外所取和內能取(也就是凡夫的分別妄念所抉擇)的法,因為這些法就像《入中論》所講的那樣:"癡障性故名世俗。"意思是因為愚癡的障礙已經遮障了我們的心識,所以這些都是一種世俗方面的法,並不是完全抉擇真諦的,因此我們不能希求這樣的分別念的法,而應該希求無分別的法。

  我們所求的法,如果是佛經,則應該是像抉擇空性的《般若經》等,或者是大圓滿及一些密法的最殊勝的教言,這些全部是智慧對境之法,因此是非常殊勝的;如果是佛陀之後出現的,則應該是像龍猛菩薩、月稱論師所抉擇的空性法或者彌勒菩薩所著的論典,這些也是非常殊勝的。如果我們自己尋找智慧有一定困難,那一定要依靠這些經論,如果依靠這些經論,的確自相續的智慧逐漸也會引上來的。

  現在有些人有這種說法:我們現在學佛,只能學經不能學論。漢傳佛教的有些高僧大德也有強調這種觀點的:我們只要一心一意學一兩部經典就可以了,除此之外所有的論典不能學啊……。其實這種說法還是需要值得觀察。

  以前南懷瑾先生在宣講《圓覺經》的時候強調這麼一個論點:依經不依論。他說:應該依靠經典,如果經典搞不懂,最好查一些佛學詞典,如果佛學詞典裏面沒有說清楚,那一定要下功夫啃經文,這樣慢慢運用在生活中就會有所體會的;或者依靠我所寫的、所講的教言也能瞭解佛經。後來多識活佛在《愛心中爆發的智慧》這本書中駁斥他說:"南懷瑾先生,如果說不能依論典要依靠經典,因為所有的論典都不可靠。既然所有的論典都不可靠,那你說佛學詞典能可靠嗎?"我看他說得還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大家都知道佛學詞典是後來的很多人編的,而且有些佛學詞典的內容特別糟糕,是有些連基本的佛理都不懂的學者編輯的。然後多識活佛又說:" 如果不能依靠論典的話,那你所寫的和你所講的這些難道可靠嗎?你所說的這些話遠遠超過龍猛菩薩、無著菩薩、玄奘大師的觀點嗎……"駁斥得比較尖銳。

  確實,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說的:我們一定要依靠經典,不能依靠論典……。其實這些人口裏說出來的也應該說是論典,那這樣的話任何一個上師口裏說出的話都不可靠;而且按照印度的傳統而言,要想真正理解佛經的內容,真正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釋佛經的唯一是龍猛菩薩等極個別的、佛陀在佛經裏親自授記的大德,除此以外包括後來的月稱論師等大德在顯現上也不能完全解釋佛經。但現在很多人就有這種說法:要講法一定要講經,不能講論。當然有些論典不是大成就者寫的,這一點我們也承認。像現在一般的修行人、一般的學者寫出一部論典,他們自己說這部論典寫得如何如何好,那這種論典不能依止。我們在學大乘論典的時候對論典的概念和法相有專門的定義,所以真正的論典我們是不能否認的。如果你遮破了所有論典的觀點,那麼對於真正的佛陀教義,凡夫人一直啃可能也啃不動,沒有牙齒不好啃。

  大家要依智慧不要依分別心。現在我們學習也好,背誦也好,應該學習以前的大成就者所寫的非常珍貴的論典,他們在這些論典裏所講的全部是入定和出定的智慧,將這些智慧儘量一點一滴地融入自己的心相續,這就是我們所修的法。

有緣之本性,二取自性心,
彼緣彼虛妄,不證法性義。

  為什麼說不能希求分別的對境,不能求心識而要求智慧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所有的"有緣""有緣"是有執著、有分別的這些法),不管它是執著有也好執著無也好,或者執著建立也好執著遮破也好,世間一切的戲論和執著全部是能取和所取的自性,能取所取是凡夫俗子的分別念妄想出來的。這些空的執著也好、有的執著也好,全部都是有緣、有執著的,而凡是執著的一切相全部是虛妄的。《十地經》、《寶積經》中都講了,凡是見聞覺知的法都是虛妄的。在《楞伽經》裏面也說:"諸法世俗生,勝義無自性。"意思是在世俗中所有的法是虛妄性的,有產生也有毀滅,全部是這樣顯現的;而實際上真正遠離一切戲論的法在世俗境界中是不可能顯現的,它並不是分別心的對境。

  所以只要有這樣虛幻的分別念,就始終不能證悟遠離能取所取的法性。原因是什麼呢?因為乃至沒有消除執著分別念的網之前,要證悟離一切戲論的境界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我們真正遠離了一切執著相,在那個時候會通達一切諸法的法性。

  《三摩地王經》說:遠離是二邊,智者住中道。意思是遠離有無為主的四邊八戲的智者實際上真正住于中道。我們在中觀裏所講到的中觀論師的觀點應該這樣來理解。大家應該清楚,分別心只不過是暫時的執著,比如說:這些法是空性的,這些法是光明的。在我們的分別心面前既有一些空的執著也有一些明的執著,這些都是可以的。因為我們的分別心只能緣這些,除此之外現在沒辦法見的,但是當你到達一定境界的時候會明白:這些都是假的,這些都是虛幻的,所以是不實在的。如果我們認為這些不實在的東西是最究竟的所求、最究竟的目標,那就錯了。就像需要喝水的人在遙遠的路途中看到陽焰,表面上看來這真的是一條河流,但是實際上陽焰不能解渴,不能滿足渴者的願望。同樣的道理,希求解脫者最終要得到的就是諸佛菩薩無二的智慧,在沒有得到這種智慧之前,所有的執著相都是虛妄的。當然這是從最究竟角度來講的。

  在這些問題上大家一定要分析。我們現在在這裏抉擇的是最究竟的見解,就像在講《中觀根本慧論》的時候,對所有的法:善、惡、佛陀等都一併破除。站在這個高度的時候,現在世俗當中所修的一切法應該可以逐漸斷掉。

    下面對這個原因繼續宣講:

緣有實無實,緣二緣非二,
如何緣亦緣,緣取是魔境,
此乃經中說。

  凡是有""""在這裏就是"執著"的意思,緣取柱子瓶子等有實法也好,或者緣虛空、石女的兒子等無實法也好,或者緣取執著這兩者,或者緣取非二者,不管是緣這四種當中的哪一種法,只要你有一種所緣的對境或者能緣的心識,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執著,這是一種動搖的心,也是一種分別念。這種分別念不能成為斷除輪回根本的寶劍。如果站在最究竟的空性見解立場上,實際上緣任何一個法,不管是善法也好惡法也好,在這個時候,它都是一種魔業,是魔王所製造的一種魔業。所以《文殊遊舞經》裏面說:緣取多少,行亦多少,魔業亦爾。意思是我們緣取多少,其實在行上也會有這麼多;有多少個這樣的緣和執著,魔業也就有那麼多,所以這是不合理的。

  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所有的緣取和分別在修行中也是一種障礙。這裏也說了,緣任何一個法都是一種執著,這種執著在抉擇《般若經》時是一種違緣。《寶積經》中也說:諸比丘,如果有人有二取,這是魔的加持,不信大乘者也受魔的這種誘惑。所以我們在講般若空性或者站在最究竟的應成派觀點的時候,所謂的魔不一定是眼睛睜得大大的、獠牙畢露的外魔,真正的魔就是在抉擇根本慧定或者最究竟見解的過程中執著一種相,包括執著單空、執著如來藏或者執著菩提心。麥彭仁波切的其他教言中也說要抉擇最究竟見解的時候包括菩提心在內的一切所緣執著必定要消於法界中。《中觀根本慧論》說:涅槃也不存在,如來也不存在,三寶也不存在,四諦也不存在。通過理證和教證一一抉擇後對每一個法都遠離一切執著,這是在有關的大乘經典中已經再三宣講過的。

依憑何破立,無法壞所緣,見無破立解。

  我們依靠任何一個方法來破或者立,都無法毀壞所緣的執著相。""是指將有實法破掉,""是指建立無實法。有些人是這樣的:柱子瓶子在用離一多因、金剛屑因觀察時都不存在;而無實法像石女兒、單空或者諸法空性這種實相要建立起來。有個別的一些論師認為這樣的破立是如來的密意,但其實並不是,因為如果這樣進行破立,根本沒辦法毀壞所有的執著相,像《金剛經》所講的"破相"是沒辦法的。

  所以我們在抉擇究竟的見解時所有的執著相必須要息滅,一切二取、一切戲論一定要息滅。如果以息滅一切戲論的方式照見了無破無立,不論是在名言中也好在勝義中也好,一切建立的法也沒有,一切所破的法一點一滴也沒有,在那個時候才真正見到了一切諸法的實相意義。

  在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二觀察續》等顯宗和密宗的許多經續論典中都異口同聲地說:此無何所破,所立亦毫無,真實觀真性,見真性解脫。意思就是說我們在抉擇最究竟見解的時候,一切法中沒有任何所破的法,所建立的法絲毫也沒有,一旦依靠上師的竅訣和自己殊勝的信心,在因緣具足之後真正見到真實的法界並安住真實法界的時候一定會從三界輪回當中獲得解脫。這一點,我們從許多傳承上師的傳記和教言也可以看得出來。

  大家應該知道,什麼時候見到無有破立,這個時候就已經到達了最高境界。今天我們所講的內容都是諸佛菩薩的行境,一般的凡夫人對此只是起信心,但我們可以發願:祈願我能達到這種境界!應該通過這種方式來領會。

離諸所能取,自然智自明,
遮諸四邊戲,此說殊勝智。

  到了最後,這種見解有沒有什麼感覺以及比較特殊的境界呢?有。這並不像向空中射箭或對大海扔石頭一樣一無感覺。雖然從執著或從相上講已遠離了一切有無是非的邊,也就是決定沒有一切戲論,能取所取全部消失於真實的法界當中;但是我們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各別自證來了知,其認識的法界自然光明就是不依靠任何因緣的造作而出現的各別自證之境的自然本智,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自然本智無住現,很多經典都這麼講這種智慧應該存在。《般若經》也說:心無有心,心之自性為光明。這樣的本性自然而然存在,就像太陽存在陽光自然集聚一樣。但這種法並不是無情法,也就是說,證悟空性的時候一點感覺都沒有,就像晚上睡著了一樣,不是這樣。就像《定解寶燈論》裏面所講的一樣,自己完全知道自己這種境界。雖然遠離了一切的執著,但是這種遠離一切執著的相或者說遠離一切執著的殊勝境界應該是存在的。這就是一切獲得當中最殊勝的獲得。《般若攝頌》這樣講:獲得無死勝妙智,故此稱謂智慧度。當我們獲得了一種無生無死的智慧的時候,實際上這就是智慧到達彼岸,也就是智慧波羅蜜多。什麼叫智慧波羅蜜多呢?這並不是我們心裏想一切萬法都是空性的分別念,而是通過上師的教言和對佛教的信心,最後自己真正通達了一切諸法的實相,這就是智慧波羅蜜多。這樣的殊勝智慧,我們在座的各位在將來的修行道路當中也會有不同層次的獲得。

  這樣的智慧是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呢?不一定。凡夫人能不能得到呢?不能得到。尤其是不學佛的人,以及對中觀、對佛陀的境界沒有信心的人,他們永遠也得不到。那麼,他們怎麼得不到的呢?

如盲前日色,凡夫前未見,
如何思不知,凡愚皆生懼。

  就像盲人,在他面前雖然有柱子、瓶子、山河大地等形形色色的色法,但是,因為沒有雙目的原因,外麵包羅萬象的景象他根本無法照見。同樣的道理,沒有積累資糧的,對大乘佛法沒有生起信心的愚笨的凡夫人,雖然心的本體或一切萬法的本性從來沒有遠離過他們而俱生存在,但是他們再怎麼樣思維、再怎麼樣思考,一點一滴也不能了知。可見,以盲人的比喻來說明凡夫人確實不能了知一切諸法的真正實相非常合理。

  漢文《華嚴經》有個很好的教證:譬如生盲不見日,非為無日出世間。意思就是說,雖然生盲(天生盲人)不能見到太陽,但這並不能說明太陽沒有出現於世。諸有目者悉明見,各隨所務修其業。有雙目的人完全能明見太陽的光芒;同樣的道理,世間人隨著自己的修行力,他們所得到的結果也完全不相同。一般的凡夫人就像盲人一樣,雖然有太陽出現,但一點也見不到;而聖者和與修行有緣的人就像有雙目者一樣,他們以各自的緣分和修行境界完全能照見。

  不說菩薩和凡夫,就是我們在座的道友,雖然大家都坐在這裏,但也有不同的結果。對大乘佛法和中觀有信心的人,我現在口裏面所講的,他們完全能領會,而且所講的內容確確實實能慢慢讓他們的心得到利益;但有極個別沒有信心的人,或者說胡思亂想的人,可能講什麼都不知道。不說別的,就是在這個聽法場所當中很多人得的結果也完全不相同,所以我們這樣的凡夫人再怎麼樣思維也難以得到這種智慧。

  不但不能得到,有些人還特別害怕:既然一切諸法都是空性的,一切實有的法都沒有,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全部沒有了?怎麼會是這樣的呢?是不是因果全部都垮了?所有善惡全部都沒有了?他的心裏就這樣產生恐懼。聖天論師說:愚聞空法名,皆生大怖畏。所有愚者聽到空性法的名稱的時候,心相續當中都會生起極大的恐怖。

  龍猛菩薩在《中論》中也說:淺智見諸法,若有若無相。智慧淺薄的人見到諸法要麼是有的相、要麼是無的相,除了這兩個以外,真正隱秘的一切諸法的本來實相根本見不到。世間當中有些人特別執著相,不說從來沒有學過佛的人,就是學佛的人也是這樣,這就有點可怕。別人說:那個人有神通,那個人發光。他就:真的,……對相特別執著。稍微有一點發光,或者說身上出汗,他也會覺得稀有。其實這並沒有什麼,是不是大家覺得出汗就是顯神通?

然依真聖教,破諸邊之理,
上師竅訣力,如得目自見。

  既然凡夫愚者就像盲人見不到任何法一樣見不到實相,那是不是一切法的本來實相就根本見不到了呢?絕對不是。自古以來證悟法性而開悟的高僧大德比比皆是,非常多,這通過他們的傳記也可以看出來,同樣我們依靠他們開悟的竅訣也一定能見到萬法的自性。

  我們要依靠什麼呢?依靠佛陀的聖教,尤其是了義的經典,像《般若經》、《寶積經》、《楞嚴經》等釋迦牟尼佛所宣講的大乘殊勝聖教,這些不可缺少,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就是破除一切邊的理證,就像龍猛菩薩的《中觀根本慧論》、聖天論師的《中觀四百論》、月稱論師的《入中論》,等等。這些論典所闡釋的,完全是作者本人以及前輩理自在無與倫比的超勝智慧來破除一切邊和一切相的理證。

  除了依靠剛才所說的了義的經典與高僧大德們的理證之外,還要有傳承上師的竅訣,如華智仁波切、麥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寶等傳承上師留下來的非常殊勝的竅訣。當然顯宗也有竅訣,密宗的竅訣更不用說,從蓮華生大士一直傳到我們的金剛上師之間的代代相傳的口訣如純金般清淨無染。依靠這些竅訣的力量,一切萬法的本性就能非常容易地見到。的的確確,禪宗的傳承上師也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密宗更是非常多。

  所以我們在座的各位,在對上師三寶有信心的基礎上,還應依靠佛陀的經典、破除一切邊的理證以及上師的教言,依靠這三種因緣就完全能通達遠離二取的本來面目。可見,這三者不能缺一。

  現在有些人說:你只要讀經就可以了,不懂的地方多啃一啃。你肯定啃不動,沒有上師的竅訣這很難啃。沒有依靠高僧大德的理證,查字典也很難,光查字典還不行。所以,現在有些居士或學佛人想完全依靠自力,那就有一定的困難。不要說我們,學過《入中論》的人都知道,月稱菩薩在《入中論》裏面也說,他通達甚深的法也要依靠聖教和理證以及龍猛諸論中所說的教言,以此才創作了《入中論》。既然月稱論師都需要經典和龍猛菩薩的論典以及一些理證的話,那麼我們將其他高僧大德的論典全部拋之腦後,光是靠經典那就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說,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依靠傳承上師的竅訣和理證的抉擇,這樣才能見到萬法的真正實相。

  其實,在凡夫地的時候也能見到喻智慧,也就是與聖者所見比較相同的境界也能見到。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裏也講了,雖然我們現在是凡夫俗子,但是通過上師的竅訣,自己心的光明基本上可以以遠離四邊八戲的方式照見。這是講在還沒有得一地菩薩的時候也有這種可能,當然如果已經得了一地菩薩的果位,那就能完全品嘗到佛陀所宣說的教言的真正美味。

爾時得品嘗,佛法甘露味,
百倍信喜眼,專注佛智身。

  成了一地菩薩也好,或者雖然沒有到一地,但是已經獲得了一種境界:雖然是凡夫,但凡夫的時候對法忍深信不疑,在這個時候就完全能品嘗到釋迦牟尼佛第二轉*輪和第三轉*輪裏面所講到的空性和光明無二無別的超越一切言說思維的境界。這種境界雖然已經品嘗到了,但就像啞巴品嘗糖的美味一樣說不出來,也就是說,雖然不可言說的境界自己完全已經通達了,但通過語言和分別念來給別人指示卻有一定的困難。

  已經完全品嘗到佛教所講到的空性和光明無二無別的境界的緣故,這時的歡喜心就不是現在我們有些人領生活費或者買糖的那種歡喜心,這種歡喜心其實是一種假像,嘿嘿嘿,這樣笑一笑而已,心裏面還有一些不歡喜的狀態。而那個時候真正是發自內心的歡喜,因為已經摧毀了輪回的根本,得到了超離一切生死流轉的境界,一定會極其歡喜。這可以比喻成雙目,這個時候的雙目並不是指肉眼,而是指真正能照見一切萬法的慧眼;就像成為一地菩薩的時候,他的諸根能照見一切對境一樣。這種歡喜心在佛的法身智當中始終都不會離開,從比喻的角度來講,這種雙目一直專注于佛的智慧身體,也就是說始終安住在法樂當中,就所謂的法喜充滿。通過學佛,有些人受益比較大,但這種受益並不是別人所說,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佛陀在經典裏面所講到的智慧境界在自己心裏完全有所領受。這個時候的歡喜心以世間一般的歡喜心就無法比擬,所以我們應該發願得到這種境界。

  我們在座的人,既然現在已經學了這樣殊勝的佛法,那在學佛道路當中就儘量不要退轉。不退轉的唯一方法,《釋迦牟尼佛廣傳》當中已經講了,就是要多念釋迦牟尼佛的名號,這樣就會在菩提道當中不退轉。佛陀在五百個大願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發願就是在菩提道當中不退轉,他有與其他佛不同的能力。所以我們平時應該一心一意地祈禱本師釋迦牟尼佛,這樣就會在菩提道當中不退轉,也一定能感受佛法最殊勝的至高無上的境界。

于此諸正法,究竟歸等性,
得無說確信,說無盡法藏。

  在那個時候,你已經證悟了一切好與不好、快樂與痛苦、高貴與貧困等完全平等無違,也就是沒有任何分別、區分,這樣的無有分別的等性境界完全已經得到。這時,所有的言詞、思維都無法描述,也就是說得到了無所說的確信,無所說的確信是指沒辦法用語言來描述,這樣的確信或者定解已經得到了。此時,邪魔外道或具邪見者怎麼樣遮破你的這種境界也沒辦法,因為你已經完全悟到了諸法實相,或者說即使所有的天、人、非人都想踐踏你的這種境界也無濟於事,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辦法。

  已經到達這種確信的時候,你就會有取之不盡的善巧方便方法來宣說佛法,佛法也會在你的智慧當中自然流露出來,那個時候就不需要天天都閉著眼睛背書,這在我們甯瑪巴很多傳承上師的傳記當中都有。到一定的時候全部都從智慧當中流露出來,不用特別費力,就像我們上師如意寶一樣,他老人家在晚年六七十歲的時候,所有的教證、理證都自然流露。上師晚年因為眼睛不好,大概十多年根本沒辦法看書,但是他老人家年輕時候背的所有教證、理證全部都能自然流露出來,很多人特別驚訝。包括我們學院裏面的很多堪布,他們每天都在背、都在看,但是在真正應用的時候就根本沒辦法比。所以很多堪布都說:我們有眼睛,我們天天都看、天天都背,但運用教證理證也不容易,而法王已經十多年沒有看一個字,但講經的時候全部都能講得出來……。所以到一定的時候它能從智慧當中自然而然流露出來,那個時候就可以為了利益無邊眾生而演說說不盡的法藏。這種境界,我看我們很多人通過自己的信心和傳承上師的加持,在因緣聚合以後應該會開啟。<待續>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