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瑜伽之四精要引導文 

 

  普巴西仁波切 著

 

  前言

 

  大圓滿無上竅訣法乃一切乘法之極頂,諸法之精要,總攝八萬四千法之修行要義,乃捷徑成佛之光明道。

 

  上師瑜伽乃大圓滿教授,以外相上師相應法、內相上師相應法和密相上師瑜伽總攝從因地至果位的整個修法過程, 分別相應不同根器之弟子,實為我等追求即生解脫者賴以成就之依託。誠如全知法王無垢光尊者在《虛幻休息》中所言: “依靠觀修生圓次第等各道本體不能解脫,因為他們還需要依靠行為及助緣等。唯以此上師瑜伽自道本體才能使自相續中生起實相的證悟,而得解脫,所以說一切聖道中上師瑜伽最為甚深。”堪布昂瓊亦言:“上師瑜伽乃極其甚深之法, 若做觀誦尊號等必獲加持。”如耄耋之年的麥彭貢波老人以摯誠敬信依止貝若紮那尊者,修持上師瑜伽七日,成就虹光身。故於此等稀有難得之無上密法,我等當生起大信心,切勿將上師瑜伽僅當做加行儀軌而等閒視之。

 

  我等大恩上師如意寶喇嘛仁波切(妙音龍多加參尊者)

 

  將大圓滿之精華融攝于上師瑜伽之中,複將上師瑜伽修法精華歸攝於四精要法內。故本傳承弟子在初步掌握《如意寶藏——上師瑜伽之圓滿引導》後,尚需進一步通達《上師瑜伽之四精要引導文》,即:傳承法脈清淨、通達方便、認識智慧和善巧運用。只有掌握此四精要法,才等於真正掌握了大圓滿的精華。

 

  一、傳承法脈清淨

 

  傳承法脈清淨乃四精要法之根本。若所修之法來源不淨, 能不誤入歧途已屬萬幸,何談成就!故首當依清淨傳承之上師如法而修。欲依止清淨傳承與具德上師,必須先瞭解何為清淨傳承及具德上師之法相,如此才能如理如法地觀察。經過謹慎如法地觀察,就能避免依止上師過程中出現的誤區, 今生的修行就有了可靠的保障。修行最痛苦的是在付出大量時間、心力、財力等之後,卻沮喪地發現自己所依非具德上師,所學非清淨傳承之法。短暫的暇滿人身哪有太多的時間供我們揮霍?從頭再來實需勇氣。故一開始就應懂得取捨之理,謹慎觀察抉擇乃為至要。

 

  抉擇具德上師法相之後,作為修行者,尚需以弟子德相為標準,觀察自己能否稱為合格法器。在弟子德相中,特別強調普遍平等的圓滿信心,因覺性本來普遍平等,我等修法若能相應覺性,則為捷徑道之方便,能快速成就;反之,若所修之法未與覺性相應,則屬遠道方便,解脫時日必長久。

 

  如薩迦班智達于《大修行者涅莫之問答錄》中曰:“殊勝悉地乃依上師與本尊何者而得?答曰:‘二者分離之修行皆不得殊勝之悉地。若證得上師、本尊、三世諸佛、自心、一切輪涅等無二之時,即能顯現殊勝悉地。’”上師瑜伽一法統攝萬法,亦即此理。以此理類推,非但上師瑜伽,任何捷徑道之法,亦當如此。因此,傳承法脈清淨,其實意味著普遍平等的信心。

 

  二、通達方便

 

  在修持上師瑜伽過程中,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誦儀軌、持風、回向等都屬於方便。所謂通達方便, 就是要準確掌握這些具體的修法。有些人一聽到方便法,內心馬上不以為然,認為不如正行更殊勝些,正行中最好是直斷、頓超之類的法才合自己的胃口。然而實修之中,並非懂得道理即可,而是要將法的力量實實在在融入心相續。修持上師瑜伽,必須依靠諸多方便才能成就禪定(即認識智慧)。

 

  彼時方便的力量已經融入禪定,不可誤以為獲得禪定後就可以捨棄方便。前行與正行猶如軀幹與四肢,是一個整體,密不可分。以持戒和前行等方便而獲得的寂止,因殊勝方便已融入禪定之故,是標準的寂止,猶如風止而水面自然平靜, 故特別穩固。《阿格旺波尊者自傳》雲:“《心性休息》前行部分修完以後,上等修行者即能夠成就四禪定;中等修行者可修成初禪;下等修行者也能達到欲心一境。”若僅把心強制於所緣境,而沒有前行和持戒作基礎,猶如風吹水動, 心雖暫獲一點安穩感覺,但決定會被世間八風所吹動,禪定始終徘徊不前。如此忽略方便,僅重視禪定,則如堪布昂瓊所言:“別說真正的寂止,連寂止的氣味都聞不到。”而寂止乃勝觀之前提,如堪布昂瓊說:“如果想要了證自性解脫勝觀道,則無論顯宗、密宗,首先都應該把修好寂止作為基礎。”

 

  因此,若前行力量不夠,則達不到符合傳承標準的寂止; 沒有寂止的功夫,勝觀也無法呈現,解脫更遙遙無期。前行的道理並不難瞭解,難的是真正融入內心,故必須摒棄輕視之心,座上、座下精勤修習。

 

  有人認為真實密宗乃超越言語之不可思議境界,而方便還需要靠意識造作,故不究竟。誠然,上等根機者可以無需方便,直趨真實教授。然而對於絕大多數弟子而言,依靠意念造作的方式依次第通達究竟密意,是不可缺少的過程。雖然密宗的方便需要意念造作,但因具備種種不共殊勝之處, 如解脫七支坐法、持風、三不動搖等,故能比顯宗更快捷地趨向解脫。不具根機好高騖遠、強行攀緣真實智慧境界,實為修行之大忌。

 

  三、認識智慧

 

  上師瑜伽修法中,認識智慧即是辨別禪定。比如很多人誤會無相止就是眼前沒有一個顯現的境,此與正確的認識完全背道而馳,修行出現偏差也不可避免。除了掌握有相定和無相定各自的特點外,還要清晰辨別二者之間的差別;瞭解八識各自特徵,清晰辨別修行中內心出現的狀況;若產生賢劣覺受,應通達應對之法等等。尤其注意:上述的辨別除了通過聞思理解道理之外,更要靠座上實修禪定細緻體會。因通過聞思獲得的知識總體還是粗糙的,遠不如禪定中獲得的經驗更為細緻善巧。

 

  四、善巧運用

 

  善巧運用是四精要法的最後一個精要,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精要,因為能否掌握, 直接關係到我們能否真正修好上師瑜伽。善巧運用就是在熟練掌握以上三種精要的前提下,針對具體情況而自如運用於座上和座下。需知,在禪修中會交替出現昏沉掉舉,其程度也會有或輕或重的變化,所以一座禪修中,心不可能只呈現一種狀態。故針對心的不同狀態採用不同的方便進行調伏,就是善巧運用。實修中總的原則就是對座上和座下心相續出現的性質各異、粗細不同的煩惱, 以相應的方便分別加以對治,猶如中醫的辨證施治,必須對症下藥,如此則效果最佳。

 

  總之,如是理解四精要法,對於深刻認識上師瑜伽修法見、修、行、果之殊勝,樹立修法的意樂和堅定信心具有重要意義。

 

  遍知無垢光尊者於《究竟勝義之教言. 精要明鏡》開篇殷殷囑託我等弟子曰:“唉瑪!具緣瑜伽士請諦聽,如今我等已圓滿獲得暇滿人身,值遇大乘法寶,具此如法行持正法之際,切勿無義虛度人生,當作清淨究竟意樂為妙。”作為追求即生解脫的修行者,值遇如佛般之上師和直趨解脫的殊勝密法後,理應依教奉行,心無旁騖地精勤修行解脫之道。

 

  但于行道中,由於不解諸多修行理趣之故,很多修行者雖修學數載,見解卻無明顯增上,致使信心退轉,棄捷徑成佛的大圓滿無上竅訣法而另覓他途,不禁令人扼腕惋惜!為避免此等過失,令無上密法廣弘於佛法中土,法雨甘霖普潤具緣信眾,解脫苗芽迅速趨向成熟,故著述此《上師瑜伽之四精要引導文》。本論從傳承法脈清淨、通達方便、認識智慧、善巧運用四方面,闡述修行者于行道中必須具足之關鍵要義,以彰顯上師瑜伽無上密法之殊勝。望有緣弟子通過聞思掌握上師瑜伽之修行理趣,並于實修中生起殊勝密法之道驗,速疾解脫!

 

  願吉祥!

 

  普巴紮西

 

  藏曆水蛇年(西曆2013 年)

 

  於 四川. 理塘

 

******************

上師瑜伽之四精要引導文 

目錄

 

前言

 

一、傳承法脈清淨

二、通達方便

三、認識智慧

四、善巧運用

 

第一章 傳承法脈清淨

 

 

一、傳承清淨

(一)傳承清淨的含義

(二)本傳承簡介

(三)何謂得到傳承

(四)上師瑜伽傳承清淨無疑

 

二、導師功德圓滿

(一)各乘導師法相

1.共同乘之外上師

2.金剛乘之內上師

3.大圓滿之密上師

4.竅訣部之極密上師

(二)如何選擇導師

1. 具徳

2. 具緣

3. 遠離惡知識

 

三、弟子德相

(一)信心圓滿

1.信心既是信又是愛

⑴ 既信又愛

⑵ 是信非愛

⑶ 是愛非信

⑷ 非信非愛

2.圓滿的信心堅定而普遍

3. 為何敬信上師

4. 如何敬信上師

⑴ 了知上師是佛

⑵ 了知上師一切所作所為

均為佛陀事業

⑶ 了知對自身而言

上師恩德超勝諸佛

⑷ 了知上師乃總集一切皈依處

⑸ 祈禱上師生起證悟之智慧

⑹ 以三歡喜承事上師

5. 如何增上信心

⑴ 通過聞思增上對佛法的理解

⑵ 通過實修消盡煩惱

(二)大鎧精進

(三)誓言清淨

1. 誓言清淨乃解脫之根本

2. 三乘戒律要點

⑴ 小乘

⑵ 大乘

⑶ 密宗

3. 懺悔的方法

(四)品行賢善

(五)堅毅不撓

(六)慷慨大方

 

四、傳承法脈清淨之偏道

(一)對傳承的認識誤區

1. 缺乏圓滿次第道

2. 重方便傳承而輕實相傳承

3. 自己創造傳承

(二)依止導師之誤區

1. 發心不正

2. 不觀察即做依止

3. 與導師存在語言溝通障礙

4. 藐視上師

5. 重視依止書本修行,輕視依止上師

6. 不懂如何面對惡知識

(三)弟子認識之誤區

1. 依止密宗導師和法即為密宗弟子

2. 執著偏袒之信心

3. 輕視因果與戒律

4. 名言託付三門卻不聞思修行

5. 希冀不經苦修快速成就

 

 

第二章 通達方便

 

 

一、通達方便的必要性

(一)次第根機者須依方便教授成辦解脫

(二)修行禪定必須具備便智雙運

1. 出世間禪定本身就是便智雙運

2. 不具方便的寂止無法成辦解脫

 

二、如何理解通達方便

(一)通達方便的含義

(二)如何體現通達方便

1. 前行之前行

2. 入座前行

3. 共同外前行

4. 念誦儀軌

5. 念誦蓮師心咒、觀想皈依境

6. 回向

7. 座下

 

三、通達方便之行持

(一)貫穿所有修法之方便

1. 三殊勝法

⑴ 加行發心殊勝

⑵ 正行無緣殊勝

⑶ 後行回向殊勝

2. 祈禱上師

⑴ 為何祈禱上師

⑵ 何謂祈禱上師

⑶ 如何祈禱上師

(二)座上方便

1. 前行之前行

⑴ 選擇修行的清淨地處

⑵ 合理安排修行時間

⑶ 入座前準備

⑷ 立誓

2. 入座前行

⑴ 身要七支坐法

⑵ 語要排九節風

⑶ 意要發菩提心

3. 共同外前行

⑴ 暇滿難得

⑵ 壽命無常

⑶ 輪回過患

⑷ 業之因果

4. 念誦儀軌

⑴ 依文明觀

⑵ 金剛誦

⑶ 止觀交修

⑷ 持風

5. 回向

(三)起座及座間之方便

1. 起座

2. 座間方便

3. 修持本尊及護法之方便

⑴ 修持本尊

⑵ 修持護法

 

四、不通達方便而導致的種種過失

(一)重視智慧、輕視方便

(二)輕視共同外前行

(三)輕視菩提心修法

(四)念誦未依文明觀

(五)未如理行持三不動搖修法

(六)未善用持風

(七)把修行當成念誦功課

(八)聞思修三種智慧偏墮一邊

(九)方便未圓滿

 

第三章 認識智慧

 

 

一、何為認識智慧

(一)認識智慧之含義

(二)智慧之分類

(三)認識智慧之重要性

 

二、認識智慧之次第

(一)剖析調伏妄念

1. 有相止之概述

2. 有相止修法

3. 修持有相止的注意事項

⑴ 念誦蓮師心咒的要點

⑵ 觀想皈依境

⑶ 初步依靠止觀交修之必要性

4. 修持有相止之標準

(二)直視調伏妄念

1. 粗直視調伏妄念

⑴ 修持的重要性

⑵ 修持的要點

⑶ 修持的時機

⑷ 修持的標準

2. 細直視調伏妄念

(三)安住調伏妄念

 

三、認識智慧之關要及誤區

(一)八識辨別

1. 無念

⑴ 第八識——阿賴耶識

⑵ 第五識——前五根識

2. 有念:第六識、第七識

⑴ 形成

⑵ 概念

⑶ 特點

⑷ 禪定描述

3. 於禪定中辨別八識

4. 辨別真實見解與八識

⑴ 覺性與第八識的辨別

⑵ 覺性與第六識的辨別

 

(二)世間禪定與出世間禪定

1. 世間禪定

⑴ 四禪八定的概念

⑵ 認識四禪八定的意義

⑶ 四禪的特點

2. 出世間禪定

⑴ 了知

⑵ 覺受

⑶ 證悟

3. 世間禪定與出世間禪定的區別

 

(三)正確認識並如理觀待覺受

1.正確認識覺受

⑴ 覺受的概念

⑵ 起現覺受的原因

⑶ 覺受的分類

2.如理觀待覺受

⑴ 如理觀待覺受的原則

⑵ 觀待覺受的誤區與對治方法

3.行道中最難調伏的覺受

 

(四)勿以妄念多少作為解脫之標準

 

(五)勿以詞句掩蓋真實見解

 

(六)禪定增上之標準

 

 

第四章 善巧運用

 

 

一、何謂善巧運用

 

二、善巧運用的方法

(一)座上善巧運用

1. 外緣

2. 內緣

⑴ 護持正念

⑵ 根據妄念大小採用對應的

調伏方法

⑶ 座上念誦儀軌及心咒

(二)座下善巧運用

1. 以信心淨觀五種圓滿

2. 行住坐臥護持正念

(三)日常修法的安排

1. 一日多座上師瑜伽修法簡軌

2. 上師瑜伽簡短儀軌之修持要點

 

三、善巧運用之誤區

(一)未得攝授,無次第道

(二)輕視前行,直趨禪定

(三)好高騖遠

(四)修法死板僵硬,不懂得靈活應用

(五)未善巧護持正念

 

上師瑜伽統攝大圓滿法修行之總綱——代跋

 

相關文章:
【No262】兜率天上師瑜珈法甚深導引 曾淑娟論作 緣氣:(6294)
上師瑜伽的三種觀修方法 索達吉堪布 緣氣:(6810)
修上師瑜珈時「嗡啊吽」的觀想要領 達真堪布 緣氣:(7279)
上師瑜伽之四精要引導文 傳承法脈清淨 傳承清淨 普巴扎西仁波切 緣氣:(11131)
上師瑜伽之四精要引導文 傳承法脈清淨 導師功德圓滿 普巴扎西 緣氣:(10235)
上師瑜伽總攝五加行 普巴扎西仁波切 緣氣:(7255)
最簡略的上師瑜伽:“上師知!” 晉美卓攀堪布 緣氣:(4413)
上師瑜伽本來是一個秘密的法,只講給內部的、實實在在希願成佛的弟子聽 祈竹仁波切 緣氣:(5782)

上一篇(印度內觀禪修記) 回目錄 下一篇(上師瑜伽之四精要引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