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 酤羅菩薩(咕嚕咕咧佛母)略述

寶光整理
(欲修學此法,應受灌頂,請在『觀察』上師後,向『具德』上師求法)

『咕嚕咕咧佛母』在藏傳佛教裏,是普遍為人所知曉的,更是薩迦派重要的十三金法之一,其法門十分珍貴,不易求得。而『漢傳』佛教經典,也有其記載,名為『酤羅菩薩』,這實在是令人感到驚奇,也證明了,只要是源自於印度的佛法,必然有其相通之處。

關於本文,末學主要是針對『漢傳』經典裏,所記載的『梵名』、『真言』及『身形』來與『藏傳-咕嚕咕咧佛母』做比較,以確定兩者實為同一本尊,而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至於『藏傳』咕嚕咕咧佛母的介紹,由於網路資訊很豐富,應該很容易找到,故末學不再贅述。


一、 漢傳『酤羅菩薩』-經典出處:
.大藏經.密教部一。
.《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卷第三》。
.宋西天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普明慈覺大師法護,奉詔譯。


二、 漢傳『酤羅菩薩』-梵名篇:(見圖一)
漢傳『酤羅菩薩』,梵名為Kurukulla,可見于『大藏經.密教部一,P.594下方注(10)』,而Kurukulla正是『咕嚕咕咧佛母』之『正式梵名』,而一般所稱之Kurukulle(咕嚕咕咧),其實是『藏式』的念法。 故此為『漢傳-酤羅菩薩』與『藏傳-咕嚕咕咧佛母』梵名相同的事證。
而漢傳『酤羅』,應該是擷取梵名『Kulla』的發音,故『酤羅』不能念北京話的發音,在古代應該是念接近『酤拉』的發音,因為古代譯經的語言,並不是使用『國語音』(北京話)去念,這點是需要有心修學漢傳陀羅尼法門的佛子,所要注意的。


三、 漢傳『酤羅菩薩』的修法及真言:
漢傳『酤羅菩薩』的修法,經典記載為『信愛之法』,而其真言,稱為『信愛真言』。其中『信愛真言』,完整實為『唵 酤嚕酤梨 紇哩(二合) 莎賀』,而漢傳經典,似乎少譯了一個『酤』的發音,還好經典P.589下方批註(3),提供了完整的『梵本』羅馬拼音,才讓我們更確定『信愛真言』與『藏傳-咕嚕咕咧佛母』心咒完全相同,即『漢傳-酤羅菩薩』就是『藏傳-咕嚕咕咧佛母』。

漢傳經典記載如下:
(一)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卷第三,金剛藏菩薩現證儀軌王品第十一:
  『我今于十二廣大儀軌中。略說酤羅菩薩于諸眾生。速疾成就信愛之法。

(二)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卷第一, (大幻化普通儀軌三十一分中略出二無我法),
  拿吉尼熾盛威儀真言品第二:
  『信愛真言曰。唵(引)(一)酤嚕梨(引)(二)紇哩(二合引)(三)莎賀(四)』


四、 漢傳『酤羅菩薩』-身形篇:(見圖一及法相)
根據《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卷第三》『金剛藏菩薩現證儀軌王品第十一』記載:『我今于十二廣大儀軌中。略說酤羅菩薩于諸眾生。速疾成就信愛之法。從紇哩字觀想本尊。紅色四臂手執弓箭。持優[金+本]羅華及蓮華鉤。如是觀想於三界中而為信愛。』
由於『藏傳-咕嚕咕咧佛母』有多種身形,而漢傳經典所描述的身形,與藏傳的其中一種身形,大致相同,差別在於『漢傳』經典,沒注明是『三目』,而『藏傳』法相,清楚的畫出是『三目』。

至於手持物,『藏傳法相』均與『漢傳』經典所描述的『相同』,故就身形來說,『漢傳-酤羅菩薩』即是『藏傳-咕嚕咕咧佛母』。


五、 結論:
經上述『梵名』、『真言』及『身形』三種的探討,我們可以確定『漢傳-酤羅菩薩』與『藏傳-咕嚕咕咧佛母』,實為同一本尊。


◎補充-藏傳中譯的疑義:

關於『藏傳-咕嚕咕咧佛母』的另一個中文譯名『作明佛母』,常有爭議,因為有一說認為『作明佛母』,系指『摩利支天母』,而『摩利支天母』亦稱為『積光佛母』、『光明佛母』、『光明天母』,而『作明』二字亦有『光明』之意,故有認為『咕嚕咕咧佛母』並不是『作明佛母』,應譯為『智行佛母』才是正確的說法。
而末學認為,其實藏人根本沒有這樣的困擾,只有漢人才有困擾,因為翻譯成中文,才有翻譯對錯的問題,故不如就統一稱為『咕嚕咕咧佛母』即可,不僅藏人聽得懂,而漢人也不會有爭議,也不必為了到底是『作明佛母』?還是『智行佛母』而困擾。

 


上一篇(稀有總集懷業之功德) 回目錄 下一篇(作明佛母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