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的信仰

  觀音信仰起自印度,隨著大乘佛教傳到中亞,流布中國。在中國融匯于傳統文化而發揚光大,又從中國播及海東。朝鮮半島與中國一衣

 

  帶水,相鄰交往,佛教方面僧人經像往還均極多,但其佛教仍有自身鮮明特特色。自高句麗、新羅三國鼎立之時,中國佛教已傳入。百濟佛

 

  教遺品有定林寺石造五重塔、丈六石佛與瑞山郡摩崖石佛等。統一新羅後百餘年佛教達于最盛,淨土信仰自7世紀文武王時代流行,彌陀、觀

 

  音、彌勒信仰均盛極一時。百濟佛教傳入日本為開創性作用,而此時淨土信仰亦對日本奈良、平安時代淨土教頗有影響。新羅佛教遺跡中7、

 

  8世紀景德王時所造佛國寺與石窟庵(751-775)很著名,特別是慶州石窟庵,可以說是朝鮮佛教藝術的代表。主尊佛像為圓雕式,而環繞主

 

  佛有石壁浮雕,十一面觀音即為浮雕環像作品之一,造像安詳平靜,神態與身姿均自然端麗,與中國造像極為相似,明顯體現其淵源風格及

 

  高超技藝。淨土與密宗多面觀音信仰在朝鮮半島都有確切體現。高麗光宗時期(949-975)在京畿道開豐郡曾創建有一座觀音寺。此寺因其

 

  後岩洞中有二尊觀世音像而得名。寺前還有七重石塔,雖然後世諸殿堂、庵室多有毀頹,但大殿與七重石塔仍然存在,古雅純樸。岩洞之中

 

  二軀石雕觀音像,一為坐像,頭戴寶冠,胸腕腰臂處皆戴釧鐲、佩珠環,面相溫和優美,頗具唐代觀音風貌。另一軀觀音則為立像。中國唐

 

  武宗會昌滅法後,佛典散失,高麗存籍較多,四明沙門與吳越王錢俶均求得《開寶藏》與遼《契丹藏》,最後雕成《高麗藏》版大藏經,在

 

  佛教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觀音信仰的經典也得到廣播傳揚。朝鮮半島的寺殿經像與中國交流很多,高麗佛畫寫經均很受重視,高麗佛畫實

 

  為其繪畫的代表,許多泥金彩色的觀音圖是以唐宋的水月觀音畫為藍本摹寫。現存東京淺草寺的慧虛《楊柳觀音》、元至治三年(1323)款

 

  的楊柳觀音、至大二年(1309)款式的西方三聖像中,觀音繪製纖細精麗,工致不苟,視覺效果十分出色。尤其是楊柳觀音,造型端莊,神

 

  情嫻雅,海中湧出蓮花珍寶,身上紗透明可鑒,全圖設色富麗沉穩,確為佳作。禪僧普愚入元,曾朝禮普陀山。高麗曾奉宋、遼及元朝年號

 

  ,因而有些題款遼、元年號作品,實為高麗鑄繪之像。如遼統和二十六年銘、統和二十八年金銅觀音坐像與立像,實際均是高麗作品。其工

 

  藝精湛,三葉寶冠、簡略衣紋及覆仰蓮座等造型特點近日本佛像而異於遼代作品。署為元天曆三年也有鐵鑄觀音菩薩像。

 

  日本與中國、朝鮮、韓國的佛教信仰與文化是一脈相承的,中國的佛教經朝鮮半島島傳入日本,千餘年來,佛教在日本居主體文化地位

 

  ,深受民眾與貴族的崇敬,並傳承延續,綿綿不絕。日本自古就有觀音信仰,曾有一種傳說述及觀音源起:有一對小兄弟名為早離與即離,

 

  父母雙亡,被惡人拋至一荒島,饑餓將死,他們卻能從容對待,消除怨恨,發誓再能為人,一定要不許助那些與自己同樣受欺騙、饑餓等痛

 

  苦,同樣不幸的人,終於轉生成觀世音與大勢至菩薩。《扶桑略記》述為,推古天皇(西元592-628在位)曾敕刻沈水香木的觀世音菩薩。

 

  日本歷史上失去佛教發展的重要人物聖德太子(574-622)曾在法隆寺夢殿、四天王寺安置觀音像,奈良朝聖武天皇及光明皇后篤信佛教,全

 

  國分立尼寺安置觀世音像。為太子之病祈願,造像觀世音177尊,寫觀觀音經177卷。造不空?索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觀音等像。法隆寺、

 

  東大寺的建築雕塑代表了日本奈良時代最高水準。法隆寺東院是在聖德太子舊宅斑鳩宮址上建成,夢殿相當東院的正堂。殿內救世觀音是著

 

  名的日本國寶中的名品,具有高度藝術造詣與特點,其雙手捧寶珠之立姿,桃形的項光屏後,挺直的身板及體側的垂帶,都體現出中國六朝

 

  造像風姿與日本匠師再創造的特點。法隆寺百濟觀音手中提著淨瓶,本雕造成,其頭身比例達於八比一,因而體態細長扁平,面容高雅,此

 

  像傳為百濟人所造,實際是飛鳥的佳作,但仍映射出中國南朝造像的風貌。夢殿觀音、百濟觀音等像被尊為「推古(天皇)三觀音」。大寶

 

  藏殿內夢違觀音冠上化佛顯要,身體舒展,因做惡夢時祈此觀音會成好夢而得名。西園金堂現代曾經火災,西壁的阿彌陀淨土圖線條銳利剛

 

  勁,色暈神采倍增,觀音、大勢至菩薩富麗堂皇。

 

  東大寺的法華堂原即是供奉不空?過觀音的?索堂,其本尊不空?索觀音及其脅侍梵天,帝釋天、四天王與二王為夾苧造成,即用生漆與麻布在

 

  塑成的泥胎上加工後脫胎而成,脅侍日天、月天及吉祥天、執金剛則是塑成。三頭洋臂的不空?索觀音豐滿的面容、健壯的體魄與整齊的衣著

 

  體現了理想的美與崇高、寶冠瓔珞體現了工藝的清粹。日天、月天則體態柔美而神情莊重靜謐。平安朝受盛唐影響極大,遣唐使入唐求學,

 

  留學生使觀世音信仰的經典及塑像紛紛入日,據《流記資財帳》載,法隆寺有九面觀音像從唐請來。日本天勝寶注年即唐天寶十三年(754)

 

  ,鑒真攜白旃檀千手觀音像一尊赴日,東渡後主持建成唐招提寺,其金堂本尊盧舍那佛夾苧像左右為木心幹漆的千手觀音與藥師如來。觀世

 

  音菩薩受普遍崇信,據《日江戶寶錄》,舟車者多供觀音,或就珍木以刻寶相,謂佑平安。車船供觀音以保平安,在日本形成了一種特有的

 

  風俗。江戶時代,基督教傳入日本而推廣,幕府視為危險的邪教而禁止。當時的信徒為避害而將聖母馬利亞的形象,塑成了觀世音菩薩之像

 

  而尊奉,這種觀音像保護了當時的基督教徒,並一直流傳下來,稱為「馬利亞觀音」,至今仍有信拜,基督視為聖母,佛教徒則視為觀音,

 

  此為宗教傳播史上的一段佳話。12-14世紀的鐮倉時代,日本佛教藝術受宋代影響,重源曾三次入宋,重建東大寺山門與開山堂,還有兵庫

 

  縣淨土寺淨土堂等,雕塑家快慶造了淨土堂阿彌陀三減像,面貌姿態都極為寫實。日本觀音信仰也隨淨土信仰而發展。其中阿彌陀佛與二十

 

  五菩薩的聖眾來迎像十分流行。日本的淨土圖中不似中國多畫有蓮花化生、九品往生的圖景,而是強調《觀無量壽經》所說,持念佛法門信

 

  眾臨終時彌陀佛與大菩薩前來迎接,產生了特有的一種形象與圖式。如西福寺藏鐮倉後期當麻曼荼羅的來迎圖,還有知恩院藏同期(13世紀

 

  後半葉)的阿彌陀二十五菩薩來迎圖。阿彌陀與眾多菩薩乘著雲頭,從天而降下,構圖是斜線而非對稱,往生者的僧人經幾上放著應屬《法

 

  華經》的經卷,因構圖與畫法都具很強的速度感而有「快來迎圖」之稱。高野山有志八幡講所藏的《聖眾來迎圖》,京都三千院中有來迎觀

 

  音的造像。這種圖式實際上反映了由惠心僧都導的日本特有之淨土往生思想。禪宗系的水墨畫中,來自中國的白衣觀音圖也被大量仿製,影

 

  響頗大。

 

  觀音信仰還傳到了南亞與歐美。南亞一帶,自古與中國文化關聯密切。越南僧陳太宗學禪歸國,彌陀淨土與觀音法門得以弘傳,現今供

 

  壽觀音的越南寺廟很多。緬甸自古出產玉佛之像,其地觀音信仰亦很流行。唐宋以來,南海的印尼、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國,由於

 

  華人來往,能救海難的觀音菩薩亦流行於這些國家。近現代佛教也傳入了歐美,觀音信仰不僅在一些佛教寺院裏弘傳,而且在大學與研究機

 

  構及博物館中得到重視,學者對觀音信仰以至造像圖畫等作出傑出的研究。

 

 

相關文章:
觀音菩薩與觀音的修行法門 南懷瑾先生 緣氣:(7689)

上一篇(闡揚淨土教法的聖眾第二:) 回目錄 下一篇(近世中國的觀音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