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識成智
堪布卡塔仁波切

佛教的一切法門都是斷煩惱、開智慧,都是轉眾生迷妄的意識成佛的智慧方法。

但是煩惱真能轉化成智慧嗎?我們先來看一些轉識成智的例子。

佛陀是完全開悟的覺者,淨除了一切煩惱,具足了圓滿的智慧;或以菩薩為例,菩薩在登地以後,亦能依其高深的覺悟和定力,轉煩惱成般若智慧;此外,當修持達到四瑜迦的第二階段-離戲瑜迦時,也能夠淨除諸煩惱毒而發出智慧,由這些聖者的成就可知,轉識成智是絕對可能的,而這些成就者正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因我們還是凡夫,無法即刻將煩惱轉化成智慧,藉著效法佛菩薩的行徑,必能逐漸達到開悟境界。

認清煩惱之源─
要轉煩惱成智慧,首先必須認清煩惱是什麼,這好比要懲罰小偷,就得先捉到人才行,如果人都抓提不到,根本談不上懲罰。同樣的道理,沒認清煩惱是什麼,也就無法對症下藥而將它轉成智慧了。

煩惱很奇怪,如果你完全放縱它,絲毫不加以約束,它會變得強大無比,慎至無法控制;如果你願意修持佛法予以對治,這些煩惱就會變得實在,沒有一點威力,所以煩惱有沒有威力,完全決定在我們有沒有修行。

眾生都正受著種種的苦難、爭鬥與不和,而痛苦的根源,就是對煩惱的放縱。煩惱毒能使國家社會產生仇恨與不祥和的氣氛,我們若能修持對治的法門,煩惱便失去了影響力,因為它們根本不實在,煩惱不但不實在更不會永遠不變,它們是可以被改變的,只要我們能夠修持適當的法門,就能改變它,減弱它的威力。此外,經由修行,我們不但能把自己的煩惱轉化成智慧而得解脫,還能將這種方法分享他人,就像諸佛上師傳授三乘佛法給我們一樣,使他人也能轉煩惱成智慧,解脫輪迴。

大致說來,煩惱有五種,稱為五毒,分別是:貪、嗔、痴、慢、疑。事實上還可以分得更細,但這五毒是最普遍且最常被提起的。換句話說,導致眾生受盡各種苦難的就是這五毒煩惱,這些煩惱甚至會給國家帶來苦難,有時連其他的國家也跟著遭受不幸,最好的例子就是歷史上那些數不清的大小戰爭,所以五毒煩惱很危險,它們為害的範圍能大到整個世界,並不只是一個小小的家庭或個人而已,其影響是無窮無量的累積,所以我們常說從「無始」以來就是這個原因。由於五毒煩惱,使我們累積了無量的惡業和習氣,故始終在輪迴中不斷受生。

五毒煩惱並非憑空出現,而是需要外緣的,煩惱必須在各種因緣條件配合之下才會生起,這些外括五大和五蘊。五大就是:地、水、火、風、空。無論體內體外都有五大存在,就體內而言,任何堅硬、固體的物質屬於地大,體內水份和濕氣屬於水大,體溫屬火大,呼吸氣息屬風大,體內的空間則屬空大。

在五蘊方面有:色蘊就是任何有形象、有形體的東西。受蘊是感覺四週環境的知覺。想蘊是分別敵友、好壞和善惡。行蘊是對自己認為是好的事物產生貪著,對壞的產生排斥,甚至加以摧毀。而識蘊則是覺知前四蘊之存在。

談到防止五毒煩惱的方法,以小乘來說,小乘的觀念是以遠離五毒的方式來防止煩惱的生起,也就是遠離煩惱的原因。根據小乘的觀念,所有引起我們產生五毒的緣,都被視為疾病,小乘行者十分謹慎地避免和病源接近,以防疾病傳染。如果自己已染有「疾病」,他們也會加以防護,以免把疾病傳染給別人,總之,小乘主要就是遠離產生煩惱的所有因素。

密乘把煩惱當成開悟之徑─
大乘的觀念則是將煩惱產生的因轉化成智慧,在密宗的觀念裡,一切導致煩惱的情況或因素,甚至連煩惱本身,都被利用來作為獲致開悟的途徑。

大乘的修行人,利益一切有情而付出極大的心力,他們一刻不忘要幫助眾生離苦,令眾生成佛,這種利益眾生的心願是修行人應常謹記在心的,修行人就像一個立志行醫濟世的人。立志行醫濟世的人,明白自己的目標是要就護那些受病苦的人,因此當他完成學業時,便會從事利益病人的工作,反之若一個學醫多年的人,一旦見到病人卻逃之夭夭,那他所學的知識便沒有多大用處了。所以修行人要心懷眾生,使修行的成就能發揮作用,這樣才稱得上是大乘的行者。

就一個明瞭修行之法,並生起堅定信念要救度眾生的大乘行者而言,當他快樂的時候,並不會把眾生遺忘,他會祈禱一切眾生都能和他一樣快樂、一樣免除任何苦難,這就是大乘菩薩道的轉識成智之法,處於快樂舒適的狀況時,若仍能心繫眾生,為眾生祈福,自然就能轉化心中對喜樂的貪執,並能克服自私之心。

即使是大乘修行人,也仍然會遭受種種的逆境、疾病與苦難,但是依照大乘菩薩道的觀念,逆境不會帶來沮喪,大乘行者也不會期望從苦難中解脫痊癒,他會祈願無論任何痛苦不幸的遭遇都能代換眾生所有的苦難,使眾生因而免於一切痛苦。雖然這個想法並不會消除現有的疾病或痛苦,但卻能消除內心的沮喪,通常人遭受逆境時,會抱怨發怒,事實上根本沒有什麼好生氣或埋怨的。相反的,我們應該以接納的心情,來代替不滿和煩惱,並且期望眾生都能因此而免除一切痛苦,這就是轉識成智。

此外,我們必須牢記:小乘、大乘和金剛乘是分不開的,這些分別的目的不是要引領修行人走向不同的結果,而是每個人契合的法門是根據期能力和信心而有所不同,如果你對佛法仍不夠瞭解,就必須先從小乘開始,小乘是基礎,是絕對不容忽視的。佛陀以隨機教化的方式來利益眾生,使每個眾生都能循序漸進的走向開悟之境。

有許多人看不起小乘,認為小乘是粗淺的法門,因此不在乎小乘法門,他們要修最高深的金剛乘,甚至還有人以為金剛乘能成就另一種不同的佛果,事實上,修行最究竟的成就只有一種,就是成佛。

為什麼有這樣的修行次第─
這是因為每個人根器不相同,就像這裡有很多人,而每個人的年齡也都不盡相同,有的年輕、有的年老,有些則是中年人。同樣的,根器(或說修行能力)也是從小乘而至大乘循序漸進地發展出來的,這就如同每個人都一定要從出生嬰兒時期開始成長一樣,而最後的覺悟則必是相同的。修行人對佛法這種次第階段必須完全明瞭,了解這些基本的道理之後,無論修行小乘、大乘或金剛乘都會比較容易。大乘行者修菩提心,行菩薩道,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為眾生承受苦難,帶來喜樂。大乘的修行人因為明白性空的道理,知道三界虛幻,所以他們能無畏無懼,毫不倦怠的利益眾生,解救眾生,他們的菩薩道充滿了喜悅和快樂,甚至不羨慕更高的覺悟境界,只願不離眾生,解救眾生,他們早已不將自身的福祉放在心上,這就是明白了空性,發大悲心的菩薩心腸。

視煩惱為智慧的金剛乘─
接下來談到金剛乘。在金剛乘中,所有的煩惱皆被視為智慧,金剛乘行者將整個輪迴觀想為本尊的壇城,觀一切眾生為本尊,因此便毫無一切妄念去分別什麼是清淨的,什麼是骯髒的,因為一切事物都已清淨無暇,同時也沒有必要去思考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因為一切都是美好的,透過這樣的觀想,便能逐漸將五毒煩惱轉化成為智慧。

要產生煩惱,則必須有五大,五大並不只存在於我們的體內而已,而是充滿宇宙之中,而我們只是五大的一部分而已。

根據金剛乘的教法了悟地大的本質後,地大即是五方佛母之一的「洛卡那佛母」,因此宇宙中的一切地大便不再是不清淨的了;同樣的,了悟水大的本質後,它也不再是平凡的水大,而是「瑪嘛基佛母」;了悟火大的本質後,火大即是「文達惹o瓦西尼佛母」;了悟風大的本質後,風大亦不再是平常西進呼出的氣息,而是「三昧耶佛母」;了悟空大的本質後,空大也不再是平常的空大,而是「達威須瓦利佛母」;當然我們現在無法真正的了解這種道理,但這仍然是一個基本的領悟。

談到中陰身,我曾提到「本尊」(特別是五方佛)的顯現,我們都以為本尊是由外而來的,事實上本尊就是我們自己,自身即是諸佛本尊。你之所以會感覺他們是外在的顯現,是因為你有分別相對的心,譬如分自我和他人、好和壞、大和小……等等,根本上,五方佛即是自身之五蘊,你若能夠體悟到五蘊之自然清淨的本性,五蘊就不再是五蘊,而是五方佛了,就像五大為五方佛母一樣。

五蘊之首為色蘊,色蘊的本質是毗盧遮那佛,因此毗盧遮那佛不是外在的,他是自身的色蘊;受蘊的本質是阿闕毘佛,也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同樣的,想蘊的本質是寶生佛,行蘊是阿彌陀佛,識蘊為不空成就佛,因此在中陰身時,諸佛本尊的化現,實際上就是自己的化現,二者毫無分別,如果我們沒確認那是我們自身的本質,而作許多妄想分別的話,那就是愚癡和迷惑了。

你可能無法了解五方佛如何顯現?你如何能見到他們?為什麼他們就是你自己?這裡有個很好的例子,就是由你自己來看你自己。你在做夢的時候,看到到自己和別人聊天或是在散步等等,但是當你醒來之後,才發覺其實你並沒有和別人聊天或散步,只是自己對自己說話而已,所以我們在中陰身的境界中,面對種種景象時,若能洞悉這一切的本質,這就是你能解脫的原因了。

在究竟實相中,一切都是清淨的,如果我們明白萬物的清淨本性,就沒有什麼需要被清除了,甚至會帶給個人乃至世界許多苦難不幸的五毒煩惱,事實上都是智慧。

無明是最具威力的「毒」,它能使眾生產生妄想而無法覺悟萬法之清淨實相。事實上無明就是五智之一的「法界體性智」,所以沒有所謂的無明,一切就在於我們是不是能夠了悟清淨的本性,此乃唯一的關鍵,除此無他。

同樣的,嗔恨之毒是十分難以忍受的,如果我們能夠體悟嗔的本質,就能明了它就是「大圓鏡智」!大圓鏡智是一種無所不知的智慧,就像一面鏡子,一切事物都能在鏡上顯現出來,而不需藉助其他東西來顯現影像,譬如只要你站到鏡子前,你的臉孔馬上就會出現在鏡子裡,大圓鏡智的境界是遍知一切的,它即是嗔的清淨本性。

貪能使眾生墮入餓鬼道,但若能明白貪的本質,它便不再是煩惱毒,而是「平等性智」,有了這種智慧,你便能視一切萬法皆是清淨,超越平凡心識的相對和分別而達到一種平等無別的境界。

執著會使眾生墮入人道,受生、老、病、死、怨僧會、求不得及愛別離等種種痛苦,我們若明白執著的本質,便能了悟它是「妙觀察智」。

而嫉妒之心能使眾生墮入阿修羅道,它的本質卻是「成所作智」,在成所作智之境,你能實現一切眾生願望,提供一切他們所需要的。

你也許會奇怪,「我慢」呢?事實上一旦我們產生了智慧,超越了相對分別的心態,就根本沒有所謂的「我」了,那來的自大傲慢呢?

在究竟的層次上,五大、五蘊和五毒的本質各為五方佛母、五方佛和五智,這就是金剛乘的修行觀念,但要如何修持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呢?修行人要注意到,如果心中仍然厭惡輪迴的污穢,貪戀涅槃的清淨,那仍然無法了解金剛乘的修行是要超越相對之心,而我們若視輪迴為污穢、涅槃為清淨,就已經產生相對之心了。

同樣的,如果我們覺得男身本尊比較具有威力,而女身本尊比較柔弱的話,我們就不是遵照金剛乘修行的行者,我們只不過是依照自己的分別妄想在修而已,因為感覺男性強壯、女性柔弱的心態,即是相對分別的心境。

在金剛乘的修行中,任何有形的、形而下的事物,都被視為覺悟之陽性能量,而任何虛幻、形而上的,則被視為覺悟之陰性能量,為了將此二者形象化,在金剛乘的某些佛像彩繪或塑像中,有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男身本尊育女身本尊作性交結合的雙身相,許多人很容易因此誤解它的意義,以為性關係可以導致開悟。如果性交能導致開悟的話,那所有的眾生早就成佛了,眾生一直沈溺在性欲的喜悅當中,但從未因此而了悟原始本然的佛性,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性交就是金剛乘的修行之道,這些雙身本尊的形象乃是開悟之陰陽兩種能量的象徵。

你若能明白這種道理,就能正確地修持金剛乘。當你在打坐時,你可以觀想無論你身在何處,那裡即是一佛淨土,而自身即是本尊。記住,不要認為這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事實上此地非淨土,自己也不是本尊,要知道只要你堅信這兒是淨土,它就是淨土,只要你認定自身即為本尊,你就是本尊,這並不是捏造的妄言,而是符合佛法的真實語,因為藉此你可以嘗試著認出自己的本來面目!而這正是超越相對分別執著心境的金剛乘法門。

金剛乘十分高深,威力也十分強大!但我們都是初學者,故應該依照自己的根性來修。修金剛乘第一步,要明瞭我們自心究竟的本性,經過上師在自心本性上的引導後,便可開始修習金剛乘基礎法門,切記!不要滯留在「主客、自他、好壞」的分別對待中,初學者一定會生起許多的煩惱妄想,若能適當地運用對治之法,一切就會比較簡單,這有效的對治法就是不要對妄念下辨斷它是好的,就貪執;不好的,就壓抑,若煩惱妄念生起,在當下就直觀其本性,不要去作分辨。

這種直觀的能力,即是經由學習「直觀自心」的禪定而來,如果你常修此法,就能明白直觀妄念之本性的意義,當念頭生起,直觀它的本性,不作任何辨斷,念頭就會立刻消失,這就是轉識成智之法,就像用手在水面上寫字一樣,當你手離開水面時,字亦立刻消逝。同樣的,當心中生起煩惱妄念時,如果貪執和壓力皆離開,煩惱妄念也就消失了,然而我們都仍有習氣,煩惱妄念隨時都會出現,但應試著不執著、不拒絕,而直觀它的原來面目。
(美佛慧訊)


上一篇(六字大明咒意義講解) 回目錄 下一篇(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八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