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訓練就是教導人的心能夠長久的維持心的平常性。
所謂禪就是平常心,而「平常心」顧名思義就是將自己的心保持在一種平常的狀態中,平常人總是溫順不造作,也不會去傷害他人,但是當遇到突發狀況時,人的心就不再保有平常的心境,而隨著突如其來的狀態起伏著,這時的心不叫平常心而叫做生氣心、瞋恨心、疑心或散亂迷惑的心。當人的心動搖成各種狀況的心時,人不再祥和而是充滿了攻擊性。控制力較弱的人就用語言發洩出來,因此而造了口業。而全無控制力的人,則可能以身體的動作去攻擊他人,因而造了殺業。由此可次,人不能忽略平常的生活,平凡不見得不好;只是,要將「平凡」視為難能可貴而加以珍惜的人,才真正是一種「不平凡」。
禪的精神須知:
就因為人心起伏不定,有時候是因為外來的刺激而起伏,有時候是自己內心的慾望勢力作崇,所以要保持平常的狀態是很困難。因為人的心既使是在平時也是十分的「不平常」,也就是五十一心所造作,難得有機會讓心平靜下來,如果有也僅是瞬間止息,不能維持長久,所以「禪」的訓練,就是教導人的心,能夠長久維持心的平常性。
但是,有很多人學禪多仍然不得其門而入,甚至引來其他煩惱。例如,打坐一直坐不好,本來學禪的目的是為了讓心平靜下來,現在
心不但不能平靜,反而煩惱打坐會出問題,如此一來,可能更加的遠離習禪的精神。因此,如果錯把學禪的手段當作目的,就會計較起打坐的種種狀況,而不知打坐的真正用意,如果我們可以直接逼進這一個用意,那麼學禪就不一定是打坐才能成功的。因為心不在坐的姿態上,把心緣在坐姿上,是一種移轉作用。將紛亂的心從不知所措中,轉移注意坐的姿態,由外表平靜姿勢來限制心的妄念,讓心模仿坐的祥和之態,但是不論如何,管理「心」的,也不一定是姿勢,而是「自己」,命令心胡思亂想的是自己,命令心靜止不動的當然也可以是自己。但我們卻到處尋訪明師,希望別人來替你命令你自己的心不要胡思亂想,命令「煩惱」從 你的心裡出來。好像你自己的雙腳在不斷的奔跑,你想停止下來休息一下,卻要求旁觀者命令你自己的雙腳不要跑,這是不合理的。我們一定要靠自己的奮鬥來止息妄念之心,現在就下命令,不要等到「打坐」了很多,才來下命令。
學禪不是學概念
可是,人的心有一點很令人頭疼,就是又太服從主人的命令,你愈是對它下命令,你的心反而跑得愈快,你的苦惱就愈大。所以,在學禪的注意事項中就告訴我們,即使你「任意由它」 「刻意造作」 「止住不動」 「滅除念頭」都還是禪病(任、作、止、滅),這樣作也不是,那樣作也不對,「禪」真是個惱人的傢伙,錯了,就連「禪」本身也什麼都不是啊!
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學禪,所以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不是在學禪,沒有所謂「禪」這個東面,如果你把它當作是一個「東西」來學習,那和你把鏡子裡的反射當作是一個是真實的來追求又有何異?人一再的給自己添麻煩找事情來做,然後,再費盡心思要除去這一個麻煩,這動作我們卻把它稱之為學禪,這就是「禪病」的由來。有了禪病之後,人的苦惱加劇,因為他發現連禪都不太能解決他的問題,就怪起「禪」的不是。
勉強的說,「禪」不是在一種概念的描述當中,人不能去追求概念例如:尊嚴、幸福、美妙、偉大...等,現在你又多裝入了一個禪的某種概念,如拋棄、停止、消除...等。那麼你就等於用這個概念去攻打另一個概念,一個概念走開,另一個概念又來了,如此一來,你的腦子就裝滿了概念,打來打去的結果,你就生了禪病,又去找了另一位老師,這位老師再給你另一個概念,你又想利用這一個新學的概念來冶禪病,其結果必然是慘不忍睹!
相關文章:
對慈悲傳承上師的感恩 DORJE 緣氣:(3837)
如何變成和上師的聖身語意無二無別? 慧林 緣氣:(3551)
姜波扎珠仁波切:上師的話-法不孤起、依因待緣 嘉義弘生精舍-研習生 緣氣:(3225)
上師的話---法不孤起、依因待緣 姜波扎珠仁波切 緣氣:(3676)
捨棄上師的標準是什麼? 生西法師 緣氣:(3302)
欺騙了上師的人,還會有菩提心嗎? 緣氣:(3657)
法報化三身和上師的絕妙比喻 堪布卡塔仁波切 緣氣:(12105)
時刻牢記:分秒不離上師的無上竅訣! 索達吉堪布  緣氣:(6462)
藏傳弟子與上師的外、內、密因緣! 緣氣:(2908)
上師的出現取決於宿世的因緣與深厚的法緣! 蔣貢康楚仁波 緣氣:(4208)

上一篇(讓修行融入生活之中) 回目錄 下一篇(尊貴的 竹旺仁波切在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