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佛慧訊 第六十三期
普賢之美
曉祝
--------------------------------------------------------------------------------
講到普賢菩薩就想到早課時念得滾瓜爛熟的「普賢十大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這十大願是普賢菩薩開示諸菩薩及善財童子,欲成就如來功德時,應廣修的十種廣大行願。由此看來,普賢十大行願可說是學佛者的座標哩!
以行願廣大聞名
「普賢」梵語「輸跋陀」或「三曼跋陀」。其最大的特德是修廣大行,所以稱「大行普賢菩薩」。「大行」是切實廣大的、普偏的修一切菩薩行。不論是世間法或出世間法,「行」都極為重要;不論事情的大小,也不論是出世間或世間的,都要切實去行,才有完成的一天。一個人如果這件事想要做,那件事也想要做,幾乎每件事都想插一腳,卻只坐在那裏,不採取行動,那是沒有用的!
而「願」呢﹖一個人若無志願,就如行於茫茫大海的船,沒有方向又不知目的在那裡,在海中漂漂浮浮,載浮載沉!修行也是如此,若無願做為前導,盲目修行,只有白白浪費寶貴時間而已!普賢菩薩的大行不僅代表行門,亦含有願心,「行」與「願」須配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功用。普賢菩薩的十大願中,每一願都深具意義,在跨越新世紀之際,謹以第三大願「廣修供養」供養諸菩薩。
三者廣修供養
廣修供養的願雖然大無邊,但主要仍以供養如來、敬田(恭敬三寶)、恩田(恭敬父母師長之恩)、悲田(慈悲,憐憫一切眾生)為主。若能將供養的對象擴大到一切眾生,不斷的培福修慧,自然就有水到渠成的一日。接著我們來談「法供養」:
一、如說修行供養──
學佛者依佛所說的如實去修行,即為法供養。為什麼佛特別重視法供養呢﹖世人都有個通病,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常常言行無法一致。一個人若只是嘴巴說得很好聽,卻從未依照自己所說的去實踐,這樣佛法對他而言,不起作用,也就是說,他得不到佛法的法益。
你知道發心供養有很大的功德和福報,也常勸人發心出錢做功德,但當人家叫你發心供養,出錢做功德時,你卻推三阻四的說沒有錢,這樣就是未能如說而行。再說,講經時你會勸人要禮敬諸佛,自已卻不禮敬,這樣自然得不到人們的敬重。若能言行一致,沒有差錯,就是《法華經》所說的「是名真供養如來」了,這是一種最高的供養。
《法句經》中也說:「有人記誦千萬語而不去實行,不如偶而聽聞一言半語,立刻照著精進修行,得到實際的佛法利益。」如實實踐彷彿大地,能出萬物,所以言行一致是最重要的事!
二、利益眾生供養──
修學大乘佛法,不論何時何處,只要眾生需要幫忙救濟,就得盡自己的能力,以世間法或佛法去利益眾生,能夠這樣,就等於是供養如來。因為佛的心心念念都是以眾生的利益為念,不但是佛,連十方三世極微塵數的一切諸佛,也是席不暇煖的,到各個眾生世界去救度,使眾生脫離生死,得菩提涅槃之益。
真正的菩薩行者,不論是為創造淨土或修任何行門,都不是為自己的享受,而是為了利益諸眾生的。若不是為了利益眾生,那就失去了做菩薩的資格。
三,攝受眾生供養
佛為菩薩行者說四攝法門──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以種種方便善巧攝受眾生,進而度化眾生,使其離苦得樂,這正是菩薩行者的中心任務。
要利益眾生,就得先接近眾生,眾生肯接近我們才有機會攝受,所以攝受眾生,在度生方面來說極為重要。
我們常遇到朋友埋怨說:「我苦惱得很,想學佛,又不知從何下手﹖」此時若能攝受他,就能感化他。以攝受眾生來供養佛,可說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最上供養。
四,代眾生苦供養
娑婆世間的眾生,無不受八苦交煎。若能發大菩提心,願承受眾生的苦,這是非常偉大的菩薩行!例如地藏菩薩發的大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充分展現出菩薩代眾生受苦的決心和勇氣。
再說為人父母者不也常說:「為了孩子的幸福,自己多吃點苦也沒關係!」。孩子是自己的好,為自己的孩子吃苦,不但不覺得苦,還心甘情願,若我們能把心胸擴大,把所有的眾生視同自己的親眷,這樣就能心甘情願,歡喜的代眾生受苦了。
佛教有句話說:「欲做諸佛龍象,先作眾生馬牛」。做諸佛的龍象,就是做大菩薩,希望將來成佛,就必須先作眾生的馬牛,也就是先為眾生服務,減其痛苦,甚至代為受苦。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自己造業自己擔!現在我們怎能代眾生受苦﹖」從這個角度來講,代眾生受苦是不可能的事,現在我們願代眾生受苦,是出於菩薩的願心,由願心感召眾生,使眾生減輕痛苦。
五、勤修善根供養
勤修善根供養是自利。人的善根有深有淺;有世間的人天善根;有出世的解脫善根和最高的無上菩提善根。任何一種善根都是好的,都應不斷地勤修,使善根增長。以佛法的角度觀之,人之所以會皈依三寶、持五戒,甚至捨俗出家,見佛聞法,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宿世善根得來的。尤其是末法時代,聽聞佛法,還能深信不疑,就是有善根。所以《金剛經》說:「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既然善根是由培植而來,我們不但要修,還要不斷的勤修,以期善根增長成熟。
六、不捨菩薩業供養
菩薩的事業是廣修六度萬行。真正的菩薩行者,把利益眾生的事,看成是自已的事。不論在任何情形之下,自已的生命可以犧牲,但利生的事業卻不能停止。
菩薩志業中,有些人發了菩提心,在實踐的過程中,若稍遇到困難或挫折,就不願付出更大的努力,而從菩薩行列中退陣下來!佛告訴我們:「一個發心行菩薩道的人,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設法克服;不論遇到如何難調伏的剛強眾生,也要想辦法去調伏!絕對不可放棄所修的菩薩大業!」
七、不離菩提心供養──
菩薩之所名菩薩,完全在於發菩提心,沒有菩提心,怎夠資格稱菩薩!所以要做個名符其實的菩薩,就得時時發菩提心,時時不離菩提心。《華嚴經》說:「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為魔業。」由此可知發菩提心的重要,一旦發起了菩提心,就要一天天地使其增長。在迎接新世紀來臨,謹祝所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成無上果。
上一篇(829~如何過個更健康品) 回目錄 下一篇(827~三昧水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