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3/25 05:10:52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3/25 05:09:16   編輯部 報導

智慧甘霖 薩迦法王訪問  第二章 欲知未來,請看你當下的行為 

薩迦天津法王

 第二章 欲知未來,請看你當下的行為

問:法王,我們為何需要修持佛陀的教法呢?
  答:我以三種學佛者類型來回答這個問題。一般而言,從極小昆蟲乃至極具智慧的人類,他們全部希求快樂免除痛苦。而大多數人不瞭解引起痛苦原因是什麼,或因何導致快樂,但在佛法及修持中,你將會發現這些問題的答案。
  問:那麼導致痛苦和快樂的原因是什麼呢?
  答:龍樹菩提的《寶鬘論》中(The Ratnavali of Nagarjuna)曾說:“一切從貪欲,嗔恨和無明愚癡所生起的行為產生了痛苦;從無貪、嗔、癡所生起的行為則產生幸福快樂。”
  如我前述,人分三種。如同其他一切眾生一樣,最下根的人希求快樂,不希望痛苦或投生下三道,因此他修習佛法以造投生人道或天道之因。他沒有力量或勇氣完全離開世俗。只希冀得到世俗美好的一面、避開悲慘的一面。這就是他修持佛法的原因:得以投生善道。中等根器的人透澈了知世俗真相:無論我們生在何處,自然就有痛苦,恰如熱為火的本性一般。他希望跳出輪回,證得涅盤——完全脫離痛苦的境界。
  上根的人瞭解,一切眾生同他自己一樣,不希望痛苦而希求快樂,一切有情皆具有相同的恐懼和希冀。無始以來我們一再投生於三界(注1)中,沒有一個眾生不是一生或多生曾為我們的父母親。正因為我們和眾生如此親密,所以最善根的人是為了無盡眾生得離苦而修習佛法。
  問:那麼我們應如何修習?
  答:所有佛教徒在修學之初有兩件要事:四種思維(four Reckllections)的禪修和皈依(take Refuge)。
  四種思維是:(一)人身難得、(二)所有輪回萬物無常、(三)世俗存在的痛苦和(四)業力法則——因果。
  能夠生為人身是非常地困難的。平常,我們以為人類數目眾多,但將人類數目和其他眾生相比較,就可瞭解人類多稀有珍貴!(例如,每個人的身體有數以百萬計的細菌、微生物、濾過性病毒等)。所以計算起來,得到人生機會少的可憐。許多的投生的地方對眾生並無真正價值,因為這些地方無法得遇佛陀法教。八種不適出生之地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外道與邪教、無佛之地、某此天道、或生而聾啞愚癡者。即使得以生而為人,仍有十種必要的先快條件:必須生在有佛出世之地,佛陀轉動法輪教授教法之地,教法住世,教師們具足慈悲願力來施教,有出家眾與在家居士等佛教的追隨者。同時還有五種行者自身具備之條件:未犯五無間罪(five limitless downfalls注2),因為這將造成極大障礙。
  也可從其他方面說明以上困難。獲得人生的因緣是善行和持守正確的道德行為,但少有人覺知此理,因而人身的甚為稀有;相較之下,投生他處自然是容易多了。舉例來說:想像一隻生活在海洋中的烏龜與漂浮在海面上的一節橫木。烏龜一世紀僅浮出海面一次,但它將頭放入橫木的機率尚較得到人身來得多。
  下個思維是“無常”,佛陀曾說:“三界幻化如秋雲,生死輪回似舞影;壽似瀑流及電光,刹那不息終將滅。”萬法萬物都有在變動:季節變遷;春季更替為夏、秋冬。孩子長大成人,成人變老,頭髮由黑轉白,皮膚皺萎乃至生命消褪。不是那樣嗎?萬物持續變化。沒有一個地方的人能逃避無常。萬物不斷變化,人們不知道何時死亡將會到來。一個人可能今日完全健康在明天死亡。我們知道兩件事:死亡一定會到來,但不知何時到來。它隨時到來,加上許多內在外在因素導致死亡。如果你希望修習佛法,就必須瞭解它並且立刻開始。我們永遠無法確知明天會發生什麼事。
  問:這對我們有何助益?修習佛法並不能使我們減少無常的變化。
  答:修習佛法並不能減少無常的變化,但它能令我們未來生命中痛苦減少。修習佛法的宗教上意義,簡言之:即使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當你依此而行,顯然,你的未來會快樂些。
  問:這是否意指,減少對此生的期望,痛苦也將減少?
  答:那也是。但更重要的是,藉由思維無常,我們將可迅速轉入修習佛法。無常的思維令我們快速進展,助益極大。
  問:六道輪回和苦是什麼?
  答:前面說過,無論你在三界何處。你都是苦的。苦有三種;純然的苦(苦苦the suffering of suffering),變化的苦(壞苦the suffering of change),和因緣、環境遷流變化的苦(行苦tgh suffering of conditioned existence)。
  當你頭痛時痛感即是苦苦。每個人皆都可以感受此種純然之苦。壞苦是知覺到情境改變的痛苦。今日你的朋友一起,明日,卻不得不分離;一旦分開,卻遭遇敵人。什麼也留不住,因此,我們體驗到壞苦。行苦意指我們對世事的不滿意。我們在世間做了很多事但卻從未真正滿足過。總有更多的事情做,當我們不能做到便造成了挫折的痛苦。
  六道(注3)中最惡趣是地獄道,在極冷、極熱及近邊地獄中,至為痛苦,苦之持續無法描述。痛苦之因即嗔。接著是無法吞咽,得不著食物和水的餓鬼道。畜生道是我們較為熟知的,投生此道是用為愚癡。人道亦然。第五道是阿修羅道,由於嫉妒,他們一直和天神不停地交戰,來生自然也會遭受痛苦。天神似乎非常舒適。因為他們享受極大的快樂與壽命極長,但遲早也將經驗衰老死亡。因為未做善事,僅是自我離樂以達成繼續投生善趣,故終將墮入極大痛苦之境地。下三道的眾生僅能經驗苦苦,人道則有苦苦、壞苦和行苦,但主要是前二者,天神的苦主要是後二者。
  最後一種思維是關於業力、因果的法則。就佛教的觀點而言,今天所有的一切和所做的一切皆有過去的因。這就是說:如果你想知道過去做了什麼,看看現今的處境便知(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無論貧富、美醜,都是過去行為的結果,同樣地,將來是否快樂也賴於你今日所為而定,一切都將在未來產生結果。一棵樹的根是可做藥的,那麼花朵、樹葉、樹皮和樹上所產生的一切,都將可做藥。依此類推,超越貪、嗔、癡之外的行為將可產生快樂。樹根若是有毒的,那麼樹上所生的一切都將有毒,恰如貪、嗔、癡之源於痛苦。
  問:有那一種修行法門是建立在因果法則之上的?
  答:因果法則、業力,是佛教的主要教法之一。意指你應總是行持善事,因為不善的行為將為此生來世帶來痛苦,如果你不希望得到痛苦,就應避免種下苦因;沒有因就沒有果。恰如樹根拔除,就不會有果實,如果你希望得到快樂,就必須非常小心種下樂因。若希望樹長大,就必須妥善照顧根部,不完全的根,樹將不會長大。
  所以在開始禪修前,應非常仔細地思維這四種憶念,然後應該皈依。皈依是佛教徒之區別:意為你自己被引渡,找到了避難所。 
  問:我們以什麼方式被救度呢?
  答:自己救度自己。如前所言,世俗充滿痛苦。許多顯而易見的痛苦,及一般人未能察覺、較不明顯的痛苦。我們希望能從這些痛苦解脫出來,卻沒有足夠的智慧或力量達到,因此目前能做的努力不多。當進行一件重要事情,你會尋求一會有力量的人協助:生病時會去找醫生診療;法律問題就到律師那裏去處理。所以,當你希望從世俗的苦痛中獲釋,你必須皈依三寶(Triple Gem),三寶是此項心靈誓約中真正對你有力的協助者。三寶包括:佛(Buddha)——引導者,法(Dharma)——成佛的道路,和僧(Sangha)——行者的精神伴侶。
  無論如何,終極的皈依處唯有佛。法有兩部分;教法和證法。教法是三藏(經、律和論),但這是用以渡河的船:當你已達到彼岸,自然棄它於後。證法亦分兩部分,“滅”諦(注5)和“道”(注6)。滅苦後的涅盤是空性的,不能為究竟皈依處;而道——修行法的本身,亦為無常,所以也不能為究竟皈依處。同樣對僧伽而言,即使極高的成員亦仍于道上,故不能為究竟皈依處。真正的皈依處僅有佛,不過我們總是皈依佛、法、僧。
  問:這意指佛是永恆的嗎?
  答:是的,是的。佛當然是永恆的。法身(Dharmakaya注7)——“真理身”是超越常(永恆)和無常,而報身(Sanbhogakaya注8)——“樂身”常存。化身(Nirmankaya注9)——“顯見身”是佛在世界所示現之色身,雖然他總是隨處顯現,但他的外表(示現)是無常、沒有固定形相的。
  問:請問如何皈依?
  答:儘管皈依的外在形式相同,但因皈依者內在意樂之差異——恐懼、信心和慈悲,而有三種不同內涵的皈依。真正的修持是持誦皈依祈請文。最簡單的皈依禱文是“皈依佛、法、僧直至成等正覺;經此功得願一切眾生皆證佛果。”
  但僅以音聲誦念此文是不夠的,一定要打從心裏念出來。如果你想避雨,僅口念“屋子,屋子”或“雨傘,雨傘”並無任何幫助。必須要找到房子、弄把傘,如果這樣做了,無疑將可避開這場雨。所以必須非常認真地皈依,充滿信心,進而想著,無論發生什麼事,都將僅以三寶作為尋求皈依處,一直將三寶憶念在心。以這個方法念誦皈依文。這樣的憶念是佛法的首要的修持,一切修法的基礎之一。皈依是佛教徒、非佛教徒之區別。
  雖然如此持誦足夠使你成為一位佛教徒,但是我們通常在精神導師之前舉行 一個簡短的儀式。他念出祈請皈依文的字句,弟子跟著念並誓願護持佛教的基礎道德教法。此後,每日持續經極大的虔誠心持誦皈依文。
  問:動物真的可以投胎轉世為人嗎?
  答:是的,絕對有可能。有許多動物因善行而轉世為人的果報故事,也有人因其惡行而轉世為動物的故事。有些動物極其慈愛,特別是對他們的子孫,藉由善業積聚而可能有足夠因緣得到人身。
  問:為什麼生而為人如此地重要?
  答:人身是極為珍貴的,因為藉由人生,不僅可能投生更高的善道,更可以修持佛法證得佛果。 
  問:好好思維無常真的有益嗎?我們都知道無常,但想多了可能使人消沉?
  答:是的,確有幫助。宗喀巴大師(Tsongkhapa注10)曾說:“囚犯僅有一種念頭:我何時可以出獄?這個念頭不斷在他心中生起。你們思及無常該像這樣,觀修無常直到這個境界在心中生起。”
  問:我們真的如同囚犯之處境嗎?但世間常可找到快樂。
  答:那樣的快樂不是永恆的,對嗎?樂極會生悲不是嗎?現在快樂,但誰知道下個小時會發生什麼事。也許是個慘劇!快樂是無常的,它是極不確定的,因此你並不真正快樂,你的歡樂永遠是帶著焦慮不安的。事實上,你從未快樂,因為你並不知道將來會如何,所以不安是不可避免的。
  問:地獄是痛苦境地的隱喻,或如佛經所描述真實存在?
  答:我想某些是真實存在的。事實上佛經中說,真正存在的地獄比被描述的還可怕,因為據說佛陀並為完全描述。佛若真的描述出來,人們將會嚇昏過去。
  問:他們如何的真實?
  答:就像我們今天的生活一樣真實。是的,許多人以為地獄不真實,你夢一樣。但在夢中,快樂和悲傷,真實地就像我們清醒一般。這個當下的經驗也不是真實的,但我們以為周遭的一切是真實的。地獄的真實性就是這樣。當然,地獄在究竟上亦非真實。現實生活周遭一切都不真實。那麼,這是什麼?
  問:佛會痛苦嗎?
  答:不他們絕不痛苦。佛是絕對地自在解脫。
  問:他們看到痛苦嗎?
  答:他們也不會看到痛苦。
  問:那麼佛如何能幫助痛苦的人呢?
  答:他們並不痛苦。這個回答在薩迦派和格魯派(Gelugpa注11)的教義上有所不同。格魯派認為佛看到痛苦,但我們薩迦派認為佛並沒有看到痛苦。已從睡眠中覺醒的人不會有夢,不淨的輪回中,痛苦像是夢,如幻如覺。因此已從此幻覺中覺醒的人絕不會再做夢。但佛以其菩提心和慈悲心,他們自然會利益眾生。但佛陀自己絕未看到痛苦。對佛而言,萬事萬物都已轉化為清淨之相。
  問:佛存在於業力輪回之中嗎?
  答:他已成就終極和業果——業力的至高完善圓滿結果。
  問:有無可能任何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並非自己的行為果報?
  答:不,絕對不可能。
  問:佛知道自己或別人的行為果報嗎?
  答:可以的。例如,過去曾有過許多預言,但我不認為佛陀看到可覺知這些結果。需要預言的地方,它自然會現起。
  問:我們能改變過去行為的業果嗎?
  答:當然。金剛薩埵(Vajrasattva注12)禪修能夠淨化我們許多過去的惡行。無論如何,集聚善因、福田及功德是非常有幫助也是必須的。
  

注釋
  1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眾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王,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皆屬之;色界是無淫食二欲,但還有色相的眾生所住的世界,四禪十八天皆屬之;無色界是色相俱無,但住心識於深妙禪定的眾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屬之。此三間都是凡夫生死往來的境界,所有佛教者是以跳出三界為目的。
  2五無間:五無間業的簡稱,又名五逆罪,即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之僧,誰要是犯了其中一項,死後即墮入無間地獄,故名五無間罪。
  3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一切眾生乘業而趣向之處,故又名六趣。
  4阿修羅:六道之一,漢譯非天。因其有天之福而無天之德,似天而非天。又譯作無端,因其容貌很醜陋。又譯作無酒,言其國釀酒不成。性好鬥常與帝釋戰,國中男醜女美,宮殿在須彌山北,大海之下。
  5休止的真理(滅)、6道的真理:請見第五章注1。
  7、8、9法身、報身、化身:法身是真如體現,它全免於觀念的糾纏,完全清明而無所限。因此流出悟境地的表現,開悟經驗的充實和精神,這便是報身,大多數的本尊都在此種境界。化身是在人間開悟的形體,即悟境的內身示現,如釋迦牟尼佛。開悟或覺悟的法身就是透過報身和化身協助有情眾生,使其離於生死輪回之苦。但這三身並非各不相干的實體;它們同時呈現,就像光與熱同時出於一盞燈焰一般。
  10宗喀巴(1357——1419A.D):格魯派創教祖師。七歲時曾在青海西寧附近的甲瓊寺,從噶當派頓珠仁欽學經九年,十六歲到西藏從仁達瓦大師學薩迦派教法,受其佛學觀點的影響很大。此外,宗喀巴宣導必須在顯宗濃厚的基礎是進而系統地修習密法,先顯後密的法旨。宗喀巴完成了印度後期密教所提出,但未及組織化和實踐的思想,這是密宗西藏地方化的重要表現之一。
  11格魯派:又稱新噶當派,由宗喀巴所創建,其顯密教法的基本教法是中觀見。本派提倡顯密三藏不可偏廢,必須全部修學才能領會其義,對西藏佛教影響很大,自清初形成為西藏的主流教派至今。並傳至四川、青海、甘肅、蒙古等地。格魯派教主為歷任甘丹寺法台,並有DL、班禪兩大活佛系統,或加在內蒙的章嘉、外蒙的哲布尊丹巴為四大活佛系統;但後面兩大活佛系統均已在民國後中斷。以前之甘丹、哲蚌、沙拉稱三大寺,亦有加上後藏劄什倫寺,或青海塔爾寺,甘肅拉蔔楞寺而稱格魯派四大寺或六大寺。另有上、下密院為該派弘揚密法之最重要寺院。
  12金剛薩埵:是喜樂部(寂靜部)的一位本尊,其修法與淨化、懺罪有關。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