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11/07 08:19:24
|
尊貴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 | |
學習次第 : 進階
生活中的佛法 第四堂課 快樂修行,請你這樣做!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獅吼音•開示集
西方弟子課程 【法王分享修行經驗-生活中的佛法】第四堂課
快樂修行,請你這樣做!
正知、正覺照的心,才能讓生活自在,如何才能做到?且聽Gmb在娑婆為我們開啟福慧之門……
時間:2009年1月13日 下午3:00-5:00
念誦梵文三皈依
英文獻曼達
英文請轉*輪
大眾向法王行三問訊禮
【學員提問】
請問您怎麼解釋「轉世」?是針對那些、對那些不瞭解佛教的人、也不瞭解佛教的沒有佛教概念的這些,會如何跟他解釋「輪回」?
【法王回答】
輪回的一般觀念
一般來說所謂的這個「輪回」,或者說「前世來世」這個輪回,有關「輪回」這個道理我們先不從佛教的教義上來說,我們事實上從一般的情況下來講,我們常會有一種感覺,譬如說:一個親人或是一個最好的朋友他過去了,或是你們要分離的時候,我們都會有一種放不下,或者是說捨不得你的親人就要離開,我們還是希望這個親人都永遠在著,我們看到這一種感覺,這在各個不同的民族,或者各個文化傳統當中,都有這樣子的情形,這是一種人之常情。這不只是過去的傳承,甚至一直到現在我們常常會說:「我的一位朋友他過去了!但是他還是常駐或是常留我的心中。」這種感覺。那為什麼大家總是希望親人,或者你這些朋友還在?這是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接受「人永遠分離」的一種情況。從個角度來說,事實上我們還是需要這種觀念的,或者說我們其實都已經相信了,希望有這個「輪回」的。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可能真的、真的會非常痛苦的,所以這是第一個部份來解釋「輪回」。無論佛教上說有、還是沒有,事實上從人之常情的一個感覺我們都自然地相信、也都感覺說會有這個「輪回」,我們不希望人「永遠的分離」的一個感覺。
第二個是事實上,現在科學越來越進步,會發現過去許多被否定的事情,或者未知的一些事情,現在慢慢開始都得到肯定,或者說找出了答案。所以同樣就「輪回」這件事,或者還有很多的東西對我們現在來說,都還是未知。但科學慢慢進步,很多事情都能得到證實和瞭解,所以對於「輪回」這個轉世來說,我們不能夠現在就否定它,而是要保持一種懷疑。像是現在世界各地都有許多的例子,有很多的小孩,他也不見得是佛教徒,,他能夠記得他的前世的..等等,這樣一個情況。所以我們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就是不要斷然地否定──就是完全沒有。而是應該是抱持著好奇跟懷疑的心,這會是非常好的。
佛教的輪回觀
談到佛教對於認為是有「輪回」的這樣的一個理論邏輯是什麼呢?這裡舉例來說:就好象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他有心續、就是他的心,續是延續的續,還有他的一種呼吸。那麼就好象這個小baby他有這種心續的時候,這個心續,它一定會需要有一個同類的之前的前因,才會有延續的心續到現在,就好象你這個呼吸你要有前一口氣,那麼你會有後一口氣..等等,尤其在佛教強調「心續」的一種延續性,心的延續性譬如這個小baby,他的心中、他的心續,他就是因為前面的同類的具備了它才會產生的。那麼因為什麼呢?它就是一種「覺知」,叫做「覺照力」、「覺知力」。這是指我們的心續,如果是「覺知力」,它是必須有因果關係的一個東西,它必須有前一個因,才會有一個延續性的心續。透過這個原因,我們知道心、心續,它必須有前面一個類似的因,才會有現在的一個心續。
覺、覺照力不是色法
談到這種「覺照力」的「覺」,它也可以叫做「明覺」的覺,它指的是什麼呢?它是心的一種能力,它是明明白白的,它能夠覺照、能夠感受一切,那麼就談到這一念明覺的「覺照力」,或是能感知的這一種力量,它的前面一個因,絕對不會是「色法」,就是它決不會是物質、「色法」。因為它是心,所以它不會有色的,所以說呢?這種明覺的「覺照力」,它必須要有同類的「非色法」的前面的一個因,然後才能夠讓現在的心續,或者說具備這種明覺、覺照感受的這種心續能夠延續,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說這個心續,它不可能會是「色法」,就是說這個心續它前面的一個因,它不可能是因為「色法」,或者說一種物質、一種「色法」而產生了我們這個心續的。因為我們的心續它並不是「色法」,它也不是一種物質。因為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所謂現在看到這些「色法」,都有可能成為心續了,這不可能的。
所以這就談到說,我們這一念心續它是什麼呢?它可以說是一種你能夠覺知、明白地覺照到一切的,那麼這個就可以叫做「心」、「心續」。這是我們自己可以覺知到的,所以呢?從剛剛談到是佛教的一些根本理論,由此而證明有我們前「一剎那的心識」,所以證明有「輪回」的這種延續性。那麼,事實上呢?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一種感知,或者說其他的一些理論能夠慢慢瞭解「輪回」;所以,剛剛談到只是其中一種的佛教的一種推理,證明說有「輪回」的一種邏輯方式,那麼還有很多其他的,這裡沒有多講。事實上我們大眾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輪回」很多時候,你很難去直接去經驗到它,而是只能用推理的方式才能瞭解,所以這大概是一種困難處。尤其現在這個二十一世紀時代,大家強調的是崇尚物質,一種眼見為憑這種情況。所以呢?還是可以透過各種方式,譬如說:「禪修」,在經典當中有提到一個人透過「禪修」能夠讓自己的心越來越細的時候,就是一個比較粗略的粗分心識,將這個心慢慢、慢慢地越將它沉澱,越來越細微的時候呢,那麼它是能夠憶起前世的,這是「禪修」的方式。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譬如說:剛剛法王提到說好像是「催眠」的方式也可以説明一個人可以回憶到前世。
對治法的含義,與施受法的口訣
【學員提問】
尊貴的法王,可否請您解釋什麼是「對治法」,可否請您舉一些例子來說明什麼叫做「對治法」。
【法王回答】
我想對治法這裡可能有兩部份:一種你真的以實際行動去戰勝對方;第二種是你真正在轉變自己的心、你修心。我們常說的有這兩個部份對治法。譬如說:我們做這一種「施受法」的一種修持方式,我們首先是「受」,我們觀想將眾生的惡業,不好的東西如同黑煙一般、烏煙一般地由我們來領受;那「佈施」是指的說:將自己的長壽、還有各種的福德給予的一種方式。若是一種有人修這個「施受法」的時候呢,會變成好象就感冒了、或者就會頭痛、還發熱,好象只要當他一坐下來修,這種所謂「呼吸的施受法」馬上就會流鼻涕。但法王覺得這個情況應該不是真的是修心的一種練習。如果說發熱、頭痛這種真的是修心,那會很奇怪的。
因為修心的「施受法」,它最主要是我們心的一個改變,而不是你身體上的各種反應。
所以當你在做「施受」的時候,觀修的方式是什麼呢?你要吸進別人的惡業、病痛,如黑煙一般進入到我們身體的時候,這時候你觀想在我們心中,有一個油燈、一個燈,那這個燈,事實上它代表了我們的我執,就是那種你總是以為自己了不起,或者只有自己最重要,而輕視他人、甚至傷害他人、不在乎他人、不理會他人這樣的這種我執,就像是這個油燈是一樣的,那麼當然最基本的一種自我意識是需要的。譬如說:要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這些是要有的,但這裡的油燈代表的是一種你不在乎他人的這種傲慢的我執,或傷害他人的這種我執。那麼接下來,就是觀想「施受法」的時候,是透過吸氣將眾生的惡業、還有病痛各種這些不好的東西,如同黑煙一般吸進來的時候,就把這個我執的油燈給吹熄了。這是一種「施受法」,它最主要的一種觀修的口訣方式。
所以你可以知道它最重要的是練習修我們這一念心。它並不是我們身體上有什麼各種打噴嚏、流鼻涕的反應。所以說如果真的是這樣,法王說:「那佛陀當時一定天天在那打噴嚏,都在那頭痛感冒了。那麼他可能會需要一卡車、一卡車擤鼻涕的衛生紙,那天天看到佛陀在那擤鼻涕跟頭痛、感冒,那不只他很辛苦,他周圍的大弟子像舍利弗尊者..等等,他們也都會忙著天天要幫佛陀買這些各種的紙巾,甚至這些紙巾擤完鼻涕要放在哪裡?都會是個問題。所以重點是這個「施受法」它是一個修心的方式,這些對治法是為了修心,而並不是一些什麼生理的反應。
所以剛剛是說吸氣的時候,同樣當我們在呼氣的時候,這裡有一個要點是什麼呢?是「施受法」的時候,將自己的福德、長壽、善業給予眾生,這裡的重點是你如果沒有一種要佈施的心、給予的心的時候呢,你會變得什麼都沒有,你一給完的話,你會變得很空虛,但是如果你是有一念「你要佈施給予的心」的時候,事實上你會很充足的,雖然你給出去了,但你還會得到很多、留下很多東西。舉例來說,就好象有這樣一個人,他有自己很喜歡的一個東西,他給了他一個朋友,那是因為他有一念「我要給予他、分享給這個朋友」的這個心的時候,他會留下什麼呢?他會留下一念歡喜心,他給了,但自己也得到了歡喜。他不會是空虛什麼都沒有,因此當你透過「施受法」呼氣的時候,你具備了一個你要分享,你要利益眾生的這種動機,有的時候你就不會有一種恐懼說,我給了出去,就什麼都沒有了。事實上你會留下來的是什麼呢?是一種光明、是一種更珍貴的歡喜。一種光明,會充滿你的心。當你把一個東西給你最愛的人的時候,你會一種很歡喜,因為他是你喜歡的人,雖然你給了他,你自己沒有了這樣東西。但你也會跟他一樣歡喜的,在你心中也充滿這種歡喜心的。所以你不會擔心說:「我給了,糟糕!我的福德也用盡了,我的壽命也減少了。」你是不會有這種擔心,所以這個是當各位在做「施受法」的一個要點,這是很重要的。
器官捐贈的施受觀念
剛剛這裡談到的是修心的一種方式,事實上當我們在真正要把好的都給別人、利益給別人,然後把不好的自己來領受,那這可以說是自己吃虧沒有關係!但是把利益都給別人,這不代表說,總是要自己吃虧、總是利益都給他們,而是你要知道到底什麼是吃虧、什麼是一種真正的利益,這兩個要搞清楚。很多時候在一些不同的情況、不同的物件、或是不同的情況,有時候會有些的人會,譬如:「器官的一種捐贈」,他會給予自己的一個腎臟,很多時候我們說每個人都有兩個腎,不過有的時候,有的人只有一個腎,人都有兩個腎,但是如果這個時候,你很清楚知道說,有一個人他沒有腎或者他急需一顆腎的話,當你在知道對方真的需要一個腎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你也不後悔給予的話,那麼這個時候就是一種對他有利,而你自己也不會覺得是吃虧的,而且甚至你是很歡喜的。你好象幫助一個人能夠健康地存活..等等。
所以同樣,譬如說:兩個人在要得到一個東西的時候,譬如說爭一個工作或者一個東西職位的時候,如果你真覺得對方是好的話、別人可以拿走的話;如果對你是沒有關係、是可以的話;或是真正利益他人的話,那就會非常好的。這個時候你並不是吃虧,而這真的是一種利益,但是這種的給予,是你要看自己的情況來決定的。你不可以說:「因為我是大乘的一個行者,一定要這麼去做。」,那如果你沒有這種準備好,或是佈施的心的話,那麼你最後可能會後悔!如果後悔的話。那就像是你永遠做好的事情,你都做善業,我都做惡業,這就很不好了。你要帶著一種真的想要利益他人的心才給予,這是很重要的。
【學員提問】
大家都越來越忙,時間越來越少,要怎麼修行?疾病充斥在一個城市,如何能夠快樂的生活著?
【法王回答】
那就是有一種說法,在紐約呢,你不用看日曆,就知道今天星期幾!因為你看這很悠閒的時候,你就知道是星期六、星期天,若大家忙的不得了,走來、走去,你就知道是其他時間了。
那麼我自己也感覺到說,這個時代越來越進步,節奏也越來越快。像是以前來說大家是坐車;現來說呢,是車子,還有火車,然後車子越來越快,然後開始坐飛機了。甚至是現在到美國,法王說:「他上一次到美國,好象你都還沒想,然後你就已經到了,速度非常的快。」機器跟這些交通快到一個速度,然後人好象有一種追不上的一個感覺,那就好象這次到美國的時候,也好象有一種感覺。我們到了紐約第一站,,然後都住在一棟很高的旅館當中,那麼在高處的時候,你晚上看天也看不太到,沒法看到藍天。然後到處都是這些建築森林一般,都是這些各種建築,有時候感覺這是不是就是未來世界,感覺有一點怪怪的,那麼這個時候最需要的重點是什麼呢?就是在昨天有提到的,也就是我們的「心要能夠放鬆跟調柔」那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每個人都要生活、都要工作,我們為了什麼目的要做?我們可以說是為了生活,我們就是為了要有一口飯吃,就是為了生活要做這些工作。但是你需要工作在工作的時候,隨時保持你身心的一種休息,這是很重要的。這是我之前提到說要做「禪修」這是很重要的!所以當你懂得如何將心休息的時候,那麼你的身體或者你工作再忙,也都是可以的。舉自己來說,那你說我不忙呢?其實也挺忙的!雖然說我不是在外面總是要趕車到各個地方去,不是那種忙,但是在自己來說也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種心的平靜的時候,或者這個用詞叫做:「心的調柔」,就是它是很有彈性的、很調柔的、很平靜的,但它隨時都可以反應的,這樣的一種心的情況具備、調柔具備的話呢,那麼就算外面再忙,我們的心它也都是能夠追的上,它隨時能反應的。這裡舉個例子來說,就好象一個人跟一匹馬,這匹馬它可以跑得很快、它絕對跑的比人快,就算人在怎麼追這個馬,它都可以很輕鬆的跑一跑,再休息一下!跑一跑,再休息一下!那麼就好象這個樣子,我們的這種調柔的心,或者說一種「正念的覺知」、「調柔的心」,「正念」跟「覺知」和那匹馬是一樣的。當你越心越調柔,心越有「正念」的時候,透過「禪修」培養也好,像這匹快馬是一樣的,隨時你可以是超前的、你可以超越一切的繁忙、超越一切的這一些喔……超越這一切緊張,所以你隨時,你可以趕在前面,也可以休息一下,但你永遠都是在前面的,所以這樣子的話,你就比較不會被這一種繁忙或各種壓力所捆縛住你的身心,就永遠有一個空間,永遠是調柔的,它是有彈性的,就好象這匹永遠超越一切的快馬是一樣的,它不會讓你的身心受到一種壓力的捆綁。
正念與覺照的重要
在這裡我想舉一個例子,這樣可能會更清楚!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會遇到非常忙的時候,但無論再忙,事實上我想到佛陀常常說:「你要有一種『正念』跟『正知』,這真的很重要。」。這是一種「覺照力」、一種「正念」這真的很重要。什麼叫做「正念」、「正知」?這是指說無論你再忙,你都不會忙過頭,或者你都不會被這些忙亂的事情淹沒了,而你要像是什麼呢?像是一個超越的人,你在俯瞰,你在上空中俯視、俯瞰這樣的情況這種感覺。如果自己也掉入其中、混亂在其中的話,那會很困難的。舉例來說,就好象一個人如果落入到水中,落到這個水中的時候,他快要被淹沒了!在這個時候,他需要記得,如果他記得說:「他是誰!」那他如果保持鎮定,一種「正念」告訴自己說:「我是一個人!我是誰!然後我會游泳!我的目標是我要到陸地上去!我不是要留在這裡!我也不是一隻魚,我不是生活在海中,我是要到那裡,我是要到陸地!我是會游泳!」你這樣提醒自己,等於說你保持住「正念」,你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你才有可能回過神來,你開始游泳、然後得救,要不然你可能就真的被淹死了,死在這個海裡了。所以這個「正念」真的很重要!「正念」是什麼呢?就是説明我們不要被這種壓力情況所淹沒,而具備「正念」、「覺照力」的人,「正念」跟「覺照」它能幫你抽離出來,就好象你在上空中俯看一切一樣的。
那麼或者也可以這樣形容就好象是一個真正的你,你是誰?一個真正實在的你,你超越出來了!然後你看著這些事情,事實上這些事情你這樣看的時候,你會感覺到是一個遊戲一樣的,也就是你是玩遊戲的人,但是你很清楚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角色,這個就是一種「正念」跟「覺照」。
【學員提問】
一個佛教的初學者,他可以馬上修持觀音菩薩的儀軌?或者他需要一些教導、教授才能夠修?如果是他可以直接修,那麼哪一個才是重要的?
【法王回答】
如果這樣一個初學者,他身邊有一個可以教導你的老師的話,那麼你當然就可以多請教他,然後得到這些教授,你就可以開始修持這個法門。這裡我們說對密乘、金剛乘來講,很重視的就是你有灌頂,你才能夠修很多的法門。那麼說為什麼那麼強調一個灌頂呢?因為在灌頂的時候,事實上就是上師他在介紹或者他在引領這個弟子,告訴他這個法門,它的一個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觀修方法,各種口訣其實就在這個灌頂當中,所以因此,如果一個弟子他在接受灌頂的時候,他能夠很清楚地瞭解到這個灌頂它整個的意思,透過上師的一個指引,他都瞭解的話,事實上他不需要另外得到一些什麼教授的,也就是他之後這樣去做觀修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一個人他沒有灌頂、沒有搞清楚到底怎麼回事,同樣地,他之後也沒有得到這個法門、一個口訣教授的話,那麼他如果馬上修就個法門的話,這是不可以的,也是不好的。
【學員提問】
貪欲的來源是「我執」嗎?那佛法是不是為了要利益一切眾生?那麼如何對治在工作場合裡面的貪欲?很多時候貪欲與衝突,都是同時存在的,請問要怎麼對治?
【法王回答】
這裡是說在佛陀那個時代,經典當中就有記載,佛陀因為他一種甚深的、一種禪定的一種力量,他能夠到這種市集人很多的地方、到充滿煩惱的地方,他都可以。因為佛陀的出現,他的禪定力的一種力量,能夠讓所有這些人的煩惱可以平息。但是二乘的行人就是他的許多弟子們、就是二乘聲聞乘、緣覺乘這些行者,他們沒有辦法做到,那麼他應該怎麼辦呢?他們每天早上一起來的時候,他們也會走到市集、走到人群中,所以他一早上起來,他會需要先發一個願、要投射出一個願、這個發出一個願,是什麼願?就是「希望透過自己,每個人見到我,或者自己而不生煩惱!」所以二乘行人,他會需要有這種發願、這種投射的力量,所以就好象過去佛陀、還有這些行者的一個例子,同樣當我們自己出去的時候,也應該如此。
但現在有很多人會怎樣呢?他很喜歡刻意地打扮、打扮。法王說他認識一個朋友,那是一個身高蠻高的朋友,但是法王說:「他出去的時候,他就喜歡裝扮。」那個朋友就跟法王說:「我需要變的更高!」法王說:「不錯啊,但我們高度也差不多,你已經夠高啦!」但那個人就說:「不是,我還要更高。」為什麼呢?因為高,走出去別人才會看到我,高才會讓人感覺到我很帥。所以那個朋友他就刻意地打扮,其實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到人群、到外面的時候,就特別喜歡打扮自己。然後呢,事實上這種打扮是一種,你並沒有利益他人或降伏他人的煩惱,反而是你為什麼要打扮的目的?是你希望要誘惑別人,甚至引起別人的貪欲心。讓別人生起一種煩惱,或者引人注目。這不是我們應該做的。
當我們要出去的時候,或是與人交流的時候,我們要儘量地就是帶著一念善的動機,一種儘量的在語言上也好、神情上也好,都是帶著一念利益他人的心,做的這樣一種打扮。而有這樣的一種言談、舉止,那麼這樣才是好的,如果是帶這一種噁心,或者一種貪欲心..等等,而做各種打扮和交流的話,那這樣子就是不好的。所以說:「我們應該要試著用這種慈悲跟善心,來作為自已的一種莊嚴、一種打扮,這是很重要的。」譬如說舉一個例子,比哈爾邦省這裡不乾淨、到處都是垃圾,但是如果這個時候,我們能夠把這些垃圾好好地丟到垃圾桶當中的話,那事實上這是一個很好的示範,那麼會讓大家有一種好習慣,這是很重要的!
【學員提問】
敬愛的法王啊,為什麼有些人好看、有些人不好看?有些人耳朵大、有些人耳朵小?(現場大笑)為什麼每個人都有特徵,這是為什麼?
【法王回答】
我們藏族有一個習慣,那因為我們老師很喜歡罵學生、處罰學生的時候,就會拉耳朵!所以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藏族人的耳垂都特別大!」但是在漢地來說,就說「佛陀的耳垂特別的大!」所以呢,如果你有這個大的耳垂,可能你會很有福德..等等,也很好!但無論如何就像剛剛談到說大鼻子、小鼻子、或者耳朵的情況、或者說我們的體型有差別..等等,這可以說都是不同的種族或者不同的生物、環境,都會有不同的一些相貌的展現。
但是最主要來說,我們說業力有三種,就是「身業」、「語業」跟「意業」有這三種,這跟業力有關係。譬如說我們身口意各種的業,是由我們的善心,而展現出一些不同的相,由我們的心也會展現出不同的相,譬如說:如果你身體的行為或語言上,常常是一些善的時候呢,那麼就說,透過我們善的身體的行為或是語言,你很自然就會展現出是一些善的業相來,這可能就造就了不同人就會有不同的長相的情況。那麼我們說為什麼觀音菩薩總是笑著呢?我們想大概是,因為不僅是因為他的心善,而且是因為他身體的行為和語言都是善的時候,他這個善業展現出來就是這種慈悲的微笑的這個相了!所以不僅僅是我們需要這個善心,我們常說身體的語言跟行為也要是善的時候,慢慢你的身相..等等都會有一種改變;那麼但是呢,法王說:「他自己也蠻擔心的,為什麼呢?因為他總是不笑,如果總是不笑,不知道未來會變成個什麼樣子?但是無論如何呢?他覺得至少他自己還有一念善心,這還算可以,未來還是應該會不錯的!」
【學員提問】
法王您曾提到說,佛陀證悟時,大地為證,請問這是什麼意思?
【法王回答】
簡略的來說,有幾個原因:第一個佛陀也說:「大地呢,它可以說是一切有情、無情的基礎,如同是一個平等的母親是一樣的。」所以,也由於它這麼平等、沒有任何的分別心,它承載著一切的有情跟無情,它養育一切的有情跟無情,所以,它可以說是最有資格成為一位的證人,那它是最平等對待一切的。
第二個原因是說:因為佛陀一切的事業、一切教法也好,都是在這個大地上,他所講述的、所形成的。所以有一種感覺佛陀他知道這個大地,他認識這個大地,也就是佛陀這一切的善行、一切利他之行,都是在這大地上所形成的、所完成的,所以大地也是他一個證人。因此當他手觸地時,大地會有六種震動..等等,當然不一定要以這個大地為證人,但是呢?因為大地可以說是平等對待一切者,可以說這會是一個最有力的,因為它不偏袒任何一邊,所以說大地是最有力的證人,而不是指某個人會是證人這樣子。
【學員提問】
可以說地球上一半的人都是女性,而且在現在二十一世紀來說,就好象度母祂總是發願說:「祂會投身女人,來度眾生!」這是、在這也很好!以女身成就;但也有經典說要「轉女成男」,怎麼辦?
【法王回答】
法王開玩笑的回答:「這也很好!因為早上呢,是度母是女性,但是到了晚上、中午就是男性,這是很好的平衡!」,所以這裡最主要是說,很多時候度母這些願心是因為眾生需要,所以祂發這個願,這個才叫做一種利益。它最主要的定義就是說「給予別人你所需要的。」
就好象,為什麼會有一個願說「轉女成男」?在很多經典會這樣提到,那是在當時印度社會的一種情況,這可以說,在社會的一種壓力之下,女性的地位可以說相當的低微的,所以很多女性她不想成為女生。甚至很多人她不想成為女性。因此呢,佛菩薩在很多經典當中,她們會發願說「希望能夠轉女成男」這種情況,譬如以「度母」來說,祂發願說:「將來能夠不斷、不斷以女性的這個身,來廣渡眾生,而並不是以男性的這個身分出現。」那這是因為祂的願心,祂知道男女平等的重要。尤其祂知道如果男女地位相差太大的時候呢,會不好,祂也知道女性的苦。因此,祂以這種女性的身來渡眾生。這可以說,從祂最初發心之後,到未成佛前,祂都希望以女性身來渡這些眾生。
總歸來說,這個問題告訴我們「發願是很重要的。」同樣發願的時候,要發一個真正對眾生有利益的願,也看當時的社會情況的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願產生。所以不一定你要發願「轉女成男」,或者說你一定要像度母一樣變成女性,並不是這個意思的,所以也不要太擔心,因為剛剛問題當中好象問到說,我是不是就一定要發願轉女成男,或者說就一定是要個女性的身體..等等,所以提問的人,好象說他希望成為一個女性身,但是他卻讀到很多經典說要「轉女成男」。法王說:「那沒有關係,你在讀經的時候,如果說會「轉女成男」的話,你詞可以是這樣念,但你心中還是可以發願說,要投身為女性像是度母一樣,但這裡重點:「你不是因為你修度母,你就變成像祂一樣的要度女性,不是這種很被動的人云亦云,就是因為祂這樣,所以我這樣子。」這樣是不夠的;你要很主動、你要真正有一種熱忱,你的願心是什麼?就是說:「你是真正的感覺到說投身為女人,就更能利益到女性的眾生!」有這樣的一種心的話呢,那麼你的這個願望才會成就的!
【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