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10/26 13:09:26
|
第八世噶噶瑪巴米覺多傑
|
| | |
|
尊貴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 | |
學習次第 : 進階
無死甘露妙樹 百段引導文5
米覺多傑教言5
(第五天)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獅吼音•開示集
課程:《無死甘露妙樹》又稱《百段引導文》
時間:2012年11月27日
藏譯中:倫多祖古
如果打從內心想要修持佛法,首先心中要生起[死亡無常]的概念。但是現在自稱是修行者的這些人,因為沒有去思惟死亡,平時總是忙於此生事業,為了成就世間法,他們才想要去修持,然後住在山洞內閉關,用泥封住山洞門(這稱為封泥閉關);或者是,只吃化緣來的食物,而不去貯存食物,住在偏僻的地方,住在僅能容身一人的帳棚內,在一個地方打坐修行,而不去其他地方,聲稱自己已斷除世法,住在山間不下來,而說自己終身閉關,有很多各色各樣的修行者。
但是,就像一個水管口如果進不了水,水管底也不可能進得了水;一支箭如果箭端沒有羽毛也不可能射得很遠。同理,如果沒有[死亡無常]的思惟,對來世的修持不會有任何意義,思惟死亡無常是我們修法的鞭子,就如我們騎馬時為了讓馬兒奔跑,會用鞭子抽打它一樣,思惟[死亡無常]即是最初激勵修法的鞭策,如此才會精進去修持。
如果不厭離此生,就沒有任何利益,即使你可以把佛法倒背如流,並且口若懸河的說給大家聽。或者你修持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直至老死,但若沒有死亡無常的思惟,你就和一個從來沒有修過法的人一樣,你的自相續中根本就沒有佛法,只是一個修法表像而已,實際上根本未趨入佛門,也未趨入佛法。
大乘小乘是以發心作區別;要看一個人是否佛教徒,則要看他是否有皈依;而要區分辨識一個人是否真正是一位修行者,就要看他是否厭離此生,一個尚未厭離此生與世間之人,即使他再怎麼修法也無法獲得解脫,更不可能獲證佛果。
如果你想成就世間法,不如就用世間法去承辦世間法,而並非用出世間法去承辦。現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外國人平常很忙碌,也有極大的工作壓力,加上內心被各種問題所困擾,根本靜不下心來,心情就非常的不好。因此,他們想去修法,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心能夠得到安寧,他們覺得佛教可以控制他們的壓力,讓心情可以得到緩和,對他們非常有利,是讓他們的心情平靜與快樂的一個好方法,所以他們就去修持佛法。他們的心中並沒有解脫與獲證佛果的期望。
平時我會和國外信眾們說,佛法現在好像變成了養生按摩一般,當你在按摩時,擦上油,使勁的按身體各穴道,我們就會很舒服的睡著了。因此,佛法好像也成為這種醫療養生的方法,他們不會去想要自己解脫獲證佛果。總之,佛法並非就是很安逸很舒適的坐在那裡,修法須要譴除一些違緣與障礙。當你遇上違緣與障礙之時,你可以接受它們,可以用佛法來改變及轉變自己的心念,將心念轉化為修持善法的順緣,就像訓練軍人一樣,佛法也是需要去訓練,需要去努力的,並非是很安逸地坐在那裡。對於那些只想著今生的人而言,應該只能說這也是可以啦;但是,真正的佛法,一定要如道次第中三士夫的發心,至少也要畏懼三惡趣的痛苦。
佛法有助於暫時的利益,也有利於究竟的利益。倘若想要獲得究竟利益,就不要迷惑在此生暫時的安樂上。現在就要開始作準備,為了自己的目標去修持,而不是為了此生的富貴,讓自己困擾其中。
我們雖然說因果和惡趣的痛苦,卻總是以人的角度去看,比方說:朝外去看一隻狗或者其它眾生的痛苦,如果我們以不會投生惡趣的角度去看它們,那很難對因果產生想法;我們應該以一種感同身受的心態去看待因果。如果我們不好好去取捨善惡,將來自己也有可能會投生為狗等遭受無比的痛苦。將會有難以忍受的痛苦,所以,我們才必須去相信因果。看待三惡趣的痛苦並非朝外指向別人,而是要指向自己。想到三惡趣的痛苦,相信如果自己不好好去修持,有朝一日也會落到自己的頭上,那將是多麼的痛苦啊!
善知識藏語又稱格西,往昔指的是噶當派的善知識,現今是善知識的統稱。但是到後來,獲得格西學位變成是藏地的傳統和風氣。曾經有人問我:尼眾能不能獲得格西學位?針對此,我有一個建議:所謂的格西(善知識),並非拿到某一學位,只要是自己具足善知識的功德,如此自然就成了善知識,自然就成了格西。
我們依止善知識,求授皈依的學處,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在言行舉止各方面如果和這位善知識不合時,又會想:這個人不能成為自己的上師,然後不認他為自己的上師。但因為畏懼破壞了上師和自己的誓言會墮惡趣,於是當有人問他,你之前不是在他那裡求過皈依嗎?那他不就是上師嗎?他會說我只在那裡求過皈依,其他什麼都沒求過,只是一個皈依而已。皈依,是一切諸法的基礎,但是現在他說只求過皈依,把皈依視為非常低下的法,真是可悲啊!像這種人,在五濁惡世這樣的師徒關係真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
對於一個平時都時時刻刻修持佛法之人來說,沒有人比善知識更加重要的了。若是世間的一位男士,對他而言,娶妻子要看她是否門當戶對,各方面都有要求,都會好好地去觀察;即使是買一匹馬,也要看它的牙齒,看毛皮等等。反觀我們修行者,我們如果要尋找一個真實的救怙主,從此生直至最後獲證佛果都可以去依靠依止,可以準確無誤的引導自己的上師、善知識,首先,應觀察他是否為一個具德的正士,然後才可以去依止。如果你一開始不去觀察,就把他視為上師去求法,到後來就會產生上師和弟子之間三昧耶戒的問題,這是弟子不去觀察上師的原因,人云亦云地去依止,視為自己的皈依處,還不懂得真實的依止方式就去依止他。盲目地以迷信的方式去依止。
為什麼要觀察上師,這是有理由的。比方說,觀察上師身語意的功德,自己就會生起堅定的信念,只要你生起堅定信念,之後不論遇上任何的違緣與障礙,你都不會對上師退失信心,不會生起邪見。
當然,如果是一位真正具德的上師就不需去觀察他是否具足功德。一位具德的上師,只要弟子去精進修持佛法,他就會非常地歡喜。但如果是一位不具功德的上師,他就會對世間的承侍看得很重,而弟子為了令這種上師歡喜,就必須去做世間法。這樣的上師,不應該去依止。
現今有很多的上師,不去修續部的上師相應法,反而自己開創一些咒語,他會把自己的名字加入在咒語中,然後去念誦,比如說上師名字是[紮西],他就會說[嗡班紮紮西阿吽]。雖然也會有上師名號的咒語,但是國外很多這種現象,對這些,我不知道該說好,還是該說不好。
所謂具德的上師,他一定要有令自他皆獲得解脫的方法,可以自度度他。首先,他一定要自己懂得解脫之道,同時也能善巧地為他人指引,令其步入解脫之道。如果上師連自己都深陷在輪回的痛苦之中,那就更別提為別人指引出解脫之道了。格西波多瓦說,他從來沒有依止過一個不具德的上師,而且依止具德的上師之後,在上師座下即使只有求得一句法,他也會精進去修持這個法門,而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所謂的修法,並非知道或能講就可以了,一定要讓法融入自己的自相續,這才叫修法。而讓法融入自相續的真正含義,是實踐佛法,將佛法落實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這才是真正的融入佛法。
其實,既是具德的上師,你不可能不會生起信心;如果你沒有生起信心,那是因為你不能捨棄此生;如果你沒有厭離此生捨棄此生,即使遇上了具德的上師,也不可能對你有任何的改變。比方說,飯菜做得不好我們可以去找廚師,世間法有什麼不圓滿,可以叫別人來處理,想打官司就要請律師;可是,如果你不捨棄此生的話,那麼上師對你就沒有什麼作用了。上師的專業和上師要做的事業,是為他人指引解脫與獲證佛果之路;如果弟子不需要這樣的指引,上師對他就沒有任何的作用。如果他不需要上師,他又怎麼可能對此具德的上師生起信心呢?
過去有一位僧人名叫久任,他去參見格西間雅瓦時,格西告訴他要懂因果,修持佛法一定要依止一位具德的上師,他就想這些上師總是在欺騙人。有一次格西岡巴瓦正在講說有關地獄的偈子,說離此十八由旬之地下,有地獄名為無間地獄。當時久任就說:有誰會去向地下挖十八由旬去看地獄呢?格西岡波瓦聽了之後,對他生起極大的悲心,也不知要如何對他說,然後突然地流下了淚水,他也就沒有再說什麼了。
後來有一位僧人問他:你對格西岡巴瓦有沒有生起信心呢?久任說:格西岡波瓦真是一個吹牛大王啊,他說了這麼大的謊言,還在我面前裝模作樣的哭,像他這樣假惺惺的,他再怎麼哭,再怎麼裝模作樣,也欺騙不了我。他又說:我不知道什麼叫信心,但是,進入佛門求授戒律,求授佛法,這些法還不如睡一晚的覺更來得舒服呢。格西岡巴瓦聽了這件事後,連續十天都無法入睡,每天都很傷心地哭泣著。
格西波多瓦說,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今晚就會死去的話,我要做什麼呢?根本沒有對明後天作任何打算和計畫。有人就說,格西波多瓦你很差勁,你如果對明天後天不作準備,你會找不到任何食物,你可能會餓死。格西波多瓦說,他們可憐我,其實同時我也可憐著他們,如果不反觀自心,即使你對暫時的止觀非常的純熟也是無益的。就如平時我們辯經時,不要總是向外去辯論,其實,我們應該向內心去自我辯論:自己是否無常?是否能了知一切皆是無常的本性?
有很多人對格西波多瓦說,雖然你說要捨棄此生,但你捨棄此生的方式也真的太過頭了,你不能這樣。但是格西波多瓦說:就我個人而言,如果能夠這樣,我的願望就已經滿足了;即使我窮困潦倒地死去,我也不會有任何的悔意,這就是我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