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1/19 02:08:41
|
釋迦牟尼佛
|
| | |
學習次第 : 進階
釋迦牟尼佛 上
釋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太子,屬刹帝利種姓。父為淨飯王,母為摩耶夫人,佛為太子時名叫"喬達摩·悉達多",意為"一切義成就者。"(舊譯"義成")。
釋迦牟尼(梵文:शाक्यमुनि, Śākyamuni;約前624-前544,一說前564-前484;),原名悉達多·喬達摩(巴厘文:Siddhattha Gotama;梵文:सिद्धार्थ गौतम, 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釋迦族人(生於尼泊爾南部),佛教創始人。成佛後的釋迦牟尼,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徹悟宇宙、人生真相者,"佛";民間信仰信徒也常稱呼佛祖。 漢語讀音 釋迦牟尼shì jiā móu ní ,牟為破音字,牟 【拼音】:[móu] [mù] [Mù],這裡是móu音。
釋迦牟尼少年時代接受婆羅門教的傳統教育,兼習兵法與武藝,是一個騎射擊劍的能手。到成年時,娶同族摩訶那摩長者的女兒耶輸陀羅為妻,生有一子名羅睺羅。相傳釋迦牟尼14歲那年曾駕車出遊,在東南西三門的路上先後遇著老人、病人和死屍,親眼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淒慘的現象,非常感傷和苦惱。 最後在北門外遇見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門,從沙門那裡聽到出家可以解脫生死病老的道理,便萌發了出家修道的想法。29歲(一說19歲)時,他不顧父王的多次勸阻,毅然離開妻兒,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離家之後,釋迦牟尼先到王舍城郊外學習禪定,後又在尼連禪河畔的樹林中獨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後來七天進一餐,穿樹皮,睡牛糞。 6年後,身體消瘦,形同枯木,仍無所得,無法找到解脫之道。於是便放棄苦行,入尼連禪河洗淨了身體,沐浴後接受了一個牧女供養的乳糜,恢復了健康。之後他渡過尼連禪河,來到伽耶城外的蓽缽羅樹(後稱菩提樹)下,沉思默想。 據說,經過七天七夜,終於恍然大悟,確信已經洞達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斷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貪、瞋、癡等煩惱不再起於心頭。這標誌著他覺悟成道,成了佛。佛即佛陀,意為 覺者 、 知者.這一年釋迦牟尼35歲。 釋迦牟尼成佛後,開始他的傳教活動。首先在鹿野苑找到曾隨他一道出家的阿若陳如等5個侍從,並向他們講說自己獲得徹悟的道理,佛教史上稱這次說法為 初轉法輪.釋迦牟尼不久又旅行各地,足跡遍佈恒河流域。 所到之處,專心講道。奠定了原始佛教基本教義,並組成了傳教的僧團。弟子據說有500人,著名的有大迦葉、舍利弗、目犍連、阿難陀、優婆離等 十大弟子.佛、法、僧這佛教的 三寶 已具備,佛教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