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1/27 15:22:20

佛教團體在環境倫理方面之實踐-以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為例

慣行農業對環境的破壞是顯而易見的,今日我們思考如何將傷害減少到最低,於是,有機農業應運而生。為了促進身體健康,造就圓滿人生;回復大地元氣,饒益世代子孫,並且建立誠信社會。日常法師於民國八十六年,帶領一群學佛的有心人,本著「光復大地、光復人心」的理念,打從內心認同並以行動響應推動有機農業,成立了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TOAF),發展至今,已成為台灣有機農業驗證面積最大的驗證機構。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97/碩士/研究生:黃尉原   指導教授:林金木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方法………………………………………………………………5

第二章 環境倫理與相關文獻

第一節 環境的基本意涵...................................................................................11
一、 生物中心論的內在價值範疇………………………………………...14
二、 大地倫理學的價值範疇……………………………………………...15
第二節 深層生態學…………………………………………………………...16
一、 大我與自我實現……………………………………………………...17
二、 生態中心主義的平等………………………………………………...19
第三節 佛教的環境觀………………………………………………………...23
一、 緣起平等與慈悲護生………………………………………………...24
二、 依正二報相互依存…………………………………………………...29

第三章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第一節 台灣有機農業發展概況……………………………………………...33
第二節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成立背景及宗旨………………………...38
一、 農藥的危害…………………………………………………………...39
二、 化肥的危害…………………………………………………………...40
三、 基金會成立背景……………………………………………… ……..42
四、 基金會成立之宗旨…………………………………………………...43
第三節 慈心理念的推廣……………………………………………………...43

一、 對消費者的教育………………………………………………………45
二、 義工、從業人員的學習部分…………………………………………47
三、 基金會的組織…………………………………………………………48

第四章 個案研究訪談分析

第一節 菩提道次第廣論對受訪者的影響…………………………………...51
一、 菩提次第廣論的修學次第及內涵………………………………...51
二、 親近善知識…………………………………………………………...52
三、 修習佛法的條件-暇滿……………………………………………...54
四、 修學的次第及目標…………………………………………………...56
第二節 從慣行農業到有機農業……………………………………………...59
一、從事有機農業的因緣………………………………………………...60
二、初期有機農業的艱辛與可貴...............................................................69
第三節 有機農場的生態樂園………………………………………………...72
一、 與萬物同存共榮與眾生和平共處…………………………………...73
二、 真心相待萬物有靈性………………………………………………...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參考書目……………………………………………………………………………...87
附錄一:訪談大綱…………………………………………………………………...91
附錄二:深度訪談逐字記錄稿

原典部分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卷二四,《大正藏》第1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一冊 No. 26,CBETA 電子佛典 V1.66 普及版。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二冊,No. 100,CBETA 電子佛典 V1.33 普及版。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佛本行集經》,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三冊,No. 190,CBETA 電子佛典 V1.47 普及版。
 
《佛說初分說經》卷下,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十四冊 No. 498,CBETA 電子佛典 V1.13 普及版。
 
《觀音經玄義記會本》,卍新纂續藏經 第三十五冊 No. 642,CBETA 電子佛典 V1.2 普及版
 
專書部份
 
周儒,2000,<環境倫理與環境教育>,袁中新 主編,《環境倫理與科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楊惠南,2005,《愛與信仰》,台北:商周出版。
 
盧風、劉湘海主編,2004,《現代發展觀與環境倫理》,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多明尼克﹒西蒙內(Dominique Simonnet), 方勝雄 譯,1986,《生態主張》,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柯倍德(J. Baird Callicott)、羅斯頓(Holmes Rolston III)著,陳慈美 編譯,2007,《環境倫理學入門》序,台北: 生態關協者協會。
 
Holmes Rolston III著,王瑞香譯,1994,《環境倫理學—對自然界的義務與自然界的價值》,臺北:國立編譯館。
 
尤金•哈格洛夫(Eugene Hargrove)著,楊通進、江婭、郭輝 譯,2007,《環境倫理學基礎》,重慶:重慶出版社。
 
張德昭,2006,《深度的人文關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史懷哲,1992,《敬畏生命》,陳澤環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A. 利奧波德(Aldo Leopold),1997,《沙鄉年鑒》,侯文蕙 譯, 吉林人民出版社。
 
釋昭慧,2008,《佛教後設倫理學》,臺北:法界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村 元,1997,《慈悲》,江支地 譯,東大圖書公司。
 
舟橋一哉著,1988,余萬居譯:《業的研究》,台北:法爾出版社。
 
吳東傑,2007,《台灣的有機農業》,台北:遠足文化。
 
《有機﹒光復大地見生機》, 2006,台北:福智之聲出版社。
朱耀沂,2005,《人蟲大戰》,台北:商周出版。
 
《危機與生機》,2005,台北: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四版二刷。
 
日常法師講述,2008,《福智人生:法人事業之理念》,台北:褔智之聲出版社。
 
楊志凰等,2007,《有機農場在台灣》,台北,社團法人台灣有機食農遊藝教育推廣協會。
 
Bob Cannard 原著,嚴世芬 翻譯,《新世紀農耕》,琉璃光成長書1。
 
楊通進 編,2008,《生態二十講》,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
 
研討會論文部份
 
程進發,2005,<佛教與西方璟境倫理學之整體論的對比一以深層生態學為例>,《宗教哲學與環境倫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暨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佛教弘誓學院、關懷生命協會。
 
期刊部份
 
楊冠政,<生態倫理學的內涵及其實踐>,《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二十六期。
 
於賢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論生態主義的人學意蘊>,《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第46卷(總203期),廣州,中山大學學報編輯部。
 
圓明, 2008,<環境倫理學主要論點與佛教的看法>《海潮音》第89卷第7期。
 
釋昭慧,2006,<緣起、護生、中道─出世與入世之間的平衡槓桿>,佛教圖書館館刊,第 44 期。
 
許志信,<袾宏的戒殺護生思想>,《宗教哲學》四十四期。
 
莊慶信:<環境倫理與人生>,《哲學與文化》第卅二卷第六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
 
林朝成,1994,<佛教的生態主張初探>,成立中文學報第二期
 
林傳琦,2003,<推動有機農業之成果與展望>,農政與農情月刊第137期,行政院農委會。
 
<慈心有機驗證通訊>,2008 ,(季刊)第十三期,台北: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福智之友》第六十五期,台北: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
 
學位論文部份
 
彭家源,《從生態環保看佛教的環保思想和實踐》,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2002碩士論文。
 
謝光本,《我國推廣有機農業比較研究 以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里仁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2006碩士論文。
 
徐熙妙,《宗教非營利組織運作環境事業的觀察:以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進行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2006年碩士論文。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