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
一、原典資料 |
《攝大乘論》,無著造,佛陀扇多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 1592。 |
《攝大乘論》,無著造,真諦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 1593。 |
《攝大乘論本》,無著造,玄奘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 1594。 |
《攝大乘論釋》,世親造,真諦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 1595。 |
《攝大乘論釋論》,世親造,笈多共行矩等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 1596。 |
《攝大乘論釋》,世親造,玄奘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 1597。 |
《攝大乘論釋》,無性造,玄奘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 1598。 |
《中邊分別論》,世親造,真諦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 1599。 |
《大乘莊嚴經論》,無著造,波羅頗蜜多羅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 1604。 |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無著造,玄奘譯,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 1605。 |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彌勒說,玄奘譯,大正藏第三十冊,No. 1579。 |
《成唯識論述記》,窺基撰,大正藏第四十三冊,No. 1830。 |
《解深密經》,玄奘譯,大正藏第十六冊,No. 676。 |
《大方廣佛華嚴經》,佛馱跋陀羅譯婆,大正藏第九冊,No. 278。 |
《大方廣佛華嚴經》,實叉難陀譯,大正藏第十冊,No. 279。 |
《大乘入楞伽經》,實叉難陀譯,大正藏第十六冊,No. 672。 |
《大般若經》,玄奘譯,大正藏第七冊,No. 220。 |
《大寶積經》,菩提流志譯,大正藏第十一冊,No. 310。 |
《妙法蓮華經》,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九冊,No. 262。 |
《佛說般舟三昧經》,支婁迦讖譯,大正藏第十三冊,No. 417。 |
《解深密經疏》,圓測撰,法成譯觀空還譯,卍續藏第三十四、三十五冊,1967,台北:新文豐。 |
《中阿含經‧晡利多品羅摩經第三》,瞿曇僧伽提婆譯,大正藏第一冊,No. 26。 |
《雜阿含經卷第十二》,求那跋陀羅譯,大正藏第二冊,No. 99。 |
《雜阿含經卷第十四》,求那跋陀羅譯,大正藏第二冊,No. 99。 |
《中論》,龍樹造,青目釋,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三十冊,No. 1564。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五百大阿羅漢等造,玄奘譯,大正藏第二十七冊, |
No. 1545。 |
《阿毘達磨俱舍論》,世親造,玄奘譯,大正藏第二十九冊,No. 1558。 |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大目乾連造,玄奘譯,大正藏第二十六冊,No. 1537。 |
《注維摩詰經》,僧肇撰,大正藏第三十八冊,No. 1775。 |
《維摩經義記》,慧遠撰,大正藏第三十八冊,No. 1776。 |
《提婆菩薩釋楞伽經中外道聲聞涅槃論》,提婆造,菩提流支譯,大正藏第三十二冊,No. 1640。 |
《一切經音義卷第二十一》,慧苑撰,大正藏第五十四冊,No. 2128。 |
《十二門論序疏》,吉藏撰,大正藏第四十二冊,No. 1825。 |
《婆藪槃豆法師傳》,真諦譯,大正藏第五十冊,No. 2049。 |
《大唐西域記》,玄奘造,大正藏第五十一冊,No. 2087。 |
《金剛仙論》,彌勒撰,世親論釋,菩提流支譯,大正藏第二十五冊,No. 1512。 |
|
二、中文資料 |
上田義文著,陳一標譯 |
---2002 《大乘佛教思想》,台北:東大。 |
于凌波 |
---2006 《唯識學綱要》,台北:東大。 |
井上玄真著,白湖旡言譯 |
---1994 《唯識三十論話》,台北:世樺。 |
亢顙 |
---1978 〈五重唯識觀〉,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26,台北:大乘文化。 |
王恩洋 |
---1988 《攝大乘論疏》,台北:新文豐。 |
王健 |
---2000 《攝大乘論》,台北:佛光。 |
平川彰著,莊崑木譯 |
---2002 《印度佛教史》,台北:商周。 |
早島理著,李世傑譯 |
---1985 〈唯識的實踐〉,藍吉富主編《世界佛學名著譯叢》67,台北:華宇。 |
舟橋一哉等著,關世謙譯 |
---1986 《佛學研究指南》,台北:東大。 |
吳汝鈞 |
---2006 〈《攝大乘論》中的阿賴耶識思想之研究〉,《正觀雜誌》,南投:正觀雜誌社。 |
呂澂 |
---1982 《印度佛教思想概論》,台北:天華。 |
李世傑 |
---1982 《印度大乘佛教哲學史》,台北:新文豐。 |
孟領 |
---2007 〈唯識三性與唯識中道〉,《普門學報第三十八期--法的思辨》,台北:普門學報社。 |
林鎮國 |
---1999 《空性與現代性:從京都學派、新儒家到多音的佛教詮釋學》,台北:立緒文化。 |
神林隆淨著,許洋主譯 |
---1984 《菩薩思想的研究》,藍吉富主編《世界佛學名著譯叢》65、66,台北:華宇。 |
高崎直道 |
---1985 〈瑜伽行派的形成〉,藍吉富主編《世界佛學名著譯叢》67,台北:華宇。 |
陳一標 |
---2000 《賴耶緣起與三性思想之研究》,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陳水淵 |
---1997 〈《攝大乘論》的依他起性初探〉,《中華佛學研究》。 |
勝呂信靜 |
---1985 〈唯識說的體系之成立〉,藍吉富主編《世界佛學名著譯叢》67,台北:華宇。 |
黃夏年 主編 |
---1995 《歐陽竟無集》,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
黃懺華 |
---2005 《佛教各宗大意》,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 |
楊白衣 |
---1995 《唯識要義》,臺北:文津。 |
楊郁文 |
---1993 《阿含要略》,台北:東初。 |
楊惠南 |
---1995 《印度哲學史》,台北:東大。 |
萬金川 |
---1998 《中觀思想錄》,嘉義:香光書鄉。 |
|
橫山紘一著,許洋主譯 |
---2002 《唯識思想入門》,台北:東大。 |
韓廷傑 |
---1993 《唯識學概論》,台北:文津。 |
藍吉富 |
---1997 《佛教史料學》,台北:東大。 |
釋仁宥 |
---2002,《攝論宗思想之研究 ──以心識說為中心》,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釋日慧 |
---1983 《四部宗義略釋》,台北:法爾。 |
釋印順 |
---1992 《大乘起信論講記》,台北:正聞。 |
---1992 《中觀今論》,台北:正聞。 |
---1992 《般若經講記》,台北:正聞。 |
---1992 《藥師經講記》,台北:正聞。 |
---1992 《攝大乘論講記》,台北:正聞。 |
---1993 《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聞。 |
---1994 《成佛之道》,台北:正聞。 |
---1998 《中觀論頌講記》,台北:正聞。 |
---2000 《佛法概論》,新竹:正聞。 |
---2003 《唯識學探源》,新竹:正聞。 |
釋妙境講述,法雲寺禪學院筆錄 |
---年代不詳 《攝大乘論筆錄》,未出版。 |
釋忻車 |
---1985 《攝大乘論隨錄》,台北:大乘精舍印經會。 |
釋法舫 |
---1991 《唯識史觀及其哲學》,台北:正聞。 |
釋昭慧 |
---2001 《初期唯識思想 ──瑜伽行派形成之脈絡》,台北:法界。 |
釋惠敏 |
---1980 《中觀與唯識》,台北:東初。 |
釋會乙 |
---1999 〈唯識觀行略探──以《攝大乘論》與《成唯識論》為主之探討〉,《福嚴佛學院第八屆初級部學生論文集》,新竹:福嚴佛學院。 |
釋演培 |
---1988 《解深密經語體釋》,台北:天華。 |
釋覺如 |
---1997 《唯識思想入門》,台北:圓明 。 |
|
三、日文資料 |
上田義文 |
---1971 〈長尾雅人教授に對するお答え〉,《研究紀要》(京都女子學園佛教文化研究所)。 |
---1981 《攝大乘論講讀》,東京:春秋社。 |
田中順照 |
---1976 《空觀と唯識觀》,京都:永田文昌堂。 |
宇井伯壽 |
---1935 《攝大乘論研究》,日本東京都:岩波書店。 |
佐佐木教悟 |
---1983 〈大乘菩薩の證入次第について──攝大乘論總標綱要分管見──〉,《佛教セミナー》第38號,京都:文榮堂書店。 |
松下了宗 |
---1981 〈唯識學論書における實踐の問題〉,《龍谷大學大學院紀要》。 |
武內紹晃 |
---1979 《瑜伽行唯識學の研究》,京都:百華苑。 |
長尾雅人 |
---1982 《摂大乘論-和訳と注解(上)》,東京:講談社。 |
---1987 《摂大乘論-和訳と注解(下)》,東京:講談社。 |
---1997 〈唯識義の基盤としての三性說〉,《中觀と唯識》,東京:岩波書店。 |
阿理生 |
---1979 〈瑜伽行と唯識說〉,《日本佛教學會年報第四十五號-佛教における修行とその理論的根據》。 |
勝又俊教 |
---1968 〈菩薩道と唯識觀の實踐─二位說‧五位說の形成を中心として─〉,西義雄編《大乘菩薩道の研究》,京都:平樂寺書店。 |
|
四、工具書 |
藍吉富 主編 |
---1994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台南: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
釋慈怡 主編 |
---1988 《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 |
|
五、網路資訊 |
Vj唯識教學網 |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jenjin/(更新日期:2002.07.02) |
佛教唯識 |
http://www.gaya.org.tw/library/b-ip/vijna.htm(更新日期:2003.01.10) |
攝大乘論 |
http://www.gaya.org.tw/teacher/20/canon/mahayana-s.htm(更新日期:2004.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