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4/11 08:08:12
學習次第 : 進階
大阿闍黎蓮花生傳記三
第二十二章 足履藏域修行地埋意伏藏賜教誡
其後,王子穆德贊布繼承王位,如同父王用佛法來護持國政,將阿闍黎蓮花生蓮足奉於己頂。為阿闍黎鋪設柔軟錦緞座墊,披上白色狼裘,陳設葡萄酒、米酒等飲料,呈獻種種珍饈供品,供上鑲飾金玉珍寶之銀曼紮後,請求灌頂及賜予教言。阿闍黎亦對王子授予了薄伽梵寂猛佛陀壇城灌頂,賜予寂猛雙修教言,令其圓滿成熟解脫。
之後,阿闍黎菩提薩埵亦於菩提洲中,趨入圓寂攝入化身壇城。阿闍黎與王子二位將尊者法體用綢緞包裹,裝入栴檀蓋倉中,其蓋倉以金玉為鑲飾,作為供養所依處。
隨後,阿闍黎道:
“如我鄔金虹身蓮花生,
積累福德緣故生鄔金,
三千六百寒暑居印度,
(注:三千六百僅指代年歲久遠)
隨因緣故光臨藏雪域,
五十一載安住此雪域,
發願力故作王供養境。
虎年之時奠基桑耶寺,
馬年竣工聖依桑耶寺,
圓成護法國王所思欲。
牛年國王五十六歲時,
彼載應為國王逝世時,
做壽法事延長十三載,
虎年六十九時趨涅槃。
授權穆德贊布承王位,
我亦灌頂圓滿賜教法,
如同先前國王佛法規,
君臣應護昌榮之國政。
無上供境菩提薩埵亦,
菩提洲中攝入化身壇,
現今吾亦不于此安住,
尋覓修行福地行善去。”
事後,阿闍黎於青普寂靜處,安住意密三月又三日;
于劄吉漾宗處,安住意密五月又五日;
于帝卓劄嘎處,安住意密七月又七日;
於門卡涅讓處,安住意密一月又十日;
于門堪劄嗒擦穆處,安住意密三月又三日;
于門貢岩洞處,安住意密一月又七日;
于穆德謝吉巴瑪岡處,安住密意一月又十日;
于雅龍謝吉劄普處,安住密意三月又三日;
于甲吉則熱處,安住密意二月又四日;
于德賽岡處,安住密意五月又五日;
於洛劄卡切處,安住密意八月又八日;
于劄熱劄貢處,安住密意七月又七日。
如是,加持彼諸寂靜處為修行聖地,足跡踏遍藏域,為未來具緣者埋下諸多伏藏,以及各種標題及標題密要鑰匙,並為各各具緣者立下誓願:“願具緣者能相遇!願具緣者能行持!”如是發願後,又以伏藏印、交付印、埋藏印三次第印持,並做賜教:“囑咐作護持,隱密埋伏藏,甚深殊勝持!”
隨後,大阿闍黎說道:
“後世遇我之伏藏法者,此教誡當謹記於心!
後世遇我之伏藏法諸具緣者,若不能長養教訣,會出現突然惡因緣故,應做保密。竅訣公開炫詡,他眾生起嫉妒貪欲誹謗故,應出生修持驗相。
名利排場若廣,他眾會作損害,故當具足修法咒力。
應如地基般守護誓言,若敗壞誓言,則此生不祥,來世亦墮入地獄。
見解應如虛空一樣高,若未抉擇正見,則會行於歧途。
修行應穩固如同金橛,若未堅固修習,縱外表偽裝修行,亦得不到穩固。
行為應具足定見,狡詐偽裝不能調伏他眾。
竅訣應如庫藏般隱藏,若廣傳則失壞,不會受到尊重。
如何禪修,亦應於竅訣上師面前作根本之抉擇,若無有上師加持,法亦不會生起加持。
見行草率會出現中斷,正見勿多言說,行為亦不要隨便任意。
法之究竟臻達誓言及大悲,自己誓言清淨,大悲攝受他眾。自己修持妙法未出現驗相間,不能賜予他眾。
因他眾對法不生信,亦不會珍惜故,教言及正法不要即刻賜予。因傳法後會出現斷絕關係,所以當觀察法器。
此伏藏法極為甚深故,當謹慎行持。若如是做,自然出生加持,獲得自身佛果,他眾會供奉一切所欲所需,受到諸眾恭敬承侍,天尊賜予受用,所思如意成辦。能行持佛陀傳承,證悟法義,建立伽藍,弘揚聖教。
若不如是行持,自己未獲得修法覺受,窺他財食,則是出賣佛陀正法之敗類,僧伽中罪人,具罪阿闍黎,地獄協商者,利己墮地獄,浪費人身寶。
吾之伏藏甚為嚴厲故,應知善為長養!”
大阿闍黎蓮花生無垢本生傳記中,足履藏域修行地,並埋藏意伏藏門及作教誡之第二十二章竟。
第二十三章 蓮師欲赴羅刹國謝絕諸君臣挽留
于肩胛骨形狀之南瞻部洲邊緣,有楞伽部熱羅刹國。彼亦,靠近鄔金國,羅刹漫出後會殘殺人類,摧毀印度、尼泊爾、藏域等一切地方。為賜予瞻部洲眾生無畏佈施故,阿闍黎蓮花生心想:應管護羅刹。計畫從吉祥桑耶寺前赴銅色吉祥山頂。
藏地國王天子穆德贊布及大臣、出家男女二眾、善知識、咒師、大修行者、瑜伽士、醫師、書寫念誦者、長者、婦女等男女施主,所有藏域臣民請求阿闍黎安住。然尊者不開許,對諸藏人唱起悲傷之歌:
“納莫熱納格熱!
無量光佛觀世音菩薩,
汝之大悲周遍諸有情,
祈請加持吾等所化後,
亦令三界輪回成空盡。
諦聽藏域國君臣民眾,
我乃鄔金上師蓮花生,
往昔因緣之故臨藏地。
國王意之所思圓滿後,
黑暗籠罩藏地中,
正法日輪已升起,
安置諸眾善與樂,
藏域嶺主已入寂。
現今藏地不安住,
藏人與吾不隨和,
吾將前赴印度國。
國政不依佛法護,
臣僚操縱于國王,
藏諸王臣吾不和,
對罪惡王失所望,
吾將前赴印度國。
清淨戒律不守護,
酒肉婦女暗依止,
藏諸僧尼吾不和,
對狡詐者失所望,
吾將前赴印度國。
不依經論教典講,
以染汙法欺他眾,
藏諸導師吾不和,
對偏袒者失所望,
吾將前赴印度國。
根本後得不相契,
少許了知為證悟,
藏諸修士吾不和,
對禪坐者失所望,
吾將前赴印度國。
清淨誓言不守護,
大乘咒如苯波誦,
藏諸咒師吾不和,
對毀誓者失所望,
吾將前赴印度國。
不具正法見修義,
虛浮誇張自欺誑,
藏瑜伽士吾不和,
對狂放者失所望,
吾將前赴印度國。
人規正法不相契,
噁心聖教棄水中,
藏諸長臣吾不和,
對惡求者失所望,
吾將前赴印度國。
不行無偏私佈施,
吝嗇積累餓鬼因,
藏諸施主吾不和,
對諂慳者失所望,
吾將前赴印度國。
信心悲心不相契,
輕信跟隨狡詐者,
藏諸女人吾不和,
染心蕩婦失所望,
吾將前赴印度國。
藏諸弟子隨安住,
我將往赴羅刹國,
祈願日後重相逢!”
其後,藏域徒眾、諸王臣們各各心灰意冷,心跳悶絕,淚流滿面,哽咽窒息,各各如土牆倒塌般做頂禮,將阿闍黎蓮足奉於己頂,拉著尊者衣服請求道:“大阿闍黎若去印度國,無有所需斷除之內外增益。先王在世時,尊者具大恩德,現在還請大悲攝受藏域諸王臣,無論如何請住下來!”
阿闍黎聽後,說道:
“吾于先王在世時已廣弘聖教,汝輩隨學諸君臣眾,當依吾之施主福田法規而護持。吾到印度國去,雖無有需要斷除之內外增益。如是,然從楞伽部熱羅刹國中有羅刹漫出,如不調伏彼等,則會殘食瞻部洲諸眾生,調伏彼等之時已至,是故應去調伏羅刹諸眾。”
言畢,唱起了道歌:
“上師尊者垂加持,
本尊聖眾賜悉地,
空行母眾除中斷,
即祈請已求加持。
吾乃鄔金蓮花生,
海生蓮花內中出,
胞胎污垢未曾染,
生處無比極殊勝。
最初鄔金國境內,
恩劄菩提之王子,
轉變國政入正法。
中間印度國境內,
拜謁賢哲諸勝士,
精進聞思作修持,
獲風心義二自在。
最後光臨藏雪域,
調伏世間諸傲者,
國王所思圓滿做,
究竟熟解所化眾。
現今五濁惡世時,
具諍辯時之邊末,
總之三界諸有情,
趨入無誤道者稀。
邪念惡魔做主宰,
尤其劫奪眾生命,
異熟引入三惡趣。
西南羅刹小洲中,
嗔恚羅刹做駕駑,
調彼士夫除我無。
吾身已成金剛身,
證得瑜伽壽持明;
語獲密咒法成就,
咒力能力圓滿具;
意證三世佛意密,
現前無二心性義。
現時六道有情眾,
為施無有怖畏故,
去伏西南羅刹眾,
以大慈悲菩提心,
邪念食肉羅刹眾,
方便調伏置正法,
諸眾於佛刹土中,
善樂二種做安置。
汝藏王臣諸徒眾,
身體長時隨安住。
吾獲無生死身故,
死亡遷變吾無有;
身四大獲自在故,
無有不樂痛苦患;
慈悲二獲自在故,
饒益眾生無疲厭;
風心二法獲自在,
四種事業無阻礙。
汝等此住王臣徒,
敬信勝解誠祈禱,
吾亦大悲鐵鉤攝,
無變敬信勿令失,
與吾再再能相逢!”
如是言後,蓮師不開許繼續安住。諸王臣等悉皆哽咽窒息,心中變得空蕩蕩的。
大阿闍黎蓮花生無垢本生傳記中,蓮師意密欲往西南羅刹國,諸藏王臣祈請延住,而師不允之第二十三章竟。
第二十四章 大阿闍黎蓮花生垂賜教言于藏王
大阿闍黎蓮花生意密欲往西南國調伏羅刹時,天子穆德贊布請求道:
“若阿闍黎不居藏域意密赴印度,請問後代諸位藏王如何作行持?”
如是請求後,阿闍黎尊者即對藏王宣說道:
“具足福德藏域諸國王,
國王秉性勿交臣民友,
君主勿行平民之行為,
性格賢善正直極穩重。
具足信心內使徵詢時,
目標決定不斷坦然說。
危害國政言談勿須聽,
不可暴躁寂靜且調柔。
要事獎賞份量作商議,
勿需太多適當許則佳。
臣僚貪欲大亦無智慧,
法政堡壘被毀危險大,
大臣操縱駕駑國王時,
財物以及罪惡當謹慎。
王政若衰國王亦衰落,
勿輕轉變當令耳根鈍,
凡事半隱心中心量闊,
始能達至國政永久遠。
對諸王妃及余諸婦女,
貪婪大故心意遭系縛,
彼此混雜善惡亦不分,
不能信賴之人不應依。
善法不至自命遭殺險,
和護外眷食護內眷屬,
捨棄偏袒厲語平等言。
經堂聖殿以及供塔等,
福德雖大後亦造罪因,
是故於前已具當敬重。
翻譯正法清淨做校檢,
妙法教誡正量作受持,
三寶猶如眼目應珍愛,
趨入諸乘教法各各宗。
雖以種種方式證果位元元,
然應受取密咒金剛乘。
居處過多放蕩遭衰險,
故而應當穩重善觀察。
南尼泊爾邊地人無智,
不可信任有欺誑之險。
有衰險故居處殿勿遷,
勿需操心穩重應安住。
諸王妃等亦是國政基,
心胸寬廣並應學安忍。
佈施食品器具應清淨,
身儀端莊資財善護理,
不應渙散行儀當調柔,
不應多語和言心量闊,
和善悅言護持外內眷。
太子兄弟姊妹入正法,
現世持戒後世生善趣。
吾蓮花生現今即離去,
現前安住以及未來之,
藏諸國王心中如是持!”
阿闍黎如是垂賜教誡。
大阿闍黎蓮花生無垢本生傳記中,蓮師對藏地諸國王垂賜教誡之第二十四章竟。
第二十五章 大阿闍黎蓮花生對諸藏臣賜教誡
車桑亞拉等諸位大臣向阿闍黎蓮花生請示道:
“上師不住藏域意密赴印度,藏地後世諸位大臣如何行?”
如是請示後,大阿闍黎道:
“作為藏王大臣諸眾們,
承侍君主身語應恭敬,
內宮王妃之前做承侍。
外政隨順佛法做護持,
悲湣疼愛臣民之生計。
管理臣務王前為臣僚,
國泰民安法規當嚴厲。
修建三寶所依以及大乘寺,
王宮國務界外觀望做護持,
明曉慈嗔通達善惡義理故,
應先如理商議思維善惡義,
事已成辦後悔無益不能改。
最初三思行事後果不善亦無悔。
大信依法供養三寶之人即法臣,
大智商議善巧觀察之人即賢臣,
勇猛謹慎方便伏敵之人即武臣,
內無噁心聰慧善政之人即謀臣。
國王國政優劣系乎臣僚之善惡,
觀察料理妥善護持國王及國政。
蓮花生吾現今即離去,
現前安住以及未來之,
汝等藏臣心中應憶持!”
阿闍黎如是垂賜教誡。
大阿闍黎蓮花生無垢本生傳記中,蓮師對藏域諸大臣垂賜教誡之第二十五章竟。
第二十六章 大阿闍黎蓮花生對藏僧尼賜教誡
其後,涅·迦納格瑪熱等藏域諸位僧尼向阿闍黎請示道:
“上師不居藏域意密赴印度,藏地後世諸位僧侶如何行?”
如是請示後,阿闍黎道:
“趨解脫道未來諸僧尼,
遠離世法安住解脫道,
捨棄父母親友無貪行。
剃發出家著導師法衣,
傳戒堪布闍黎師尊前,
受取沙彌比丘諸戒規,
遠離惡作護學處次第。
居處以及缽盂善清潔,
承侍堪布闍黎長老僧,
善為灑水清掃曼紮納,
一切悅意供養善莊嚴。
初夜黎明勿睡作善行,
種種真善法行道次修,
毀壞律儀應當及時懺,
正知攝持學處離敗墮。
安住僧團勿居家宅處,
尤其母親姐妹亦勿依。
為諸供處應遠離罪墮,
若行現樂後世入正道。
為斷輪回女子出家眾,
生世惡業低賤無戒慧,
斷除貪執男眾護淨戒,
勿去俗宅應住尼僧團。
聽講求學隨力積善法,
念誦轉繞禮拜鄭重行,
無有諂詐護戒律學處,
若尼還俗現苦後墮獄,
是故奮力清淨護律儀。
蓮花生吾現今即離去,
現前安住以及未來之,
藏諸僧尼心中應憶持!”
阿闍黎如是垂賜教誡。
大阿闍黎蓮花生無垢本生傳記中,蓮師對藏域諸位僧尼垂賜教誡之第二十六章竟。
第二十七章 大阿闍黎蓮花生對藏導師賜教誡
嘎、覺二位尊者為主之藏域諸善知識導師,向阿闍黎請示道:
“上師不居藏域意密赴印度,後世諸善知識導師如何行?”
如是請示後,阿闍黎道:
“賢善具德藏域善知識,
闍黎賢哲上師尊之前,
詢問讀誦聽聞善思維,
三藏法部內外密咒教,
一切諸乘法義善巧學。
修學一切所知學處故,
精湛掌握五明諸學處。
已成他眾恭敬處,
具足福德散漫時,
應斷我慢嫉妒心,
自高自大此勿作。
口說言辭隨學習,
隨順諸眾如法行,
謂我智者他眾非,
應斷如是罪嫉妒。
欲求學之補伽羅,
喜何信何諸法教,
自之上師阿闍黎,
身語意三敬承侍。
隨有財食等奉獻,
妙法不應輕易足,
拜謁詢問諸智者。
勿要造作太囂張,
功德應以法充盈。
斷除計較道友心,
獲得少許功德時,
勿要高傲具私欲。
主應大悲攝諸眾,
披戴四無量鎧甲。
自續若未以法調,
則何能調伏他眾?
賢哲應調自相續。
蓮花生吾現今即離去,
現前安住以及未來之,
藏諸導師心中應憶持!”
阿闍黎如是垂賜教誡。
大阿闍黎蓮花生無垢本生傳記中,蓮師對藏域諸善知識導師垂賜教誡之第二十七章竟。
第二十八章 大阿闍黎蓮花生對藏咒師賜教誡
桑吉益西等藏地諸位咒師向阿闍黎請示道:
“上師不居藏域意密赴印度,後世藏地諸位咒師如何行?”
如是請示後,阿闍黎道:
“趨入密咒藏地諸咒師,
應尋成就密咒根本師,
灌頂開啟密咒法次第,
密咒命根即護淨誓言,
金剛闍黎如顱肢負荷,
聖本尊如體內心臟持,
空行護法如身影依止,
甚深密咒如眼珠愛護,
甚深心咒如體氣誦持,
甚深生圓如身命修習,
咒力達至見修行果位。
斷除十種不善取十善,
為正法故自命可捨棄,
主要趨入近修為關鍵。
初八十五廿三三十日,
會供朵瑪酬補供護法,
勿戍陀行應依賢闍黎。
儀規勿作苯吟誦修合,
四種近修事業如教行,
對諸密咒斷除懷疑心。
為財勿賣勿傳密咒法,
若自修習悉地隨欲成。
蓮花生吾現今即離去,
現前安住以及未來之,
藏諸咒師心中應憶持!”
阿闍黎如是垂賜教誡。
大阿闍黎蓮花生無垢本生傳記中,蓮師對藏域諸咒師垂賜教誡之第二十八章竟。
第二十九章 大阿闍黎蓮花生對禪修者賜教誡
香晉美朵卓等藏地諸大禪修者,向阿闍黎請示道:
“上師不居藏域意密赴印度,後世藏域諸禪修者如何行?”
如是請示後,阿闍黎道:
“主行等持藏域大修士,
見解請示決定密意者,
實踐修持聽從覺證者,
行為所作根本後得契,
果位自明三身應證悟。
明觀應依佛經續教訣,
勿執詞句應通達義理,
依止具足教言賢上師。
聞思若廣禪修歧途小,
無有信心勿作相狀修。
為斷疑惑請教成就者,
勿做如同無知狡詐事。
安住法性平等實相時,
遠離昏沉掉舉諸過患,
明空性中不分晝夜修。
相續生起現見法性時,
隨生苦樂轉為善行伴。
妻雖慈心修者不需僕,
女眾眷屬雖做大承侍,
敬信雖大然為衰退因,
眷僕服侍雖大亦棄離。
憒鬧福德為中斷兆頭,
自心穩重勿令散漫逸,
如是禪修雖人心已佛。
蓮花生吾現今即離去,
現前安住以及未來之,
藏諸修士心中應憶持!”
阿闍黎如是垂賜教誡。
大阿闍黎蓮花生無垢本生傳記中,蓮師對藏域諸大禪修者垂賜教誡之第二十九章竟。
第三十章 大阿闍黎蓮花生對瑜伽士賜教誡
釀·車耶等藏地諸位瑜伽士,向阿闍黎請示道:
“上師不居藏地意密赴印度,後世藏域諸瑜伽士如何行?”
如是請示後,阿闍黎道:
“具足見修自在藏地諸位瑜伽士請諦聽:
法性無改實義瑜伽士,
證悟覺性智故瑜伽士,
即是所謂瑜伽大名稱。
正見無貪心故離偏袒,
修習無攀緣故離執心,
行為無取捨故離我執,
果位無斷證故離彼執。
誓言無護界故離諂誑,
妙法無偏袒故離宗派,
顯現迷亂之故離庸俗。
食物養命之故離行乞,
財物幻化之故離貪欲,
衣服蔽寒之故離裝飾。
平等無二之故離眷屬,
國界無方之故離故鄉,
居處洞窟之故離寺宇,
瑜伽孤單之故離聚會。
無有貪戀之故離貪執,
自解斷執之故離諂曲。
蓮花生吾現今即離去,
現前安住以及未來之,
藏瑜伽士心中應憶持!”
阿闍黎如是垂賜教誡。
大阿闍黎蓮花生無垢本生傳記中,蓮師對藏域諸瑜伽士垂賜教誡之第三十章竟。
第三十一章 大阿闍黎蓮花生對藏男子賜教誡
紐仁欽劄等藏域諸男子,向阿闍黎請示道:
“上師不居藏域意密赴印度,後世藏域諸男人應如何行?”
如是請示後,阿闍黎道:
“後世藏域老少男子眾:
國王法規應嚴持,
君主敕令如理行,
捨棄我行我素後,
首要公規如命護。
已發誓言勿輕棄,
一切制裁應強行。
眾多之人聚會時,
不能藐視下劣者,
已共商討勿生悔,
諸淑女眾令商議,
賢善僧侶應信任。
諸明智者作抉擇,
諸勇武者做先鋒,
以諸器械擴軍隊,
令諸僕使作巡邏,
次第任用諸僕民,
人依汝勿令失望。
高尚士夫應行持,
經營財政說雅語,
倘若子孫學佛法,
財產長遠愈增上。
行持何事應思察,
若未思察多過患。
倘若能夠作糾正,
何必於彼不生喜,
倘若未能作糾正,
于彼不喜何所益。
若緩慢行何亦至,
繞過怖地敵不劫,
若柔和語誰亦知,
高聲言語知誇張,
若延時期何亦辦,
太過倉促會勞辛。
為今後世修善法,
若如此行決定善!
蓮花生吾現今即離去,
現前安住以及未來之,
藏諸男子心中應憶持!”
阿闍黎如是垂賜教誡。
大阿闍黎蓮花生無垢本生傳記中,蓮師對藏域諸善男子垂賜教誡之第三十一章竟。
第三十二章 大阿闍黎蓮花生對藏婦女賜教誡
仲薩香切瑪等藏地諸位婦女,向阿闍黎請示道:
“上師不居藏域意密赴印度,後世藏地諸婦女應如何行?”
如是請示後,阿闍黎道:
“政基大海婦女眾:
為居所之基礎故家務做灑掃,
為政基之大海故子孫入正法。
為身體之伴侶故應承侍丈夫,
好丈夫如心臟故隨說應接納,
惡丈夫為宿業故淩辱勿冷淡。
公婆如父母故行恭敬承侍,
夫兄如兄長故食及慚愧護,
夫妹不常伴故恭敬善送別。
人譏誚應受取隨言笑相迎,
暴怒我慢若大誰亦不親近,
所現為怨敵故時常應歡喜,
多言婦女賤故沈默勿多言。
恭敬父兄善持慚愧心,
丈夫及子口糧故款待諸賓客,
食護眷屬親友生起悲憫心,
勿過貪執財產食物多佈施。
常顯笑容衛生善清潔,
夜晚寢睡清晨應早起,
勤務稼穡勤勞勿拖延,
牲畜家犬僕眷悲憫護。
隨自能力行持白善法,
現獲加持後世亦得樂!
蓮花生吾現今即離去,
現前安住以及未來之,
藏諸婦女心中應憶持!”
阿闍黎如是垂賜教誡。
大阿闍黎蓮花生無垢本生傳記中,蓮師對藏地諸位婦女垂賜教誡之第三十二章竟。
第三十三章 大阿闍黎蓮花生教誡福田及施主
洛甲涅車奔等藏地諸位施主,向阿闍黎蓮花生請示道:
“上師不居藏地意密赴印度,後世藏地諸施主應如何行?”
如是請示後,阿闍黎道:
“諸施主應能夠誦法本。
諸應供者亦當善讀寫。
諸書寫者最初亦應於,
文字字型善拼寫,
黑白分明均勻稱,
無增無缺快速寫。
施主勿為貪欲縛,
以供應令福田喜。
於具信所供奉物,
無有貪心享用後,
為得圓滿菩提因,
施主福田共回向,
二者福德亦圓滿。
施主所思若不淨,
福田所欲無饜足,
雖行善法亦罪惡。
作念誦諸應供者,
初應嫺熟學語音,
中間善合妙腔調,
後應斷除句增減。
誦時勿與人言語,
無有增減恭敬誦。
法本無經布裹及,
下襟跨經二罪離。
自身聖教之法主,
念誦大鼓法音時,
誦觀聞法解脫彼,
六道一切有情眾。
于座間等後行時,
施主福田諸善根,
為獲菩提共回向。
施主具足勝信心,
為福田喜應思維,
善妙飲食等供品,
應供福田令生喜。
若行福田及施主,
現樂後亦獲菩提。
若非如此施主及福田,
貪執修誦數量及供品。
雖智無益施主喜速度,
諸具智者散亂急修誦,
未通達者誤持亦錯誦,
諸施主眾不敬無供養,
福田不喜供物嗔恚生。
福田依於供品積罪惡,
施主雖欲積福卻增罪。
如是福田施主濁時現,
此不應為善法隨力行!
蓮花生吾現今即離去,
現前安住以及未來之,
藏諸福施心中應憶持!”
阿闍黎如是垂賜教誡。
大阿闍黎蓮花生無垢本生傳記中,蓮師對藏地諸位應供者及施主垂賜教誡之第三十三章竟。
第三十四章 大阿闍黎蓮花生教誡醫師及患者
御醫涅熱翟等藏地諸位醫師,向阿闍黎請示道:
“上師不居藏域意密赴印度,後世藏地諸位醫師如何行?”
如是請示後,大阿闍黎道:
“濟世醫師太醫御醫眾:
初于善巧醫道闍黎前,
配藥療瘡實踐善學習;
中令上師歡喜求教言;
後對病人生起悲憫心。
觀察脈搏尿水診析病,
不明病情而配諸藥方,
不成良藥反而成毒藥,
析知病情之後予藥方,
乃如對治火以水來滅。
初未實踐無臨床經驗,
中無教言病情診不明,
後雖醫治良藥亦成毒,
彼乃病者魁劊持利刃,
勿如是行應精嫺熟學,
諸智者眾應慈悲護彼。
內心若於財物生貪欲,
速治康復然令病復發,
視其飲食優劣疾緩行,
現雖康復後亦令復發。
藥價酬金極為不合理,
病癒然自邪命後世報。
應以悲心菩提心攝持,
內無貪欲如法做醫治,
患者悲境應祛其苦痛,
藥價酬金隨何善受取。
後世受生為無上天王,
此生亦無病痛安樂生。
患者應于救命醫師前,
飲食受用恭敬令生喜,
藥價酬金觀待病情予。
患者若令醫師不生喜,
此生愧疚後世墮地獄。
將會投生複活地獄中。
蓮花生吾現今即離去,
現前安住以及未來之,
醫師患者心中應憶持!”
阿闍黎如是垂賜教誡。
大阿闍黎蓮花生無垢本生傳記中,蓮師對藏地諸醫師及病人垂賜教誡之第三十四章竟。
第三十五章 大阿闍黎蓮花生教誡上師及弟子
貝若紮那等藏地諸位上師及弟子們,向阿闍黎請示道:
“闍黎不居藏域意密赴印度,後世藏地諸位上師如何行?”
如是請示後,大阿闍黎道:
“藏地善結法緣師徒眾:
初者上師精湛超勝學,
中勤修持於法生驗相,
後菩提心無偏利眾生。
決定正見具足自在及,
清淨誓言作為所依後,
次第受取灌頂及傳承,
修習等持智慧之加行,
迎合方便行為作抉擇,
圓滿密咒六邊做闍黎。
欲尋上師諸位弟子應:
觀察尋覓具相賢哲師,
供養令喜恭敬求竅訣,
認真精進趨入聞思修,
灌頂傳承次第圓滿持。
勇猛修持自利應究竟,
若顯證相利他聖尊成。
上師未察授法非器徒,
弟子未察求法無德師,
法無加持修亦不證果,
違誓如同雙犢墮險處。
以財換取地獄無解脫,
勿如此行師徒應觀察。
弟子應具淨信與悲心,
應觀淨現上師視為佛,
具足恭敬無有我慢執,
無有吝嗇精進無耽延,
徒若如是應賜圓教訣。
和言方式求法觀師顏。
自高自大狂傲具慢及,
不能施捨欺誑諂媚者,
於非器眾示法毀誓言。
蓮花生吾現今即離去,
現前安住以及未來之,
上師徒眾心中應憶持!”
阿闍黎如是垂賜教誡。
大阿闍黎蓮花生無垢本生傳記中,蓮師對藏地諸傳法上師垂賜教誡之第三十五章竟。
第三十六章 大阿闍黎蓮花生對藏臣民總教誡
大阿闍黎對未來藏地諸臣民們賜予教誡:
“邊地藏域王臣百姓眾:
紅臉羅刹種姓利他悲心微,
父親種姓猴子慚愧羞恥小,
母種岩羅刹母吝嗇嗔恚大,
心惡毀壞正法黑色魔鬼類,
貪愛財物心大傍生人種姓。
不行善法後世亦墮三惡趣,
壽命無常死亡此勿太失念。
聚合即是分離勿太多諍鬥,
積聚即是遺留勿太沉湎財,
耽著即是系縛應勿太貪戀,
生存即是死亡當憶念後世。
造罪趨入地獄何亦不堪忍,
慳吝受生餓鬼饑渴痛苦煎,
無法即是傍生汝等應了知,
人壽即是借物何處棄無定。
顯現即是幻化當了知無常,
財食即是露珠何時棄無定,
眷僕即是旅途客故應了知,
嗔敵即是迷亂應認識迷亂,
親戚即是輪回騙子應悉知,
子孫即是討債人故應了知。
人生散漫話語無有窮盡際,
死主閻魔探卒出現難存活。
藏地紅臉羅刹諸眾聽吾言,
救護離三惡趣應依止三寶,
今後世皈依上師本尊空行,
解脫行處應當修持見修行,
藏地具緣本尊應修大悲尊,
斷除十種不善受取十善法,
若如是行現樂後世更安樂!
蓮花生吾現今即離去,
現前安住以及未來之,
藏諸人眾心中共憶持!”
阿闍黎如是垂賜教誡。
大阿闍黎蓮花生無垢本生傳記中,蓮師對藏域諸人眾垂賜共同教誡之第三十六章竟。
第三十七章 諸王臣眾向上師請示聖觀音教言
其次,藏域王臣民眾頂禮轉繞阿闍黎後,尤其天子穆德贊布請示道:
“唉瑪吙!
殊勝之化身大阿闍黎尊者,吾等乃是邊地藏域眾生,生於無有佛法之南門巴種姓,無有行持善業之人。
先王松贊干布為大悲觀世音化身故,建修了拉薩幻顯大昭寺等鎮伏肢節一百零八座寺宇。並從印度迎請諸班智達,翻譯了許多正法教典,對藏邦具大恩德!
隨後,國王赤松德贊尊者,亦迎請大阿闍黎等印度班智達,修建了吉祥桑耶寺及諸寺宇,並制定法規,把藏域置於安樂,具極大恩德!
現今我父王已趨圓寂,阿闍黎亦要前往印度,藏地將變成黑暗般,一切眾生悉皆無有依怙,此為極大之損失!
而大悲觀世音菩薩為藏地雪域所承許之共同本尊,此土亦為彼尊所化刹土。現今,請阿闍黎心中憶持,並賜予大悲聖尊能斬斷眾生六道之門,並引至圓滿佛陀果位之教言!”
如是請求後,阿闍黎說道:
“天子為主之藏域諸君臣們,請諦聽!
于此藏雪域國家,往昔圓滿正等覺釋迦能仁未曾蒞臨,彼乃傍生所居,無有所化之國境。其後,薄伽梵聖身趨入涅槃時,對觀世音菩薩賜予加持並做了授記。
後來,聖觀音意出化身猴子菩薩,並遣至藏域,聖母度母亦化身為岩羅刹母,彼二尊結合為夫妻,並生育孩童,如是藏人一代一代增長。
因藏人祖父為猴子故,後輩口齒伶俐而心無主見;祖母為岩羅刹母,故而後輩大悲心微小且喜好罪業。以此因緣對正法具有噁心。然彼父母二人乃觀音及度母之化身故,除彼二位尊者,其餘大悲聖者難以調伏。汝等請示大悲觀音教言,甚善!吾亦如是宣說大悲尊者之教言。”
阿闍黎言畢,即將大悲尊者之教言分為共同、殊勝二種,並把《續教修法事業彙集》對王臣們作了宣講。
大阿闍黎蓮花生無垢本生傳記中,諸王臣眾向蓮師請示觀世音菩薩教言之第三十七章竟。
第三十八章 蓮師講述觀世音大悲垂視六道眾
隨後,阿闍黎蓮花生教誡藏諸王臣:
“此大悲尊者觀世音,大悲心無有間斷垂視六道眾生!其大悲慈湣,緣於有情之大悲,猶如獨子之母般悲湣六道眾生。以大悲垂視被痛苦逼惱,難以忍受之六道有情眾。
緣妙法之大悲者,謂“嗡瑪呢叭美吽”——六字大明咒!
“嗡”字,息滅天人衰墮之痛苦令獲得安樂;
“瑪”字,息滅非天諍鬥之痛苦令獲得安樂;
“呢”字,息滅人類痛苦令獲得安樂;
“叭”字,息滅傍生癡啞痛苦令獲得安樂;
“美“字,息滅餓鬼饑渴痛苦令獲得安樂;
“吽”字,息滅地獄寒熱痛苦令獲得安樂。
彼亦,以國王為主之眾生行持十善故,獲得善趣天人果位。雖得天人果位,然未超越痛苦。天人壽歿時,出現下墮痛苦,身上發出臭味,身體光明消失,自然香稻及沐浴水池乾枯,駿馬、如意牛亦走失,以神通現見天之福德已耗盡,將墮入惡趣感受難忍痛苦,而大悲尊者觀世音垂視於彼。
以嗔恨嫉妒為主,行持十不善因,故而受生於非天。天與非天戰鬥時,天多福德大故,非天多失敗,常被兵器輪損傷受害而致死,遭到咬噬;非天自己內部亦諍鬥、諍辯而感受劇烈難忍痛苦。壽歿後墮入惡趣,自己了知後更是萬分痛苦。
雖受生於人道,亦不能超越痛苦。最初生之痛苦:住于母胎,當母親行走時,如同行于懸崖險處;當母親飽足時,如同夾於山岩中;當母親起立時,如同簸揚於風中;當母親寢睡時,如同被大山壓迫;當母親猛厲勞作時及下坐時,身體如同被割斷般:出生時,氣息壅塞,如同被剝皮般;從產門落下時,如同被拋入荊棘叢中一般;母親抱取時,如同鷂鷹叼捉雛鳥般。
隨後,長到壯年時,精勤勞作稼穡瑣事,行住貧窮等痛苦,無量難思。
其次,老之痛苦:身體四大衰竭,光澤褪盡,諸根衰壞,眼盲耳聾,鼻涕流漏,牙齒脫落,結巴口吃,起立亦不能行走,坐下如同摔倒,子孫及他人不悅意,惟有自己感受衰老痛苦。
死亡痛苦來臨時,拋棄所珍愛之身體,離開聚合之伴侶,子孫及眷僕,留在世間,雖有多少財物亦無力帶走,如同石塊般拋棄身體,神識漂泊於惡趣中,所以非常痛苦。
乃至未死之間,亦有求不得之苦。常感饑餓疲乏,雖有亦不能養活之苦。擔憂與怨敵相會故,心如火焚。擔心不能護持親人,從而心感焦慮萬分。憂慮子嗣不能存活,擔心女兒無有嫁妝故,時常辛勞稼穡瑣事,忙碌疲憊不堪,所以亦十分痛苦。又因行持十不善業而墮入惡趣,不能從極苦之中超越也!
受生為旁生,亦不能超越痛苦。有主人者,被人驅役耕地、馱物、殺戮。諸無主人者,亦有獵人獵殺野獸,漁夫捕撈魚類,猛獸相互殘殺。尤其是邊海中如酒糟般者,互相殘殺,以小食大,如馬糞上蒼蠅蚊蟲聚集般,自食己肉,彼等痛苦無量難思也。
受生為餓鬼,亦未超越痛苦。食物見為燒鐵,飲料見為膿血,腹中進食,結果身體燃燒。亦有得不到飲食之苦,雖得到喉嚨亦不能容納,雖容納腹中亦不滿,因食品有保護者故無自由享用,雖得到食品亦被他眾強奪。亦有空游惡鬼,不能自主迫害人類。死魂類損耗鬼自以何種病死亡,便不離彼病,令病入他人身內而迫害之,時常被他人捶打,自己亦痛苦無量。
受生為地獄眾生,寒熱痛苦亦無量。
八熱地獄:複活地獄,每日百死百活;
黑繩地獄,身體被劃分線條後,獄卒們用鋸剖割成塊;
眾合地獄,被放入鐵臼中,用鐵錘捶打;
號叫地獄,被繩索縛捆脖子後大聲哀號;
大號叫地獄,被放入熾火之鐵室中,大聲地慘叫;
燒熱地獄,被放入大銅水器中熬煮;
極熱地獄,用鐵鉗夾持後燒煮;
無間地獄,以業風壓迫故,刹那亦難以忍受痛苦。
八寒地獄:啊啾啾地獄,冷凍後發出惡吼聲;
具皰地獄,以業風嚴寒故,身上處處生出皰瘡;
皰裂地獄,皰瘡裂開以後,流出黃水;
緊牙地獄,冷凍後,牙關發出緊咬聲;
裂如青蓮花地獄,冷凍後,身體裂成四瓣;
裂如大青蓮花地獄,冷凍後身體傷口裂成八瓣;
裂如蓮花地獄,冷凍後,身體傷口裂成十六瓣;
裂如大蓮花地獄,冷凍後,身體傷口裂成三十二瓣。
又孤獨地獄者,白天感受痛苦,夜間死亡。
近邊地獄者,白日死亡百次。共同所感之苦者:行於沒膝之溏煨炕中,行於屍糞泥中,值遇利刃原砍斷骨肉,被降下之利劍雨傷害。又鐵柱山處處有十六指長鐵刃,常被上拉下拖於山中。
彼等之地獄須感受無量之痛苦也!
如是未能超越六趣痛苦自性之諸眾生,聖大悲觀世音自在尊者以聖眸恒時不斷垂視。
無緣大悲者,為斷除六趣輪回痛苦而垂視,“嗡嗎呢叭美吽”!
“嗡字”,斷除受生天道險地後,空盡天道處;
“嗎字”,斷除受生非天險地後,空盡非天處;
“呢字”,斷除受生人道險地後,空盡人道處;
“叭字”,斷除受生旁生險地後,空盡旁生處;
“美字”,斷除受生惡鬼險地後,空盡惡鬼處;
“吽字”,斷除受生地獄險地後,空盡地獄處!
空盡六道處後,使輪回亦空盡,從而清淨引入佛刹,此所謂大悲精藏六字明咒也!
大阿闍黎蓮花生無垢本生傳記中,大悲觀音以三種悲憫而垂視六道有情之第三十八章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