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
|
一、法藏著作 |
(一)疏論經典 |
1.經疏: |
《華嚴經探玄記》(《大正藏》第35冊,台北:新文豐,1997年) |
《華嚴經文義網目》(《大正藏》第35冊) |
《華嚴經關脈義記》(《大正藏》第45冊)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大正藏》第33冊) |
《入楞伽心玄義》(《大正藏》第39冊) |
《大乘密嚴經疏》(《續藏經》第21冊) |
2.律疏: |
《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大正藏》第40冊) |
3.論疏: |
《十二門論宗致義記》(《大正藏》第42冊) |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疏》(《大正藏》第44冊) |
《大乘起信論義記》(《大正藏》第44冊) |
《大乘起信論義記別記》(《大正藏》第44冊) |
《大乘起信論疏》(《大正藏》第44冊) |
|
(二)著述宗義 |
1.論義: |
《華嚴經義海百門》(《大正藏》第 45冊) |
《華嚴策林》(《大正藏》第45冊) |
《華嚴經問答》(《大正藏》第45冊) |
《華嚴關脈義記》(《大正藏》第45冊) |
《華嚴遊心法界記》(《大正藏》第45冊) |
《華嚴經普賢觀行法門》(現收於《續藏經》第58冊) |
2.章義: |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大正藏》第45冊) |
《華嚴金師子章》(《大正藏》第45冊)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大正藏》第45冊) |
《華嚴經旨歸》(《大正藏》第45冊) |
《華嚴發菩提心章》(《大正藏》第45冊) |
《華嚴經明法品內立三寶章》(《大正藏》第45冊) |
|
(三)華嚴傳記 |
《華嚴經傳記》(《大正藏》第51冊) |
|
二、佛教典籍 |
(一)華嚴經論 |
佛馱跋陀羅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大正藏》第9冊) |
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大正藏》第10冊) |
般若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大正藏》第10冊) |
杜順《法界觀門》(收於澄觀《華嚴經法界玄鏡》)(《大正藏》第45冊) |
杜順《華嚴五教止觀》(《大正藏》第45冊) |
智儼《華嚴經搜玄記》(《大正藏》第35冊) |
智儼《華嚴一乘十玄門》(《大正藏》第45冊) |
智儼《華嚴經孔目章》(《大正藏》第45冊) |
|
(二)其他經論 |
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四十卷本(《大正藏》第12冊) |
龍樹造,後秦.鳩摩羅什譯《中論》(《大正藏》第30冊) |
龍樹造,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大正藏》第25冊) |
護法等造,玄奘譯《成唯識論》(《大正藏》第31冊) |
無著造,波羅頗蜜多譯《大乘莊嚴經論》(《大正藏》第31冊) |
無著造,真諦譯《攝大乘論》(《大正藏》第31冊) |
世親釋,真諦譯《攝大乘論釋》(《大正藏》第31冊) |
彌勒說,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大正藏》第30冊) |
天親造,真諦譯《佛性論》(《大正藏》第31冊) |
勒那摩提譯《究竟一乘寶性論》(《大正藏》第31冊) |
馬鳴造,真諦譯《大乘起信論》(《大正藏》第32冊) |
智顗《妙法華蓮經玄義》(《大正藏》第33冊) |
唐.道世《法苑珠林》(《大正藏》第53冊) |
唐.道宣《續高僧傳》(《大正藏》第50冊) |
宋.贊寧等撰《宋高僧傳》(《大正藏》第50冊) |
|
三、現代專著 |
(一)佛教 |
方東美《華嚴宗哲學》上下二冊,台灣黎明文化出版,1981.7 |
劉貴傑著《華嚴宗入門》,台灣東大圖書出版,1986.2 |
木村清孝著、李惠英譯《中國華嚴思想史》,台灣東大圖書出版,1986.2 |
湯用彤著《隋唐佛教史稿》,台北木鐸,1988.9 |
方立天《法藏》,台灣三民,1991.7 |
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台灣正聞,1993.1 |
印順《大乘起信論講記》,台灣正聞,1993.2 |
李潤生《僧肇》,台灣東大,1993.2 |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京中華書局1995 |
釋恆清《佛性思想》,台灣東大,1997.2 |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上下二冊,台灣學生,1997.5 |
楊政河《華嚴哲學研究》,台灣慧炬,1997.12 |
印順《以佛法研究佛法》,台灣正聞,1998.1 |
陳沛然《佛家哲理通析》,台灣東大,1999.2 |
傅偉勳《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哲學與宗教四集》,1999.5 |
王仲堯《隋唐佛教判教思想研究》,四川巴蜀,2000.9 |
印順《攝大乘論講記》,台灣正聞,2000.10 |
印順《中觀今論》,台灣正聞,2000.10 |
印順《中觀論頌講記》,台灣正聞,2000.10 |
印順《般若經講記》,台灣正聞,2000.10 |
印順《無諍之辯》,台灣正聞,2000.10 |
魏道儒《中國華嚴宗通史》,江蘇古籍,2001.5 |
徐紹強《華嚴五教章》,台灣佛光山,2004.7 |
霍韜晦《絶對與圓融》,台灣東大,2002.5 |
方立天《中國佛教哲學要義》上下二卷,北京新華,2002.12 |
印順《如來藏之研究》,台灣正聞,2003.1 |
夏金華《緣起 佛性 成佛》,北京宗教文化,2003.3 |
藍日昌《六朝判教論的發展與演變》,台灣文津,2003.4 |
賴賢宗《佛教詮釋學》,台灣新文豐,2003.10 |
川田熊太郎、中村元等著,李世傑譯《華嚴思想》,台灣法爾,2003.11 |
高振農《大乘起信論校釋》,北京中華,2004.1 |
周貴華《唯心與了別》,北京新華,2004.5 |
方立天《華嚴金師子章校釋》,北京中華,2004.9 |
林鎮國《現代性與空性》,台灣立緒,2004.9 |
傅偉勳《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哲學與宗教一集》,2005.4 |
張國剛《佛學與隋唐社會》,河北人民,2005.6 |
胡順萍《《華嚴經》之「成佛」論-涵攝八十《華嚴經》之三十九品》,台灣萬卷樓,2006.3 |
周貴華《唯識、心性與如來藏》,北京宗教文化,2006.3 |
唐忠毛《佛教本覺思想論爭的現代性考察》,上海古藉,2006.3 |
吳汝鈞《佛學研究方法論》,台灣學生,2006.4 |
陳永革《法藏評傳》,南京大學,2006.7 |
方立天《隋唐佛教》,河北新華,2006.10 |
賴賢宗《如來藏說與唯識思想的交涉》,台灣新文豐,2006.11 |
陳琪瑛《《華嚴經.入法界品》空間美感的當代詮釋》,台灣法鼓文化,2007.9 |
|
(二)哲學 |
沈清松《物理之後-形上學的發展》,1987.1 |
牟宗三《認識心之批判》上下二冊,台灣學生,1990.6 |
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台灣學生,1996.4 |
牟宗三《圓善論》,台灣學生,1996.4 |
陳榮華《葛達瑪詮釋學與中國哲學的詮釋》,台灣國立編譯館,1998.3 |
顏炳罡《牟宗三學術思想評傳》,北京新華,1998.11 |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三冊,台灣正中,1999.8 |
張祥龍《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終極視域的開啟與交融》,北京新華,1997.12 |
牟宗三《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台灣商務,2000.6 |
林鎮國《辯證的行旅》,台灣立緒,2002.2 |
伽達默爾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上海譯文,2005.5 |
洪漢鼎《詮釋學-它的歷史與當代發展》,北京人民,2005.10 |
香港中文大學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現象學與佛家哲學》,台灣漫遊,2007.7 |
李中文譯《何謂哲學問題》,台灣群學,2007.12 |
|
四、期刊論文 |
李幸玲〈六朝神滅不滅論與佛教輪迴主體之研究〉《師大國研所集刊》第三十九號,1995 |
莊崑木〈從天台判教的立場試論法藏《五教章》中對法華的批判〉,《法光學壇》卷二,1998 |
李光泰〈論天台與華嚴何者為真圓教〉,《東南學報》第二十二期,1999 |
魏道儒〈從華嚴經學到華嚴宗學〉,《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二期,1999 |
李志夫〈智者之圓教義及其形成之探討〉,《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二期,1999 |
李志欽〈天台對南北朝判教說之判攝〉,《哲學與文化》第二十六卷,1999 |
陳沛然〈唐君毅先生論華嚴宗與天台宗之圓教義〉,《鵝湖月刊》第二十三卷第六期 |
韋漢傑〈從《佛性與般若》看華嚴宗哲學〉,《鵝湖月刊》第二十六卷第一期,2000 |
楊維中〈華嚴宗佛性思想初探-五教佛性與心性本體〉,《香港佛教》四七九期,2000 |
賴賢宗〈法藏《大乘起信論義記》及元曉與見登的相關述記關於一心開二門的闡釋〉,《中華佛學學報》第十四期,2001 |
王仲堯〈南北朝涅槃師的判教及其價值意義〉,《普門學報》第四期,2001 |
廖明活〈法藏種性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卷十八,2001 |
韋漢傑〈從分別說與非分別說再看華嚴與天台圓教〉,《鵝湖月刊》第二六卷第四期,2001 |
屈大成〈中國判教思想的濫殤〉,《正觀雜誌》第二十一期,2002 |
歐崇敬〈中國佛學的發展結構與詮釋方法論〉,《世界中國哲學學報》第一期,2002 |
郭朝順〈從「十重唯識觀」論華嚴宗與唯識思想的交涉〉,《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八期,2003 |
黃國清〈窺基判教思想的重要審視〉,《圓光佛學學報》卷八,2003 |
許寧〈釋門判教與現代新儒家〉,《普門學報》第十二期,2003 |
吳汝均〈宗教義自我現象學導向與我對佛教的教相判釋(中之一)〉,《正觀雜誌》第三十六期,2006 |
徐敏媛〈法藏六相圓融思想研究〉,《宗教與哲學》第三十八期,2006 |
|
五、學位論文 |
羅細妹《華嚴心義的探究》,香港能仁學院哲學研究所八十六年碩士論文 |
周志煌《民初佛學「唯識」與「如來藏」之交涉-以支那內學院與武昌佛學院之法義論諍為核心的開展》,輔仁大學國文所八十六年碩士論文 |
曾瓊瑤《華嚴如來性起正法之研究-以法藏《探玄記》為主》,台灣政治大學九十年碩士論文 |
廖宮鳯《論法藏對《大乘起信論》中「真妄和合」思想的探討》,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九十二年碩士論文 |
林建勳《華嚴三祖法藏大師圓教思想研究》,中央大學九十六年博士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