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
一、 經典 (依經號排序)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三藏般若譯,《大正藏》第3冊,No. 0159。 |
《道行般若經》後漢支婁迦讖譯,《大正藏》第8冊,No. 0224。 |
《小品般若波羅蜜多經》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8冊,No.0227。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唐玄奘譯,《大正藏》第7冊,No.0227C。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8冊,No.0235。 |
《妙法蓮華經》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34冊,No.0262。 |
《大法鼓經》求那跋陀羅譯,《大正藏》第9冊,No.0270。 |
《六十華嚴》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大正藏》第9冊,No.0278。 |
《八十華嚴》唐實叉難陀譯,《大正藏》第10冊,No.0279。 |
《佛說菩薩本業經》後漢支謙譯,《大正藏》第10冊,No.0281。 |
|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西晉聶道真譯,《大正藏》第10冊,No.0282。 |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10冊,No. 0288。 |
《如來興顯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10冊,No. 0291。 |
《度世品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10冊,No. 0292。 |
《四十華嚴》唐般若譯,《大正藏》第10冊,No.0293。 |
《文殊師發願經》東晉佛陀跋羅譯,《大正藏》第10冊,No.0296。. |
《普賢菩薩行願讚》唐不空譯,《大正藏》第10冊,No.0297。 |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姚秦竺佛念譯,《大正藏》第10冊,No.0309。 |
《大寶積經》唐菩提流志譯,《大正藏》第11冊,No.0310。 |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11冊,No.0318。 |
《法鏡經》東漢安玄譯,《大正藏》第12冊,No.0322。 |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12冊,No. 0323。 |
《佛說離垢施女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12冊,No.0338。 |
《佛說如幻三昧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12冊,No.0342。 |
《入法界體性經》隋闍那崛多譯,《大正藏》第12冊,No.0355。 |
《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後漢安世高譯,《大正藏》第12冊,No.0356。 |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後漢支婁迦讖譯,《大正藏》第12冊,No. 0361。 |
|
《等集眾德三昧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12冊,No.0381。 |
《佛說佛名經》元魏菩提流支譯,《大正經》第14冊,No.0440。 |
《佛說佛名經》,《大正藏》第14冊,No.0441。 |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後漢支婁迦讖譯,《大正藏》第14冊,No.0458。 |
《佛說文殊悔過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14冊,No.0459。 |
《佛說文殊師利淨律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14冊,No.0460。 |
《佛說文殊師利現寶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14冊,No.0461。 |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西晉聶道真譯,《大正藏》第14冊,No.0463。 |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14冊,No.0464。 |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元魏菩提流支譯,《大正藏》第14冊,No.0470。。 |
《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西晉聶道真譯,《大正藏》第14冊,No. 0483。 |
《佛說阿闍世王經》後漢支婁迦讖譯,《大正藏》第15冊,No.0626。 |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15冊,No.0627。 |
《佛說放钵經》失譯者,《大正藏》第15冊,No.0629。 |
《佛說慧印三昧經》後漢支謙譯,《大正藏》第15冊,No.0632。 |
|
《佛說弘道廣顯三昧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15冊,No. 0635。 |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15冊,No.0642。 |
《佛說舍利弗悔過經》後漢安世高譯,《大正藏》第24冊,No.1492。 |
《大智度論》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25冊,頁126下,No. 1509。 |
|
《十住毘婆沙論》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26冊,No. 1521。 |
《十地經論》元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譯《大正藏》第26冊,No. 1522。 |
《十地經論》元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譯《大正藏》第26冊,No. 1522。 |
《阿毗達摩俱舍論》世親造,《大正藏》第29冊,No. 1558。 |
《般若燈論釋》,唐波羅頗蜜多羅譯,《大正藏》第30冊,No. 1566。 |
《攝大乘論釋》陳真諦譯,《大正藏》第16冊,No.1595。 |
《法華義疏》隋吉藏著《大正藏》第34冊,No.1721。 |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唐智儼述,《大正藏》第35冊,No.1732。 |
《華嚴經探玄記》唐法藏述《大正藏》第35冊,No.1733。 |
《花嚴經文義綱目》《大正藏》第35冊,No.1734。 |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唐澄觀撰,《大正藏》第35冊,No.1735。 |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唐澄觀述,《大正藏》第36冊,No.1736。 |
《新華嚴經論》唐李通玄撰,《大正藏》第36冊,No.1739。 |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唐北京李通玄撰,《大正藏》第36冊,No.1741。 |
《無量壽經連義述文贊》唐璟興撰,《大正藏》第37冊,No.1748。 |
《觀無量壽佛經義疏》釋元照述,《大正藏》第37冊,No.1754。 |
《維摩經義疏》隋吉藏撰,《大正藏》,第38冊,No.1781。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序》,唐宗密述《大正藏》第39冊,No.1795。 |
《大毗盧遮那經疏》唐一行沙門記,善無畏講解,《大正藏》第39冊,No.1796。 |
《首楞嚴義疏經》,《大正藏》第39冊,No.1799。 |
《十二門論宗致義記》唐法藏述,《大正藏》第42冊,No.1826。 |
《大乘起信論義疏》隋慧遠撰,《大正藏》第44冊,No.1843。 |
《大乘起信論別記本》新羅元曉撰,《大正藏》第44冊,No.1845。 |
《大乘義章》,遠法師撰,《大正藏》第44冊,No. 1851。 |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唐法藏述,《大正藏》第45冊,No.1866。 |
《華嚴經五十要問答》唐智儼集,《大正藏》第45冊,No.1869。 |
《華嚴法界玄鏡》唐澄觀述,《大正藏》第45冊,No.1883。 |
《摩訶止觀》隋智顗述,《大正藏》第46冊,No.1911。 |
《止觀輔行傳弘決》,唐湛然述,《大正藏》第46冊,No.1912。 |
《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唐湛然撰。《大正藏》第46冊,No.1942。 |
《樂邦文類》《大正藏》第47冊,No.1969A。 |
《圓覺道場禮懺觀法事》宗密述,卍新纂續藏經第 74 冊,No. 1475。 |
|
二、 專書期刊、畢業論文 (依出版年代排序) |
|
(一)中文部分 |
|
李世傑撰── |
1978年《華嚴哲學要義》,台北:佛教出版社。 |
1989年《華嚴思想》,台北:法爾出版社。 |
楊政河── |
1980年初版《華嚴經教與哲學研究》,台北:慧炬出版社。 |
方東美── |
1986年,《華嚴宗哲學》(下),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黃靖芠── |
1990年〈文殊師菩薩本願的意義〉,《中華佛學研究》第4期,頁127~167,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
昂旺朗吉堪布口授,郭和卿譯── |
1994年《菩提道次第略論釋》下冊,台北:方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釋賢度── |
1998年《華嚴學專題研究》,台北:財團法人台北華嚴蓮社。 |
1999年《華嚴學講義》《華嚴學海系列2》,台北:財團法人台北華嚴蓮社。 |
釋大睿── |
1998年〈中國佛教早期懺罪思想之形成與發展〉頁313-337,《中華佛學研究》第2期。 |
釋印順── |
1999年《印度佛教思想史》,新竹:正聞出版社。 |
2000年《大乘起信論講記》,新竹:正聞出版社。 |
2003年《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新竹:正聞出版社。 |
釋南亭── |
1999年《華嚴經淨行品講義》台北:財團法人台北華嚴蓮社。 |
渡邊照宏著,鍾文秀、釋慈一譯,陳一標校訂── |
2002年《佛教經典常談》,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
曾瓊瑤── |
2004年〈華嚴經「普賢圓行」的實踐理論與方法〉《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十四),台北:財團法人台北市華嚴蓮社。 |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第5冊、第9冊、第10冊,台北華嚴蓮社印行。 |
畢業論文 |
釋賢度── |
1990年《華嚴行門具體實踐之研究》,台北:華嚴專宗學院佛學研究所畢業論文 |
釋慧道── |
2000年《華嚴經中的文殊菩薩及其法門》,台北:華嚴專宗學院佛學研究所畢業論文 |
丘子紘── |
2005年《善財童子發菩提心研究》――以「十玄門」主詮之華嚴發菩提心,新竹: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
釋明持── |
2005年《普賢菩薩法門之研究》,中壢:圓光佛學研究畢業論文。 |
邱湘凌── |
2006年《華嚴經的菩提心思想》,台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
解文琪── |
2006年《從佛智論六十華嚴的義理與書寫》──以法藏的詮釋為中心,台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
陳渝菁── |
2006年《文殊類經典所蘊涵不二中道之義理及其實踐》──以文殊法門就生命境界之提升與轉化為關切核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二)日文部分 |
平川彰─── |
1968年《初期大乘佛教の研究I》,東京:春秋社。 |
1970年 〈大乘佛教の興起と文殊菩薩〉《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18卷第2號。 |
1971年 〈大乘經典の發達と阿闍世王說話〉《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20卷第1號。 |
1992年《大乘佛教の教理と教團》著作集第5卷,東京都:株式會社春秋社。 |
1994年〈大乘經典の成立〉《東洋學術研究》第23卷第1號,東京都:財團法人東洋哲學研究所。 |
靜谷正雄── |
1970年〈三品經と舍利弗悔過經〉《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19卷第2號。 |
1988年《初期大乘佛教の成立過程》京都:百華苑。 |
末綱恕一著── |
1971年《華嚴經の世界》,東京都:春秋社。 |
坂本幸男── |
1974年《華嚴教學の研究》,京都:平樂寺書店。 |
大南龍昇── |
1974年〈三昧經典と文殊菩薩〉《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22卷第2號。 |
1976年〈竺法護と三昧經典〉《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24卷第2號。 |
湯次了榮── |
1975年《華嚴大系》,東京都:國書刊行會。 |
高峯了州著── |
1976年《華嚴論集》,東京都:國書刊行會。 |
木村清孝著── |
1977年《初期の中國華嚴思想史》,東京都:育英印刷株式會社。 |
石井教道著── |
1979年《華嚴教學成立史》,京都:平樂寺書店。 |
高崎直道── |
1981年〈大乘佛教發達史〉《講座•大乘佛教》1,東京都:株式會社春秋社。 |
1983 年〈華嚴思想の展開〉《講座•大乘佛教》3。東京都:株式會社春秋社。 |
伊藤瑞叡著── |
1983年〈華嚴經の成立〉――大本の構想內容と集成意圖および十地經の位置,《講座大乘佛教》3,東京都:春秋社。 |
玉城康四郎── |
1983 年〈華嚴經における佛陀觀〉《講座•大乘佛教》3,東京都:株式會社春秋社。 |
長谷岡一也 ── |
1983年〈善財童子の遍歷〉《講座•大乘佛教》3,東京都:株式會社春秋社。 |
張愛順── |
1988年《法藏における空觀の特質》《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38卷第1號。 |
1997年《華嚴教學における空觀の展開》,《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46卷第1號。 |
服部法照 |
1990年〈文殊師利般涅槃經と觀經類〉《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39卷第1號。 |
光川豐藝── |
1990年〈文殊菩薩とその佛國土〉《佛教學研究》通號45,46。 |
藤近惠市─── |
1997年〈初期大乘經典における普賢行の一考察〉《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45卷第2號。 |
全海住── |
2003年〈普賢行願に見られる華嚴性起思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51卷第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