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陀十方尊勝佛學會 丑年歲末心經除障法會

時間:2021年12月25日下午2:00-5:30

地點:中華民國噶陀十方尊勝佛學會 台中道場
(台中市西屯區河南路二段301巷20號4樓)
電話:04-27271616

《般若心經》特別能驅除我們各種的障礙,在西藏各派中,有各種不同的修誦儀軌,以念誦經文及參思其內義配合一些觀想的方法,可以很有效地除障息災。

佛陀留下的大乘教法,很多都是羅漢和菩薩請求佛陀宣說,或是佛陀加持菩薩而說的。如我們熟悉的《心經》,就是舍利子想求《般若經》的精華,但佛陀入於甚深禪定,便在禪定中加持觀音菩薩,讓他說出《心經》。佛陀通過觀音菩薩宣講佛法。所以,《心經》裏才會有「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的句子。

在行持六度的前五度時,必須有空性智慧攝持,才稱為「度」。度,意思是「到彼岸」。此岸是指整個輪回,彼岸是佛的果位。沒有空性智慧,一切的作為都是有執著的,就算福德善業做得再多,也無法脫離輪回。只有證悟了空性智慧,才能斷除輪回的因,之後繼續修行,空性智慧會逐漸增長,最終能得到佛果。

佛陀一開始講諸法皆空時,有比丘無法接受,認為萬法怎會是空無所有呢?懷疑佛是不是進入無因無果的斷空見。就像很多人不瞭解《心經》,產生疑惑一樣。我記得有個附佛外道講《心經》時說:「所有佛教徒都沒有理解,只有我才理解了。釋迦牟尼佛從頭到尾都在講佛法不存在,輪回不存在,因果不存在。」他把空性理解成「無」的斷空,看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就胡說八道。很多人也是這樣曲解的,認為佛法說的空性,就是一無所有的空無。

其實,色即是空,是指萬法的本質是空性,並不是說什麼都沒有。空即是色,是指因為萬法本質是空性。從本質上來說,沒有萬法;從顯現上來說,因緣聚合就會顯現,就是現空無二。在空性中,可以顯現為有;顯現的有,也可以消失為空。

就像念珠一樣。一百零八顆珠子串在一起,就給了一個總稱叫念珠,但若打散了,就不叫念珠了,而每一顆珠子,也不能稱為一條念珠。又如軍隊、人類、民族等概念,都是綜合體的總稱,並非有一個不變的實體。

《般若心經》特別能驅除我們各種的障礙,在西藏各派中,有各種不同的修誦儀軌,以念誦經文及參思其內義配合一些觀想的方法,可以很有效地除障息災。

「障礙」分為內在的與外在的障礙兩大類。外在的障礙是指如火災、颱風等天災及中毒、被盜賊侵害或猛獸攻擊等等的禍患;內在的障礙是指由自身或心識中生起的問題,例如:身體生病及貪、嗔、痴等煩惱心病。此外,還有阻延我們修持的「四魔」。以上所述這些障礙及魔難一律都可以依《般若心經》而息除障患。

「四魔」中的煩惱魔、五蘊魔及死魔並非有生命的眾生。「煩惱魔」是指貪、嗔、痴、慢、疑及邪見等主要的六種煩惱與由它們衍伸出來之其他「心病」;「五蘊魔」是指處於輪回苦況中的眾生之凡俗五蘊,它們是我們感受痛苦的基礎;「死魔」應是指不可自主的死亡,除非我們能肯定下一生不墮於三惡道,否則的話,死亡是中斷或阻延我們修持的障礙。

「欲魔」是第四魔,但它們與以上三種稱作「魔」的障礙並不一樣,因為它們是眾生的一份子,有些欲魔是有很大功德與神通力的天界眾生,它們不願意見到有人得證解脫或成佛,故此會以它們(有限的)神通力加害修持的人,例如本師釋迦如來快將成佛之時,便有欲魔遣魔女及驅使魔軍意欲干擾佛陀成就無上正覺,卻被佛陀以慈心及定力降服了;這四種魔類是障礙我們修持的因素。

修誦《般若心經》的除障法是非常殊勝的。而且對降伏內、外障礙與「四魔」等是很有效的。藏傳佛教中還有其他的各種儀軌也是以修誦此經配合除障的,其中有拍三次掌的、有拍四次的、有觀想一尊稱為「般若波羅密多佛母」的本尊的、有觀想驅逐「四魔」的種種不同方法,它們的作用是一樣的。在念誦《般若心經》時,有能力的人應盡力去參想「空性」的意義,在擊掌三次的時候,也要去參思「空性」,在這裡順便簡略說一說擊掌的意義:

我們透過禪思聲音與「空性」的關係,從而去體悟事物的實諦,這聲音是有自性地存在嗎?如果它是存在的,它到底在哪裡呢?是在左手?在右手?在兩掌之間?我們透過抽絲剝繭地去分析,會發現聲音的自性其實是找不到的,但卻不能說聲音是不存在的,藉此去明白及接近緣起性空的體悟。「空性」的體悟是最有效、最徹底的懺罪、息災及除障的究竟方法,在除去了我執以後,便不可能有粗實的痛苦與障礙了,這就是修誦《般若心經》來除障及懺罪的原理。

一切情緒產生的根本還在於我們貪著且分別於一切為「我的」,「我所有」進而分別「你的」、「他的」之類。二元對立的心念一定會是有憂、有貪、有執取和痛苦的,心有罣礙就會有憂慮,因為我們所執著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那又怎麼可能抓的住呢?

《心經》裏就說:「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那心中有罣礙,肯定就有很多妄想、妄念。心不平,看一切的事物也會有很多的評判標準,這樣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心隨境轉,那又談何自在和無憂慮可言呢?所以說,我們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根除貪、嗔、痴,慢、疑這些會造成我們每個人心中起煩惱的因。倘若,憂愁緣自渴愛,那修行的漸進成果,就是要有勇氣對於所貪、所執、心所罣礙,果敢的「斷捨離」。

《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即中道義。」萬事萬物都是因緣而生,空性就是萬事萬物的本質,沒有不是空性的事物和現象。既然是本質,所以空性不會離開事物而獨自存在。就像火具有熱性,水具有濕性一樣。我們的精神層面,包括感受和思想也是如此,這即是《心經》說的:「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對於緣起性空的理解和體會,可以減輕我們的執著,也會加深我們對因果規律的認識。對空性的認識越深,對因果的信心也越強,會更謹慎取捨。

但我們凡夫目前還無法證悟空性,還達不到空性境界。不過,可以練習如夢如幻看待一切,不要太執著。若能練習不執著,去做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就是在累積智慧資糧,雖然還不是真正的空性智慧,但卻逐漸接近中。智慧,會讓我們以大悲菩提心走向中道。

從修行的角度來說,前五度和智慧度相輔相成,福德與智慧缺一不可。只有具足了前五度,才能體悟空性;而要從輪回解脫,必須依靠空性智慧。只有具足了六度,才能真正脫離輪回,究竟成佛。


心經除障法中製作「業債食子」的由來:

般若心經除障法會開始前,每人將先製作業債食子。即是將燕麥片等,一面如法製作食子,一面念誦般若心經明咒,如是專一修持製作,在梵音中,禁語修持,身意泰然,即是製作業債食子的由來及殊勝意義。

念誦  般若心經明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娑婆訶

傳說在釋迦牟尼佛的時候,一個鬼母有五百個小孩,為了養活這五百個孩子,她常常到人間捉拿小孩來餵食,許多人家的孩子常常無緣無故的失蹤或夭折。

釋迦牟尼佛知道這件事,為了救渡眾生,就施展神通,將鬼母的一個小孩藏在他的缽內,覆蓋起來。鬼母少了一個孩子,非常著急,天上地下找遍了也找不著,於是她哭著去求佛祖。

釋迦牟尼佛問清楚她的來意之後,就教化她說:你有五百個孩子,少了一個,還有四百九十九個,可是人間的父母一家只有幾個小孩,有的只生一個小孩,你吃了他們的孩子,他們就沒有小孩了,你不過少了一個,還有四百九十九個,有什麼關係呢?

鬼母哭著說:那失去的一個也是我的骨肉啊!我不能失去他!

佛祖又說:你有那麼多孩子,少了一個就那麼痛苦,何況在人間失去小孩的父母們,不是比你更痛苦嗎?

鬼母非常懺悔,她決定不再捉食人間的小孩,並請求佛祖還給她那失蹤的孩子,可是,她又很苦惱沒有食物,怎麼養活那麼多孩子呢?

佛祖知道她的苦衷,把缽內剩餘的食物用手輕輕捏出五個手指印,加持後,交給鬼母說,這食子可以消除小孩們的饑苦,並且很慈悲的告訴她,他將教導未來的信眾,做一種「業債食子」,如法加持後,供鬼母及五百鬼子享用,希望他們不再危害人間,並能脫離惡趣,往三善趣。

願一切眾生得解脫,圓滿無上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