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密法的區別在哪裡?
嘎瑪仁波切答
佛法本無大小顯密之分,為利益眾生故,而有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包括了顯宗和密法,密法也稱作金剛乘。學習佛法必須先有小乘的根基,再學習大乘,而後深入金剛乘。
很多人以為顯密是各自修學,互不相關,其實不然,金剛乘的根基源於顯法,其理論與顯宗互為融通。所以,學習大圓滿前行時,也要對顯宗的精要有所理解。
自古以來,大乘佛法本來顯密圓通,沒有門戶教派的區分。後來佛教以流傳的區域,分為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
在漢地,自從中國唐武帝滅佛以後,密法的經典法本和傳承實修經驗沒有受到完善的保存,以至於中國內地所恢復的是大乘顯宗的佛法。
西元六、七世紀時,西藏有眾多的譯師、學者和大修行人,前往印度和尼泊爾,將梵文的佛經和小五明等學科翻譯成藏文;同時也有印度的靜命大師、蓮花生大師和阿底峽尊者等著名論師,到藏地弘揚佛法。
到了十二世紀和十三紀間,因為印度的佛教受到外道嚴重的摧毀和破壞,很多僧眾和大學者被迫離開印度的那爛陀寺和超岩寺,這時,他們將印度的顯密佛法,更加全面性地帶入了西藏。
藏傳佛教得天時、地利、人和之便,所以保存了小乘、大乘和金剛乘完整的顯密教法,理論和修持兩者並重。
顯密之別,不在外相的差異。有些人以為,穿著羅漢衣的和尚是顯法的,穿喇嘛裝的喇嘛是密法的,這是因為不知道佛法的內涵而作的分別。
在藏傳佛教中,並沒有把顯和密分開來信仰和修行。如果你問西藏的喇嘛:「你是密法的信徒嗎?」他們會覺得莫名其妙。其實,顯密教義均著重於對空性的理解和證悟,以懺悔業障和累積資糧來圓滿功德,斷除煩惱障和所知障而成就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