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索達吉堪布

非天(阿修羅)的痛苦

索達吉堪布

非天,又名阿修羅。《楞嚴經》中說,阿修羅依胎、卵、濕、化四生而分四種,其中胎生者為人道所攝,濕生者為旁生道所攝,化生者為天道所攝,卵生者為鬼道所攝。還有《法華文句》中講,阿修羅有兩種:“鬼道攝者,居大海邊;畜生道攝者,居大海底。”可見,各經論對非天的描述不盡相同。

 

通過學習非天的痛苦,大家就會明白,即使非天是善趣,那裡也不會有快樂。儘管他們的受用、相貌、能力跟人類相比,遠遠超勝,但就像人類中有智慧、富裕、強勢的人一樣,雖為愚癡、貧窮、弱小之人所羡慕,但其身心也不離痛苦,同樣要遭受三苦的逼迫、折磨。

 

本來,非天在前世造過佈施等善因,今生的財富受用可與天人相媲美。但由於他們往昔妒賢嫉能、好爭好鬥,七種慢基本都具足,以此惡習、業力所牽,而感得阿修羅的身份。

 

就像人中的富翁一樣,儘管有錢有勢,但內心被嗔心之火燃燒著、被嫉妒心之水衝擊著、被煩惱之風吹動著,在各種痛苦中不能自拔,根本無有快樂可言。同樣,非天嫉妒心極為粗重,就是在自己的範圍內,區域與區域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也總是爭鬥不息,格格不入,始終在戰火紛飛中過日子。

 

在我們人間,像阿拉伯等有些國家,可能是非天的業感提前吧,十幾年來硝煙彌漫,一直處於戰亂當中,人們恐慌不安、特別痛苦。我們作為凡夫,人和人之間雖難免會有摩擦,但考慮到今生後世,還是應儘量與人和睦相處。

 

我常常在想:當今社會跟古代完全不同,現在人無論出家、在家,時時處處都離不開合作。假如一個人合作能力差,跟大家不配合,不管他到哪個集體,都無有容身之地。所以,人的性格很重要,如果待人接物時互相忍讓、包容,有種寬厚的心態,不但自己不會苦惱,給別人也提供了自由的空間。否則,一個人若性格不好、修行不好、脾氣不好,就會給周圍帶來種種不安和煩惱。我們平時也感受得到,有些人雖是人的模樣,但內在卻是阿修羅的心——也許他前世是阿修羅隊伍裡的一名士兵吧,暫時來到人間發心工作,等工作結束之後,還要回須彌山的阿修羅群體中,繼續“上班”。

 

當然,阿修羅也是很有福報的。《六趣輪回經》中雲:“常行於諂誑,樂忿恚鬥諍,由昔行施故,而作修羅主。”可見,往昔如果作過佈施,今生才有機會生為阿修羅。因此,我們身為修行人,務必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態,如果一邊積累福報,一邊嫉妒心很強,特別爭強好勝,學了佛還不能調伏相續,來世則很容易投生為阿修羅,經常與天人發生戰爭。

 

那阿修羅為什麼要跟天人打仗呢?原因是他們看見居於上方的天人財富受用盡善盡美,一切所需都是從如意樹而生,於是嫉妒得不得了。更令他們怒火中燒的是,如意樹的樹根竟然長在自己境內……在這種嫉妒心的驅使下,阿修羅忍無可忍,身披盔甲、手持兵刃,全副武裝前去與天人決一死戰。

 

與此同時,平時溫順調柔的諸位天人,也來到粗惡苑取出兵器,準備迎戰。(原本天人整日沉溺于玩樂歌舞,沒有什麼嗔恨心,但一到粗惡苑後,嗔恨心馬上就生起來了。就像我們有些道友,平時性格還不錯,但一談到某某人,臉色就變了,以致嗔心大發、面目醜陋。)天界有一頭護地神象,力大無窮,帝釋天只要想它,它馬上就知道,並幻變出三十三個頭,一一頭上有寶池、花、玉女、侍女等,來到帝釋天面前。其餘三十二個小王也是如此,只要帝釋天一憶念,他們就會立即感應到,然後前往帝釋天身邊,不用一個個打電話去通知。此時,帝釋天騎在大象中間的頭上,三十二小王則騎在其餘三十二個頭上,由不可思議的天兵天將圍繞,發出震耳欲聾之聲,威風凜凜,勢不可擋,前往與阿修羅決戰的地方。

 

在雙方浴血奮戰的過程中,天人的金剛、寶輪、短矛、鐵弩等,好似雨點般降下,打在阿修羅身上。尤其是帝釋天的金剛威力無窮,只要一出手,必定令對方當場喪命。天人依靠自身的神變,能將大山抱在懷裡順手拋出。以往昔業力所感,他們身材偉岸魁梧,高度相當於筆直站立的七個人,相比之下,阿修羅就顯得又矮又小。而且,天人除了斷頭以外,其餘部位再怎麼受傷,只要用天界的甘露塗敷即會恢復,絕不會導致死亡。然而,阿修羅卻跟人一樣,只要擊中要害便會喪命,所以他們經常慘遭失敗。

 

尤其當天人在醉天象的鼻上系上寶劍輪、派出天象時,頃刻間可使數十萬阿修羅死於非命。由於遊戲海下面居住著許多阿修羅,所以天人故意將屍體從須彌山上滾下,落入遊戲海中,整個海水被染成一片血紅……非天就是這樣始終以戰爭虛度光陰的。

 

以上介紹了非天因如意樹與天人作戰的情形,很多佛經中對此都有描述。不過在《觀佛三昧海經》中,還講了另外一種因緣:阿修羅的始祖,娶了天界乾闥婆(樂神)的女兒後,乾達婆女不久就懷孕了,經八千年才生下一女(舍脂),容貌極為端正,天上天下無有過之者。帝釋天見後為之傾心並去求婚,阿修羅王很高興地把女兒嫁給了他。

 

帝釋天如願娶得阿修羅女後,便為她賜號“悅意”,對她百般寵愛。一天,帝釋天到歡喜園,和許多婇女在池中嬉樂。悅意見了醋意大發,妒火頓生,暗中派五位夜叉向父親告狀:“現在帝釋天不再寵愛女兒了,竟然丟下我,和婇女在池中遊戲。請父王替女兒做主!”阿修羅王聽了很生氣,立即率領大軍,向天界進攻。經過一場大戰後,他們打敗了帝釋天。

 

帝釋天東躲西藏,非常狼狽。此時有位天人提醒:“您是佛的在家弟子,佛曾說若遇大難,只要念般若波羅蜜咒,就能戰勝一切困難。”於是帝釋天持誦“揭諦揭諦,波羅揭諦………”,空中忽然飛出四隻大刀輪,阿修羅王的耳鼻、手足全被砍掉,落入海中,使海水都變得血紅。阿修羅王驚恐萬分,走投無路之下,只好鑽入蓮藕絲孔中藏身。第一次戰爭就這樣結束了。

 

然而,天人與阿修羅的戰爭,並未自此劃下休止符。多年後,帝釋天又愛上阿修羅王的另一個女兒,便派樂神前去求婚。阿修羅王覺得他實在欺人太甚,立刻發兵攻打天人。就在阿修羅將要攻下天宮時,帝釋天又憶起上次的神咒,憑藉神咒的威力,阿修羅軍被殺得節節敗退,只好再次退入蓮藕孔中躲藏。(我們平時吃藕時,要仔細看看裡面啊!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躲著個阿修羅王。據有些經典描述,阿修羅王比須彌山還高,但依靠他的神變力,有時也可以變得像螞蟻一樣小。)

 

帝釋天攻入阿修羅城後,不見阿修羅王,只見城中有許多阿修羅女,就把她們全部擄走了。之後,阿修羅王派出一位使者,前去和平談判,指出帝釋天身為佛弟子,不應犯戒偷盜。帝釋天想想也覺得理虧,於是答應歸還阿修羅女,並贈送天人的甘露作為回報;阿修羅王也將愛女獻給帝釋天,並自願受持三皈五戒,成為佛弟子。非天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平息,但“第三次世界大戰”,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可見,阿修羅王的力量非同小可。在《正法念處經》中,就記述了阿修羅王兩次手障日月,造成日食月食的故事。他之所以有這麼大威力,是因為往昔生為婆羅門時,有一次見佛塔起火,他極力滅火而使塔不壞,以此功德,發願來世得到大身。但由於他仍不信正法,常愛鬥戰,故死後墮入阿修羅道,成了阿修羅王。

 

通過這個公案亦可了知,咒語的力量不可思議,能令天人轉敗為勝,打敗非天。

 

轉生為阿修羅的根本因,其實主要是嫉妒心。前面也講過,若對超過自己的人無法忍受、心生憂惱,這就是嫉妒。清朝雍正年間有個白太官,是當時八大武術家之一。一次他在回鄉途中,恰巧遇到個小孩正對著一塊大石頭練功,掌到之處,火光四濺,功夫非同一般。白太官心想:“我家鄉竟有這樣的小孩,現在武功就如此了得,長大後肯定會超過我。”在強烈嫉妒心的驅使下,他竟生起殺心,一掌把小孩打死了。在斷氣之前,小孩怒目而視,咬牙切齒地說了一句:“你殺了我,我爹白太官定會找你報仇!”白太官一聽,如五雷轟頂,方知殺的是自己兒子,但悔之晚矣。

 

因此,以嫉妒心害別人,終究會害了自己。莎士比亞曾說:“你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的確,人一旦有了嫉妒心,真像著了魔一樣,很多事情不會去考慮。所以,在同學、同事、同修之間,倘若出現競爭對手,我們一定要觀察自己的心。否則,今生嫉妒心太強,來世很容易轉生為阿修羅。

 

在天界中,如果阿修羅的力量大,天人的力量就會削弱,雙方一旦發生戰爭,天人若被打敗了,人間就會出現種種晦氣,產生四大不調、天災人禍等諸多苦難。當然,天人力量的強弱,也跟人間是否行善有關,假如世人行善的多,不但人間風調雨順、四時吉祥,天人的白法力量也會增上,從而戰勝阿修羅。如《正法念處經》雲:“若世間人,順法修行,天眾則勝,阿修羅軍,退散破壞。”

 

我們作為修行人,若想不投生為阿修羅,一方面要多思維輪回痛苦,另一方面,也不要有好戰的心態。有些人平時酷愛打仗、武器,喜歡看武俠小說和武打片,這種習氣很不好。出家人應該不會這樣吧,否則,你剃光頭就沒有必要了;而作為在家居士,倘若天天如此,常看跟打仗有關的電影、電視或書籍,對自己也有害無利。

 

其實,轉生為阿修羅並不難。《雜譬喻經》中就講過,阿修羅王的前世曾是個窮人,住在一條大河邊,經常過河砍柴。由於水深浪大,他曾數次被河水淹沒,幸而生還。有一天,他正好供養了一位獨覺。獨覺吃過齋飯,將缽扔到空中,騰空而去。他見後心生歡喜,默默發願:“願我以此功德,來世身形高大,一切深水無能過膝。”由於這個因緣,他後來轉生為四大阿修羅王中的一位。

 

所以,我們不應隨便發願——記得以前在讀書時,老師讓大家寫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有個同學就寫他長大想當飛行員。但結果不要說飛行員,他連高中都沒考上,現在只好天天騎著犛牛,成了“地行員”。

 

總而言之,我們每個人要發自內心地觀想:非天也不離痛苦本性。

 

 

 

《楞嚴經》雲:“阿難,是三界中複有四種阿修羅類:若於鬼道以護法力成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沈水穴口,旦遊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業報差別經》中列舉了十種能令眾生得阿修羅報之業因:1、身行微惡;2、口行微惡;3、意行微惡;4、起憍慢;5、起我慢;6、起增上慢;7、起大慢;8、起邪慢;9、起慢慢;10、回諸善根向修羅趣。

 

阿修羅雖然好鬥,但這種爭鬥並不破戒,如《大智度論》雲:“阿修羅噁心鬥諍,而不破戒,大修施福。”所以,他們的戒與人類的有所不同。

 

粗惡苑:帝釋天四大園林(眾車苑、粗惡苑、雜林苑、喜林苑)之一,又名粗澀園。帝釋天所居善見城南有一林苑,池塘、林木以為裝飾,行至其地,即生粗暴之心。《阿毘達磨順正理論》雲:“粗惡苑,天欲戰時,隨其所須,甲仗等現。”

 

《起世因本經》雲:“其帝釋天王,若欲向于波婁沙迦園及雜色車歡喜園等澡浴歡樂遊戲行時,爾時心念伊羅婆那大龍象王。其伊羅婆那大龍象王亦生是念:帝釋天王心念于我。如是知已,從其宮出,即自變化,作三十三頭。其一一頭化作六牙,一一牙上化作七池,一一池中各有七華,一一華上各七玉女,一一玉女各複自有七女為侍。爾時伊羅婆那大龍象王,化作如是諸神變已,即便詣向帝釋王所,到已在彼帝釋前住。爾時帝釋天王心念諸小三十二天王,並三十二諸天眾等。時彼小王,及諸天眾,亦生是心:帝釋天王今念我等。如是知已,各以種種眾妙瓔珞莊嚴其身,俱乘種種車乘,詣向天帝釋邊。”

 

《起世因本經》雲:“即便升上伊羅婆那龍象王上。帝釋天王正當中央真頭上坐,左右兩邊各有十六諸小天王,悉同乘彼伊羅婆那龍象王化頭之上,各各而坐。”

 

遊戲海:與須彌山週邊七重金山交相間隔的六重大海,充滿八功德水,為諸龍王嬉游之處。

 

《觀佛三昧海經》雲:“釋提桓因驚怖惶懼,靡知所趣。時宮有神,白天王言:莫大驚怖,過去佛說般若波羅蜜,王當誦持,鬼兵自碎。是時帝釋坐善法堂,燒眾名香,發大誓願: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是無上咒,無等等咒,審實不虛。我持此法當成佛道,令阿修羅自然退散。作是語時,於虛空中有四刀輪,帝釋功德故自然而下,當阿修羅上。時阿修羅耳鼻手足一時盡落,令大海水赤如絳汁。時阿修羅即便驚怖,遁走無處入藕絲孔。”

 

《雜譬喻經》雲:“阿修羅前世時曾為貧人,居近河邊,常渡河擔薪。時河水深流複駛疾,此人數數為水所漂,既亡所持身又沒溺,隨流宛轉急而得出。時有辟支佛作沙門形詣舍乞食,貧人歡喜即施。飯食訖已行澡水畢,置缽虛中飛行而去。貧人見之因以發願:願我後生身形長大,一切深水無過膝者。以是因緣得極大身,四大海水不能過膝,立大海中身過須彌,手據山頂下觀忉利天。”

四大阿修羅王:羅侯阿修羅王、勇健阿修羅王、華鬘阿修羅王、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

 


上一篇(前世造口業都有二種感受等) 回目錄 下一篇(關於輪回的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