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出家風俗
光偉


   以前只聽說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人人都要出家一次,而今筆者有幸成為中國佛教協會派出的第一批留緬學僧,先在緬甸仰光國立佛教大學留學了兩年多,後又轉入緬甸上座部國際佛教大學。每年寒暑假,我們都要去坐禪中心坐禪。通過這三年的學習和接觸,始對緬甸的出家風俗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才知道緬甸確實幾乎人人出家,有的出家兩次、三次乃至七次。如我在幸福坐禪中心碰到一個印度小男孩,只有13歲,卻已出家七次了。幸福坐禪中心是我放暑假後去的第一個坐禪中心,也是我到達緬甸後除我們所在的學校外最先接觸的寺院。現我將瞭解到的一些情況介紹給各位讀者。

  幸福坐禪中心,座落在距仰光市中心約五六公里的公路邊上,離我們學校很近,只一站路就到了。它占地面積不大,環境也不算幽雅,因為靠近公路,應該說來還很喧鬧。可它的名氣卻很大,幾乎每個人都知道這個幸福坐禪中心,和這個中心的住持。也許是因為他精通英語,能用英語弘法的緣故。他去過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泰國等地弘揚上座部佛教和禪法,足跡遍及世界各地,而且在不少地方建立了道場,連南非都有他的禪院。他不僅在弘法上很成功,管理上也很有辦法,把一個坐禪中心治理得既井然有序又興旺發達。來自全緬各地的僧侶和居士把一個坐禪中心擠得滿滿的,此外還有許多來自英國、美國、韓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的外國人。

  在這個坐禪中心,有許多八九歲、十一二歲、天真活潑、聰明可愛的沙彌,也有稍長一點的。本以為他們都是像中國古時候小說中描寫的那樣,送到寺院來出一輩子家的。試問他們出家多久了,有的說幾天,有的說半個多月,原來他們中大部分都是因為學校放假來此短期出家的。因為那時是四月初,正是緬甸新年——潑水節到來之際,學校放假了。有些人看上去年紀四五十歲,都好象老和尚,一問他們,也僅出家幾天十幾天,我還算他們的長老呢!

  緬甸象上述那樣的出家人中,什麼身份的人都有。我同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接觸過,其中有農民、教師、學生,也有經理、職員,還有軍營裏來的現役軍官和士兵,真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無所不包。小的連路也沒學會走,要由人抱著(筆者曾看到一個尼僧抱著一個穿尼眾服飾的兩歲女孩);老的則六七十歲了,連走路都困難。當然還是以青少年占的比例大,象這樣年幼和年老的是甚為罕見的。

  緬甸新年來臨之際出家的人最多。我在幸福坐禪中心只住了短短十幾天,即發現每天都有人來出家;少時七八人,多時五六十、上百人。不過這還不算多,我們學校和學校附近的大聖僧窟曾有過千人出家的法會盛況,那才叫多呢!每年都舉行一次。人多的時候,你會看到這裏蹲著一堆,那兒圍著一圈,都是師父在給弟子剃頭;父母親手拉白布在接頭發。只聽見一片唰唰聲,場面很是壯觀。許多人都是由父母親或女朋友送來出家的。看到有些人剃完光頭後和女朋友合影留念,不禁又覺得十分有趣。記得那天有輛軍車拉來一大隊軍人出家,全副武裝,由他們的長官親自送來。當兵的來出家,而且又是處在服役期間,對中國人來說是不可想像的事。我突然想到,要是所有的中國人和世界各地的軍人都能看到這一幕,都能來體會一下這出家的感受就好了!

  緬甸的出家人身份是相當高的,連國家領導人都得給他們頂禮膜拜,更何況一般的軍官。所以當那些士兵剃完光頭後穿上袈裟,轉眼間,他們的上司就給他們磕頭道賀了。身穿軍裝的人給出家人頂禮,對緬甸人來說,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的事了,然而對於我這樣一個中國人來說,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感受。

  緬甸的出家人中除了本國人,還有外國人。筆者在幸福坐禪中心結識了一位在泰國經商的英國人,他四十多歲年紀,也來幸福坐禪中心出家,還是由他泰國的妻子親自送來的。筆者與他頗有緣份,我倆幾乎同時到達該坐禪中心,也差不多同時離去。我們見面後,很快成了好朋友。他告訴我,他雖是西方人,但他喜歡東方,包括東方的文化、東方的人民、東方的一切。他只出家十天,因為他是有家室的生意人,還要撫養妻子兒女,不能出家一輩子,只能與東方人同享東方文化。可是他願意過出家的生活,他還說下一生一定要生在東方,做一個亞洲人。他雖然信仰上座部佛教,但卻吃素。他受他妻子影響已吃素三年多了,在幸福坐禪中心過的十天出家生活,也是另外給他煮素食。他說以後有機會的話,也許還會再出家幾次,這是他人生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段經歷,他永遠都會懷念。許多中國人正象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具有劣根性”,在看待佛教方面尤其如是,但不知看到聽到這樣的事會是何種感受?

  緬甸的“出家”聽起來似乎十分容易。從那些出家者的口中得知,寺院對他們極為優待,並不收他們一分錢。但他們自己願意給的話給多少就是多少,以示供養三寶之意,因為寺院畢竟是靠人供養的。富人若請親戚朋友來寺院共進午餐,以表慶賀,這倒要花不少錢。如一華裔商人和他十五歲的兒子一同來幸福坐禪中心出家,來了二百多位嘉賓,他得為每人付給坐禪中心一百八十元緬幣的伙食費,二百多人即四萬多塊,那時相當於人民幣兩千多元;他還供養坐禪中心三萬元,共用了七萬多緬幣,相當於人民幣三千五百元。若客人再多一些,或供養寺院再多一些的話,當然就得花更多的錢,但這一切都是出於自己的心意。自己願意給多少就給多少,寺院不會強行規定要你給多少錢。窮人給不起錢,或者有些人不願意給錢,這也無所謂,只要自己買兩套袈裟,然後請師父給剃一下頭,說一下法,其他什麼都不用給。甚至連給剃頭、說法師父的供養錢都可以免,把袈裟穿上就行了。連吃飯住宿,寺院都給承擔,明知他們是短期出家的,寺院也歡歡喜喜地接受,決不嫌貧愛富。

  出家後,在寺院得接受教育。寺院讓他們跟常住的師父們一起早早起床、坐禪;給他們上課,傳授佛教知識、修行的行持威儀、日常功課及祈禱祝願等佛事。一般都不讓他們偷懶。不過一般來講,他們都不會偷懶,反而比某些常住師父還精勤。早上三點半起床去坐禪,他們也都起來了;晚上十點鐘睡覺,也堅持從晚上七點坐到十點;中午又坐一整中午;吃完午飯只有半小時的時間休息,又從中午十二點坐到下午兩點;兩點到四點是日常課誦;五點又要看長老說法的錄影。時間安排得相當緊,幾乎沒有什麼時間休息,所以很累。而且他們剛從家裏出來,家裏每天吃三頓,到寺院後只能吃兩餐,因為上座部佛教是提倡過午不食的。但他們在行持上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及長期出家的僧人之處,持戒還好象更加精嚴呢!他們中有人告訴我說,因為他們希望這短期的出家生活能過好,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幾二十天,但卻要當好一個真正的出家人,並期望以此功德超升他們過世的親人。緬甸有這樣的說法:“一人出家,全家沾恩”。因此很多人出家後都很努力用功,雖然出家才兩三天,但看他們走路、坐禪,還真像那麼回事,並不易看出他們出家時間的長短。例如,在幸福坐禪中心一切行動都得慢,走路、吃飯、坐禪、拜佛等都是慢速度,走路時慢慢地抬起,輕輕地放下,立定一會兒再抬起放下;吃飯時把飯菜慢慢地送入口中,輕輕地嚼,一頓飯最少要花一個多小時,長老們還常提醒:“要慢!越慢越好!”這種慢速度真快把人憋壞了。別說西方國家的人忍受不了,恐怕當代的中國人也難以忍耐,真用紙筆都難以形容;因為實在太慢了,只有親身經歷一回才知道。但你看他們都做得極好,走路時輕輕緩行、凝然莊重,坐禪時坐得挺直自然;吃飯時寂靜默然,連咀嚼的聲音都不易聽到,更別說咂嘴咋舌了。更為可貴可敬的是連那些只有七八歲的頑皮淘氣的小沙彌都變得十分乖巧,各吃各的飯,沒有一個人講話。要是在家裏,象他們這樣的小孩,不但會七嘴八舌說個不停,說不定還會爭飯搶菜呢!而在寺院裏,他們都象大師父一樣,嚴肅認真,威儀齊整,只見那一桌子團團圍坐的都是小沙彌(因為他們不能和比丘同桌吃飯),既是那麼地可愛,又是那麼地可敬,無論大人小孩、男女尊卑,在無言中令人生起一種崇高聖潔的感覺。
 


   在緬甸,當一個人出家後,無論你是出家一輩子,還是幾天或十幾天,只要一穿上這身袈裟,大家都把你當真正的出家人看待。比你先出家的僧人,甚至身份比你高出幾倍的法師、長老,都會稱你為法師、師父,而自稱學生、弟子;俗家人更是把你當僧寶看待,不僅一般的居士信徒對你恭敬有加,迎面碰到你會低頭合掌避讓一旁,連你的爺爺、奶奶、父母、兄長都得給你磕頭頂禮。開始我還覺得這不可思議,讓人難以理解,就問同房住的緬甸同學:“聽說在你們緬甸,連爸爸、媽媽都得給出家的兒子磕頭,這是真的嗎?”他回答說:“是真的!”我接著問他:“放假回家後你媽也給你磕頭嗎?”他說:“磕啊!怎麼不磕呢?當然磕!”我再問他:“當你媽給你磕頭時,你不會覺得難為情,受不了嗎?”他笑著對我說:“這有什麼難為情的?佛陀時代就是這樣。佛陀的父親不是也頂禮佛陀為師嗎?再說我們緬甸是上座部佛教,見袈裟如見佛。父母頂禮的不是他們的兒子,而是三寶。”

  確實,緬甸佛教是如此的,若你穿著袈裟,只要是佛教徒,無論長幼尊卑,都對你很恭敬。但當他們脫下袈裟後,又給了我們另外一種感受。我在幸福坐禪中心住的時間雖短,但出家朋友卻結識了不少,當他們出家期滿後,看著他們對長老和我們告別,脫下袈裟,穿上俗裝,頭還是光光亮亮的,轉眼間卻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不但立刻坐到地板上,不能再和出家人平起平坐,還得給我們磕頭頂禮;而我們不但得接受他們的頂禮,不能還禮,還得稱呼他為居士、施主,弄得很尷尬,真不知如何稱呼他們才好。叫他們法師那是不行的,他們已經不是法師了。稱他們施主、居士呢,一時之間又覺得難以改口。因為幾分鐘前還叫他們法師!看著他們遺下袈裟而去,不禁使人想起了很多很多,只覺得同道中又少了許多人,傷感之情油然而生。

  我問這些出家圓滿的朋友,對於他們的“出家”是怎樣的感受!他們都說很高興。因為這是他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如今終於完成了。他們告訴我,在緬甸,人生中有兩件大事,第一是出家,第二是結婚。一般都是先出家後結婚,只有出過家才有姑娘和他們結婚,也只有“出家”後才算成人了。而今他們出過家了,完成了一件大事,所以很開心。
 


   緬甸的出家風俗確實很好,因為它能使人得到良好的教育。雖然出家的時間長短不一,所受的教育程度也深淺各異,但普遍地都受到了佛法的薰陶,給社會的安定和國家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效應。在緬甸,除了政府與民主黨及少數民族之間的摩擦外,你很難聽到哪里發生殺人、放火、強姦、搶劫的事件,當然更別說親眼目睹了,甚至連吵嘴打架的現象都看不到。緬甸的公共汽車都是超負荷的,沒有哪個公共汽車不是裝得滿滿的,車上人擠人、人壓人。當你站在公路邊上,你會看到許多公共汽車都因負載過重而一邊明顯地沉下去,那傾斜的幅度一看讓人害怕,好象這車隨時都可能側身翻倒在地。單看那車你就不難想像車裏面的擁擠程度了。儘管如此,你也很難聽到誰發一聲怨言。從來都沒有人說“人太多啦!別再上人了!”或者你踩我腳跟啦、你別擠我呀、有人偷錢啦、你這人耍流氓啦、瞎了眼啦等,那些在別國常聽到的髒話、氣話,在這兒確實都聽不見。在車上也沒有人大聲叫嚷,公共汽車上流氓小偷也絕跡,從沒有聽到誰的錢包或貨物在公共汽車上或其他公共場合被人偷了搶了。我曾問過緬甸同學關於這一奇怪的現象。因為我在緬甸已住了三年了,坐了不知多少公共汽車,也去過許多地方,不但從未見到過誰吵架罵人、打架鬥毆,竟然連公共汽車上偷錢扒皮包的事都沒碰到過一次。這些在中國和其他國家一天都不知要發生多少次的事,在緬甸竟然近乎等於零,你說奇怪不奇怪?緬甸的同學對我說,可能是因為緬甸人口不算太多,犯法的話很快就會被抓住,所以他們不敢作案犯罪吧!可我認為,這並不是主要原因。舉個簡單的例子,若是小偷、扒手,有誰見錢不起貪心呢?有機可乘他們怎會輕易放過?一年到頭三百六十五天,難道他們連一次機會也沒有嗎?可緬甸的公共汽車上和公共場所確實沒有這種事發生,最起碼筆者在緬甸住了這麼久還從未看到和聽到。其他打架、殺人、放火、姦淫、搶奪的事也一樣,好像從未發生過似的。試想想,要是有這樣的人,就算他們忍得了一時,難道還忍得了一世嗎?是壞人的耐心好呢?還是大家受了教育有修養呢?讓讀者自己去評論吧,相信自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大家恭敬三寶、尊重僧侶,國民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虔誠的佛教徒,這可是各位讀者不應忘記的。他們受到佛教的教導,能孝敬父母師長,尊重長輩,憐愛幼小,奉持五戒十善。佛教徒中出家眾又占了很大比例,幾乎無論何時何地,你都能見到身穿袈裟的出家人。許多外國遊人都對緬甸的“出家”風俗感到驚奇,筆者亦為之非常感動。

  緬甸人的“出家”,不僅給他們的婚姻家庭、人生事業帶來很大的幫助,而且也為社會增添了許多利益。願所有的讀者朋友都能有緣親臨其境,領略異國的出家風俗!

 


上一篇(極樂世界沒有愛別離苦) 回目錄 下一篇(西方比丘在斯里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