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眼中的佛教管理 
張天源 劉琛
福建工商時報

  在企業家們眼中,佛教管理有許多可以借鑒之處。

  首先,佛教管理與企業管理一樣,都強調願景,只有企業和員工的願景一致時,企業才有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佛教中的“八道諦”正是通向該願景的通道。在佛學中,通向涅槃的全部修習方法和途徑,就叫做“道諦”。早期佛教規定的解脫之路,即通向涅槃之路,被總結為“八正道”,或曰“賢聖八道”,即: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從身、口、意三個方面規範佛徒的日常思想行為。

  佛教強調戒律,好比企業制度,它被歸納為戒、定、慧“三學”。一個人要大徹大悟即是“慧”,要先入“定”,而要入“定”則應先有戒律。

  此外,在佛教中強調因、果、律,設置監督機構正是這一精髓的保證。佛家中有設立戒律院還有專門掌管戒律的法師,在企業中也應該存在相類的監督,保證企業運作能夠沿著企業發展的軌道。

  佛教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地而異的“三因”在企業管理中可鑒之處。企業用人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企業擴大發展則要因此而異制定發展戰略。

  佛教徒往往相信“制心一處,無事莫辦”這一道理,強調心要專一。

  也有企業家覺得,釋迦牟尼是最大的教育家也是最成功的企業家。如果從企業的角度看,寺廟是最大連鎖店,所有的弟子都是虔誠的員工,有著相同的信仰、相同的服裝甚至是相同的髮型。所有成功的企業家都應該是一個好的教育者,要以健康的企業文化作為企業員工和企業從事的行為準則才能讓企業走向成功。

  同時,佛教是最大的教育機構,當今社會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媒體教育的嚴重缺失,讓越來越多的人不知禮、義、廉、恥,但宗教的教育往往就能夠彌補這一缺失,因此,社會應該給與宗教教育以應有的地位。

 

相關文章:
兩個世界:慈濟印尼賑災對印尼華人企業家志工影響 指導教授:夏曉鵑 緣氣:(6508)
佛商與中國企業家的覺悟 黃泰 緣氣:(6021)
佛教徒企業家的三種境界 杜兆勇 緣氣:(6203)

上一篇(當代中國的“商人信佛熱”) 回目錄 下一篇(佛商與中國企業家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