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河北禪宗文化論壇主題報告會】楊曾文:蒙元佛教及其特色

【佛光文化編者按】2012年5月19日上午,第二屆“河北禪宗文化論壇”在河北省邢臺市隆重開幕,此次論壇為期3天,主題為“遼金元時期的華北佛教”, 研究內容分別涉及金元佛教研究、邢臺及河北佛教研究、生活禪研究、禪學及佛教文化研究等四個相關領域。來自海內外的100多位大德法師、專家學者應邀參加分享和交流遼金元時期佛教等先關研究成果。

    其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楊曾文教授在主題學術報告發表會上,發表了關於《蒙元佛教及其特色》的演講。

楊曾文教授在主題學術報告發表會發表演說

    佛教在蒙元這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中是形成自己特色的。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

    (一)鑒於佛教僧眾中擁有很多博學多能之士,因而蒙元在建國建都和制定軍政、文教制度的過程中,能夠從佛教高僧中選拔不少參政和為之建功立業的人才,例如臨濟宗僧海雲印簡、子聰和曹洞宗僧雪庭福裕等人在蒙元統治者吸收漢族文化,制定軍政和文教體制,促進社會安定中做出很大貢獻。子聰(劉秉忠)以僧人身份在元世祖忽必烈身邊參政達二十多年,直到晚年才以俗人身份受任光祿大夫,參領中書省事。印簡、福裕雖主要掌管佛教事務,然而也在蒙古朝廷一些重要政務問題上獻計獻策。應當說,這是中國僧眾在蒙元這一特殊時期為推進歷史發展所做出貢獻的一個方面。

    (二)蒙元時期發生了由朝廷主持的空前規模的佛、道二教的大辯論,改變了因新興道教流派全真道的迅猛興起給佛教傳播帶來嚴重威脅的局面。在中國歷史上佛、道二教之間的爭論大多分散在民間進行,北周武帝時和唐初雖也發生過佛、道論爭,然而不僅時間短,也未形成規模。蒙元前後經過三次規模和激烈程度不同的佛、道辯論。在元憲宗八年(1258)七月在和林舉行的那次辯論,雙方參加人數竟達500人之多,此外還有丞相、大臣及儒者200餘人出席。全真道在這次由朝廷召集和主持的辯論中被判為失敗,侵佔佛教的寺院土地被迫歸還。從此佛、道關係進入新的相互適應和共同發展的時期。

    (三)蒙元統治者為籠絡西藏貴族,特別尊崇藏傳佛教,建立了有利於統轄西藏地區和控制各地佛教的宣政院與帝師制度,從而使藏傳佛教在都城和內地得到迅速傳播。皇帝、後妃、公主、太子皆從帝師受戒,帝師受到特別尊崇,如《元史•釋老傳》所說“百年之間,朝廷所以敬禮而尊信之者,無所不用”。雖然在藏傳佛教僧人(喇嘛)中存在不少飛揚跋扈、為非作歹的現象,但從整體上看,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之間沒有發生公開的嚴重衝突。

    (四)中國禪宗在蒙元時期取得新的發展。臨濟宗在江浙一帶湧現出如徑山妙高、雪岩祖欽、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則以及笑隱大欣、古林清茂等一代傑出高僧。高峰原妙提倡在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等話頭過程中首先引發“疑情”,然後全心貫注參扣 “疑團”以求解脫。弟子中峰明本對歷代看話禪進行系統總結,進一步發展了參扣“疑團”的禪法,對後世影響很大。明本又將禪淨會通,提倡參禪與念佛兼修。弟子天如惟進一步會通禪淨二宗的修持方法,形成了念佛禪。

  在曹洞宗方面,因為金元時期萬松行秀及其弟子雪庭福裕等人受到蒙古朝廷的優遇和支持,在北方取得迅速發展,形成以福裕所住持的少林寺為中心的北傳曹洞宗。元代以後的曹洞宗,皆屬於北傳曹洞宗的法系。

    從蒙元前後期的政治、文化來看,佛教、禪宗對促進入住內地的蒙古族接受漢人文化,加深各兄弟民族彼此之間的理解、溝通和融合,進一步充實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文化是起到積極作用的。

    (原文收錄於《“第二屆河北禪宗文化論壇”論文集》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楊曾文)

 


上一篇(元代藏傳佛教在華北的傳播) 回目錄 下一篇(彌陀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