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綠度母”名稱及其涵義

  盛麗

  摘要:本文在學習佛像造像綠度母的時候,發現關於綠度母名稱的涵義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本文想根據對各種說法的比較得出理出一個相對清晰的思路,試圖通過這一平臺達到解決此疑惑。

  關鍵字:綠度母;名稱;涵義

  中圖分類號:I0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09)-18-0012-01

  關於“綠度母”的名稱及其涵義,有不同的說法。

  一種持“度母”與“綠度母”是兩個不同的內涵觀點。任繼愈主編《佛教大辭典》裏“度母”的藏文是“sgrol-ma” ,而“綠度母”,藏文是“sgrol-ljang” [1]。從這點看任繼愈是持度母與綠度母是兩個概念的觀點。謝繼勝《西夏藏傳佛教繪畫:黑水城出土西夏唐卡研究》談到:有一種說法認為綠度母的藏文名稱sgrol ljang系sgrol sngon(初度母)之誤,sngon也指“天藍色,或“綠色”(如rtshva sngon po“綠草”),sgrol 1sngon轉義,最後用確定的ljang來限定綠色[2] 。從此說明“綠度母”實際是“初度母”之義。

  一種持“綠度母”和“度母”是同一內涵的觀點。隱塵《藏密:唐卡奧義》:綠度母,梵名Tara,音譯為“多羅菩薩“,為觀音菩薩的化身,是密教觀音部的佛母;又稱“聖多羅菩薩”、“多羅觀音”、“救度母”等;意譯為“眼”、“極度”、“救度”,故略為 “度母”。“度母”,意思是:“救度一切眾生的佛母”——這是“救度佛母”名號的由來[3]。全佛編輯部編《佛教小百科12——財神與財寶本尊》:度母(梵名Tara),全稱為聖救度母,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是密教觀音部的佛母,又稱為聖多羅菩薩、多羅尊觀音、多羅尊觀世音、綠度母、救度母、聖救度佛母。意譯作眼、極度、救度,所以略稱為“度母” [4]。全佛編輯部編《佛教小百科13——消災增福本尊》:在西藏,多羅菩薩多被視為綠度母[5]。陳兵編著《新編佛教辭典》:度母,全稱“聖救度佛母”,亦稱“至尊救度母”,略稱“救度母”,梵文名多羅(Dara),或稱為多羅母。密教所奉佛母之一,傳為觀音化身,有救苦救難、濟度眾生的功德,故名。有二十一相[6],主要者為五本尊:聖救度佛母、白度母、黃度母、黑度母。聖救度佛母亦名綠度母,為五度母的本體[7]。這四篇文章都明確的指出綠度母是多羅菩薩,是“度母”的簡稱。王亨通《炳靈寺上寺1號窟2號龕內容總錄》卓瑪佛即綠度母,是卓瑪佛洞的主尊[8]。雖然沒有明確的指出“綠度母”是“度母”的簡稱。德吉卓瑪在《聖殿中的蓮花——度母信仰解析》中談到“綠度母”是所有度母的母體和原形,也是所有度母之功德的總攝聚集。綠度母又名聖救度母,在印度佛教中稱“多羅菩薩”[9],也就是說“綠度母”、“聖救度母”、“多羅菩薩”所指是同一內涵。

  另一種也是絕大多數作者,在談及綠度母的時候沒有明確的指明“綠度母”與“度母”的關係,但都明確的指出“綠度母是二十一尊度母之一”,或“綠度母是二十一度母之首度母”還明確的說明了“度母”又稱“多羅菩薩”。從這種觀點看綠度母不等同於“度母”。但“度母”和“多羅菩薩”所指又相同。

  在藏傳佛教中綠色有著很深的思想內涵意義。綠色是諸佛事業部所象徵的顏色,亦即不空成就佛之身色。綠色在佛教中又代表“威猛”,能夠降服一切惡魔。因此以綠度母作為其初度母是合乎情理的。並由初度母幻化為二十一度母。又因綠度母又稱聖救度佛母,綜合以上三種觀點來推理,本文認為“綠度母”、“度母”、“多羅菩薩”等名稱是同一內涵的不同稱呼是合乎情理的。

  注釋:

  1、任繼愈主編:《佛教大辭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949頁 、1145頁。

  2、謝繼勝著:《西夏藏傳佛教繪畫:黑水城出土西夏唐卡研究》,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第103頁。

  3、隱塵著:《藏秘:唐卡奧義》,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137頁。

  4、全佛編輯部編:《佛教小百科12——財神與財寶本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5、全佛編輯部編:《佛教小百科13—消災增福本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6、即二十一度母,分別為:奮速度母;威猛白度母;金顏度母;頂髻尊勝度母;牟音叱吒度母;勝三界度母;破敵度母;摧破魔軍度母;供奉三寶度母;伏魔度母;解厄度母; 烈焰度母;顰眉度母;救饑度母;大寂靜度母、消疫度母;賜成就度母;除毒度母;消苦度母;明心牟音度母;震撼三界度母。

  7、陳兵著:《新編佛教辭典》,北京:中國世界語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版。第252頁。

  8、王亨通著:《炳靈寺上寺1號窟2號內容總錄》,甘肅:敦煌研究,1999年第1期。

  9、德吉卓瑪著:《聖殿中的蓮花——度母信仰解析》,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10頁。

  出自: 《劍南文學·經典教苑 》 2009年9期

 


上一篇(五方佛 代表五種智) 回目錄 下一篇( 二十一度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