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迴向的定義入門,其次探討迴向思想的發展過程,從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的說一切有部,到初期大乘佛教,如何發展成迴向菩提、迴向實際、迴向眾生等三種。接著研究將個人所作功德迴向給他者,與佛教所說的業果報自作自受性,是否有所抵觸。最後依華嚴宗四祖澄觀法師之《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及三祖法藏法師《華嚴經探玄記》為主要參考資料,探討華嚴十迴向行的具體內容。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班/95/碩士/研究生:周艷麗  指導教授:陳一標

 

第一章 緖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現代研究成果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進路 5
一、研究範圍 5
二、研究進路 7
第四節 章節大要 8
第二章 迴向思想源流及發展 9
第一節 迴向定義 9
第二節 原始佛教時期 12
一、迴向眾生 12
二、迴向於出世間 14
三、迴向於世間果報 14
第三節 部派佛教時期之說一切有部 15
第四節 初期大乘佛教 19
一、迴向佛道 19
二、迴向淨土 20
第三章 十迴向行 26
第一節 迴向行門的重要性 26
一、行、願的重要性及與迴向行的關係 26
二、迴向行的重要性 29
第二節 迴向的可行性 29
一、問題意識 29
二、眾生能否受用 30
第三節 正修迴向 33
一、如何累積福德 34
二、迴向行應持有的態度 35
三、迴向的目標 40
第四節 十迴向行 49
一、十迴向行在《華嚴經》中的地位 49
二、十迴向行法在《華嚴經》出現的次數 58
第五節 <十迴向品>在《華嚴經》中的地位 66
一、<十迴向品>在《八十華嚴》的地位 66
二、十迴向釋名 69
第四章 華嚴十迴向行內容詮釋(一)-第一至第五迴向 76
第一節 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76
一、所迴善根 77
二、迴向行 77
第二節 不壞迴向 90
一、所迴善根 91
二、迴向行 92
三、迴向所為 98
第三節 等一切佛迴向 98
一、所迴善根 100
二、迴向行 100
三、迴向成益 109
第四節 至一切處迴向 109
一、所迴善根 111
二、迴向行 111
三、結歎成益 117
四、至一切處迴向之位果 118
第五節 無盡功德藏迴向 118
一、所迴善根 119
二、迴向行 125
三、結行成得 130
四、無盡功德藏迴向之位果 130
第五章 華嚴十迴向行內容詮釋(二)-第六至第十迴向 132
第一節 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 132
一、所迴善根 134
二、迴向行 136
三、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之位果 139
第二節 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 140
一、所迴善根 141
二、迴向行 141
三、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之位果 147
第三節 真如相迴向 148
一、所迴善根 149
二、迴向行 149
三、迴向成益 158
四、真如相迴向之位果 159
第四節 無縛無著解脫迴向 160
一、所迴善根 161
二、迴向行 162
三、迴向行果 172
四、無著無縛解脫迴向之位果 172
第五節 等法界無量迴向 174
一、所迴善根 175
二、迴向行 176
三、迴所成益 190
四、等法界無量迴向之位果 190
第六章 迴向行與淨土 192
第一節 淨土 193
一、總論 193
二、華嚴祖師之淨土論 194
第二節 普賢十大行願與迴向 200
一、普賢行願品淺釋 200
二、普賢十大行願與迴向 201
三、普賢行願導歸極樂 204
第三節 極樂世界 206
一、極樂淨土緣起 206
二、阿彌陀佛名義 207
三、極樂淨土 210
第四節 華藏世界 214
一、華藏淨土緣起 214
二、毘盧遮那佛 215
三、毘盧遮那佛之本願 217
四、華藏淨土 217
第七章 結論 223

一、原典資料
1. 【後漢】安世高譯:《佛說舍利弗悔過經》,《大正藏》第二四冊。
2. 【後漢】支婁迦讖譯:《道行般若經》,《大正藏》第八冊。
3. 【後漢】支婁迦讖譯:《佛說般舟三昧經》,《大正藏》第十三冊。
4. 【後漢】支婁迦讖譯:《阿閦佛國經》,《大正藏》第十一冊。
5. 【曹魏】康僧鎧譯:《佛說無量壽經》,《大正藏》第十二冊。
6. 【吳】支謙譯:《大明度經》,《大正藏》第八冊。
7. 【西晉】無羅叉譯:《放光般若經》,《大正藏》第八冊。
8. 【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大正藏》第一冊。
9. 【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增一阿含經》,《大正藏》第二冊。
10. 【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六十華嚴》,《大正藏》第九冊。
11. 【姚秦】竺佛念譯:《菩薩瓔珞本業經》,《大正藏》第二四冊。
12. 【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大正藏》第二五冊。
13. 【後秦】鳩摩羅什譯:《佛說阿彌陀經》,《大正藏》第十二冊。
14. 【後秦】鳩摩羅什譯:《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大正藏》第三七冊。
15. 【後秦】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大正藏》第八冊。
16. 【後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大正藏》第九冊。
17. 【後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大正藏》第十四冊。
18. 【後秦】鳩摩羅什譯:《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大正藏》第八冊。
19. 【後秦】鳩摩羅什譯:《中論》,《大正藏》第三十冊。
20. 【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譯:《四分律》,《大正藏》第二二冊。
21. 【劉宋】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譯:《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大正藏》第二二冊。
22.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大正藏》第二冊。
23. 【元魏】菩提留支譯:《入楞伽經》,《大正藏》第十六冊。
24. 【北魏】菩提流支譯:《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大正藏》第二十六冊。
25. 【北涼】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大正藏》第十二冊。
26. 【北涼】曇無讖譯:《悲華經》,《大正藏》第三冊。
27. 【陳】真諦譯:《攝大乘論釋》,《大正藏》第三一冊。
28. 【隋】瞿曇法智譯:《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大正藏》第一冊。
29. 【北魏】曇鸞撰:《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註》(往生論註),《大正藏》第四十冊。
30. 【隋】慧遠:《大乘義章》,《大正藏》第四四冊。
31. 【唐】道綽:《安樂集》,《大正藏》第四十七冊。
32. 【唐】玄奘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大正藏》第十二冊。
33. 【唐】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正藏》第七冊。
34. 【唐】玄奘譯:《大乘莊嚴經論》,《大正藏》第三一冊。
35. 【唐】玄奘譯:《成唯識論》,《大正藏》第三一冊。
36. 【唐】玄奘譯:《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大正藏》第二七冊。
37. 【唐】玄奘譯:《阿毘達磨俱舍論》,《大正藏》第二九冊。
38. 【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大正藏》第三十冊。
39. 【唐】窺基:《成唯識論述記》,《大正藏》第四三冊。
40. 【唐】法藏:《華嚴經探玄記》,《大正藏》第三五冊。
41. 【唐】法藏:《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大正藏》第四五冊。
42. 【唐】實叉難陀譯:《八十華嚴》,《大正藏》第十冊。
43. 【唐】義淨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大正藏》第二四冊。
44. 【唐】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大正藏》第三五冊。
45. 【唐】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大正藏》第三六冊。
46. 【唐】澄觀(別行疏)、宗密(隨疏鈔):《華嚴經行願品疏鈔》,《卍續藏》第七冊。
47. 【唐】般若三藏譯:《四十華嚴》,《大正藏》第十冊。
48.
49. 【宋】畺良耶舍譯:《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大正藏》第十二冊。
50. 【宋】求那跋陀羅譯:《過去現在因果經》,《大正藏》第三冊。
51. 【清】彭際清:《華嚴念佛三昧論》,《卍續藏》第五八冊。
二、中文資料(現代人著作)
1. 成一法師:《華嚴文選》,台北:萬行雜誌社,民國八十年九月再版。
2. 印順法師:《如來藏之研究》,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初版,八十一年五月修訂一版。
3. 印順法師:《妙雲集.淨土與禪》,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二月修訂一版。
4. 印順法師,《華雨集》,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四月初版。
5. 印順法師,《成佛之道》,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九月初版。
6. 印順法師:《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七十年五月初版,民國八十三年七月七版。
7. 印順法師:《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初版一刷,八十七年八月初版七刷。
8. 賢度法師編著:《華嚴學講義》,台北:財團法人台北市華嚴蓮社,民國八十九年七月出版。
9. 靄亭法師:《華嚴一乘教義章集解》,台北:財團法人台北市華蓮社,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四版。
10. 川田熊太郎著.李世傑譯:《華嚴思想》,台北:法爾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六月一日。
11. 木村泰賢著,演培法師譯:《小乘佛教思想論》,台北:天華出版社,民國七十九年一月一版,八十一年七月一版二刷。
12. 《印度佛學思想概論》呂澂著,台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五年十月初版。
13. 高峰了州著.釋慧嶽譯:《華嚴思想史》,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八日初版。
14. 梶山雄一:<般若思想の形成:迴向>,收錄於梶山雄一等著.許洋主譯:《般若思想》,台北:法爾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一月一日出版。
15. 楊政河:《華嚴哲學研究》,台北:慧炬出版社,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再版。
 
三、日文資料 (現代人著作)
1. 日下俊文:<迴向思想の發達--『小品般若』と『大品般若』を中心に>,收錄於《般若波羅蜜多思想論集:真野龍海博士頌壽記念論文集》,真野龍海博士頌壽記念論文集刊行會編,日本東京:山喜房佛書林,一九九二年,頁三二三~三三八。
2. 平川彰.梶山雄一.高崎直道編:《中觀思想》《講座.大乗仏教7》,東京:春秋社,昭和五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
3. 平川彰.梶山雄一.高崎直道編:《般若思想》《講座.大乗仏教2》,東京:春秋社,昭和五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4. 真野龍海:<迴向>,收錄於真野龍海著:《般若波羅蜜多の研究》,東京:山房喜佛書林,一九九二年。
 
四、期刊論文
1. 釋印融:<迴向之初探>,《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九)》,台北:財團法人台北市華嚴蓮社,民國八十八年出版,頁三二一~三五八。
2. 釋惠敏:<心淨則佛土淨之考察>,中華佛學學報第十期,中華佛學研究所發行,民國八十六年七月出版,頁二五~四四。
3. 釋慧通:<迴向之研究—以《大智度論》為主>,《福嚴佛學院第八屆初級部學生論文集》,民國八十八年,頁八六九~八八六。
4. 李幸玲:<佛三身觀之研究>,《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十)》,台北:財團法人台北市華嚴蓮社,民國八十九年出版。
5. 賴賢宗:<淨土信仰論之研究:世親、曇鸞之迴向思想>,中華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四期,民國八十八年出版,頁六九~一0四。
 
五、工具書
1. 慈怡法師主編:《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山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五月初版六刷。
2. 平川彰編:《佛教漢梵大辭典》,日本:灵友會出版,一九九七。
3. M.Monier Williams:A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Delhi: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一九九0。


上一篇(意生身的內含與歷史開展之) 回目錄 下一篇(《六祖壇經》宗寶本之禪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