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形的普通意識也能發起無漏慧,這樣的講法是和宗喀巴大師《菩提道次第略論》的宗旨有南轅北轍的相違,不過我雖然讚歎《菩提道次第論》是體系深廣論理嚴謹的鉅作,特別是對於我過去至今一心宗仰的中觀見和中觀的實際修習方法,本論有令人聞所未聞歎為觀止的解析,但我仍然對宗喀巴大師的某些主張持保留態度。
  

首先,宗喀巴大師相當強調「次第決定」,認為修行必須由下而上,由淺入深,而若有躐等則不可能成就,因此說道的次第是決定的。關於這點,我以為大體是沒錯的,修行是應該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如果基礎前行不足,卻急於修習上人法,那麼往往會欲升反墜、求速反慢。不過,躐等而修、越級而修雖然一般而言是不適當的,但是否能以全稱的語氣斷定它不可能成就或不可能進步呢?我覺得「諸法因緣生」,緣生法在相同的因緣條件下,其生起是有普遍的必然性和不可躐等的次第性,這是沒錯的,但問題是,重重無盡的世間因果、遷流不住的五蘊身心,誰能掌握完全相同的因緣呢?換句話說,因緣不同,果報就不同,器世間也好、有情身心也好,實際上他(它)們的因緣是時時刻刻都略有不同的,既有不同,則次第不可「決定」。
  

我覺得《菩提道次第論》精闢的見解非常多,而且許多都屬發前人所未發的智慧洞見,但語氣稍過肯定則是美中不足。例如,道論中的重要觀點「先修止後修觀,止成觀乃成」「非止觀雙運不能破薩迦耶見」,我覺得如果論中措詞略微和緩,不以斷定的語氣,則這些觀點都是發揮經論深義屬大乘修證正常道的睿見,一旦以全稱的語氣一概而論,則有標榜自宗貶抑他宗之嫌,況且也無法完全吻合經論。 
  

舉例說,《雜阿含經》就有這麼一段記載:有一位比丘因病倒無法獲得三昧而憂悔,佛陀前往該比丘處,問他說,「你有沒有破戒?」該比丘回答:「世尊,我沒有破戒!」佛陀就繼續問他,「你既然沒有破戒,那為什麼會生起憂悔呢?」這位比丘稟告佛陀:「我因沒辦法得到三昧,所以心生憂悔。」佛陀接著對他作這樣的開示:「你認為色是我嗎?受想行識是我嗎?」比丘回答:「不是的,色受想行識都不是我!」佛陀就繼續說:「色既然不是我,受想行識也都不是我,那麼一個比丘可以做這樣的想法嗎——我因為不得三昧,所以才產生憂悔?」這位比丘在聽完佛說這段話後,當下發起無漏慧,心得解脫,而且身體的疾病也都好了。 
 

 《雜阿含經》這段記載和《菩提道次第論》「止成觀乃成」的說法是不一樣的。另外,北印度五百大阿羅漢造論的《大毗婆沙論》也這樣明載著:「有修奢摩他(止)為先入聖道,有修毗缽舍那(觀)為先入聖道;有信為先入聖道,有慧為先入聖道;有從他聞法入聖道,有內正思惟入聖道。」從佛經和五百羅漢造的論,都可反證宗喀巴大師主張的「止成觀乃成」並不是唯一的真理。
  其次關於「止觀雙運」的問題,宗喀巴大師認為唯有止觀雙運可以徹底斷惑。對此,我的態度還是一樣,如果宗喀巴大師的意思是「先成就輕安、無作意、不動搖的止心,在這樣的止心中尋伺抉擇空義,思惟觀察緣起,是『很能』斷除薩迦耶見的方法。」那麼我是十分贊同的,可是如果說止觀雙運是「唯一能」破除薩迦耶見的方法,那麼我就覺得不妥當了。我的想法很單純:甚深的中觀見、中觀修習法,唯龍樹、提婆、月稱菩薩一脈最極力抉微發揚,如果只有中觀見、中觀修習法可以斷惑,那試問中觀宗還沒出現以前,佛弟子都修什麼?還有,中觀宗以外的大、小、顯、密各宗派,他們之中難道都沒有斷惑證空的聖者嗎?
  

另外,《菩提道次第論》內中針對「頓修派」的批評,我也覺得有些需要再斟酌。當然宗喀巴大師在論中並沒有指名道姓批評禪宗的直指人心、白教的大手印和紅教的大圓滿,但是從文義以及宗喀巴大師之後一部份格魯派修行者的議論,多少可推知宗喀巴大師對頓修派的直指人心、大手印、大圓滿是有不以為然。論中關於這方面的批評,有些屬必要的糾正,例如:修止心念不動,但所緣境不明利,其實已陷入微細沈沒,卻常被誤認為定境;修止心念遠離掉舉,同時心眼明亮寂靜覺照,卻常被誤認為有止有觀止觀雙運;修止已得第九住心,並獲身心輕安,常被誤認為證空;修止緣空義而入定心,常被誤認即是止中修觀;修止而一切時地不起分別概念,不貪、不瞋、不取、不捨,常被誤認已獲現觀「諸法唯假名」之空慧。
  

以上所說,確實都不是清淨見。但問題是直指人心、大手印、大圓滿就是這樣嗎?這些似是而非的空見空慧堪代表頓修派的修證道嗎?由於大手印、大圓滿的傳承我不很了解,所以只就禪宗的心法來談。
  

其實禪宗直指人心的頓修法門,是一種「果地修」的解脫方法,我之所以說果地修,而沒有沿用頓修派通稱的「果地見」,是因為禪宗的根本見地仍舊屬般若中觀思想——當然這點會有一部份佛教學者不同意,因為禪宗的語錄裡隨處都會看到類似「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菩提自性本來清淨」「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等等的文句,所以佛教學者將禪宗(包括大圓滿、大手印)歸為真常思想的如來藏系是很自然的。關於這點,在這裡我無意申辯,我要說的只是我知道自己所理解的禪宗是宗仰畢竟空思想的。
http://www.modernzen.org.tw/lee/chibook/ahan/ahan-03.htm

 


上一篇(時間將彌補一切的創傷) 回目錄 下一篇(執著的愛是一種想像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