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見新角度的闡釋精華版

在佛陀的啟示【羅喉羅˙化普樂著,顧法嚴˙譯,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第三頁】提及,佛陀有一次到憍薩羅國的一個奇舍子的小鎮去,當時的族性是迦摩羅的居民,就向佛陀抱怨:「各個傳教者往往老王賣瓜,自讚毀他,令人疑惑,到底誰對誰錯?」於是,佛陀給他們一個在世界宗教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開示,要這些鎮民不可被「道聽途說、宗教典籍、推理或推測、事物的表相、揣摩出的臆測之見、似是而非之事物、導師所開示的話」所左右,一定要自己確知此事為善良美好,才可接受。在「中阿含求解脫經」中,佛陀甚至開示,要其弟子必須檢驗如來本身的真實性,如此才能令其充分相信他所隨師學法的真正意義價值所在。

筆者在二十年前會學佛,也正是受「佛陀的啟示」這本書所感召而決心修佛,筆者真的很驚訝於佛陀允許弟子對佛陀及其教理的質疑,這種民主、科學的風範,正是筆者最佩服之處。佛陀對人類最大貢獻之處乃在於「把宗教真理化」,大掃宗教教條化的作風,這才是最高佛教教義。

>>> 中觀見與如來藏見 <<<

筆者幾個月前曾經與一位法師私下晤談,談及佛教「中觀見與如來藏見」之爭﹕

筆者:中觀派的八不中道:「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遠離兩邊,非常反對晚期佛教如來藏見之「常、樂、我、淨」思想,認為佛性、如來藏之常見,完全違反三法印之「無常說法」,中觀派似乎對「無常」特別偏好,把字宙萬象嚴格認定一律是無常的。

法師:中觀思想較有歷史淵源、較有根據的。

筆者:就世俗諦而言,十方諸佛成佛,永斷煩惱障、所知障,此事是否具有永恆性?若不具永恆性,一定要硬套中觀派教條之「無常」,釋迦佛、阿彌陀佛、十方諸佛又要起煩惱障、所知障,重新墮落成眾生,那麼大眾修佛就白修了,因為修到最後成了佛,又耍無常一番,墮落成眾生,那麼佛教徒修行就沒意義了。

法師:你搞錯了!成佛是「不斷不常」的,所以沒什麼永恆性。

筆者:對不起,你所說的是勝義諦【理】,而我所說的是世俗諦【事】,我是要你就世俗諦作回答。

法師:勝義諦不離世俗諦,兩者一體的。

筆者:華嚴哲學是「理【勝義諦】事【世俗諦】無礙」,理不可用來礙事,否認世俗諦的。若用理來礙事,如此就可用勝義諦的非因非果來否認世俗諦的確有因果報應存在。照理說,你不可用勝義諦的「不斷不常」來否認世俗諦「成佛永斷煩惱障、所知障之永恆性的存在事實」,中觀不是主張「勝義諦不礙世俗諦」嗎?

法師:‥‥‥‥。【知道理虧了!】

筆者:其實「成佛是永恆斷除煩惱障、所知障」的,這也就是「如來藏、佛性」常性永駐思想會誕生之所在。也使廣大的佛教徒修行才會覺得有意義,不然連成佛也會無常,大家豈非白忙一場。

法師:似乎有些道理。

筆者:自古以來佛門宗派之爭不是件好事,中觀、唯識千年論戰,佛法仍舊在印度滅亡。我們的邏輯學其實很多公設是不完美的。因為宇宙很弔詭,光是具有粒子及波動兩種性質的,兩種性質完全不相容,粒子的一串公式與波動的物理公式硬是無法通用,可是用粒子說或用波動說來描述光,卻都完全正確。

在量子力學中的世界這種如幽靈般的迷幻現象不可勝數。西藏多年以來有利美【無教派】運動,即是在尊重各教派皆可成佛,如爭執最嚴重之紅教大圓滿的如來藏見與黃教大中觀之中觀見,現在皆漸漸各自受到尊重,這種情形用光的「粒子說」與「波動說」既矛盾又共存的例子來理解體會是最佳不過了,要知道我們即使擁有西方邏輯嚴謹的判斷法,可能也不怎麼管用。

佛陀偉大之處乃在「教理真理化」的頁獻,且非常反對娑羅門教式的「教理教條化」陋習,但是現代傳法師卻走娑羅門教的陋習,唐朝禪宗禪師不用佛經,以數學式的義理,大機大用的接引行人,千古傳為美談,現代禪師只會以學國文的方式,講解佛經、禪宗公案,深以鸚鵡學語為傲,這種作風,可能與中國人喜歡盲目崇古,深惡標新立異的劣習有關。照這種作風,中國人的漢學、佛學在以美、日為主的世界性學術圈子,永難有出頭天的日子,這些事實我們的漢學、佛學學者大多心知肚明,中國人的愚昧馬虎作風,到底何時才能覺醒呢?

>>> 破相顯性,諸相非相 <<<

我們的佛學界最近幾年來,一些人好惡成見太深,獨尊本派,罷黜百家的言論全部出籠,攻擊華嚴經金剛藏【即密宗之金剛手】菩薩,現夜叉身,是佛法天乘化,攻擊密宗現雙運相的時輪金剛、上樂金剛、喜金剛‥‥等,為邪魔眾。

其實密宗黃教宗喀巴大師早就已經把西藏一些劣習作了禁止及改革,九成以上的藏人是修黃教的,一旦僧眾犯邪淫則立即貶為在家人,一輩子不得再出家,其規矩比漢人還嚴格。其實無上密部的時輪、上樂、喜金剛‥‥等法,就如同「禪師在勘驗學人」一般,並不是教人去學習,相反地,這些雙身相,是用來考驗學人,悟性有否過關,一旦學人實力夠,見到雙身相,內心不為所動,如同維摩詰經所云:「令魔心憒亂,不能得其便,火中生蓮華,是可謂希有!」學人至少能過此關,才有資格談悟性成佛。

至於其他密宗的獅面空行母、金剛亥母、大黑天、吉祥天母‥‥等尊,現忿怒相,若內心不恐怖,如如不動,如同心經所云:「菩提薩埵以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才算懂得般若心經。一大堆的密續往往以禪宗大機大用的方式,甚至以反面的方式來展現真理,例如:馬頭明王、大黑天的誅法,就是觀世音菩薩以最慈悲----加倍慈悲的化現,為了悲憫水深火熱的受難眾生,為了護教護民之故,願意上陣殺敵,代眾生受罪,下地獄修行成佛,這種成佛方式雖苦,但成就迅速,軍人保國衛民,正好修此法來成就,也符合地藏菩薩的大悲願,但是一般人就不一定適合此教法。

無上密部教相往往以相反方式來展現真理,仍是有其顯教金剛經依據的,金剛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密法故意用相反的、令人憎惡的外相來考驗學人,一旦學人陷入表相的迷惑中,表現排斥、厭惡,就表示沒悟得金剛經所示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最高真理。所以學人、弘法人,應該不著一切相,立場超然,以身作則,用客觀說法作示範、榜樣,如此才有資格說佛法、空性,因此一些獨尊本派、罷黜百家的修行人厭惡密法對密法亂作攻擊,反而顯示此等人根本沒開悟,若是有人盲目追隨,等於是「一盲引眾盲,相率入火坑」,故對這些偏激的修行人最好大家遠離之,免得跟著造口業又悟不到真正的空性,這樣就虧大了。

其實密宗教法裏教義本質與顯教一樣,照樣修四攝六度法,只是表面外相不同而已,顯教沒有必要以貌取人,這反而會失去很多受益之處,易經云:「滿招損,謙受益」,正是最佳之寫照。

>>> 化五毒,成五智 <<<

在顯教談及佛陀的智慧,往往以般若經為中心,各宗派說法不一。但在密法灌頂之初灌就以唯識思想為主,化貪、瞋、癡、慢、疑五毒成為五佛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法界體性智【此智為密宗所獨有,其餘與唯識宗相同】。

顯教的修行證果次第,從因地起修的立場而言,要證得大圓鏡智,以如實觀為主之空性,如同圓鏡如實照了四聖六凡十法界,一切無礙。

外在的宇宙萬有及內在的身、心【了知心、我見、妄想】全都是法身,順其自然而流行,無住生心,當下整個都是的,沒有二話說,甚至連個「是」字亦不可得,同時即此又離此也。云何離此?其實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只是缺個情執而已。

身心境此種內內外外諸顯,每一瞬間的每一幕,皆是完美的大圓滿,謂之為極樂世界,華藏世界亦無不可,因為每一幕皆是圓滿無缺,一切現成,圓同太虛,無欠無餘,故可云:「無忮無求」、「將心用心,豈非大錯。」

一般人在表面意識亦可做到如此,但這仍只是假相而已,這只算是「觀照般若」階段,但是最大的致命傷,乃是在其潛意識仍然煩惱一大堆(例如:一些人善悟經典,表面上好像「無自性故空」或「本來清淨如來藏見」…,但事實上,其嘴巴是聖人,行為是小人,言行不一致,說得到但做不到…)。其原因乃在潛意識中之第七識仍有無色無味、看不到、摸不著的「我法二執」未破。我們要證得把第八識轉化成大圓鏡智之解脫境界,其先決條件就是要破我法二執,把第七識轉化成平等性智,才有辦法談大圓鏡智(這才算「實相般若」),證得大圓鏡智後,就如同圓覺經所云:「譬如銷金礦,金非銷故有,雖復本來金,終以銷成就,一成真金體(恢復成本來清淨的(第八識)如來藏),不復重為礦」,這才算正式恢復成本來清淨的(第八識)如來藏。

在唯識學中有個很突出的貢獻,唯識思想等於把中觀思想:「眾因緣生法【依他起性】,我說即是空【圓成實性】,亦為是假名,亦即中道義。」的說法及「煩惱即是菩提」的說法作了如下之修正:「眾因緣生法【依他起性】,必先破除我、法二執【遍計所執性】,才可說是我說即是空【圓成實性】」,唯識宗依「解深密經」所粹取出的思想的確高超,用「於依他起性【X者】,破除遍計所執性【非X者,即破除我、法二執之意】,才是圓成實性【真正實相的X者,即是空性】」來看金剛經,一看就懂。人一戴上我法二執的有色眼鏡,並不能說「色即是空」,一定要「色者,非色者【去除我法二執的有色眼鏡】,是名【真正見到實相的】色者【真正的「色即是空」】」,金剛經云:「莊嚴佛土者【X者】,即非莊嚴【非X者,即是不去執著莊嚴相----破除我法二執】,是名【真正實相】莊嚴【真正實相的X者】」,以此公式看金剛經一看就懂,比什麼五十三家註金剛經還來的更有根據。在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其中有提及:爾時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若能如是如汝所說見如來者,甚為稀有!為一切眾生故,見於如來;而心不取眾生之相。化一切眾生向於涅槃,而亦不取向涅槃相。為一切眾生發大莊嚴,而心不見莊嚴之相」。以上這段經文,即是打開上述之金剛經秘密心要之鑰,為金剛經最佳之註解闡釋。


>>> 見聞覺知 <<<


很多佛經中之「無、非、不…」字眼不可解讀為「絕對無」,應該解讀為「遠離、「不」執著」之含意,所以有些人把入定無知覺誤解成:「如來藏不自覺「自證涅槃」、如來藏沒有見聞覺知」,以此攻擊「見聞覺知」是常見外道,這純粹是倒解經義,一盲引眾盲,相率入火坑,把佛經中之「無、非、不…」,誤解成「絕對無」,這些人把禪宗祖師所開示之「知之一字眾禍之門」以及把第八阿賴耶識,特別不受到其自身所收藏的各種種子所影響之「無覆無記性」,以偏蓋全,誤以為整個阿賴耶識、如來藏全部無記、沒有見聞覺知,甚至還強調「睡眠、無想定、滅盡定」中,沒有見聞覺知,故認定「見聞覺知為無常」,所以見聞覺知並非永恆常住之如來藏,其實那是「睡眠蓋及入定境界」如天上烏雲般暫時遮住「第八識之見分、見聞覺知(第七識以之執取為我)」,不然人一睡醒、出定仍然知道自己「睡中、定中」沒見到任何東西,這表示見聞覺知在睡眠中、入定中仍然沒有滅掉,此見聞覺知仍然還是存在著,在菩提流支所翻譯之「深密解脫經」:「諸種阿陀那(阿賴耶識),能生於諸法,我說水鏡喻,不為愚人說」,及佛地經:「(由第八識所轉化成的)大圓鏡智者,如依圓鏡眾像影現,如是依止如來智鏡,諸處境識眾像影現。唯以圓鏡為譬喻者,當知圓鏡如來智鏡平等平等,是故智鏡名圓鏡智」,連成唯識論亦主張:「此中了者,謂異熟識(阿賴耶識別名)於自所緣有了別用(註:此乃是鑑照,並非第六識之比較分別),此了別用,見分所攝」,皆是明言「第八識有見分」,所以絕非「如來藏沒有見聞覺知」,其實佛性、清淨如來藏無所不包、具足「外在的宇宙萬有及內在的身、心【了知心、我見、妄想】全都是法身,順其自然而流行,無住生心,當下整個都是的,沒有二話說,甚至連個「是」字亦不可得,同時即此又離此也。云何離此?其實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只是缺個情執而已。身心境此種內內外外諸顯,每一瞬間的每一幕,皆是完美的大圓滿,謂之為極樂世界,華藏世界亦無不可,因為每一幕皆是圓滿無缺,一切現成,圓同太虛,無欠無餘」(當然包括第八識之見分(見聞覺知)),具足一切,也遠離一切,以上這些人之錯誤看法應該糾正之,依金剛經之本意:「「知之一字眾妙之門」【X者】,「知之一字眾禍之門」【非X者,即破除我法二執之意】,是名【真正實相】「知之一字眾妙之門」【真正實相的X者】,以上述之觀點來作正確理解才對,不然眾人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念大悲咒,觀世音菩薩證入清淨如來藏、佛性,沒有見聞覺知,那麼觀世音菩薩如何在全法界尋聲救苦?所以這些把如來藏誤解成沒有見聞覺知之說法,當然不攻自破,所以這些人的謬論應予不理會之。而且以上這些人所犯的錯誤是屬於犯下「定義性錯誤」,是屬於根本性的、非常嚴重的繁殖性錯誤,如同一個人把英文字母A、B、C….26個字母,把其中的A字,自己認為經典、古人都不對,自己自以為是,改為倒寫的A字,整部字典的A字全部倒過來寫,依此字典所寫出的每一篇文章高論,您說可以看嗎?在潘游龍的笑禪錄裡有一則笑話:有個和尚與許多朋友一起聚會談心,和尚問:「音字底下加一個必字,是什麼?」,其中有人說:「我這輩子從來沒有見過這個字。」,另外有人說:「我曾經在一本古書上看過」,接著另外有人說:「我常看到這個字,只是現在怎麼也記不起來了」…,後來這位和尚將謎底揭穿,根本就是完全虛構作弄人的,引起大家哄堂大笑。以上這些人故意歪曲經典,說「如來藏沒有見聞覺知」,其實也是完全虛構作弄人的,大家不妨哄堂大笑一番。以上這些人過度強調世俗諦如來藏,獨尊本派,罷黜百家,反而不了解金剛經之本意:「如來藏【X者】,空不空如來藏【非X者,即破除我法二執之意】,是名【真正實相】佛性、清淨如來藏【真正實相的X者】。

另外同樣地,「煩惱即是菩提」,一定要經過破我法二執,把第七識轉成平等性智的程序,「【沒有我法二執的】煩惱【才可說】即是菩提」。

>>> 平等性智 <<<

所謂平等性智,就是大手印的一味瑜珈,華嚴經云:「譬如真如體性平等」於菩提煩惱、持犯、佛與眾生、事理、靜亂、善惡、色空、生死、斷除、真俗、解縛、境照,運用無礙、迷悟等諸相對二法,皆視為平等一味,如此才有辦法入維摩詰「一默如雷」的境界。因為證得平等性智後,才知諸法一味,因諸法一味之故,心才不會取捨,才會真把我法二執放下,去除有色眼鏡,煩惱滅盡、得證如實觀的大圓鏡智空性,所以空性可簡約說成為「深層意識遠離相對兩邊、沒有我法二執,心無罣礙所顯現之如實觀」。(由此可知般若心經內「心無罣礙」(深層意識皆沒有我法二執之涵意)在空性思想上具有關鍵性之地位)。

在古代「正法眼藏」,有一則公案:盤山(寶積)禪師一日於街市見人買肉曰:「精底(瘦肉)割一塊來!」,屠兒放下刀,叉手曰:「長吏(老大),那塊不是精底(瘦肉)?」,師大悟。盤山(寶積)禪師其實就是從「不管是肥肉、瘦肉皆是萬有一味」,才悟出悟空性之最重要下手處,乃在「萬有一味的平等性智」,那到底要如何體證平等性智呢?一般來說,是先得把第六意識的分別心轉化成妙觀察智。佛地經云:「妙觀察智者,譬如世界持眾生界,如是如來妙觀察智,任持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無礙辯說諸佛妙法。」經由三昧定力而得到各種波羅密多、菩提分法,遍知萬有,說一切法為諸眾生解其心中之疑。六祖壇經所主張的「定慧等持」、「大定沒有出入」,或金剛喻定,海印三昧、那伽大定、首楞嚴三昧、如幻三昧、空三昧‥‥諸定皆是屬妙觀察智所攝。因為能入定就是靠心理的安詳,逐漸融化掉深層【第七或八識中之】我法二執,逐步證得平等性智,再證大圓鏡智。

唯識宗所主張的「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就是在說菩薩要成佛,在因地之中,就要修定,修出部份的定力,才能把第六意識化成低階的妙觀察智,由定中之心理安詳而融化部份我法二執,把第七意識轉化成初地的平等性智,而證得初地菩薩。依此類推,證得十地的平等性智,破十分的法執而證得十地菩薩(註:七地菩薩尚有我執,到八地或八地以上菩薩則破盡我執,只剩法執)。最後證得佛地平等性智,破盡(俱生)法執、無明、習氣、微細惑,把第八識轉化成大圓鏡智,法界現全身,同時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識】也轉化為成所作智,由此成所作智可現各種神通、化身,以利益無邊眾生,以上四種佛智同時共同彰顯相容無礙,方可算正式成佛。

>>> 法界體性智 <<<

以上四種佛智同時平行、共同彰顯相容無礙,在密宗謂之為「法界體性智」,此「法界體性智」乃表示「成所作智(華嚴經中佛菩薩現各種神通)、妙觀察智(可分為入定時之「定慧等持」及「妙觀察無礙辯說」時之「(維摩詰經中之)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平等性智(深層意識沒有我法二執心無罣礙)、大圓鏡智(如實觀、涅盤寂靜境界)」,以上四種佛智同時共同彰顯相容無礙即是「法界體性智」之精華,只要深層意識沒有我法二執,禪宗內之「一念不起、無此無彼無有分別」(轉成「定慧等持」)或「惠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轉成「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皆成立,主因乃在「法界體性智」允許「妙觀察智(入定及妙觀察無礙辯說)、平等性智(沒有我法二執)、大圓鏡智(如實觀)」平行共同彰顯之故,由此可知密宗之「法界體性智」思想乃是個大利器,以此為基礎可以用來破解很多令大家頭痛之各種經文,例如:「定(妙觀察智)慧(大圓鏡智)等持」乃是妙觀察智、大圓鏡智平行共同彰顯【註:六祖壇經:「定慧等持」主張,在密宗「法界體性智」觀點下,反而可找到強而有力的立足點,可免除其他顯教宗派攻擊「定慧等持」沒有佛經根據】;「能善分別諸法相(妙觀察智),於第一義而不動(大圓鏡智)乃表示妙觀察智及大圓鏡智平行共同彰顯;另外華嚴經云:「譬如真如體性平等」即是表示平等性智及大圓鏡智平行共同彰顯;「實相念佛,念而無念」乃是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平行共同彰顯;空(大圓鏡智)三昧(妙觀察智) 乃是妙觀察智、大圓鏡智平行共同彰顯(註:以上空三昧的理念,可用來澄清有人攻擊「入定與空性不分,混淆在一起」的爭議)…,依此類推,很多令大家頭痛之各種經文皆可用密宗之「法界體性智」來破解,故密宗之「法界體性智」乃是分析破解佛法疑惑的大利器,這也是密宗對佛教教理最大貢獻之處。另外有些人故意混亂修行次第,主張先證得「法界體性智」回頭再證以上四種佛智,這是標準倒果為因的錯誤說法,因為要證得大圓鏡智及成所作智之境界必須圓滿成佛方可,一般禪宗見性開悟只相當初地境界而已,尚未成佛,不可能證得以上四種佛智同時平行共同彰顯相容無礙之「法界體性智」,所以這些倒果為因之說法為錯誤之見解。

在華嚴經感應錄:「宋人呂惠卿,曾註華嚴法界觀,在他戌邊時,有一天遊五台山,當他來到中台時,突然暴風雷雨聲震四方,忽然他看到有一種帶角的小龍形狀的東西,在雲霧中忽隱忽現,此時呂惠卿非常害怕,不久他看到一位偏袒右肩的童子,手執梵夾來到他面前,便問他:「到底你看見什麼,才使你如此害怕?」呂惠卿答道:「可能是我業障顯現,才會看見這種令人震駭的惡境。」童子:「現在惡境已經沒有了呀!不過你來這裡,到底要求什麼呢?」惠卿:「我是想來朝拜文殊菩薩的道場。」童子:「你想朝見文殊菩薩道場,是否還另有何事呢?」惠卿:「因為我喜好研究華嚴法界大教,可是他的宗旨玄妙意義深廣,因此我想請文殊能啟發我的智慧,令我在註解時,或作闡釋華嚴思想時,不發生困難,讓它永遠能流傳於塵世間,使幽暗的黑夜都能頓化光明,並且也可令真正發心的人,也都能夠由此開悟,進入華嚴毘盧性海。」童子:「諸佛的教法雖然玄妙,可是它頗能善順事理,而且簡單明白,一切道理最主要的還是要自己去親自體會才能明白。就拿華嚴十地品來說,其經文不過數十頁,可是一經旁人註解,枝蔓繁雜,就將達百卷之多,而佛法的本旨反而越離越遠,真可謂破碎大道也。」惠卿:「童子你外貌也不過如此而已,年紀又小,怎可訶責這些前輩大德呢?」童子哈哈大笑說:「官人,你的想法就不對了,在這裡的一草一木,無非都是文殊菩薩境界。塵世間的一切境界,都在你的尋常日用之間,只要你觸事不迷,便是真文殊!」惠卿一聽,趕緊下拜頂禮,等他起身時,便見童子化現文殊大士的形貌,騎著獅子冉冉登高而隱於雲中。「觸事不迷(心無罣礙)」便是真文殊,是個非常精要的空性開示,可歎世人,偏偏喜歡瞎搞「破碎大道」:硬是要一心多用,一邊注意「沒有見聞覺知、虛擬的如來藏」,一邊要注意從見聞覺知所現的法界萬有,這樣開車不出車禍才怪,完全違背維摩詰經:「直心是道場(當下即是)」、「觸事不迷」,既簡潔又物我打成一片的空性說法,所以這些破碎大道、一心多用的主張可以不予理會之。

>>> 禪密的大圓滿頓教 <<<

而「禪宗、密宗寧瑪巴之大圓滿及噶舉之恆河大手印」頓教,有時並不採用上述途徑的,頓教乃是應用「德山棒」、「臨濟喝」、「見花開」、「聽鳥鳴」‥‥等諸手段,激起第六識的宗教體驗作沖擊,把第七【或八】識中的我法二執摧毀,而開悟見道,這都是相當個人的問題,我法二執強者就需高強度的沖擊摧毀,我法二執弱者只需平常的沖擊強度就可摧毀之,這其實就是西方心理學界的「震撼治療」。這與佛經採用入定的安祥心理,以漸進的融化我法二執方式來悟道,的確相當不同。在以上的各種宗教體驗中,有些人需要吃辣的,才會過癮;有些人需要吃鹹的,才對胃口,每個人口味、根基皆不同,並非可以刻舟求劍,所以有些人經歷「虛空粉碎」之體驗,可以開悟,有些人卻不行,並非如同有些人故意抬高自己說「虛空粉碎」沒有開悟,這純是個人邪見。修行人是否有開悟,一般從其外表無法得知,故宜從「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之「十大行願」來鑑定之,實際上其行履越做得到表示我法二執越弱,做不到就表示我法二執太強,當然沒有開悟,由此可知有些自稱開悟、犯下大妄語的修行人,一遇到不同見解之人批評,就心頭上火,公開出書要求辯論,書中還明言雙方辯論必須寫切結書:【辯論之輸方必須「自裁」表示負責】,此種欲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之仇恨心,明顯違背佛菩薩「悲智雙運」之解脫境界,故此等人當然沒有開悟,其言論主張當然不必理會之。

在密宗的灌頂中之二灌、三灌就是氣功灌頂,密續裏的氣功理論有很多都是可以和唯識理論相契合,甚至更深入。

因為唯識學只發展到「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的階段,密法氣功理論乃在作更深入之補充。

譬如:唯識學沒提到心與物之間的互動關係,而密續的氣脈學說正是彌補其不完整之處。在唯識學只用業報論來解說人活著靈識在體內,業報命盡,靈識就脫離身體進入靈界,在密宗的密續中卻指出精神的心與物質的肉體兩者無 法直接相容,人能活著就是靠「粗命氣」來聯結心與肉體,如此才能形神合一,一旦業報命盡,導致「粗命氣」的消散,才會造成靈識脫離粗命氣的束縛而離開肉體進入靈界。

在唯識學的認識論只提及【外】境經由我們的根【神經系統】而產生【意】識,此等根、境、識學說,仍得由密續的主張作補充:外境需由我們的根【神經系統】中的氣【粗講為神經傳導電流、神經傳導物質】的來回傳遞才能產生各種【意】識。

在密續中是主張「心氣不二」的,心與氣是互動的,在真正有修行的大瑜珈士才能自我作主,心為主人,氣為馬,氣變為工具、為僕人。在顯教只談【八】識、密宗講不壞明點【八識與氣的綜合體】。氣大致上可分為三大類:粗氣【與養生、身體健康有關】、細氣【與靈界有關】、微細氣【與悟空性成佛有關】。

密宗為何對氣脈如此重視?因為就是與「開悟成佛,息息相關。」在顯教的唯識學所主張的「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就是強調要達到至人用心如鏡的「大圓鏡智」空性【般若經、心經、華嚴經】的境界,把第八識、前五識一起轉識成智而成佛,必先得經由一味瑜珈,苦樂平等,而放棄我法二執,把第七識轉成平等性智,欲去除我法二執就先得經由禪定的安詳心理,把第六識的分別心轉成妙觀察智,用安詳心理來融化我法二執。

但是密宗就是在對唯識學作更深入之補充,密宗認為「心平」才能「氣和」、「氣和」才能「心平」,兩者是互動的。要達成「心平」、「第六識的安詳心理」,顯、密宗禪坐方法多如牛毛,不如用「氣和」的手段來直接處理是較為直接了當的。所以說「氣和」【紅、白菩提、各種能量的平衡】是「安詳心理」的基礎,也是唯識學「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的基礎。

>>> 融合新技術,建立更完美學說 <<<

以密宗觀點來說,人們有執著心結打不開,其背後就是氣脈脈結有阻塞。氣脈業氣的阻塞,形成我法二執的根源,也造成神經系統失調。

打通氣脈阻塞的方法有三大類:

【1】融化法:顯教漸教用禪定安詳心理來打通氣脈、神經,融化我法二執。

【2】沖擊法:頓教用各式宗教體驗來打通氣脈、神經,沖擊掉我法二執。

【3】燒融法:密宗用氣功拙火把阻塞氣脈的業氣燒融或排除,打通氣脈、神經,去除我法二執。

(換句話說,在密宗廣義的觀點之下:一切開悟行為皆可回歸於氣脈、氣、神經、大

腦神經元…..,在其各種交互反應下,所呈現的消除我法二執現象)

各人可依自己所適合的因緣,以自己所適合的方式來作修行。

以上三種法皆可在無形【自我不察覺氣脈運作】、有形【自我明瞭氣脈運作】中去除我法二執而開悟見性。(由此可知般若心經內「心無罣礙」(深層意識皆沒有我法二執之涵意)在空性思想上具有關鍵性之地位)

有些人拜師學藝,繳了好幾萬元,宣稱自已打通中脈,可是看這些人的行徑,又貪瞋癡不斷,實在令人難以想像此等人已開悟見性。其實修氣功的拙火,必須令拙火燒融頂輪的白菩提、密輪的紅菩提,兩者會於心輪,然後上下循環於各脈輪(頂、喉、心、臍、密輪),經由各脈輪神經叢的生化反應由神經系統回饋到我們的腦部,造成腦部永久性良性改變,在行住坐臥中,可隨時動態性消融煩惱,瞬間化貪瞋癡慢疑五毒成菩提智慧,如此方可謂「開悟見性」,西藏白教密勒日巴尊者就是以修拙火定氣功,獲得無上果位,即是最佳應用氣功開悟的證據。

其實氣分成好幾種,低級氣脈運作與神經系統有關,若配合現代西醫的神經生理學,更能相得益彰互蒙其利,而細氣【與靈界有關】、微細氣【與開悟成佛有關】,靈界氣脈系統的研究,只有如法修行的人才能自我察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目前的科學仍然未能達此境界,殊為可憾。

有些人常會以本位主義作祟,說氣功是外道,學正法的人千萬別去學。這種作風,好比清朝末年在大陸首次興建鐵路,火車軋死兩人後。輿論沸騰,清朝只好把鐵路移來台灣,形成台灣縱貫鐵路的前身。多年後回憶,這些反西化、反科技的人們想要以狗吠火車、螳臂當車阻擋現代化的潮流,反而證明他們的愚昧無知。

以上氣功理論乃是古人嘗試用類似神經生理學【氣脈學說】來解釋開悟虛空粉碎,到底是那條神經【氣脈】作祟,此等利用廣義的氣脈神經生理學,來解剖聖人的見道的觀點,實在是千古以來的大突破。我們華人擁有許多中醫、藏密氣功遺產,使之發揚光大都來不及了----「如何從垃圾中篩選出黃金出來」,建立更完美的學說,也許能開發新技術、新西藥,快速消除我法二執,使人修行更易成就,利益更無量無邊的人們,這才是繼往開來、光宗耀祖的行為。

現在黃教達賴喇嘛已允許世界頂尖級的科學家來研究修拙火定的喇嘛,我們台灣的宗教界人士還在私底下宣揚氣功是外道,不是佛教。要小心呀!千萬別重蹈「易經是迷信、邪命」的覆轍,一旦又被洋人「從垃圾中篩選出黃金出來」,我們又頓時成了次等民族。我們需知,佛陀留下給我們的最大遺產就是「真理化」才是真正的正信佛教。而且我們最好把釋迦牟尼佛看待成偉大的心靈啟蒙導師、先聖先哲,這是對祂比較好的歷史上的定位,我們作如此看待,這才是比較健康的態度。

筆者要寫下此篇文章的目的,乃是因為筆者閱讀過「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李志夫著﹕「中印佛學之比較研究」,其他佛陀所開示的各種理論【中觀、唯識‥‥等等】,在比佛陀更早的奧義書裡面,早就具備了佛陀各種理論的雛形架構,後來經由「商羯羅」引用上述之雛形架構來破斥佛法,也造成佛教消失於印度的根本原因。筆者這篇文章的用意,乃在重新賦予佛陀佛法在婆羅門教、印度教,破斥排擠的夾縫中新的生命,也賦予佛法在世界宗教史上新的舞台。各位讀者切勿只存井底之蛙的門戶之見,請仔細參閱上述【李志夫】的著作,瞭解佛法滅亡的真正主因之所在。做為真正虔誠佛教徒的人,應該產生大力擁護佛法的決心,否則真正印度教教義傳入中國及世界各地,佛法仍然還要再滅亡一次。筆者的用意乃在突顯佛陀把各種宗教真理化的貢獻,如此才可以使佛陀保持在世界宗教史上的地位,屹立而不動。【請諸位讀者多了解世界宗教史,才不會被中國學者門戶之見所蒙蔽欺騙。】

其實把「佛法、修行、開悟」真理化、科學化,固然會破壞佛法原本古色古香的原味,但是筆者仍然建議最好「修行科學評量化」,建議有證悟的高憎大德接受科學及醫學評量:包括「心理分析、性向分析、腦波、神經穴位電壓、生物回饋、DNA、血液、光環照相….」種種定性、定量分析,以方便樹立可以客觀比對的科學評量表,垂範後世,以之用來淘汰不合格、欺世盜名、騙財騙色的宗教騙徒(註:其實也可以測一測那一些「如來藏有沒有見聞覺知」之類的爭議),讓大眾不被蒙蔽,學佛修行也修得令人安心,筆者認為的確有此必要。

話說回來,在「空性見」勝義諦的部份,最好採取破我法二執的理念原則,而世俗諦的「斷、常【如來藏】、因緣法【中觀】」這個不必太在意,這些世俗諦的觀點會被科學的進步推翻來推翻去;譬如宇宙學經由量子力學的推論,宇宙之大爆炸是產生於絕對的「無」,這顯然已經推翻中觀派的緣起法,所以佛法不需拘限於門戶之見,應多強調勝義諦空性的殊勝,這才是真正能夠了脫生死的所在。把佛陀的最高教義重新定義為真理化,使真理化永恆與科學同步,就不必擔心佛法被淘汰出局,若是只強調自己宗派觀念的話,會隨著科學進步而被推翻,所以對各宗派世俗諦的主張不必太堅持,這樣就沒有任何好處可言了。

經由第六識分別心所顯現的「斷、常【如來藏】、因緣法【中觀】」,這些都是屬於世俗諦,這些世俗上的斷、常、因緣法,實際上與勝義諦、空性、大圓鏡智了不相關,若不破除第七或第八深層意識的我法二執,終究是戲論。勝義諦、空性、大圓鏡智的如實觀之寂滅境界,其實皆可以與世俗諦的任何一項斷、常、因緣法相容皆不違背,這代表大圓鏡智空性及妙觀察智二項可以平行同時彰顯,所以世俗諦的斷、常、因緣法各派互相攻擊,全部皆是戲論,很多人不瞭解密宗不共於顯教之法界體性智的真髓:「大圓鏡智(空性)、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斷、常、因緣法)、成所作智」可以同時平行彰顯的微妙,這即是勝義諦不離世俗諦、勝義諦不礙世俗諦的真正內涵本質所在,希望大家深入體會之。

筆者寫此篇文章的目的,乃是使佛教各個宗派形成最大的協調,筆者所駁斥的各種觀點乃在排除佛教教理中造成各種教義衝突的絆腳石。在我們平常所膜拜的金剛乘文殊菩薩像,我們若懂的文殊菩薩右手所持的智慧劍的內涵,即是斬斷深層意識中的我法二執根本煩惱,那我們就可以很容易明白號稱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其左手所持的般若經中的最深涵義,故筆者主張「空性見」勝義諦的部份,最好採取般若心經:「心無罣礙」、破我法二執、不執著的理念原則,此乃「聲聞乘、緣覺乘、大乘(中觀、唯識、如來藏)、金剛乘」各派佛法之共同最大公約數,以此觀點可以從容悠遊於「聲聞乘、緣覺乘、大乘(中觀、唯識、如來藏)、金剛乘」經藏海中,而且也會發覺上述各個宗派之間不會互相衝突,反而相輔相成,並且用此觀點來看佛法各宗派、各個宗教師帶有偏見的主張,反而可以用居高臨下的觀點,很容易就可辨別出一大堆說法人、宗教師死在句下的各種偏頗主張,大有問題,可以很容易就跳出窠臼,立判對方是非,不被各種邪見、偏見蒙蔽,可以當個不隨便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明眼人,不亦快哉!

((全文完))

作者:妙湛(陳淳隆)、諮詢人:丁光文 聯絡處:台灣桃園市中山路73號 TEL:(03)3322027

網站:修行急救站

網址:http://home.pchome.com.tw/health/city080/

本文版權,歡迎翻印,廣為流傳。

 

 

相關文章:
《實執諍論》~我執與空性見的爭辯 雪歌仁波切 緣氣:(6592)
菩提心與空性見 緣氣:(8506)
正行 空性見 嘎瑪仁波切 昌列寺 緣氣:(5044)

上一篇(妙湛【放生功德故事】) 回目錄 下一篇(請轉法輪與請佛住世的殊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