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密宗之中心教旨~張澄基教授撰述



張澄基博士(一九二O ~ 一九八八年)湖北安陸縣人,十五歲學佛,十六歲即在江

苗蘆山閉關,十七歲遠赴西康貢噶雪山,追隨貢噶仁波切學習大手印八年,其成

就曾獲得第十六世大寶法王讚許。其藏文造詣之深亦為藏人所讚佩,因其在國學、

藏文和佛法三方面之深厚學養,故成為中國近代能直接由藏文翻譯經論之大譯師,

金剛乘行者蒙受其譯著嘉惠者不計其數。其中文主要著有:(一)什麼是佛法、(二)

佛學四講、(三)佛學今注、(四)密勒日巴大師全集、(五)岡波巴大師全集選譯。





佛教的中心問題,是如何淨除一切苦痛的根由─煩惱,和達成解脫圓滿的覺

位─涅盤或菩提。小乘佛教的教旨,是以徹底斷除煩惱的辦法,來達成涅盤解脫。

後期大乘,則對煩惱是否一定要用斷除的方法才能達成解脫,有進一步的看法。

煩惱的本性如果與菩提並無差別,二者之區別只在「迷」或「悟」之間,那麼「

轉」煩惱成菩提,豈不較「斷」更好麼?因此就有轉識成智的說法。妄念遷流的

第六識,可以轉變成妙觀察智,執我的末那識,轉變成平等性智,執持根、身、

習氣及大千世界的阿賴耶識,轉變成大圓鏡智。這樣就與佛性不增不減本來圓滿

成就的看法一致了。密宗(金剛乘)的見解,與後期大乘並無二致,全部接受了「

轉」識成智,或「悟」識即智,和即心是佛的見解;且更進一步說,煩惱即菩緹,

眾生即佛。在眾生位似乎有「轉」的必要,其實開悟以後,並不覺得有什麼可轉

變的。因為佛性和佛果不增不減,早就圓成的在那裡了。因此,說密宗的見和行

都是由「果位」的觀點出發的。所以叫做「果位見」。有了這煩惱即菩提的見,

密宗就安排了一套煩惱即菩提的事相和實際修持的方法:如貪道之空樂瑜伽,鎮

相之忿怒金剛,癡相之睡夢光明等。因為自己的身體,本來是化身佛的體性,所

以有自成本尊觀的修法。因為隱蔽於自己內部之微妙身,即是報身佛之體性,所

以有報身佛體氣脈明點的觀法。因為自己的心即是法身佛,所以有直契明空雙運

心體之大手印觀法。因為八識的本性即是五智,於是安排了五方佛壇城的瀕法。



 密宗的事相和觀法,雖然是五花八門,撩人眼目,但說穿了,其根本原理仍

是建築在認取煩惱即菩提、即身是佛和即心是佛的「果位圓成見」上的。



  密宗的分類,有所謂四部、二續、五大金剛、九乘道次第等花樣繁多的千般

名目;本尊佛和大小金剛也多不勝數。這一套令人昏頭轉向的密宗法相,初學人

會覺得新奇、神秘。其實這些繁雜的法相,其作用亦無非是「方便」和「表相」

而已。但方便和表法一旦過了度,就反而會成為障礙,使人看不清密宗的本來面

目了。現在去繁就簡,就我個人淺學所知,略述西藏密宗之主要教旨如下:



  宇宙和人生之最根本原理是「二合一」或「二即一」。亦即「相對之統一」

或「矛盾的統一」之原理。此原理可應用於一切處,一切時,一切物。此原理應

用於密乘之課題上就有:生死與涅盤之合一,煩惱與菩提之合一,心與物之合一,

意與氣之合一,陰與陽(或紅與白)之合一;起與滅之合一,明與空之合一,有與

無之合一,悲與智之合一,自與他之合一,生與死之合一……等等。這些相對諸

法之合一,並非只是空洞的理論;密宗皆備有實際之修持方法,使道些差別和矛

盾之相對法,皆現量的融成一味。趨入此「差別即平等」之一味境界,最直接最

主要的方法,是通達自心。因為自己的心才是人人最直接接觸到和經驗到的東西。

於自心得通達秘自在,則於一切法亦能通達和自在。因此學密宗的人,應有下面

的幾點根本的認識:



  (一)一切事物和現象都脫離不了心,它們的存在只是心的經驗而已。一切事

物既然只是心所感覺到的影像,那麼也就是說,心是一切萬物之根源和創迨。



 (二)心是純極的單元而又能包含萬物;它孕育創造出一切世出世法,為一切

奇跡之母,其小無內,其大無外,廣涯無際,深不可測,但它卻又近在目前,當

下即是。自心即是人人的本來面目。自心的廣大面又可稱之為「宇宙心」、「法

界心」或佛心。



 (三)徹悟此宇宙心,並於此心得全部自在的人,就叫做佛陀;不明此心而又

被它所役者,就是眾生。



 (四)在本體上來說,佛陀與眾生是無有差異,等同一味的;在事相上來說,

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則是未覺悟的佛,二者之不同在是否契了此宇宙心。



 (五)這個無限而又涵蓋萬物的宇宙心,是不可思議,難以描述的。勉強的予

以界說可以說為:

 宇宙心是一個廣大空寂的明覺,或簡稱為「大明空覺」。



  (六)眾生的心識是狹小和蒙昧的「知覺」;有道行的瑜伽者的心識是有限的

「明覺」;開悟的菩薩是廣大的「明空覺」;佛陀的則是「最極廣大的明空覺」。



 (七)佛法的一切教旨都只是為了建立一些準備、階梯和指針,以導向此最極

廣大之明空覺。



 (八)當這個宇宙心或佛心全部顯露時,無限的悲心、功德和妙用都會自然的

開顯出來。



 (九)為了開顯此佛心,密宗提供了兩個主要的方法:一個是所謂的方便道或

有相道,一個是解脫道或無相道。前者比較著重於心/氣,尤其是氣的訓練、調

伏及昇華;後者則比較偏重於心的認持、突玻及擴展。但二者皆基於同一之密宗

根本原理:心氣無二論。



  「心氣無二論」乃相對統一原理之延伸,拿來用在調心和調氣的修持方便上,

就建立成一套圓滿和善巧的心氣修持系統。相對之物不僅在本體上是一味或不二,

在作用上亦能相濟和相成。如易理中所明:陰陽雖對立,亦相濟相成。同理,心

氣固對立,但亦互依互融。心與氣者實一物之兩面,因此心調則氣調,氣調則心

亦調,心粗則企獷,心細則息微,心柔順則氣亦暢通,氣充沛則心必爽朗。我們

如果能夠使心調伏、轉變、擴大及昇華,則氣亦隨之,反之亦然。



  (十)方便道修持次第之簡介:



  甲、前行之準備──此包括基本出離心,菩提心之訓練,及淨障集資、求得

加持之種種初步修持。如四加行,上師相應法等修持正行以前之準備工作。



 乙、本尊瑜伽─比乃觀自成為本尊佛陀之修法,其作用如下:



1.因觀自身即本尊佛陀,宇宙大千即壇城靜土,故為一種生佛不二之見地上之訓

練。



2.在自成本尊前,先觀一切所顯皆收歸於大空;座末本尊又再次融於大空,故為

一種觀修空性之訓練。



3.念誦真言,觀想種子字及咒輪等,可得加持及習定之效。



4.觀身內清淨脈輪為修報身佛相應之瑜伽,同時又為心氣無二瑜伽建立了基礎。



5.因修本尊觀及壇城觀及收放瑜伽,則能於中陰相現之時心無恐怖,反能趁機獲

得解脫及證果。



  以上各節屬於生起次第之修法。

 

6.生起次第修得相當之基礎後,再進修圓滿次第、此包括高級之心氣任修持方便,

及睡夢、光明、幻化身等修法。



7.圓滿次第修至相當程度時,則心氣能得自在,因而能導引業氣趨入中脈,打開

全身脈輪;此時心證空性,氣成無礙神通之大力用。



8.因心氣得全部自在,則一方面能解脫生死及中陰,永遠脫離輪迴;另一方面可

神通變化,於法界中隨緣度生。



9.心氣達成最高之圓滿境地時即成就法、報、化三身圓滿之佛位。



(十一)解脫道要義之簡介:



 解脫道亦可稱為無相道。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直接的道路。這條道路是叫人直

契心源,認取當下之明空心體,進而穩定之、擴大之、加深之。此明空心體之全

部圓滿顯露即是法身佛之成就。所以這條路的關鍵在最初之上師指示心體。受法

者在認識心體之後,即能修持無相無依之心地法門:密宗稱此為大手印瑜伽。



 大手印法修持之要點在鬆弛、無作和明照。其中尤以鬆弛任運為最重。因為

一切煩惱和執著皆是一種「緊相」。生死輪迴亦皆是「由緊」而起。相對的,一

切解脫境界則皆是「松」相。所以惟有從「松」入手,或「由緊入松」,「大緊

大松」才能進入解脫之門。「鬆弛無作」看起來應該是容易的,但實際上得不到

口訣和指導,則極難趨入。即使能領會「松」訣,但無始的習氣太深厚了,持續

和深入的「松」,還是需要極大的努力和因緣才能達成的。松和緊都有許多層次

和階段;在某些階段中,松的達成亦需要緊的努力才行。大手印本身著重在任運

無修,但形式上還是免不了「修」,這也許就是所謂的無修之修吧。大手印的「

松」即是「放下一切」。能夠放下一切則本具的法身光明,當然就會自己顯露出

來。所以大手印又名為「開顯本覺俱生智之方法。」大手印的教旨、境界和果證

部和中國的禪宗極為相似,故亦可稱之為「西藏禪」。



  (十二)解脫道和方便道,其實僅在初步的階段中形式的差別,在高級的階段

中,二者就沒有什麼差別,合而為一了。在大手印法已經修得相當的成就後,再

回頭來修方便道的行者也很多。密勒日巴則是二者兼修的瑜伽行者。西藏密法的

弘傳初期,修方便道的人尚多。但方便道畢竟太難,同時俱足各種因緣和堪能的

人亦不多,所以後期密法中修方便道的人轉少,多數人皆走比較容易的大手印路

子了。



 以上所述,只是粗略的介紹一點西藏密宗的基本教旨,掛一漏萬在所難免。

如果要想對西藏密宗有一全盤認識和相當的常識,則必須研讀有關之書籍,及親

身修持一些密法才行。「法露」1987第 29期

上一篇(837~預言寶函──第十) 回目錄 下一篇(835~菩提心修持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