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8/07/14 09:44:06
慈善經濟主義
慈善經濟主義新論
學習次第 : 高階

慈善經濟主義(全球)思論(186)**概念精華篇**百年資本主義之經濟市場失衡與失靈,本世紀為降低資本主義失靈經濟行為之衝擊,其政治經濟行為會完整調整或改變為慈善經濟主義理念,從資本主義至慈善經濟主義,#首提出與採用..#推理歸納結果以休謨概念一樣,#但我們也接受波普爾對歸納法之不同的質疑。

休謨曾提出,我們見到太陽每天都會升起,但並不能確定太陽明天也會照樣升起。如資本主義明天會如實運作?時機未到,經濟市場失衡與失靈將會人類永拋棄。因慈善經濟主義命題假設能通過實際案例而在經濟領域理性上得到證明將可取代資本主義。而我們也接受波普爾對歸納法的質疑看法,則與休謨(他)的“可錯性”原則相融合。 他說,既然無法證明太陽明天會升起來,那麼我們只能假設一條理論,認為太陽會升起。如果太陽第二天沒有升起,那麼這條理論就是錯誤的。然而,直到太陽不升起的那一天之前,這項理論仍不能被證偽(證明是假的)。波普爾由此推出科學理論的劃分標準:若某理論可被證偽,這理論即是科學的。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不同本質,如果社會科學經濟現象與命題假設一致,此理論則可證明是真實的且合乎科學條件與標準。 因此,只需要一隻黑天鵝就足以推翻“凡天鵝都是白的”這一結論。新的社會科學論述可取代了舊的假設論述之後,能夠解釋現在與未來的經濟現象。

於是,採用波普爾從歸納法的不可靠質疑性,得出了新社會科學的可靠性:也許社會科學知識不等於真理,社會科學知識只是假設的社會經濟行為模式。科學的特點就是它可以被證偽,同理可證,社會科學也是如此,科學正是因為能夠被不斷證明為假(偽)而可以不斷求真之進入發展。社會科學發展也是如此,證明社會經濟現象之必要條件是與多數經濟活動行為一致,行為動機也一致性。**GCWPA/IAE 陳俊吉編著(全球慈善經濟主義.學派創始者)**12.July.2018**

反之,那些不著邊際的形而上學空話和偽科學,儘管可能永遠也無法駁倒,卻也永遠沒有任何用處。惟有科學或大數法則行為動機之社會科學,能夠通過不斷證偽而步步逼近真理或行為模式真理,而科學家或社會科學家真正的使命與願景也就在於努力去證偽自己的理論,而不是設法最終證實它,因為真理或正確經濟行為模式只能不斷接近事實真象,不堅持與探索,則而不能最終達到真理。 註:波普爾:如果我們過於爽快地承認失敗,就可能使自己發覺不了我們非常接近於正確。 波普爾是20世紀著名的科技哲學家。他最著名的理論,在於對經典的觀測——歸納法的批判,提出從實驗中證偽的評判標準:區別“科學的”與“非科學的”。在政治上,他擁護民主和自由主義,並提出一系列社會批判法則,為“開放社會”奠定理論根基。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