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7/25 05:01:59
金剛瑜伽母
尊貴確戒仁波切
學習次第 : 進階

 「金剛亥母」閉關教授-1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降伏自己的心,離戲論畢竟清淨,才能利益無量眾生。

 教授:確戒仁波切

 時間:2009年8月28日上午10:00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藏譯中:堪布丹傑

 整理:楊悅芸、初惠誠

 

一連三天裡,會為各位講解有關金剛亥母的觀修方式。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聽到佛陀所宣說的法教,也就是佛教現在在各地都非常興盛。如果將整個佛教內容總結起來,可以說也就歸納在顯乘和密乘的教法當中。

 

在這樣顯、密所涉及的佛教,最主要有三個部分,分別為:別解脫、菩薩、密乘。別解脫一般稱小乘、菩薩為大乘、密乘就是金剛乘,總共三乘。

 

我們可能會問,為什麼要分為三乘?最主要原因是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根器、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習慣,因此佛陀針對不同的弟子,宣說不同的方式,透過他的善巧、方便與智慧來開示,宣說不同的教法。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當知道這個原因,我們會了解,並不是因為有不同的佛陀、不同的教主,開示出不同的法教。就像別解脫乘,也就是小乘,這也是佛陀大悲心所開示出來的教法。同樣,菩薩乘、也就是大乘,或者說密乘、金剛乘,也都是佛陀的心意所流露出來的教法。所以我們可以說,佛陀他深廣的教法,他修持的方式、道路,主要有三個,也就是透過聞、思、修三學;那麼三學總歸在哪裡,總歸在三藏,也就是經、律、論三藏當中。

 

而這樣的三學也好、三藏也好,都包含剛剛談到的三乘教法。然而這一切精髓,也都可以再融攝到一個偈文當中,也就是──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你可以說這個偈子裡,包含了佛陀所開示的所有精要。所以可以說,別解脫乘也好,大乘也好,小乘也好,都只是要告訴我們怎麼樣降伏自己的心。就像偈文所說:自淨其意,所以重點是要懂得認識我們的心、降伏這個心,那麼什麼叫做降伏、調伏我們的心?首先我們要認識,什麼是我執,因為這是我們最主要需要調伏的。

 

所以事實上,如果只是譬如說做一些止惡、做一些行善的事情,它並沒有辦法完全幫助我們降伏我執,或者降伏自心。但是,也不表示修心比較重要,止惡行善就不重要。事實上一點點的小惡我們都要去提防,不要去犯,只要一點點的小善,我們也要盡力去做,因為善與惡的道理也是非常殊勝,非常深奧。

 

小乘對治「人我執」

 

所以當談到調伏這個心,調伏我執,你會發現在別解脫乘、小乘裡,它講出了調伏我執的方式,同樣在大乘、密乘裡,也都有各自調伏我執的方式。這對於一個別解脫乘的行者來說,他們知道,我執需要調伏;而且他們也知道,如果還有我執時,將不可能得到解脫與安樂。因此,會不斷的思維,這樣一個讓我們無法解脫的我執,它的根本在哪裡?我們所執著的到底在哪裡?會發現這個基礎來自我們的身體──稱為五蘊和合的身體,因此他們知道,要調伏五蘊的身體,調伏五蘊的執著。因此,對於一個別解脫乘的行者來說,他們要證悟「無我」,指的也就是,他們經由不斷思維、修持,所以知道原來五蘊在我們身體上,並沒有一個實質的「我」存在,沒有這樣一種實質存在的時候,代表他們證得了勝道,這就是他們的見解。

 

大乘對治「人我執」與「法我執」

 

當談到大乘,大乘也談及無我的觀修和思維,除了如別解脫乘之前談到的,了解到五蘊和合的身體沒有一個我之外,還加上「我的」這一種執著,亦即「我的」執著對象是誰,這是指外在的這些境、外境上,也可以叫做法。所以大乘觀修的無我,包含兩部分,一個稱做「人無我」,一個稱做「法無我」。所以一位大乘行者,當他了解,原來五蘊和合的身體,並沒有一個實質的我存在,同時也進一步了解到,外在的這些法,也沒有一個「我的」這種實質存在時,這樣的「人無我」跟「法無我」他都了解,這可以說是大乘的一種勝義,是他的一種證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別解脫乘、與大乘的無我差別,在於有沒有證到「法無我」。

 

接著進入密乘,那麼在密乘裡面,也談到我執。我執分成兩種,一種叫「俱生我執」,一種叫做「遍計我執」。首先談到第二個我執,叫做遍計的我執,它指的是一種世俗、一種顯相的貪著。用現在話來講就是很多標籤,給予很多標籤、給予很多執著,就是指在很多世俗的相上,你會有很多的貪著,會給它很多的標籤,會有這樣就叫做我執。

 

所以,這樣的一種情形我們會叫假名安立、貼標籤。最主要會對於兩大類的我執,我們會這樣去執著、去貪著,就是剛剛談到:第一類是五蘊和合的身體,我們會給它一個標籤──這個就是我;然後還有第二大類,就是你會執著是「我的」的這些外境,譬如我的朋友、我的東西、我的財物、我的家庭、我的房子,這些都是你在假名安立、遍計上去的這種我。因此,這裡的人跟法兩者,都包含在遍計我執裡。

 

「生起次第」對治「遍計我執」

 

這裡,當我們在學習密乘的時候,要了解什麼是世俗顯相的貪執,要認識到這個名詞的意思是很重要的。為什麼認識它這麼重要呢?因為整個密乘裡面,你要做很多觀修、「生起次第」,而最主要這個法門它要清淨我們什麼?它所淨的是什麼?也就是這個世俗的顯相貪執,這就是我們最主要要清淨的。如果這點都不知道的話,我們將不知道:我們修這麼多的方法、各種清淨的法門,它要清淨的對象是什麼。

 

所以,總的來說密法裡面,它主要修持方法有兩部分,一個叫「生起次第」,一個叫「圓滿次第」。我們為什麼要做「生起次第」的觀修?目的是為了對治、或者說清淨我們對世俗顯相的貪執。就像剛剛提到,這樣一種世俗顯相的貪執,它是出自於我們的「遍計我執」。它的步驟是這樣:因為我們有這種遍計的我執,有了這個執著,我們就會貪著這些世俗的相,給予它很多標籤、貪著,因此對治的方法,也就是要由「生起次第」來觀修。

 

「圓滿次第」對治「俱生我執」

 

我們可能會問:如果降伏了「遍計我執」,那我是不是就成佛了?還沒有。為什麼?因為還有那麼一點細微的,叫做俱生的這種我執,它需要被清淨。我們還會問,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再對治這個最細微的、俱生的這個我執?它就是「圓滿次第」,也就是一種稱為離戲的、離造作的、遠離戲論的,這樣的「圓滿次第」。

 

當透過剛剛這樣的介紹,你會了解為什麼密乘有這樣的次第,譬如先有「生起次第」,再進入到「圓滿次第」。它是為了對治我們不同的執著:從「遍計我執」,然後再到「俱生我執」。也可以用另外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我們要清淨的這種執著,有一種比較粗略,還有一種比較細微。比較粗略的我執是什麼呢?就叫做「遍計我執」,那麼比較細微的執著,就稱為「俱生我執」。

 

所以,密乘的法教也是這樣,從粗略的「生起次第」開始,然後細微進去對治我們的執著。同時遍計的我執,也是從我們俱生的我執,那個細微的我執而出生的,如果沒有那個俱生、細微的我執時,這個比較粗略的「遍計我執」,將無從生起。

 

其實這就好像,我們都會知道在顯乘,你如要有菩薩的十地果位,須先在初地時證悟無我的智慧,也就是在菩薩初地時,完全了解「人無我」和「法無我」。但是,後面還有二地一直到十地,這就是「人無我」和「法無我」越來越細微,要越來越細微的去了解它。所以菩薩的十地,有不同的名稱、不同的分類,這就代表他在初地,證悟了「人無我」和「法無我」,這個無我的智慧,但他還有一些細微的習氣在,他需要慢慢依次第去降伏習氣,一直到第十地。

 

最後,需要用到一個方法來對治最細微的執著,那個方法稱為「金剛喻定」。「金剛喻定」也要有它對治的細微煩惱,或者最細微的習氣。所以「金剛喻定」,它能夠對治最細微、最後的執著是什麼?即為「俱生我執」。所以在顯乘來說,透過「金剛喻定」,對治了我們最細微的「俱生我執」的時候,即被稱為成佛。

 

在顯乘經常說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你不斷的積聚資糧、淨除罪障,目的都是為了成佛。這麼長的時間裡,為什麼需要這麼做?這是因為,我們最細微的俱生我執還沒有消除,在還沒有消除之前,需要有這麼長的時間積聚資糧、淨除罪障地修持。所以我們可以總結,顯乘裡面最終要對治的,透過「金剛喻定」來對治的就是這個「俱生我執」。

 

正確認識密乘是快速道的意義

 

接著談到密乘,密乘也需要對治俱生的、細微的我執。在密乘裡有一句話這麼說:對治「俱生我執」的方法非常多,而且很簡單。還經常聽到密乘裡提到──在一生當中成佛。這個意思就是,如果你抓到了這麼多密乘的方法,而且是容易、簡易的方法,抓到這些要點的時候,的確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而在一生當中就能夠成佛。

 

再講一次,什麼叫做成佛,指的就是已經能夠對治、已經降伏了最細微的「俱生我執」,就叫做成佛。所以,其實也就是剛剛所提到:密乘裡面「生起次第」的方法,就是為了對治我們的「遍計我執」;那麼,這個「圓滿次第」,或者稱為一種無造作的,然後離戲論的、無造作的「圓滿次第」的方式,對治的就是細微的「俱生我執」。所以生、圓二次第的要點,如果各位都能夠掌握的話,的確可以做到像密乘,一生當中成佛的這種成就。修持密乘的人,它需要的都是上根器的弟子。

 

所以也像剛剛所提到,很重要的就是,我們修持這些方法,主要對治的是什麼?要清淨的對象是什麼?一定要清楚了解,很多人修了很久,發覺沒有任何利益或力量產生,這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要對治的是什麼。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也就是你終於知道,原來我修生起次第、修圓滿次第,是要對治俱生我執,還有對治遍計我執,這是我們要知道的。就好像你要丟一顆石頭到一個目標,如果根本不知道要丟到哪個目標,而隨便亂丟的時候,可能也會丟到不該丟的地方──該丟的沒丟到,卻丟到不該丟的地方,那麼不但不會產生利益和好處,有時候反而形成了一些傷害。

 

這是為什麼談到三昧耶戒,顯得那麼重要。因此我們說,當提到密乘的一些修持方法,如果你真的是這樣一位行者,具備剛剛所說的一些因緣條件,而且能相應的話,的確密乘對你來說,是一條迅捷道路,幫助我們能夠一生當中成佛。要不然很多人當聽到密法,密乘、金剛乘,會馬上聯想到神通,有著各種力量、各種咒術,然後很多真言等這樣的情況。或者會想到:一有密法,我喜歡的對象可以馬上讓他很快樂;我不喜歡的馬上給他很多痛苦,透過密法來降伏他等等。很抱歉!當有這樣的想法就不是佛教,這根本不是佛陀所說的法教。

 

那麼我們可能會問,修持密法為什麼說它力量很大?到底密法的力量是指什麼?它指的是對於能相應密法的有緣弟子來說,它能夠幫助你很快得到證悟,這就是密法的力量而已。而事實上這個力量是我們本來就有的,每個人都具備了這樣的成佛力量,只是沒有開顯出來,所以透過密法,這些你覺得相應、有緣的方式的時候,就可以很快幫助你把這些你沒有的力量開顯出來,只是這樣而已。

 

我們每個人自心當中本俱的那種潛能、那種力量,是每個人本來就有的,只在於你有沒有認識到它,有沒有將它開顯出來而已。並不是說我透過密乘,觀修某某本尊、持了它的咒語多少遍,我就變的很有力量,不是這個意思。並非外在給予什麼力量,而是幫助你,開顯你本有的力量而已。

 

所以我們說,心的力量真是無限,它非常廣大。當你不懂的好好運用時,心可以助你很快地造很多惡、惡業。當好好運用心的時候,善業與福樂,也會很快得到。好像我們可能常常聽到一些所謂地獄裡面的痛苦,其實那些東西也就是我們的心所造成,是我們因為錯誤的使用之下而產生這樣的情況而已。同樣我們說,佛陀成佛的這種究竟的快樂,也是我們的心所產生。所以這裡談到這種力量,只是說有沒有打開我們的心,將這個力量展現出來而已,並不是透過一個外在的本尊,給予我們某某力量,並非這樣!(系列三之一)

 

「金剛亥母」閉關教授-2

 

Posted on 2011 年

 

父續強調方便,就是生起次第;母續代表智慧,即為圓滿次第;而在無二續,則兩者都會提到。

 

教授:確戒仁波切

 時間:2009年8月28日上午10:00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藏譯中:堪布丹傑

 整理:劉彤芳、初惠誠

 

四部密續依印度四種種姓而開示

 

我們說整個佛教可以分為顯密兩個部分,在顯乘當中有「三士道」,在密乘裡面有「四部密續」,而金剛亥母是屬於四部當中的「無上瑜伽部」。

 

四部密續是佛陀當時,針對不同根器的人所開示。為什麼要這樣開示呢?這是佛陀在世的時候,為了當時印度整個大環境而說的。那時候印度有種族、階級之分,整個印度人民有四種不同的階級,每個階級都有各自的一些執著與煩惱,因此佛陀針對他們不同的需求而開示。

 

所以佛陀具備了大慈悲和大智慧,他針對不同的人,開示這些不同的、對他們有幫助的、能夠清淨他們各自的執著與煩惱的方法。因此,之後就衍生出這種四部分類的四部續典。

 

事部針對婆羅門種姓

 

首先是事部,對治的對象主要是當時印度婆羅門種姓的人,對治婆羅門種姓的習氣、習性。怎樣的習性?他們是非常高貴的一個種性,因為自己覺得非常高貴,所以具有傲慢心。雖然如此,但他們在行為、生活上既高貴又清淨,所以,你會看到在事部的這些教法、修法都談到要很清淨的來做。因此在四部續典的法教當中,如果提到也有很多的戒要持守的話,都會有這樣的形容:「你要符合像是婆羅門一般的清淨的戒。」

 

婆羅門,是很高貴、清淨的一個種姓。例如婆羅門族,每天必須洗澡,天氣再冷都要洗,到現在這種傳統也都還有。而且就飲食來說,他們也會有很多地方需要特別的注意,和其他人的習慣不一樣,譬如他們都不吃蔥、不吃蒜,並且不能喝酒。

 

因此在事部的這些觀修法當中,你會聽到種種的規矩,都強調要很清淨。譬如在觀修本尊的時候,如果你睡著了,那麼這個觀修就不算了,這時要怎麼辦?有一種方式要清淨漱口一下,或者要從頭到腳洗個澡。或者觀修時,放了個屁,這也不行,就要趕快再去洗個澡再回來;亦或有時候你吞了一些口水進去,這也不行。總之就是有很多這種要求清淨的各種戒律,這都是事部的方式。

 

所以在事部的這些觀修法當中,不只是不吃肉、不吃蔥蒜、不喝酒而已,這還不夠,而是當你在座中修這個法的時候,就像剛剛所提,仍然有著很多的規矩。

 

那麼在藏傳佛法當中,哪一些也屬於類似事部的法門呢?像不動佛的觀修法,就是屬於事部的法,還有像閉「紐涅」的關,觀音的那種紐涅,一天不吃喝等等這樣的關。因為紐涅這種閉關,出自不空成就佛的續典,是屬於事部續當中的,所以它注重很多這種清淨的規矩。

 

因此佛陀開示了事部的這些教法,重點就是符合當時婆羅門的這種清淨習慣而說出來的。而剛剛說到洗澡,洗澡要用水來洗滌,水也不是普通的水,它需要五種從牛身上取得的東西摻合在一起的水來洗。那麼是哪五種東西呢?一個是牠的淚水,然後是牠的鼻水,第三是牠的口水,再來是牛的兩個下門出來的水。

 

如果是事部續典當中的灌頂,我們會有寶瓶裝水,而寶瓶裡面的水,一定需要具備這五種東西,才是如法的事部續典灌頂的水。為什麼需要如此?因為婆羅門族很注重牛,對婆羅門人來說,他們覺得牛是神,非常的尊貴,所以需要牠們來表法。

 

現在在尼泊爾還有這樣的習慣,有些地區還有這樣的婆羅門族。如果有牛的小便時,他們會拿一點灑在自己身上,代表一種洗淨與清淨。對我們來說,這簡直是太可怕了!但是對於婆羅門族來說,卻是上天賜予的甘露。

 

從這裡可以看出,佛陀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重點就是我們的執著,執著什麼是清淨、什麼是不清淨的。好像之前很多方法,也是要對治婆羅門的執著。佛陀知道婆羅門族執著的清淨是什麼,所以佛陀開示事部的這些方式。事部的內容,要旨在告訴眾生,有什麼樣的執著,應該怎麼樣對治。

 

同樣在事部裡面很多的行持,也在告訴眾生,我們所要對治的執著是什麼。如果各位是修事部的行者的話,那麼當你洗澡的時候,水、香啊,洗澡的水,都不是真正如法的修持。所以這時候如果你要洗澡,必須要用那五種牛身上出來的東西才可以。在密乘的四部續當中,事部對治的就是婆羅門種姓的人。

 

行部針對剎帝利種姓

 

密續當中的第二部,要對治的是官族。印度的四個階級中,有一種做官的叫做剎帝利族。這是講到四部當中的第二個,稱為行部。行部主要對治的是剎帝利族,他們大部分都是王公貴族,這些王公貴族,也有一些他們自己的執著與煩惱。

 

行部是依據並建立在事部的修持之上,而開展出來的。基本上,它與事部的差別,比較反映在灌頂之上。在灌頂的時候,事部和行部會用到一些不同的法器、不同的物品,但是我們這次課程不需要針對這些做太多介紹。在藏傳佛教當中,屬於行部的本尊觀修,是如五方佛當中的大日如來佛的觀修。

 

瑜伽部針對王族

 

再來是瑜伽部,在瑜伽部裡面,主要針對國王、王族的情況。在瑜伽續當中,歸納成三個怙主,也被稱為三部怙主的修持,三個本尊代表了大智、大悲及大雄力,融攝在三個怙主的修持當中。代表大智的是文殊菩薩、大悲是觀音菩薩、大雄力是金剛手菩薩。在瑜伽續當中,最主要修持的就是這三個本尊。所以最主要瑜伽續所要對治的,就是這種王族的習氣和執著。

 

無上瑜伽部針對首陀羅種姓

 

第四部需要對治的是首陀羅──即賤民種姓的人。佛陀針對他們,開示了無上瑜伽部的法教。相對於前面的三種種姓──國王、王公貴族、婆羅門,這種屬於首陀羅的一般印度大眾的人數佔了非常多。在這裡所謂的賤民,另有一種意思為一般民眾,所以這裡所指包含非常廣泛,可能是農夫、漁夫,甚至有學問的、沒有學問的,還算富有的或是非常貧困的。所以無上瑜伽部,涵蓋的層面非常地廣泛。

 

圓滿次第只有在無上瑜伽續才提到

 

透過這樣的介紹之後,各位知道,在密乘的四個續典──四部,並不是由四個不同的人說出來的,而是佛陀針對四種不同類型的人而說法。在無上瑜伽部裡,佛陀提到生起次第跟圓滿次第,事實上,圓滿次第只有在無上瑜伽續才提到,在之前的事部、行部和瑜伽部,意即下三部的續典,並沒有提到圓滿次第,圓滿次第是無上瑜伽續當中特別提到的。因此對於一個想要真正修持圓滿次第的人來說,不能不依止無上瑜伽續的這些續典。

 

無上瑜伽續分為父續、母續、無二續

 

接著談到無上瑜伽續,無上瑜伽續當中也分為三個,分別是父續、母續及無二續。這裡所謂的父跟母,並不是指性別上的差別而給予這個名稱,最主要的原因是根據當中的內容,而有這樣的名稱。

 

因為在無上瑜伽部裡面,它的內容最主要可以歸類為方便跟智慧這兩大類。所謂的方便法,用「父」來表示,因此會有父續,內容當中講說的、強調的就是方便。同樣的所謂母續,因為「母」代表智慧,在母續的典籍裡面,主要是強調智慧,所以這個典籍被稱為母續。至於無二續,指的是同時講方便也講智慧,比較平均,所以稱為無二續。

 

所謂父續跟母續並不是依照父母性別的意思而定,而是依裡面的內容而定。父續強調的是方便,方便代表的法門,就是生起次第;母續代表智慧,它的方法是指圓滿次第。在母續當中,主要強調的是智慧,附帶會提到一些方便法。而在無二續當中,則兩者都會提到。

 

父續當中的本尊,最主要的代表是密集金剛;母續裡面也有非常多的本尊,代表的是喜金剛;而無二續的代表就是時輪金剛。

 

所以在父續的典籍和母續的典籍裡面,強調的用詞是不同的,父續會強調生起次第的觀修跟內容,而母續比較強調的是圓滿次第的部分。

 

雖然在父續、母續、無二續當中,強調的重點有些不同,但都談到圓滿次第。譬如在父續裡面的密集金剛,它比較強調的是方便、生起次第觀修,但也會提到圓滿次第。

 

總的來說,這三個續當中都會提到圓滿次第,而圓滿次第的內容是什麼呢?最主要是談到我們身體的脈、氣和明點。什麼叫做明點?最主要指的就是我們的心,所以圓滿次第的內容就是跟我們的心、脈、氣相關的內容。

 

在噶舉傳承裡,最主要將父續、母續、無二續當中圓滿次第的精髓,傳到傳承裡面的就是那洛六法。

 

那洛六法分屬父續、母續、無二續

 

那洛六法屬於圓滿次第,在六法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拙火。拙火是圓滿次第的修持,出自於母續。六法的第二是幻身,圓滿次第的修持,主要出自於父續。所以可以說那洛六法是出自父續和母續,這樣圓滿次第修持的節要,就變成了那洛六法。

 

六法當中的第三是光明法,主要出自無二續當中圓滿次第的修持。第四是睡夢,這個睡夢瑜伽和之前的拙火、幻身、光明,都有關聯性,這四個可以說是六法當中最主要的四個法門。接下來還有兩個,被形容成是六法當中支分的兩個,一個是中陰,另一個是破瓦。

 

那洛六法,是噶舉的圓滿次第修持

 

在噶舉派來說,圓滿次第的修持是什麼?也就是那洛六法。這樣的圓滿次第,還分成兩種,一種稱為有造作的,一種則為無造作的,這裡的那洛六法是屬於有造作的修持。為什麼它被形容為有造作的呢?所謂造作,也有人翻成戲論的戲,就是很繁雜、繁複的意思。

 

為什麼我們說那洛六法屬於有造作,或者視為比較繁複的呢?就像剛剛提到,要觀修很多的氣、脈、明點,透過一種有造作的、很繁複的觀修之後,如果證悟、了解的話,證悟的是離戲論的,或者無造作的圓滿次第。

 

因此我們說,透過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就能夠修持到無上瑜伽續這些教法。那麼,為什麼我們要修持生起次第?最主要是對治我們的遍計我執,也就是對治我們對於世俗、顯相的貪著;而圓滿次第,最主要對治我們的俱生我執。

 

當俱生我執,透過圓滿次第而能夠斷除它的話,在顯教就被稱為成佛;在密乘來說,就形容為證得金剛持的果位;以大手印的教法來說,就是證悟到了無修法身地。

 

(系列三之二)

 

「金剛亥母」閉關教授-3

 

 

如果你了解密乘大手印的修持,所謂圓滿次第 ── 無論是有造作的、無造作的圓滿次第,你都能夠證悟。

 

教授:確戒仁波切

 時間:2009年8月28日上午10:00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藏譯中:堪布丹傑

 整理:劉彤芳、楊悅芸、初惠誠

 

我們經常說自己在修大手印的禪修,然而真正的大手印重點是你有沒有透過這個方法對治了俱生我執,如果對治了俱生我執,它就真的可以被稱為大手印;如果沒有對治俱生我執的話,的確真的是很大的一隻手而已。

 

所以事實上,你知道:「大象的腳、手也都蠻粗的。」當沒有認識俱生我執,沒有對治它的話,只會變成這樣的一種情況。因此我們說大手印也分為很多種:有分為顯乘、密乘的大手印。

 

這裡是談論密乘的大手印,如果你了解密乘大手印的修持,所謂圓滿次第──無論是有造作的、無造作的圓滿次第,你都能夠證悟。

 

那洛六法由密勒日巴尊者開始

 

我要跟大家介紹密勒日巴尊者,他可以說是西藏在一生當中成佛,最著名、最廣為人知的一位尊者。而密勒日巴尊者最主要依止的,就是這樣一個密乘道的大手印。所以圓滿次第,這個名稱在之前就有了,但是之前談到那洛六法的修持,其實是從密勒日巴尊者開始,也就是在他之前就有這個圓滿次第的修持,接著透過他的實際修為與感受、經驗之後,將它歸類為這樣的六個法門,所以那洛六法是從密勒日巴才開始。

 

密勒日巴尊者,經常在山洞裡面一個人閉關,非常貧困的一位聖者,而他在這樣的閉關當中,感受最深的,最有利益的方法是什麼呢?是拙火。因此,就像剛剛提到的,在六法當中,尊者就把拙火定為最重要法。

 

我們大致了解,什麼是圓滿次第。我們要證得這樣的圓滿次第,首先要有生起次第的基礎,我們對生起次第也要了解。為什麼說要了解生起次第?這是因為想要消除俱生我執,而如果不消除遍計我執的話,是不可能真正消除這個細微的俱生我執,所以要修持圓滿次第之前,你應該要有生起次第的修持。

 

我們知道有這個俱生的遍計我執要被清淨,那麼就要了解到,對治它的方法是什麼?這兩者是相輔相成,兩者都必須具備。而對治遍計我執的方法,就是生起次第。

 

金剛亥母法在噶舉修持中的次第與重要性

 

所以噶舉當中的圓滿次第就是剛剛談到的那洛六法編註,而在生起次第,噶舉當中強調的是什麼?它有一個名稱叫做俱生母。什麼叫做噶舉當中生起次第的俱生母?指的就是金剛亥母的修持。因此,這就是為什麼金剛亥母是噶舉派裡面,這麼重要的一個本尊的原因。

 

金剛亥母的修持分為外修、內修和密修,而在內的修法時,它跟六法當中的拙火,關係非常密切。如果我們問,金剛亥母是屬於父續、母續、無二續的哪一個呢?它是屬於母續。剛剛也提到,拙火是屬於母續的圓滿次第。

 

你會發現,在母續出來的生起次第,就是俱生母、金剛亥母,母續出來的圓滿次第就是拙火,所以這兩者的關係非常密切。

 

遍計我執

 

剛剛提到遍計我執的詞彙,這個詞彙在密乘裡較少用到,在密乘裡稱為世俗相的執著。我們可以反觀自己,我們自身有沒有這樣的執著?就好像有人突然叫你的名字,你馬上意識到:「喔!這個是我!」這是你的反應。你可以問問自己,你覺得是「我」的這個「我」,到底它的基礎在哪裡?是什麼?這時候你會看到,自己執著的這個我,原來是五蘊和合的身體,以為這即是我,這就是我執。

 

在這樣我執的基礎之上,我們又會發展出更多的執著,也就是「我的」的執著,譬如:這是我的東西、我喜歡的人、我的房子等等。說到這裡,大家就知道有兩種我執,我們會習慣的。第一個以為這是我,有這種我執之後,再來就是「我的」的各種執著產生出來。

 

事實上這兩種執著,我們的習慣、貪執,並不是本來就有的,所以它並不是俱生的,因此被稱為遍計我執,就是後來的、加上去的意思。所謂的遍計,在藏文裡面的意思是「給很多名稱」,也有人說是貼標籤的意思,意即本來不是這樣,你給了它一個名字,貼很多標籤在上面。

 

這好比我們的房屋,如果這間房屋已經過戶,變成是你的名下的時候,你就說這是我的,但是當你還沒有真的買過來的時候,還沒有過戶到你的名下時,你就會感到並不完全是我的。

 

當我問你,為什麼你覺得這間房子是你的,你說因為那張紙上載明了是我的。但就在那張紙出現之前,你不覺得房子是你的,但因為那張紙出現以後,你會覺得房子屬於你的。這就被稱為遍計我執。

 

這是你貼一個標籤了,那張紙它就是一張標籤,標明了──這是我的。所以我們這種貼標籤的執著,是非常厲害,也是非常執著的。譬如:這個房子屬於你的話,如果它玻璃裂了一點,你會很心痛,然而一旦易主以後,就算是整座牆倒塌了,你也不會在乎。這種情況就叫做我們的遍計我執。因此這種貼標籤的習慣,或者世俗顯相貪著的習慣,你要讓它減低、減少。

 

生起次第對治遍計我執

 

我們會問,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減低這樣的遍計我執?這也就是密乘當中的生起次第。在生起次第觀修的時候,包含兩個部分,就是所依跟能依:所依就是這個地方、壇城;能依,是指裡面的這些眾生。

 

因此,你一聽就知道,這兩者就是對治我們執著「有我」跟「我的」。就好像生起次第我們要觀修裡面的人,還要觀修這個房子、宮殿。所以在生起次第的時候,為了要消除我們的我執,執著有一個我,就要觀修我是本尊,我是清淨的本尊相。

 

這樣的好處就是讓我們執著世俗顯相的我、我的這種執著,透過執著一種清淨的相以後,讓我們這種世俗的、不淨的執著減低,心裡越來越清淨。

 

那麼為什麼生起次第要觀想這些壇城、這些相呢?最主要是清淨「我的」的執著,譬如我的房子、我的東西的這種執著。這是為什麼我們要觀想,在生起次第的時候,我就是清淨的本尊,同時需要觀想,我所在的這個地方、這一切、我的朋友、我的眷屬,就是清淨的宮殿、清淨的佛菩薩的眷屬。

 

為了要對治我們這種遍計我執,我們用一個新的、清淨的、另外的一個念頭,去消除我們執著的念頭。要不然的確有人會問:奇怪,我做這麼多的觀修,這不也都是妄念、分別念嗎?的確是的。就好像本來你有一個不清淨的遍計我執念頭,但是現在換成一種清淨的、本尊的念頭,其實這兩者的確都是分別念,都只是念頭,但是你是用清淨的念頭,去對治不清淨的念頭。

 

因此,生起次第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知道這個方法,是為了要對治我們的遍計我執。就像在小乘、別解脫裡面,也談到要對治我執,而對治我執的方法,是透過了解到我們執著的這個身體,是無常的、不淨的、不樂的等等這樣的情況,告訴我們其實並沒有一個我存在。

 

而在大乘裡面,對治這個我,最主要是透過空性的理解,告訴我們並沒有一個所謂的我,也沒有所謂「我的」的這些法存在,因此確立了空性的見解。還有剛剛談到密乘的修持,總的來說,可以看到在三乘佛法當中,都談到了不同的對治我執的方式。

 

三乘的法教,都不離告訴我們對治我執的方式。所以在密乘裡面,對治俱生我執的時候,是透過圓滿次第;對治遍計我執的時候,是生起次第。

 

透過這樣的了解,你會知道原來意思都是一樣的,就好像我吃一顆紅色的糖是甜的、黃色的糖也是甜的、綠色的糖仍是甜的,之後你知道並沒有差別。在吃以前,做太多的分別、評斷是沒有意思的,要不就是那個紅色的糖是顆糖,白色的糖不是糖,這類的評斷並沒有用處,因為你根本沒有吃那顆糖。所以重點是要吃下這顆糖,當你真正吃下了那顆糖,嘗到這種甜味的時候就知道:喔!原來它只是顏色不同,但意思、味道都一樣,這即稱為淨觀。這時候才生起了淨觀,知道佛陀所開示的不同教法,它的本質都一樣!

 

如果只是彼此之間,互相覺得對方不曉得到底說的是什麼?或者大乘搞不懂密乘在說什麼?如果是這樣的話,只是反映出一個情況,也就是他們都還沒有吃那顆糖。

 

所以從三乘的法教來說,並沒有任何一方錯誤,那麼造成這些錯誤,或者說對立、誤解,全在於人。這是為什麼佛陀說要依法不依人,也就是這個道理。當你抓到這個重點,你就會知道,你在吃那顆糖之前,做任何的批評、猜測,都不會有太大的用處。

 

就好像你可以想像,如果一位別解脫乘的行者,加上一位大乘的行者,再加上一位金剛乘的行者,三個人都在法庭上打官司的話,誰能夠決定呢?法官也無法判定誰對誰錯。那麼誰能夠決定?這些全在於自己的經驗,還有檢視問題產生的原因。也就是為什麼要知道起因跟道理。

 

因為這方面很重要,就跟大家先做這樣的分享。尤其現在的台灣,大家對藏傳、對密乘都很有興趣,但是有很多人不了解自己到底在修的是什麼?所以先跟大家做一些介紹,希望能有一些幫助。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密乘就是這種怪力亂神、裝模作樣,各種手印、各種咒術等等,但其實並非那樣,這就是早上跟大家分享的原因!

 

(系列三之三完)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