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10/11 14:44:08
學習次第 : 進階

覆嫉慳驕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第四冊)   益西彭措堪布

“云何為覆?於自作罪,恐失利譽,隱藏為性。”

 

什麼是覆?唯恐暴露自己以往所造的罪業,而失去利養、名譽,所以將自己的罪過隱而不露。覆是以隱藏過失為特點。

 

《法蘊足論》說:“何覆?謂有一類破戒、破見、破淨命、破軌范,於本受戒不能究竟,不能純潔,不能圓滿。彼既自覺所犯已久,作是思惟:‘若我向他宣說、開示、施設、建立所犯諸事,則有惡稱惡譽,被彈被厭,或毀或譽,便不為他恭敬供養。我寧因此墮三惡趣,終不自陳上所犯事。’彼既怖得惡稱惡譽,乃至怖失恭敬供養,於自所犯便起諸覆、等覆、遍覆;隱、等隱、遍隱;護、等護、遍護藏、等藏、遍藏;已覆、當覆、現覆,總名為覆。”即戒律有破損、穿缺者自認為所犯時間已經久遠,心想:“如果我向別人說出自己的罪過,就會召來惡名,被人訶責厭棄,就不能被人恭敬供養。我寧可因此墮落三惡趣,也不願意自己陳述所犯罪過。”他因為怖畏惡名乃至害怕失去恭敬供養,所以對所犯罪業生起由輕到重,由現前到將來的種種覆藏。

 

“能障不覆,悔惱為業,謂覆罪者,後必悔惱,不安隱故。”

 

覆的作用是能障礙不覆藏,會引發內心的悔惱,即心地不坦誠,在人前不肯說出自己罪過,將過失深深埋在心底。但這樣能讓內心自在嗎?有一種煩惱就會造成心理的一種痛苦,覆藏罪業的人雖然當時可以遮掩過去,但事後一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為,就會後悔不已,引起內心極度的不安。因此造了罪業應當立即髮露懺悔,不可以覆藏,如果將罪毒埋在心裡,內心就無法安定。

 

凡夫損人利己的心態極其嚴重,對待自他的心態與採取的行為方式,截然不同。好談他人的過失,唯恐傳得不廣,可是對自己的過失,卻絲毫也不願透露,想方設法都要保全自己的面子,由“我執”引發這樣一種惡相,這就是覆煩惱之相。其實人非完人,孰能無過,若能放下自己,坦誠髮露,別人也會寬容、讚歎,自己內心也會輕鬆。假如一直隱藏在心,自己想起所作的罪行,就有負罪感,內心恐懼難以安定,豈不是苦了自己?何況如此下去,來世唯有惡趣可去。所以,如果不殲滅這個敵人,生生世世的前途,都會被它毀於一旦。

 

何為嫉?徇自名利,不耐他榮,妒忌為性。”

 

什麼是嫉?自己追求某種名譽、利養,無法忍受別人獲得圓滿,以妒忌為性。

 

“能障不嫉,憂戚為業,謂嫉妒者,聞見他榮,深懷憂戚,不安隱故。”

 

嫉的作用是能障礙不嫉,有了嫉妒,內心不可能隨喜,只會引發憂戚。嫉妒者見聞到他人獲得財富、名聲、地位、恭敬時,內心深深憂戚,焦熱不樂,此嫉妒之心一起,心理頓時就會失去平衡,無法安住。

 

如果進行一個人類煩惱的試驗,讓兩位億萬富翁在一起聚會,或者讓兩位美女一起參加晚會,或者讓兩位高材生同處一間辦公室,或者讓某體育競賽的冠亞軍一起出席新聞發佈會,如此觀察他們身心的反應,大抵可以測出低劣者憂戚和優勝者驕慢的心態。

 

嫉妒的種類無量無邊,只要不堪忍受他人的圓滿,都是嫉妒。我們處處可以見到對功德、相貌、財富、權力、服飾、恭敬、名聲、供養等的嫉妒,一見到他人興盛,自己內心就會焦熱,而且會生起尋求方便損壞他人的噁心。

 

《法蘊足論》說:“有一類,見他獲得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可愛五塵、衣服、飲食、臥具、醫藥餘資具,作是思惟:彼已獲恭敬等事,而我不得。由此發生諸戚、極戚,苦、極苦,妒、極妒,嫉、極嫉,總名為嫉。”

 

在觀察嫉煩惱時,可以比較一下,反觀自己,獲得榮耀時是否沾沾自喜?見別人捷足先登是否難以忍受,見到他就心生不歡喜?作為凡夫,這樣的煩惱幾乎是在所難免。為什麼同樣是獲得圓滿,落在自他不同的相續上,會有如此迥異的心態?根源就是我執。論中“徇自名利、不耐他榮”此句中有“自”有“他”,道理就在此中,愛執自我時,自然無法忍耐他人的榮耀,引生煩惱的根本就是我執,所以只有放下自我,隨喜他人、成全他人,才能具足德性。

 

何為慳?耽著財法,不能惠舍,秘悋為性。”

 

什麼是慳?慳是一種耽著財物與法的煩惱心態。其體相是內心耽著某種財物、世間技藝或者道法,不能慷慨施捨,以隱藏、吝嗇為性。

 

“能障不慳,鄙畜為業,謂慳悋者,心多鄙澀,畜積財法,不能舍故。”

 

慳能障礙不慳,以慳貪而作鄙劣的畜積,以這種畜積無法成就自他二利,純屬愚癡的行為,故以鄙劣形容。即慳吝者內心多有鄙澀 ,由此鄙澀而一再畜積財物或者法,不願與人分享。

 

例如,有些中學生特別執著參考書,尤其是名校名師所編的參考書,更是視若寶貝。心想:通過這本參考書,掌握很多解題思路及技巧後,我就能超過班上其他同學,考得高分。於是就將書包上書皮,藏在書包裡,自己偷偷看,不輕易出示,更不可能借給同學參考。

 

此例只是為求得名聲、地位,而不肯施捨的知識慳,其實慳吝的種類無量無邊,只要是堅固執著某種所愛,不想施捨或與人分享,都是慳。比如,這房子屬於我,別人不能住,這是住處慳;這份工作屬於我,不能讓給別人,這是工作慳;老師只能表揚我,不能稱讚別人,即使稱讚別人,也不能超過我,這是稱讚慳;這項技術只有我懂,不傳外人,這是技術慳;這位上師只能我供養,別人不能供養,即便供養,也只能作二施主,大施主永遠是我,這是供養慳。諸如此類,觀察自他之時,就會發現處處都有慳吝。

 

《順正理論》說:“令心慳著,說名為慳,謂勿令斯舍離於我,令心堅執說名為慳,耽著法財以為上首,不欲離己,故名慳著。”

 

何為驕?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

 

什麼是驕?對自己所擁有的圓滿之事,比如,世間方面的年輕、健康、長壽、勇敢、富裕、具有權勢、出身高貴等,修行方面的持戒、修定、有聞思智慧、善於辯論等,深深地生起染著,以醉傲為性。

 

經雲:“無正聞愚夫,見少年、無病,壽命等暫住,而廣生驕逸。”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這種習氣,稍有長處就好表現,非常陶醉,根源就是我執,執著我相,以“我”與“我所有法”的圓滿,而深深地染著,不由自主地緣著自己的高相而陶醉隨轉。

 

“於自盛事,深生染著”:“自盛事”是所緣,即能令自我榮耀的法,就是自我的功德相。對具有功德的我染著,就是驕,即一種貪炫自德的心理。以所緣不同,驕可以分為六種,即無病驕、少年驕、族姓驕、色力驕、富貴驕、多聞驕。廣義而言,凡是內心染著自己的所長,就是驕心。

 

現代女性如果容貌姣好、嗓音優美、有財富權勢、有體面的丈夫、學歷高、能說流利的外語、寫得一手好字,都會成為可驕之處。比如,有些相貌稍為出色的女性,常會攬鏡自照,自我欣賞半天,外出時常常趾高氣揚,神情高傲,好似萬花叢中的牡丹,自我陶醉,一直隨著高相而轉,這就是驕煩惱猛利的現行。當自己具足某種圓滿、功德或一技之長時,應當觀察自己緣著能展示自我之法時,是何種心態?若是深生染著,自我感覺良好,輕飄飄、醉醺醺,這就是驕,一定殲滅這種驕敵。

 

“能障不驕,染依為業,謂驕醉者,生長一切,雜染法故。”

 

驕的作用是能障礙不驕,而且成為一切雜染法的依處,換言之,一個陶醉在良好自我感覺中的人,必定會生長一切雜染法。對此如何認識呢?請觀察自己處在醉傲的狀態時,最愛什麼人?是否最愛自己?如此強烈地愛執自我,必定是生長雜染法之因,以我執是雜染法之因的緣故。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