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10/11 14:40:48
學習次第 : 進階

忿 恨 惱 害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第四冊)   益西彭措堪布

“雲何為忿?依對現前,不饒益境,憤發為性。”

 

什麼是忿?所緣是現前不饒益境,即對自己不做饒益或者做損害的對境。緣此不饒益境怒不可遏、激憤而發,是忿的體相。

 

以下宣說忿的作用:

“能障不忿,執杖為業。”

 

因為忿與不忿相違,兩者不可能同時現前,故忿會障礙不忿,而且不對治忿煩惱,任它生起,會堅固隨眠,導致以後會進一步現行同類煩惱。

“執杖”:在忿煩惱的驅使下,不由自主地拿刀槍、棍棒等武器傷害對方。以下再進一步解釋“執杖”。

 

“謂懷忿者,多發暴惡,身表業故。”

 

心懷忿怒的人大多數會生起暴惡的身表業,身體會表現出暴惡的表情、動作、行為等。《瑜伽師地論》說:“若嗔恚纏,能令面貌慘烈奮發,說名為忿。”

 

“雲何為恨?由忿為先,懷惡不舍,結怨為性。”

 

什麼是恨?首先生起忿怒,在忿發作以後,一直心懷舊惡,不肯捨棄,由於一直記著舊惡不能寬容對方,導致無法解開彼此怨結。《瑜伽師地論》說:“內懷怨結,故名為恨。”

 

“能障不恨,熱惱為業。”

 

以現前作用而言,一生起恨就障礙了不恨;以後續作用而言,如果對恨不加以對治,一憶起對境或者一遇境緣,就無法不現起怨恨。生起恨時,內心燥熱惱怒。

 

“謂結恨者不能含忍,恒熱惱故。”

 

心懷怨恨之人被仇恨的情緒左右,不能容忍對方,由此內心恒時生起熱惱。所以,恨別人對自己毫無利益,心懷怨恨,首先傷害自己,燒壞自己的身心,所以不對治相續中的煩惱,又怎能得到安樂?

 

“雲何為惱?忿恨為先,追觸暴熱,狠戾為性。”

 

什麼是惱?惱是忿與恨進一步惡化的情緒。以忿、恨作為先導,追思對境以往的過惡,觸及到現前不適意的境界,內心突然暴熱狠戾 起來,此即惱的體相。

 

“能障不惱,蛆螫為業,謂追往惡,觸現違緣,心便狠戾,多發囂暴,凶鄙粗言,蛆螫他故。”

 

惱的作用是能障礙不惱,會惡毒傷人。即追憶起以往對自己的損害,接觸到現前的厭惡境界,無法自控地從內心深處生起惡毒的念頭,而且口出狂暴、兇狠、鄙惡刺耳的粗惡語,如同蜈蚣被觸惱後,會噴毒傷人一樣。

 

以下引一段名叫阿浩的人的經歷,說明“忿、恨、惱體相的差別”。

阿浩為了發財,想偷渡到韓國打工,但偷渡船在海上漂泊了十多天,始終無法靠近韓國海岸。船艙內空氣稀薄,當時又是寒冬,阿浩受凍挨餓,疲憊不堪,最後虛脫昏死過去,被船主殘忍地拋入大海。還算幸運,阿浩被好心人救起,送到醫院搶救。一個多月之後,阿浩身體尚未恢復,無法打工掙錢。當時他身無分文,又無住處,無依無靠的他只能每天跪在街邊乞討,受盡屈辱,又擔心員警發現,成天魂不守舍。阿浩想起他的親叔叔幾年前,也到韓國打工,就設法打電話給叔叔,但是叔叔表示沒有時間看望他,也不願出錢幫助,阿浩聽完後忿怒地掛掉電話。

 

如此阿浩過了數月的乞丐生活,毎毎想起自己悲慘境遇以及叔叔的絕情,阿浩內心的怨恨與日增長。一位親戚想調和這對叔侄的關係,就約他們到飯館吃飯,但在酒桌上,叔叔似乎毫無愧疚,侄子再也無法按捺住惱火,狠狠地用筷子打叔叔的頭,一腳踢翻酒桌,酒席不歡而散。

 

此段中就有忿、恨、惱三種煩惱的現行,阿浩在異國潦倒街頭,向親叔叔求助,竟然遭到拒絕,緣這不饒益境,阿浩的怒氣激憤而發,這是忿煩惱。以此因緣,阿浩一直懷恨在心,無法容忍叔叔冷酷的行為,從此結下了不解的怨結,這是恨煩惱。多月以後,叔侄二人在酒桌上見面,以前面的忿恨作為先導,阿浩想起以前被拋棄,又看見眼前這個無法容忍的人,頓時暴熱、狠戾起來,一定要施行報復,這是惱煩惱現行。

 

“雲何為害?于諸有情,心無悲湣,損惱為性。”

 

什麼是害?對有情心無悲湣,以損惱他人為性。缺乏悲湣是害心所的起因。《顯揚聖教論》說:“害者,謂逼惱有情、無悲、無湣、無哀、無憐、無惻為體。”

 

“能障不害,逼惱為業,謂有害者,逼惱他故。”

 

以害能障礙不害,而且會生起逼惱,即心存害心者會以手、石塊、刀杖或者各種製造痛苦的方式,壓迫惱害有情。

 

例如,隨意宰殺雞鴨等;系縛、鞭打牛馬等;對怨敵恐嚇、貼大字報、關押、批鬥、遊街等;以現代各種恐怖主義的行為——綁架、謀殺、襲擊等,傷害他人。

 

如此多種的迫害、損惱,到底從何而來?都是源於害心所。換句話說,一個人若對有情缺乏慈悲哀憐的善心,以冷酷的害心所推動就會生起此等損惱的惡劣行為。人類一直祈盼和平、安寧,如何才能實現呢?其方法必定是推行慈悲的教育,對治人類內心的害心所,如此才會止息人類相互的傾軋迫害,否則,和平、安寧不可能真正實現。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