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期刊論文: |
|
王欽賢 |
2004 倫理與宗教--愛的倫理學。鵝湖29:10=346 ,頁2-7。 |
|
巨克毅 |
2004 全球化時代中的宗教責任與使命。宗教哲學三十一期,頁1-12。 |
|
朱瑞玲 |
1992 台灣民間善書的心理意涵:從傳統到現代的轉折。中研院民族學研 究所。 |
|
江志宏 |
2002 善書與社會控制──以清代台灣社會為例。台灣歷史學會通訊第15期第56-64頁。 |
|
宋文里、李亦園 |
1988 個人宗教性:台灣地區宗教信仰的另一種觀察。清華學報18(1):113-139。 |
|
余德慧 |
1999 中國人行事倫理的提昇-尋找現代社會一個丟失的環節。《人的素質論文集,頁79-102》。 |
|
吳鄉泉 |
1999 佛教慈濟功德會的成人教育角色功能與發展途徑初探。成人教育第47期,頁47-53。 |
|
李玉珍 |
2000 出家入世:戰後台灣佛教女性僧侶生涯之變遷。《回顧臺灣、展望新故鄉─臺 |
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09-441。 |
|
李志良、林敬文 |
2004 「人間有愛」慈濟人文課程之探討:以德霖技術學院為例。德霖學報第十八 |
期,頁79-85。 |
|
張維安 |
2000 人間佛教與臺灣社會:以社區為道場,以服務為修行。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0 |
卷,頁76-78。 |
|
張本初 |
2004 我國非營利組織未來之初探--以慈濟功德會發展為例。人事月刊39:3=229,頁 |
10-19。 |
|
張培新 |
2004 當代臺灣地區宗教性非營利組織的運作與發展初探--四個宗教組織的個案考 |
察。台灣人文第九號,頁147-158。 |
2005 台灣宗教組織的社會道德規範:以慈濟功德會為例。新世紀宗教研究第四卷第 |
一期,頁56-62。 |
|
陳美華 |
2000 反思「參與觀察」在台灣漢人宗教田野的運用:一個女性佛教研究者的觀點。 |
《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八十八期(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頁335 |
-367。 |
2002a 個人、歷史與宗教:印順法師、「人間佛教」與其思想源流。《中華佛學學 |
報》15:427-456。 |
2002b 另類典範:當代臺灣比丘尼的社會實踐。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七期,頁328- |
332。 |
|
陳文昌 |
2004 孔子人文精神的宗教觀。中國語文567,頁42-47。 |
|
許木柱、何縕琪 |
2003 「慈濟文化」的實踐:人類學的觀察。《人間佛教的發展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論 |
文集》。頁1-18。花蓮:慈濟基金會。 |
|
黃尚奎 |
2003 慈濟人文素材作為生命教育教材初探性的研究。《中臺學報,頁1-30》。 |
梁雙蓮 |
2005 慈濟功德會在臺灣永續發展中的角色。研考雙月刊29:5=249,頁103-109。 |
|
程諾蘭 |
2004 慈濟大學通識教育規劃暨人文課程學習概況。醫學人文通訊第2期,頁24-28。 |
|
曾昭旭 |
2005 論宗教與人文發展的辨證關係。鵝湖月刊第三一卷第一期總號三六一,頁35- |
40。 |
|
楊照 |
1993 素樸信念的鄉愁:「證嚴法師靜思語」的社會意義。《異議筆記:台灣文化情 |
境48-54頁》(台北:張老師文化)。 |
|
劉佑星 |
2001 實施靜思語教學的實務探討。《慈濟大學教育學程通訊-慧命的磐石,3-7 |
頁》。 |
|
鄭志明 |
1993 中國善書與宗教。台北:學生書局。 |
2006 宗教組織的現代化與對治現代化。宗教哲學三十一期,頁39-64。 |
|
蔣駿 |
2001 宗教性非營利組織實踐中山先生大同思想之初探--以佛教慈濟基金會為例。國 |
立國父紀念館管刊-孫學闡微第八卷,頁45-49。 |
|
盧蕙馨 |
1992 台灣佛教「慈濟功德會」的道德意義。《中國佛教思想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 |
會》(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學主辦。) |
1995 佛教慈濟功德會「非寺廟中心」的現代佛教特性。《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 |
文集,頁725-750。》,(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
1997a 佛教女性的身體語言與形象-以慈濟功德會為例。《婦女與宗教研討會,(中 |
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1997b 性別、家庭與佛教-以佛教慈濟功德會為例。《「性別、神格與台灣宗教論 |
述」論文集頁97-120》,(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1999a 「家庭宗教化」與「宗教家庭化」—佛教女性的信仰實踐。《中國家庭及其倫 |
理研討會論文集,頁295-319。》(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
1999b 慈濟志工行善的人情脈落。《歷史上的慈善活動與社會動力研討會》(香港中 |
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與新亞書院合辦。) |
1999c 現代佛教信仰實踐的人情動力。宗教哲學季刊5(1),頁138-150。 |
2001a 台灣現代佛教社群的「宗教性」。《人類學與漢人宗教研討會》(台北南港,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文化組主辦。) |
2001b 佛教社群對漢人社會的啟示。宗教與生命教育研討會。靈鷺山般若文教基金會 |
主辦,台北台灣大學法學院。 |
2002b 現代佛教徒入信的機制:懺悔的情感表述。《情感、情緒與文化:台灣社會的 |
文化心理研究,頁333-361。》(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2003 語言和生命的相互流動─慈濟「善書」的形成分析。東台灣宗教與醫療研討 |
會。 |
2004a 宗教研究的「神入」。《台灣宗教研究》第三卷第一期(台北:台灣宗教研究 |
學會),頁1-48。 |
2004b 證嚴法師「人間菩薩」的生命觀。《印順長老與人間佛教─海峽兩岸學術研討 |
會》(南港: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 |
|
|
學位論文: |
林宜璇 |
1996 人間佛教與生活實踐,慈濟現象的社會學解析。清華大學社科所碩士論文。 |
|
周倩慧 |
2001 靜思語教學對國小學生孝道態度、行為效果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
論文。 |
|
郭男先 |
2001 上證下嚴法師大愛思想及其教育義蘊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陳正興 |
2002 慈濟功德會創辦人領導風格之研究。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
黃仁瑜 |
2004 證嚴法師的靜思語倫理思想及其教學之探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