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4/19 18:40:54
學習次第 : 進階
修學佛法,必須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可徹底打破生死疲勞。
聞慧,可啟迪我們本具之智慧,如用木燃火。佛雖本具,必靠三世諸佛外緣的進行教導開示,令心開意解,心明眼亮,了無疑惑。如若去北京,必須對其道路明瞭無誤,欲知前方路,必問過來人。在迷的眾生,不可能也無能力自己得見覺道,所以必須聽聞佛法。我們的法身慧命,必靠三藏十二部教典清淨法乳滋養。
我們要深信法王,王者自在義,于法得自在。佛是法王,所說都是誠實之語。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信為入門,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深信我們有佛寶,佛是本自圓成,非從外得,這是根本,不信不入,無上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的佛寶,由信而得建立。
信佛的人很多,但都是以有所得心而發心學佛,所以信的都是妄想。妄想舉體都是生死、罪業和痛苦,信的不是佛。佛是指心覺悟淨化說的,所以要發起正信,開發覺路,發明本源心地,才能得佛法的真實利益。必須聽聞佛法。
對於真正發心學佛者,想修無上道,想解決自己的生死大事,解決眾生的生死大事,想解決自己和眾生的成佛大事的人來說,首先的急務,要悟明一大事因緣,就是悟明本具之佛性,即本覺佛性的實相道理,如果對這一大事因緣還迷悶,不能心開意解,茫然無所知,就不能識自本心、不能見自本性,就會盲修瞎練,蒸砂煮飯,走入歧途,招惹災難,導致苦輪,想了生死,想成佛,只是空願。所以必先悟明大事因緣,必須深入經藏,聽聞佛法。
不學無術,就不能改變我們的被動局面。聽聞佛法是大事因緣,必須聽聞,三世諸佛已發無上的菩提之願,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眾生不成佛,諸佛菩薩還不忍可。
佛說的法是轉凡成聖的道路,是出苦得樂的方便辦法。迷則師度,悟則自度。沒有天然的釋迦,沒有自然的彌勒。佛從人道而出,佛是過來人。我們的本來心、本來佛,由於迷而不知,向外貪著、攀緣、妄想、執著,使本來佛遺失,不得受用,而徒受生死,所以必靠三諸佛導開示。
三藏十二部教典,是從佛的性海裏流出,是佛金口宣說的、真實不虛的誠實之語,說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實諦理、事情的本來面目,是三世諸佛得成無上覺道的通途,是法界眾生賴依了脫生死、轉凡成聖、出苦得樂的法寶、成就法身慧命的辦法和道路,是解脫法、自在法、出苦之法、百千萬劫難遭遇,可令我們恢復本來性,性成無上道,究竟得做佛。
三藏十二部教典是我們修學佛法乃至究竟成佛的理論依據、是正法眼藏,能確保我們永遠處在正確的學佛位置上、處在不敗之地,可方向明,路子不錯,成佛有路。
三藏教典是我們本師的心地法門,要把它轉到眾生中間去、轉到眾生心坎上,可給眾生發起不可思議的佛法利益——成佛大利益。
佛說的一切法,即佛說的三藏教典,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乘是運載義,能把我們從生死的此岸,渡過煩惱中流,運到涅槃的彼岸,船筏嘛,否則我們就不能渡過生死苦海。所以必須聽聞佛法。
若人常說法,若人常聽法,如是兩種人,鹹得無量福。諸功德中,三寶為最,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講說佛法是傳佛語,可教學相長。
不聽聞佛法,都是盲修瞎練。在未成佛以前都是不行,是貢高我慢。諸功德中,佛法勝故。所以要把聽聞佛法重視起來。智慧燈點明,再不會有黑暗坎坷。深入經藏可智慧如海。
思慧即正思惟。三藏十二部教典是依義成文。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下合六道眾生之機。有情眾生,含靈眾生,有心者,皆能開解。
依文解義,心開意解,心明眼亮,能了達十方世界的本來面目及宇宙人生的真相,可心安理境,通達法性。
正思惟。解決生死大事、成佛大事,就有辦法、有道路、有依據。諦審觀察,理上開解,依理正思惟,正確處理,發明巧慧,助成我們的修學,可達到最佳、最好,舉體都是利益。
修慧,依法修行。修是治亂,用佛法治理心上的生死惑亂,即貪嗔癡等生死惑亂。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都必須依理起行,將眾生知見從心上徹底剷除,開佛知見,即實相之理,平等性理。悟佛知見,即悟明一心,通達實相。入佛知見,可發明一心的全體大用。從聞、思、修入三摩地,真實不虛。
我們聽聞佛法以後,把佛法轉入自己的心中,摧輾心上的貪、嗔、癡等惑業,徹底斷除生死習氣,可究竟成佛。
不但自己要出離生死之苦,得成無上菩提,究竟得作佛。要把佛法轉到眾生中間去,令眾生接受佛法的教化,走出苦得樂的道路,都究竟成佛。
如果我們修學和道相應,就會精神提高,智慧開發增長,內心生歡喜,不會錯謬,發起利益。
修學佛法,要有緊迫感,因為人身難得、佛法難遇,要努力承辦。依法修行,實現我們的願望和目的。
我們發心學佛,不要應付了事,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這樣,想要摧毀打破這個五蘊身心的生死大山,無有是處。想成佛更不可能。所以要先見道,悟明即是見道,見道後行道,也就是修道,非修不正。
我們修道要不急不緩,緊緩得中,才和道相應。所以修道不是疲勞筋骨,修道為了安樂、自在、解脫,令我們發起慈悲喜舍之心,能自利利他,發起利益。我們能夠出苦得樂,給眾生拔苦興樂。
聽聞佛法是大事因緣。要把佛法接過來傳下去,令佛種不斷。要在聞、思、修上下功夫,不要在吃和住上下功夫。來到寶山,不要空手而回,應取寶而還。
聽聞了佛法,要通過我們的心,把佛法真實地實行起來,發起真實的修行、如法的修行,發揮作用,才能返妄歸真、出苦得樂。如要去北京,不起行,北京不能現前,不得北京的受用。所以必須起行。
佛說:『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知道了,還偏要去妄想執著一切事物,和不知一樣,還同凡夫。如果能說不能行,事情現前了,把持不住自己的心,還是被境轉。這是通病,程度不同的有這個生死之病。所以要把這個生死之病校正過來,改往修來,不搞虛妄,要名符其實。佛法舉體都是真實法,不允許摻雜世間的妄情。
聞佛法後,雖然悟理,但不起行,少思慧,少修慧,不修定力。好的境界現前,貪愛,唆發妄情,心被境遷。不好的境界現前,嗔恨,發危害,心被境遷。舉體還是貪、嗔、癡性,就不能減損我們的生死習氣。
佛心從始至終都是質直的,眾生的心都是委曲的,必須通過修學佛法,去掉委曲。
想行道、證道,必須知道。道在心上,是轉凡成聖的道路,百千萬劫難遭遇,應珍惜,認真對待,發起信心,全身心投入,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啟迪我們的覺悟之性,解決生死大事、成佛大事。
沒有聞慧,不能入理。沒有思慧,不能發起善巧。沒有修慧,不能如實修行,不能如實證得。三者相資而成,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知而不行,等於不知,還是貪、嗔、癡性。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有解無行是狂慧,有行無解是癡定。
再不貪著一切事物了,就隨順法性了。實修定力,可發明本具之性定,可得真實不虛的佛法利益。
不見道不行。見道不修,放逸懈怠不行。染汙即不得,修證即不無。生死怨賊不動員走,不能成佛。
理上是頓悟,修是因次第斷。只要肯于修行,善調其心,勤修佛法。方向明,路子不錯。不隨順世間的生死妄緣,去掉貪、嗔、癡的生死狂性。修學佛法勝超一切事情,佛果可期。佛是本具,為我們修學建立依據,不能視為高不可攀,也不是輕而易舉。眾生的生死習氣積重難返,修行如軟布擦頑石,肯於堅持不舍,總會斷除的。在具體的修行上,認真對待,馬虎不得,勇於攀登高峰,可趣向無上菩提。
法是排難解紛的辦法,認為自己行了,就是障礙。認為自己不行,才能行起來,令我們成就圓滿起來。
自持天真,認為自己本來是佛,而廢修證是障礙。必須掉過頭來,當下覺悟,當下解脫,當下安樂,非修不證。
嗜好惡習是貪、嗔、癡性,見好的境界,色、聲、香、味、觸等,看不夠、聽不夠、吃不夠等,是貪的習氣種子不減損。見糞便厭惡,亦是貪、嗔、癡三毒習氣使然。習慣勢力借根而發妄情,是六根不淨。必須從心上斷除。知見不見斯即涅槃,看如沒看,聽而沒聽是自性顯發。
財、色、名、食、睡五欲是苦本,是染汙法,要克五欲、去五蓋。如果自持天真,認為自己是佛,不加修行是不行的。要隨順佛法的淨業因緣。雖遇世間的染汙因緣而不發現行,種子得不到熏習,時間長了,種子減損,最後乾枯。如一瓶濁水,置於靜處,泥沙沉底,清水現前,加工用行,最後清除泥腳,即得清水。
修學佛法,要發起真實修行,斷除自己的生死習氣。念觀音可離欲。不淨觀,看死人的變化過程,胖腫、膿血、潰爛、生蛆蟲、白骨等,可離貪愛。實相觀,本來不有,可令心清淨。
貪愛的種子在八識中熏習的最為嚴重,是生死的根本。淫欲是生死的體,三界六道依它而得建立。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必須達到心不淫,欲念徹底斷除。身不行淫,斷性亦無。即能斷之心也歇下來,三輪體空,與清淨心體相應。
眾生迷,於熱鬧場中忘卻來路,越走越遠。必須熏修佛法,覺悟起來,迷途知返,令八識田中的淨業種子,隨順佛法的淨化因緣,使善根增長、智慧開發。智能破惑,智能滅妄,可減損斷除生死習氣。清淨心體現前,在地獄,在天堂,可任運而不染,可發一心的全體大用,再不能渾濁。
悟明成佛的道理,出五陰家,依理修行,打破五陰這個生死大山。念佛的整個過程,就是善根增長的過程,也是生死種子減損的過程。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大事已明如喪考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