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3/10 21:41:44
學習次第 : 進階
上師供養法廣解科判
甲一、講解教授的來源
甲二、講解教授的殊勝性
甲三、正式修習教授的情況,分二:
乙一、正座時如何行,分三:
丙一、前行,分二:
丁一、總的前行,分二:
戊一、校正動機
戊二、皈依發心情況
丁二、特別前行,分三:
戊一、自生本尊
戊二、淨治情器
戊三、加持供品,分二:
己一、加持內供,分四:
庚一、驅除法
庚二、淨化法
庚三、生起法
庚四、加持法
己二、加持其他供品
丙二、正行,分四:
丁一、觀修資糧田上師佛眾,分二:
戊一、正式明顯地觀想上師佛眾
戊二、迎請智慧尊融入的無分別作法
丁二、供七支、曼遮供,分二:
戊一、思惟供養上師重要的原因
戊二、正式供養上師佛眾的情況者,分三:
己一、頂禮,分五:
庚一、觀上師為報身並讚歎頂禮
庚二、觀上師為化身並讚歎頂禮
庚三、觀上師為法身並讚歎頂禮
庚四、觀上師為攝集無餘三寶的體性並讚歎頂禮
庚五、把十方一切諸佛佛子觀為上師的化現,向一切應頂禮處頂禮的情況
己二、供養上師佛眾,分五:
庚一、與寶瓶灌頂相聯繫的外供養,分五:
辛一、供四水
辛二、供受用樂器
辛三、供妙欲
辛四、供曼遮
辛五、修行供養
庚二、與秘密灌頂相聯繫的內供養
庚三、與智慧灌頂相聯繫的秘密供養
庚四、與詞句灌頂相聯繫的真如供養
庚五、供靈藥及己身為僕從後,受持戒律的情況
己三、懺悔等余支修法,分五:
庚一、懺悔罪障
庚二、隨喜善根
庚三、請轉*輪
庚四、請佛住世
庚五、普皆回向
丁三、以大信敬心祈禱,分四:
戊一、通過思惟利益、過患,明顯生起信敬心,殷切念誦名號咒策勵其心而祈禱的情況
戊二、通過隨念功德、恩德而祈禱的情況,分二:
己一、思惟功德,淨修根本的信心而祈禱,分三:
庚一、思惟戒律中所說的上師功德而祈禱
庚二、思惟共通大乘的上師功德而祈禱
庚三、思惟金剛乘的上師功德而祈禱
己二、隨念恩德而祈禱
戊三、稱誦外、內、秘密、真如功德方面而祈禱,分四:
己一、稱誦外功德而祈禱
己二、稱誦內功德而祈禱
己三、稱誦秘密功德而祈禱
己四、稱誦真如功德而祈禱
戊四、通過安橛祈禱,受取四種三摩地灌頂的作法
丁四、淨修顯密全圓道體並祈求加持,分二:
戊一、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識理
戊二、依止後,如何修心之理,分二:
己一、以共通道修心,分三:
庚一、共下士道修心,分二:
辛一、生起追求後世的心
辛二、開示後世安樂的方便
庚二、共中士道修心,分二:
辛一、生起追求解脫的心
辛二、學修解脫道
庚三、學修上士道,分二:
辛一、發菩提心,分四:
壬一、生起大乘的根本大悲心
壬二、由修心七義廣釋自他等換的修法
壬三、增上心、菩提心的修法
壬四、受取願心、菩薩戒法
辛二、發心後學修菩薩行,分二:
壬一、總的佛子行學修的情況,分六:
癸一、佈施學修法
癸二、淨戒學修法
癸三、安忍學修法
癸四、精進學修法
癸五、靜慮學修法
癸六、智慧學修法,分二:
子一、根本如虛空的空性修法
子二、後得如幻化的空性修法
壬二、甚深中觀見學修法
己二、不共道金剛乘學修法,分三:
庚一、令成為堪修甚深密咒道的具器弟子
庚二、成密器後,淨守誓言、戒律
庚三、兩種道次第修法,分三:
辛一、兩種次第正修法,分二:
壬一、生起次第學修法
壬二、圓滿次第學修法
辛二、雖然修持,若未至要處時,遷識修法
辛三、一切生世,願上師攝受,以及為加持內心,收攝資糧田法,分二:
壬一、一切生世願上師攝受,後供獻食子
壬二、為加持內心,收攝資糧田
丙三、結行
乙二、座間如何行
上師供養法廣解
——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
雍增•耶喜堅贊著
緣宗譯
頂禮皈依與能仁金剛持[1]無二無別的至尊上師正士足蓮下,
祈願一切時中以大悲憫心攝受不舍:
無餘無央[2]勝者輪[3],收放自在唯一尊,
大樂怙師天中天,常駐我心淨蓮蕊。
無等能仁金剛持,紹尊不敗聖妙音,
威猛秘主金剛手,牟尼佛子前頂禮。
深道證獲勝成就,恩紮布提、樂怙主,
龍樹父子[4]薩熱哈[5],大師普善、拉力達,
諦洛、那若、阿底峽,聖境尊前虔敬禮。
文殊金剛宗喀巴,克主昆仲依教行,
證雙運位法金剛,敬禮妙音父子尊。
善慧密意、耳傳摩尼、供于修幢、隨澍三身溫薩巴;
圓滿教法、巍峨殿頂、善慧耳傳、高揚法幢法王尊;
聰慧賢德、八大自在[6]、普攝佛智、文殊怙主語自在;
慈心將護、羸弱我等、甘露哺育、無等恩前普頂禮!
善慧金剛持心髓,一世成佛速疾道,
今顯無比秘密處,三處空行恒助饒!
這裏要說的法,是具有圓滿方便、甚深道體的上師佛瑜伽法。它是一切顯密經教的心要,是過去諸佛共同經過的歷程,是印藏大師們修行的重點,是法王宗喀巴大師的心髓教授,是殊勝成就者法金剛父子的嘉言道規,能引導有緣的士夫速疾速疾到達究竟的佛地。
總文分三部分:甲一、講解教授的來源;
甲二、講解教授的殊勝性;
甲三、如何正式修習教授的情況。
甲一、這裏講解的教授根本教典,是班禪法王金剛持——善慧法幢所著的《圓滿道體甚深上師瑜伽法》,或者稱《上師供養法儀軌》。
為了讓人們瞭解到:本教授不是在西藏杜撰出來的,而是出自無垢清淨的佛典,聖境大師們專致修行並口耳相傳,漸次傳播到藏地。後由法王宗喀巴大師父子更為廣泛地弘揚,依此獲得成就的法門龍象,綿延不斷,傳承加持的暖氣還沒有消散,是有著令人信服根據的教典。
因此在儀軌的開頭:
“藏文曰:喇嘛曲巴卻嘎謝甲瓦
梵文曰:古汝布雜雅嘎拉那嗎
無比難得殊恩上師諸正士座下頂禮皈依,
伏乞大慈大悲普于一切時處隨方攝受:
依誰刹那能惠賜,大樂三身共成就,
隨欲勝施如意寶,金剛足蓮下敬禮!
有緣弟子諸利樂,成辦妙法無二條,
經續教授蓮花苑,採擷花鬘佩項前!”
這些內容顯示了教授的根源。
一般說來,藏文著作開頭不需要說梵文,但此處開首有梵文,進行梵藏對照,卻有著非常大的必要。
若考慮到:“這個教授在佛經中是如何開示的?祖師一代代傳承情況又是如何呢?”
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在此稍微解釋一下:阿底峽尊者及法王宗喀巴大師的這個無垢道軌,要追溯到教授的究竟處——佛語中來。由於一切究竟的道要都存在于清淨佛語——顯密大寶經藏中,因此要從它們中尋找。否則,任何與佛語相背,即使如何稱名甚深的修法都是不足為信的。
如彌勒怙主說:“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比起佛陀更善巧的大士是根本不存在的,同樣也只有遍智[7],才能如理通達如所有性[8]、盡所有性[9]的一切法,所以大仙他所留下的任何經典都不可破壞。只因為若毀掉了能仁教理,也必將對正法形成破壞。”
若想:“既然各種道的關鍵都在佛語中,那麼耳傳的教授還有什麼用?”
這是因為如果不明道要,則一定需要耳傳教授。如果在沒有耳傳教授的情況下,雖草率地趣入佛語,也不會獲得它的密意,並且在修道上也不會有所進展。
例如:浩瀚無際的大海中雖蘊藏著如意寶,但也要跟隨經驗豐富、熟悉航海路途的船主,並踏上能劈波斬浪的可靠大船,才能達成所願。否則隨隨便便地就泛舟而去,不僅得不到寶貝,也許還會由此把性命都賠進去。
如《釋續金剛鬘》中說:“沒有竅訣的念誦,即使密咒之王也只是令心愚蒙而已;就象從水中攪不出酥油一般,若人離開竅訣的指導,任如何修習苦行,即便盡形壽間念誦咒語,也不會得到它些許的妙果。又像無知的人,非常想抵達四大海的彼岸,卻不問路在何方,自己冒然踏上航程一樣;如是,沒有竅訣的修行者雖歷盡千辛萬苦,終歸徒勞無果,此時即使這位修行者是一名淵博的智者,也會禁不住生起惱怒的心來,生起惱怒的刹那間,不僅沒有樂果,還會投生到號叫地獄中倍受苦辛。所以要盡己所能,以虔誠的心,從上師傳承中學習各種竅訣”。
《智慧成就》中也說:
“船無執槳者,不能達彼岸;
雖具余盛德,無師漂有際。”
因此,佛陀開演的無邊法類,都是觀察了所化弟子的意樂根性後,而應機宣說的。雖然在正見的扼要處等少許內涵上,有著多種不了義[10]說法,猶待闡述更深一層的密意,但在道之根本——依止、供養上師法上,一切經典無不相同,同一意趣、同一音聲皆言至關重要。就連進入佛教之門最初的皈依,以及隨後成為居士、出家人,乃至受取沙彌、比丘戒等,都唯依賴上師方可。
這些階段,如何尋找堪布、阿闍黎,找到後又如何依止的情況;為啟請教導取捨之處,進而尋求依止師的情況;為聞思修三事,尋求啟蒙師,尋到後如何依止的情況;如何恭敬、承事、供養上師的情況;觀為佛陀的意樂依止,身語承事、依教奉行的加行依止的情況等,在律典中非常詳細地開示了。
大乘經典中,依止供養上師的情況也有著詳細地開示。如《華嚴經》中,說完善財童子如何依止善知識後,又說後世化機也應當這樣去做。
又般若經中,說要獲得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只有依賴善知識。還說必須依止善知識後,方可行道。如《八千頌》中說:
“世尊!初業菩薩應如何安住般若波羅蜜多?應如何學習般若波羅蜜多?”
如是啟請後,世尊說:“具壽須菩提!初業菩薩若欲學習般若波羅蜜多,應當親近善知識、依止善知識、承事善知識……若欲清淨趣入增上意樂,若欲圓滿無上正等正覺,最初應當親近善知識、依止善知識、承事善知識。”
至於如何依止上師的情況,其中教導說要象常啼菩薩依止法勝菩薩那樣去作。常啼菩薩,觀善知識超過一切佛陀,看到供養善知識比供養一切佛更有意義,而後毫不吝嗇地捨棄自己的一切身命財富,而依止、供養善知識法勝菩薩,由此之力進道神速。
若全部引用這些根據,恐過於繁瑣,故爾舍置不錄,敬請參閱經典寶藏,望由此生起堅固決定解。
總之,如《菩薩藏經》中說:“獲得菩薩一切諸行,如是獲得圓滿一切波羅蜜多、地、忍、等持、神通、總持、辯才、回向、願及佛法,皆賴尊重,尊重為本,從尊重出,尊重為生,及為其處,以尊重生、以尊重長,依於尊重、尊重為因。”
一切功德唯觀待上師的恩澤,方得生起,因此要以上師瑜伽為修道命脈。此實為一切大乘經藏的密意所在。
諸續部寶典更是竭力讚歎依止上師為修道的根本,四續部[11]中,說修習咒道最初要觀待上師的灌頂、加持,隨後守護誓言[12]及戒侓為不可或缺的道基,而一切誓言中上師的誓言是最為主要的,清淨地住於誓言及戒律後,在行道時,更要安住于上師本尊無分別瑜伽中修習。
若詳盡地引用各續部如何開示的根據,恐過於繁多,當從續部寶典中了知。
尤其這個教授的究竟根本依處,是吉祥密集根本文以及注釋等諸續。在《密集根本續》中,雖全面開示了如何供養上師、壇城諸尊的情況,以及如何住于上師金剛持無分別瑜伽中,進而修習兩種道次第的情況,但是由於被六邊、四理封印秘藏,成為很難解析的金剛結。幸運的是,終由佛陀自己為利化機開示極秘印,進行清晰地詮釋,從而有了《金剛鬘》等釋續。
此部上師瑜伽的各種扼要詳細地出現在《釋續金剛鬘》中,其中詳盡地開示了:最初觀察上師、弟子相,隨後如何依止上師理,視上師本尊無分別的觀法,上師身壇城修法,對其內、外、秘密、真如供養法,乃至修兩種道次法等。
若一一列舉清淨依據,實恐過於繁多,故于正文時,再隨機稍作開示。
象這樣,佛陀在經續中廣作開示。至尊彌勒、文殊以及秘密主金剛手等,於此穢土為助佛弘化,權現為佛陀眷屬的大士都擁有圓滿的上師瑜伽法。後來龍樹父子、無著昆仲、國君恩紮布提、大成就怙主大樂、薩熱哈、夏瓦熱瓦、萊俄巴、拉力達及諦洛那若等聖境諸大成就者殷重修習此法,同時為利後世有緣者,以此教授寫成的文字也有很多。
如大成就者怙主大樂所著的《明示密集根本釋續心要義——秘密成就》中,著重突出並一再宣說了以上師佛瑜伽為道命的情況。隨後一系列的《智慧成就》、《真如成就》等其他成就篇,以及被稱為心法的《大婆羅門道歌篇》等,也不厭其煩地反復開示以上師瑜伽為道命的情況。
龍樹菩薩把密集根本釋續的心要編排為五種道次第,著作了《五次第論》。其中也詳細開示了把上師瑜伽作為道之命根,以及供養上師較供養一切佛更有意義等法。
總之,印度一切大成就師都不約而同地在各自的一切著作或者口訣中,開示以上師瑜伽作為道命的情況。其中的阿底峽尊者擁有印度一切大成就者的圓滿教授,尊者就曾說一切大乘的地道功德唯由依上師的恩惠才得發起!當年仲頓巴大師請問尊者,為何藏地有那樣多的修行者,卻鮮有證得殊勝功德者時,尊者不無感慨地說:“或大或小的大乘功德,這一切需依賴上師方得生起,你們藏人只是把上師看作非常平庸的人,怎麼會生起功德呢?”
尊者本人也是把上師瑜伽作為修行的心要,曾經說過只不過是由上師的威力,才有如此廣大的事業遍及印藏兩地,如說:“我能有這樣稱之為功德的少許善心,這都是金洲大師的恩德呀!”
如尊者一切教授的根本《道炬論》中“當說諸師長,所示正方便”等語,是說連微細的功德在內都是上師的恩德,翔實地開示了以上師瑜伽作為道命,學修全圓大乘道體的情況。
就這樣,從能仁金剛持開始,後由印度諸善巧成就大師依次相傳,直到阿底峽尊者,再由阿底峽尊者傳到紮古大堪布及洛紮大成就者二位,宗喀巴大師從這二位大德面前聽受了這種傳承。另有那若巴傳給洛紮·瑪爾巴[13]的傳承,印度大成就者芒瓦傳給郭譯師傳承,以及龐通巴昆仲的傳承等印度傳承下來的清淨可信口訣,宗喀巴大師從上師瓊布•拉薩巴、法王頓珠仁青、京俄•紮巴香切、仁達瓦大師等處圓滿聽受。
不共近傳者,宗喀巴大師最初通過上師烏瑪巴的轉達,從至尊文殊處聽聞了無量顯密法義。後來,至尊文殊親現慈容,宗喀巴大師得以親聞一切顯密道之扼要,尤其通達了龍樹菩薩詮釋佛陀究竟密意的甚深中觀見——“顯現破除有邊、空性破除無邊”的妙理,明白了五種道次第的體性、數量決定、次第決定等一切甚深法義。宗喀巴大師更複陳獻無量內、外、秘密、真如供養,進行猛勵祈禱後,至尊文殊賜與諸種顯密二種圓滿道體的究竟耳傳口訣。
那時宗喀巴大師向至尊文殊啟問道:“若要速疾中更為速疾地趣入金剛持位,應如何去作呢?”
至尊文殊開示了應把上師本尊無分別瑜伽作為道命的情況;至於要依止的上師的條件,不可以隨便找一位上師即為滿足,而需要一位能引導圓滿道體的上師;本尊則需勝樂、密集、大威德三尊不可分離;護法要依靠六臂怙主、具誓法王、毗沙門三尊;同參道友要在依止的上師、本尊、護法等方面相順等諸多內容。
那時,至尊文殊賜給宗喀巴大師、大成就者文殊海以及有緣的天人等圓滿的耳傳教授及《大幻變經函》,作為無比秘密的教授,未向其他任何人顯示。
這種不共的上師瑜伽法,宗喀巴大師在《上師五十頌釋》、《五次第圓座直授》、《六法釋文三信》中,結合續部根源,稍作大致的開示,詳細的教授扼要還要從師長處,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來了知。
宗喀巴大師有著多如繁星般的大弟子,但全圓的耳傳教授只傳給了成就自在者文殊海及心子克珠傑二位大師。《大幻變經函》由文殊海大師保存,文殊海大師為開啟格魯派修行傳承的先河,在寂靜的山林中,專心修行圓滿的耳傳教授,從而使甚深兩種道次第瑜伽臻至究竟的境界,證得種種不可思議的秘密證悟,如可以無礙地了知自他百千世的情況,經常地親見本尊至尊文殊的慈容……,同時向有緣者傳授口訣,尤其把全圓耳傳口訣及《大幻變經函》賜給了瓦索•法幢大師。
克珠傑大師把對宗喀巴大師教法的不信、邪解以及疑慮等一切垢染,以無垢的理路一掃而光,令宗喀巴大師的教法遠離瑕疵,猶如燦爛奪目的純金、幢頂的如意寶珠般,晶瑩剔透無與倫比。
由於克珠傑大師把上師本尊無分別瑜伽作為修行的重點,即使在宗喀巴大師示寂之後,還五次親瞻師容,得到師尊廣大的授記、深切的安慰。克珠傑大師廣弘宗喀教法,尤其把全圓耳傳教授口訣傳給了瓦索•法幢大師。
班禪法幢大師一直希望能象夏瓦熱瓦的傳記那樣,孤行山野,林棲谷飲,畢生修習宗喀巴大師父子的耳傳教授,但是由於上師、本尊或在現實,或在夢中的授記,迫不得已地擔任了甘丹寺[14]法台,以執持宗喀巴大師教法的命脈。
其後,他廣大地弘揚了宗喀巴大師教法。尤其大成就者法金剛十一歲時,跟隨父母到甘丹寺朝聖,這時法幢大師也得到空行母的授記,大師施給他的父母大量財物,度其出家,取名法金剛。以後五年間,視如長子,賜給無量顯密教授,特別是把全圓耳傳教授及《大幻變經函》託付給他,殷殷囑咐他要到無人的寂靜地專心修習,並在未來,向個別有緣者開示這些耳傳教授,否則不可稍露端倪。
在隨後的歲月裏,法金剛大師確依法幢大師所言,寄身于白雲青嶂、雪山林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在無數寂靜的山野,把修行作為心要。由此道力,在某一時候,宗喀巴大師親現尊容,賜於共不共的圓滿教授,尤其傳授了具備顯密兩種道要的三層勇識上師瑜伽法。大成就者心無旁騖地專修這種上師瑜伽,親見至尊觀音等無數佛菩薩,漸次生起共不共的地道證悟,獲得金剛虹身。
爾後,法金剛大師想到應把這些宗喀巴大師的耳傳託付給誰呢?遂用智慧觀察,了知溫薩巴大師當為耳傳教主。那時十七歲的溫薩巴大師正患天花在溫薩療養。法金剛大師念誦著《緣起贊》,作出化緣的樣子來到溫薩巴大師的門前,用試探的口氣說:“究竟甚深的教授在我這裏。”溫薩巴大師亦僅聽到他的聲音,就生起無比的信心,毛髮豎立,感到來者定是一位獲得殊勝證悟的大德,連忙開門迎請進來。原來是一位鬍鬚皆白、身披糞掃衣、威光赫奕的比丘,想到定是一位大士後,詳細地詢問觀察後,當知道是一位擁有宗喀巴大師全圓耳傳教授的大成就者時,虔誠地祈求攝受自己為弟子。法金剛大師歡喜應允,並說:“在某某時候來珠穆神山[15],”遂飄然離去。
溫薩巴大師遵照大成就者的話,準時到達珠穆神山,在山麓“嘎瑪”法堡中,朝拜到法金剛大師,盡己所有供養會供及曼則,殷切地祈請教授,法金剛大師把一切顯密法,尤其宗喀巴大師的耳傳全圓教授及《大幻變經函》傳授給他。
這位溫薩巴大師夙具慧根,他曾說從幼年時起,釋迦佛、宗喀巴大師就常常現身加持,其中有一天晚上,宗喀巴大師把自己的帽子戴到他頭上,加持他成為耳傳教主。八歲時的一天晚上,夢到“賽熱”山頂升起一輪皎潔圓滿的月亮,自己身佩白緞、珍寶飾品,手持鈴杵坐在月亮上,搖動鈴子,美妙悅耳的聲音充布環宇。
這顯然是這位大師將來能發揚光大宗喀巴大師的耳傳教授,令清淨的修行者遍滿雪域的吉祥徵兆。
溫薩巴大師遵奉師尊的教敕,輾轉棲身於許多寂靜的山林,通過上師佛瑜伽法,修煉圓滿的共不共道次第,最終獲得殊勝證悟,無礙通曉自他百千萬生世的情況,任運顯示多種多樣的稀世神變,自然地能用梵語流利地念誦《八千頌》等不可思議的奇跡,成為弘揚宗喀巴大師耳傳的一代教主。
如溫薩巴大師本人也說:“過去的米拉日巴,現在的善慧義成,這二位除了苟延生命的卑陋衣食外,緊緊地守持那樣多的財物對他們又有什麼用呢?為了即身成佛,安貧樂道,在遠離貪嗔喧囂的寂靜處,努力地令暇滿之身受取心要!”
“雪域中具有勝緣的人們,善慧義成也是修習了這個殊勝道才即身成佛的。”
“文殊子中尊,善慧名稱師,
心要耳傳人,今舍我其誰?”
溫薩巴大師把上師瑜伽作為修習的中心,如說:“虔誠頂禮能仁金剛持體性的善慧名稱及其幻化的根本傳承上師海眾,複至心祈禱普攝一切佛智的能仁金剛持體性的善慧名稱及其幻化的根本傳承上師海眾:我所理解的清淨教法如意寶鬘是這樣的,最初頂戴許多上師佛陀的足蓮,獲得許多法語中的精要教授,從而精進善行。在一段時間裏,感到要使這個殊勝暇滿之身更具有意義,應當速疾地趣入佛地,這就需要對一切顯密經教的心要勝教授——上師法語甘露的心中心法,心志專一地修習,並且要生起一種殊勝的定解覺受。領悟到此,更至心祈禱金剛持體性的善慧名稱及其幻化的上師眾……。”
“一心祈禱上師本尊:心中任何顯現皆轉為修行的助緣,以似乎瘋癲的行為速疾成佛,是我的風格。”
“一心祈禱上師本尊:任生何緣皆現為善行的助伴,外面顯出瘋瘋癲癲的樣子,獨自棲息在寂靜的山林,這就是我的風範。”
總之大師為了讓大家瞭解到,以上師瑜伽作為道命,於一座上修習顯密二種全圓道體之理,並且他本人唯專修宗喀巴大師耳傳的情況,這樣寫道:
“南無法王宗喀巴大師,祈願一切世中以大悲憫心攝受不舍!頂禮文殊上師足蓮:如是最初淨修共同道,後若適合密續的修習,先要令上師歡喜,從師處受取清淨灌頂,則堪能修習甚深道,隨後受誓言、戒律,並要珍重在各個時段所受的三種律儀,以如理守護作為修道的基礎。以四座瑜伽修第一次第,成熟在將來生起殊勝圓滿次第證悟的善根。然後依次生起殊勝圓滿次第,證得雙運身。這樣一切顯密經典扼要,皆可轉為一位補特伽羅成佛的助緣,對此獲得決定解後,自己則能主持圓滿的能仁教法,並向他人傳播。這是法金剛大師的法語甘露,由善慧錄為文字。”
由此可見,溫薩巴大師即是為了弘揚宗喀巴大師的耳傳教法,而如願應化到這個世界來的大士。
溫薩巴大師把耳傳教授傳給了許多有緣的人,尤其全部託付給善巧成就者佛智大師。
佛智大師把上師瑜伽作為修行的心要,在它的修持上面,使之具備了一切顯密道的扼要。
佛智大師的言語中,對上師瑜伽獲得堅固定解的話語也屢見不鮮,其中廣泛地開示了一切善行要在上師瑜伽上來做的道理。若一一列舉如何開示的論據,實恐繁多,應從佛智大師文集中瞭解。
佛智大師把圓滿的耳傳教授賜給班禪一切智•善慧法幢,班禪大金剛持•善慧法幢把宗喀巴大師的耳傳教授傳播到雪域的一切方所,尤其編著了圓滿顯密道體的《上師供養法》,授給無量無邊的有緣者,從西方的“紮蘭達熱”到東方的大海之濱,乃至海中的小島洲嶼,如是廣袤無垠的大地上,無不被此殊勝的教授遍佈覆蓋,這一切都是大師的恩德呀!
善慧法幢大師有許多獲得成就自在的首要弟子,然其中受命弘揚這個教授事業的大師,則是金剛持寶幢大師。寶幢大師一方面專修這一教授,另一方面向他人廣為傳播,尤其把此全圓教授傳授給我的堪布班禪一切智•洛桑耶喜。
這位大師同樣一面把它做為修行的心要,一面賜給無量有緣者,其中受命發揚這一事業的是金剛持洛桑柔卓。金剛持洛桑柔卓同樣自修利他並重。
無等恩澤的至尊上師、大成就自在者善慧尊勝大師,雖在班禪一切智前聽受了無邊顯密法,尤其是上師瑜伽法,但只是在金剛持洛桑柔卓尊前,才親聆到具備全圓道體的上師瑜伽,包括它的覺受引導、口訣及親訓。
上師供養法廣解——開顯密要耳傳教授寶藏(雍增•耶喜堅贊著緣宗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