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2/17 11:04:37
|
尊貴慈誠羅珠仁波切
|
| | |
學習次第 : 進階
密宗概要 一
慈誠羅珠堪布
一、“密宗”的字面含義
首先,我們簡單地說一下“密宗”這兩個字的含義。密宗和密咒是一個意思。關於“密”字,《大幻化網》裏面有幾種不同的解釋,所以有二密、三密、四密等等的說法,也即從兩個方面、三個方面或者四個方面去解釋密字。其中任何一個解釋都是對的,只是廣略有點不一樣而已,實際上並不矛盾。其中比較簡單的,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也即“二密”,第一個意思是隱藏;第二個意思是保密。
保密和隱藏的差別是什麼呢?保密是人為的,故意不讓人知道;隱藏不是人為的,而是本來就是隱藏的。就像隱藏在地下別人看不見的礦藏,不是某人專門把它埋在地下,而是它本身就在地下或海底。
要隱藏什麼呢?就是如來藏。如來藏既不是佛隱藏,也不是別人隱藏,而是在我們一生下來的時候,就因為有煩惱、有無明,而把如來藏覆蓋在煩惱無明的下面,使我們看不見。這不是人為的而是先天的,自從我們的八識成立以來,如來藏雖然存在,凡夫卻看不見。
《法界贊》中有六個不同的比喻,《寶性論》中有九個不同的比喻,都在形容如來藏。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都無法看見天生被隱藏的如來藏。
人為保密的又是什麼呢?不是說密宗裏面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很骯髒的東西要保密,而是要保守密宗所認為的“煩惱即是菩提”,“輪回即是涅槃”,“眾生即是佛”這些高深的見解。
為什麼要保密呢?因為假使不保密,很多人就不能理解。
絕大多數佛教徒認為,我們現在不是佛是眾生,世界就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樣是不清淨的。煩惱是有害的東西,它永遠都不是佛的智慧,但我們可以通過很長時間的修行,把不清淨的東西轉化為清淨,周邊的世界能夠轉化為佛的淨土,煩惱也可以轉化為佛的智慧。經過逐步的修行,一個普通人可以變成一地以上的聖者菩薩,然後上升到二地、三地……十地,最後才是成佛。
除非不信佛,否則所有的佛教徒都會認為這個理論沒有漏洞,即使是小乘佛教徒也能接受這種觀點,但是,如果冒然地給他們說煩惱即是菩提,眾生即是佛之類的話,很多人就會大惑不解——如果煩惱就是菩提,貪嗔癡就是智慧,那在產生一個嗔心或者貪心的時候,我為什麼還要斷除它呢?假如眾生是佛,那地獄裏面的眾生也是佛了,佛怎麼還要墮地獄呢?假如輪回是涅槃的話,那我們天天追求的解脫也變成輪回了,輪回有什麼好追求的?會出現很多這樣的疑問,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假如僅僅不理解也沒有太大問題,但眾生的傲慢心是很厲害的,只要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就會斷然否認,在造口業的同時還要產生邪見。
為了保護這些根機的顯宗學佛人或根本不學佛的人,密宗不得已只能採取保密的措施,盡力不讓他們聽見這些觀點,等他們根機成熟以後,再慢慢引導他們一步步將見解提升。首先讓他們瞭解輪回是苦、人生難得等等;當對方有一點進步的時候,就進一步告訴他,雖然其他一切都是存在的,但人我是不存在的。其他的都可以執著,但不要有人我執;在對方理解以後,又再告訴他,既然人我不存在,那其他東西也有可能不存在,因為沒有其他東西存在的理由。
當對方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根機成熟的時候,通過中觀理論的觀察,就有可能逐漸發現周邊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繼而人無我、法無我等空性境界一下子就能豁然頓悟——一切都是不存在的,雖然我的眼睛看得到外在的東西,但都是現而無性、無有實質的。這樣他就有可能繼續由淺入深,逐步理解到顯空無二的、互不矛盾的道理;在理解顯空無二之理以後,就要告訴他,雖然你原來的觀點是非常好的,但有一點點缺陷:其實,心的本性是一個叫做光明的東西,那個被叫做光明的東西和你以前所理解的空性一點也不矛盾,只是你以前沒有考慮到而已。
走到這一步之後,顯宗的理論就顯得比較模糊了,若要問光明是怎麼樣的,如何達到光明的境界,顯宗就顯得力不從心了。最後進入密宗之後,所有的一切才昭然若揭,光明是什麼,它有什麼樣的作用,如何抵達光明的境界,都講得一清二楚。
不過,要瞭解密宗的見解,只能逐步逐步地來,決不允許什麼也不懂的時候就草率地去聽密法,否則很多人就會對密法產生邪見。當然,對密法產生邪見對密法本身不會有什麼損害,但很多人卻會成為犧牲品,所以,為了不讓聽者造業,保護他們的善根,傳密法的時候應當小心翼翼,必須在機緣成熟,確定對方有接受能力的時候,才能告訴對方。
就像對小學一年級第一天上課的學生不可能講大學課程一樣,密宗,尤其是甯瑪巴的九乘次第,也必須一步一步地引導上去。當然,這是針對普通人而言的,有些根機非常成熟的特殊法器——前世有一定的密法學習或修行基礎,甚至有一些成就或修證,這種人雖然沒有經過中觀等等的學習,但天生就對密法有一定的信心,一給他講密法,對方就會覺得受益無窮。
其實,包括顯宗的人無我、法無我等空性見解也是這樣,也需要保密,不能公開宣講。其中人無我還好一點,法無我更不能不觀察聽者的承受能力,隨隨便便、不擇時機地公開宣講,否則也有可能犯菩薩戒。
佛教徒或非佛教徒裏面有些極端分子因為密宗要保密,就認為密宗有什麼不好的東西,不但這樣認為,也會這樣說。但這是不對的,大乘佛法對顯宗的空性也有保密的要求,難道空性也有什麼不好的東西嗎?當然不是。佛陀傳法,是以慈悲為主,是為了度化眾生,不是為了展示、炫耀自己偉大、深廣的智慧,所以非常講究引導方式,不會將自己所懂的東西不分時間、場合、物件,而一股腦地傾囊相授。
不僅是空性,菩提心也需要保密。按照無著菩薩的傳承,菩提心分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其中行菩提心的自他相換等修法也要保密。假使根本不觀察聽眾的心態,隨便在人群中宣傳,大乘佛教就是要自他相換——一定要把自己的一切幸福分享給眾生,並甘願承受眾生的所有痛苦,那很多人也會覺得沒有必要、沒有理由,佛教的要求太極端、太過分了。因為理解不了,所以更不願意學。雖然不學沒有什麼問題,但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理論太過分,故而就會誹謗,這是最可怕的,所以,行菩提心的修法也不能讓非法器知道,這不是意味著行菩提心當中有什麼骯髒的東西。
任何一件事都是這樣,越是深奧越不能讓人理解,所以佛告訴我們,在機緣不成熟的時候,深奧難懂的法一定要保密,不能直接說;在機緣成熟的時候,就不能保密,一定要說出來。
密宗當中的“密”,就是通過這兩方面去理解的,這是《密心大幻化網》裏的觀點。至於三密、四密等等的概念,都在這裏面包含了。
“宗”的意思就不用說了,就是指一個宗派。密咒的“咒”字,是從梵文的“曼紮”一詞翻譯過來的。
“曼紮”是“瑪那”和“紮亞”兩個字的合音,梵文的 “瑪那”,是指我們的八識或意識;“紮亞”是挽救、救護的意思。《法界贊》當中所說的“救護眾生苦”也是這個意思,通過兩種不同的方法,快速、順利地救。雖然顯宗也在挽救我們的煩惱,但密宗的速度更快,更順利,故而稱為“咒”。
我們一般認為,咒是我們嘴巴念的類似于金剛薩埵心咒等等之類的咒語。其實,咒(“曼紮”),有很多種意思,我們平時念的心咒只是其中的一個意思。其實,密宗的見解、行為、修法都包含咒裏面,因為密宗的見解、行為、修法都能救護我們的煩惱。
二、密宗的見解
(一)顯密見解的差異
密宗概貌本來也可以按基道果的分類方式來講,但我認為,如果從見解、修行、行為、果這四個方面來講應該更恰當、更清楚一些,大家相對來說也好記一些。這次我們準備在初學密者能夠接受的範圍框架下,粗略地對密宗見解作一個介紹。
以前講空性的時候,我說過空性是密宗的觀點;後來講如來藏的時候,我們也提到,如來藏也是密宗的觀點。其實,真正的密宗見解,是將第二轉法輪的空性,與第三轉法輪的光明如來藏結合起來的。一般的顯宗在講如來藏的時候,就無法使二者無有輕重差別——平衡結合、圓融雙運。第二轉法輪基本上講空性,幾乎不提光明,雖然會出現光明的字眼,但實際上解釋的時候,就只會把光明解釋為空性;第三轉法輪又只講佛性光明,不太強調空性,雖然顯宗不是不承認如來藏是空性,也認為如來藏是空性,與空性無離無合,但顯宗認為,就像小學畢業以後,就無需再講小學課本一樣,第二轉法輪的時候已經講過空性了,所以沒有必要再次強調空性。輪回痛苦、因果不虛等道理佛陀在初轉法輪當中已經很清楚地告訴大家了,所以第二轉法輪幾乎沒有這些內容,因為大家已經知道了。第二轉法輪就是講空性,其他初轉法輪的見解不是不承認,只是不再重複了。
遺憾的是,顯宗沒有一個專門的論典,把第二轉法輪的空性與第三轉法輪的光明結合起來。密宗卻既不強調空性又不強調光明,而是把光明和空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就像《定解寶燈論》第五品所講的一樣。
顯宗雖然提到光明,但除了第二轉法輪當中的空性修法以外,沒有其他的修法。以前的高僧大德是這麼說的,實際上也是這樣。關於這些,我們可以在任何一個顯宗經典中瞭解到。
顯宗根本沒有提到的東西,密宗卻講得很清楚、很詳細。密宗一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很豐富的空性修法;另一方面,還講了很多顯空無別的修法,也即光明的修法,這在一般的顯宗,是根本沒有提及的;另外,密宗還講了清淨的修法。顯宗沒有清淨的修法,而在密宗,清淨修法是很重要的一個修法。
什麼叫做清淨的修法呢?顯宗承認,在修到第八地的時候,開始看見世界的真正面目,看到很多清淨的東西,周邊的世界都是很清淨的,但顯宗沒有一個專門的修法,只是在修持很長時間的顯宗法門以後,自然而然出現的,所以顯宗的清淨現象出現得很慢。
比如說,多數顯宗經典認為,我們周邊的世界,是很不清淨的娑婆世界;但密宗認為,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虛幻世界本來就是清淨的,只是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它的本性而已。它的本性除了空性、光明以外,還有清淨,也即八地菩薩以上的佛菩薩所感知的境界,像極樂世界一樣清淨。
顯密之間最關鍵的不同,是修法上的區別。密宗修法和顯宗修法很多都完全不一樣,效果和速度自然也大相徑庭。
密宗的觀點雖然不能說是前所未有的全新見解,但顯宗的觀點和密宗的觀點還是有所不同,比如說,籠統而言,顯宗在講光明、空性,密宗也在講光明、空性,但我們首先要搞清主觀見解和客觀的光明或空性之間的區別。
主觀的證悟境界,稱為有境或能取;而客觀的空性卻與人的證悟沒有關係。無論覺悟的時候也好,不覺悟的時候也好,精神和物質都是空性,這就是境或者所取。從境的角度,或者是從客觀的角度來說,顯宗的空性和密宗的空性沒有什麼差別,但在加行道和資糧道期間,作為主觀有境的光明和空性的見解,顯宗和密宗卻不太一樣,一旦進入了菩薩一地的見道以後,顯密就是一體了,所以,顯密之間是互相補充而不是水火不容的。顯宗和密宗,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而言的,所以都沒有錯,一個講的是直接進入萬法本來面目的方法,另外一個,則講的是間接進入萬法本來面目的方法。
(二)密宗的二諦
宣講密宗見解的時候,首先要介紹密宗的二諦,這個很重要。
本身,每一個人,每一個派別,都有各自不同的二諦。
對根本沒有學佛,沒有學過任何宗教或理論的世俗人而言,他的世俗諦,就是睡眠之後的夢境,魔術師幻化出來的魔術,海市蜃樓之類的幻象等不起作用的,現實中根本不存在的幻覺、錯覺等等;他們的勝義諦,就是我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房子、車子、人、山河大地等等。我們沒有學佛的時候也會這樣認為——唯一能拯救我們的實實在在的東西,就是金錢、衣服、飯菜等等,其他的幻象、夢境,對我們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是世俗諦,這是最底層的勝義諦和世俗諦。
小乘的世俗諦大家都知道,從物質的角度而言,就是粗大的物質;從精神的角度來說,就是粗大的念頭。他們的勝義諦,就是無分刹那的意識或無分微塵。
唯識宗的世俗諦,是在我們前面顯現為物質,從表面上看起來給我們的感覺是物質的東西;他們認為,其實這些物質並不存在,是心創造的。創造萬事萬物的心,就是唯識宗的勝義諦。
此處所謂的心,是八識裏面的阿賴耶識。不空、實有的阿賴耶識,就是他們的勝義諦。唯識宗最大的、唯一的錯誤就在這裏,其他無論唯識宗說外境是心造的,還是外境是心,或者是唯識宗講的菩薩的六度、四攝、五道、十地、佛的果位等等都是很好的,這些觀點中觀也會承認。
中觀的勝義諦,是所有的物質經過分析,最後是一無所有的空性、真空;明明這些東西不存在,但在凡夫的境界中,這些幻想卻是存在的。這些如幻如夢的虛幻世界,就是中觀的世俗諦。中觀把世俗諦分成兩種,正世俗諦與倒世俗諦,一個是正確的,一個是顛倒的。
正確的世俗諦,是指因果、輪回等雖然從空性的角度來說不存在,但世俗當中卻實實在在存在的這些物質與精神;不正確的世俗諦,主要是指實有的物質。
世間人的勝義諦,是小乘佛教的世俗諦;小乘佛教的勝義諦,是唯識宗的世俗諦;唯識宗的勝義諦,又是中觀的世俗諦;而中觀的正世俗諦,又是密宗的倒世俗諦。
比如說,在沒有學中觀的時候,任何凡夫看到任何東西,都會把它當成是實有、不空的,這就是倒世俗諦。為什麼說倒世俗諦是顛倒的呢?因為,即使在世俗當中,誰也找不到一個實有的物質和精神,都是如幻如夢的,所以,承認實有不空的觀點是不正確的,故而叫做倒世俗諦。
現在我們最需要瞭解的,是密宗的勝義諦和世俗諦。密宗的勝義諦是什麼呢?第一,是《入中論》、《中論》等中觀論著裏面講的空性;密宗一點都不打折扣,全盤接受,認為空性就是真理,空性是密宗勝義諦的一部分;第二,是第三轉法輪當中講的光明如來藏。光明如來藏是密宗勝義諦的另外一部分。第二轉法輪和第三轉法輪的精華結合以後,就成為密宗的勝義諦。除此以外,密宗沒有一個完全跟第二轉法輪和第三轉法輪沒有關係、獨立存在的勝義諦。
此處所謂的一部分,只是便於大家理解,實際上勝義諦不會有什麼部分的差別,光明就是空性,空性就是光明,它們是一味一體永不分開的,但講的時候可以這麼說。如來藏既是空性又是光明,這就是心的本性、本來面目、自然智慧。
大圓滿有很多層次,比較低層的叫做菩提心,主要是指勝義菩提心;比較高層的,叫做自然智慧。自然智慧、菩提心、如來藏、佛性、空性、大手印、大中觀等等,都是一個內容的不同名稱,這就是密宗的勝義諦。
密宗的世俗諦是什麼呢?密宗的世俗諦也要分正、倒兩種。顯宗唯識宗和中觀宗認為是正世俗諦的東西,在密宗裏面卻被列為倒世俗諦。
譬如說,一般的顯宗認為,只要認為自己所見到的周邊這些不清淨的現象,房子也好、人也好,都是如夢如幻的,不是實有的,至少在世俗諦中就沒有問題,所以是正世俗諦。但密宗認為,不要說在勝義諦中,即使在世俗諦當中,我們看到的也不是正確的,我們不但從來沒有看到過勝義諦的真相,連世俗諦的真相、本來面目我們也沒有看到過。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房子、人等等都是佛的壇城。佛的壇城就是密宗的正世俗諦。
請大家注意,雖然光明、空性等等顯宗經常都在說,但佛的壇城這一點,是一般的顯宗從來,也永遠不會提及的。只是到了八地菩薩的時候,在心清淨了以後,自然而然周邊都會轉變為清淨的現象。對顯宗來說,這是一個很陌生、很突然的境界,以前也從來沒有這樣的修法。密宗卻會提供清淨的修法,那就是生起次第。通過生起次第的修法,可以快速達到目標。密宗不但有這些修法,而且認為,這不是不清淨的現象轉換成清淨的現象,而是自來就是清淨的。八地菩薩看到的東西就像心的本性一樣,只是我們現在無法看到而已,其實現在就是這樣。
密宗告訴我們,不但心的本性是空性和光明,而且世俗諦中我們看到的不清淨現象也不是不清淨,雖然這不是第六意識分析的結果,而是我們的感知,但我們的感知本身就有問題,所以看到的是錯誤的。但顯宗會覺得,感知不會有問題,主要是感知後面的執著有問題。
這些見解在《大幻化網》的第一品中講得非常清楚,世界究竟怎麼樣是佛的壇城,每一個細節都告訴了我們。在只學過顯宗而根本沒有學過密宗的人看來,顯宗勝義諦方面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排斥,密宗的勝義諦不需要加任何東西,但在正世俗諦上面,二者就有差別了,這些差別可能一些人就不能理解。
(三)顯宗經典的印證
一般人會認為,我明明看到的是一個人,從來沒有看到過什麼佛的壇城,難道這個人是佛嗎?如果不是,那該怎麼理解呢?為了解除大家的困惑,我準備念一下漢文版《維摩詰經》第一品(緣起品,也稱佛國品)裏面的一個段落。《維摩詰經》裏面說得很清楚,不但心的本性是光明和空性(其他很多經論當中都有這種說法,所以不足為奇),哪怕我們今天所在的這個世界,也是清淨的世界,只是我們沒有看到而已。
在出現這段話之前,釋迦牟尼佛給大家說,菩薩通過學道,在心清淨之後,刹土也會清淨;當心不清淨的時候,刹土也是不清淨的。此時,舍利子心裏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心清淨世界就清淨,心不清淨世界就不清淨,那釋迦牟尼佛的刹土——娑婆世界這麼不清淨,難道是釋迦牟尼佛修道的時候心不清淨嗎?佛知道舍利子的想法以後,就和舍利子之間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對話。
這裏面說,“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舍利弗,就是平時我們說的舍利子。在這個時候,舍利子依靠釋迦牟尼佛的加持,而在心裏產生一個這樣的念頭。
“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如果菩薩心清淨佛土才會清淨的話,那是不是釋迦牟尼佛在菩薩修道的時候心不清淨,所以刹土也不淨呢?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雲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釋迦牟尼佛知道他的念頭之後,立即給舍利子說:你是怎麼想的呢?盲人看不見日月,是因為日月不清淨、不清晰,還是盲者自己看不見呢?
“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舍利子對佛說:不是這樣的,這是盲者的過患,不是日月的罪過,日月本身不會有什麼過失,它是很清楚的,只是盲者自己看不見而已。
“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佛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佛陀說道:舍利子,因為眾生有罪過,所以看不見佛的刹土是莊嚴清淨的,這不是如來的過失,不是如來不清淨,而是眾生不清淨。我的世界是非常清淨的,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爾時螺髻梵王語”,在佛跟舍利弗對話的時候,旁邊有一個另一個世界,另一個星球上來的修行長老開始插嘴了。“螺髻”是說他長長的頭髮像海螺一樣捆在頭頂,看起來有點像神仙。
“舍利弗勿作是意,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 他說:舍利弗你不要這樣想,也不要這樣說,不要說釋迦牟尼佛的刹土不清淨。為什麼呢?因為我看到的釋迦牟尼佛的世界是清淨的,就像色界的自在天宮一樣。
“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舍利弗回答長老說:我看到的佛土不是這樣,而是有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山巒,到處都是不清淨的現象。
“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于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螺髻梵王對舍利子說:舍利子,你自己的心有高下了,你還沒有佛的智慧,所以就看到這個世界是不清淨的。舍利子,其實,眾生和菩薩皆為平等,內心深處清淨的人,才能獲得佛的智慧,從而見到釋迦牟尼佛的刹土清淨。此處的“依”,是指舍利子自身沒有佛的智慧,而不是說他不聽佛的教言。
當舍利子跟螺髻梵各執一詞、相持不下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就示現神通,給大家證明螺髻梵說的是對的。
“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於是,釋迦牟尼佛就用腳指按了一下大地,大家當即看到,整個三千大千世界都是由各種各樣的珠寶嚴飾的,就像寶莊嚴佛具有無量功德的寶莊嚴刹土一樣。寶莊嚴佛是一個佛的名稱,寶莊嚴土是寶莊嚴佛的刹土,這個刹土沒有任何不清淨的現象,像極樂世界一樣美妙清淨。
“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一切眾生都驚歎無比、稀奇萬分,大家都發現自己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本來當時在座的人還沒有斷除所有的煩惱,根本不可能看見佛的清淨刹土,但依靠佛的威神力,頓時就看見了世界的本相。
“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釋迦牟尼佛告訴舍利子:你姑且看一看這個佛土的本來清淨吧!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舍利弗說,佛陀啊!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也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場景,今天我看到的釋迦牟尼佛的國土,全部都顯現非常清淨。
“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佛告訴舍利子,我的國土自來就是這樣清淨。只是為了度化下劣根機的人,所以才展現出這些不清淨的現象。
接著,釋迦牟尼佛講了一個比喻,“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就像天人都坐在同一個地方,用同樣的珍寶容器吃同樣的飯,但飯的味道卻隨著各人的福德而有很大差異一樣,舍利子,如果人心清淨,就能看到功德莊嚴之清淨佛土。在佛說完這段話之後,當場就有很多人發起菩提心,並證悟空性等等。
這一節的藏文版本跟漢文版本完全一樣,一個字都不差,翻譯也非常好。這段佛經說明,不但心的本性是光明和空性,哪怕從世俗諦現象的角度來說,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清淨的——眾生的身體是具足三十二相功德的佛身,周邊的世界都是佛的刹土,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修行,所以看不見。
為了早日抵達這一境界,我們應該快速地修。最好、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生起次第,這是顯宗根本沒有的修法。顯宗只會告訴你發菩提心、積累資糧、修空性,這樣慢慢慢慢也會看見,並最終會成佛,其他沒有什麼了。
請大家注意,這段話很重要,這不是釋迦牟尼佛給別人說的,凡是跟隨釋迦牟尼佛的人,都要承認這一點,無論是密宗還是顯宗,凡是自稱大乘修行人的人,就不可能不承認《維摩詰經》中所說的這些內容。如果不承認釋迦牟尼佛的話,那就是外道了。
(四)密宗見解的殊勝之處
對一個精通顯密並善於比較的人來說,顯宗與密宗不但不矛盾,而且可以互補,顯宗也講了清淨的觀點,但講得很簡單,只是提一提而已,既不強調,更不會提供相應的修法。因為顯宗根機眾生的因緣還沒有成熟,如果不擇時機、不顧因緣,反而會弄巧成拙。
我們通常都不願意花費時間去看《大藏經》及各種佛教論典,不願在此方面投入太大的精力。其實,如果真的看了這些顯宗經典就會明白,密宗所講的眾生是佛,世界是壇城等等,實際上也就是《維摩詰經》所講內容的提煉與昇華而已,其他沒有什麼不可接受的新東西。
密宗殊勝於顯宗的一個特點,是密宗不像顯宗一樣把清淨的概念說得很籠統,而是講得很透徹。譬如,當世界清淨的時候,人的五蘊、貪嗔癡分別是什麼都講得非常細緻,這一點在顯宗裏面既不可能聽到,也不可能看到;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密宗提供了清淨的修法。
我們不能認為顯宗和密宗是矛盾的,雖然它們之間有不一樣的地方,但即使是顯宗的中觀和唯識也有矛盾,顯宗的大乘和小乘也有矛盾,但事實上,小乘沒有解決的問題,唯識宗解決了;唯識宗自身沒有解決,邏輯上有矛盾、說不通的地方,中觀給它解決了。越是上面的宗派,就考慮得越周到,但它們相互之間是融通而不抵觸的。
(五)怎樣生起密宗的見解
雖然《密心大幻化網》屬於甯瑪巴的瑪哈瑜珈,但其中也有很多阿努瑜珈和阿底瑜珈的內容,所以它是甯瑪巴所有經典的根本,其他經典都是它的分支。如果我們想從廣的方面去瞭解,就要學《大幻化網》。
不過,目前《大幻化網》的漢文譯本只有堪布索達吉翻譯的《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總體來說它講得非常清楚,但卻不夠詳細。而據我所知,目前講得很詳細的大幻化網方面的其他漢文法本幾乎沒有,但也沒有太大問題,能學一點是一點吧!本來按理說,在出離心和菩提心都修起來以後再講密法比較好,但從大家目前的狀況來看,要等到那一天,已經不知道是猴年馬月了。
人生難得、死亡無常。漢地居士很多都對密法非常有信心,但對密法的很多概念卻一竅不通,我認為這樣很可惜,所以我還是決定首先給大家大致介紹一下概況。至於具體的修法,要等有一天出離心、菩提心生起來以後,我們就可以講一些生起次第,以及圓滿次第裏面的無相圓滿次第修法,也即屬於大手印、大圓滿之類的修法。因為有相圓滿次第是氣脈明點的修法,這個修起來很複雜,我們現在一般都不修,一般是修無相圓滿次第。當然,你們不能就此認為,我已經聽了密法了,加行的階段已經過了,不需要修加行了。
如果不修加行,菩提心與出離心不夠的話,講這些沒有什麼用處,反而會對你們有一些負面作用。譬如說,如果只是給你們說,密法非常深奧、非常了不起,你們快快修加行,加行修好以後,就可以修大圓滿,這樣大家就有一個很強烈的期盼,就會很想修密法,然後也會抓緊時間修加行。否則,如果不按照程式,在講五加行修法的同時,也把密宗的所有修法全部一下子講完了,你們也聽得似懂非懂的,那樣你們會覺得:啊!原來也不過如此!既不會感覺到什麼,也不會獲得什麼,以後也沒有什麼期望,沒有什麼盼頭了,這樣就有可能會失去修加行的動力,所以我想,我們很多人都需要從零開始,先修菩提心和出離心,還沒有修加行的人,一定要修加行,一步一步地學,踏踏實實地修,這個相當重要,如果不修加行,我們永遠都不會有什麼結果。
過去在數量上修過一次五加行的人,也要再次地修。修的時候主要強調菩提心的修法、金剛薩埵的修法與上師瑜伽的修法。根本沒有修過的人,就要從外加行的人生難得開始好好地修,這些加行修完以後再去修密法,肯定可以證悟。
密宗無論在家人、出家人都可以修,只是出家人的時間多一些,不需要處理很多事情。當然,如果自己任意散亂、懶惰,那出家人和在家人都一樣。
大圓滿的唯一證悟方法,就是對大圓滿與金剛上師的信心,麥彭仁波切的《八大法行釋》裏面也說:此法不依靠任何其他條件,唯一就是對密法和金剛上師的信心。意思是說,在所有的條件當中,最關鍵、最主要的條件是這兩個,但只有信心而不修加行、不發菩提心是不行的,一定要好好修行。
經常有人說自己修行的時候雜念很多、很困、很累等等。這些沒有太大問題,剛剛開始修行的人沒有一個不是這樣。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佛法也不例外,只要自己能夠堅持,就會越來越輕鬆,越來越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