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授 佛 法 入 門
--皈依儀軌利樂善道盡顯明燈論 貢唐丹貝仲美 著
釋迦比丘拉夏堅措 譯
作者貢唐·丹白仲美簡介
貢唐·丹白仲美,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學貫三藏、精於中觀的著名高僧。是該派六大寺院之一的甘肅拉蔔楞寺嘉木樣活佛之下的“四大賽赤”(即貢唐倉、霍爾藏倉、薩木察倉和德瓦倉)之一,即貢唐倉第三世。
貢唐·丹白仲美出生于安木多藏區,即現在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作格地方。幼年在夏河縣拉蔔楞寺出家為僧,七歲時被認為貢唐倉二世轉世,遂拜第二世嘉木樣活佛為師,授沙彌戒。十七歲時,去西藏拉薩哲蚌寺從名師格桑歐珠學習佛教經典,專攻《中觀論》和《俱舍論》。178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貢唐·丹白仲美二十五歲,取得格西學位。同年年底,返回拉蔔楞寺,又學習密集,兼及醫藥、曆算、詩鏡論和音韻等,成為一個學貫三藏的大學者。
貢唐·丹白仲美一生著述甚豐,宗教方面的有《俱舍論撮要》、《婆羅密多撮要》等,輯有《貢唐·丹白仲美全集》傳世。其中以《水樹格言》為最著名,膾炙人口,流傳廣泛,被譽為繼《薩迦格言》之後,一部享有盛名的格言詩,全書有較濃厚的生活氣息,包括兩大部分,即以“水”作比喻的部分和以“樹”作比喻的部分。以“水”作比喻的部分名為《格言水論二規具有波浪》;以“樹”作比喻的部分名為《格言樹論二規具百枝葉》。《水樹格言》的主要內容是宣揚佛教的“無常”和“因果輪回”的思想。認為皈依"三寶"才能達到至高無尚的境界,只有篤信"三寶"(佛、法、僧)才能獲得解脫。主張“施捨”,但不是為了別人,歸根到底是為了自己成佛。例如他這樣寫道:“在這華麗世間輪回裏,無一樣事物是有意義的;被水浸透了的木頭,從頭至尾都是不堅實的。”“拯救眾生怖畏的,只有無欺的三寶;被水沖走的什物,只有船夫才能打撈。”
貢唐·丹白仲美著作格言的目的雖然是為了宣揚佛教,但他對世間統治階級壓迫人民剝削人民的殘暴行為,卻是反對的,並給予一定程式的揭露。例如他說:“經常殘害臣民的暴君,有一天僕人會反抗;用棍子去打豆堆,豆子也不會粘在棍子上。”這是說國王對待自己的臣民,不應當兇暴貪殘,如果兇暴貪殘,虐待迫害,人民是不會歸心的。貢唐·丹白仲美和薩班·貢噶堅贊一樣,他也勉勵人們要堅持不懈地勤學,不斷獲得知識。他這樣寫道:“只要經常努力不懈,結果會得到淵博的知識;只要樹根不離濕土,枝頭會結滿累累果實。”又如“知識積累非容易,荒廢起來卻不難;匯積滴水難滿器,傾灑只是一瞬間。”他還勸人要謙虛,不要驕傲自大。如說:“知識豐富的智者,總是平易近人;果實累累的果樹,枝頭總是低沉”。貢唐·丹白仲美主張做事情應當先有計劃,不能盲目從事。如說:“事先在木頭上打墨線,以後下鋸不會鋸錯;辦事之前要多加考慮,事後追悔是十足的愚者。”他也知道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他是這樣說的:“壞友和娼妓的笑容,不如忠言的怒目橫眉好;旱雲的顏色雖然潔白,帶雨的烏雲才有益禾苗。”
貢唐·丹白仲美寫的《水樹格言》,自稱是學習《薩迦格言》的,但他有自己的風格,尤其是藝術手法上是有獨特的一面。整個格言集二百多首詩,都採用了四名七言體,並且以“水”和“樹”來作比喻,恰當地與當時社會現象聯繫起來,形象很顯明。這說明貢唐·丹白仲美對於生活現實以及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非常深刻的。每首詩都深入淺出,便於讀者理會,給人以啟發和教育。
另外,他寫的《格魯派昌盛願辭》除拉蔔楞寺的僧眾祈誦外,也為藏、青、川等地的黃教僧眾所祈誦。
西元1823年,貢唐·丹白仲美去世,享年六十一歲。
論
貢唐丹貝仲美 著
釋迦比丘拉夏堅措 譯
那牟熱(日阿)那紮雅雅 (頂禮上師與三寶)
智與慈悲事業圓滿無與倫比師佛陀,
教與證法所示消除有寂痛苦之法寶。
具有見脫八大功德聖者不返之僧寶,
身與語意恭敬供之永遠加持至菩提。
依止誰能時常獲利益 , 究竟解脫救星三寶尊。
善供正信旗幡之頂峰, 獲得加持信徒緣極善。
為此樂意精進與善慧, 引導具有良緣之眾生。
能行利樂善道之岸故, 點燃教化善言之明燈。
又有文殊師利宗喀巴大師所言:
暇滿人身勝過如意寶, 此身惟有今生才獲得。
難得易失如空中閃電, 想此情景則覺世間事
獲如揚糠縱勞而無益, 故應晝夜勤做益善事。
具備暇滿的貴體,不論以因、喻、性質,從那一方面去思考都具有難得與不可能獲得的稀有性,不但稀有且具有重大意義。
如果一個人得到一件如意寶,它只能消除今生今世的貧窮而已,對來世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如果能珍惜得到這極稀有難得的暇滿人身,並去努力爭取,就可以在短短的一生證得雙運金剛持果位,得到究竟快樂。
現在我們雖然托上師三寶之福,有良緣獲得了難得且具有重大意義的寶貴之體,但一生中遭遇的逆境眾多,且危機四伏;人的生命如在狂風中搖曳的孤燈一樣,存在隨時會被熄滅的危險,處於死無定期的危機狀態。
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時間,下決心以最快的速度去尋找一種了脫生死,究竟解脫的萬全之策。
今生不論得到怎樣的榮華富貴、權力和榮譽,當死神降臨之際,全如南柯一夢,只能放下所有留戀的東西,獨身孤獨而去之外,沒有任何利益。猶如百年揚糠也不會有什麼收穫一樣徒勞而無功。
到那時真正能夠對自己有幫助、有利益的,如:《入行論》所講:
歷經數劫明思所修持,
諸佛了知此法能利眾。
(注“此法”在入行論中指菩提心,在這裏指皈依法。)
具有大悲心的佛陀為了利益眾生,始發菩提之心,後又於多劫中歷經千辛萬苦,如法修煉,最終證得了無上遍知智慧。於心不忍眾生之苦,以慈母待獨生子女般的慈愛之心,為眾生教授了除此以外再也無法解脫的“教聖教”與“證聖教”的全圓教法。如此殊勝珍貴的佛法我們非皈依不可。
雖然有想進入佛門之心的皈依,但是不能隨心所欲、不按規律而盲目的去追求,一定要按順序,如法正修。
為此,班禪洛桑確吉堅贊是這樣明示的:
初入佛門大乘道,
猶如主杆極重要。
並非表面言口語,
認真發心去皈依。
是在闡述皈依是進入佛法之門,發心是入大乘之門,灌頂是入殊勝密法之門。
因而,最初一定要打下利樂眾生的根本來源——趣入佛法之門的堅實基礎。
其法(皈依法)分為四部分:
一:為什麼要皈依三寶?
二:如何皈依(皈依的方法);
三:皈依的利益和作用;
四:皈依的言教;
一:為什麼要皈依三寶?
首先要瞭解到自己和曾經成為自己母親的眾生,從無始以來,在輪回的苦海中生生死死,流轉不息。由於俱生無明的支配,不但斬斷不了系縛在輪回巨輪上的繩索,反而認為輪回是自己美好的長住家園。始終認識不到輪回是無法想像的極大痛苦(所在)。
現在我們有幸得遇於千載難逢的極佳良緣。如果再不醒悟,再不去斬斷系縛於苦海無邊的輪回系繩,走向無上解脫的極樂聖地——猶如有人費盡心思,用了很大精力從山底下搬到半山坡的銅球一樣,稍不謹慎,就會有自動滾落,墮入到惡道無底深淵的危險。
到那時,不要說解脫與成佛,將會在無數劫中都難以聽到善道之聲,會重新下墮惡道,生生世世遭受輪回之苦。
為此寂天菩薩說:
如此所做善行極微小,
常思罪行重重應斷棄。
我們要做善業難度極大,需要費很大努力,但惡行卻在不知不覺中做的很多。考慮此情,下世必墮惡道無疑。聖天論師在《四百頌》中說:
眾多之人非聖賢
常受俱生煩惱塵
故而世俗凡間人
多數投生惡趣道
當投生到惡道之時,因為身不由己而解脫無望。
如聖者月稱所講:
身心自由順因雖具備,
卻難珍惜此緣勤修行。
墮落深淵身不由己時,
誰能拯救脫離此險境。
當墮入地獄的時候,佛菩薩雖以大悲心來拯救,但因自己的心智被業障所蒙蔽,根本看不到佛菩薩的尊容,不但不會產生有救苦救難的 怙主念頭,反而產生錯覺,顯現恐懼的景象與痛苦的心態。因此是無法得到救度的。
《入行論》曰 :
如此恐懼地獄中,
誰能救度我脫險。
極度絕望中呼救,
尋求四方盼救星。
方知沒有救主時,
心灰意冷憐之極。
得知此地無怙主,
那時我應怎樣做。
為此佛陀救世主,
為度眾生勤奮進。
全力消除眾生苦,
從今一心皈依您。
當瞭解墮入地獄的情景是如此痛苦不堪,在我們有機會去選擇善道與惡道、幸福與痛苦的關鍵時刻,一定要極力行善,爭取具備投生善道的足夠福報資糧。
雖然有了這種正確的動機與崇高的理想,但因自己的能力有限,只能將自己的一切託付給三寶,祈求三寶的加持,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導師陳那以問答的方式講:
無淵無際之輪回,
今生長住此大海。
貪、嗔、癡等煩惱毒,
如巨鱉般吞我體。
求誰此刻來解救?
馬鳴菩薩回答說:
一切過失二魔障,
誰能完全去消除。
一切功德究竟智,
誰能具備且圓滿。
如有分辨善噁心,
應去皈依此大德。
贊其功德供其賢,
應求其法皈其教。
指導我們如果有一顆熱忱和明智的心,必須皈依佛與佛的教言及如法修行的僧人(聖僧)。
二、如何皈依三寶
分三部分:
1、確定皈依處;
2、明確皈依的理性;
3、如何用實際行動來皈依;
1:確定皈依處。
一般而言,為了得到世間的微小利益或消除恐懼與痛苦,只要去皈依佛或菩薩、聲聞都能如願。比如以前好多商人在海浪中遇險時祈求富樓那(阿羅漢)而得到脫險的故事之類有很多記載。但想得到徹底解脫,證得無上佛果,必須皈依三寶而缺一不可。
月稱所著的《皈依七十頌》中說:
佛陀、佛法與僧伽,
是唯一解脫之救星。
格西博朵瓦所著《喻法義疏》中說:如果去印度需結伴而行方可那樣,我們求證菩提一定要依止佛陀和佛所教授成佛之道的教法及如法修持的聖僧伽。
要醫治好一位病人,非具備大夫、藥物和護理人員三者不可。只具備其中一樣是無法治癒患者的。
要醫治無明心病,證得無上解脫,必須具備教授方法的佛陀,其方便教法、修其教法的聖僧伽。成為三寶,三者缺一不可。(針對佛陀住世:在《菩提道次第廣論》具緣人身第一節明確指出“佛從證道成佛、弘法利生,直到涅槃這一期間為佛住世。”又“佛涅槃後,佛以善知識(上師)等身相出現於世,度化眾生,因而說佛依然住世。”
三寶之含義在彌智所著《寶性論》中講:
無為性及自生德,
並非思維言傳境。
大智大悲大勝能,
自他圓滿稱為佛。
是在授示佛的自事圓滿和他事圓滿。
不可思議、無二及無念,
清淨光明對治法我執。
能離貪欲利益修行眾,
滅道二諦圓滿稱為法。
是在授示滅道二諦的八大功德。
如理見與如量見,
自我見及離貪著。
離滯礙與離俗氣,
且具悟證德及斷德。
是在授示僧寶具備斷悟八德的聖僧。
皈依之人一定要掌握以上所講述的三寶含義。聖者益希堅贊華桑布說:不能認為佛就是供置在殿內的金身像或銅身像,或佛就在看不到的虛空中等等。
由於文字局限在此從簡講述。如果想詳細瞭解請看《寶性論義疏》。
2:明確皈依的理性。
首先要懂的口頭念一念皈依儀軌並非是真正的皈依。皈依的真實含義在班禪大師所著《問答愚者歡笑韻音》中說:
皈依自性智與信。
真實知悟輪回苦,
唯有三寶能解救。
因而真心去皈依,
如您遍知所教授。
了知輪回苦是皈依的前提因素。皈依的真實理性是瞭解到佛的功德而產生的正信智慧。
嘉木樣大師說:悉知三寶的殊勝與功德及承諾等所攝的智慧是皈依的實性。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講到:怎樣皈依三寶的準則在《集論》中分四個方面來講:應從認識三寶的功德、悉知三寶的殊勝及承諾(起信皈依)和不宣說其他教義的態度來皈依。(起信、無二)
那麼按以上標準分四部分講述:
<1>:三寶的功德。
佛的功德:佛身具有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見者無不生歡喜。《贊喻論》中講:
您體具有殊相好,
觀之莊嚴尊無比。
猶如中秋晴朗空,
遍佈燦爛閃爍星。
如此所說那樣,佛身具有相好、清除煩惱、成就願、住、智的功德。如《現觀莊嚴論》所講:觀一眼佛身便能消除煩惱、播下獲得解脫的善因種子。
《經論》中也講到法體、佛像能使所見眾生受益,聞佛號、頂禮觸摸佛像也能讓眾生受益。
以因而論,在《賢劫經》與《中觀寶鬘》中,所講到福報不同,增變差異等有多種說法。
語的功德,在《經莊嚴論》及《疏論》、《中觀心要》等經論中所講的語韻六十妙音的不同區別和重要特性
如《諦論部》所講:
如此眾生各自種種語,
同時祈求各有所問事。
一念刹那之間皆通達,
同一妙語滿足各所需。
佛語具有在同時同聲能圓滿的解答無數眾生各自提問出的問題。也就是說:許多人用不同的語言同時提問不同的問題,佛陀能同時同聲解答,每個人所問不同,每個人各自所提的問題和所想的問題都會一一得到圓滿的解答。並能消除各自存在的疑惑,斬斷各自心中的愚昧網罩,滿足各自的需求,增加智慧。是利樂眾生,圓滿他事的殊勝之門。
意的功德,是在二諦互不分離的情況下,沒有貪著之見,在刹那間真實悟見如理、如量的智慧。是以大慈大悲之心,關愛自己的兒女一樣無時無刻的關愛著眾生,以種種方便之法設法利益眾生,消除眾生的疾苦。
如在《賢愚論》中所講:明王公主金剛母的故事那樣。如今我們墮入輪回,遭受無盡的痛苦,這些都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積修從輪回中解脫的善因之故;並非佛遠離我們,不願度我們。因為只有具備福慧資糧,且因緣成熟時才能得到佛的加持,方能得以解脫。
如《應頌贊》中講:
外界一切善緣力,
你雖勤修得真諦。
但因未具內緣力,
仍遭無盡世間苦。
正如面朝北的洞穴,永遠也照不到陽光一樣,這並不是太陽無光,而是洞穴自己的轉向不適之過。
盲人看不到陽光,也是自己的原因,而並非太陽之過。
當正真瞭解到佛的功德也就懂得了八萬四千法一切經教,有時以性能,有時以因,有時以果來闡述佛的功德,講述佛的生平紀實。
從前,阿底峽尊者說過,我來到藏地因看不到眾多經藏而眾失去(減弱)了正信。是在暗示我們博閱經書能增加正信。
總而言之,佛具有自身已圓滿解脫;具有能使眾生解脫悟道的極佳方法,具有以平等的慈悲心利樂眾生,具有對自己有緣或無緣的眾生一視同仁相待的四種殊勝性。或者具有智慧、慈悲、勝能的殊勝性,而值得我們皈依。還可以依《釋量論》的順、逆兩種方法論證佛是完美無缺之人而心生正信。
如此能正確瞭解到佛的功德,自然也能對佛所教授的法生起正信,對如法修持的僧伽也能生起敬仰。
<2>:悉知三寶的殊勝(作用)
三寶各自都具有如此殊勝的功德,那麼只皈依其中之一不就可以了嗎?不﹗在這裏一一講述各自功德是為了方便利益眾生而言。
《寶性論》中講;
佛與佛法其教理,
分為大中小三乘。(教理)
是因方便度眾生,
三寶尊號皆如此。
上述含義也可包括在定義、事業、歡喜、修持、思念、增加福報六種殊勝之中,如《菩提道次第廣論》所講。
<3>;承諾(起信皈依)
不僅對佛的功德及作用有了徹底的認識還產生了一種如身患絕症的病人看到一位元神醫,把全部的希望寄託於他那樣,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全部託付給佛。
把佛視為拯救和教授解脫方法的指示者、導師,把法視為正確解脫和自救的道路和方法,是真實皈依處。把僧伽視為同道相助的善友,如道友。
<4>;不宣說其他教義(無二皈依)
當皈依三寶後一定要言行一致,意志堅定,不能與外道混為一談。如《殊勝贊》所講;
我已捨棄前教主,
現已皈依佛陀您。
要問那是為什麼?
因您斷證已圓滿。
又;
當思外道之論著,
不論怎樣去鑽研。
無益反而激起我,
對您佛陀生正信。
如果不悟真理性,
教派之弊所污染。
無緣拜見親教授,
終極理者佛陀您。
如果不能捨棄外道導師及其法門,以信仰廣泛為榮,那是對佛陀沒有正信的表現。所以學佛之人一定要懂得以上四種殊勝,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增加自己的正信。
以上是皈依法的根本基礎,大乘皈依法也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如《經莊嚴論》所講
遍及眾生、承諾、殊勝與外道,
分辨性能四種皈依殊性能。
稱為大乘之法若能依此法,
是乃萬般皈依之中極勝法。
以此簡述:誰能以度眾生之心去皈依等偈是在詳細講述大乘皈依法的殊勝性。
總之,無論修什麼法門,修皈依法是極為重要的。不論上、中、下那一道修行者都可以以自己的標準去修皈依法。其實整個佛法都包括在皈依法之中,沒有比皈依法更殊勝的法。
沒有學過佛典經論的一般人而言,如果對三寶有堅定無二的正信,把自己的苦、樂及生命都託付給三寶,也是一種最普通、純潔不疑、功德極大的皈依法,如:《續部論》中說:
有時鈍根信虔誠,
反而速獲好成就。
下士道的概念及追求的目標是:在懂得了殷重思維世間無常與惡道的憂患痛苦後,則萌發出一心皈依三寶之心,並通過修十善等戒惡行善行為,從重苦、惡運中解脫出來。
中士道的概念及追求目標是:認識到生死輪回中充滿了無盡的苦,沒有一點點快樂的道理而萌發超脫輪回的真實出離心,並依佛陀的教授,修習戒定慧而達到出世的目的。
上士道的概念及目標如《略般若》中所講:
慈愛世間一切念頭,
嚮往證得菩提念頭。
是對如來一切佛陀,
心生微小粗略皈依。
所做一切並非為己,
菩提所攝為利眾生。
大慈大悲菩薩行為,
此乃真正皈依佛法。
追求以大慈大悲利樂眾生事業的菩薩行,並最終獲得無上菩提。以上這些皆攝於皈依法。
修密法金剛乘時,不僅僅是皈依因三寶,還要從現在開始有自信心,把自己觀想為未來必成的自身佛,修習有相與無相的二次第。視勇士空行為同修道友的僧寶,視護法是幫助自己完成如法事業的得力助伴。自己也以四種事業利樂眾生。從現在起擁有這樣的緣起也屬於皈依法。
總而言之,教證一切佛法都包括在皈依法內。如《寶性論疏》中所講:如果能完全理解皈依法,那麼,可以懂得萬般佛法一切續疏都無不來源於皈依法的深奧道理。
佛的無緣慈悲雖對一切眾生是一視同仁的,但因為眾生的根基不同,各自的皈依心有大有小,所以出現了為了脫離暫時的痛苦,或從輪回解脫等根據眾生機緣的不同皈依法。
《經莊嚴論》講:
能從一切不利眾
或是惡道或無智。
遠離正見劣乘處,
解脫方法是皈依。
3:如何用實際行動來皈依
按照金洲大師傳記中所講的那樣,首先把選擇的清淨住處打掃乾淨,保持整齊清潔的環境。再用清香水和各種鮮花佈滿住地,然後誠設經過安神開光的塑或畫的佛、菩薩像及經典、佛塔。在佛像前誠設力所能及的清淨供品,做到清潔衛生、整齊、美觀。自己面朝佛像,如法端坐在清涼舒適的座墊上觀照自心。憶想自己今天雖然獲得了寶貴的人身,但想想自己現在過去善少而過多的所作所為及身口意所造的罪業,足夠讓自己死後往生惡道,而往生惡道所遭受的痛苦又是多麼的可怕,多麼的難以忍受。通過殷重思維此情景,心中必定會產生極大的恐懼感。然後觀想自己的右面坐著這一世的父親,左面坐著母親,後面及周圍坐著六道無數眾生。這些從無始以來養育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今天落得和自己一樣可悲情形之時,會產生極大的憐憫之心,從內心生髮為了救度這些眾生,自己一定要修成正果的殊勝善心。以這樣的念頭開始觀想皈依資糧田。
在自己的正前方虛空中, 由八大雄獅擎舉高大寬闊的、鋪有多色蓮花、月輪、日輪之座墊的寶座上,自己的恩師顯現教主釋迦牟尼佛的形像,頭頂有肉髻,金光閃閃,一面兩臂,右手示壓地印(降伏印),左手托著盛滿甘露的缽盂,身著三衣,以金剛跏趺端坐在光環之中。
本師心輪出現金剛持佛,金剛持佛的心輪出現藍色“吽”字發出無數彩光。
本師後方上空的雄獅座及蓮、月、日墊上端坐著以金剛持佛為首的修行加持派傳承系諸上師。
右面彩雲上坐著以彌智尊者為首的廣行般若傳承系諸上師。
左面彩雲上坐著以文殊師利尊者為首的深見般若傳承系諸上師。
前方端坐著以自己恩師為首並和自己結有法緣的所有上師。
以上所有恩師及本師等等的週邊坐滿了本尊、諸佛、菩薩、聲聞、緣覺、勇士、勇士女、護法等無數具慧佛菩薩眾。
在各自聖眾的前方觀想十分美觀的寶器之上放著各自所講授的以光形式所顯現的佛典經論著作。
整個資糧田的周圍有各自聖眾化現的無數隨機緣度化眾生的化身,面帶悅意,歡喜就坐。
自己和父母眾生心生畏懼輪回之苦,誠信三寶功德,誠心誠意、異口同聲地念誦下麵的皈依辭: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如來之身、口、意功德作用身,八萬四千之法源,聖僧之總持,根本恩師及傳承諸上師。
皈依上師,反復念誦多遍,誠心祈禱,觀想從本師釋迦牟尼及根本師和傳承諸上師之身散發流出一串串光體甘露,不斷地融入到自己和周圍一切眾生的身心之中,沖洗一切罪業煩惱。特別是對上師的不敬, 違背上師教言,擾亂上師清淨之心及因上師所造的一切罪業(變成煙汁碳垢,從根門及全身毛孔排出。)都沖洗的乾乾淨淨。被沖洗後的身體變的透明放光,健康長壽,福報增長,教證功德皆圓滿。經過被上師身言意所加持的自己和眾生已得到上師的佑護。
然後念誦皈依佛多遍,誠心祈禱,觀想從金剛持等諸佛身上散發流出光體甘露串,不斷地融入到自己和周圍一切眾生的心中,沖洗一切罪業煩惱。尤其是以惡意毀壞佛像享受倒賣佛像所得財物,評議佛像好壞,拆毀佛殿和佛塔等;因佛所造的種種罪業,統統被沖洗的乾乾淨淨。受到諸佛身口意加持的自己和眾生都得到佛的佑護。
再念誦皈依法多遍,誠心祈禱。觀想從三藏法典中散發流出無盡的光體甘露,融入到自己和眾生的身心之中,沖洗一切罪業煩惱。特別是倒賣佛典,胡亂折疊佛經,隨便把經書放在地上,任意踐踏等不愛惜佛經。背後誹謗佛法及講述佛法之人。總之成為教證佛法障礙和棄法的種種罪行及煩惱全被沖洗乾淨,並得到法寶的佑護。
念誦皈依僧多遍,誠心祈禱。觀想從菩薩、聲聞、緣覺、勇士勇士女、具慧護法等眾體內散發流出無盡光體甘露,融入到自己和周圍眾生的身心中,沖洗離間僧團、搶奪僧人財物、誹謗僧伽等;因僧所造的種種罪業,並為得到僧寶佑護而生歡喜心。
如果有時間皈依本尊、護法等。
念誦皈依四續部一切本尊及眷屬多遍誠心祈禱。觀想從諸本尊身上流出無盡甘露,融入到自己和眾生的身心之中,沖洗一切違背、觸犯五種性佛戒及根本戒和支分戒誓言的罪業,並受到諸本尊的加持,成為證悟生起和圓滿次第的善緣弟子。
再念誦皈依具足慧眼的一切護法多遍,誠心祈禱。觀想從六臂麻哈嘎拉等護法眾身上發出一束束彩光,照射到自己的身體,把自身的一切罪業、煩惱、疾病都燒的無影無蹤。眾護法的加持力融入到自己的身心之中,成為今後不再受到疾病、痛苦、敵對、邪魔等一切障礙的堅固護輪。
純修顯宗時,不同於上述,不需觀修甘露沖洗罪業。應觀想從諸尊體內發出一束束彩光,照射自己得到加持。念誦皈依救度我們脫離輪回苦海的大救星,大善知識您等。觀想已得到諸尊應允,並為此感到高興。
複次全神貫注,毛髮豎動,眼含期盼之淚,誠心祈禱作皈依。
以上是一般普通皈依的方法(共皈依)。
下麵是殊勝皈依(不共皈依);
接著發心。猶如當戰火給家庭帶來災難時,家長會迎身而出,不顧自己的安危,全力保護家人及親屬的安全那樣。為利益眾生發菩提心。
念誦佛陀教法及僧寶,我願皈依至菩提。多遍,誠心祈禱,觀想從整個資糧田諸尊體內放射流出無盡甘露,融入到自己和眾生的身心中,沖洗一切罪業煩惱,沖洗後的身體變得透明發光、健康長壽、大富大貴,教證功德圓滿。自己和眾生得到三寶加持。
接著念誦我修施捨等六度,為利眾生願成佛。多遍。發願誠心祈禱以果為道的修法,觀想從釋迦牟尼佛身化顯出一模一樣的佛,融入到自己身體,自身變成釋迦牟尼佛身,並發出無量佛光,照射到周圍的父母及一切眾生身上,沖洗所有眾生無始以來的一切煩惱和痛苦,使眾生功德圓滿、證得佛果。
這種修法與《般若部引子》等經典所講的“刹那間能使惡道消失”之說相符。
也和《頂髻具寶經》中所說的“把自身觀想為眾生之體,把眾生之體觀想到佛身之處”之說相符。因而尊者益希堅贊說:如此修法與顯宗並不矛盾。
《空行母金剛罩經》所講的時時懺悔或七支法及“我今皈依諸三寶”等頌詞在這裏也有念的習慣。如果念誦可按一般皈依經的順序誦讀。
皈依如眾生種福之田地。清除修法障礙,懺悔等如清除田地中的亂石雜物。隨喜如灌溉施肥一樣創造一切有利條件。從事利益眾生的菩薩行如護理良田,使種子發芽至開花結果,最後得以豐收。
而後觀修四無量,使自己原有的慈悲之心得到擴大、增長。
發心時所說的願做眾生一切事,是指消除一切眾生苦和利益一切眾生,得到安樂。
也就是說:祛除一切眾生苦是悲心,利益一切眾生,得以安樂是慈心;安樂有暫時和長久之分,這裏是指不要受沒有可靠性、暫時安樂的污染蒙蔽,讓眾生得以無漏的永久安樂是慈心。
其觀修法:
意想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都期盼得到安樂,但因沒有修得資糧善因的緣故,始終沒能如願以償。現實得到並深信的微小安樂也會很快消失,會被痛苦取而代之。想此情景,多麼希望一切眾生能獲得安樂和安樂因啊!-----如此發慈心。
意想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盡造惡因,我行我素,並遭受惡果報應的巨大折磨,但還是遲遲不能醒悟,仍然不斷地造作惡業。想此情景,多麼希望一切眾生能夠擺脫痛苦與痛苦的一切因素,願一切眾生擺脫苦與苦因————如此發悲心。
多麼渴望一切眾生永遠與無苦之樂相伴,願一切眾生不離無苦之樂受。為實現如此之宏願樂而樂————如此發歡喜心。
一切有情從無始以來,因為執著敵友、親仇之分,引起愛憎分別之心,造作種種罪業,遭受輪回之苦和更堪的惡道之苦。多麼希望一切眾生能具有擺脫無怨憎的平等之心,一律平等,和睦相處。願一切眾生獲得無怨憎的平等之心,願自己也能夠斷棄親近親戚朋友,遠離非親非故的親疏分別想法,平等對待一切眾生————如此發平等心。
誠心祈禱,修習四無量,觀想從諸佛菩薩的資糧田放射流出無盡甘露,融入到自己和一切眾生之身,沖洗因親友敵對、愛戀憎恨等世俗貪欲邪念所造的一切罪行、業障及報受的一切煩惱痛苦。獲得終極無漏安樂,實現四無量願。
關於念誦四無量頌詞程式雖然在《寶積經》菩薩藏品把平等心列為最後,但根據《般若》與《現觀莊嚴論》所講:在圓滿加行的暖位之時分十種心識之說,依阿底峽尊者心要,最初應發平等心。在念誦四無量頌詞時可根據自己的方便,最初念誦或最後念誦均可。
然後,深、廣之道結合觀想誠心念誦:誰宣依緣所生物 等頌詞
如果樂意作獻浴祈禱,按頌詞程式念誦,首先觀想一處清淨浴室,然後祈請資糧田諸尊光臨。諸供養天女手持盛滿甘露的淨瓶,為諸尊祈禱浴身、擦身及供養衣物、珍寶瓔珞。如能結合七支供養及三十七堆等曼紮供、念誦《勝道啟門頌》作宏大虔誠祈禱更佳。
此後做資糧田收縮融體觀想。觀想本師佛祖心間發射無盡彩光,照射到前方福田諸佛、菩薩等。然後從邊緣向內以次收縮,全部化為一道金光,融入到佛祖體內,佛祖化為一道金光,從自己的雙眉間進入心中,使自己身心得到永遠加持。
最後以《普賢行願品》等方式,為暫時和永遠的祈禱回向處,做誠心的回向和祈禱。
三.皈依的利益和作用
持金剛上師貢卻堅贊所著《道次》中講:
皈依能使善緣入佛門,
成就戒體斷棄無數世,
所造罪行煩惱一切業。
皈依功德不可思議也。
不墮惡道人與非天等,
無法侵害心想事皆成。
速證無上菩提八功德,
念此功德晝夜勤皈依。
1.可以進入佛門
入佛門的條件及準則雖有多種說法,但阿底峽尊者和賢德巴大師以皈依三寶為入佛門的標準,也就是說:不皈依三寶,即沒有進入佛門。
為了佛教事業,藏王及大臣不畏艱難,誠心祈請阿底峽尊者時,有很多學者都認為能傳授至上密法為榮,但阿底峽尊者了知能夠利益藏區眾生殊勝之法是如子女需要慈母撫養,患者需要療養身體一般的針對眾生機緣而言的因果原理和皈依三寶之法,並多次專一講授皈依因果經,因而被當時的信眾稱為“宣說皈依尊者”。從此之後對樹立佛教思想、形象和利益眾生修行起到了重大作用。
如果沒有清淨純正的皈依心,不論怎樣博學多聞,自以為是大善知識,處處受人尊敬者也無非是未入佛門的凡夫俗弟而已。尊者益希堅贊也說:“那樣可能會成為親見羅漢卻未能入佛門的無稽之談”。
2. 可成為諸戒的根基。
《俱舍論疏》講:皈依是受清淨諸戒之門。
《根本頌》講:
他人可受持諸戒,
無皈依者不可有。
是說佛門諸戒的根基是皈依,若無清淨的皈依受任何戒都是無效的,不可沒有皈依。
如:播種的田地是沒有大小規格,只是根據種子的多少來決定播種多少田地。皈依的程度也是根據戒行、德行的深淺、高低而言。佛經上講皈依是精進的動力也是這個意思。
3.可以消除所作的一切業。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到:天神之子得知自己死後會投生豬胎,而誠心皈依三寶之後得以改變未投其所一樣,皈依能淨除投生惡道之不善之業。
造有極大惡業,即將墮入惡道之眾生,如果抓住這有機會能皈依三寶的千載難逢良機,做到不二皈依,肯定會以事半功倍特效,輕而易舉地從惡道苦海中解脫出來。因而我們應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
《入行論》中說:
造作極大難淨罪業者,
猶如結伴勇士除畏懼。
依止菩提心能速解脫,
有志之士豈能不依止。
(注:依止菩提心在這裏應理解為皈依三寶)
4.積修無量福報資糧(諸功德得以圓滿)
《略般若》講:
皈依功德如有形,
三界也難容其體。
遼闊無際之大海,
怎以雙捧來衡量。
就是說皈依三寶的功德如果有形有色,整個宇宙空間也容納不下。
根據《不滅鼓音等持經》講:
佛陀功德不可思議,
佛法也不可思議。
聖僧伽不可思議,
敬信不可思議,
所報功德也不可思議。
《觀音經》講:如果佛陀教授的佛法是無量無邊的,同樣供養佛陀的功德也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與倫比、無以數量的。
因為我們皈依的三寶,本身有著不可思議的功德和無與倫比的慈悲。因而依止的功德福報也不可思議、受之不盡。
其說法與《智慧無盡經》中講授無盡之意時所說的:“所度眾生無數和所緣菩提之心無量之故,依止的善根也是無盡的”是同一道理。
那麼,無與倫比的福報資糧田非三寶莫屬。《諸法之王經經》講:
具有諸德人世間,
除去稀有三寶外,
別無殊勝皈依處。
5.不墮惡道。
《經藏》中講到:
誰能虔誠皈依佛,
不會投生惡趣道。
拋棄有漏之人身,
證得圓滿殊勝體。
誰能虔誠皈依法,
不會投生惡趣道。
拋棄有漏之人身,
證得圓滿殊勝體。
誰能虔誠皈依僧,
不會投生惡趣道。
拋棄有漏之人身,
證得圓滿殊勝體。
此四句偈的首句依次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言。皈依之功德能使將投生惡道之眾生也能以此功德得以解脫。
《淨惡道續部》講到:
啊!佛祖啊佛祖!
啊!佛祖的一切事業!
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拯救輪回中的眾生,能擁有菩提行。
6.不受人與非人的阻礙(危害)
《經》雲:
受到恐懼的人們,
多數以山或森林。
公園、寺院之大樹,
以神寄託去求救。
此非真正之救星,
也非極佳皈依處。
依託此類樹神等,
無法解脫煩惱苦。
此時若能皈依佛,
佛法及僧三寶者,
得以痛苦中解脫。
《無憂王降龍經》曰:
奇哉!奇哉依三寶,
所得功德如此妙。
身居大海諸龍王,
能夠輕鬆去降服。
雖有廣大神通龍,
但與我比福遜色。
世間一切敵對手,
皈依賢前全消失。
是講述以前有一些毒龍想加害無憂法王時,因無憂法王皈依供養三寶之功德,非但沒有遭到諸毒龍的危害,反而使眾毒龍對無憂法王生起敬心,皈依佛門。
一位邪咒師施展狂風詛咒術想加害一位優婆塞時,這位優婆塞誠心念誦皈依法而免遭劫難,狂風反而使邪咒師自食其果,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7.心想事成、萬事皆興。
想成就一番有利於眾生的如法事業,首先必須皈依祈禱、供養三寶,才能如願成事。因而大善知識們在著書立論時,首先要恭頌上師三寶,其根源也在於此。
皈依三寶能增加福報,圓滿福田。有了足夠的福報資糧,也就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所思必成、萬事皆順。
《方廣大莊嚴經》或《大遊戲經》曰:
福報之果乃安樂消除一切苦,
具福之人能心想事成萬事興。
《地藏王授法十論經》曰:
世間萬般幸福安樂,
全部來源供養三寶。
因而若想萬事如意,
精進努力常敬三寶。
是在講述人生的福貴安樂,成就諸事皆離不開對三寶的供養與來自三寶的加持。
8.速能成佛。
《菩提道次地廣論》中講到:“如《獅賢菩薩上稟經》所講:誠信能遠離無暇”。是指如能充分發揮自己所得到的殊勝人身,並皈依三寶如法修道,不久便能功德圓滿,成就佛果。
《現觀莊嚴論》講到:法身的事業作用首先是要解除眾生痛苦,引向解脫成佛之道。也就是說:首先要讓那些輪回三惡道眾生從無暇環境中解脫出來,只有讓其得到具有七功德的殊勝體,才能逐步到達修成正果的境界。但要懂得這些都得益於三寶慈悲的加持。
無憂法王說:
解脫非得脫離惡道,
獲得暇滿常常依止。
佛陀啊!仁慈的佛陀,
還有您教法及諸僧寶。
雖然僅僅依止佛的功德不是那麼圓滿的,但他卻能成為將來證得菩提的最根本因素(基礎)。
《白蓮經》講:
若能合十敬三寶,
或以單掌行禮拜。
或是時而做頂禮,
或以身體來跪拜。
面對皈依處三寶,
雖未集中思想時。
念誦皈依偈數遍,
其緣皆成菩提因。
以上八種功德來源於“手心授部”,是為了便於人們的掌握和理解,根據諸上師的講授傳承所講。
另按《集部》的說法有如下八種功德:
<1>福報圓滿。
<2>經常思念佛陀會遠離痛苦、常生歡喜。
<3>得到堅固的禪定力。
<4>獲得智慧並以此從輪回中得以解脫。
<5>得到護法山神的佑護。
<6>消除依止惡友而造作的惡行罪業。
<7>會被列入受眾生敬愛的大德行列。
<8>能讓眾神生喜。
如果能懂得皈依三寶有如此妙不可言的功德,並能如法修持,就好比被烈日曬的難以忍受的大象不需要人的追趕而會迫不急待地潛入水中一樣,人們也會自覺自願地皈依三寶,並能輕鬆地守持皈依的教法及戒行。不但不會感到壓力和困難,反而會為能持戒而感到自豪和光榮。
四.皈依的教誡(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寶雖具有無量無限的加持力,但要想得到加持還得依靠自己,僅做簡單的皈依還是不夠的,主要得瞭解如何皈依三寶,皈依時應注意什麼,自己應該怎樣做、怎樣修。
比如說,當有無數人遭受惡人、強人的欺壓時,去找一國之君或官府等,此人必定會受到法律和官府的保護。但是受到保護的人若自己不遵紀守法,同樣也會受到懲罰一樣。
雖然皈依了三寶,但若不信因果,善惡不分,不按照佛經教誡行善積德,不守清規戒律。三寶雖然具有拯救之能力,但加持力永遠與其無緣,無能為力。因而一定要懂得皈依教誡,並如法修持是特別重要的。
以《集部》所講:
1.依止上師和大德善知識。
2.依大德善知識學習佛法。
4.所作所為能成為解脫的主要因素。
5.身口意得以如法修持,不要放縱。
6.盡最大努力遵守教言、戒律。
7.以慈悲的角度引導他人皈依。
8.常思三寶的恩德,常做供養皈依。
共八種教言。
以上此八條教誡如城牆圍護城市一樣,是防止產生各種罪行的總綱要。
但是針對初學者應當因材施教,猶如針灸病人的病灶部位一樣,首先消除、預防容易造作的罪行行為。實踐當中也應以主次之分教授修持方法,這樣更加能利益眾生。因而根據“秘授部”分為分別教誡和普通教誡兩個部分。
一、 分別教誡。
分為兩個部分:即需斷教誡和需修教誡。
1. 需斷教誡:
《涅槃經》曰:
誰能皈依佛法僧,
便是純真優婆塞。
不論何地與何時,
絕不皈依其他神。
皈依利益眾法寶,
斷棄傷害生靈心。
皈依脫俗僧伽眾,
不與外道交摯友。
皈依佛以後絕不允許皈依世間一切神,(注:這裏的皈依是講不能把修道成佛之事依託於世間神,但可以求助世間神及其它神靈幫助我們在這一世消除一些障礙,成就一番事業。)大梵天和大自在天等諸神都不能做終久的依託,何況屬於餓鬼地獄之類的具有一般神通的鬼神更不能皈依。
對土地山神之類的生靈以慈悲和託付臨時之事做供施食物等是完全可以的,但絕不能把來世修道證得菩提的極大之事託付於他們。
關於掌握皈依法的同時應如法修持,在《四百頌》講到:
總之謂法不傷眾,
如來諸佛如此說。
是說所謂法的本性是不傷害一切生靈,對世間做到有益無害,其教言也是斷棄傷害眾生的一切邪念,不深信和依託有害於人類的外道邪書。
皈依僧的同時不能於外道邪士為伴,不與那些不信因果、誹謗佛法、胡作非為之人深交來往,若長期與邪惡之人交往會使自己失去理智、消失善念,甚至會影響到積德修善、解脫成佛。
2. 需修教言。
對佛的畫像或塑像都不能以品質或技術的差優妄加評議。應當誠心地敬仰、供養,思念其像是指引我們走向解脫大道的具有無量慈悲的導師。現在不能顯身來教導我們並非是佛無能力,而是因為我們的業障太深,信念不足之故。《經莊嚴論》中講到:對那些登地菩薩來講,每一尊佛像都可以講經說法。
因而皈依時不能以造作佛像的材料的貴賤和匠人的好壞選擇供養物件,應該一視同仁。
《勸戒親友書》講到:
無論佛像造作材料貴與賤,
木材所做佛身智者也供養。
對佛的教言經典少至一偈也不能踐踏、亂扔,妄做非議。應意想此乃使我們從輪回苦海中解脫的真正救星。應誠心做供養、頂禮。
當今有好多自以為是的學者,以法寶由滅、道二諦所攝為依據,說什麼教證中的教法不屬於真正的法寶,這種說法是及其錯誤的。如《續部》中講到:
具智者的歡喜聖境,
無智者的畏懼劣處。
征服世間一切之最,
殊勝佛法我做皈依。
應懂得讚頌法寶時教證兩法都包括在內,因而金剛持嘉木樣久美旺布說:“現代社會若不把教法視為真實法寶;以一般人心中不易產生被滅、道二諦所攝的法寶,如此以自己的造化、因緣(根據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的大小)來修持法寶是宗喀巴大師的獨到之見和完美思想”。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到:
所謂法寶是指初修者能具有斷棄部分錯誤觀念的斷智和能積修部分功德的修智,兩者同時增,並非偶然產生。
皈依僧伽同時應當消除對僧人或具有僧人標誌者的不敬行為。對四比丘以上的僧伽團應意想他們是讓我們從輪回和惡道中解脫出來的善友,並對他們做到誠心供養和尊敬。甚至對還俗的修行人也不能有絲毫的偏見和歧視,更不能惡罵和毆打。如果那樣做就是對佛與佛的教法不恭敬,其行為導致的罪業是極大的。如此在《寶藏經》和《地藏經》、《月藏經》中有明確的記載。
《大悲白蓮經》講到:賢劫諸佛的過去時代中,曾經皈依過佛門,並有過僧伽模樣的修行人,因為他對佛生起過歡喜心,因而已有很深的解脫機緣,對這種人也不應該有偏見和看法,應時時注意,防止產生以此造作罪業。
對此,我們應當學習大善知識仲頓巴和大瑜伽師們從不跨越有黃布片的地方,看到被拋棄的黃布片,會撿起來並抖淨塵土,置放於乾淨地方的優良作風。
《禪定之王經》講到:
自己所做一切事,
將來萬事皆如此。
特別是現在福報甚小,煩惱極大,愛、憎、恨等極為強烈的末法時代,有很多人歪曲佛法,利用佛法的名號,胡作非為,無端生事,引起爭執,不團結,這些都是自我墮落,燒毀善根的無明之舉,其危害性和罪業是極大的。
二.共同教言(分六部分講)
1.反復思維皈依的殊勝,熟練的掌握正確的皈依法。
2.每當飲食之時皆不忘供養三寶。如果能常常思維自己的一切功德都來源於三寶的加持,那麼每時每刻都不會忘記三寶,會把自己最好、最珍貴的食物供養給三寶的。
3.當瞭解到佛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和不可言喻的恩德時,會不由自主地對眾生產生憐憫和慈悲之心,盡自己一切力所能及的力量,想方設法引導別人也能皈依佛門,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和佑護。
4.無論做什麼事,有什麼需求,都要依託三寶,並做如法的供養。何時何地都不能依託祈求與佛法教義相悖的原始笨教等,時時堅信三寶的加持。
有人說什麼,信佛之人不能吃藥、打針,依賴藥物不符合皈依法,這些邪說都是對皈依法缺乏瞭解的無稽之談。其實佛經的本意是皈依佛門的人不能有一種單純依賴吃藥能治病,祈求三寶是徒勞無益的錯誤想法。
如果說修行人根本不能吃藥的話,那麼世間食物多為藥物,難道連五穀都不能吃了嗎?其實患者吃藥都是天經地義之事。不過要懂得佛度眾生的形式多樣,對病人出現各種藥物這都是佛對眾生的慈悲和所度需要的產物之一。
5.思維前面講述的皈依益處,對三寶做晝夜六時皈依。
6.寧可失去生命也不能放棄皈依。《具淨潔戒經》中說:失去生命是小事,但失去戒體卻與其不同,事關重大。那是為什麼呢?因為失去生命僅僅是這一世的事情,但失去戒體後毀掉的不只是這一世,而是將來生生世世的前程,會無數次地投生惡道,遭受無盡痛苦的折磨。
人的生命財產,地位榮譽都是無常的,不久便會成為泡影,根本不值得為了這些虛榮的東西而放棄珍貴的皈依。
不但在口頭上不放棄對三寶的皈依,還要有一種無論遭受痛苦或享受幸福的時刻都要想念三寶。如果這樣長期養成習慣,那麼到臨死時也會想到三寶,依託三寶,這樣不但能肯定不會墮入惡道,還能以此善因和功德,將來生生世世都不離三寶的加持和佑護,會福報圓滿,萬事大吉,心想事成。
所以我們如果能誠心如法地修習,得到佛法入門和精華,容易修而功德巨大如像寶中之寶一樣的皈依法,我們才算真正獲得了暇滿人身的精華,成為諸佛菩薩讚頌的對象。
曰:
三寶集于一體之本性,
消除萬劫無與倫比者。
第二佛陀法王尊者您,
加持我等至直證菩提。
誰以慈悲冰片微塵粒,
消除世間出世墮落苦。
終極救星三寶睡蓮友,(月亮)
高炫眾生大自在頂髻。
極苦世間如淒涼的荒野,
惡業污染如猛獸的傷害。
離其入三寶加持與慈悲,(遠離垢染速入三寶悲智能)
殿堂之道應努力去修持。
此論並非初一無光的殘月,
而如上玄初八之月般平凡。(少而精)
假如此經如月圓一般大論,
會有懶惰羅睺籠罩的危險。
以此善緣能使眾生母,
不離三寶常能得加持。
佛理精華如法修持者,
佛陀之果願速能證悟。
二零零六年二月初一敬譯于天堂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