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2/06 00:37:29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2/06 00:35:01   編輯部 報導

基位三身安立明炬論

 

央尖嘎偉洛卓著

緣宗         

 

頂禮上師文殊:

 

淨基生死中陰劣鐵質

能淨甚深二次點金劑

淨果清淨三身大寶位

自在雙運怙主前頂禮

 

在濁時短暫的一生中,可依此無上道現證七支和合的雙運身,對此最極甚深的徑中徑——二種次第,我們若知道其中的進修情況,那麼,首先對於所淨基基位三身的安立有一定瞭解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此處分三部分解說二種次第道的所淨基——生死中陰三者的安立情況

 

甲一、死亡次第;

甲二、成辦中陰次第;

甲三、其受生的情況。

 

死亡次第

 

甲一、劫初南瞻部洲的人都是具有七種特點的:

一、化生;二、壽數無量年;三、諸根具足;四、身光流布;五、順的相好莊嚴;六、不依段食,受享歡喜食(禪悅);七、以神變遊履虛空。

 

後由於貪著段食的宿習蘇醒,遂食用粗劣段食,由此食物滓渣變成糞便,排泄處成男女根等。

 

具有往昔淫愛習氣者又相互貪著,依於邪行,胎中懷孕,由此漸次變成胎生。

胎生有地、水、火、風、脈、明點六界;或者是從父所得骨、髓、精三者,以及從母所得肉、皮、血三者,如此六界完備,所以稱瞻部洲人具胎生六界

 

若是從最初修習無上密咒道,後在濁時短暫的一生中決定成佛的補特伽羅,則一定是具備瞻部洲胎生六界的士夫。在其身上有七萬二千條脈及左右中三脈,臨終之際,七萬二千條脈中的一切風收攝入左右二脈中,這二脈的風又溶入中脈。中脈上下的風最後融入不壞持命風中而死亡。

 

不壞持命風是極微細風心一體的一部分,存在於心間脈瓣中脈內,紅白二界交合的匣盒形狀

 

不管身體的哪一部分,除了極微細風外,只要存在少許作為識依處的風,都不可能死亡。

 

時,五蘊、四界、六處、五境、基位五智這二十五粗分,亦通過漸收攝而死亡。

收攝次第者

初五種色蘊類法為:色蘊,基位大圓鏡智、地界、眼根、自心續所攝色等五種同時收攝。

 

它們收攝時各自的征相者:

色蘊收攝的外部征相為,肢節漸細,身體羸弱無力;

基位時大圓鏡智(眼識)是種同時明顯地現起種種境的識,如鏡現像般,它收攝的外相為,視物模糊,多有翳障;

地界收攝的外相為,身體大部分乾癟,諸肢肌肉鬆馳且有身陷地下的錯覺;眼根收攝的外相為,雙目無力睜閉;

自續所攝色收攝的外相為,身體暗淡無光,氣力殆盡。

它們共同的內部征相“如陽焰”,猶如在炎熱的春季或夏季裏,陽光照射在沙地上,產生亮晃晃水流動的象,。

 

其後,五種受蘊類法同時失攝。

 

受蘊收攝的外相為身識不能感受到屬於根識的苦、樂、舍三種受心所;

基位時平等性智是指憶念喜憂舍三者同為一類受的心識,它收攝的外相為,無法憶念屬於意識的喜憂舍三種受心所;

水界收攝的外相為,唾液、汗水、尿、血、精大多乾枯;

耳根收攝的外相為,不能聽到內外諸聲

自心續所攝聲收攝的外相為,耳內不再產生嗡嗡之聲。

它們的內相說為“如煙”,如從煙囪中濃煙滾滾而出時,產生青黝黝的象。

其後,五種想蘊類法同時收攝。想蘊收攝的外相為,無法憶念父母等親人等的意義;

基位時妙觀察智是指憶念親人等不同名字的心識,它收攝的外相為不能憶念父母等親人的名字;

火界收攝的外相為,身體的暖力消失,消化吸收飲食的力量衰竭;

鼻根收攝的收相為,鼻孔中出現內吸氣時弱外呼時強且長的呼吸短促狀態;

自心續所攝香收攝的外相為,鼻不再感受到香臭之味。

它們的內相或稱為“如火蟲”,或稱為如煙囪所噴濃煙內間或冒出的火星,或炒青稞的鍋底垢上濺出的火星般……有如此的象產生。

其後,五種行蘊類法同時收攝。

行蘊收攝之外相為,身體無法作動轉等活動;

基位時成所作智是指憶念世間外在的事情及所需東西等的心識,它收攝的外相是不能憶念任何世間外在的事情及所需東西等;

風界收攝的外相為,持命風等十種風從各自流動處遷至心間,呼吸斷絕;

舌根收攝的外相為舌頭粗短,根部變青色;

自心續所攝味收攝的外相為,舌無法感受任何六味;

此時身根及觸亦需收攝,其收攝的外相為不能感受任何柔軟或粗糙的所觸。它們收攝的內相稱為如燈焰。如酥油燈臨滅之際,火焰躍動的象。

四大前者攝入後者的情況者,是指收攝前者各自作為識依處的力量而後者的力量益發明顯,為“前者攝入後者”,並不是四大中的前者壞滅,成為後者的體性。

所言地攝入水者,是指地、風作為識依處的力量消失後,水、風作為識依處的力量得到加強,由此前者的力量似乎轉移到後者上面,所以稱為地攝入水,決非一種平常的地攝入一種平常的水中。其他由此類推。

 

四大收攝後,八十自性分別心、明亮潔白心(明)、增長紅色心(增)、近得黑色心(得)、死光明心如是五種識蘊類法會依次顯現。

 

八十自性分別心及其風騎二者要在明亮潔白心前收攝,是因為它與明亮心”二者在執持方式上不同,並且有著很大的粗細差別,在明亮心時,這樣的粗分心不復存在。

 

因此八十自性分別心及其風騎在開始要攝入“明亮心”時,有如火焰的現象產生。

其所收攝入的“明亮心”在其正顯現時的相為,如秋季清淨無翳的夜空中,皎潔的月光灑滿虛空,在此無比淨朗的空靈裏顯出潔白光明的行相。

 

這樣顯現的原因為,心間上方左右二脈的一切風從中脈上端進入,由此力量,頂端脈結打開其中間有從父所得的白色明點,以字向下的形狀存在,由於具有水的自性,所以向下移動,在到達心間六組左右二脈的脈結上端期間,會產生那樣的現象,並不是從外面顯現月光等的現象。其又被稱為

 

其後,“明”及其風騎收攝入“增”後,顯現“增”心時,如淨潔的秋空中佈滿陽光,顯現出較前更加淨朗空靈的紅色或紅黃現象。

 

其原因是心間下方左右二脈的一切風從中脈下端進入,由此力量,珍寶及臍部的脈輪結依次鬆開。在臍部脈輪的中部,有從母所得的紅色明點以短的行相存在,它有著火的自性,向上移動到達心間左右二脈所成六組脈結的下端期間,產生那樣的現象,並非從外面現出日光等現象。其又被稱為明增極空

 

其後“增”及其風騎收攝入“近得”,在“近得”的前段部分時,如清淨的秋空被黑暗籠罩般,顯現出空靈黑暗的現象,是因為中脈內上下風攝入心間中脈。由此力量六組心間左右脈結鬆開,上面的白色明點下降,下面的紅色明點上升,在心間中脈內,進入如匣式的紅白不壞明點(注:分五部分:極微細風心、紅白界淨分、真如性)內而相遇,因此產生那樣的現象,並非從外面顯現出黑暗等的現象。其又被稱為近得大空

 

“近得”的前部分及境象生起後,“近得”後段部分不能憶念任何境,如昏迷般,茫然無知

 

然後,從極微細風心中遮止任何暫時產生的一切風心,在本初即有的極微細風心的念覺未蘇醒期間,即是無念近得”後的到來,其後極微細風心之念覺蘇醒,則“死光明”顯現。

 

“明亮”的定義為,在分別心湧動及收攝期間產生,如月光遍照的清淨秋空呈現為空靈皎潔明亮的現象,除此之外,沒有呈現其他的任何粗分二現,是這樣的一種意識。

 

明增”的定義為,在分別心湧動及收攝期間產生,如日光遍照的清淨秋空呈現為空靈紅彤彤的現象,除此之外,沒有呈現其他任何的粗分二現,是這樣的一種意識。

 

“明得”的定義為,在分別心湧動及收攝期間產生,如黑暗籠罩清淨秋空呈現為空靈黑黝的現象,除此之外,沒有呈現其他任何的粗分二現,是這樣的一種意識。

 

“近得”收攝入光明”,“光明”顯現時,從無念的“近得”後段部分醒覺過來,沒有任何絲毫的粗分二現,如清淨的秋空,沒有月光、日光、黑暗的夾雜,如黎明虛空的本來顏色,極為淨朗空靈的現象呈現出來,就像一種現證空性的等引境界。

 

這樣呈現的原因,是由於紅白二明點收攝入不壞紅白明點,中脈內的一切風亦收攝入極微細持命風中,由此本初極微細風心現前,從而產生那樣的現象,並不是外在的空靈虛空。其又被稱為死光明一切空,即真正的死亡。亦被稱為基位法身,那種空靈被稱為基位自性身,有彼境的心被稱為基位智慧法身

 

在死光明的境界裏,凡庸之人住三晝夜之久,然後紅白界的征相出現。

 

若由於疾病耗身太甚,任經過多少晝夜,亦有可能不會出現紅白界的征相瑜伽士由其本身證悟高低的原因,光明與法身和合後安住其中,則天數的多少就不一定了。

 

“明”、“增”、得”三者及“光明”的收攝道理,亦是在遮除前者的力量之後,後者益發增強,而稱為前者攝入後者,並非前者轉成後者的自性。

 

以“秋空”為喻者,由於夏雨淨除懸浮於空中的微塵後,並且又沒有纖毫雲翳的障蔽,在這兩種狀態下,出現極為淨朗的天氣多半是發生在秋季,所以取喻“秋空”。

 

猶如虛空是僅遮止觸礙性後的空靈境界,而四種空亦是在心目中,粗分分別心的顯現消失後,而顯現出空靈的境界,這兩種顯現方式相似,故爾結合為喻義。實際上,在那些階段,是不會呈現出虛空等的現象的。

 

那麼,在“明的前面,八十自性及其風騎收攝完畢後,在“明”、“增”、“得”三種階段,是否還有要收攝的風呢?

 

總的說來,風有粗細多種,其中的粗分雖收攝完畢,但細分還是存在的。因此,唯由細分風作為識依處的階段,是從風收攝入“明”後,乃至得”收攝入“光明”期間。

四空時,由於後後及其境象較前前及其境象愈來愈微細的原因,在心目中粗分的世俗現象消失後,而呈現出一種空靈的境界,並不是以空性為境。

 

因此,未曾修道之凡庸人在那些階段,除了純粹的諦實成就外,不會呈現出無諦實的現象因為這時的四種空會于一切死時的有情前呈現如果認為死時自然地會領悟空性,就會有不須勵力自然解脫的過失。

 

諸凡庸之輩對於死光明,只是以現而不定的方式感受,並不是帶著決定的瞭解去感受。

這種“死光明”是“母光明”,修道時睡眠及醒覺時,以修力呈現的光明稱為子光明,此二者在死光明時和合而修,即被稱為母子光明和合

 

那麼,“死光明”是否為真正意義上的“光明”呢?

若瑜伽士安住于母子光明和合後的正見上,雖是真正的光明,但若不是這種情況,只是凡夫自然顯現的死光明,也僅是遮止粗分二現後的一種境界,故而僅是假名光明,並不是真正的“光明”。

 

總的說來,“光明”有兩種微細空性是“境光明”,悟彼的智慧則被安立為“有境光明(光明智慧)

 

無上的密咒生圓二次的死亡轉法身的道用,以及喻、義光明等主要的所淨基即此死亡次第,所以對此等產生很好的理解顯得是那樣重要。

 

解說成辦中有的次第

 

甲二、解說成辦中有的次第:

如是死光明心在不動轉的狀態中住幾許後,從其狀態稍微有所顫動,當出現這種情況後,即準備從光明狀態中出來。

 

遂後,極微細風心從開啟的心間白紅明點躍出而捨棄此身,成就中陰身,同時,心間的白界下降 ,從相尖流出,紅界上升從上面的鼻孔中流出。

 

死光明的風騎第五光明(極微細風)是中陰身的近取因,作(中陰)心的俱生緣,死光明的心作中陰身的俱生緣,作心的近取因依此,若要投生為人,外表具有人相的風身中陰,在舊有的異熟蘊外真正生起。

 

這時,如前所說“明”、“增”、“得”等的次序逆轉,還滅的黑色近得”呈現。死光明滅與成辦中有是同時的。在上下對法及《瑜伽師地論》等多部論典中,說死有滅與成辦中有二者如秤兩端低昂般,同時進行。

 

中有是化生,故一切根、肢節同時成辦。剛成辦的中有心是還滅的近得,如是依次還滅的增、明、八十自性分別心生起,八十自性分別心生起後,中有則為了尋求生處及香味等,四處馳奔。

 

那些時候,如前所說的次第逆轉上去,從“近得”乃到“陽焰”間的諸相亦次第呈現。

這種僅由風成辦的意身極微細中有,沒有四大組成的血肉粗分身軀,被稱為基位報身尋香

 

那麼,如此的中有存在是以何為喻的呢?

 

現在,我們如果進入睡眠,睡時的四相四空與死時相似,轉瞬現起後,即呈現出睡眠光明。從彼欲起時,即是準備現起夢身,從睡光明出來後,成辦夢身,作種種夢中之事快醒時,夢的風身如鏡面上哈出的蒸汽,從周邊消失後攝入心間,融入身體心間中脈內體性一如的極微細風心中,遂即醒來,作種種事。

 

中有的體性特點者,諸根完備,由於是化生,肢節頓時圓滿;由於是微細身,金剛鑽石亦不能毀壞;除如母胎的生處外,即使須彌山王等,亦無滯礙,隨意穿越;由業所感的神足力,隨欲刹那即至,即便佛陀神力也難以遮攔。

 

《俱舍》雖說成辦某趣的中有後,不再轉為其他趣,但在《集論》中說,雖成某趣中有,並不一定投生此趣,容有轉變。

 

但在上下對法二種宗規中,都認為有依中陰身證得阿羅漢的中般者,所以不承許中陰一定要受生。

在《俱舍》中,中陰之異名有:意求生、食香、中有、起(成有)五種。

壽量的特點者:最長際雖是七晝夜,但若生緣聚集,亦有剛成辦中有即受生的情況,故壽量不定。如果七晝夜生緣不具,七晝夜後,有一小死,複成中有而住,這樣七七四十九天后,定得生緣而受生,此在《本地分》有說。

 

七晝夜末小死情況者,如鏡面蒸汽從周邊收攝般,中有風身從上下漸次收入心間,中有時的八十自性分別及其風騎收攝後,中陰死亡的四相四空瞬間現起後,中陰死光明生起,光明的風騎作近取因,與成辦還滅現起的近得同時,如前成辦中陰風身。

中陰身任經幾次小死,皆攝入中陰本身。

 

中陰雖看到以前的身體,但由於業緣已斷,不會生起那是我的身體的念頭,也沒有進入其中的想法,此乃《本地分》說。

 

有些人說:所言中陰壽量七晝夜是指六道各自的晝夜。

 

這種說法是不對的若是那樣,地獄及上界天的中陰要在他們各自的七晝夜等期間而住,豈不是生緣未聚時,要百千萬億年間地存活嗎?這樣不是太過分了嗎?

中陰遷離的差別者:《第八觀察續》等中說:若生地獄者,從肛門遷離;餓鬼者口;畜生者小便道;人者眼;欲天者臍;羅刹者鼻;所修天及非人者耳;色界者眉間;無色界者從頂部遷離。

 

那麼,《瑜伽師地論》等中說舍離身體,識從心間遷離,豈不與此違嗎?並不相違在身體內部的遷識最初從心間遷離,但其後遷離到身體外部時,說是從不同部位遷離。

又《俱舍》中說:

漸死足臍心,最後意識滅。

其注釋中說:生惡趣者,在足部識滅,生人者臍部,生天及阿羅漢圓寂在心間識滅。其義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欽降白央的注釋中說:若言死時,於身體何處識滅?受生三惡趣、人、天的生者,以及無生者阿羅漢涅盤,若化生者則不決定。若頓死,則意與身根頓滅。前面的胚卵濕三種漸生者死時,依次生惡趣者足部,生人者臍部,生天及阿羅漢圓寂,在心間遷識。亦有人認為阿羅漢從頂部遷識。另外,識無形體不可見,不住於境,但在死時,身根猶如熱石上灑水般將會消失,識將於足部等處隱沒,稱之為遷識。集論中說,行善者身體先從下冷,造孽者先從上冷。這樣一來,應許除攝暖時方向有所不同外,最後皆從心間遷識。)

 

正如其注釋中解說的那樣,是在那些地方意識滅的意思其義僅僅是在顯示在足部等那些地方,由於身根滅的原因,意識亦隨之而滅的不同情況,並不是顯示從那些地方遷識出身,故與前說不相違。

 

看見的情況差別者《俱舍》中說,同類中陰及清淨天眼可以看見。由生力所得天眼為不清淨天眼,由修力所得的天眼安立為清淨天眼。《俱舍釋》中也有上上中陰可以看到下下中陰的說法。

 

體量差別者《俱舍釋》說瞻部洲人的中陰有如五六歲的孩童身量,但並未說決定如此。

 

外相差別者:惡趣中陰,有如黑氆氌光或陰暗夜所籠罩般;善趣中陰,如被白衣光或晴明夜所籠罩般。此為《本地分》說。

 

顯色差別者:《入胎經》中說,地獄中有如燒杌木;旁生中有其色如煙;餓鬼中有色相如水;人天中有如金色;色界中有潔白。

 

形貌差別者:《俱舍》說為將來受生趣的本有身形。

 

四有者於生有結生的第一刹那是生有;從此第二刹那乃至死有的最後刹那以前,是為本有;臨終最後刹那感受死光明時的為死有;死有至生有中間為中有。

 

由於對本有字面誤解,認為中陰是前的身形,又看到經論說是後世身形,所以有的人認為中陰三日半為前世身形,三日半為後世身形,此說全無清淨依據,唯增益執,此在《廣論》中有明說。

 

所以本有是觀待後世的死有為本,並不是觀待中有而安立為。《俱舍》中為當本有形是指未來,而非過去。

 

對於說為是將來受生的有情外相的這種說法,有人說如果那樣,那麼諸根不具足的眾生的中陰也應是諸眼不具足。這種看法是極不正確的。只有在受生後才會產生眼等諸根的不具,何處也沒有說過中陰是諸根不具足的。若僅僅由於說是將來受生的眾生的外相這一點,而要任何方面都完全相同,不是太可笑了嗎?

 

中有的行走方式差別者:《本地分》說天中有向上;人中有橫行;惡趣中有倒擲而行。

生欲、色界者要經過中有,所以在《廣論》中說認為上下兩種無間業沒有中有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上無間業指定生欲、色善趣天之業)

生無色界者,沒有中有,於何處沒,即于其處成無色蘊。

 

將來投生無色界的補特且羅從死光明中現起無色定,不再現起從死光明中還滅而起的近得心,因為這種近得心是中有心的緣故。

 

無色界並不是存在於欲、色二界之外的某個地方。

 

殊勝中有——一生所系菩薩從兜率沒後投入母胎的中有外相為孺童,相好莊嚴,光明映照百千萬四大洲,《俱舍釋》及《安立次第》(密集)中作如是說。

 

那麼,豈不是與大德曲旦熱覺所說六牙白象入胎的說法相違?

 

並不需要依照這位元大德的說法而承,而且這只是順應佛母的夢兆而顯示的,如果認為投生為人的中有具有畜生的外相,會與許多具量的論典相違。這種說法在小乘中會依言承許,而在大乘宗義中則只是承許那種外相只是一種示現。

 

中有的安立是無上生起次第中有轉報身之道用及淨不淨幻身的所淨基,所以對於它的詳細瞭解,是很重要的。

 

(注:不淨幻身,在見道無間道前;淨幻身與見道解脫道同時;密咒中見道時,斷盡煩惱障。)

 

中有受生的情況

 

甲三、其受生的情況:

《入胎經》中說,若中陰有情於母胎中受生,三處應當現前並且遠離三過。

三處現前者:

一、           母無病、行經期;

二、           食香圍繞欲入;

三、           男女二者相互貪愛相逢。

遠離三過中,三過者:

一、                              胎過,胎似青稞形,或似蟻腰、駝嘴形,或被風、膽、涎之病阻止;

二、                              種過,父母隨一不出精血,或雖出,時有前後差別,或雖同時,但其一腐壞;

三、                              業過,食香昔未造成其子女的業或男女未造成其父母的業。《戒經》中說要六處現前亦是此義。

 

如是具足三順緣遠離三違緣,將要於胎中受生的食香猶如幻化般地看到父母行邪行,便起貪愛若當生男,貪與母會,欲令父離;若當生女,貪與父會,欲令母離;其後便欲擁抱所貪之人,但由業力看不到身體的其他部分,唯現隨一男女相,由此發嗔,由貪嗔為死緣而投胎。

 

《眾地分》說,爾時父母未行邪行,食香誤於精血見行邪行。《俱舍釋》說看到父母行邪行。

男女交合,由二根觸磨力,下行風上吹,臍部普通拙火熾然之暖消溶白紅明點,白紅明點從七萬二千脈空管中降下,由此身心泰然。彼時即是貪欲至極之時,最後湧出濃厚精液其後父母決定各出一滴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猶如熟乳所結乳膜的中間,中有死後之識投入其中。

 

投入的情況者,最初中有從父口,或其頭頂,或母生處三門隨一進入,同時伴隨著從七萬二千脈降下的明點。中有階段的催動分別之風收攝,明、增、得三者依次顯現,中有死光明較前所說捨棄粗大身時還要短暫,迅速顯現。

 

中有之陽焰到光明間的諸相出現後,光明的後類相續於和合精血中結合而受生,此與成就還滅的近得同時。

 

第一刹那近得心即安立生有的名言處,亦是最初在生處結生相續的心從此生起後來的第二刹那得,如是依次生起增、明、八十自性分別及其風騎。

 

從明的風騎中生起有著殊勝力量作為識依的風,從此又依次生起有殊勝力量的火界、水界、地界。

 

中有從何門入胎者,《安立次第》說從毗盧門——頭頂端進入;《戒源》及《金剛鬘》二者說從父口進入,所以概而言之,最初從父口或頭頂進入,從父密處出來再進入母蓮,於胎內精血中,中有死之識結生相續。

《俱舍釋》說從母生處進入,因此應知入胎有三門,為母生處、父口及頭頂。這僅就胎生中有趣入的情況而言。

 

總的說來,中有沒有滯礙,趣入之門不需要孔道據說密實的鐵丸破裂後亦有蟲蟻爬出,此乃《俱舍釋》說。在極為堅硬沒有縫隙的岩石塊中,亦有有情的生存。

胎中身體發育情況者:《入胎經》中說,胎處於母胃之下,肓腸之上的位置

。最初為皰(遏部壇),外如熟乳膜覆蓋,內極堅實。從此開始生成粗蘊,直至死亡中間的粗細身是由四大界組成,地風執持,水風攝集,火風成熟不壞,風風增長。

皰(遏部壇)七日過後,生一新風,風令成熟後,為血肉塊片(羯羅藍位),內外如酪般濃稠,還未成肉。

 

七日過後,又生一新風令成熟已,為堅肉位(閉屍位),已成肉但不堪壓。

七日後,又一新風令成熟已,為肉團(鍵南位),肉厚實堪壓。

 

七日後,又一新風成熟已,為支節位(缽羅露位),二腿、二肩及頭五相突出明顯,以上為住胎五位,出自《安立次第》

 

《俱舍釋》、《入胎經》中為凝酪位(羯羅藍位)、皰(遏部壇),後三者如前所說。《本地分》中則為凝酪位(羯羅藍位)、皰(遏部壇),與前位置相換而說。這些差別只是名字的安立的次序不同,本義無違。

 

 

第四個七日時,白紅明點分為濁清,白明點于內生成精、骨、髓,為從父所得三藏,紅明點于外生成肉、皮、血,為從母所得三藏。

 

識最初托生的精血處後發育成心臟,其中有極微細風心二者及精血二淨分共四者所聚塊,量如芥子般,其中央為中脈。左右二脈分別三次纏繞中脈,從彼上行風上生,下行風下生,由此三脈向上下伸展,首尾細,中間粗,猶如魚形,如是漸次五位突出,後成五肢。其後,發甲毛髮等、諸根、男女相、口中所行氣、舌齶等語八處、意識逐境的念等依次圓滿生起。

 

懷胎後若是男,住母腹右側,面朝脊背蹲坐;若是女,住母腹左側,面朝前方蹲坐。

住胎時量《入胎經》亦說經三十八周後而生,共有二百六十六天。《本地分》中在其上又加四天,經二百七十天而生。《戒源》中說第十月裏產生了欲出來的心思。

 

這三部經論同為九月零十天。《入胎經》及《本地分》所說的日為太陽日(晝夜),月為太陰月(29天)

 

(太陰日:月亮白分和黑分每增減一分的時間,稱為一個太陰日,三十個太陰日為一個太陰月,約合二十九個太陽日。太陽日:以日光對大地的作用而得名。從今晨明辨掌紋時起至明晨能明辨掌紋之間,稱為一個完整的太陽日)

 

在第三十五周時,蘊處界肢節、發甲等身、言語舌齶及意隨趣境之念等圓滿後,在三十七周,感覺胎中的骯髒不淨,最後在三十八周時,由昔業感生的支分風生起,令胎中有情身體首尾倒置,二手蜷縮,從母胎衣中朝向胎門。向下視之風起,令胎中有情頭下腳上,吹向產道。第三十八個七日後生產出世,為眾所見。如是兒童、少年、青年、壯年、老年為生時五位,次第經歷。

 

氣脈明點生成情況者:最初心間左、右、中三脈,東方的三繞脈,南方的欲脈,如此五脈同時形成其後同中脈共住的離魔脈,西方的家脈、北方的拙火脈三者同時形成,這些被稱為心間最初形成的八脈。

 

隨後,四方之脈各分二支,有了四隅脈瓣,如是心間八脈瓣又各分三支,由此形成二十四處脈。其中每一支又分三支,成七十二支,每一支又分千支,這樣身上就形成了七萬二千支脈。

風形成情況者:最初胎中結生後的第一月,從微細持命風生起粗大的持命風,那時有情的身形似魚。

 

第二月,持命風生下行風,其時,有情身體五端突起似烏龜。

第三月,下行風生等住風,其時有情上身稍彎,似野豬。

第四月,等住風生上行風,其時上身漸豐滿,似獅子。

第五月,上行風生遍行風,其時,有情的身體已有小兒的形狀。

第六月,生眼門的行風及地大。

第七月,生耳門的順行風及水大。

第八月,生鼻門的正行風及火大。

第九月,生舌門的極行風及風大。

第十月,生身門的定行風及空界。這時身體的諸空穴生起。

胎中雖形成十風,但在鼻孔還不能呼吸,出生無間則有呼吸。

明點形成情況者:白紅界的淨分與極微細風心的聚合塊,量如芥子許,住於心間中脈內的些微空間內,稱其為不壞明點

 

白色明點一分進入頂端脈輪內安住,稱為字,它直接或間接增長其他身處的白色明點心間紅色明點一分進入臍部脈輪內安住,稱為拙火,由它直接或間接增長其他身處的紅界。

每一脈輪中雖有部分明點安住,但頂端脈輪是增長白界的主要處,臍部脈輪是增長紅界的主要處,心間脈輪則是平地增長白紅界之處。

 

據雲白紅界亦是何時需要時,方生長,並非如器中貯水般存在。

於生處結生而受生粗大身稱為基位化身

 

如是中有於胎中結生而投生的這些道理,是生起次第中生有轉化身道用的所淨基,複圓滿次第淨不淨幻身受持粗大化身,或複趣入舊蘊從而為眾所見的行相相似,亦為其所淨基。

生有作為生圓二次的所淨基,沒有什麼差別。生起次第者,以基位死有、中有、生有三者作為所淨基,能淨者為修習與其三者依次相似的死有轉法身道用、中有轉報身之道用、生有轉化身之道用三者及其支分,間接地淨化了平庸的死、中、生三有,而現證與其三者行相相順的三身。

 

圓滿次第者,是以與基位三法行相相順之道,直接淨化此三法,與死光明行相相順的為身遠離、語遠離、意遠離、幻身、有學雙運位時的明、增、得三者及光明。與中有行相相順的為第三次第的不淨幻身,學位雙運的清淨幻身。與生有行相相順的為淨不淨幻身趣入舊蘊,為眾所見。

 

圓滿次第諸道是直接淨化生死中有三者,圓滿次第瑜伽士以禪定力,遮止自相續中體性一如極微細風心的一分——極微細心輾轉遷流,不令變成平庸死有的光明,而令轉成與其相似的道位時喻義光明及果位時光明法身此乃淨化死有的情況。

 

圓滿次第瑜伽士以禪定力,遮止極微細風的輾轉遷流,不令變成平庸死光明的乘騎而起中有身,而令轉化成與中有相似的不淨幻身學無學雙運的清淨幻身此乃淨化中有的情況。

若成就如此的幻身,則永滅中有,由此之力,亦遮止由惑業支配的胎中受生,而轉化成幻身趣入舊蘊,演佛法,勵修上道,猶如中有受生母胎此乃淨化生有情況。

因此直接遮止生死中陰三者的根本,是作為幻身直接因的究竟意遠離喻光明,由彼直接遮止死有之力,而自然地遮止中有及死有。

從如此的喻光明中成就幻身時,則永遮中有,是因為生起中有身的極微細風已轉成幻身。由永遮中有,不再由惑業受生,所以若得幻身,此生定證佛果。

前面所說的依據諸多經論,由於懼其繁瑣,沒有一一列舉,望從至尊宗喀巴大師三父子的嘉言及隨學諸智者成就者的著作中了知。

 

頌曰:僅依第二佛父子

      隨學智言書此理

      未達密意眾過愆

      上師本尊智前悔

     

      此表純善願自他

      速疾究竟賢善道

      依於甚深二次第

      轉濁三有為三身

 

備忘故,凡庸之輩 央尖嘎偉洛卓 集諸正士語而書。

                        

釋迦教下弟子緣宗敬譯于西康色須寺極樂殿          

 

00三年八月十四日

                      吉祥圓滿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