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2/17 00:29:26
學習次第 : 進階

《顯密前行與正行修行心要》頌詞要解 大菩薩行 

大菩薩行
五道漸次力行之善士   六度萬行如法予實踐
七馬君日如出離雲聚   八地菩薩行觀現光明
 
   
五道就是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最初發大菩提心之後,修行福慧二行,乃至未得加行道之前,這一階段的善行名為資糧道。為什麼叫做資糧道呢?這是因為要修行人成為加行道之法器而修福慧資糧,所以叫資糧道。加行道是在資糧道究竟以後的進一步修持階段,此時能證悟四聖諦法等。為什麼名為加行道呢?那是因為此階段之修行人能契合真諦之證悟的緣故。資糧道和加行道的菩薩以世俗菩提心,經過長期修行,最後於見道位現見諸法本性,證悟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智慧。也就是說,見道就是一地菩薩的見諦;修道就是指:見道位後至十地之間菩薩的見行,進而獲取之各階位;無學道就是已經圓滿十地菩薩道之後的真諦,即佛的真諦。
    依從五道次第而修持六度般若萬行的善男信女:六度般若萬行是大菩薩們大海般見行的精華,如法的修持大菩薩見行,實踐達到八地之時,在相續中了悟無我無二的智慧更加光明,徹底斷除了煩惱障。猶如在遠離雲聚的藍天上,光輝燦爛的太陽。頌詞中“七馬君日”的意思就是太陽。
    六度中的佈施有三種,一、實物佈施;二、法佈施;三、無畏佈施。
    第一實物佈施,指的是將自己所擁有的財富,包括金銀珠寶錢財物等等,依據自己的能力所行佈施,要具足菩提心來佈施。因為佈施的動機不同,最終獲得善根的果報也會完全不同。   
    第二是法佈施,如果沒有摻雜貪求名利、地位等世間八法,為了宏揚佛法,利益眾生而宣說顯密正法,這是最殊勝的法佈施。但是對於大多數不會講經說法的人來說,應該怎樣去行法佈施呢?印書贈送結緣:佛陀的經典以及大德高僧的論著、內容主要是講皈依三寶的功德、闡述黑白業果苦樂因果的經文,如《百業經》、傳講戒殺放生功德的書等等,現在大多數人急需學修這些經論。再比如,當我們看到殺生的場景時,常常不僅自己沒有辦法去救助,也沒有能力把所有的眾生都買下來放生,這時候可以用悲心來為它們念誦具足殊勝圓滿功德的諸佛菩薩聖號或心咒,如阿彌陀佛聖號、六字真言等等,在自己內心發起菩提心而默默地回向,並以我們過去、未來、現在三時所造的一切善根,回向施與一切眾生往生極樂無量光佛刹。這樣做就是法佈施,也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第三是無畏佈施。恒時慈心悲憫三界輪回中無有怙主的可憐眾生,尤其是被無辜宰殺的牛羊雞鴨魚類等弱小的眾生,每一位弟子要從自己做起,盡心盡力救助它們,不僅恒時常行戒殺放生的善行,還要廣大宣傳戒殺放生的功德,以及傷害無辜生命的嚴重過患,謹記!!
    持戒需要取捨十善與非十善,包括禁惡行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這三種。
    身的善惡有三:1、不殺生而解救生命;2、不偷盜而佈施財物;3、不邪淫而嚴守戒律;
    語的善惡有四:1、不妄語而言談真實;2、不兩舌而平息爭端;3、不惡口而談吐文雅,4、不綺語而言必及人;
    意的善惡有三:1、不貪欲而祝福他人;2、不嗔恚而關心他人;3、不邪見而信仰佛法。
    一位真正的三寶弟子,不執於善行的大小,我們以具足菩提心的動機,應該時時處處隨緣圓滿善行,就是心行融合。比如,吃飯時行善,你可以念四句諸佛菩薩的供養文,或者是在吃飯之前,將食物觀想廣大供養十方諸佛菩薩的一念。只在這一念中,同樣可以積累福慧資糧的功德。所以說大家隨時隨地都可以行善,不一定要跑所謂的道場,現代社會有些道場已帶有很大的商業目的,對我們來說已不是真正清淨的修行場所。若心不清淨你天天跑道場也不行,真正的道場是自己無價的珍寶人身,如美智巴大師所說:“若是渴望觀修本性之真諦,無須計算時光之錯行,無須刻意尋覓山林與寺宇,自身神山即是最勝寂靜地。”無論行持任何斷惡行善的學處,都以三殊勝攝受而回向一切眾生獲得究竟解脫。
    我們所修持的忍辱波羅密,忍辱有三種,一、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二、忍辱求法苦行之安忍;三、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我們首先講第一忍辱修持的方法,要明白忍辱的功德及嗔恨的過患,若你有修持忍辱境界,別人對你的有侮辱誹謗的言語或傷害的行為,也摧毀不了你相續中的解脫與成佛的殊勝善根。因為你有如金剛盔甲般的忍辱般若密。一般而言,修持忍辱的利益,會在家庭、工作、社會的各方面,最終給你帶來快樂與勝利,大家都很清楚,不再贅述。如果沒有忍辱的修持,遇到不如意的事,一定會生起嗔恨心,那麼你其他的善法再多,也很難順利成熟。《入行論》雲:“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諸善逝等,一切諸福善。”所以,沒有忍辱,就很難成就殊勝善法。
    如何成就忍辱的修行呢?比如遇到有人罵自己等不如意事時,要學會不要在意和執著,就不會影響自己的內心,這樣,就不會給自己帶來煩惱和痛苦。太在意執著的話,那就是真正罵到了自己了,身心都會受到傷害。雖然罵的一句話不是刀槍,但能打碎自己的心靈,痛苦難忍。所以說我們需要忍辱的修煉,不在意他人的讚譽或者誹謗,自己保護好內心的純淨,這樣內心能建立起真正的快樂。
    第二、忍辱求法苦行之安忍;這一點忍辱,我們大家都很差,尤其是漢地的很多居士,求法或修法的過程中,遇到一點點的艱辛就很難接受,甚至會有放棄的念頭和行為,比如修法中稍微難一點的,如五加行的磕頭、供曼紮等修法,用各種各樣的藉口來逃避:“這樣的修法我的身體還不行”,或者“沒有時間”,有人會說“我的上師已經開許我不用修了”,或者“我已經具備這種修法”等等。我覺得也挺可憐的,我們的佛陀??釋迦牟尼佛為了眾生而求法,在修法的過程中失去了多少次的色身生命,我們這點修法算得上“苦修”嗎?大家靜下心來想一想吧:你所修的法是真正為了解脫而修的嗎?如果是,那大家應該要精進修持第二忍辱。
    第三忍辱的“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在此不講。
   修持佈施、持戒、忍辱都要具備精進般若。“精進”就是歡喜行持善法。我們所講的佈施、持戒、忍辱、禪定的修持,都必須透過精進修持來完成,如沒有精進就會于相續中生起散慢懈怠而耗費你寶貴難得的人身與生命。無畏洲說:“無精進之士,具智財權力,皆不能救彼,猶如一商主,有舟無船槳。”
    “禪定”是指內心深處沒有生起任何散亂,一心入定諸法本性的狀態。也有不同層次的禪定,沒有摻雜貪嗔等五毒而修持佈施、持戒、忍辱等五度,這也稱做禪定的修法。
    “智慧”是明瞭諸法勝義之智慧。也有聞思修三種智慧,聽聞顯密正法而明瞭諸法真理的智慧。思維正法之勝義,消除相續中疑惑的智慧。融合聞思而得的智慧來修持顯密正法,獲證、了悟本性之智慧,也就是說佈施、持戒、忍辱、禪定等五般若,必須用智慧般若攝受而修持才能獲得究竟涅?。《般若經》中有這樣一個比喻:有一盲人打算自行去一個城市,但他根本無法認路,所以不可能到達那個城市。同樣的道理,必須用智慧般若的攝受,不然就無法將佈施等五度成為究竟解脫之法要。
    要想獲得究竟涅?,需要修持人無我和法無我的殊勝智慧,徹底斷除我執。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