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2/01 03:14:11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2/01 03:12:17   編輯部 報導

  證無所證   直貢法王澈贊仁波切
   

  實相非造作之物。行者所修僅僅是習慣於此。雖未持一物,而實修某物。像任何活動一樣,如果反復練習,並成為習慣後,就會變得愈來愈容易。所以熟習、專注於實相自身即是修大手印。


  故帝洛巴所說系指,若以大手印之修持而證「某物」,實則未證大手印。證大手印是證無所證,若有所證,即非大手印。


  這表示我們若以為佛果是某種將可得到之物,那我們就錯了。我們不該像獵人一樣地尾隨於動物之後。這樣的求取佛果,會被貶為另一種自娛為樂的世俗活動。大手印並非如此,大手印了無可得,於無所得之境界方可得證之。了知此點,我們所修不在於獲得某物,而在超越。超越尋求某物以執持的境界。


  實相之自性超越現象界所顯的幻相。凡所顯現皆幻,非是實相。當我們修大手印,尋求大手印的了悟時,只要某物是心的客體,只要某物是心思所成,就一定不是大手印。大手印非概念,大手印非某物,它是所顯(萬法)之自性,是心所慣見諸客體的本質。


  因此,無論我們如何尋找、如何努力執持心的客體,都不會找到大手印。它是另類之物,就某種意義來說,它不是現象界的東西。只要我們把它當做是個什麼東西,我們就錯了,永運也無法以那樣的方式得證大手印。


  帝洛巴的教言就是說,想要洞見大手印的弟子,必須超越揣想之心,捨棄世俗的牽絆。因為揣想之心與俗務,不但永遠不能引導至大手印,而且會障礙其悟。


  想要尋找心的自身,尋找覺知者、禪修者,與尋求了悟者的本性。必須由外求轉向內尋,捨棄一切心的覆蓋物。捨棄那些與心有關,而且被誤以為心,但其實只是像衣服一樣的東西。我們所尋的是赤裸的心、無覆蓋的心,心的精要本質。心的一切常見屬性不過是種種概念,是我們為透悉心的要義所必需超越的。要洞見實相的本質,了悟大手印,必須放下一切世俗牽絆。


  修法中,實際的方法就是除去內在牽絆。內在牽絆如念頭,貪、嗔、癡等有害的心理活動,都必須捨棄、除去。遣除的技巧就是修「止」。以池水為喻,想要看到池水深處,必須除去水裏的淤泥等污垢,才能看到池底。貪、嗔、癡等妄念,就像充滿池塘的污泥一樣。若不清除,難見池底。而「止」的修持,就是止息妄念的方法。


  此後藉由「觀」,能從清明的水中洞見實相的體性。同時,大手印的了悟不是創造出什麼本來不在那裏的東西,或除去某物。換言之,為了悟大手印並不須要舍除所顯現象,它們不是障礙見地的東西。對於所顯諸相,只要隨其所顯即可。為了悟大手印,也不用達到,或製造出什麼東西。大手印的了悟,在實相上實無一物可得。藉由「」的修持,調伏紛擾的串習,實相自己便會顯露出來。


  究竟實相的了悟,可以藉由建立正確見地而開展觀慧的多種方法而趨近。關於種種外在與內在現象,我們可以逐步學習正確與錯誤的見地,並漸漸開展了悟。如此,證悟將逐步被建立。但最有效的方法,是掌握迷妄之根並斷除之。一旦根被砍掉,幻相之樹的幹、枝,與葉都將會枯萎而死。所以,與其一次除去一個,不如連根拔除。


  此修法中所用的(連根拔除)方法就是看自心本性。一旦心的真實本性被了悟,幻根就被摧滅,而世間一切所顯的幻相就會止息。外、內世界的實相將被同時了悟。藉由觀看自心本性而了悟究竟實相的過程,幻根被除而得以洞見外內實相的本來面目。


  在此過程之中,同時也除去無始以來的一切染汙。自我們無始劫以來的一切生中,我們累積了廣大的惡業與染垢。如果要一一對治、淨化,將會沒完沒了。但只要斷除幻根,就斷了這一切染汙的根本,並能一次全部除去。是以直接的見地,大手印勝義諦的直接了悟,能除無始以來所積的切染汙。


  這裏所教的大手印禪修導引實用口訣,是從初入道上開始。初修者要先獲得控制力,使心不要執著於世俗顯現,而有礙大手印修持的進步。因此要做與「」有關的修持。故在此詮釋專注在呼吸上的種種技巧。但因為要將心與呼吸的進出結合,所以不是很強的控制。


  此過程堪與學習駕車相比擬。剛開始的時候,必須用比較粗的感覺來學怎樣開車,讓車上路。等到能比較有效地駕車後,就可以輕鬆地到達目的地。這就像凝視自己的呼吸,是初步修心的必要手段,藉著控制呼吸與眼神,能將心鎮定下來。一旦精熟於此,心鎮靜下來時,便可以繼續做道上其他更有效的禪修法。


  以這些技巧獲得控制後,心便習於專注其自身。當專注於心自身時,會有念頭生起,而這是必須加以這除的。在心能透悉其自身之前,必須捨棄一切非心的概念。像是要尋找虛空的中央一樣。此處虛空意指空蕩的空間。如果我們試圖去尋找所謂的中央,什麼也找不到。同樣地,也不可能找到虛空的邊際。因為虛空的本性是無盡的,所以不可能尋出其中央與邊際。


  同樣地,當我們看心,試圖找到像那樣的特質時,也不可能找到。因為這些特質是概念的,中央、邊際、大小、形狀及顏色都是對立的。為洞見心的本性,我們必須超越這些對立的相心法。


  視察心的本性,像是看著海與天空。我們看海時,視野會被海的表面波浪所障礙。看天空時,也只看到雲而不是天空。波浪與雲就像是念頭。超越波浪才能看到海的深處,超越雲才能看到廣闊的天空。同樣地,唯有超越念頭才能看到心。念頭就像海的波浪與天空的雲朵,它們都會消失,不會永久安住。而藉由洞見心的真實本性,這一切的念頭也都會消融。


  以虛空為例,雖然有雲等東西在空中出現,但當它們消失時,卻不留下一點痕跡。破曉的白晰與夜半的黑暗等色彩出現在空中。但太陽在早上升起時,黑暗完全消逝而不留下一點染垢。同樣地,白天各種色彩出現在天空中,但晚上時卻消失地不留下一絲痕跡。


  因此,在其中有種種顯現的虛空,其本質是無染、無記號、無垢的。虛空的本質是非構成的,它不是由諸部份所組成的。它不是我們能用大小、形狀、顏色所界定的。


  心就像虛空一樣,雖有種種顯現卻不留一點殘餘,消失的無影無蹤。心也不能用大小、形狀、顏色、長寬等特質來界定。心的本性與如來藏、佛性完全一致。它也是自明的智慧。此自明的智慧與佛性,是它最內在、最根本的特質,離於一切屬性。藉了悟心的本性,一切外來物都將消融無遺。


  心的本性又像空間。在空的空間裏,可以出現日、月、諸世界、物質的東西等等。這些東西都在空間裏出現,停留一段長時間,這樣那樣地動。世界的一切活動都發生在空間裏。但隨著萬物的運動,一度充滿東西的空間又回歸空蕩。那些過去運動著的東西,都不復存在於特定空間中,該空間完全空空蕩蕩,所發生過的一切毫不殘留。


  同樣地,雖然心自無始劫以來,就忙於種種活動,造作一切業與煩惱染汙,但其本性是不為這一切所沾染的。當我們了悟實相的淨光時,所有的染垢便完全消失,什麼也不留在心中。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