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7/31 08:35:35
學習次第 : 初階

巴厘三藏和阿含經有什麼區別?

現存的原始經典有「巴厘五部經」與「漢譯四阿含」,現將這兩種傳承經典列表對照如下表。

巴厘五部(南方上座部所傳)

漢譯四阿含(北方部派所傳)

 一、《長部》(《長尼柯耶》)共三十四經

 一、《長阿含》共二十二卷三十經(法藏部所屬)

 二、《中部》共一五二經

 二、《中阿含》共六十卷二二二經(說一切有部某派所屬)

 三、《相應部》共五十六相應

 三、(1)《雜阿含》共五十卷一三六二經(根本說一切有部所屬)
    (2)《別譯雜阿含》共十六卷三六四經(近似前者,但有若干差異)

 四、《增支部》共一法乃至十一法

 四、《增一阿含》共五十一卷四八一經(所屬部派不明)

 五、《小部》共十五部

 雜藏《法句經》、《本事經》、《生經》等

  南方上座部的巴厘文經藏「五部」,毫無遺漏而完整地傳承下來,在日本也已譯為日文並收錄于《南傳大藏經》中(臺灣元亨寺參照日文譯本翻譯了全文為漢語,另有英文等多國語言譯本),此外再也無其他任何部派傳下完整的原始佛經。至於漢譯「四阿含」則是每一阿含經都分屬不同的部派,只不過剛好整理後合稱為「四阿含」而已,彼此之間並不像巴厘文經藏如此統一與密切相關了。

  日本明治以後發現巴厘文經藏,日本學者便將它與漢譯阿含作比較,至今兩者的對應關係幾乎已經徹底研究了,而其中最早的研究成果是(+)崎正治博士的〈漢譯四阿含〉("The Four Buddhist Agamas in Chinese", ASJ., Tokyo, 1907。譯按:ASJ. 為日本亞洲協會(The Asiatic Society of Japan)的略稱)。隨後,赤沼智善(1885-1937)教授的《漢巴四部四阿含互照錄》(1929),內容更為詳細。

  漢譯各阿含經並未明白記載其所屬的部派,自古以來中國與日本便有研究指出其所屬部派,但都不正確,即使到了今天也還有些部分尚未確定,如表一中《別譯雜阿含》與《增一阿含》所屬的部派,便有種種說法而未有定論。《增一阿含》中屢見大乘用語,其中故事類的記事,包含了許多近似巴厘注釋書中所記載的故事,令人相信它比其他阿含經成立得晚,但仍無法找出線索判定其所屬的部派。

  另外,表一中未列出的阿含諸經,尚有二世紀由安世高譯出,包含數十部經的《單卷雜阿含》與《增一阿含》。此外,個別譯出的單譯經在整部「四阿含」中也非常多,甚且《中阿含》、《增一阿含》除現存的經典外,還有更早譯出但現已佚失的。這些個別的經典中,有相當多現在仍以單本譯經的形式流傳著。基於前述情形,阿含經仍有不少細部的問題尚未解決,此外就殘本而言,在梵語與藏文譯本中,也多少存在著一些個別譯出的阿含經殘本。

  以下說明「五部、四阿含」中經典的形式。巴厘《長部》、漢譯《長阿含》收集的是篇幅最長的經典;巴厘《中部》、漢譯《中阿含》是篇幅中等的經典;巴厘《相應部》、漢譯《雜阿含》是將數千百部篇幅較短的經典,依人物與教理等分類而構成;巴厘《增支部》、漢譯《增一阿含》則是將與法數有關的數千百部篇幅較短的經典,分類為一法至十一法而成。

  不符合以上分類的經典,則另纂集為巴厘《小部》(或雜藏)。巴厘《小部》中包含了《經集》、《法句經》、《自說經》、《本生經》、《長老偈》、《長老尼偈》等有名的詩偈集經典。其中,有一部分是佛世時就以詩偈來唱誦的,且為巴厘《相應部》與《增支部》所引用的最古老經典。此外,也有比起其他四部毫不遜色的古老詩偈,但也有一部分當可視為佛滅後才成立的新經典。(摘錄自日本佛教學者水野弘元 博士所著《佛教的真髓》從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章節。)

  漢譯四部《阿含經》和南傳巴厘文三藏經典是研究初期佛教的重要文獻,經由專業學者對二者的對比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厘清佛教歷史流傳變異的重重迷霧,探究原始佛法教義的流傳與翻譯傳播的軌跡,建立對佛陀原始教法的信心與正見。然而,現存的漢譯四部阿含經分別屬於法藏部、說一切有部、大眾部等部派經典,律藏也流傳著曇無德部(法藏部)的《四分律》、彌沙塞部(化地部)的《五分律》、摩訶僧祇部(大眾部)的《摩訶僧祇律》、薩婆多部(舊說一切有部)的《十誦律》、根本有部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等,經由古印度的俗語改為古梵語,再由梵文轉譯為古漢語,在漫長歷史裏不斷流傳,轉譯,傳抄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的內容參雜、缺失,卷數次第錯誤,乃至字句訛誤、語義不明、難解晦澀的經文的問題。

  由於沒有完整的傳承與合格的導師教授,學習北傳四部阿含的學人遇到了巨大的困惑與障礙。需要警惕的是少數人以研究阿含,推崇原始佛教為名,以個人習氣隨意解讀釋義,有的添加混淆各種後期思想,有的參雜外道雜說自創體系教法,還有個別極端的對南傳佛教比庫、僧團、巴厘文三藏聖典肆意污蔑歪曲,不但會誤導學人走上歪路,也會被人利用于建立個人宗派等目的。如果佛弟子打著所謂圓融、慈悲、方便、適應、發展等藉口,「法說非法,非法說法;律說非律,非律說律;佛說說為非佛說,非佛說說為佛說」,篡改佛法,這是導致聖教衰敗、正法消亡的原因。唯有依照佛陀所說、所教,「法說為法,非法說為非法;律說為律,非律說為非律;佛說說為佛說,非佛說說為非佛說」,如此才能給人天帶來真正的利益,給眾生增加真正的福樂,使佛陀的正法長住世間。

  南傳巴厘語經律論三藏屬於上座部分別說系的經典,經歷了歷史上六次阿拉漢們參與的結集(佛教歷史上的六次結集),由於遵循歷代阿拉漢們禁止對原始教法做任何廢除或修改,只容許添加能令原始佛教更精確的說法的嚴格傳統,上座部佛教成了唯一成功保存古老純正佛教教法的部派。巴厘語與巴厘聖典流傳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它的存在,表達了佛弟子們精誠為法的堅毅心行,這是值得深深尊重的!南傳佛教並不反對北傳阿含,但傳統的南傳佛教向來不重視北傳阿含。就比如一個英國人,有必要向中國人學習英語嗎?

  巴厘文三藏聖典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組織次第上,都要比漢譯四阿含譯本更具有嚴密性和完整性,同時也更富有早期佛教的色彩。特別是近二十多年來,大量華人修學者前往南傳上座部佛教國家參學、出家受具足戒成為莊嚴、清淨的比庫,接受完整傳統的上座部佛法教學和實踐止觀禪修,同時也將大量的巴厘文聖典、南傳尊者的著述,以及大量的英文、日文上座部佛教學者、僧人的譯作翻譯為漢語,目前逐漸形成了教完整的現代漢語上座部佛法修學體系,有幸的華人學子將得以傾聽閱讀到佛陀原始教法的精髓,走上完美純正、直達滅除煩惱苦憂的涅磐之道,與諸阿拉漢同行。

  注:比庫:巴厘語bhikkhu的音譯,指稱巴厘語傳承的佛世比庫僧眾及南傳上座部比庫僧眾;
     比丘:梵語bhiksu的音譯,漢傳佛教譯為為比丘苾芻等,指稱源自梵語系統的漢傳僧眾。
     阿拉漢:巴厘語arahant的音譯,是對佛陀的尊稱,也可指一切的漏盡者(khinàsava,斷盡煩惱者)
         包括諸佛、獨覺佛及阿拉漢弟子。
     漢傳佛教依梵語arhant音譯為阿羅漢,謂為小乘極果。其音、用法皆與上座部佛教有所不同。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