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1/25 08:13:34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1/25 08:08:58   編輯部 報導

 

 

複講:大寶法王 宗門實修課程--四不共加行 4

上師詠給明就多傑仁波切
地點
菩堤迦耶 德格寺
時間
20061226
翻譯
堪布丹傑
整理:次仁桑母

仁波切說:因為大家今天都在法會,法會舉行非常長的時間,如果等一下上課想要上洗手間的人,可以站起來就出去。而且仁波切說,現在這個時間很好,因為你不用排隊,你也不用害羞,仁波切上課的時候是可以出去的。

在昨天有提到一個問題說:如何透過「慈悲」的觀修來克服對治我們各種的痛苦煩惱,或者一些負面的情緒。那麼會有人有一些問題說,之前的觀修提到「一切眾生的痛苦由我來領受」可是當他觀修完,一走出去,還是看到眾生那麼多的痛苦的時候,他會感覺到「那我的觀修是不是沒有作用呢?」這是一個好的問題,這是一個你真正實修會問到的問題。但事實上不用太擔心,為什麼呢?

的確,我們現在是沒有辦法直接的幫助到這個人,但是這個方法是間接的幫助他,為什麼呢?因為,當我們一直在修持,當我們的證悟越高,例如說:我們如果登地,到了第一地,那你就具備真正大的力量能夠幫助別人。也因此我們說,像現在沒有辦法直接幫助到他們,但是因為我們一種強大的信心和一種一直的努力,所以將來當隨著我們的證悟越來越高,比如說登地越來越高的時候,甚至到了佛果佛地的時候,那你就能一直的幫助到眾生。就好像我們發願,一種發願「願心」這是非常重要,就好像藥師佛,當時他就發願「要消除眾生的一切疾病」,也因此當他成佛的時候也真正具備這樣的力量,也好像是金剛薩埵發的願是「希望將來能清淨一切眾生的惡業」,也因此他就具備清淨一切眾生惡業的力量。

而事實上,我們說「業力」,業力是你沒有辦法說:看到一個人的業力,你把它這樣子拿走的。同樣的,我們自身的業力也無法給別人,別人的業力同樣的我們也沒有辦法把它取過來。那同時還有一些人做了這樣的觀修會感到害怕擔心,會覺得好像這樣子拿了別人的惡業之後,好像不好的邪惡的能量也這樣被我們吸過來了,然後自己現在還不夠強,修持還不夠堅固的時候,自己會承受不了的,因此會造成更多的障礙。事實上,仁波切說:不用擔心。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惡業你是沒有辦法拿過來的。

因此,我們是不用擔心剛剛的這二個問題,第一個這個方法幫不了別人,為什麼?因為雖然可能沒有辦法馬上,立即幫得了他,但我們還是間接的,是真正能夠幫助他。這是指說:能夠間接的透過自己的證悟,慢慢增長之後,而真正能夠幫得了他。而且也透過我們有很強烈的慈悲心、菩提心,這種力量是真正能夠幫助得了別人的,可能現在來講是幫助一點點,但是隨著我們的證悟越來越高,未來也能夠幫助得更多,因此第一個不用擔心,間接的我們還是幫助得了別人。

第二個不用擔心的是說:透過這樣的觀修,一切惡業我們會受到一些不好的情況,我們會變得更糟,我們不需要這樣擔心,因為因果業力是沒有辦法透過你這樣的業力而拿過來的。甚至說這個方法,它反而是清淨我們業障的一個很好的方法。也因此我們可以說,這是透過這些煩惱痛苦來觀修慈悲心,來培養菩提心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這個方法讓我們的煩惱、讓我們的問題甚至也具備了意義。仁波切說:這樣子的修持跟我們做大禮拜修持的意義,利益是一樣的。因此,其實大家等於每一天都是在做大禮拜,如果你懂得這個方法,每遇到一個問題,你都是一個有意義的修持。所以這樣的話,大家的功課很快就會做完了,所以大家問題越多的話,功課其實就做的越快,這樣不錯的。

現在請翻到第二十七頁:

法王提到有關於「金剛薩埵」座間的修持方法,所以 法王要我(明就仁波切)來教導的是金剛薩埵日常生活中,座間的修持方式。

<內文>二者:任何煩惱妄念,隨生即令覺知,堅決斷除於念住無執性中,觀想任何我所見、聞、憶者們,尤其重罪者,修持金剛薩埵於稽首而誦百字明咒。

大家應該懂了,所以這已經寫的很清楚了,所以我應該就不用再教了,開玩笑的!還是會教的。這裡說『任何煩惱妄念,隨生即令覺知』,接下來要談到每座法中間的修持的時候,我們昨天有提到這最主要會遇到的二個問題:一個是我們面對我們的煩惱還有各種問題所產生的痛苦;第二個是我們的煩惱妄念很多。念頭就像是瘋的猴子一樣,總是不斷的在吵在叫,如果說我們跟隨著我們的妄念走的話呢!各種問題就產生了。可以說,無始以來總是有那麼多的問題產生,為什麼呢?因為就是有這個瘋猴子在。因此現在如果你還繼續這樣跟著這個瘋猴子走的話呢!會有更多的問題。因此這裡有提到說要『堅決斷除於念』,也就是說「我們不要在繼續跟隨這個瘋猴子了」。

那我們要怎麼做,不跟隨這個瘋猴子呢?那你需要具備「正念」跟「正知」。如果你具備這二個,那麼你就不會跟隨這個瘋猴子了。要不然你總想,我不要這個妄念、我不喜歡這個妄念,這樣想也不會有用的。那麼呢!舉個例子:如果你現在想說我今天要到正覺大塔那裡,那裡很舒服很漂亮有花園有草地,今天我就決定要在那裡坐一天了,而且呢你也準備了很好的零食,一些漢堡、水果、各種的零食你都準備好了,準備在那裡好好的禪修、好好的祈請發願。但是當你一走到那裡的時候,你就看到一部印度的警車,而且那個車還會響的,而且印度警察還帶著長槍。那個警察跟你說什麼呢!他說:他接到一個命令,說你是一個不好的人,你是一個壞人。因此你今天要被關在這個地方,關一整天。那時候你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呢?你可以想想:有四個印度的警察,很嚴肅的站在那裡看著你,那時候你還想坐著嗎?還是你想逃了呢?

「逃!」很好的答案,你們都通過了!你們不會想待在那裡,你們都想逃出去。你會想我什麼事都沒做,為什麼?要這麼限制我不能出去呢!事實上我想待一天的,但是因為這些警察,你甚至連五分鐘都不想待了,是不是,是不是會這樣子?「是!」很好。就像這個比喻:如果你總覺得那個念頭不好,你一定要讓你的腦袋放鬆,這樣反而會讓這個念頭變得更強烈,甚至好像變得更多。所以就好像你太用力的告訴自己說:我要放鬆、我要空性、我要開展更清晰的能力,這樣你反而是做不到的。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平常的樣子,平常心,我們本來的面目,本來的這樣子來做。就好像在 法王課程中有提到的,初學者這要怎麼來做,就是要先放鬆,這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放鬆。

這裡有一個故事,真實的故事。那是在四年前仁波切要到歐洲去弘法,仁波切就在德里搭飛機,那時在機場就坐著一個人,很嚴肅的側著頭看著仁波切。同樣,就像仁波切在法國,有一個人問他「你是佛教的僧侶嗎?」當時他還問「您禪修嗎?」我說「是的」他說怎麼樣呢?我說不錯啊!那個人他說「他也很喜歡禪修,但時間總是坐不長」他說「他只要坐十到十五分鐘,他就會開始頭痛,甚至再多坐五分鐘他就想吐了」仁波切就告訴他說「或許你可以試試看,就只是放鬆就好」他說「他試過放鬆,但是他越用力放鬆他就覺得越頭痛」仁波切覺得很奇怪,這個人怎麼這樣。

於是,仁波切說:「那你示範一下你怎麼禪修,我看一下」那個人說:「不錯的建議。」他就坐在仁波切旁邊,然後開始禪修。他很用力的握著他的手,而且面帶微微的笑,而且眼睛在顫動,耳朵都豎起來。仁波切說:他光看到這個人,都頭痛了。仁波切趕快說:您別做了!別禪修了!仁波切說「好,現在換你看我,我要開始禪修了,你看看我」。仁波切就坐著,好像平常的樣子,他驚訝的看著仁波切,仔細的看著仁波切,把仁波切從頭看到腳。這時候也廣播要登機了,因此他們也站起來了,之後他們就排隊登機,因為坐位不同之後都沒碰到面。後來到了法蘭克這個地方,又要排隊的時候,忽然又碰到對方,他就又看到仁波切就跟仁波切打招呼,那個人說「我大概知道什麼了」他看到仁波切的示範,那他也在飛機裡面試著做,然後他沒有頭暈。

因此,不要太緊張,也因此就好像這個故事,各位在做任何的觀想金剛薩埵、獻曼達或是上師瑜伽任何修法的時候,都是要放輕鬆的來做。就是說各位在對於觀想皈依境,在觀想金剛總持的方法,還有在觀想金剛薩埵時觀修的方法都已經知道了,就是如何依靠一個所緣來做觀修,這也是一個止的修持的方法。為什麼這個方法是屬於止的禪修呢?因為,以此透過了比如說:觀想頂上的金剛薩埵或者是前方的金剛總持,我們透過這個保持正念。因此這就是我們正念的一個所依,透過觀想這個佛像就能夠幫助我們不散亂。

所以,各位就知道:透過這個觀想自己頂上的金剛薩埵,或者是前方的金剛總持,透過這個觀想佛像所緣,而幫助我們培養我們的正知正念,這可以說就是一個止的修持方法。同樣現在這個地方有提到煩惱妄念的時候,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但是,怎麼做呢?你就是覺知你的妄念,覺知你的煩惱。所以這裡說『隨生即令覺知』。

首先,我們現在一起來用念頭,覺知我們的念頭。現在很多念頭的,瘋了猴子的心從無始以來到現在,我們都沒有覺知到這個瘋猴子的心,我們都只是跟隨著它,可能在上面或是在那裡,西方人可能認為在頭部,東方人可能認為在心部,沒有關係,對佛教徒來說沒有關係,那裡可以、在這裡也可以。那麼舉個例子,這個瘋猴子如果在我們頭上,那我們會有二種情況來處理這些的念頭:一個就是跟隨它,只要這個念頭一起什麼作用,我們馬上就跟隨它;另一種就是,我不喜歡這個念頭、我討厭這個瞋心、我不要這個瞋心等。舉個例子來講,這個柱子不好,就真的,「喔!這個柱子不好」就跟隨著這個去想了。

其實,這二個都不好,一個是跟隨這個妄念,一個是討厭這個妄念。你越討厭這個妄念,反而讓你更緊張更繃緊,那怎麼辦呢?很簡單,你要跟你的煩惱與妄念做朋友。如果你跟著你的妄念走,它就變成老大;如果你討厭它,它就變成你的敵人。所以同樣的,敵人不好、壞的老大也是不好的,那應該怎麼做呢?就是跟我們的煩惱做朋友,這樣煩惱妄念反而幫助我們,幫助我們的禪修,這樣瞭解嗎?這是整個的概念,這種想法,那接下來要談到怎麼樣來修持呢?非常簡單,只要抓到一個重點,就是--覺知它。很容易,什麼叫做『覺知它』,就是看著、看著你的妄念,就好像你專注覺知佛像一樣,就好像金剛總持。同樣,我們現在的每一個妄念,也變成是我們覺知的一個對象,平時的妄念是這樣很吵雜的昇起,你並沒有看著它,你總是在「要不就是討厭它、要不就跟隨它」。

所以,你現在什麼都不用做,你就是「看著它」這樣就好了。看著你的妄念,這個時候,這個念頭就變成是我們禪修的一個助緣了。因此,如果你有一百個妄念,那非常好!你有一百個幫助你禪修的助緣。因此你不必再害怕你的念頭,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說止的禪修,最主要的要點就是「覺性」或者是一種「正念」。平時我們有很多很多妄念,譬如是這個念珠,每一個珠子一個跟著一個,不斷的、不斷地在轉,一天二十四小時這樣。現在你有了正念、覺性,你的覺性就好像是這個大姆指,每一個念頭你都碰到了,所以你等於看著你的每一個念頭,就像這樣。

所以,你看到它的不同了,平常時是這樣,你看著大姆指的時候是這樣。所以有問題產生了,現在你有了大姆指,這個大姆指就是覺性跟正念,但你並沒有要阻斷停止你的妄念,而你是利用這些妄念來幫助你禪修,因此毒藥反而變成了解藥。就好像昨天,你用慈悲來處理你的問題煩惱,這讓你的問題煩惱變得有意義,所以毒藥變成解藥。所以同樣,今天我們也是運用這個「覺知」,來讓我們的煩惱妄念這個毒藥變成解藥。

因此,我們現在一起來練習,首先你要看著你的念頭,就好像你在看著金剛總持,或者你們已經有一些止的基礎的人,例如你透過呼吸數息的方式,或者是專注於一個物體的方式來做禪修,同樣就是這個方式,只不過我們將這個專注的對象換成是我們的念頭,但是這種「覺知」覺性是一樣的。因此現在就「覺知」你們的念頭,再多念頭都可以。現在我們就要來覺知我們的念頭,如果沒有念頭就沒有東西可以覺知,我們需要有一個念頭。(約一分鐘後)

仁波切問大家:感覺如何?有看到你的念頭嗎?有人回答:很多念頭。

是,我們是會有很多念頭,這是正常的,但如果你不去覺知它,那就跟我們平常沒有什麼二樣,那這並不是禪修。如果只是這樣有很多念頭,其實平常就只是這樣子的,如果光是這樣就能成佛,但那是不行的。這裡呢!有念頭昇起是可以的,但重點是--我們要看到它。

仁波切再問:還有呢?有任何的感受、經驗。有人答:「每看到一個念頭,一個念頭就消失了」「嗯!」這裡有一個問題要問仁波切:當你「覺知」,這個「覺知」是不是也是一種妄念?仁波切說:這個覺知、正念它是一個念頭,但它是一個好的念頭。那麼,這「止」跟「觀」的禪修是不同的,當我們在做「止」的時候,你並不需要刻意去看著這個觀者、這個覺知者是誰,不需要。因為這只是在做「止的禪修」,但是如果是在做「觀的禪修」的時候,就有不同的方法再來觀察「這個覺知者是誰」。因為如果這時候,你再去想說「要去觀察這個觀察者的」是誰的時候,那就會變成繞圈圈,就好像狗追著尾巴跑一樣。

繼續有人回答:很清楚、很清明。仁波切說:這是很好的。

又有一個人說:像是一個黑色的螢幕,念頭在上面顯示出來。

所以,現在當你看著念頭的時候,我們會有二種感受的。第一種是「你看不到你的念頭」。就好像剛剛有一位說:當你一看著你的念頭的時候,它就消失了,不見了,它就走了。這是很好的,這是其中一種最好的禪修。為什麼呢?因為當你的念頭散失了,走了之後,你會有那麼一個空檔,空間,可能是一二個剎那,那個就是我們稱為叫做「無所緣」的禪修。非常好的禪修,你並沒有執著什麼,你並沒有煩惱,也沒有念頭。但那個時間並不會很長,可能只有一二秒很快,然後另一個又昇起。再看著它,又消失,你又再找不到它。

每一個念頭煩惱變得非常非常細微,或者像是好像是躲在你的後面,好像躲在某一個地方,但你卻看不到它。就好像在台灣,我們有公車站,當我們在等公車的那個時候,你就在公車站等著公車「哦!車來了」當你一想要上車的時候,車就開走了,沒車了「阿」。為什麼?當你想要阻斷你的妄念,反而讓你的妄念變的更強更有力量,但是當你願意面對你的這些煩惱的時候,反而會讓你的煩惱「不好意思」,它只好走了,就好像看到一個赤裸的人,他被你看見,他馬上就要逃走躲起來。但你跟著你的妄念,這也不好,所以看著它。

第二種情況感受是「你要看著你的妄念,你要能夠看到」。但它不會影響你,就好像剛剛有一位回答說「就好像看著一個螢幕一樣」。有很多的念頭顯現,但你也保持著覺性,就好像你看著電視,但你並不是在電視裡。所以有很多的顯相都顯現,都在發生,但是你是在旁邊,這樣「看著它」。這也很好,這也是其中最好的一種禪修,為什麼呢?因為你能夠將這個妄念,變成是幫助你禪修最好的一個助緣。

所以剛剛第一種感受的時候,你並沒有用這個感受妄念來幫助你的禪修,但是它也同時是另外一種「止的禪修」,它變成「無所緣」的「止的禪修」。第二種感受是,你利用你的妄念變成是止的禪修,當你能夠覺知到它的話。所以現在各位的「禪修」變得很容易了是不是。因此,當你能夠覺知看到你的妄念,這就是最好的禪修,但是就算你不能看著你的妄念,這也是一種很好的禪修,所以這二個都很簡單。如果你看著念頭,它就只會有二個可能性:一個就是你看到了它,另一個是你看不到它。這二者都是非常好的禪修方法,禪修變得很容易了。

那當如果能這樣做到之後呢?這種無執性、無執著,它就自然會產生。

也就是說:任何的煩惱妄念,當它隨時昇起的時候,你如果能夠覺知到它的話,那這個時候,它自然的果實,禪修的好處是什麼呢?就是無執、無所執的果實,它就會自然產生。

這有一個問題,就是:它的妄念或者是念頭總是很長、很長很多的妄念。

仁波切說他有一個故事來解釋這個。在這個時候有二個方法來解釋這個部份:一個是妄念它本身,一個是妄念它的對境,有這二個。舉例來講就好像你在想著說:我要去一個餐館,去吃臭豆腐,那這個時候「臭豆腐」就變成妄念它的一個『境』,它的對境;而是誰產生了那個『境』呢!是你「想要去」的這個妄念產生。所以有這二個部份,這二個都可以是你禪修的方式。

那這個故事是要說有一個牛的禪修的故事,「牛的禪修」,什麼是牛的禪修呢?有一個牧牛的人,他一輩子都在照顧這些牛。當他六十歲的時候,因為他很長的一段時間,將近六十年的時間,每一天都在照顧這些牛,餵牠們早中晚三餐,而且把牠們從牛圈中放到草原上。當他到了六十歲的時候,他發現這工作實在是很無聊,每天都在做同樣的事,實在是太無聊了!他就想:他應該做一些有一番不同的作為,他就想我應該要出離輪迴,脫離這個輪迴當中。因此他就說:我現在要到山上去禪修去。他放棄了他的工作,到處去尋找老師,到了一座山上在一個山洞中,他找到一位印度的瑜伽士,一個金剛乘的修持者在山洞中修持著,張著很大的眼睛凝視著需空,有很高的髮髻、肚子有一點點微凸、而且還戴著大耳環。他看到這個瑜伽士,他太高興,他想:這個一定是一個很厲害的瑜伽士。因此,他就請求瑜伽士教導他禪修。瑜伽士說:我會教你的。

於是,他就教了他「無所緣」的禪修方式,就是「放鬆」--無所緣的禪修,也就是止的禪修,或是專注在呼吸上、或是看著前方的石頭,這是很基礎的「止的禪修」。旁邊還有一個小的山洞,他就住到那裡打坐。但他無法禪修,太多妄念了!尤其這些牛都跑出來,全部的牛都出現了,他總是想著「牛別再來了」,牛還是來、不斷的來、每天更多的牛來、而且更清楚了,尤其那個牛角,因為他實在是太喜歡牛角了。於是他實在是太傷心、太難過、灰心了,這些牛太壞了!

他就跑到他老師的面前,他就哭了,他說:他實在是沒有辦法禪修。上師說:為什麼呢?他說:就是那些牛嘛!那些牛總跑到我的禪修來,我無法禪修了!有太多都是牛的妄念,我總是想到牛、看到的也是牛的畫面、總是這一些,而且還會走路,還會叫「哞-哞-哞」。因此,他還是一直在哭!上師說:沒關係,我會教你牛的禪修方法。他好驚訝!那是什麼方法,什麼是「牛的禪修」呢?

就是,當你有『牛』的念頭產生,你就專注在那個牛上。你可以看牠、你可以覺知牠,也就是當你想到那個牛,你就覺知到那個牛,那反而那個牛幫助你覺知不分心了。因此這個牛,不再是問題了,反而一百隻、一千隻牠幫助你禪修。「牛看著牛」從心上看著:有牛你在給牠們草然後你要放牠們到草原上了牛在走著回來了放到牛的房間裏就像這樣。他聽了,好高興喔!這實在是一個好的方法,他就回到山洞裡開始「牛的禪修」。「現在是早餐午餐給臭豆腐吃」幾個月之後,他的心平靜下來了,放鬆的、各種煩惱也少了,各種的「樂、明、無念」這種「止的覺受」也都昇起了。

那麼就像西方科學家說:為什麼我們有那麼多的煩惱負面產生,為什麼呢?甚至連二秒鐘這麼短的時間,我們都沒有辦法專注在一個物體上二秒鐘、一秒鐘的時間。也因此,我們沒有自由。但是對於一位禪修者而言,有經驗的禪修者而言,他是可以很長時間專注在一個上面,可能一分鐘、四分鐘或是五分鐘。那麼因此,他是非常的自由,他有這種做得了主的、他是高興的,無論是有念頭也好、無念頭也好都可以。這代表說:你可以控制你的心,你的心有作用產生了,而且你做得了主。因此,你可以透過各種的對境方法,達到這樣的目地的,尤其是你自己最多的那個煩惱或者是問題最多的,反而可以使你用得上。就好像那個牧牛的人的那個牛,因此他透過這種方式得到了--「輕安」。

那這個牧牛的人,他實在是很高興了,他因為得到這樣子的輕安。他又跑到上師那裡說:上師啊!我心實在是感受到開放、放鬆、自由了,那還有沒有第二種進階的方式呢?這時候上師說:有的,有的,還有第二步呢!這個第二進階的牛的禪修方式就是要觀想:你自己就是一隻牛。

他又回到他的洞裡了,觀想他是一隻牛,不管是四隻腳或是四隻手,而且有角、而且很長很大的角,因為他實在太喜歡牛角了,所以對他來說這個觀想太容易了,而且還有很長的嘴,有的時候還會「哞我是牛」他變的更開心了!所以透過這個方式讓他的心更能夠做主,而且還有這種輕安的感受時間更長了。他太高興了!他又跑去找他的老師。他實在太高興了!謝謝老師,然後問有沒有第三階段的呢?有沒有?老師說:還有第三階段的「牛的禪修」。第三個方法是:你只要專注在那個牛的『角』上,就好了。

於是,他又回到山洞觀想他是牛--而且他的那個『角』。當六七個月過去,他這樣修修之後,有一天他正要走出山洞的時,他的頭上好像撞到了什麼一樣還有聲音--『叩!』他一摸,他的頭上長出角了!「我有角了!」他很害怕,想說:我現在真可怕,像魔鬼一樣,又哭了!趕快跑找他的老師。他說:都是你叫我做牛的禪修,現在長出角了,怎麼辦啊?老師就大笑了!他說:那你現在有能力可以進入牛的禪修,第四階段了。老師告訴他:第四階段的禪修是什麼呢?就是:你不再是一隻牛,你也沒有角了。

所以,當他又回去做了幾個月禪修,有一天他走出們的時候,發覺,耶!他又沒有角了。所以他非常地高興、也非常地驚訝,他就問他老師,為什麼:當我觀想有角的時候我就真的有角,當我觀想沒有角的時候角就消失了,為什麼會這樣?老師說:那個牛角是由你的心所生的。因此,你覺得有角的時候它就在,當你覺得沒有角的時候角就消失了,為什麼?因為,牛角是空性的。不僅僅牛角是這樣的一個情況,我們說一切萬法、一切外像也都是這樣的情況產生,你的身體也是空性的、外在世界是空性的、六道是空性的。這時候,他就瞭解了『觀』這個空性。因此,他從止的禪修進入到了觀,之後變成了一位大成就者。所以你們也可以這樣做,雖然你們可能不是個牧牛的人,但你們可以用你們的手機來禪修,「喔!我是個手機、我有一隻天線,嗶--」。之後你會成為一位「手機大成就者」,這一部份講完了。

接下來二十七頁這裡提到說:「尤其重罪者,修持金剛薩埵於稽首而誦百字明咒。」這一段是說「你可以為別人修金剛薩埵」修持。比如說有一個罪特別重的人,你可以觀想金剛薩埵在他的頭頂上,你念誦百字明咒祝福他,或者是我們的親人、朋友、或者是生病的人、或者是臨終的人,我們都可以觀想金剛薩埵在他們的頭頂上,或者甚至說是我們的敵人,我們也可以透過這個觀修方法,來消除我們的瞋心。

接下來講『獻曼達』。所以在這裡,其實 法王早上已經解釋了細節,獻曼達的觀想就是說:在前方就有蓮花、上面有寶座、寶座上有金剛總持,前方有本尊,右方是佛,後方正法,左方是僧伽,基本上跟皈依時候的觀想差不多,只不過皈依的那個寶座是非常大的。

中文第三十七頁,最主要要計數,就是供的次數要計數的就是這三十七頁。首先你左手拿些米、拿著曼達盤,右手也拿著米,也就是最開始要右繞二次順時鐘,之後再逆時鐘左繞一次,然後放掉右手上的米在曼達盤,不論你拿的是米或者是珍寶或是藥,然後你再多拿些米。

首先你放一堆在曼達盤的中間,然後再放一堆在前面,右邊,靠自己,再來左邊,然後是西北方就是在前方和左方的中間放一個,再來是東南方就是在右方與靠自己的中間這裡再放一個,就是這七個,所以有這樣七次,這個就是七個供堆,明白嗎?

首先開始是,右繞二次順時鐘,再逆時鐘左繞一次,然後開始計數時是右繞一次,再左繞一次,然後中間、前面、右邊、靠自己、左邊、左上、右下,明白嗎?

接著再做一次,就是供養的時候,清一次就好先右繞一次再左繞一次,然後中間、前面、右邊、自己、左邊,左邊的左上、以及右下,左上跟右下分別代表的是日跟月。再來一次是先清掉,以右繞的方式清掉,然後拿米左繞一圈,放中間、前面、右邊、後面、靠自己、左邊、左上、右下,明白嗎?

(即:中間一堆之後,依順時鐘的四個正方向12369點鐘,接著左上10點半方向與右下4點半方向,為七供堆的位置)

所以這裡要觀想的是什麼呢?就是:中間是須彌山,然後四邊分別是四大洲,左上跟右下分別是太陽跟月亮。所以你可以觀想任何最珍貴的東西都供養在這裡了,好看的東西、香的東西、穿的、好的東西、好的房子、好的車子、BMW賓士、臭豆腐都供養出去,可能佛陀不喜歡臭豆腐,你想供養什麼都可以,尤其當你是一個執著很重的一個人。就是這樣子來做,這樣反覆的做,然後是化光融入,就是前面都化光融入到金剛總持,然後金剛總持再融入到你自己。

在來第二是談到座間的時候,也就是第三十九頁:

「二者」的意思是說:我們可以盡力的來做各種的布施,比如說布施窮人,或者是任何的的供養等我們都可以做,或者我們可以供養佛塔、佛像、或者是經書、點香禮拜等,這些都是可以的。


接著《上師瑜伽》法王的叮囑:

接下來由於要進入「上師相應法」的修持,而「上師相應法」的修持最主要就是要得受「加持」、得受「聖化」的修持法門,而這種「聖化」跟「加持」它是隱藏的,它是不能行露的,如果太喧嘩的話是不行的,例如:大聲宣佈自己在修上師相應法,這是不行的,因此現在請照相、攝影及錄音都要收起來。

備註:有關《上師相應法》課程教授內容(包含私人筆記)嚴禁以影像檔、語音檔、文字檔、圖片檔公開刊載或播出於任何媒體上,包括電視、VCDDVD、錄影帶、網站、報章雜誌等。

有關《上師相應法》之儀軌修持,行者必須獲得法王親自口傳及教授,才可修持。


《仁波切的話》

仁波切說:我們這一次能親近到 法王,得受到灌頂,而且得到 法王親自的教學,這實在是非常難得。因為 法王他就真的是佛,只是示現成為人的樣子。我們看不到釋迦牟尼,可能也沒辦法親見到金剛總持,為什麼?因為我們看不到「智慧身」的,因為我們的覆障、障礙。事實上,我們現在說阿彌陀佛也好、金剛總持也好、他們就在我們的前面,他們就在著「他們就在那邊」但我們看不到他,為什麼?因為我們的覆障、障礙。因此阿彌陀佛沒辦法給我們教學指導,也不能給我們灌頂,但是阿彌陀佛具備了大慈大悲,因此阿彌陀佛顯現為凡夫人形的化身,就好像是我們法王噶瑪巴,就好像是跟我們一樣有同樣身形的人,要出生、也會變老、要上洗手間、還要讀書,有時候還會生病跟我們是一模一樣的,因此我們可以仿照他、效法他。這個智慧的身形我們看不到,但是這個身形跟我們一樣,我們可以看的到,這個被稱為叫「化身」。事實上,法王噶瑪巴就是佛,就是像剛剛說的這個原因。

從勝義諦來講,法王噶瑪巴就是佛;但從世俗諦來說,法王噶瑪巴是佛的化身。因此事實上法王噶瑪巴,他甚至比阿彌陀佛、比佛還對我們更慈悲,為什麼呢?因為金剛總持沒有辦法直接給予我們灌頂或教學,但是噶瑪巴直接給予我們灌頂、教學,如果你想要成佛呢!你需要接受這些教導、你需要禪修,如果你沒有透過聽聞這些方式而實際禪修,佛陀是沒有辦法這樣把你帶到佛果山,就好像丟石頭一樣把你丟上去,這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你真的能見到金剛總持,他能做什麼呢?他也唯一能做就是為你開示佛法,他不能為你做更多的了。但同樣的這些教授,我們跟隨法王噶瑪巴,我們也同樣能得到,不是嗎?

仁波切在這裡,再一次的「謝謝大家!」來這裡參加課程,尤其知道大家每一位,千里迢迢到這裡聽課,一路上一定遇到很多的困難、很多的問題、比如說搭飛機,而且印度總是延誤、延遲,無論是飛機也好,火車也好,而且海關也會碰到很多問題,也會有一些爭吵。但是大家克服這麼多的困難,就是為了能到這裡來聽法、接受這些教學,仁波切實在是真的很高興,也謝謝主辦單位,非常謝謝所有這一次的法師們、居士們、妙融法師、翻譯們,還有我們的維那師等,謝謝我們今天的翻譯,謝謝大家!

迴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好 晚安

Good night

大眾請起立

恭送仁波切 請合掌

宗門實修課程於德噶寺20061226日晚間九時圓滿

化育資訊網    台北縣板橋市信義路83號7樓     

            電話: 02-89521272  02-89521272         

   傳真: 02-89642867  02-89642867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