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花論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尋法品
為半偈捨身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捨棄眾多難以割捨之人、財、物,只為以此而尋覓佛法。
久遠之前當如來未出世時,釋迦牟尼佛那時曾示現為一外道婆羅門。當時他精通一切學問,行為亦調柔寂靜,不但煩惱微少,心與行為都清淨無染。
他為尋覓大乘經典已四下打探過很多時日,但卻連大乘名稱都未曾發現、聽聞。其後他在一泉水清冽、瓜果豐饒之森林中入等持,修禪定,不過雖苦行多年,因無如來出世故而始終無從聽聞大乘教義,他只能獨自苦苦尋覓、默默等待。
帝釋天與天子有次於天界集中,有天子即以偈頌方式宣說了人間某位仙人苦行修道之境況。有天子斷言說此人可能是外道,只欲獲帝釋天等天界果位。不過有位天子仙人卻批駁道:“此人苦行根本不為獲得天界果位,他只欲利益眾生,故而才會不顧惜自己身體與一切財富而精進苦行,他唯一目的即為誓得無上圓滿佛果。”帝釋天此時則以見多識廣、老謀深算之語氣說道:“按你所說,此人即為佛陀如意樹一般,這樣一來,他豈不成為所有眾生真正皈依處?他定會以蔭涼遣除眾生熾熱煩惱,我等熱惱也應被其息滅。但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因雖有無量眾生發過菩提心,不過他們發心就如水中月一樣,水波稍一動盪,月影也晃蕩不平,只要一遇違緣,這些眾生所發菩提心便會立刻隨之退轉。正與我們繪畫相似,作畫不易,毀壞卻易如反掌;真正發心難於上青天,而退轉卻似順風行船、一拍即成。好像一人手執兵器,一遇敵軍即速後撤;這些所謂發心之眾如遇輪回恐怖又怎能不敗下陣來?所以很多人雖說以清淨行為厲行苦行,但為獲無上菩提之發心是否真正穩固,我們還是應到其面前仔細觀察一番,看他能否肩負起發無上圓滿菩提心之重擔。正如車有雙輪就能飛馳、飛禽有雙翼便容易飛翔一樣,一個苦行者雖具清淨戒律,有無智慧還得另當別論,我們必須詳加觀察。若他真有智慧,則必定能肩負起無上菩提之重擔。又好比水中魚兒雖產下眾多魚卵,怎奈真正長成大魚者卻寥寥無幾;芒果枝頭花朵累累,但結出果實者卻少之又少。發菩提心之眾人數雖多,又有幾人能獲真正菩提果?我們還是一同前往,應似冶煉黃金一般再三對其觀察、評判。”
帝釋天言畢即變現為一令人恐怖之羅刹,飛臨雪山仙人苦行地附近,並高聲宣說以前於如來前所聽聞偈頌之一半:“諸行無常,有生有滅。”旋即便來至仙人前以恐怖眼神打量四方。
苦行仙人聽到這半偈後,就如在恐怖深淵中找到朋友一樣,又好似長期疾病忽以良藥而得以治癒、落水者發現船隻、乾旱地找到淨水、遭怨敵羈捕今得逃脫、長時身陷囹圄終獲釋放、久旱逢甘霖、客人遠行後終又返回一般,內心歡喜無法言喻。他急忙起身、將頭髮向後攏齊,又抬頭四下掃視聲音出處,但除眼前羅刹外一無所獲。他不禁滿懷疑惑問道:“是誰打開解脫之門?是誰傳出如來妙音雷聲?是誰將我從輪回睡夢中喚醒?飽受輪回饑荒痛苦之人,是誰賜予其無上菩提妙味?無量眾生沉迷輪回大海中時,是誰開來解脫寶舟?無量眾生深受煩惱疾病困擾時,是誰贈以解脫妙藥?聽聞半偈後,我心就似半月出來後蓮花全部盛開一般,智慧心花亦倏而打開。”
苦行者此刻想到:除羅刹外不見任何人,莫非剛才半偈為羅刹宣說?不過他轉念又想:羅刹長相如此醜陋,他既聽聞偈頌,為何還不能遠離醜相?火中豈能生蓮?太陽光輝中豈會出現涼水,這種人又怎會說出如此美妙之偈頌?但苦行者隨即又自我譴責道:“我自己實乃孤陋寡聞,此羅刹也許以前見過佛陀或聽聞過佛陀教言,我又怎可妄加揣測?自己還是趕快向他求教後半偈為妙。”想到這裏,他急忙對羅刹說:“善哉,大士夫!你從何處得聞過去如來所說法語?此偈乃宣說三世諸佛聖道,超離世間、具有十力之佛語,持世間邪見之外道何能聽聞?”
羅刹故弄玄虛說道:“你休要打聽這些!我已多日滴米未進,饑渴難耐之時,我自會胡言亂語一氣,就如剛才所說,我並非是以正念宣說偈頌。我飛到虛空中時,無論在北俱盧洲還是天界,全都找不到任何飲食,故而我才顛三倒四、瞎說一氣。”
婆羅門苦行仙人求法心切,他真誠對羅刹說:“大士夫,若你能圓滿宣說偈頌,我願一輩子做你弟子,請你無論如何都要將偈頌詞意完整傳授與我。”
羅刹仍狠心說道:“你太固執亦太自私,只知為自己考慮,從不考慮我已饑腸轆轆。現如今我腹響如鼓,無有絲毫力氣再費唇舌。”
婆羅門苦行者急切問道:“你以何為食?”羅刹偽裝說道:“勿向我提及此事,否則許多人都會恐懼萬分。”婆羅門不覺有些疑惑:“空無一人之處哪有外人?在我們之間,我又不懼怕你,你為何還要吞吞吐吐?”羅刹這才假意說道:“我以新鮮人肉為食,還要配以人之熱血。不過因我福德淺薄,儘管四處尋找,但始終無法滿願。人世間多有眾生,但人們大多都有大福報,各個受到天尊護佑,故而我實在無力將其殺害。”
婆羅門為聽法故就對羅刹堅決說道:“你所念偈頌有大意義,若能將後半偈傳與我,我願將自身供奉你。我身曾為野狼、老虎等猛獸吞食過,但絲毫功德都未曾獲得。而今為得圓滿菩提,我獻出身軀才能使這無實質肉身獲取實義。”羅刹繼續試探他:“你為八個字就願將自己寶貴身軀捨棄,有誰會相信這欺誑之語?”婆羅門再次向他表白心跡:“正如有人願用自己破碗換取珍寶器一樣,我這有漏不實之身即將轉成金剛身,我何樂而不為?我真心實意願奉獻我肉體,帝釋天、梵天、四大天王、菩薩,乃至十方諸佛均可為我作證,我為八個字之偈頌心甘情願捨身聞法。”羅刹感慨答言:“你既真正欲聽聞正法,我就將後半偈傳授與你。”
聽到羅刹願意宣說半偈,婆羅門就以大歡喜心把衣服脫下當成坐墊,合掌祈請羅刹能於其上為自己傳講半偈。羅刹隨即吟誦道:“生後滅盡,寂滅即樂。”然後又重提話頭:“如今你已完整聽受全偈,若為真正利益眾生而行持,就應將自身馬上佈施。”
婆羅門聽聞後對此偈重視非常,他覺此偈太有價值與利益,他隨即將偈文於岩石、牆壁、樹木及街道上廣泛書寫,然後便準備兌現諾言、捨生取義。為不損害、毀滅肉身,他將身軀以衣物層層包裹後,舉身攀上樹梢準備下墮。樹神急忙勸阻說:“善哉,殊勝大士!你現在到底如何考慮?”
婆羅門心無掛礙回答說:“我從羅刹那裏聞得一首佛偈,為報恩故而欲捨身。”樹神聽罷不覺有些疑惑:“聽聞這首偈頌又能帶來何種利益?”婆羅門為他解釋說:“此法為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宣說之空性法門,我是為聞空性之法方才捨身,絕非貪圖名利,亦不為獲轉輪王、梵天等人天安樂而捨身,為一切眾生利益我才甘願佈施身體。見聞我捨身之事蹟後,願吝嗇者能廣行佈施;佈施後心生傲慢之眾生,願能如我這般心無任何執著而佈施。”婆羅門一邊發願,一邊就似吐唾液、拋石塊一樣從樹上輕鬆躍下。
此時虛空中傳出美妙音聲,並一直上達非想非非想天,羅刹則現出帝釋天身形,並於空中接住婆羅門身體,又與諸天子、梵天王等天界眾生到婆羅門前頂禮,讚歎道:“善哉,善哉,大菩薩!你為無邊眾生利益,以大智慧明燈摧毀眾生無明黑暗。我們雖為維護如來教法,但依然給你平添太多麻煩、惹你心亂,現在特誠心向你懺悔,願你將來成佛時能度化我等。”帝釋天等天人說完即隱身消失。
婆羅門以捨身為得半偈之因緣,迅速圓滿十二劫資糧,先于彌勒菩薩而成佛。
又釋迦牟尼佛以前曾轉生為一婆羅門子,名為喜法,素喜清淨戒律,又具足善法,故而名聲遠播。當時有一婆羅門對他心生妒意,便以噁心對婆羅門子說道:“你若能跳入火坑,我則為你宣講佛法。”婆羅門沒有絲毫猶豫便答應下來,為求法,他甘願捨身入坑。
此時有眾多施主及婆羅門均勸他切勿輕率行事,但喜法為滿婆羅門上師所願,根本不聽眾人勸阻。他將火坑備好後就請婆羅門傳法,婆羅門宣說一偈道:“恒喜行佈施,恒受清淨戒,精勤修善法,以智得勝法。”喜法聽到後高興非常,他馬上集中起眾人,並為他們宣說此偈,然後慨然說道:“為獲無上菩提,願我所作所為均有大意義,不會成為無意義之舉。”說完即縱身躍入坑中。結果坑中烈火自然熄滅並變為一蓮花池,而喜法則端坐蓮花池上,並為眾人宣講梵行四德等法門。
那位惡性婆羅門此刻則遍身突燃大火,並立墮可怕大地獄中。喜法急忙安慰他說:“上師請勿恐懼,我定能使你獲得解脫。以我為眾生行菩提道之真實力,願此婆羅門自身烈焰即刻熄滅,並能從地獄中得到解脫。”
當時之婆羅門即為後來之吉祥藏施主。
為得妙法能舍一切
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為梵施國王,總喜將自己財富全部佈施。有次他與美麗王妃及大太子一同前往崗薩地方後,發現一身相醜陋之食肉鬼正於面前虛空中跏趺而坐。食肉鬼見到梵施國王後便說道:“我過去曾于佛前聞受過佛法,你若願意聽聞,我可向你傳授。”
梵施國王聞言喜不自勝,他急忙說:“大食肉鬼,你快快宣說,我極欲聽聞。你需要何等賞賜,我均可滿足。”食肉鬼於是列出條件:“我要你最珍愛之自身、妻子、兒子,將這三者全部給我後,我才可為你傳法。”梵施國王不禁問道:“你要我們三人有何用途?”食肉鬼毫無愧色答道:“我要吃!將其食畢我才可說法。”
國王看看右邊兒子、左邊妻子,正欲下定決心之時,食肉鬼催促說:“快快給我,交與我後你即可聽聞從輪回中獲得救度之勝法。”食肉鬼此時已從國王表情中了知他欲捨棄身軀及妻兒之決心,於是他宣說道:“自他欲得樂,勿造諸惡業,凡愚樂不善,今生來世苦。”
國王聽罷深感稀有,他想:為得此偈,即便將恒河沙數妻兒捨棄也難抵其值。想及此,他便從坐墊上起身,右手抓住兒子準備將其奉獻。結果這食肉鬼現出原形,卻原來為帝釋天。帝釋天對國王說:“你確實能厲行佈施,善哉,善哉!我乃帝釋天,你有何欲求請儘管明說。”
國王馬上對他說:“請賜予我滅盡生老病死等痛苦之悉地。”“此願恐我無法滿足,”帝釋天為難回答:“唯有佛陀才有滅除一切痛苦之法門。除此之外,你還需何等賞賜,我定竭力供奉。”國王失望說道:“你既無法滿足我真正需求,賜給我其他物品又有何益?你自己尚如象入泥淖般無力解脫。”
又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為妙色國王,統領整個世界,具大威勢。他曾這樣想過:我雖以種種珍寶、受用利益眾生,但卻未曾以佛法予眾生真實利益,我現應尋覓佛法以度化眾生。國王便下令:“整個贍部洲是否有能為我宣說佛法之人?若有之,我願賜予他一切所需。”儘管如是下令,但卻無人能為他宣講佛法,國王內心十分痛苦。
毗沙門天王為觀察他發心,就變現為一令人深覺恐怖之夜叉。他來到王宮門口問道:“欲聽法者可向我討教。”聞聽此話,國王非常高興,他急忙到夜叉前頂禮,又讓他坐上高高法座,然後通知大臣、眷屬等人全部集中,齊來聽夜叉傳法。夜叉則提要求說:“聞法怎能如此輕易,你欲聽法尚需滿足我所提條件:你若能將王妃及太子送與我為食,我才可為你宣說佛法。”
國王無有絲毫猶豫便將最寵愛之王妃及太子送與夜叉,夜叉當眾將二人吞食。大臣們各個流淚勸阻國王,但他尋法之心又堅定又急切,任何人都無法勸阻。夜叉吃完人後就開始傳法:“諸行皆無常,有生即痛苦,五蘊無相空,亦無我我所。”國王聽罷深感滿意,他對自己剛才佈施之舉未生任何後悔心。他又將所聽佛偈記錄抄下,於整個贍部洲眾生前廣為宣說,並令其皆學此法。
毗沙門天王此時則現出天身,他一邊讚歎國王,一邊又將王妃太子重新交與他,原來剛才殘食僅為幻變而已。
身做千燈
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為贍部洲國王,名為甘謝訥巴樂,當時他統領諸多小國,又具有強烈悲心。一日他想到:既然我已成眾生君主,他們亦對我信賴、喜愛,那我更應以佛法饒益他們。心意已定,他便對眾大臣說:“誰願為我宣說佛法,我可將全部財產悉數賜予他。”
有一婆羅門名為力得吉者聞言便對國王說:“我掌握有佛法。”國王立刻對他恭敬承侍,並表示願意聽他傳法。力得吉對國王說:“如你真想得法,那就必須以自身軀體做成一千盞燈以為供養,我才可為你宣說佛法。”
國王聽到這一要求後滿口答應下來,他還派人在贍部洲廣為宣傳道:“國王為聽聞佛法,七日後將以自己身肉做成千燈供養。”大眾聽到如此消息後,盡皆哀傷痛苦,他們紛紛來到他面前頂禮哀懇道:“我等愚癡可憐之眾,猶如盲人依賴有目者或兒子依賴母親般仰仗你為生,若你身成千燈,則必死無疑。為一婆羅門你實在不應將世間眾生全部捨棄。”
王妃、繼承王位之五百太子、一萬大臣此時均祈禱他萬勿如此行事,而甘謝訥巴樂國王卻意志堅定,誰都無法阻擋。他安慰眾人說:“待我獲得無上佛果時,我必能度化你們。”
言罷,國王即剜肉鑽眼做成燈盞,又做一千燈芯插入其中,然後對婆羅門說:“你先說法,我聽完即刻便點燃自身。若現在就點,我根本無從聽聞法要。”
婆羅門便宣說偈子道:“積際必盡,高際必墮,聚際必散,生際必死。”國王對他所說非常滿意,更加堅定自己佈施、供養之心,他以無有後悔之心態發願道:“我希求佛法只為得到佛果,願我得佛果時,必能以智慧明燈遣除眾生無明黑暗。”
待國王發願完畢,整個世間開始震動,天人、菩薩相繼前往虛空看望國王,並撒下陣陣花雨。帝釋天以種種妙音讚歎他並詢問道:“大國王,你承受如此巨大痛苦有無生後悔心?”國王擲地有聲地回答說:“無絲毫後悔心。”帝釋天試探他道:“看你現在身軀抖動、表情不悅,還說自己不後悔,有誰會相信?”
國王即以諦實語發願說:“從開始至現在,若我確無後悔心,則願我身體即刻恢復如初。”
他話音剛落,身上傷痕便消失不見。
尋法志堅不懼萬難
釋迦牟尼佛為國王香朗嘎樂時,常欲聽聞佛法。有次國王傳令廣宣道:“有誰能為我宣講佛法,我甘願將一切財物佈施與他。”當時有一婆羅門名為累德切,他對國王說他掌握有佛法,但必待國王將自身釘入一千鐵釘後才可宣說。國王不僅答應下來,還號召民眾皆來觀看。眾人紛紛對其進行勸阻,但國王求法心切,根本就不聽從。
香朗嘎樂國王要求累德切婆羅門首先為自己傳法,然後再釘入釘子,婆羅門答應後便宣講道:“諸行皆無常,有生即痛苦,諸法空無我,亦無我所有。”國王聽後心滿意足,隨即便踐行諾言,釘入一千鐵釘。當此之時,眾多小國之人與國王眷屬皆哀哭倒地,天人也撒下花雨、失聲痛哭。帝釋天則來至國王前問道:“你苦行是為得帝釋天還是轉輪王果位?”
國王忍痛答言:“三界安樂我皆不欲取,所有功德只回向無上佛果。”帝釋天面帶懷疑之色:“我觀你身體顫抖,面呈無法忍耐之色,你自己卻說並不後悔所作所為,這話有誰能相信?”國王便發願道:“若我確無後悔心,則願我身不留下任何傷痕。”國王說完,身體即恢復如初,諸天人也心生歡喜。
久遠之前,此世界有一梵天國王,他有一太子名為達瑪嘎木,也即後來之釋迦牟尼佛。太子整日四處尋法,但就是難聞正法法音,他為此很是苦惱、痛苦。帝釋天為觀察太子發心真偽,便以婆羅門形象來到王宮說他有佛法可以傳授。太子立即請他傳法,並答應說為聽法甘願捨棄一切。
帝釋天則故意刁難說:“你需準備一十尺深坑,內裏遍滿大火烈焰,若你能跳入,我則可為你傳法。”太子毫不猶豫就答應下來,並開始挖坑準備。梵天國王與王妃、眾大臣、各大官員內心均痛徹心肺,他們紛紛要求王子萬勿如此行事,並命令帝釋天所化之婆羅門不得輕率妄動,若非要跳入火坑,他們皆願以己身代太子跳入。
而婆羅門卻軟中帶硬說道:“我根本不欲勉強太子,他如何行事全在他本人自己掌控。但要求佛法就必須按我要求去做,否則我絕不說法。”太子此刻已開始廣詔天下,言七日後自己要為法殉身火坑,所有願意觀瞻之人均可前往親睹。鄰近小國民眾聽聞後全都趕來勸阻太子,祈請他切勿自喪身命。太子全部予以拒絕,並堅決說道:“在長期漂轉輪回之過程中,雖我擁有無數身軀,但轉生人、天眾生中時,因貪欲無饜而深感痛苦;轉生三惡趣時,更是感受難忍、難言之劇痛。如此折騰全為無意義損耗自身,皆非以佛法積聚微少善根。現如今我這骯髒、醜陋身軀要為行佛法而供養,為獲無上菩提而發願,你等千萬勿造違緣。我乃為得佛果而捨身,等我成佛後,我即可對你等行法佈施矣。”
因太子誓願堅固,眾眷屬都已了知無遺,故而大家也就沉默不語。
太子隨後立于火坑邊對婆羅門說道:“大師,請先說法,我若現在喪身就再也無從聽聞到佛法。”婆羅門於是就宣說一偈:“當修仁慈心,斷除嗔恨心,大悲救眾生,因愛而流淚。當修大喜心,自他平等心,以此菩提心,修持菩薩行。”太子聽畢即欲以歡喜心躍入火坑。
帝釋天現出身形,與梵天拉住太子手說道:“整個世界眾生皆以你之恩德而快樂生活,若你跳入坑中,這些眾生就會如死去父母之孤兒一般無依無靠,你為何還要將其捨棄而入火海?”
當他們如是勸阻之時,太子看著帝釋天與自己眷屬說道:“你們請勿為我發無上菩提心製造違緣。”
隨著太子話音落地,大家便全都陷入沉默之中。此時大地開始震動,天人也淚雨傾盆,而烈焰熊熊之火坑刹那就變成鮮花池。太子端坐蓮花之上,天人們興高采烈降下花雨,一直沒過太子雙膝。
久遠之前,有五百位仙人居住在印度鹿野苑,當時釋迦牟尼佛即為仙人上師,名為俄巴拉。在一位婆羅門前為獲佛法,他便按其要求自剝身皮以為紙、自抽骨骼以為筆,以此為代價聽得一偈:“嚴守身戒律,不殺及盜淫,遠離諸惡見,此乃菩薩行。”待俄巴拉于自己皮上記錄下此偈後,他更要求整個贍部洲眾生牢記並守持此偈。
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色賢國王,如理如法主持國政,恒以廣大佈施滿眾生所願。國王娶有一美麗非常之麗人王妃,又育有一端嚴善妙之美顏太子。當色賢國王急欲求得佛法時,卻處處難覓正法蹤影,人們都說只有如來出世方才有佛法宣流,現在既無佛陀存世,又哪里能聽聞佛法?
國王便將珍貴金器置於勝幢頂上,然後發願道:“有誰能為我宣說佛法,我便將此寶物贈與他。”結果竟無一人回應,國王不覺傷心萬分。
帝釋天為觀察國王發心,就幻現成一面目醜陋之夜叉對他說:“我可為你說法。”國王自然喜不自勝,他答應夜叉可為他佈施寶物。誰料夜叉卻說:“我饑餓難忍,只想立即殺人食肉。”國王聞言心下暗想:我能遇到價值無法衡量之佛法實乃萬幸,我一定要用血肉買下佛法。
美顏太子此刻請求能代父佈施自身血肉,國王便順從其意將可愛太子佈施與夜叉,夜叉立即顯示神變,當場就將太子生吞。為求得佛法,國王心中未生絲毫不悅感。
夜叉吃完太子又對國王說:“我尚未飽。”結果此次麗人王妃又請求代國王佈施自身血肉。隨順王妃請求,國王便將寵愛妃子交與夜叉吞食。待夜叉又與此前一樣吃下王妃後,他還說自己尚未食飽,國王不禁問道:“我妻子、小兒都已被你生吞,你還欲食何物?”夜叉答道:“只有將你吃掉,我才會腹飽心足。”國王立刻答應,只是又提一要求說:“若我捨身就無法聽法,故而你應先傳法,我隨後就捨身。”夜叉這才說:“愛中生憂患,愛中生怖畏,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國王聽罷心滿意足對夜叉說:“我現在可捨身矣。”
帝釋天已清楚了知國王求法之心堅固不可動搖,於是便現出天身,左手牽著美顏、右手帶著麗人,將二人又交與國王且連聲讚歎。國王則對帝釋天感恩戴德道:“帝釋天王,我求法願望已經圓滿,我從內心對你感恩不盡。”
又久遠之前,有一梵施國王,如理如法主持國事。某位菩薩當時入于殊勝王妃胎中,結果王妃懷孕後極欲求得善法,她便將渴求佛法心態告知國王。國王就找來看相者占卜原因,看相者回答說:“此乃王妃胎中胎兒所致。”
國王立即懸賞十萬兩黃金四處尋求善法,但卻處處碰壁,無法覓得佛法蹤跡。而太子恰在此時降生,於是眾人便將此位莊嚴太子稱為尋善說。尋善說長大成人後一直勤於尋找善法,奈何始終都無法如願以償。後來梵施國王圓寂,他便接替父王主持國政,又繼續要求諸大臣尋覓善說。
尋善說依然用十萬兩黃金在贍部洲廣泛搜尋,但自始至終都不聞正法名稱。正當國王傷心欲絕之時,帝釋天知道此訊息後,為觀察他發心真實與否,就變現為極不莊嚴之夜叉現身尋善說面前說道:“行持善妙法,斷除諸惡行,行法在此世,來世得安樂。”
國王聽後非常高興,他向夜叉請求說:“如此秘密難聞之法語請再次宣說,我等樂聞。”夜叉卻說道:“你若能按我要求去做,我即可為你重宣此偈。”國王便問他:“你有何要求?”夜叉命令道:“你應于七日中焚燒檀木,然後跳入此火坑,那時我才可二度傳法。”國王聽罷,滿心歡喜應承下來。
七日過後,為聞善說,國王欲入火坑,並派人廣宣,言所有欲看精彩瞬間者均可前往觀瞻。結果成千上萬眾生應召而來,他們看到菩薩如此殊勝發心後都深覺稀有。此刻夜叉則騰身虛空高聲說道:“大國王,請履行誓言。”
國王將王位傳與大太子,然後又在大臣及民眾前懺悔自己所行不妥之事以安慰諸人。最後他行至坑邊說道:“我今於此恐怖火海前,為佛法願不顧一切捨身而入。以我福德力,願我入坑後,此火海能立即變為蓮花池。”國王言畢舉身入坑。結果火坑即刻遍滿蓮花。
帝釋天眼見國王如此稀有難見之行為後,馬上現出天身並將偈頌再次宣說一遍:“行持善妙法,斷除諸惡行,行法在此世,來世得安樂。”國王不僅親守此偈,還將之寫于金紙上,並在整個贍部洲廣泛弘揚。
當時之尋善說即為後來之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又曾為尋法童子,每當聽聞善法便會繕寫並受持,聞法後又繼續前往大小城市尋找佛法。
童子某次於一崖窠內遇一人,此人對他說:“我可為你傳授內含佛號之法語。”尋法聞聽後當然高興異常,但那人又說:“你若不行供養,我肯定不會為你宣說。”
童子急忙將昂貴衣物及珍寶全部奉獻與他,那人又繼而提出更苛刻要求:“你若能從崖窠上躍下,我才肯為你傳法。”童子依然答應下來,在聽聞含有佛號之法語後,他縱身從崖窠上跳下,同時又宣說願自己身軀不受傷害之諦實語。四天王聞聽後適時出現,並在半空中將他接住,還連連讚歎他所具功德。
舍物捨身而求法
久遠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梵施國王執政之地上,釋迦牟尼佛轉生為淨飯施主,財富廣積猶如多聞天子。他經常前往大海取寶,以種種珍寶滿眾生所願。他有次將從寶洲中所得之一串珍珠項鏈送與國王,國王非常歡喜,而施主恰于此時聽到國王公主以美妙音聲正唱誦善說之偈。他一聽聞便立刻生大歡喜心,以致汗毛直豎。回到家後,他對任何美食都失去興趣,只整日琢磨佛法大義。他心中想到:我於十二年中積聚財寶,但卻從未獲得過善說法寶,辛辛苦苦積累這些石頭有何意義?善說方才堪稱真正珍寶。
施主立即派人前往公主處尋求善法,公主卻說:“所謂善說者必得以財富為代價才可換得,將你十二年中所積珍寶全部送與我後,我才可將善法傳授與你。”施主聞言心中大喜過望,他連忙把多年積累所得全部取出,又親往王宮欲聽受善說。國王此時向施主詢問道:“如此善說可謂遍滿大地,而財富卻需歷盡千辛萬苦獲取,你這樣做有何企圖?缺乏財富、只擁有善說,難道可以之為食?”
施主回答說:“能引生貪嗔癡三毒之珍寶究有何用?唯有善說才能遣除過失、成辦功德。善說之寶,大地即便遍佈珍寶也無法與其等價。”得到所求善說後,施主將教言書寫于金紙之上,並到處廣泛弘揚。
當時為施主傳授教言之公主,即為後來之舍利子比丘。
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西吾國王,居住于四寶所成宮殿裏。他一直如理如法主持國政,又喜行佈施,對病人及無依無怙之人更是格外關愛照顧。在其宣導下,大眾皆厲行十善法,以致轉生天人者愈益增多。帝釋天為觀察他發心真偽,就幻化成羅刹形象來到王宮頂上說道:“諸行無常,有生有滅。”
國王聽到後驚喜萬分,他心想:是誰在為我打開涅槃之門,宣說菩提之道?他連忙合掌恭請道:“好友,請繼續宣說偈文。”羅刹趁機要脅說:“我現今饑餓至極,必得以人新鮮血肉為食後才可宣說。”國王則想到:損害別人當然不合理,為得佛法我必須佈施自己!
得到國王施身允諾後,羅刹完整將偈文說出:“諸行無常,有生有滅,生後滅盡,寂滅即樂。”國王得法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心想:此法乃真實涅槃門、菩提道,是諸佛菩薩所修持之聖道。一想到這些,他便立刻用刀割下自己胸口之肉奉獻與羅刹。羅刹吃下之後感覺未飽,他就欲將全身血肉供奉羅刹。施主在為獲無上菩提而發願後就對羅刹說道:“我可將全身割捨與你。”
此時大地六次震動,天人亦降下花雨。帝釋天心中想到:我再如此刁難下去恐非合理,還是到此為止。於是他便對國王說:“你割捨身肉,心中是否有不悅情緒?”國王回答道:“我絕無不悅之意,我只不過對地獄眾生心生悲憫而已。”“你如此說來有誰會信?”國王答道:“我所說者皆為諦實語,當然會令人相信。”帝釋天窮追不捨:“既如此,你不妨以諦實語令身體恢復。”
國王就發願說:“我捨棄身肉並無不悅心態,對受苦眾生我反而更增上悲心。以此諦實力加持,願我身體恢復如初。”言畢身軀即告複元。帝釋天高興地現出天身,並解釋道:“我非以噁心損害你,我為令你心生歡喜才如此行事。以你所有之精進力,你必會有所成就。待你證果時,請勿遺忘我,並請常垂憐憶念我。”帝釋天說完即隱身不見。
又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另一西吾國王,日常行持事蹟均與上文大同小異,所不同者在於:
帝釋天對國王說:“你做我弟子對我有何利益?我欲加害你,如你答應此要求,我即可為你傳法。”國王答應說:“不管你欲何求,只要能為我傳法,我可滿足你一切願望。”帝釋天隨即說道:“為得此法,應在兩木板上各釘千根四寸鐵針,你應夾於其中安眠。”
在如此慘烈酷刑中,國王依然不忘發願得無上菩提。
此時大地震動,而國王亦以說諦實語之力令自身軀體恢復如前。
無量劫之前,當另一位釋迦牟尼佛出世宣說《涅槃經》時,釋迦牟尼佛那時轉生為一菩薩。他聽到佛陀說法後心生歡喜,極欲對佛陀有所供養,但因身無分文而無法實現。貧窮之菩薩便想到賣掉自己以換取錢財,但因福德淺薄竟未遇買己之人。後來當他回家時果真碰上一人。他就對來人說:“你願不願意買我身軀?”那人回答說:“我有件事需有人代做,如你肯為,我就可將你買下。”“是何等事情?”菩薩追問道。來人小心翼翼回答說:“我患有一怪病,醫生囑我每日必吃三兩人肉才會治癒。你若願捨身,我可付你五枚金幣。”
菩薩聞言歡喜雀躍,他對那人說:“你先將金幣給我,七日後我即可滿你願望。”“七天太長,我最多給你一天期限。”那人如是要求,菩薩連忙答應。他得到金幣後立即前往釋迦牟尼佛處頂禮問訊,又將金幣全部供養,然後便誠心誠意、專心致志聽聞《涅槃經》。因他本屬鈍根,故而聽完後只記得一個偈子:“佛陀現涅槃,斷除諸輪回,何人誠心聞,恒得無量樂。”
將此偈牢記於心後,菩薩高興前往病人家中,每日割下三兩身肉供奉與他。因他腦中所思只為偈頌意義,故而並未感受任何傷痛。一月之中,他無有一天間斷,那病者也日益康復起來。看到病人日漸好轉,菩薩內心深感欣慰,他又發願未來必獲無上菩提。菩薩心想一個偈子都有如是巨大威力,整個經典若能圓滿聞受,功德更無需多言。親身感受到佛經真實不虛之功德後,菩薩信心更加增上,他發願道:“將來我獲無上圓滿佛果時,佛號也應為釋迦牟尼。”他後來成佛時便開始在人天諸眷屬前廣泛宣說《涅槃經》法門。
無量劫之前,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一大勝仙人,居住于深山密林中,具有五神通及大慈大悲心。他有日心想:我這所謂大慈大悲心既不能令眾生心生歡喜,又不能息滅他們於無量劫中所積聚之三毒煩惱,亦無法令眾生生起聖者正見,要這虛名大悲心又有何用?大勝想到這裏便開始思索聖者正見到底從何而出,經過幾番觀察後,他認定正見需通過他人傳講與自己親身觀修而生。於是為獲殊勝教言,大勝仙人就開始前往大小城市四處尋覓,但一直都無法找到。
此時有一魔眾天尊來到仙人前說道:“我曾于佛陀前聞聽過含有佛號之偈頌,如你能剝下自己皮膚,並於日光下曝曬後做成紙張,再以自己鮮血為墨、骨骼為筆,將偈子記錄下來,我則可將此偈傳授。”
仙人聽到天尊所提要求後則思量道:流轉輪回中,為得財富與妙欲,國王、怨敵、兇手等人都曾砍斷過我無數身軀,但如此“獻身”對任何眾生都無些微利益。此次為得有意義之佛法而將這有漏不實之身捨棄,這可算作所有捨身行為中收穫最大者。
心生喜悅之仙人就將天尊觀為上師,自己將皮剝下後於日光中曬乾做紙,然後又抽出鮮血以為墨、取出骨骼以為筆,在天尊前合掌請求他能宣說此偈。魔眾天尊看到仙人以極大恭敬心希求善法後,自己羞愧難當,以至於最後竟消失不見。仙人找不到他,只能無可奈何想到:看來我已無法聽聞此首偈頌。隨後他又發願道:“我以對佛法所起之恭敬心而用自身製成筆墨紙張之善根,定不會耗盡亦不會虛擲。以我清淨心對一切眾生所生之悲心,我不顧惜自身皮、血、骨而為紙、墨、筆,願憑此真實語之諦實力,此世界或其他世界,所有能宣講佛法之大導師前,我都能親聆法要並得佛法真諦。”
仙人剛剛說完,從此刹土往下方過三十二個世界,有一刹土名為無垢清淨刹土,無垢稱王如來正住世傳法。他一刹那間就已了知仙人清淨心,同時亦明瞭贍部洲眾生日後可因仙人而得度。如來便與五百菩薩一起飛臨仙人面前,此時整個世間光芒遍佈並降下花雨,森林中草木枝、葉、花、果皆自然發出佛法妙音,成千上萬、難以計數之天人集中此處。如來光芒接觸仙人身體,他整個身軀立即恢復如初,未留下任何傷痕,顏色也與過去無有二致。
仙人于如來腳下頂禮、繞轉,然後合掌說道:“佛陀為我真正導師,從今日始,我開始正式皈依佛法僧三寶。我聽法後必能遣除眾生邪見無明黑暗,為獲正見,請佛陀慈悲傳法。”
如是請求後,無垢稱王如來便對在場眷屬宣說積累福德等持法門,以及金剛八句、法門八句、種子八句等正法。仙人立刻獲取辯才無礙、不忘正念、天尊護佑、摧毀怨魔等境界,他隨即就開始在一千年中,于大小城市宣說佛法,度化無量眾生,並於死後轉生無垢稱王如來刹土。
廣述情節在《積福德等持經》中有記載,可參閱。
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為轉輪王,在印度靈鷲山,無數劫中以鮮花、妙香、勝幢、飛幡、樂器、珍寶、寶殿等物,於成千上萬如來前作供養、承侍,並聽聞、受持諸法自性平等等持法門,又將此法繕寫、受持、為他人廣泛宣說。無數如來中最後一位名為薩拉自在王如來,住世七十六萬年。轉輪王即以無法計數之天人檀香、珍珠等物對其廣行供養,後又出家求道,於千百萬年中守持、修行,及為他人宣講諸法自性平等等持法門,還為此法門而捨棄無量頭、手、足、妻、兒、珍寶、飲食等人與物。
其後又有恆河沙數如來住於靈鷲山上廣宣此法門,諸世尊皆名為釋迦牟尼佛,所有釋迦牟尼佛均有名為舍利子比丘等兩大弟子及眾多眷屬,眾如來都於五濁惡世出世傳法,後為釋迦牟尼佛之轉輪王在如是如來前一一聽聞此等持並精進修持。
再往後又有無邊妙音如來出世傳法,世尊前世亦曾在無邊妙音如來、名稱妙音如來等眾多如來前受持諸法自性平等等持法門,此等道理在《月燈經》中有廣說。
釋迦牟尼佛轉生為山兔時,為求正法,曾在一仙人前跳入火坑,此種經歷確有其實。
釋迦牟尼佛轉生為一國王時,為得半偈法曾于一獵人前奉獻自己所有衣飾並舉身躍入深淵。
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一國王公主,名為妙智,她為說法上師身體能早日康復,竟以自身血肉配製食物供養上師。
釋迦牟尼佛如是捨棄壽命、生命、王位之次數已不可勝數;他為半偈佛法而以自身做成千燈並點燃,然後在身肉所成光芒中聽聞後半偈法語,諸如此類之行跡實難以算數譬喻而得了知。
世尊於無量劫中不顧及自己所受痛苦,精進尋法、苦行不輟,真可稱之為為佛法而苦行之安忍度,亦是行持攝善法戒,也可算作鎧甲精進與加行精進,同時也是為佛法而行之舍施法門,並能生起聽聞智慧,間接也算對眾生之法佈施,且為出世間禪定之因,故而此尋法品真可謂具足六波羅蜜多。他在行持任一波羅蜜多時,實際上都直接或間接具足六波羅蜜多所有內涵。我們都了知菩薩所有作為實乃依心為主而行之,也即以心來安立六波羅蜜多。
以上圓滿宣說了釋迦牟尼佛廣行尋法之種種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