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1/22 08:19:16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1/22 08:16:31   編輯部 報導

勸人學佛求道     

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之前,有一世界名為寂滅世界,正處喜愛劫中,淨現如來應世說法。人民生活快樂幸福、財富圓滿,壽量可達八萬四千年。當時有一王子名為吉祥寶,相貌端嚴、財富廣積、為人傲慢,他從未拜見過淨現如來,也從不供養、承侍世尊。淨現如來早已了知王子根基,覺其應有成佛之善根,只是因貪著財物故而不來禮敬佛陀。若有人願持之以恆對其進行勸請,王子想必應能親近、拜訪佛陀。

淨現如來於是對眾人說道:在我們八萬四千菩薩中,有哪位心地善良、能以無有厭倦心態、於八萬四千年中在吉祥寶王子門前甘願承受痛苦,忍受詆毀勸其發心?如此漫長過程中,他不會聽聞悅耳言詞,亦無有坐墊,整日飽受惡語中傷、粗言譏毀。如此境遇面前,有誰自願前往?如來言畢即用籌碼開始點將,但八萬四千人中竟無一人願意接受。如來三次以籌碼喚人,但均無人願意領取。

無等大師釋迦牟尼佛當時名為精進力菩薩,聞聽如來多次懇切召喚後,即從諸眷屬中離於坐墊、趨於佛前。他將法衣披於肩上,右膝著地,恭敬合掌頂禮淨現如來正等覺後說:世尊,我願於八萬四千年中遠離一切快樂享受、不生厭煩心、承擔一切痛苦與不悅意言詞,前往吉祥寶處勸其學佛。精進力言畢,大地即六次震動,虛空中成千上萬天子也嘖嘖讚歎:奇哉!大菩薩精進力誓披精進鎧甲真乃善妙。

精進力於是就前往王子宮殿,當他坐於門外後,眾人見之馬上即開始用種種汙言惡語對其加以傷害。有人還揚起灰塵向他拋灑,兼以拳腳、木棒、糞便痛擊。精進力儘管飽受如是令人耳目不悅之對待,身體亦遭受各種痛苦,但他內心從未被其擾亂,也從未生起嗔恨心與仇恨之意。他既不退轉心志,也不落荒而逃,反而因之更加精進不懈。精進力即如此以大悲心在其門外靜等一千年。

當精進力隨後進入大門時,又開始遭受眾人詆毀、譴責、辱駡、毆打,但他依然未生嗔恨,一呆就是一萬年。精進力又開始進入王子宮殿二門,至其離開時,已於其中度過兩萬年難捱歲月。精進力又依次進入第三門,至此,七萬年時光已悄悄流逝。接下來,精進力再繼續往裏深入,過得第六門,又入第七門,此時已過八萬四千年時間。吉祥寶王子終於開口對他說道:比丘尊者,你欲何求儘管提出,我儘量滿足。

王子此刻對精進力菩薩生起強烈好奇心,他心想:此人居留於此長達八萬餘年,竟然還未生厭離心真是稀有。精進力看到王子情緒尚好就回答道:我根本不為飲食、衣物等財物而來,我以清淨心欲勸你學道,故而才奔赴此地。世間大怙主淨現如來現正為眾生宣說斷除煩惱痛苦法門,若錯失聽法良機則太過可惜。無數百千萬億劫中,如來出世稀有難得,而如今正因有具圓滿功德之佛陀應世說法,此黑暗世界才被光明充滿。但你卻一直貪著世間妙欲,沉湎於財色酒氣之中,如一直這樣陶醉于王位及王宮幸福生活,你始終也不會拜見如來,這才真正令人痛惜。因你所為實在了無實義,如來說過財富無常,王位生命亦都如草上露珠一樣無常消逝。你雖已聽聞並且了知如來出世,但仍一直沉迷於世間享樂,這太不應理。你應趨入菩提道,並勸化你能調伏之眾生亦趨入佛法。如你自己尚且為欲望奴僕,那又如何調化其他眾生?真希望你能斷除我慢煩惱,立即前往淨現如來座前,以精進心對世間眾生生起悲心。若不如此行事,你未來定會生後悔心。

王子聽到精進力發自肺腑之勸告後,自然滅盡傲慢心。他以恭敬心頂禮精進力雙足道:我現在誠心誠意懺悔以前對你所作之傷害,我願把自己王位及一切妙欲、受用統統捨棄以斷除傲慢心,並立即前往拜見如來。說完就攜帶八千萬眾生眷屬手捧鮮花、妙香、甘美飲食前去拜見如來。

吉祥寶見到如來後即恭敬頂禮,並獻上供養,又坐於如來法座下說道:多虧精進力菩薩勸請,我方才來至如來面前。我本該早行供養,但卻從未如此行持,現在我於世間怙主前至誠懺悔,懺悔以前對精進力菩薩種種非理、不恭敬言行。我真是愚癡眾生,請如來垂憐救護,對我等眾生以大悲心慈悲攝受。我願趨入殊勝菩提道,及至取得殊勝佛果之前,永不行持放逸行為。王子隨後就捨棄王位,與八千萬眾生一道開始希求無上菩提道,並最終於如來腳下出家。

如來了知眾人不同意樂,就為他們宣說殊勝菩提道法門,眾人最後均獲得與各自根基相應之安忍境界。

當時之吉祥寶王子即為後來之彌勒菩薩。

桑嘎拉頑強抗拒誘惑

又久遠之前有一王宮名為雄獅王宮,國王名為獅髻,財富豐饒,且如理如法治理國家。他手下有一獅子商主,財富圓滿猶如多聞天子一般。商主娶有與他同一種姓之妻子,釋迦牟尼佛當時即轉生為二人之子,名為桑嘎拉。桑嘎拉外相俊美、可愛,長大後開始學習文字,不久即精通八種觀察法等一切學問。父親為他能安享四季美妙生活,就給他建造了多處不同房舍以供春夏秋冬之用。桑嘎拉妻子所居屋室亦分上、中、下三等,桑嘎拉與妻子在上等屋室中盡度美好時光,兩人還經常以美妙樂音愉悅身心。

桑嘎拉後來在父親面前請求能去海中取寶,父親勸解道:兒啊,我財富如此圓滿,大米、芝麻等物永遠不會被你耗盡,你盡可隨意享用。我只希望能在自己健在時與你共度快樂時日,等我死後你再去求財也不為遲。但桑嘎拉不為父親勸說所動,他仍再三祈求能得父親開許。父親深覺兒子可能正被業力催動,最後只好說道:既如此,你就出發吧。同時又對兒子提出希望:你必須承受種種痛苦、危險。

桑嘎拉便集中起五百人欲赴海中取寶,並且帶有施資者、善游水者、張帆者等五種特殊人才,準備妥當後就欲開拔啟程。因桑嘎拉想到此次航行能否順利歸來尚難料定,他便備齊大量海上救生設備,諸如木板等各種應急物件一應俱全,桑嘎拉全部收拾妥當後便率船出發。

結果眾人不幸碰到一條大鯨魚,船隻被它徹底摧毀。幸虧眾人備有木板等救生物,便爭先恐後游向岸邊。借助業風吹動,大家最終被刮向南方海岸。那裏有一銅洲,聚集有眾多羅刹女守護,整個地區被劃分為勝幢歡喜地與貧乏痛苦地兩塊區域。

當他們即將接近岸邊時,勝幢歡喜地之吉祥幢開始震動,眾羅刹女立刻明白贍部洲有一商船已被損壞,船上眾人均已漂流至此。羅刹女急忙趕往岸邊,結果發現這些人正往此處遊來。她們連忙把自己裝扮成美麗漂亮之女人,梳洗打扮一番後,這些羅刹女說道:諸位好哥哥,請上岸與我們一同生活,我們大家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豈非再好不過?我們已帶來飲食、衣物、臥具、各種珍珠、藍寶石、右旋海螺,有生之年,這些物品能令我們盡享美滿幸福生活。但你們無論是誰都不要前往南方,精神瘋癲也不得前往。

男人原本就易受美女美色吸引,她們美麗誘惑能束縛住任何男人。聽罷羅刹女所言,眾商人開始一一與她們各自組建安樂窩,不唯快樂生活,還生兒育女、繁衍後代。而桑嘎拉商主則一直在思索:為何她們不讓我們前往南方?為何翻來覆去強調不已?有次等妻子睡著後,他就悄悄起床,腋下夾著一把寶劍就直奔南方而去。結果走到後來,桑嘎拉聽到一片哭訴聲,還有人言道:悲哉!我等現已遠離父母妻子及所有贍部洲眾人與國土。桑嘎拉聽到後稍感恐慌,他屏住呼吸又靜聽片刻,然後鼓起膽子繼續向前走。

不久即來到一座鐵城前,鐵城四周有高大鐵牆圍繞。桑嘎拉想:這鐵城想必應有城門吧。他於是開始四下打探,但仔細搜尋半天,竟連一老鼠洞都未發覺。此時他發現北方出現一株高大樹木,隨即他就直奔而去,且爬上高高樹幹,結果竟發現一鐵屋。

桑嘎拉問屋中人:為何在這裏痛苦哀嚎?那些人一看來人急忙回答說:我們本是贍部洲商人,前往大海取寶途中碰到鯨魚,它毀壞我們所乘船只,我們依靠船上救生設施才遊至岸邊。銅洲羅刹女以美色誘惑我等,用甜言蜜語令我們與其共同生活,還育有子女。但她們一旦找到新上岸之贍部洲商人後,就欲將我們全部吞食乾淨。我們中已有多人被其吃光啃淨,她們吞食時甚至連頭髮、指甲都不放過,連落於地上之一滴鮮血亦會被其用手捧起吃掉。現在我們已被吃剩至十人左右。

桑嘎拉急忙向其中幾人打探道:具智者,你們是否通曉前往贍部洲之方法?

這些人無奈說道:大智者,我們自身已無任何方法解脫,我們若欲逃跑,此鐵城上下左右便會層層生出無窮鐵牆將我們團團圍困,不過你們可能尚有逃脫希望。以前聽天人在虛空中說過:每月十五日,贍部洲商人可直接前往北方,北方有一駿馬王名雲行力,它日常均以自然成熟之莊稼為食,享用過後身體就會力大無窮,且將馬背靠向欲離開此地之商人,並向他們說:你們有誰欲回返,我會把他們順利送至贍部洲。駿馬王會將此話連說三遍,此時大家可徑直走到它面前說:我們欲往贍部洲。駿馬王便會將你們平安送抵贍部洲。我們即如是聽聞,故而料想你們應能返家。

桑嘎拉商主得到資訊後便悄悄返回住地,此時羅刹妻子還在入睡,他也就滿懷心事地躺到床上。

第二日早,商主起床後依次悄悄告訴眾商人道:不遠處有一寂靜花園,希望大家都前往集會,我有秘密、重要話語要與諸位商量。不過請萬勿攜帶妻子兒女同來,即便再貪戀、喜愛他們也勿拖兒帶女。眾人最終均按商主要求集中起來,桑嘎拉便把所聽訊息告訴他們,大家為擺脫羅刹女控制,便約定十五日前往北方。

十五日這天,眾人一起來到地處北方之島,隨後果然看見駿馬王正享用自然成熟莊稼。大家正準備開口請求,商主勸阻道:據我知道的被關押之人所言,現在請求時機尚未成熟,待駿馬王吃飽後,於其心情舒暢、力氣倍增之時,它自會開口講話,那時我們再提出自己要求。等駿馬王吃飽後,身軀陡然增大,並且將脊背靠近眾商人問道:你們當中有誰欲返回贍部洲?結果所有人均上前恭敬合掌道:我們皆欲返回,請你務必護送我等圓滿、順利抵達贍部洲。

駿馬王則殷切叮嚀說:你們既要返回,那就必須牢記:返程途中,羅刹女們會打扮得特別豔麗,且攜兒帶女對你等祈求:諸位大哥,你們理應與我們繼續生活,繼續做我們怙主、依投處。這些飲食、妙衣、住處、樂苑、森林、泳池,你們自己家鄉贍部洲所有之珍寶、珍珠、藍寶石、白水晶、珊瑚、金、銀、石精、紅冰石精、右旋海螺,統統盡屬你們私人財富,請千萬勿回贍部洲,趕快返回與我輩女人共用幸福美滿生活。若你們已不再需要我們,那也請無論如何將兒女一同帶走。這些羅刹女到時即會如此哀懇。你們如果認為此乃我之妻子、我之飲食……’等等等等,直至我之右旋海螺,一旦有此種念頭生出,那儘管身還在我身上,但就如成熟果實必墮於地上一般,你們亦不可能再安住我身之上,必會自然墜地,被這些羅刹女吃光,連一根頭髮都不會剩下,一滴鮮血也會被她們與土一起攪和吃盡。你們當中若有誰不產生我、我所之念,那他即便沒抓牢我也不會落下,他必定能順利、吉祥返回贍部洲。

駿馬王說完即將脊背轉向他們,眾人便翻上馬背,或坐於馬脖頸之上,有些則抓住馬鬃,駿馬王則漸漸騰空升起。此時於眾羅刹女所居之地,勝幢開始不吉祥地發生震顫,她們馬上明白這是商人們欲返回贍部洲之信號。羅刹女急忙打扮好,並攜帶兒女前往駿馬王處。她們一見眾商人便高聲喊道:諸位大哥,懇請你們能將我等當作家屬,我們已無任何家人親戚,只有你們可做我們怙主、依投處、無偏親友。此乃你們所有飲食、妙衣……右旋海螺。眾羅刹女所說果如駿馬王所言。

商人們聽罷,有些開始生出我之妻子念頭,有些想到兒女,有些則想起飲食等物,結果這類商人全部相繼落馬,眾羅刹女頃刻就將他們全部吃光,連落於地上之一滴鮮血亦被含食於口中。只有桑嘎拉一人無思無念順利返回,其餘人眾全被殘食。

釋迦牟尼佛後來曾告訴諸比丘道:諸位比丘,所有騎於馬上但卻貪執自己妻子、兒女、飲食、財富等人全部墮於馬下,並被羅刹女吞食;不對諸種人、財、物生貪之人則順利回至贍部洲。你們諸比丘中如是貪執眼、耳、鼻、舌、身、意,或色、聲、香、味、觸、法,或地、水、火、風,或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或色、受、想、行、識等我及我所者,均會感受無邊痛苦,並墮入輪回深淵;而無有我與我所此等執著之眾生,則如返回贍部洲之人一般,必能從輪回中獲得解脫。任何具智慧且對佛法生信者,均會如雲行力駿馬王一樣順利走出輪回大海,登上解脫彼岸;任何愚癡、不信佛法者,則如同墮地於羅刹女前感受痛苦者一樣,永陷輪回深淵中。

桑嘎拉商主如是獲得解脫後,眾羅刹女便紛紛對他的羅刹妻子說:我們均已將自己丈夫吃掉,唯獨你卻讓丈夫漏網逃脫。你必須將其捕回,否則我們就要吃你。此羅刹女恐懼萬分地央求道:請你們務必為我延長期限,我一定將他抓獲帶回。羅刹女們最終開許了她所提要求。

此羅刹女隨即幻化成一令人非常恐懼之形象來到贍部洲找到桑嘎拉商主,而商主則揮舞寶劍嚇唬她,她不敢近身,只得倉皇逃竄。一從中部地區前來此地之商人恰好路過,羅刹女便在他面前現身,並於其腳下頂禮道:我乃銅洲國王公主,桑嘎拉商主之妻,他所乘商船在大海中遇到鯨魚攻擊受損,當時他對我說你是不吉祥女人,隨後就將我捨棄。不知你這位商主是否有辦法能令他再重新接納我?

此商主答應了羅刹女請求後便來到桑嘎拉麵前說道:你將銅洲國王公主娶為妻子,那就勿將其捨棄,你們共同生活豈非善妙?桑嘎拉聞言回答說:聰明商主汝應知,她非公主乃羅刹。商主驚訝問道:那她何以至此?桑嘎拉便將前後經過向其詳述一番。

等桑嘎拉回到自己家中後,羅刹女又帶著兒子來到他家門口。此時有許多人都看見一女人呆在商主門前,她所牽孩童長相與商主幾乎一模一樣,一望便知是其親生兒子。正當眾人紛紛稱其為桑嘎拉之子,並沸沸揚揚議論之時,羅刹女則趁機說道:想必你們都已清楚,此乃桑嘎拉兒子。眾人便向她詢問:你如何到達此地?你又是誰?羅刹女就將編撰情節再次復述一遍:我乃銅洲國王公主、桑嘎拉商主之妻,他所乘商船在大海中遇到鯨魚攻擊受損,當時他對我說你是不吉祥女人,隨後就將我捨棄。不知你們有無辦法能令他重新接納我?我們已從海上歸至此處。

那些人連忙將此資訊告訴桑嘎拉父母,二老便找來兒子說道:國王公主你怎能捨棄?你應該接納妻兒,真不知你何以做下此等不近人情之事!

桑嘎拉辯解說:二位老人,她根本就不是人,她乃銅洲羅刹女。父母不滿指責道:你不要胡言亂語,女人原本就為羅刹女。桑嘎拉堅決說道:你們二位老人若喜歡她,可將其直接領進家門,我肯定不會接受她。她若進家,我立即離家。父母無奈又略帶氣憤地說道:我們本是為你著想,若你不願接納她,我們何苦還要將其領進家門?二老於是又將羅刹女趕往他處。

羅刹女不甘心,她最終又找到獅髻國王。當她來到王宮門口,並要求拜見國王時,大臣向國王通報說:有一青春貌美女子欲與國王約定見面時間。國王聞言不覺心中一動:她若有事,現在就可進來。待羅刹女被領進來後,國王一見立刻對其生起貪心,因女人美色一般說來非常容易就能將眾人吸引。國王不由自主脫口而出:你來得正好,不知美女從何而來?羅刹女便再次重演一番所撰謊言:我乃銅洲國王公主、桑嘎拉商主之妻,他所乘商船在大海中遇到鯨魚攻擊受損,當時他對我說你是不吉祥女人,隨後就將我捨棄。現在我們已尋至這裏,請大國王讓桑嘎拉照顧我們母子。

國王便派大臣喚來商主詢問,並告訴他說:你不要捨棄妻兒,應與他們好好生活。桑嘎拉堅定說道:大國王,她根本不是國王公主,而是銅洲羅刹女。國王面露不悅之色:女人原本就為羅刹女,你應立即接納她。若你實在不欲與她重新生活,不妨將她送與我。桑嘎拉無奈答應道:國王,她確確實實是羅刹女。不過我也不會勉強國王,請國王自己斟酌。

國王則將其當作王妃一般看待,並最終立其為王妃。某日深夜,國王與眷屬均已睡熟,羅刹女則自行回到銅洲羅刹國。她告訴眾羅刹女道:諸位姊妹,桑嘎拉實在無用,我已把國王及王妃等眷屬全部想辦法收入囊中,你們要儘快隨我前去,我們大家共同吞食他們。

眾羅刹女聽罷就氣勢洶洶地幻化成恐怖魔女前往贍部洲。於半夜時分,她們來到王宮,隨後就將所有人眾,包括國王與眷屬統統吃光。

第二日天亮時,王宮大門無人打開,而食人肉之鷲鷹卻在王宮上方盤旋往還。所有大臣、長官等臣民紛紛聚集在王宮門口,待消息四散傳開後,商主也聽聞到種種議論。他就將寶劍夾於腋下,對圍觀眾人中所有智者說道:諸位智者,國王定是被羅刹女吃掉,我們應想辦法挽救局面。眾大臣均問:你有何良策?”“你們去拿梯子,我上去看看。桑嘎拉對大臣們說道。

待他借著梯子爬進王宮後,便揮動寶劍奮力嚇唬那些羅刹女。此時有羅刹女手拿人頭,有羅刹女懷抱手腳,看到桑嘎拉後便四處逃竄。商主下來為眾人打開宮門,眾人這才發現所有宮內人眾均已被羅刹女吃光盡淨,大家只得把王宮裏外洗滌一番。

眾人隨後集中起來議論道:國王、王妃均已被吞食,國王又無太子,誰來繼承王位?此時有人建議說:誰具備智慧、力量,誰就應當國王。有人緊接話頭說:除桑嘎拉外,還有誰具備智慧與力量?於是眾人紛紛應和說應舉桑嘎拉為國王,並請求他能接受王位。

桑嘎拉則說道:我為商主種姓,理應以商主身份存世,要王位有何用處?眾人鼓動說:將王位交與別人都不適宜,大商主,你一定要接受王位。”“既然你們都這樣認為,我也只得順從民意,但從今往後你們均需按我教言行事。桑嘎拉最終應承下來。眾人則爽快答應說:只要你同意當國王,我們定會依教奉行,不違你教言。國中民眾隨後就開始裝飾城市,並以極大恭敬心為新國王行加冕大典。

桑嘎拉國王則開始召集其他地方咒士,讓他們學會明咒;又聚集別處精於射箭之人,令其精進演習且廣泛傳授技藝與眾人。然後國王便對這些人說:你等大智者應準備齊四種軍隊,我們要前往銅洲驅趕羅刹女。隨即便率領四種軍隊登船前往銅洲。

即將接近岸邊時,眾魔女所居貧乏痛苦地之勝幢開始動搖,羅刹女議論紛紛:此種不吉祥之徵兆表明贍部洲人肯定要來此與我們作戰,我們不妨先去探察一番。眾羅刹女便來至海邊,結果發現許多船隻正向她們開來。羅刹女急忙應戰,而桑嘎拉手下念咒之人立即依靠咒語威脅她們,射箭勇士也開始萬箭齊發。不大功夫,大多數羅刹女都已被降伏,剩餘諸羅刹女便在桑嘎拉國王腳下頂禮道:懇請國王能饒恕我等。國王則命令說:我可以寬恕汝等,但你們從此就得離開此處前往別地生存,且自此之後永遠不得損害眾生,如此才能得我赦免。羅刹女連忙答應說:我們可以離開此地。說完就匆匆逃離此島,前往別處求生。桑嘎拉國王於是重新規劃、建設此城,這個地方從此以後就被稱為斯裏蘭卡。

當時桑嘎拉商主之羅刹女妻子,在釋迦牟尼成佛後,便成為一名為瑪得之人的女兒,叫無喻姆。無喻姆長相妍麗、身材苗條,整個世間堪稱無與倫比,故而眾人才將其喚作無喻姆——她之美麗已無法以喻名之。瑪得心中盤算道:不管對方種姓如何高貴、財富多麼圓滿,或者如何廣聞博學,我都不欲把女兒嫁與此類人為妻。如此人長相與我女兒一樣,端嚴善妙、無人可比,這人方才夠格做我女婿。

瑪得一日看見坐於樹下之釋迦牟尼佛,頓覺此人煞為莊嚴俊美,不禁立即生起歡喜心。他心中想到:此人應為整個贍部洲尊主,若能娶我女兒真乃我們莫大榮幸,將女兒交與他定無後顧之憂。瑪得回家後便告訴妻子說:我今日已為女兒相中了丈夫。隨後就讓女兒梳妝打扮一番,帶著妻子便趕赴釋迦牟尼佛所居之地。

瑪得妻子名為烏爾瑪,她以前曾見過世尊,此次相見後便對丈夫說道:我曾見過大仙人(指釋迦牟尼佛)去城中化緣,他若向下壓,則可壓垮高山;他若向上舉,則可抬低為高,這種人看來不會接受任何美女,我們還是打道回府為妙。瑪得憤憤阻止她道:烏爾瑪,你真是不吉祥女人。今天正逢吉日,你萬勿說不吉祥之語。如我們能以方便法令其接受,他日後定會慢慢習慣享受男女妙欲。

當時釋迦牟尼佛恰好從一森林正前往另一森林,他們看見釋迦牟尼佛所用坐墊及住處後,瑪得又對妻子說:好妻子,此乃我們女婿所用墊子及住處。而妻子則清醒說道:具貪之人,住地零亂;具嗔之人,住處破爛;具癡之人,住處混亂。這住地看來乃離貪者享用,他想必不會接受我家美女,我們還是回去為好。瑪得聞言內心不悅:你真是不吉祥女人。今天正逢吉日,你萬勿說不吉祥之語……”瑪得言畢又看見地上所留世尊腳印,他就又沾沾自喜對妻子說:好妻子,此乃我們女婿所留腳印。

妻子再次打斷丈夫癡心妄想:具貪之人腳印不明;具嗔之人腳印深厚;具癡之人,腳印模糊。這腳印看來定是離貪者所留,他想必不會接受我家美女,我們最好趕快返回。瑪得聞言心生不悅:你真是不吉祥女人。今天正逢吉日,你萬勿說不吉祥之語……”

此時他們又聽聞釋迦牟尼佛清晰聲音,瑪得再次自以為是地說道:賢妻,此乃我們女婿所發音聲。妻子又一次冷靜說道:具貪者聲音溫柔;具嗔者聲音粗糙;具癡者聲音混濁不清。此音聲乃如天鼓妙音一般,是佛所出音聲,發出此聲者又怎會接受我家美女?我們最好趕快返回。瑪得繼續批駁妻子說:你真是不吉祥女人。今天正逢吉日,你萬勿說不吉祥之語……”

釋迦牟尼佛在距他們全家很遠之地已望見三人,瑪得看到後不覺心花怒放:賢妻,我們女婿正在觀望我們。妻子依然給丈夫潑冷水道:具貪之人眼珠亂轉;具嗔之人眼如毒蛇;具癡之人眼如暗夜一般混沌無光。此人眼望一木軛許之地,此乃離貪者所發視線,他斷不會接受我們女兒。瑪得此刻對妻子言行已非常不滿,他批駁妻子道:你真是不吉祥女人……”

當世尊開始行走之時,瑪得一廂情願感歎道:賢妻,此乃我們女婿在行走。妻子便對他分析說:此人行動莊嚴、如法,身軀穩固,臉色及目光均清淨透亮。他何能接受無喻姆,我們還是返回為妙。瑪得此次則機械地反擊妻子並宣說一偈:你真是不吉祥女人。今天正逢吉日,你萬勿說不吉祥之語……昔日有內角金色,厄達拉三婆羅門,終被貪欲蒙住眼,生下兒子享欲樂。我們若以方便法,向其奉獻無喻姆,此女美貌定使他,生兒育女享安樂。

瑪得言罷即到世尊前請求道:我家女兒青春靚麗、貌美如花,對希求世間安樂之人而言,她乃非常善妙、合適之生活伴侶。現今我欲將其奉獻與你,請你接納。她就如虛空明月一般,定會令你生歡喜心。

釋迦牟尼佛此刻則想到:若我對她說能令她自己貪心增盛之話語,她可能會因貪欲熾盛、增上而死亡,這種可能性當然存在,看來我應對其宣說打掉妄想、令其生起憤怒情緒之話。想到這,釋迦牟尼佛便冷漠說道:婆羅門,我對樂女、嬉女等魔女既不喜歡,亦不希求,我從未對之生起過歡心愛意。對她們裝滿大小便等穢物之臭皮囊,我腳都不願觸碰,又怎會喜歡、貪執?

瑪得又氣憤又疑惑:我女兒是否是殘疾,還是你已遠離貪心?為何眾人如此貪戀她,唯獨你卻不願接受?

世尊非常冷淡地對他說:如有人愚癡到會喜歡你女兒,那你盡可將女兒交付他們。除依賴女人,並因之而生貪心、癡心之愚笨徒眾外,有誰會接受你所謂如花美女?我乃如來,是整個世間尊主,我已獲無上菩提,就像蓮花不著水一般早已遠離貪執世間之心。青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亦同樣離於世間妙欲染汙。

無喻姆聽聞釋迦牟尼佛將自己稱為盛儲大小便之臭皮囊後,立即拋下對世尊貪著之意,她對世尊之嗔恨烈焰頃刻就升騰起來,一時間無喻姆杏眼圓睜、身軀氣鼓鼓地增大不已。而有一年老沙門此刻竟來至釋迦牟尼佛前請求說:普見外道都能接納女人,世尊不如乾脆將她交與我,如此麗人定可與我隨意、舒心度日。

釋迦牟尼佛聞言怒斥他道:你這愚癡之人再勿坐我近旁,即刻離開此地。老沙門聽後怒火萬丈,他竟惡狠狠詛咒道:願你袈裟、缽盂等資具全部耗盡損壞;我所受戒律願如將孩子扔給姨母一樣統統再還給你,我要立即舍戒,瑪得應將無喻姆速速交與我。

瑪得不覺嗔心大起,他惡口痛駡道:你這糟老頭看上一眼都令人作嘔,又怎能觸摸?更何談娶我家美女!老沙門這下怒不可遏,馬上便因氣憤至極而吐血死亡,死後直墮地獄。

諸比丘紛紛請求世尊為眾人宣說他以前未接受鐵匠之女的故事,世尊便向眾人宣說:這老沙門以前亦因依賴無喻姆而令國王自己及眾多眷屬蒙受痛苦。世尊接下來便向眾人敍說了桑嘎拉商主之故事,並向他們解釋說:當時之獅髻國王即為現今之老沙門。

瑪得最後只得帶著無喻姆來到郭興巴城市,當地國王夏瓦一見無喻姆就對她生起貪心,於是就將她娶為王妃,又賞賜給瑪得以鮮花裝飾之宮殿一半,還將五百僕人也一併賜予瑪得,又日日用妙香及五百印幣奉送。瑪得也趁勢變為夏瓦國王大臣。

無喻姆後有一次用火焚毀一藍色王妃所居宮殿,儘管造下此等燒盡房舍惡事,國王還是將她留在身邊。藍色王妃妹妹吉祥姆後來亦成王妃,舍利子比丘為其傳法後,吉祥姆現見真諦。以此緣故,釋迦牟尼佛說:有七種人之話語不得違背:圓滿正等覺如來之語;無垢阿羅漢之語;僧眾長老之語;管家之語;堪布之語;阿闍黎之語;國王之語。

又釋迦牟尼佛以前為大商主時,曾到羅刹女國。觀世音菩薩則變為瓦拉哈兒駿馬,將大商主帶回贍部洲,此公案在《寶篋經》中有記載。

流水拯救萬條魚

無量劫前,寶髻如來佛法進入形象期後,有一天自在光國王仍以佛法如理如法主持國政。國中有一商主名為持髻,精通一切醫藥知識,亦嫺熟掌握吠陀學問。他有一子名為流水,也即後來之釋迦牟尼佛。流水相貌端嚴殊勝,兼以精通文字、藝術等所有學問,且辯才無礙。

流水每見眾生沉陷疾病痛苦折磨中就想到:儘管父親精于醫道,怎奈他已年邁體衰,不能再親赴各個城市為病苦眾生診治。為治癒眾生疾患,我應到父親面前親聆醫術。流水於是便到父親前恭敬求教,隨後就漸漸掌握一切治療技藝,並及吠陀等所有學問。

他到天自在光國王治下城中為眾人治病時,在一切眾生面前均說道:我是醫術高明之醫生。不僅如是宣說,他更憑藉自身醫術令很多病者遠離病患。這些病人又與以前一樣恢復體力、健康如初、具足一切身體受用。眾人皆大歡喜,全都繼續積累福德,且讚歎流水就如藥師王一般,並對其恭敬愛戴。

流水後於一水池中發現一萬條魚因水近乾涸而焦灼待斃,他不覺生起強烈悲心。此時一樹神告訴他說:你若能拯救魚兒性命、賜其源源不竭之水,那你大名方才可稱名副其實。流水聞言便開始四處找水,但反復尋覓也未發現有滴水可用。無奈之中,流水只得先砍斷一根樹枝權作水池涼篷,然後又開始逆溯水池源頭。原來是一惡人為害魚群,便將水池源流引向另一方向,故而才致池中水量日漸乾枯。流水找到水源後不覺大失所望,因他發現即便是一千人亦無法再將源頭轉向,自己勢單力薄又怎能應對。

流水失望而歸後便到天自在光國王前頂禮請求道:我一直盡心盡力治癒病者疾患,現在一寂靜處水塘中,有一萬條魚因池水乾涸而備受煎熬,它們還得忍受毒日炙烤,種種痛苦難以盡言。為運水之故,希望大國王能賜予二十頭大象以解燃眉之急。

國王最終答應了他所提請求,將二十頭大象悉數賜予,流水馬上率兒子水衣、水精帶領象群奔向江河邊。臨行前,流水又向牧象童子借來一百隻皮囊,到江岸邊後,這些皮囊全部派上用場,流水將它們裝滿江河水,馱於象背後返回水池。待池中魚兒得水滋潤後,一萬條魚各個欣喜若狂。為表達獲救後感恩心態,它們看到流水走向哪里,便將感激目光投注於他。流水深恐魚兒解渴之後又有腹饑之累,就令水衣騎象返家向親友索要食物。等水衣將眾多食品帶回來後,流水將其細細撚碎灑向水池,所有魚兒此次均心滿意足。

流水又慈悲想到:我以前在一比丘前聽受大乘佛法時,他曾說過——任何眾生臨死時,如能在其耳邊念誦寶髻如來名號,都能使其轉生善趣。看來我亦應給這些魚傳授甚深緣起法,還要為它們念誦佛號。當時身處贍部洲之眾生,有些對大乘法有信心,而有些卻譭謗不止。流水則義無反顧走進水池,待水沒膝時,流水開始大聲念誦頂禮圓滿如來正等覺寶髻佛,然後又宣說此生彼生、有此有彼,及無明生行、無明滅則行盡及至最終滅盡大痛苦等緣起正法道理。

流水返家後有一日去參加一盛大宴會,因飲酒而致昏昏欲醉,結果等他睡下後,當地竟出現種種稀有瑞相:一萬條魚死後全部轉生三十三天,當他們自己觀察是以何因緣才能轉生為天人時,發現原來是當自己以前在贍部洲做魚時,持髻商主之子流水不但以飲食、充沛水源滿足他們所需,更以為他們宣講緣起法及念誦寶髻佛號之功德,而令眾魚全部轉生三十三天。為供養流水,他們便從天界來至其家,當時他還睡在床上。天人便在他枕邊放置一萬條雙股珍珠項鏈,腳邊亦放置一萬條,左右身邊各放一萬條;天人還降下曼達花雨,沒過流水膝蓋;諸天人隨即又出擊鈸妙音,結果整個贍部洲眾生都從睡夢中醒來,流水也最終清醒。

此時一萬天子飛至虛空,並于天自在光國王王宮亦降下花雨,並及原先所居水池也遍覆花雨。眾天子然後才回到天界,並享受五種妙欲及安樂生活。

第二日清晨,當贍部洲天色大亮時,國王驚訝不已地向精於天象者及諸大臣詢問:此等瑞相以何因緣而得以出現?眾人皆回答說:國王應知,商主兒子流水家昨晚降下四萬條項鏈及曼達花雨。國王急忙命令說:你們速去流水處,以溫和之語喚他過來。等流水來到王宮後,國王問他:你知道昨晚瑞相到底是何因緣?流水答言:對此我非常清楚,那是一萬條魚死後轉生所致。國王聽罷更感震驚:你如何了知是魚死所致?流水說:我可派兒子水衣前往驗證。國王連忙說:你快將水衣派去。

水衣來到水池邊察看,塘中魚兒果然已全部死去,池中遍滿曼達鮮花。水衣回來後將所見於流水前彙報一番,流水又將詳情告知國王,國王不禁心生歡喜且隨喜讚歎。

當時之持髻商主即為後來之淨飯王;天自在光國王即為後來之釋迦手棒者;流水之妻名睡蓮精者即為後來之釋迦女沙措瑪;水衣即為後來之羅睺羅;水精即為後來之阿難尊者;一萬條魚即為後來得無上菩提授記之威嚴王等一萬天子。

清淨發心

久遠之前,無懼王如來出世時,於其教法下釋迦牟尼佛轉生為一婆羅門子,智慧超勝、嚴持五戒、修持佛法。

有次他與五百人一同前往一非常恐怖之地,當地有五百強盜。強盜中有一人為婆羅門子熟人,趁夜晚天黑,這人找到婆羅門子說:你不要告訴別人,自己想辦法逃跑就是,否則你們這些人均會被我們殺死。婆羅門子則暗自思忖:我若告訴同伴,他們定會殺死這名強盜,眾人便會因此而墮惡趣;我若保密,眾強盜又會將我們五百人殺光,這些強盜又會因此而墮惡趣,這可如何是好?左右為難之際,婆羅門子又想到:寧可我墮惡趣,亦要把與我相熟之人殺死。他只欲讓我逃脫,我若告訴眾人,他必不答應,看來只有犧牲他一人了。想到這,婆羅門子便抽出寶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誅殺。

五百人最後均安然脫險,大家快樂欣慰之餘又不免對婆羅門子所行生起疑問:你歷來都是人中最善良、最優秀者,為何也會動手殺人?他則心胸坦蕩、毫不掩飾地說道:我不惜造作大惡業,就是為眾生利益、為幫助朋友同伴渡過難關。我所殺者乃你們公敵,為此而墮地獄我也心甘情願。五百同伴感恩戴德道:你為救助我等,自己甘願承受三惡趣痛苦而殺人救眾,你對我們恩重如山,我們該以何為謝?婆羅門子鄭重說道:如欲報恩就請發菩提心。結果這些人全部發下菩提心。

五百強盜後來碰到他時也說:你本善良,為何要殺我們中之一員?婆羅門子趁機開曉道:我其實早就知道你等蹤跡,但我從未向任何人,包括國王彙報。以此緣故,你等性命方才得到保護。眾強盜聽聞後也對他生出信心,並皆發菩提心。

而婆羅門子則以發心清淨之原因,迅速圓滿了九十劫超越輪回所需之資糧,並逐漸證得菩提果位。

又釋迦牟尼佛有次住于竹林苑時,得知一比丘身得癰瘡病,遍身膿血,誰都不喜與其接觸,更不願探望,此比丘只能住於佛殿外之牆角。釋迦牟尼佛就以任何人不能認識之神變所成幻象來至他面前,此時承佛威神,帝釋天也手捧福德變現寶瓶來到佛前。世尊即以百般福德之手伸向比丘,五指各放光芒,眷屬、天人皆自然現前。在病比丘前世尊頂上寶髻放光赫奕,且光芒直觸病者,自然解除他所受疼痛,清除身上膿血。比丘則口念皈依,身體還暫時無法頂禮如來。

世尊右手持寶瓶向比丘頭頂傾倒,左手又替他清洗瘡口,結果所患頑疾最終全部治癒。比丘高興萬分,他恭敬頂禮如來道:頂禮大慈大悲無上藥師王,我身病既蒙世尊慈悲治癒,則更祈盼世尊能為我宣說治療心病之法門。

世尊高興地為其宣說佛法,並由衷說道:你對我恩德很大,故而我才為你傳法報恩。此比丘最終證得阿羅漢果。

諸天人眷屬在世尊前恭敬頂禮後說:分明是如來治癒病人,為何如來卻說是報答他恩德,此說為何?

世尊便向諸人敍說起過去因緣:無量劫之前,有一行非法之惡王與五百大臣,惡王對眾大臣宣說道:在我國土上,所有輕微觸犯法律者均需受到嚴厲懲罰,必須將其全部財產沒收以供我等共同享用。

五百大臣於是經常毆打富有之人,嚴厲懲罰他們並剝奪其財產,至於貧窮之人更是會被迫害致死,時時都有生命危險。當時有一居士稍微觸犯法律,五百人便欲狠狠毒打他,沒打多久,就有人說:聽說這位居士心地善良,我等最好不要冒犯他,還是將其釋放為好。當時提建議者中有一人即是現在這位病比丘,那位居士即是我。無數劫前我為菩薩時即報答過他恩德,成佛後依然未忘他當初相救之恩。

具乞要回如意寶

無數劫之前,釋迦牟尼佛曾為商主具乞,他同與自己力量相等之兒童共學文字、工巧、曆算、商業、六十四種藝術等一切學問,並一一精通。當時有一朋友為他宣說了積聚資財所要遭受之諸多危害,諸如:童子前往異地他鄉要遭受種種艱難困苦;要受敵人迫害;恐怖危險之地所帶來之危害;水災;缺乏飲食之危害;寂靜處受到猛獸及強盜襲擊之危害;進入大海後被風浪吞沒之危害;遭遇羅刹女危害……朋友講完種種困苦之事後問他:你對這一切危害是否都已了知無遺?你還能心甘情願、無償享用父母財富嗎?

具乞羞愧回答:對這些我都不大清楚,因我一直被非法迷惑。以前我一直以為獲取財富無需經歷太多痛苦,現在方知財產來之不易。既然如此,若我再繼續享用父母資產實在不應該,對我而言亦太痛苦難堪,我要自己積累財富。於是具乞便向父母稟告說:我欲前往大海,開拓一番商主事業。父母當然予以拒絕:前往別處會遇到眾多危害,還是不去為好。我們家七代之內都可盡享祖傳財產,無論如何享用都不會耗盡,受貧苦之困,你好生享受就是,哪里還用東奔西走、勞碌求生?

具乞堅持說:這樣生活太不應理。七代之內不享用也不為過,但我若貪著些微家財則實屬好逸惡勞,你們務必開許我出海遠航!

看到兒子心意已定,父母便也不再執意挽留、勸阻,具乞便得以順利前往海中取寶。待其取到無價珍寶並欲將之運回時,誰料竟因具乞於海邊沐浴而不慎將無價寶失落海中。他馬上就欲憑藉自己大精進力而舀幹海水,再拾珍寶,具乞便在內心發願道:為重獲如意寶珠,願大海水迅速乾涸。此時有成千上萬天人前來幫助,狂風、烈焰也從旁相助,大海海水日漸縮小。

海神諷刺具乞道:大海壯闊無邊,而你卻如此微小,要想令海水枯竭豈不如蚍蜉撼大樹一樣不自量力?你要舀幹大海就如自己妄想衡量虛空一樣,只能是徒勞無益。具乞商主回答海神說:大海絕非大無邊際,用由旬作單位就能將之量盡;而我擁有之精進力才真正不可測度。海水必將乾涸,你等海神均應仔細審視我之力量:看那虛空中早已遍佈天尊,無量天尊都在幫我;大風、烈火也呐喊助威;你們好好看著,我現在即便想把水灑向虛空都不可能,因空中已密佈天人,水都無法潑進;既然所有天尊都在助我一臂之力,以後天空中亦不可能再降下雨水;風也會幫我吹幹大海。如此一來,令大海枯竭又有何畏難之處?倒是你們實應恐怖,若不送還我如意寶,我絕對有力量與你等比試一番。更何況我已皈依過佛法僧三寶,三寶又怎能不垂憐我而幫助你們?

海神聽罷只得點頭贊許:大士夫,你所言的確不虛,你之精進毅力亦令人佩服。我們還是將如意寶送還你,望你能將之盡心供養三寶。海神言畢即將如意寶完璧歸還。

久遠之前于印度鹿野苑,舍利子比丘曾轉生為一能廣積財富之施主,他將所有財產全部變賣為黃金,並以之打造成七金瓶埋於地下。後當其臨死之時,因強烈貪執金瓶竟轉生為一條毒蛇死死將其守護。過了很長時間後,城市已衰敗空棄,而蛇卻再三轉生為同類,一直牢牢纏繞金瓶不放。

數萬年飛逝而去,當此蛇最後一次轉生為毒蛇時不禁心中暗想:我過去如此貪執此金瓶才致相貌這般醜陋,多生累世以蛇形存世,如今真應該供養殊勝福田。想到這裏,它就爬至路邊呼喚路人。結果當一人路經此處時隱約聽到有蛇聲召喚自己,但他只聞其聲、未見其形。再仔細一聽,只聞得蛇聲陣陣:請至我面前。那人這回方才找到聲音出處,他膽戰心驚地說:你乃惡性眾生,我怎敢到你身邊,你若咬我一口,我可如何是好?

毒蛇安慰他說:我若殺你,你就是不過來我也會殺害你。那人只得戰戰兢兢來至毒蛇前,毒蛇向他表白道:我有一金瓶,欲令你以之積福累德,如做不到則我定咬齧你無疑。過路人連忙回答:我當然可以做到。毒蛇就說出了自己想法:請替我將金瓶供齋與僧眾,供齋當日,我亦欲親往觀瞻,到時你應來接我同去。這人便按毒蛇吩咐將金瓶供養與僧眾,並講明事情原委。

供齋當天,此人手提口袋來到毒蛇面前,毒蛇非常高興地鑽入口袋,那人便背著口袋向寺廟進發。途中遇到一人,此人連續問過三遍你從何處而來,但背蛇者根本就不予答理。毒蛇怒火頓然生起,它心想:別人連問三次,你這人為何不作答?生起嗔心後,它便想施放毒氣。不過轉念又想到:此人在幫我積累福德,我實不應將其殺害,不但要寬恕他,更應向其懺悔我生嗔之過。於是它便要求背自己之人在一寂靜地停下來,並將自己放於地上,然後向他懺悔道:我剛才竟對你心生嗔恨,現在我向你真誠懺悔。

懺悔後又繼續行走,終於到達僧眾住處。僧眾此時正接受應供,背蛇者也將鮮花、食物供奉上去。毒蛇內心喜悅非常,它立即對僧眾生出信心,並恭敬觀望他們。僧人們應供完畢後就開始給毒蛇宣講佛法,毒蛇喜悅更是無法言表,它將剩餘六金瓶也一併供養。毒蛇後來安然離世,並以此福德而轉生三十三天。

當時之背蛇者即為後來之釋迦牟尼佛。

猴王不忘下屬

久遠之前,于吉祥雪山山腳下,長有一片藥材豐富之森林,釋迦牟尼佛當時變現為一隻猴王。森林中有一烈卓達大樹,枝繁葉茂、氣味芬馥。猴王住於樹下時,發現一根樹枝已彎入水裏,而此時眾多猴子正爭相覓食水果。猴王頗富遠見,它害怕彎入水中樹枝日後會為猴群帶來違緣,便深感應先將此樹所結果實吃光,於是它就對眾猴子說道:我們應首先採摘此樹果實,其餘果樹待日後慢慢享用不遲。猴子們就開始吞食此樹果實。

此時枝條上有一顆果實尚未成熟,螞蟻就搬來很多樹葉覆蓋在水果上,結果眾猴均未發現這漏網之果。一段時間過後,此果漸漸成熟,味道鮮美時自然落入水中。果實沿河漂流,而河水下游有一國王,國王妃子當時正好在河邊沐浴。王妃突然聞到一股芬芳香味,她尋香而去,結果發現了上游漂來的這顆果實。她將此果從河中撈出來後一聞,頓覺氣味芳香無比。王妃將它供養給國王,國王一嘗喜不自勝,他竟想:只要能吃到此種果實,失去王位都不覺可惜。既然果實是從上游漂來,想必上游一定生長有果樹,我一定要找到果樹,這樣才可長期享用,這果味、形色實在妙不可言。

國王即刻便率領軍隊逆流而上,到達森林中後終於發現了此棵果樹。當大隊人馬漸漸靠近之時,成千上萬只猴子竟竄出來搶奪果實。國王非常生氣,立即命令手下將這些猴子統統殺死。眾人馬上搬起石塊、拿起兵器準備將群猴一網打盡。當國王大軍氣勢洶洶、劍拔弩張之時,猴子開始遭受大恐怖折磨,它們全都戰慄不安、痛苦萬分。猴王見到眾猴所受痛苦後悲心大起,它爬上果樹頂梢並向北方如飛鳥一般縱身一躍,結果竟攀上山岩邊一根藤條。它將藤條一端拴在自己腳上,然後再跳躍回果樹上,用手抓緊果樹,腳部又依藤條與對面山崖連接起來。猴王此刻則命令所有猴子從自己身上向藤條那端躍進,最終猴群無一例外全都踩著猴王身體躲過國王追殺。儘管它自己已遍體鱗傷、體力難支,但心態卻恒時穩固、毫無後悔之意。

看到猴王以此種方式解脫所有猴子恐怖急難,國王與眷屬深感稀有。他們皆認為猴王不僅聰明智慧,更能不顧自己身命,恒以悲心利益他眾,此種作為真乃難能可貴。國王於是命令身邊人說:猴王為其他猴子生命安全竟能以身相救,但恐它自己身體已近崩潰極限,因長時間為眾猴做橋樑,它已身力衰竭、無法挪動。我現欲在它身下墊些衣物,你們同時用箭射向藤條、樹枝,務必將其射斷,那時它自會跌落。

眾人依王所言眾箭齊發,最終將藤條與樹枝射斷,猴王終於跌落到國王所備衣物上。因猴王身體早已傷痕累累。精疲力竭,它一落下後便昏死過去。國王將其置於柔軟墊子上,以藥物精心清洗創傷,猴王不久即清醒過來。

國王對它說道:你捨棄自己生命,以悲心佈施身體作為橋樑讓其他猴子通過,這樣行事對自己有何利益?這些猴子安危與你又有何干係?

猴王回答說:這些猴子皆聽我吩咐,認我為國王,我亦將它們當成兒子一般看待。為利益它們,我才甘願如此行事。我們友好共處,共同轉生為猴子同類,長期集體生活後,我們已如親友一樣和睦。國王再次深感稀有,他又問猴王如果大臣對國王如是作為當然再好不過,但國王對屬下如此行事恐不應理。為自己利益著想,何苦要毀壞自己身體?猴王耐心對國王開導道:大國王,世間雖有這種說法,但此等觀點皆來源自惡劣論典,我亦了知此等論典。與我們關係不甚融洽之眾生,當他們遭遇痛苦時,捨棄他們都令人無法忍受;而與自己長期友好相處、對自己恭敬有加、關係如同親友一般之眾生,更不必多言。猴王又趁勢將自己如何疼愛猴子、如何攀上藤條之經過向國王講述一番。

國王不覺對猴王所言所行生起歡喜心,他說道:你捨棄自己安樂,承擔別人痛苦,這樣做來,你自己又能獲得何種功德?猴王回答說:我身雖傷痕累累,而我同類卻因之而得解脫、拯救,它們對我從內心恭敬就已是對我最大報恩。我再苦再痛也無不喜悅之情緒,就算我因此而死,我也高興快慰,因我已擁有清淨名聲、國王亦對我讚歎、我又獲事業無畏懼功德。國王你應明白了知,無悲心之人斷不會獲得如此功德,他們只能得到與之相反之過失。此等眾生除感受燃燒地獄之痛外別無去處,國王實在應該聽從我教導,以佛法護持國政。你對眷屬與無依無靠眾生應似父親待兒一般饒益他們,儘量增上法政、積累福德,令今生來世快樂幸福。

國王對猴王自此更是信心大增,而猴王也於死後轉生善趣。

寶喜以身滿眾生願

久遠之前,鹿野苑中有一梵施國王,財富圓滿,如理如法主持國政。當時有一商主名為寶,財富廣積猶如多聞天子一般。釋迦牟尼佛那時轉生為他兒子,莊嚴善妙,名為寶喜。寶喜精通一切文字、觀察法,智慧超群,又具深廣悲心,性喜佈施。他將父親財產儘量佈施與可憐眾生,當父親去世後,梵施國王就封其為大商主。

大商主繼續經營買賣、行廣大佈施,隨後他想到:父親財富當然屬於父親所有,我用他財產佈施並非本事,亦非稀有,我應自己積累福德,力爭憑自身實力佈施。於是他便廣為宣佈:有誰欲與我同去大海取寶?有誰欲當我保鏢及種種隨員?願意同去者請做好準備。不久即有五百人應召而來,大商主便將炊事員、調解爭執者、管理財務者、舀水者、觀察者等眾人全部帶往海邊。

大商主先派人讚歎入大海、得如意寶之功德,結果許多人紛紛湧上商船,以致船載過量無法行走;他接著又派人宣說海上風險,諸如會遇到食人魚、巨浪、漩渦、鯨魚、海盜、颶風、強盜等等群魔危害,告訴眾人說凡不顧惜自己生命、不顧及親友態度者均可登船。因人中本來就英勇者少、懦夫居多,結果大多數人又下船回家。

將出海航行所可能遭遇之危險連說三遍,並依次砍斷三條纜繩後,寶喜等人所乘商船便似離弦之箭一般飛速駛向大海深處。等眾人到達寶洲後,觀察者交代說:寶洲裏有相似如意寶,也有真正如意寶,諸位在取寶時一定要審慎觀察,取精去粗、取真去偽。此寶洲尚有共命羅刹女,極易誘惑男子,大家務必提起高度戒備。另外,能致人陶醉、暈眩之果實,若食之則要連續昏迷七天。諸如此類危險,我等皆需提防。七日之內,非人尚允許我等駐留,七日後則必須離開。七日後諸位將不會成辦任何事,狂風肆虐時會將大家刮向別處。

眾人均依觀察者所言小心翼翼、抓緊探寶,並紛紛找到真正珍寶,大家將所獲寶藏堆放於船艙中就開始返航。待他們順利抵達贍部洲後,寶喜終於得以按其意願廣行佈施。

商主寶喜即如是先後六次前往大海取寶,並依所得珍寶于鹿野苑城中廣行佈施。此時有另外地方之五名商主,多次前往大海都遭遇眾多違緣,船隻損害、所欲成辦之事無一成功。他們不覺心下思量道:都雲寶喜商主福德深厚、人人稱歎,若能依其福德力護佑,我等事業想必定可成辦。於是他們便向寶喜請求幫助,寶喜為難說道:按常規來講,一人若七次前往大海恐非吉祥,因船隻可能受損。我如第七次出海,未必能順利返回。不過眼見你們如此懇請,我不由生出悲心,我儘量滿足你們願望吧。

商主隨即率領這五人同往寶洲,在獲取寶珠後返航旅途中,商主心想:我們越過風浪、順利抵達岸邊之希望非常渺茫,看來我應把最珍貴寶珠置於口袋、拴在腰間。想到這,商主便對那五人說道:我們所乘船只萬一受損,你們定要抓緊我身體。

又航行過一段路程後,眾人發現一海島,結果輪船不慎撞上,船隻徹底損毀。五人急忙緊緊抓牢寶喜,而寶喜在此生死存亡之際根本不考慮個人安危,他只想到:我若想活著將他們帶往岸邊幾乎無實現可能,不過海中喜清潔之龍王素不欲與屍身共住,若我立刻死去,龍王定會將他們送至岸邊。打定主意寶喜便對眾人說:大家無需驚恐,此刻更要以穩固心態與歡喜心抓牢我身軀,我不需你們付出任何代價就能將你們順利送至岸邊。上岸後,你們可將我身上寶珠帶回並分配,憑此珍寶,七世以內都可令諸位盡享無窮財富。寶喜言畢就邊為獲圓滿菩提而發願,邊用利刃割下自己頭顱。性喜清潔之龍王即刻便將其屍體拋至岸邊。眾人也因之而安全上岸。平安抵岸後,五人卸下寶珠並平均分配,然後又將寶喜骨灰好生供養一番。

當時之五位商人即是後來釋迦牟尼成佛時之五比丘,世尊最初將其從輪回大海中救度,最終又以菩提支法寶以為分配,使他們皆獲暫時、究竟安樂。

又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為一大商主,名為大吉祥,財富廣積猶如多聞天子。大商主後與五百商人一同路經一艱險、狹窄、陡峭島嶼時,遇到以婆羅門形象現身之毛髻羅刹。羅刹在路上攔住他們後假裝說道:毛髻羅刹殘害我們,不讓我們從此經過,你們也勿經過此地為好。大商主不客氣地回應說:你們這些婆羅門最好少管閒事,自己走好路就是了。

羅刹聞言內心不悅,他一時心煩氣躁、臉色鐵青,伸出雙手張牙舞爪,髮髻也墮落於地。他瞪著火紅眼珠說道:難道你這位商主還要向我進攻不成?趕快從此地滾開!大商主看到他恐怖形象後一點也不為之所動,他拿起弓箭便開始向羅刹射去。結果所射之箭統統落在羅刹髮髻裏,商主舉弓向羅刹擲去,弓也一併落入髮髻之中,就連商主進攻所用木棒、糞便也全卡在髮髻裏。商主毫不在意,他又用身體向羅刹進攻,結果整個身軀也卡在髮髻中。羅刹此時洋洋自得問道:你雙手、雙腳、頭顱全入我髮髻中,除此之外,你還有何等可供進攻、炫耀之處?

商主毫不退縮地回答說:雖我雙手、雙腳、頭顱全卡在你髮髻中,連身軀亦入其中,但我仍擁有你無法卡住者,這就是我秘密之心。只要我心未曾氣餒,則我精進心亦斷不可能失去。精進不失,我當然要與你作戰到底!我這精進之力,你又如何能消滅?

羅刹只得無奈歎氣道:你所言的確不虛,你所擁有之精進確實令人感動,我實在應向你頂禮。如你這般精進下去,自他痛苦都可一併解脫。

商主最終以其精進帶領五百商人順利渡過難關,毛髻羅刹也遠離嗔恨、守持五戒,商主還為他宣說佛法。

釋迦牟尼成佛後,此羅刹即轉生為靜住夜叉。釋迦牟尼佛後來將其調伏,令其皈依並持守五戒。

妙喜苦行尋寶

久遠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梵施國王地盤上,有一商主名為現喜部,他有一子名為妙喜,也即後來之釋迦牟尼佛。待現喜部去世後,為滿足眾多乞討者願望,妙喜決定前往大海取寶。待他取寶順利歸來後,妙喜即開始對眾多商人廣行佈施,令其皆從貪執財富之種種強盜行徑中解脫。他前後六次深入大海,儘量以所獲珍寶向乞討者、與他同行之商人、強盜等人佈施財物。儘管廣行種種佈施,但仍有眾多強盜不舍強盜行為,妙喜對此亦無能為力。他想:我現在尚不能根本摧毀這些強盜惡業陋行。

帶著種種苦惱,妙喜進入睡夢。夢中有一身色美麗之天女對他授記道:大智者,切勿灰心失意,具智又精進不懈之人無事不能成辦。有一班達兒洲為天人依止之處,你若前往必會發現一如意寶,此寶能令三界遍滿財富。此地原本為超越凡人、具福德者所居之地,除去具福德者、具毅力者之外,普通人不可能到達那裏,希望你能抵達班達兒洲。

要去班達兒洲可依下述方式:此地西面有瑪拉雅山,山下有種甘露妙藥。依精進力得此妙藥後,可解除眾生饑渴、勞累之困。從此越過七大洲、七座巨山、七大洋後,會碰到順行、逆行大海,你可憑船渡過。登船後依風力可直抵岸邊,抵岸後又會遇到順行、逆行山王。山上有風能刺傷眼睛,有一具意妙藥可以對治眼疾,使用過後即不會再遭受厲風損害。接下來會碰到普漩大海,海上會刮曼嘎狂風。渡過大海狂風後,有普漩山王,此山實為可怕之山。不過有螺肚妙藥,此藥被眾多毒蛇纏繞,只要將藥置於頭頂就能遣除一切災難。

再往前行又會遇一藍水大海,海中有一赤目羅刹。有妙藥名為瑪剛,讀誦佛經即可渡過藍水大海。此時又會出現一藍水山,山上有五百凶目夜行羅刹。那裏有一具意妙藥,見聞觸摸者均可依此解除蛇毒。欲得此藥,必得以守持齋戒、修大慈大悲心遣除毒蛇危害後才能得到。將此藥與治眼疾之藥等種種藥配合後,會見到羅刹馬車山,此山極難行走,不過你以自己福德力仍可躍過羅刹馬車山。

接下來會碰到巴山,恐怖艱險。銅林中有一銅眼毒蛇,它所放毒氣被風吹散後,凡接觸者都會死亡。銅眼毒蛇於六月中所放毒氣可達於一由旬之地,六月過後它便饑餓難眠,不再放毒。在一竹林山洞中取到妙藥後可念誦佛號,毒蛇及其餘危害則無法近身。

過後又有七大山,山上有鐵竹林利刺,只能以銅鞋底方可行走於上。越過鐵竹林、七大江河後即到達三峰山。三峰山有金剛刺山,此山亦只能以銅鞋底方能越過。過了鐵山、鐵水等眾多山河後,又出現一煙目山,全山上下遍滿毒蛇毒氣。山頂有一石牆圍繞之水池,池中有一珍寶洞,洞中有不死長生妙藥。如此地沙礫附著於自己手腳及腹部,念誦密咒後,所有危害均不可能傷及自身。

有七大山遍滿毒蛇,越過如此七大山及七大江河後有一白色聳入虛空之山峰,山腳下有城名為日何得嘎,如天界一般。曼嘎大悲商主於其中對一切眾生均生慈悲,眾人將其稱為帝釋天,他會向你講述前往班達兒洲方法。天女即如是於夢中對妙喜作此授記,宣說完畢後即消失不見。

妙喜醒來後對天女所言生起大信心,他依照天女教言苦行精進十二年後終至日何得嘎城。儘管曼嘎商主已身染沉屙,妙喜無法近前只得住在門口,但因他精於醫道,最終還是蒙商主開許進入其家,進來後二人進行長談。因妙喜對曆算非常擅長,他經過觀察、推算就已了知商主大限當在六月之後。妙喜心中自然十分傷感、痛苦,但他依然盡心竭力對商主予藥治病。結果在他悉心調理下,商主病情很短時間內就日益好轉。

兩人關係自此更勝從前,商主疾患最終全部治癒。妙喜則趁機將自己情況全盤告訴商主,曼嘎商主聞言對他一片苦心與精進努力自是讚歎有加,並答應教給妙喜前往班達兒洲之竅訣。他如是說道:我並未去過班達兒洲,但通過辨認大海方向,我可帶你奔赴那裏。

二人便將船隻準備齊全,妙喜跟隨曼嘎一起上船前行。他們借助風勢、飛帆前進一百由旬之後,發現前方海水五顏六色。妙喜便問曼嘎其中原由,曼嘎解釋說:海中有五座鐵山及銅、銀等不同山脈,故而才致海水變幻多色。

曼嘎隨後於航行途中不幸死去,妙喜孤身一人仍以大精進力奮勇前行。抵達岸邊後,妙喜將好友屍體掩埋妥當,隨即便再踏征程。他駕船越過一大海後到達一寶山,此山長有茂密森林,巨樹參天,山峰也聳入雲端。妙喜實在無法翻過山頭,無奈之中只得於山下落葉叢中以樹葉為床,臥眠其上,但他心緒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妙喜想到:我千辛萬苦、長時跋涉,但迄今為止連班達兒洲名字都未曾聽聞,而好友卻先我離去。不過為眾生利益,無論成功與否,我即便死去亦不會對所願所行有後悔之意。

正當他內心暗自思忖之時,有一名為藍色供施尊者來到他面前告訴他說:從此往東越一由旬有三峰山,你可憑地大所成雲梯攀援而上。按尊者吩咐,妙喜終於攀至山頂,結果另一愈發高峻之山又聳立面前。此山純由水晶構成,山高峰險,飛鳥都難越過山巔,更遑論一般人要爬過去。妙喜無計可施,只得再次席地而坐、冥思苦想。

此山山洞中有一月光夜叉,此刻則現身妙喜前說:從此往東越一俱盧舍有檀香樹林,林中有一光明山洞,洞中有種妙藥,你得到後依其光芒即可翻過此山。登臨絕頂後,你所欲求皆得圓滿。妙喜聞言即按其吩咐順利登上峰頂,結果一金色宮殿又現在其前。奈何金門緊閉,妙喜又被拒之門外,他只得在近旁森林中過夜。

當月亮升上來時,妙喜已入沉沉夢鄉,原先在夢中對他做過授記之天女此時又現身夢中對他再次授記道:嗟!具大精進者,你為利益其他眾生而行大苦行,現今功德即將圓滿只需最後一點努力。你無需思慮日後行程,除此金城外,尚有其他三大城市,一座比一座莊嚴富麗。你可邊誦經邊敲門,之後便會出現人非人美女,從金城開始數量依次遞升:金城出現四位,其餘則分別為八位、十六位、三十二位。她們現身你面前時,你諸根必須調柔,要將她們全部當作自己妹妹,絕不可在其前恣意放縱,如此行事定能很快令你所願如意。此外尚有一匹馬王也可供你駕馭,騎上它則可順利返回贍部洲。

妙喜聽畢大喜過望,恰在此時天色大亮,妙喜即從夢中清醒過來。他隨即就依天女授記一一落實:於第一個城門前連敲三次門後,四個人非人美女果然現身,她們對他恭敬說道:大士夫,你可擁有此城。他亦用溫柔音聲說道:我只想取如意寶,至於美女等人、財、物我皆不欲得。在我眼中,你們這些美女均為我之母親、姊妹。我本人早已斷除貪心等十不善業,整個身心都已趨向善法。

妙喜又向她們宣說佛法,四美女不由心生歡喜。她們將如意寶爽快贈與妙喜,並向他解釋說:將此如意寶放在勝幢上祈禱,它能滿足一千由旬內眾生所需。

妙喜得此如意寶後又繼續前行,不久即遇到銀城。敲門後果有八位人非人美女前來迎接並行供養,她們贈與妙喜之如意寶能滿足二千由旬內眾生所需。再往前走,妙喜又來到藍寶石城,此時有十六位人非人美女出門迎接,她們將一枚能滿足四千由旬內眾生所需之如意寶供養妙喜。妙喜得寶後再接再厲,終於來到第四座城市前。此城由四種珍寶構成,前來迎接之人非人美女則增至三十二位,她們供養妙喜之如意寶能在八千由旬內滿足眾生所需。

妙喜於每一城市中都宣講佛法,聞法眾生各個歡喜難表。所有人非人美女均以喜悅眼神望著他,且同聲說道:這如意寶乃來源自我們兄長,也即人非人美女國王之王宮——月興國王王宮內。依靠這些如意寶,你們贍部洲即可降下眾生所欲資生用具,希望你將之帶回好好利益眾生。

妙喜得到珍寶後,憑其福德之力,雲行力駿馬王在享用完自然成熟之莊稼後,就將脊背靠向他,他則躍上馬背,順利返回故鄉。此時梵施國王已經離世並轉生善趣,眾人則公推妙喜當上國王,並為他舉行加冕大典。

而新國王則於十五日那天守持齋戒,然後將如意寶置於勝幢之上,結果整個贍部洲全都降下能令眾生滿願之各種物品。妙喜國王執政一百年後將王位傳與太子,自己則轉生梵天天界。

又釋迦牟尼成佛後也曾救護過懼怕強盜之商人,不但為其指點寶藏,更賜給他們大批財富,他前後共六次救護過這些身陷危難境地中之商人。當諸比丘詢問其中原因時,世尊說道:我不僅現在挽救過他們六次,過去亦曾幫助過這些商人。接著世尊便向眾比丘宣說了久遠往事。

釋迦牟尼佛又曾轉生為一精通吠陀之婆羅門,名具慈者。他為息滅眾生疾患,便前往雪域、曼達、布喜等地尋覓良藥,亦曾在眾多森林中採集藥物。采藥歸來後就開始配製藥品,治療眾多病患者,遣除他們所得頑疾。他有次在瑪拉雅山上發現一名身體憔悴、患病之緣覺,等他供上藥物並頂禮後,緣覺便開始從身體病苦入手為他傳法:為息滅以業力、煩惱所引生之痛苦輪回心病,必須精進修法。緣覺將有關這方面之教言盡力為他宣說,這更加增上了具慈者之精進心。他在緣覺前說道:在你身體未恢復之前,我會居留此處精進承侍你。

說完他馬上就開始在瑪拉雅山諸位施主前廣泛化緣,並以所得飲食供養緣覺,如是精心承侍時從未生起過疲倦之意。緣覺為增上他信心,就於虛空中顯示諸如身體發光及自生火焰等各種神變。具慈者則合掌讚歎,並發願未來定要成佛。聽他發下如是大願,緣覺頓生歡喜,隨後就消失不見。具慈者再次對緣覺生起極大恭敬心,他取回藥後又繼續為眾生治療疾病。

金鎧逐步統領四大洲

久遠之前有一金城地方,當地國王名為金子,釋迦牟尼佛那時即轉生為金子國王太子,名為金鎧。金鎧又有一妹,名為金光,金光後與一大臣之子名為欲精者貪享世間妙欲,以致因不淨行而毀壞種姓規矩,國王得知後便欲將公主與大臣之子統統殺死。

後當二人看見金鎧來至面前時,金光一言不發只是傷心飲泣,欲精則可憐巴巴說:我倆因做壞事故而要遭受懲罰,我死倒不足為惜,但這世上有誰會忍心看著金光被人殺死?更何況她還是你妹妹,所以請你無論如何也要保護好她!金鎧立刻對他倆生起悲心,後當行刑者趕來欲取二人性命時,金鎧死死拉住他們所乘馬車不放。行刑者無奈說道:金鎧,你是我們好友,但此次乃國王發令,任誰也不敢違抗。我們若不殺掉他倆,自己就難以存身。

金鎧義正詞嚴說道:對我而言,只要遇到危難之人向我求助,我都會全力保護,更何況自己親友遇難。金鎧隨後就拿起弓箭威脅駕車之人快快離開,自己則帶著妹妹與欲精前往森林。

國王聞聽王子已將二人劫走,立刻怒火中燒,他馬上發動軍隊四下搜尋攻擊三人。金鎧朋友此刻勸說他道:這兩人所行非法,你還是將他倆送還國王吧。金鎧聽罷即刻手執弓箭來到大隊人馬前,他讓軍隊停止再做此等無意義之事,並說:凡皈依我者,我寧舍生命也絕不輕易將其拋棄。這些人平日就知道金鎧過人威力與頑強毅力,此時經王子勸說後紛紛議論道:如我們殺了王子,王子萬一真的死去,國王一定會後悔不已。想到這,眾人便相繼返回。

王子等三人繼續前行至一空城中,正好看到一美女正採摘鮮花。他們便向她詢問:你為何呆在這裏?美女就向他們訴說了自己悲慘身世:我曾是一國王公主,怎奈這裏有六十夜叉專吃人與畜生,待他們全被吃光後,我一人就可憐兮兮被夜叉當成僕役伺候他們。眾夜叉來時,你們務必小心謹慎。

王子則將他們三人經歷講給這位美女,女人聞言不禁對王子生起強烈貪執之意,她向王子提出欲為王子之妻,王子也隨順答應。後當夜叉前來時,金鎧張弓搭箭,在不離大悲心之心態中與眾夜叉激烈交鋒。結果因其福德力所感,夜叉沒能損傷金鎧一根汗毛。而他所射之箭則箭箭穿透夜叉軀體,以致夜叉鮮血橫流。

長時鏖戰後,金鎧箭鏃一直源源不竭、無法窮盡。大多數夜叉懾於他強大威力紛紛投降,剩下小部分夜叉則在王子前恭敬說道:你若丟下弓箭,我們就為你指點寶藏。王子放下箭後,他們就將種種珍寶悉數供養。金鎧王子名聲隨後日益響亮,財富也日漸增多,而別處地方之人亦相繼遷移到王子所居之地。

金鎧王子聲譽日隆,金子國王聞聽後也以恭敬心派人前往讚歎道:你以大威德力降伏夜叉、主持國政,真乃稀有。王子則回答說:降伏世間夜叉並非稀有,我更將難以降伏之煩惱夜叉隨意掌控。不唯如此,我還想在涅槃之城裏登上如來法王位。傳國王口信者聽到後也不免擊節讚歎一番。

金鎧後又扶植欲精登上王位,自己即遵從父王教言回國並當上新國王,且逐漸成為整個四大部洲國王,以佛法治理國家、利益眾生。

世尊教化法政

久遠之前當善行如來住世時,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一法相大商主。後當法相欲以珍寶修建佛塔時,歷來對佛法心懷歹意之婆羅門就開始阻撓他完成心中設想。國王則派東投英雄前去譴責婆羅門,待佛塔竣工後,法相作為大施主發願將來要獲圓滿佛果。東投也發願,願待他成佛時能做他聲聞眷屬。東投也即後來之法政比丘。

又久遠之前正當慧賢婆羅門時,法政轉生為一智慧婆羅門。

拘留孫佛出世時,法政又轉生為帕加地方一檀香施商主之子,名為馬施。當檀香施前往海中取寶時,馬施受姨母欺騙竟與母親行不淨行,後又與母親成家。當父親取寶歸來、事情敗露後,馬施乾脆將父親殺死,然後帶著母親遠徙他鄉,開始過起夫妻生活。不久馬施遇到一位來自家鄉之阿羅漢比丘,此比丘問他:你母親現在是否安好?馬施聞言立刻惶恐不安,他懷疑比丘已了知自己與母親所幹醜事,於是又毫不猶豫將阿羅漢殺死。沒過多久,馬施發現母親又與其他英俊商主之子共行邪淫,他便抽出寶劍再將母親殺死。

不長時日內,馬施連續三次造下無間罪,當地居民受天尊勸化,最終將馬施趕出此地。此時他才略微生起後悔之意,於是就到比丘僧眾前請求出家,但僧眾未開許他這一請求。結果他又嗔心大起,竟於夜半時分點火燒死了諸比丘。就在這時,一菩薩告訴馬施道:你現在受戒、持戒恐非應理,不如長期念誦南無佛,以此念誦佛號之加持力,將來才會解脫。

馬施死後長劫淪落地獄,恒時感受燃燒之痛。他後又于大海中轉生為一條山王大小、吞食其他魚類之巨鯨,此巨鯨張開血盆大口之時,眾多取寶商人紛紛落入它囊中。正當眾人遭遇危險、無計可施之時,一商主名為持耳者告訴眾人只有念誦南無佛才可度過險難,於是大家便齊力念誦起來。正住於祇園精舍之釋迦牟尼佛以天耳馬上聽聞到眾人所誦佛號,佛陀隨即施以意加持。結果鯨魚聽到佛號後也緊閉嘴巴,未傷害眾人。商人們順利脫險後都對釋迦牟尼佛生出信心,並在其教法下出家,後皆獲阿羅漢果位。

鯨魚死後,許多龍就將它屍體推至岸邊。鯨魚最終轉生為舍衛城之司馬得婆羅門,此乃他最後一世流轉生死輪回。司馬得婆羅門不論如何猛吃都感覺未飽,他最後終於出家求道。世尊將其帶至海邊看他自己前世遺骸,他這下總算對輪回徹底生厭,後又獲阿羅漢果位,名為法政比丘。

雲馳代龍被啄

久遠之前有一金色城市,國王名為雲頂,育有一非常俊美之太子。此具殊勝功德之太子也即後來之釋迦牟尼佛,他當時已成為眾多持明者主尊,名為雲馳。父王后將王位交與太子,自己攜王妃前往瑪拉雅山居住。而雲馳覺得離開上師父王后,要那王位又有何用?擁有眾多財富又有多少價值與意義?於是他便將王位捨棄,追隨父王也前往森林中生活。

後來在吉祥山中,某次春光無限、山美水秀之時,雲馳到山中賞玩,忽遇一美豔絕倫之女人正在一金殿內供養一尊郭瑪天女像,此像純由珍寶製成。美女邊供養邊彈撥琵琶樂器,還輕輕哼唱美妙歌曲。雲馳被她美色傾倒,也就用稀奇目光一直專注看她。美女此時也發現了雲馳,因前世宿緣,再加上雲馳相貌殊勝,美女不覺也用稀奇目光緊盯太子不放。兩人就這樣互相脈脈對視,含情觀望很長時間。

雲馳越看越對美女生大歡喜心,他便主動以溫柔言辭詢問對方種姓、出生地等等情況,那年青女子則略感害羞而不敢正面作答。恰在此時,美女身旁女伴瑪達樂嘎解圍回答道:大持明者太子,她哥哥財父早就聽聞過你鼎鼎大名,她本人也常常耳聞你美名,並迫切渴望能得你歡心,只不過今日因害羞才不敢開口說話而已。她乃大持明者財部之女,名為瑪拉雅見,眾多天人非天都喜歡、愛慕她。

不曾想就在此時,國王派人傳語美女瑪拉雅見道:你兄長正與雲頂商議欲將你嫁人,請火速回家。美女萬不得已只得快快而返,但心中卻未曾片刻割捨對太子雲馳之愛戀。雲馳心中亦明瞭美女對自己之情感,他一邊對瑪拉雅見貪執不舍,一邊無奈歸家,腦海中一直呈現美女面容,自是難舍情緣。

雲馳朋友問他何故如此傷心,他難過答言:我剛剛見到瑪拉雅見美女,對她立刻就生出無窮歡心愛意,故而心境才不由自主變成這般境地。雲馳就將前後經過詳細向朋友坦言。正在雲馳身心備受煎熬之時,非天適時出現並告訴他說:你根本不用擔心,你之焦慮純屬多餘。美女你自會得到,因你父親索要瑪拉雅見不為別人,恰恰就是要將她許配與你,明日你即會實現自己願望。非天如是安慰雲馳後,雲馳高興難抑地於黃昏時分歸家穩坐。

瑪拉雅見一直心神不定,儘管天上有皎潔之月,宮殿中不時飄來襲襲水蓮花香,但她無論如何也無法安眠,心中一直掛念著雲馳,以致夜不成寐,這一晚竟似百年那麼長久、難熬。第二日晨,當陽光普照大地之時,瑪拉雅見也開始準備婚宴事宜,她用種種裝飾細緻打扮自己。而世人尊重之雲馳太子則在數百位持明者眷屬簇擁下來到舉行婚宴之吉祥地,瑪拉雅見也在手持拂塵之眾人護送下來到此處。兩人按當地風俗行盛大婚禮,並互相牽手舉行儀式。親朋好友在宴會上載歌載舞,盡享歡樂,並行供養、佈施等善舉,喜慶盛宴即如是連開六天。

第七日,雲馳獨自一人進山,不期然卻發現龍母與龍子正在那裏哭泣。雲馳忙問二龍傷心原因,龍母悲戚說道:這是護貝龍王之子螺頂龍子,我們龍輩歷來都要按順序輪流被大鵬殘食,如今恰好輪到螺頂。被大鵬吃掉之龍骨遺骸堆積如山王,每輪到眾龍被大鵬啄食時,我們都要為其換上紅色衣服,然後再將之送至喪身之地。奈何螺頂被吃後,我們這支龍種姓便要徹底絕跡,所以我才與螺頂龍子放聲痛哭。

雲馳聽罷自然生起難忍之強烈悲心,他心下忖度道:如龍子被大鵬吃掉,龍母又該如何生存?我一定要用生命護衛好龍子。想到這裏,雲馳就對二龍說:你們母子可安然回去,我來替螺頂赴死,你們將紅衣交與我就是。龍母連忙說:這太不應理,你乃具功德之人,所具功德早已遠勝螺頂龍子。具大功德者乃為一切眾生依怙處,唯願你吉祥圓滿、長久住世。我們實在是因前世業力才感得如此苦報,再給你增添麻煩、讓你承擔我們痛苦於情於理都不適宜。

儘管龍母如是勸阻,但雲馳已經發心,他願為眾生受苦之強烈發心任誰也無法阻止。龍子也在此時勸說道:我本該被大鵬啄食,再要無緣無故給你添煩惱就更不應該。你身乃為功德所嚴飾,以三界所有之飲食保護、供奉你軀體也不足為過。而如雜草一般的我怎值得你如此捨身?若你為雜草般的我之身軀而捨身,則定會令我心更加痛苦。母親也請返回,我現在欲往海邊郭嘎那神像前頂禮,然後便直接奔赴大鵬食龍之地。說完,螺頂龍子便無有厭倦心地前往大鵬所居之地。

雲馳為保護它也相跟前往,並再三向龍子索要紅布,但龍子均未理睬。正在雲馳不知如何是好之時,卻見王宮內之內臣手捧紅布前來給太子頂禮,並請求太子能儘快回去準備參加第七日沐浴儀式。雲馳收下紅布後說:你們先行回去,我隨後就到。雲馳得到紅布後非常高興,心想這下總算可以如願以償。他急忙趕赴大鵬屠龍所用之鮮血淋漓之石頭上安坐不動,又將紅布蓋在自己身體之上靜等大鵬到來。大鵬飛來後就徑直以金剛利爪傷害他身軀,雲馳則憑大悲心身不動搖、心不後悔。大鵬對此感到萬分驚奇,此種現象實在稀有難得,它不知道此回受難之龍到底是何方神聖。

大鵬一邊想一邊啄下雲馳頂上寶珠,雲馳頃刻就已是鮮血沾滿全身。此時雲頂大王與妻子等都向檀香林奔來,他們一方面是因憶念兒子、一方面又因兒子不歸而深感懷疑才向這裏搜尋而來。一路之上,諸人不停嘮叨:太子怎麼一去不返?正在此時,瑪拉雅見與母親均聽到陣陣恐怖音聲,抬眼望去,卻見大鵬似乎正在啄食某物。一寶珠被啄掉後沾滿血肉從天而降,且剛好落在眾人面前。二人目睹沾有毛髮、血肉之寶珠後,立即明白此乃大悲尊者雲馳頂上寶珠,她們一見之後全都昏死過去。

雲頂則安慰妻子、兒媳道:此乃大鵬撕扯龍子頂上寶珠,此寶珠是否為雲馳所有尚不清楚。

待王妃、兒媳醒來後便與雲頂國王奔到大鵬屠龍之石邊,而龍子螺頂也在此時身著紅衣、從海邊頂禮完郭嘎那神像後趕至此處。它一眼就看見雲馳正被大鵬損害,龍子不覺邊哭邊倒地昏厥。待它醒來後,龍子悲傷感歎道:你為眾生怙主,為何要為我這般業力深重之人遭受如此折磨、損害?龍子隨後又向雲頂講述了整個事件經過,並再次感慨自己業力卻要帶累雲馳承受之內疚。龍子又怒斥大鵬說:你這大鵬為何也不仔細觀察?如此輕率就胡亂啄食一氣?他像不像你平日所食之龍?你為何要殺害持明者?像你這樣不經觀察即行惡業也實屬罕見。

瑪拉雅見聽聞、親見雲馳所受如是悲慘遭遇後,不覺再次昏厥過去。當她醒來後看到丈夫變成如此模樣,傷心欲絕地抱著雲馳身體又是幾度昏厥。大鵬聽到眾人各種悲哀痛苦之傾訴後,自己終於也生起愧疚之意,心中不時感受陣陣痛苦、悲傷情緒。父母眼見愛子似乎活不長久,便憤憤不平對雲馳說道:你以慈悲心為殺害我們之眾生做下這等粗糙、不審慎思索之事到底有何意義?你不保護自己、捨棄性命又有何等作用?對你那能遣除眾生貧苦之身軀,你為何不知自我保護?

雲馳以微弱音聲恭敬回答說:我雖未經父母開許,但我為利他眾而捨棄不穩固之有漏身軀只為能獲穩固果位,我現在以恭敬心對二老作頂禮。大鵬聞言後悔不迭,它開始譴責自己過失。雲馳也趁機要求它自此以後再勿殘害諸龍,並要它當眾發下誓願。

之後,雲馳因受傷過重已不能開口講話,呼吸愈發短促。眾人見他已生命垂危,雲頂就與螺頂開始做火化準備。瑪拉雅見則想到:火化丈夫之時,我自己亦要躍入火海。她邊打定主意邊對自己供奉之天尊郭瑪祈請道:我經常供奉之天女,如你有能力,請保佑我能真正擁有我丈夫。我們成婚只有七天,難道你忍心看我七天后就成寡婦?看來你平日所允諾均為虛假不實。我生生世世都願能得到雲馳!瑪拉雅見邊發願,邊將手中曼達鮮花扔進火中。

郭瑪天女不大功夫即手捧甘露寶瓶親自現身於瑪拉雅見眼前說道;好姑娘,你丈夫定會復活,你若不信,只管靜觀事態發展就是。天女言畢即臉面發光,光芒周遍一切世界,且於光中降下甘露雨水。待雲馳徹底恢復後,天女則消失不見。雲馳一蘇醒即懇求大鵬能將它以前所屠殺之龍全部救活,大鵬聽命後即刻就于原先所啄食遺留之龍骨屍骸上降下甘露,結果所有被吞食諸龍全部復活過來,它們頂上寶珠再度熠熠生輝,並最終全部平安、歡快重返龍宮。大鵬亦恭敬供養雲馳王子,隨後心平氣和返回所居之地。

螺頂龍子則一直注目坐於自己面前之救命恩人,他滿懷歡喜、無有厭煩地長時間觀望大悲尊者雲馳太子,帝釋天此刻也將花雨灑在雲馳頭頂。雲馳于父母腳下頂禮後便與眾人一起舉行盛宴以示慶祝,刹那間就以自己巨大福德力而令自身具足轉輪王七寶。諸天天人與各大持明者隨即便為他行新國王加冕典禮,雲馳登基後自始至終都以佛法治理國政,百姓也安居樂業,恒享平和、安樂生活。

菩薩即如是以大精進替眾生承受痛苦,他心中所思只為利益眾生。對世尊此等利益他眾之殊勝、稀有精進事蹟,我們理應生起恭敬心。

久遠之前,世間明燈如來應世說法,他所唯一宣說者只為大乘佛法。於其刹土中,釋迦牟尼佛轉生為勇勢菩薩,成為當時眾多菩薩主尊。有一魔王名為大力者亦在此時變現為佛陀形象宣講佛法,他所鼓吹者盡為讚歎五種妙欲,於菩薩前供養美色、飲食、資具、鮮花、樂器、歌舞等引人生貪之內容。勇勢尊者為護持正法,就以精進力及自身威力顯示神變,將一具狗屍拴于魔王脖頸上,自己則以魔之形象前往魔王治下國家,並權巧方便令九十九萬天女皆發菩提心,還為她們宣說正法,將她們全部安置於無上菩提不退轉果位,自己也于魔王國土中示現享受五種妙欲。

大力魔王後以脖頸上拴掛狗屍之形象回到魔境,結果卻發現天女、天子等人都在享受安樂,大力立即心生妒意、滿心不高興。九十九萬天女此時也覺察到魔王不悅表情,她們全都對他生出悲心,且議論道:魔王一直危害眾生,自己也心煩意亂、心態不穩定,更不明真諦。我們應祈禱勇勢大尊者護衛此地,此處雖原為魔王治下國土,但願從現在起再勿令魔王肆意騷擾。

勇勢菩薩立即以神變于魔王上方幻化出一遠勝大力所統轄魔國之新魔域,此魔境莊嚴善妙,儼然一嶄新世界,勇勢又於此魔界旁再幻化出一世界,並令魔界眾生全部被此世界眾生降伏,包括魔王及眾魔盡皆毀滅無餘。大力魔王眼見如此衰敗景象不由傷心想到:看來我在魔國已不可能久呆,于世間生存之日也屈指可數,我肯定會離開魔域。大力想及此等黯淡前景不由心生厭離,同時也深感不悅,他以恐懼心告訴勇勢菩薩說:請你救度我,我懺悔己過。勇勢則對他開示道:“‘好友你勿造違緣,還應摧毀傲慢心。

如是開導一番後,勇勢又為大力魔王宣說佛法,魔王生起歡喜心後終於皈依佛門,並從此以佛法主導日常行持。

蓮面調化惡見眾生

無數劫之前,四大部洲處光顯劫時,人壽長達六萬八千年。寂光香光明吉祥如來於當時五濁興盛之時為四眾眷屬宣說三乘佛法,釋迦牟尼佛那時即轉生為統領四大部洲之轉輪王,名為蓮面。蓮面轉輪王率眾王妃、僕人、軍隊等人眾前往如來前供養、讚歎並聞受佛法,王妃中一名為天麗者於如來前請求能得女身轉男身之法,如來即賜予她寶頂陀羅尼法門。憑此法門所具有之大功德,所有聞法女眾立即轉為男身,且具備男根。

蓮面轉輪王則將王位交與大太子,然後與九百九十九位太子及變成男人之天麗等八萬四千男眾,再加九萬兩千眾生全部棄絕俗家、前往如來前出家求法,如理如法修持佛法奧義。

此時有成千上萬邪見眾生對轉輪王等人出家之舉大惑不解,他們議論紛紛道:此沙門(指蓮面轉輪王)精進於造作魔業,而這狡詐沙門(指如來)在宣說幻化般有魔力之法後,竟讓眾多男眾男根消失,而女眾卻轉為男身。他還將很多人鬚髮剃除,令其皆著袈裟。這狡詐沙門一會兒宣說人、天及三惡趣存在,一會兒又宣說生死皆不存在。這等具有令女變男之魔力的形象沙門,我們連其形象都不欲目睹,更何談聽法?大家實在應遠離他。

這時又有一學瓦童子添油加醋道:我妻子、僕女、女兒等女眷全部被這惡性沙門變為男人,他將他們鬚髮剃除,還給他們穿上袈裟,最後又將其帶走,我真真切切為之苦惱萬分。從此之後,我們應遷移到連沙門名字都不可得聞之山岩地方居住。其他人也湊趣說:這沙門以仙人形象率成千上萬眾生到偏僻寂靜之地為他們宣說無有解脫、無有業力異熟果報之斷滅法,他真正乃造魔業之人。若誰前往朝拜、聽聞其教法,均能引發心生散亂。現如今依靠他之眾生,全都剃發出家,他們以乞討為生,又喜居寂靜之地,且心生厭離、遠離妙欲。以此種表面形象宣說斷滅法之沙門,實為眾生公敵。可惜多有眾生從未見聞接觸過此類惡人,這次我們方才如夢初醒。經過這些惡見眾生如此宣揚後,很多人都開始執持邪見,並屢屢造惡。

大沙門蓮面聽聞如此傳言後心中焦慮不安,他想:這些眾生分明執持惡見,我若不能令其守持正見、得到解脫,則我成為沙門又有何意?待我將來成佛後,此等可憐眾生如何能得調伏。思前想後,蓮面最終還是以頑強毅力與不竭悲心祈請如來率眾前往誹謗佛陀之人所居山岩地方。到達那裏之後,蓮面制止住眾人惡見,令其皆趨入三乘佛法,並對女人宣說寶頂陀羅尼法門使其統統變為男子,這些人隨後全部被蓮面交與佛陀而出家。

學瓦童子則憤怒至極地發惡願道:我所有眷屬都已被這蓮面沙門拐帶走,此人將來成佛後,我一定要到他刹土上成為魔王,從他入胎及至最後獲得佛果之間,我要恒時製造違緣對他加以危害。他成佛後,我亦要損害他教法。

學瓦剛剛如是發完願,蓮面沙門馬上就已對其心態了知無遺,他立刻想盡辦法,以種種方式試圖能令學瓦回心轉意。學瓦在其精進不怠之毅力與悲心感召下終於對他生出信心,並捨棄了惡見,又向蓮面連連懺悔;蓮面則令其發下菩提心。童子諸根隨後均變得調柔,並對蓮面及佛法生信,他最後說道:大悲尊者,願你成佛時我亦能得無上菩提授記。

此段公案於《寶頂陀羅尼經》中有宣說。當時之天麗即為後來之彌勒菩薩;當時之學瓦童子即為後來之魔王波旬。其後以他願力感召,於釋迦牟尼佛教法下,他也最終獲得了未來成佛之授記。

又釋迦牟尼佛曾於贍部洲成為仙人國王,他一直對大乘經典充滿信心,始終持之以恆、無有吝嗇及嫉妒心地為眾生宣說大乘法門,並成為貧窮者及無怙主之人的無偏親友。

當時並無如來出世說法,連聲聞也無處可覓,國王就在十二年中以財富、僕人等方式供養大婆羅門。仙人國王有一天對這些大婆羅門說道:你們作為大尊者理應發無上菩提心。

婆羅門卻回答說:國王,其實根本就沒有菩薩法相,亦無所謂大乘經典。因國王對大乘法門有極大信心,為制止諸婆羅門誹謗大乘經典之惡行,他便趁勢將其全部降伏。結果因其清淨心之力,國王從此永免墮落地獄之苦。

保護大乘經典便具有如是無法衡量之功德。

又久遠之前,于音施如來教法下,有一國王名為吉祥妙音,他經常建築眾多善妙如來佛塔以為供養。釋迦牟尼佛當時轉生為一樂施菩薩,後有一日,樂施將右手以布包裹,在酥油湯中浸泡後便點火燃燒以供養佛陀。結果所放光芒竟遠超無數盞燈光之亮,光輝普達恒河沙數世界。整個大地皆開始震動,無數如來刹土亦降下花雨。而以手為燈、厲行供養之菩薩卻毫無懼色,他鎮定自若、顏面未改,還以悅耳妙音宣講平等等持法門。

諸天人看到後都趕來供養他,吉祥妙音國王親眼目睹後也率八十王妃從萬丈宮殿上齊往下跳。不過因他目的乃在於拜見菩薩,故而國王身體未受絲毫損害。國王眼見樂施菩薩右手燃燒,心痛至極不由得放聲大哭,他哽咽著以偈頌方式詢問菩薩。樂施則回答他說:何人若無手,此人非殘疾,何人戒不淨,此人真殘疾。醜惡之此身,應作大功德,世間應供處,我今供如來。言畢,菩薩以宣說諦實語之力再次令大地震動,而他右手也恢復如初。

樂施比丘能令任何目睹他身相之女人全部轉為男身,並獲不退轉授記;他亦令天人等無量眾生趨入菩薩道。

常不輕比丘得名由來

無量劫之前,畏宣妙音王如來於巨源世界出世傳法,他為眾生宣說聲聞及大乘法要,住世長達四個恒河沙數劫。當時佛法於贍部洲成千上萬微塵數劫中存在,形象佛法亦住世無數微塵數劫。佛法形象期隱沒後,此世界又出世二億皆名為畏宣妙音王之如來。第一位如來教法接近形象期末尾時,眾多增上慢比丘紛然應世。當時有一比丘名為常不輕菩薩,此菩薩之得名自有一番來歷。

常不輕比丘每每看到四眾眷屬中任何一位時,總要現身其前、不厭其煩地說道:我絕不會輕視你。大尊者,你不會受到我任何欺淩。為何如此?因你們皆行菩薩行,將來必獲圓滿佛果。他不唯對四眾眷屬如是宣說,但凡碰到任何一位元眾生都會將上述話語重複一遍。除去反復訴說我絕不會欺辱你……”外,常不輕既不誦經,亦不為眾生講法,只是翻來覆去講述這幾句話。大多數人都不耐其煩,他們紛紛對他生起嗔恨之意與邪見,並痛駡、毆打他。這些人理直氣壯怒斥道:我們從未問起過他,他為何自顧自喋喋不休地整日聒噪我絕不會輕視你……’,他這種作為即是對我們最大輕視。更何況我們從未希求聽他開示,他竟恬不知恥還要為我等授記得無上佛果!

眾人即如是經常罵他、揍他,但菩薩多年來從未生過嗔恨心及損害眾人之意。每當他又老生重彈時,有人便用棍棒、糞便痛擊他,他躲到遠處後依然平和說道:我絕不會輕視你……”多年來他即將這些話在增上慢諸眷屬前廣泛宣說,人們便因此而稱他為常不輕比丘

常不輕菩薩臨死之前已聽聞過妙法白蓮法門,此法門有成千上萬偈頌,曾被畏宣妙音王如來宣說。當如來宣講妙法白蓮法門之音聲從虛空中自然傳出時,常不輕無漏聽聞。在精進聞法、守持後,他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立即得以清淨,壽命也因此而延長,他就在隨後之千百萬年中為眾生宣說此法門。增上慢比丘等四眾眷屬看到常不輕菩薩漸漸具有神變力、誓言力、辯才力、智慧力等功德後,都開始對他生出敬意,相繼來到他足下聽聞,有無數眾生都因之而在他面前發起無上菩提心。

常不輕圓寂後,多生累劫轉生為兩億畏宣妙音王如來前聞法之人,每一世他都能令如來歡喜,且在兩億如來前依次聽受妙法白蓮法門。隨後以其前世善根力成熟,他又連續轉生為兩億鼓聲王如來前聞法之人,又一一令諸如來均生歡喜心,並於兩億如來前次第聽聞妙法白蓮法門。他不僅如是聽聞,更世世嚴持妙法白蓮,還為四眾眷屬廣為宣說。之後,兩億雲聲王如來出世,常不輕又轉生無數次,且皆令眾如來歡喜,並再度將妙法白蓮法門次第聞受、為眾人宣說。於每一佛陀前聞法後,常不輕均會六根清淨。

常不輕菩薩即如是於無量無邊如來前承侍、供養,並聽聞受持妙法白蓮法門,以此善根終於成為後來之釋迦牟尼佛。假如他當初不守持妙法白蓮法門,他絕不會在如此迅速之時間內證悟成佛;正因他恒時守護此法門,成佛時間才大大縮短。而那些以噁心故意傷害、欺侮常不輕菩薩之眾生,在二億大劫中都未曾聽聞三寶名稱,一萬劫中於無間地獄感受痛苦。待其業障完全消除後,這些人終獲解脫,又是常不輕菩薩令其皆發無上菩提心。在此等善根日後成熟之眷屬中,有護賢等五百位菩薩,尚有五百比丘尼、五百優婆夷等四眾弟子,他們皆於無上菩提中獲不退轉果位。

故而守持此法門有極大利益,即使佛陀涅槃也應守持不廢,並常常讀誦。依此妙法白蓮法門定能獲得圓滿菩提果位。

諸多精進行跡

久遠之前,精勤燃如來於妙見世界正處花源劫時出世說法,當時之世界無有女人名,眾生皆從蓮花中化生,如來恒時宣說精進法門。那時釋迦牟尼佛轉生為一堅鎧菩薩,他有一日於如來前詢問何為精進法門,如來便向他宣說了精進、努力、妙觀察、勤修等四種有關精進之法門。堅鎧隨後就開始精進修持,並在一千萬年後終獲相應安忍境界。

堅鎧後於不離精進之心態中安然離世,並再次轉生於如來面前。他又開始聽聞精進法門並努力修持,隨後再次離世,然後又再度轉生。他即如是於八萬四千如來前聞法,並令諸佛皆心生歡喜。妙見世界花源劫中,堅鎧世世都在如來前精進修法,不斷希求善法。因他所具有之大精進力已遠超成千上萬菩薩眾,故而堅鎧在他們之前早一步成佛,此道理在《慧海請問經》中有詳載。

在燃燈佛之前,有如來名天王如來者出世說法,當時世間人、天眾生全由蓮花化生,根本無有女人名及淫亂字眼存世,連聲聞乘都未曾得聞,全部教法皆為大乘法門,針對大乘根基之利根者。眾生若有所需,無論飲食、衣物皆隨念而至,善妙境況同於兜率天。眾生臨死之時,皆騰空至七多羅樹高之處,並宣說無生法門,然後便隨心所欲前往如來住世之刹土中。於其刹土中,如來及眷屬皆不著袈裟,只穿清淨天衣,又無遮止戒律,眾生全部具足無生法忍,對如來所宣法門樣樣精通。眾人同時得到安忍、陀羅尼等功德,且如來為一法王,再無其他任何國王,如來並且對七萬兩千菩薩做過授記。

釋迦牟尼佛當時也為天王如來眷屬,名為無垢清淨光菩薩。眼見其他菩薩紛紛得如來授記,他不禁內心多少有些波瀾。他想到:得授記之菩薩無人能在正念及智慧、精進等功德上超過我,但為何偏偏就我不得如來授記?

如來早已洞悉他想法,便溫和地對他說道:善男子,將來燃燈佛會為你授記。無垢清淨光聽罷當然高興萬分,他騰身虛空說:儘管燃燈佛一恒河沙數劫後方能出世,但我必獲如來果位,此乃如來以真實不虛之語親口所宣。

無垢清淨光菩薩隨後又令光明如來等諸佛皆生歡喜,並於眾多如來前聽聞戒律、神通、妙慧、智慧等四幻化法門,且身體力行,後終於燃燈佛前得授記。

無量劫之前,藥王如來於莊嚴刹土加行劫時出世說法,並住世二十中劫。當時有一轉輪王名為寶傘,寶傘擁有一千太子,他即於五中劫中率太子、眷屬等人以各種物品供養承侍如來;一千太子隨後又於五劫中承侍如來。釋迦牟尼佛彼時即轉生為一千太子中一月傘王子,他有次前往寂靜地,欲以更為殊勝之方法供養如來,但他一時又不知何種供養法方為殊勝。此時承佛神力加持,天人便來到王子前說道:所有供養中最殊勝者乃為法供養。王子急忙問:如何才是法供養?天人回答說:你可向藥王如來討教。

王子又問藥王如來,如來告訴他說:善男子,有兩種供養堪稱為法供養:一者讀誦、受持、憶念、精通與世間論典不同難以證悟之無緣空性佛典;二者趨入菩薩三藏、陀羅尼、六波多蜜多、宣說不退轉輪及諸佛讚歎之經典。

月傘王子為獲相應無生法忍,便將所有衣物、飾品悉數供養如來,並請求說:我欲守持正法,請如來加持。王子隨後就出家求道,並精進修法,不久即獲神通、陀羅尼、辯才無礙諸功德。待如來圓寂後,他開始轉大法輪,於十劫中宣說佛法,度化無量無邊眾生。

又久遠之前有一具意如來,於其教法下釋迦牟尼佛成為一稱光比丘,一直修持大乘法門。他經常想:從今乃至菩提果之間,我身所有之皮、經絡、骨頭、腹部乃至血肉全部乾癟都不足為惜,我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精進!

想畢,稱光比丘即用布包裹住身軀,又沾滿酥油,然後在如來前點燃自己以供養世尊。大火燃起之時,他又以偈頌讚歎如來道:如來自然智慧無邊際,遠離過患驕慢一切罪,慈光觀照趨入劣道眾,祈請宣說遍智殊勝道。

久遠之前有一百光如來出世說法,他以放光神變幻化出眾多如來為眾生宣說佛法,令無量無邊眾生皆獲無生法忍。當時有一比丘名為明目一直承侍如來左右,他也即是後來之釋迦牟尼佛。明目比丘非常了知幻化如來所調伏眾生之心,每當如來宣法時,他也傳法教導眾人。明目還於如來前為眾生做大量瑣事,並以其承侍如來、服侍眾生之功德而使無數眾生均發無上菩提心,並進而獲不退轉果位。

無量劫之前,盛譽如來出世說法,釋迦牟尼佛當時轉生為一妙行菩薩,所發誓願極其堅固。他之大願為:願我成佛時,我所教化刹土中所有眾生均為圓滿無上菩提之法器。若他們不能堪為法器,我則不欲獲圓滿菩提果位;任何轉生於我教化刹土中之眾生,願他們皆能速得神通、順利涅槃;願所有轉生我刹土中之眾生,都能棄惡從善,並在無上菩提道中永不退轉;願我刹土中無有三惡趣、非天及痛苦名稱;凡轉生我刹土中者,除以願力住世之菩薩外,無有最後有者。

釋迦牟尼佛即如是發願住持清淨刹土,故而我們應明白:釋迦牟尼成佛後不僅住持我們所居之五濁刹土,也住持其他清淨刹土。

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淨慧國王,他當時就已供養承侍過無數如來。國王一日心生一念:以有相承侍怎能令佛陀真正歡喜,將世間財富供養如來亦難令世尊究竟快樂,看來我應以希求如來智慧讓佛陀心生真正歡樂。想及此,他便發願為利益一切眾生定要成佛,且要顯示最廣大、迅疾之神通以令眾生皆能儘快成佛。他還發願道:于我成佛後所居刹土中,願能有眾多如來住世度眾。

正因釋迦牟尼佛當初如是發願,故而賢劫中才會出現九百九十尊(似應為九百九十九尊)佛陀。他在無邊無際佛陀前均以身、口、意供養承侍,且不斷發心,以猛厲信心修持佛法。憑上述諸種善根,釋迦牟尼佛刹土廣大無邊。

久遠之前無量光如來出世時,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威猛菩薩,成為當時七十萬菩薩主尊。威猛以種種善巧方便而精通眾生行事時間、對眾生說法時間及親近眾生之時機,並具備為別眾宣說佛法方方面面之菩薩所具無量功德。他經常專注於無量光如來,目不暫舍。當其從一佛刹到另一佛刹追隨佛陀時,無論他到哪一刹土,凡他到達該刹土時,此刹眾生便知道如來出世情況。魔眾對他深感恐怖,而天人則心生歡喜。這些刹土全部遍滿金色光芒,眾生因不知光從何出而鹹感稀有。

此時從空中傳出音聲道:此刹遍佈如來光芒,何人欲見如來,只需邊合掌邊言我等欲見如來,即可如願見到。無量光如來幻化出成千上萬佛陀,每一眾生面前均有一幻化如來,眾生不見任何人唯除眼前幻化如來。如來光輝整日照耀,於如來無有涯際之刹土中,無量菩薩皆獲不退轉果位。

無量光如來使威猛菩薩生起精進心與力量後說道:善男子,你可追隨我之光輝,我放光照於何處,此處即我刹土之邊際。世尊邊說邊發出金色光束,威猛即以神變追隨佛陀光芒,如是經過無量劫亦無法及於終止處。當菩薩稍稍生起懶惰之意與疲累之態時,如來身相現於空中並說:善男子,你不應懈怠,亦不需執著疲勞感覺,請繼續追隨我身光芒。

如來言畢即以神變加持威猛菩薩,遣除他身體疲累與心裏懈怠,增上他精進力。又經過無數劫長時尋覓,威猛最終看見一如意寶樹,此樹光亮很遠之地都能望見。他便將袈裟披於肩上,右膝著地,祈禱無量光如來道:智慧無垢離染汙,如來光芒照世界,汝之光輝極無邊,我無法追隨到底。

此時虛空中現出七寶宮殿,宮殿中如來顯示身相且說道:何人住於我腳下,或住邊遠偏僻地,眾人音聲我皆聞,修行狀況我亦知。十力功德佛具足,眾前顯現實不虛,諸法實相如來知,工巧明等亦遍解。如來刹土諸眾生,聞聽此語皆生信,安住無上菩提果,於佛法中不退轉。此法不同於聲聞,不共佛法汝當知,任何菩薩心清淨,摧滅魔過得菩提。

以佛神威加持,如來妙音傳遍整個世界。

又久遠之前有一超離諸眾如來於善目世界出世說法,釋迦牟尼佛當時轉生為無邊持力菩薩,成為七十萬菩薩主尊。他精通六度萬行及一切方便法,所具威力、功德超過所有菩薩,又能調化聲聞根基眾生,還恒時供養、承侍如來。他能住於現法樂住等持,在八十萬世界與如來刹土之間,以種種化身利益眾生、成熟他們善根。

如來有次詢問他說:善男子,能令無量無邊世界中諸如三惡趣、非天、無暇之處盡皆消失,所有如來刹土一刹那間都得以顯現之利益眾生法門能否現前?

無邊持力菩薩回答道:世尊,此等方法於一刹那間當可以顯現。如來又問他:善男子,此等法門到底能否顯現?眾生壽命如今已長達無數劫,眾多菩薩均開始放逸、懈怠。如此一來,一刹那間又怎能令這些設想全部成熟?看到菩薩略顯困惑,如來便諄諄開示道:善男子,我實告汝:如來刹土本無量無邊,而佛陀則對其再三觀照,以此之故,如來不可調化之刹土實不存在,於一刹土中都有眾多如來方便應世、調化開導。是故善男子,你應深信如來教言,此刹土理應得到清淨與度化。善男子,你已於無量如來前積集善根,無等大慈早已具備,你之智慧亦超越常人,如此看來,你是否有信心於一生當中度化一切眾生?

無邊持力菩薩慷慨答言:若如來開許,我定會對眾生生起最大悲心。為眾生利益,我願無量劫中以歡喜心趨入火海。

超離諸眾如來顯示涅槃後,菩薩將如來法體做成遺塔並行廣大供養。他時常憶念如來教言,並以慈悲心攝受眾生。又幻化出無量無邊化身,令如來刹土如盛開鮮花一般遍滿不退轉菩薩,然後才離開人世。

又釋迦牟尼佛曾為木頭王子,身相醜陋不堪,但人卻勇敢、堅強,遠遠超過其他怨敵。木頭王子將六國全部劃在自己統領之下,帝釋天隨後也贈其如意寶。以此如意寶威力,木頭王子身體竟變得與天人一般莊嚴,財富也廣大圓滿,他便依此而行佈施,具體詳情請參閱《賢愚經》。

釋迦牟尼佛又曾示現為持力魔鬼,于五百如來教法下廣行魔業。後當魔信如來出世並正要顯現得菩提果位時,持力魔鬼便欲製造違緣。而如來早已了知魔鬼前世善根,於是便來到持力前顯示神變,魔鬼頓時就回憶起以前在如來前因造魔業而墮入地獄中備受煎熬之痛苦情景。持力立刻生起厭離心,並皈依如來,又懺悔以前所造罪業。他對如來所傳甚深法要深信不疑,並最終發下無上圓滿菩提心。

釋迦牟尼佛還曾示現為匝哦之女商主,某次當匝哦之女去海中取寶時,他先因對母孝順而感受快樂果報;後當不敬母親之業力成熟時,匝哦之女頭上就長出鐵轉輪。他此時則對眾生生出悲心,並因此而發願道:所有眾生因對母不孝而造惡業之果報,我願全部承受,願鐵輪只在我頭頂旋轉。

以此慈悲願力感召,匝哦之女當下遠離痛苦,並於死後轉生兜率天。

釋迦牟尼佛又曾轉生為阿渥仙人,他到一寂靜地於六萬年中依一隻腳而精進苦行。帝釋天了知後便於虛空中對其頂禮,又令欲界、色界天人對他行廣大供養。阿渥仙人能回憶起天上最初出現之星宿,又精通世間最開始時邊際在何處等學問,他還據此創制天上星宿運行規律,並安立諸如瞬間、刹那、白晝、夜晚、月、年等時間概念。諸天人皆對他生起歡喜心,並讚歎道:如此眾生實乃整個世間獨一無二。

久遠之前,獅力如來出世說法,當時釋迦牟尼佛轉生為一金剛幢菩薩。他在聽聞甚深佛法及陀羅尼並受持後,就前往各個城市患有種種疾患眾生前,以自己聽聞及受持之力令此等眾生皆獲解脫。

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一菩薩,當星勝如來入火遍處定時,菩薩單腳獨立,于七日中繞轉如來,他以偈頌讚歎佛陀之眾多公案在佛經中有廣說。

有關契經中曾記載,釋迦牟尼佛轉生為菩薩時,從無造作任何必墮地獄之惡業。但為利益眾生故,他曾以發願力轉生地獄。

當人壽一百歲時,轉生為菩薩之釋迦牟尼佛看到恒河沙數地獄眾生深受痛苦煎逼,菩薩便以發願力取地獄眾生形象,於無量時日中,在罪業深重眾生前廣宣十二部經,摧毀他們各自惡業。除惡見眾生外,菩薩度化無數地獄之眾。

賢劫之中,為無量眾生利益,佛陀顯示為旁生之軀,諸如食肉旁生、人熊、鴿子、猴子、龍、蛇、大鵬、魚、烏龜、狐狸、兔子、牛、馬等利益同類眾生;他還以餓鬼身形救度無量無邊餓鬼眾;在屠戶家中,他又以殺豬、殺雞、撒網捕魚等屠夫形象教化眾生;於劣種之家,則以強盜形象利眾……菩薩從未造作此等惡業,只為調伏眾生,他才以其發願力示現為如是軀體來教導群生。

釋迦牟尼佛亦曾轉生在邊地,以貪、嗔、癡等三毒行持非法,又不信三寶、因果,不孝父母,不敬長老,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他即以如此形象開導眾生。

釋迦牟尼佛還曾以女人身相及身體面目醜陋不堪者、具猛厲貪嗔癡三毒者、嫉妒心強者、吝嗇者、幻化師、魔術師、太監、石女、裸體外道、毀誹因果者等種種面目教化相應根基眾生。

為使眾生解脫輪回苦海,世尊身披大誓願鎧甲,趨入持惡見、邪見之眾中,以與他們相當之形象利益此等頑劣之眾,相關詳情可參見《涅槃經》等經典。

又《崗波請問經》中雲:我於過去行菩薩行時,為眾生利益而捨棄自己身軀,以眾生為主人、自己做僕役,曾廣行無量雜役:時時為別人端屎倒尿、灑掃除穢、割麥刈草、收穫莊稼、辛勤擠奶、背柴砍樵、生火燒炭、挑水下廚……

如是勞作之時,從未生起過我不欲做此等雜事之念;為眾人製作香、花、飲食時,亦未生起過我不欲做此等雜事之念。欲為、願行之事,我自會心甘情願去做;不欲為、不情願之事,我亦自覺行之,定不會袖手放棄。無論國王種姓或平民、婆羅門喚我做事,我絕不前思後想我能否為之;如有人相招,我定會跟他前往,所有如理如法祈請,我盡皆滿足。迄今為止,我所承辦之事樣樣圓滿,自始至終未曾想起有何不圓滿之事。


《持世請問經》又雲:善男子,我過去恒以大精進力及善巧方便力利益眾生,為獲無上圓滿菩提果而積聚資糧。善男子,我能憶念過去世時為利益眾生,我曾日日將自己軀體幻化為一千之眾在眾生前廣行佈施。善男子,我於百千萬世中觀見眾生受饑餓之困,我便時時自煮身肉以為佈施。如是做時,我未生起過刹那煩惱、後悔心,心中所充盈者唯有對此等眾生之周遍大悲心。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身披不可思議精進鎧甲,趨入無量六波羅蜜多,廣做世人難以想像之精進事業以利眾生。

以上圓滿宣說了釋迦牟尼佛廣行精進之種種公案。

籌碼:佛教僧侶舉行大規模法會時,用以計算人數的由檉柳製成的木籌碼。

俱盧舍:印度長度單位名。古印度以人壽百歲時代所用弓之長度為一弓,一俱盧舍約五百弓,相當於二百五十市尺。

現法樂住等持:身心留住今生今世安樂之中。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精進品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