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17 23:13:32
學習次第 : 進階

兜率百尊、無緣悲心贊

102-甘丹赤巴法王-教授

 

98318 臺北  如性法師中文翻譯

 

 

    在說法之前,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必須要先調整我們自己的動機,而在內心當中,生起一顆為利有情願成佛的菩提心,以這樣的動機來聽聞今天的大乘法類。今天我們在這個地方所要為各位介紹的是《兜率百尊》的講說教授。

 

     首先我們在這個地方簡單的為各位介紹,宗大師所傳下來的這個教法,簡單的來分它的傳承,最主要的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講說的這方面的傳承,另外一方面是口傳的這種教授,這是最主要的兩種傳承方式。

 

    首先在仁波切所用的法本當中,一開始有提到皈依發心的偈頌,前面這兩句是提到了,要生起大乘的不共皈依,後面這兩句是提到了要生起殊勝的菩提心。

 

接下來就簡單的為各位介紹,今天所要為各位傳授的《兜率百尊》的內容。首先在第一個偈頌當中有提到:

 

1、兜率百尊怙主之心中,極白如新乳般白雲頂,

 

法王遍智洛桑劄巴尊,與二法子祈降臨此處。

 

第一個偈頌當中談到的內涵,是迎請宗大師父子三尊來到我們的面前。那迎請的方式,首先是提到了兜率內院,彌勒菩薩他安住在兜率內院當中。那兜率天它的位置,是在南贍部洲的北方,以欲界天來算的話,它算是欲界天當中的其中一個層次。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先觀想,在兜率天的內院裏面,安住著彌勒菩薩。在賢劫的千佛裏,如果賢劫千佛要來到人世間為眾生們宣說佛法,他們一開始所示現的面貌,都是會投生在兜率內院當中,成為兜率內院當中的國王。那以我們的導師釋迦世尊而言,釋迦世尊來到這個人世間,為眾生宣說佛法的同時,這個時候他就將王位交給了彌勒菩薩,所以現今安住在兜率內院當中的國王是彌勒菩薩。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觀想在彌勒菩薩的心尖,然後湧現出顏色潔白猶如新乳般的白雲,並且在白雲的頂端安住著法王,以及他的兩位心子,也就是克主傑以及賈曹傑這兩位心子。

 

在第一個偈頌當中的第一句話有提到「兜率百尊」,這當中的「百尊」指的並不是說,在兜率內院當中只有一百尊天人,並不是這個意思。這當中的百尊代表的是,在兜率內院當中有相當多的天人安住在那個地方。甚至有另外一種說法,賢劫千佛所化現的這些化身,他都會安住在兜率內院當中。那我們都知道在賢劫千佛當中,有一尊佛就是宗大師即將成道的那一尊佛,所以宗大師他的化現也在兜率內院裏面。《兜率百尊》怙主,這當中的怙主指的就是彌勒菩薩,從彌勒菩薩的心尖,放出了如同新乳般的白雲,這個白雲可以觀想它是放射出三道不同的白雲。那中間的這道白雲上面,所頂戴的法座是較高的,在這座法座上面安住著宗大師。在大師的右手邊以及左手邊他的法座稍微略低,在右手邊有心子賈曹傑尊者,在大師的左手邊有另外一位心子克主傑尊者。

 

這個時候如果想要做觀想的話,我們必須要觀想在面前的虛空當中,從兜率內院的彌勒菩薩的心尖,放出了三道的白雲,中間的這道白雲在他的鼻端有一個較高的法座,這個法座是由獅子所頂戴的蓮花月輪的寶座。在這個蓮花月輪的寶座上,就安住著宗大師,他的法座是比心子的法座要稍微的來得高。那另外從心尖放射出二朵不同的雲彩,這兩朵的雲彩在它的鼻端,也就是最前面的位置上,也有兩個法座,但是它的法座略低,安住著兩位心子。所以這個時候如果要觀想的話,我們必須要觀想這些雲彩都是出自于彌勒菩薩的心尖,從彌勒菩薩的心尖往前放射,觀想的時候必須要觀想是在我們面前的虛空當中。

 

在第一個偈頌當中最後有提到,「與二法子祈降臨此處」,這個時候我們就是要誠心的,祈請宗大師父子三尊來到我們的面前。接下來下一個偈頌,接下來的偈頌是配合著七支來做介紹。平常我們提到七支的時候,第一支是談到了禮敬支。但是在《兜率百尊》當中裏面,提到七支的時候,第一支是提到了祈請住世支。為什麼要先提到祈請住世支呢?因為我們都知道,佛陀的聖教是否能夠長住於世間,最主要的關鍵就是在於上師們是否能夠長久住世,因此上師的住世,對於佛陀的聖教,是否能夠長留於世間,這是相當重要的一點。所以這個地方首先先提到了祈請住世。那在正文裏面提到了:

 

2、面前虛空獅座蓮月上,至尊上師歡喜具笑顏,

 

我心至信殊勝妙福田,為揚聖教祈請住百劫。

 

    首先我們必須要觀想在面前的虛空當中,有三個法座。這三個法座同時都是被獅子所頂戴的,並且在法座的上方有蓮花以及月輪。「至尊上師」而中間的法座上面,也就是宗大師他面帶笑容,歡喜的安住在法座上。並且他身穿法衣,左右手都交叉於心尖。這個時候在他的右方有智慧的寶劍,在他的左方有經函。這時候我們所觀想的宗大師,他是面帶著微笑,然後安住在法座上。接下來在大師的右邊,他是安住著賈曹傑尊者。賈曹傑尊者他手持說法印,並且他面露安詳的這種面貌,以一種非常恭敬的態度,安住在大師的右手邊。接下來在大師的左手邊,安住的是克主傑尊者。克主傑尊者他所呈現出來的面貌,是略帶憤怒的莊嚴相。為什麼克主傑,他所現出來的面貌,是略帶憤怒的這種莊嚴相呢?是因為如果有其他的人,對於大師所宣說的佛法,不理解或者是刻意的誹謗,或者是他們生起邪見的話,那克主傑尊者這個時候,都會透由不同的正理去反駁他的緣故,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在觀想克主傑尊者的時候,會特別的觀想出略帶憤怒的這種莊嚴相。這時我們就必須要觀想,宗大師父子三尊他是安住在我們的前方,是面帶笑容,並且以非常歡喜的這種姿態安住在法座上。

 

    並且我們在觀想宗大師父子三尊的同時,我們要觀想他們的頂門,都戴上大班智達的黃色的法帽。為什麼大師們他們所帶的帽子,要呈現出這樣的形狀,以及這樣的顏色呢?其實這是有它代表的含義在的。之所以以黃色的這種顏色呈現出來,它所代表的意趣是希望說,我們藉由修學宗大師的教法,能夠讓我們內心當中的智慧不斷的增廣,所以它呈現出來的是黃色的。那在帽子的頂端,呈現出尖的這種狀態,是因為希望我們所生起的智慧,它在分辨一切萬法的同時,我們內心當中的智慧,就有如寶劍般的尖銳,它能夠很清楚的就了知到說,中觀應成的正見,也就是諸法最究竟的本質為何?而在內心當中生起不共的正見。透由生起不共的正見,能夠駁斥其他的宗義,或者是外道所提出來的謬論。

 

當我們觀想了宗大師父子三尊,安住在我們面前的虛空當中時,這時候就提到了,「我心至信殊勝妙福田」,宗大師父子三尊,實際上是讓我們累積廣大的福德,以及智慧資糧最好的福田,因此今天在殊勝的妙褔田面前,至誠的憶念「為揚聖教祈請住百劫」,為了讓聖教能夠弘揚於世間,祈請上師們能夠長久住世。

 

之前簡單的為各位介紹了第二個偈頌,它是七支當中的祈請住世支。接下來下一個偈頌,這個偈頌所談到的內涵,是七支當中的禮敬支。

 

3、遍見一切所知大慧心,眾有福者耳嚴善說教,

 

名揚聖德威奕莊嚴身,見聞憶念有利我禮敬。

 

這個地方最主要提到的是禮敬,平常在一般的論著裏面提到禮敬的時候,分別會說到佛的身語意三種不同的功德。但是今天在這個地方,提到聖者的功德的時候,先提到的是意的功德,接下來提到的是語的功德,再提到身的功德。那之所以今天在《兜率百尊》裏面,它在宣揚宗大師的身語意三種功德的時候,為什麼要先說意的功德,是有它的原因在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宗大師,他是文殊師利菩薩的示現,而文殊師利菩薩是一切諸佛的化現,是一切十方諸佛智慧的本質。所以當文殊菩薩,他在加持我們,或者是他透由宣說佛法的方式,在利益我們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先接受到的功德以及加持,是文殊菩薩意的加持。透由文殊菩薩智慧的力量,智慧的功德,能夠讓我們的內心當中,生起種種殊勝的智慧。那如果我們具有智慧的話,這個時候要為他人宣說佛法,我們就能夠說出如實的這種教法。這時候我們所宣說出來的佛法,也才能利益其他的有情眾生。

 

那我們都知道,在顯教或者是密教的經函當中,都一再的提到,宗大師就是文殊菩薩的化現,甚至說他是三怙主的和合體。在三怙主當中,最主要他所代表的就是文殊師利菩薩。所以文殊師利菩薩,在加持利益眾生的時候,是以他的智慧在利益眾生的緣故,所以在做頂禮的時候,這個地方特別會先提到了大師的意功德。因此這句話裏面就提到了,「遍見一切所知」這當中的一切所知,它包涵了一切的萬法,不管是盡所有,或者是如所有,一切的萬法,宗大師他都能夠了知。實際上宗大師他跟佛是無二無別的,既然他是文殊師利菩薩的示現,我們都知道其實文殊師利菩薩,他早就已經成佛,他現今之所以會示現出菩薩的面貌,只不過是要利益眾生罷了。所以文殊師利菩薩的本質,是佛的本質,那相同的宗大師與文殊菩薩又是無二無別的,因此宗大師心續當中的智慧,也能夠通達了知一切的萬法。因此在第一句當中就提到了,「遍見一切所知大慧心」這句是提到了大師的意功德。

 

「眾有福者耳嚴善說教」這句話是提到了語功德。透由大師心續當中的智慧,以這樣的一種智慧所開展出來,為眾生宣說的法語,這樣的法語任何的眾生聽到的當下,內心都會感到歡喜。不管你是在大師的座前,親自聆聽大師的教授也好,或者是說你之後閱讀大師所造的論著,你的內心當中都會因此感到歡喜。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方說如果有人,他身穿很漂亮的衣服,甚至說帶了種種的寶物莊嚴其身的話,這時候其他的人看到,內心都會感到相當的歡喜。相同的對於大師所宣說的言教而言,任何的智者,任何的有情眾生,如果你仔細的來閱讀,來聽聞的話,其實內心當中都會生起強烈的這種歡喜心,因此這句話裏面就提到了,「眾有福者耳嚴善說教」。這當中的耳嚴,就像是我們一般的人身上,所穿帶的這些寶物或者是裝飾品一樣。

 

「名揚聖德威奕莊嚴身」宗大師他的聲名是遍揚三界的,並且他以諸多的功德莊嚴其身,這句是提到了大師的身功德。「見聞憶念有利我禮敬」那不管是親見宗大師的身,或者是聽聞宗大師所宣說的法,或者是憶念宗大師的種種殊勝的功德,不管你是親眼見到,或者是聽聞到,或者是憶念到,你當下所做的這些事情,都是相當有利的。也就是他能夠因此而留下很深厚的習氣。所以這個地方提到有利,是指不管是親見、或者是聽聞、或者是憶念,他能夠留下很深厚的習氣,甚至更進一步的,能夠讓你早日成就佛道的緣故,所以這個地方特別的提到「有利」這兩個字。所以禮敬的同時,是透由思惟宗大師的意功德、語功德、身功德,那更進一步的以誠至的心來做禮敬。

 

下一個偈頌,這個偈頌是提到了七支當中的供養支。

 

4、種種悅意供具妙花鬘,末香燒香燈燭塗香等,

 

實設意化如海此供雲,殊勝福田尊前誠獻供。

 

這個偈頌當中提到了各種的供養物,在第一句話裏面有提到了「悅意」的「妙花鬘」,最主要提到的是供花,「末香、燒香」是提到了氣味相當芬芳的這種香。「燈燭、塗香」那不管是供燈、或者是香水等等,這些都是相當好的供品。「實設」指的是自己本身親手來做供養,「意化」意就是透由意支來做觀想,「如海此供雲」這時候不管是我們親手擺設這些供品也好,或者是我們透由觀想的方式來觀想這些供品,這時我們都必須要把它觀想成是有如同雲海般的廣闊,這些供品它的數量相當的多,而且相當的殊勝。平時我們在擺設供品的時候,有提到水、水、花,第一杯水它最主要是供水,也是供養諸佛菩薩飲用的水,第二杯水最主要是洗腳水,也就是幫諸佛菩薩洗腳用的,接下來供養花朵,或者是供養藏香,甚至說供養香水,甚至是說供養妙樂等等,這些都是相當好的供品。甚至說在觀想的同時,我們也可以觀想供養八供,八吉祥,七珍寶等種種的這些殊勝的供品。「殊勝福田尊前誠獻供」以宗大師父子三尊為首的,這樣的一種殊勝的福田,其實是我們供養最好的、最妙的一種福田。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方說以世間的田而言,如果說田它本身相當的肥沃,這時候我們種下任何的農作物,它都能夠長得相當的好。相同的如果我們所供養的物件,它本身是無上殊勝的福田的話,透由這樣的供養,我們就能夠在最短的時候之內,累積最廣大的福德資糧。

 

接下來下一個偈頌:

 

5、彼由無始以來所造作,從身口意所生之惡業,

 

特於三種戒之相違處,至心生悔猛烈髮露懺。

 

這個偈頌提到的是七支當中的懺悔支。「彼由無始以來所造作」無始劫以來我們在輪回當中流轉的同時,透由身口意三門造作了種種的惡業。以身而言造作了十惡業當中的前面三種,以口業而言造了口業的四種惡業,以意業而言造了最後的三種惡業。所以透由身語意三門造下了許多的惡業,並且對於同樣的一種惡業,我們造作的次數也是相當的多,甚至沒有辦法數清的。對於過去透由身語意三門所造的種種惡業,這個時候我們在內心當中,必須要能夠生起殷重的這種懺悔心來髮露懺悔。並且在懺悔的同時,必須要具備有四力,這時我們所造的惡業,才能夠透由懺悔的方式將它完全的淨化。

 

在四力當中,最主要的是我們的內心,必須要能夠生起悔恨的這種感受,這個部份稱之為是「破壞力」。我們要對於過去所造的惡業,心生懺悔,覺得我過去所造的這樣的一種惡行,實際上是不對的,內心要感到懺悔,因此在內心必須要生起「破壞力」,這個是四力當中最主要的一力。這樣的感受就如同是,如果我們誤食了有毒的這些食物的話,內心會感到相當的恐慌,相當的害怕。而更進一步的,為了要解決當下的問題,你可能會馬上去找醫生,看是不是能夠獲得解藥。相同的對於我們過去所造的惡業,內心當中在生起懺悔、悔恨的時候,就有如同是不小心吃下毒藥的人,他知道他已經中毒了,那更進一步的他要想辦法來解決,這樣的心態是相同的,所以這個部份是提到四力當中的「破壞力」。

 

並且之後要生起「防護力」,所謂的防護力,就是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過去生,造作了如此多的惡業,那今生如果有能力的話,最好是不要再次的造作,或者是能夠減低造作的這些可能性,或者是造惡的力量,而在內心當中生起「防護力」。

 

第三力是提到了「對治力」,也就是為了要將過去所造的惡業,完全的懺悔乾淨,這個時候內心當中對於三寶髮露懺悔,並且誠心的禮拜三寶也好,或者是持誦諸佛菩薩的名號,或者是緣念《般若經》,觀修空性等,這些都是能夠懺悔罪障的好方式。

 

但是我們之前所提到的三力,在一開始的時候,必須要有「依止力」做為攝持。所謂的依止力就是我們對於三寶要能夠生起皈依,對於一切的有情眾生要心生髮心。所以在皈依以及發心的攝持之下,如果能夠具備有破壞力、防護力以及對治力,也就是這四力完全具足的話,在四力具足的情況下,沒有任何的惡業,是沒有辦法藉由懺悔將它淨化的。也就是再大的惡行,再深重的惡業,如果具備有四力來做懺悔的話,都能夠將惡業完全懺悔乾淨。那過去的傳承袓師們,他們也一再的提到,其實惡業它並沒有任何的優點,沒有任何的功德,因為造作惡業只會讓我們在輪回當中受苦。那雖然惡業本身沒有任何的優點,也沒有任何的功德,但是透由懺悔能夠洗淨惡業,這個就是惡業它的功德。

 

        接下來下一個偈頌:

 

6、於此濁世多聞勤修證,斷如八法暇滿修大利,

 

怙主汝所行之偉功績,吾等至心懇切而隨喜。

 

這個偈頌提到的是七支當中的隨喜支。那首先我們先看到第一個偈頌,「於此濁世」所謂的濁世,提到的就是我們現今的這個時代,也就是五濁惡世。當導師釋迦世尊示寂之後的兩千年左右,宗大師他誕生在西藏安多的這個地方,而實際上宗大師他就是諸佛悲、智、力三種功德的顯現,三種功德的化身。而這三種的功德當中,最主要的他又是代表文殊師利菩薩的緣故,所以特別開展出智慧的這個層面。那宗大師他是文殊菩薩的示現,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這一點不管是過去佛親口所宣說的佛經,或者從過去的公案當中都可以得到證明。

 

我們先從公案來做探討。宗大師從小的時候,也就是出生之後沒多久,照顧他的一位上師名叫做「確地明魯」這位上師他本身是觀修大威德金剛的一位瑜伽師。那由於他觀修大威德金剛有成的緣故,所以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時常都會夢見大威德金剛。這時他就對於面前的大威德金剛做祈請,而祈請到說,我不僅希望能夠在夢中能夠見到您,我也希望能夠親眼見到您就出現在我的身邊。所以在殷重的祈請之後,大威德金剛他也如實的就是回答了這位上師,而告訴他說,我在之後的某一年、某一個月,我會誕生在某一個地方,當你找到我的時候,你就好好的照顧我。那之後確實就如同夢中當中,大威德金剛所做的這些預言,確實在那一年的那一個月,而在那個地方,宗大師就是誕生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裏面。所以當他找到了宗大師時,這時候他從小就是照顧著大師長大的。

 

而大威德金剛與文殊菩薩,其實他們的內涵是完全沒有任何的差別,大威德金剛就是文殊師利菩薩所示現出來的憤怒相,所以以本質而言,他們並沒有任何的差異。所以從公案當中,我們也可以知道,其實宗大師他就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化現。並且從小,在小時候,五六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習各種的經論。並且到十五歲的時候,他來到了于桑的這個地方,並且在薩迦、寧瑪、噶舉諸多的大善知識的面前,聽聞各式各樣的法類,而在諸多的大善知識當中,又以薩迦派的大善知識為首。那個時候在西藏當地,幾乎所有的智者,宗大師都有前去拜訪,前去請法,因此在諸多上師的面前,聽聞了眾多的法類。所以在偈頌當中有提到「於此濁世多聞」,他在諸多的善知識的面前,聽聞了眾多的法類,並且不只是聽聞,在聽聞之後「勤修證」,他也花了很長的時間做閉關,做淨罪集資這方面的一些事情。甚至他在閉關的過程當中,透由禮拜三十五佛懺,而親見了三十五佛,甚至在親見文殊師利菩薩之後,在文殊師利菩薩的座前,聽聞空正見的法類,之後他也證得了空正見,而在內心當中現起了證空的這種智慧。所以這個地方特別提到了,「多聞勤修證」。

 

「斷如八法暇滿修大利」上一句我們有提到宗大師,他花了很長的時間,在諸多的善知識面前,聽聞許多不同的法類,並且不只是聽聞,他也花了很長的時間自己本身精進努力的來作觀修。並且在觀修的當下,斷除世間八法,那這一點是相當的重要。以大師本身而言,他是一位大智者,甚至他是一位大成就者,他的美名是遍及十方。那如果這種情形,發生在我們身上的話,絕大部份的人都會被世間八法所控制住。

 

世間法簡單的來分,可以分為三類,這三類分別是世間的黑法、世間的雜法以及世間的白法。什麼樣的法,稱之為是世間的黑法?也就是當下我們做任何的一件事情,我們所想到的,都是以今生為出發點,這時我們不考慮來生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我們只考慮到今生,那以這樣的動機,不管是照顧我們的親人,或者是防禦敵人的攻擊等等,我們當下所做的一切的事,所造的一切的業,都稱之為是世間的黑法。

 

那比世間的黑法再稍為好一點的,我們稱之為是世間的雜法,它的顏色是雜色的。什麼樣的法是稱之為是世間的雜法呢?有一些人他承認有佛法,他也修學佛法,並且他也承認有三寶、有前後世,但是在學佛的同時,被世間八法所染汙,當下做任何的事情,不外乎就是為了求得聲名、利養、恭敬等等,以這樣的一種動機所行的善法,我們稱之為是世間的雜法。

 

那更好一點的是世間的白法,什麼樣的法可以稱之為是世間的白法?也就是他當下所求並不是以今生為出發點,甚至也不被世間八法所染汙,以來生做為出發點所造的善行。但是他在行善的同時,他執著境是有真實本性的,也就是他認為境本身是有自性的,以這樣的一種執著所行的善業,我們稱之為是世間的白法。那宗大師不要說是世間的黑法,以及世間的雜法,就連世間的白法他都不會去造作。當下他所行的任何的善行,不管是對弟子們宣說佛法,或者是與外道的論師來辯論佛法的意涵,或者是他自己本身造了許多的論著,當下所做的任何的一件事,他都認為其實這一切的萬法,都有如同是幻化般,它沒有任何真實的本性,所以他並不會被執著諸法有自性的這種染汙的心所染汙。因為當下他所行的任何的一件善行,都是超脫世間的黑、雜、白三法的。

 

之前我們提到斷除世間八法的這一點,這一點在宗大師本身的傳記裏面,他自己就親口有提到說,我從小對於別人想要恭敬我,或者是想要對我做禮拜,或者是他們把最好的東西拿來供養我的時候,當我看到這些人來到我的面前,我的內心都會覺得有一點不舒服。從這個現象我們就可以知道說,生生世世大師他在做很多善行的同時,都是遠離世間八法的這種染汙。他並不會被利養、恭敬等種種外境所影響。所以他從小,只要看到這方面的一些事情的時候,內心都會覺得不安穩、不舒服。那過去也就是大師,他還在西藏的同時,其實因為之後宗大師他本身變成一位相當有名的大智者,也就是大成就者的緣故,當時有很多的弟子,都跟隨在大師的身邊修學佛法。而由於大師的名氣遠播三界,所以當時中國的國王,有意願打算請宗大師到內地去弘揚佛法。當時到內地弘揚佛法的上師,在大師前也有薩迦班智達,以及「」,那這些上師們,他們都曾經到內地弘揚過佛法。但是當大師他一聽到說,有人要請他到內地去弘法的時候,他不僅沒有答應,而且他逃離了當下他所住的這個地方,也就是他逃離出哈薩,暫時讓其他人沒有辦法找到他到底身在何處。

 

此時中國的國王不僅繼續給大師,希望能夠勸說大師來到內地弘法,並且也派人實際上到西藏來找宗大師到底在什麼樣的地方。當大師知道說有人在找他的時候,在找他的這個人已經來到了他的附近,並且他跟大師請求說,麻煩您讓我見您,因為如果我沒有見到您的話,我回去沒有辦法交代,最後我可能會有生命的危險,所以您請讓我見您一面。這時候大師就讓他進來、接見,在接見的同時,大師一開始就提到說,其實對於你們國王想要請我到內地當中宣說佛法的這個好意,我心領了,我也感到相當的高興,而且在這個地方對你說一聲謝謝!但是由於我自己本身,如果到人很多的地方去講經說法的話,我內心當中會覺得不自在、不舒服。因為有太多的人,以非常恭敬的方式,在那個地方迎接我,希望我到那個地方說法,其實我光處在這樣的一種環境當中,我的內心就會覺得不自在,所以麻煩你們能夠諒解我,所以希望你們准許我,不要到內地當中說法。那如果今天換成是我們的話,如果有這樣的人來迎請我們,到他們的國度去宣說佛法,那我們一定是巴不得能夠趕快去那個地方講法,但是大師他卻不是這樣。最後大師是派了自己本身的弟子,也就是他代表「蔣揚確卻」到中國內地去弘法。

接下來下一個偈頌:

 

7、至尊上師聖者汝等眾,法身虛空智悲祥雲集,

 

隨機應化於所調大地,祈請任運降下法露雨。

 

    這個偈頌是提到了七支當中的勸請轉*輪支。首先提到了「至尊上師聖者汝等眾」,當然是以宗大師為主的傳承祖師們,「法身」這當中的法身,是提到了了知萬法的一切遍智,他是屬於佛的法身。「虛空」這個地方就做了一個簡單的譬喻,如果說當虛空當中,烏雲密佈之後,如果能夠降下大雨的話,透由大雨滋潤了大地,那在大地上面所生長的農作物,因此都能夠生長得相當的茂盛。那相同的,宗大師您的法身,就有如同是虛空般,在虛空當中聚集了智慧以及慈悲的祥雲,因而提到了「法身虛空智悲祥雲集」。在虛空當中聚集了大師您的智慧,以及慈悲的種種祥雲,「隨機應化於所調大地」那這當中的所調,指的就是大師您所要調伏的眾生,他就有如同是大地,你會隨機賜予他們需要的佛法。「祈請任運降下法露雨」因此我希望您能夠降下甘露法雨,來滋潤這些有情眾生們。

 

        接下來下一個偈頌:

 

8、如是以我所集諸善業,利益一切聖教與眾生,

 

特于至尊洛桑劄巴之,聖教心要恒常令顯揚。

 

    這個偈頌提到的是七支當中的回向支,「如是以我所集諸善業」透由之前的祈請、禮敬、供養種種的方式,所累積的一切的善業,「利益一切聖教與眾生」希望藉由此,能夠利益佛陀的聖教,以及一切的有情眾生,「特於至尊洛桑劄巴之」特別是希望宗大師您所傳下來的聖教心要,它能夠恒常住於世間,並且能夠弘揚於三界。

 

接下來在這個部份,也就是「聖教心要恒常令顯揚」這之後,如果平常有在供養曼達的話,在這個地方可以供養曼達。接下來在《兜率百尊》的原文當中,並沒有「至尊根本上師仁波切,請住心中蓮花月輪上,慈悲護持行者不退轉,賜予身口意成就請加持。」的這個偈頌,這個偈頌是後人添加進去的。在《兜率百尊》的原文裏面,「聖教心要恒常令顯揚」的下一句就是「無緣悲心贊」也就是我們平常所熟知的密集嘛。也就是透過密集嘛來做祈請、發願。那密集嘛它有相當多種不同的版本,有四句,有五句,有六句,也有九句。一開始的四句,是提到了觀世音、文殊,然後宗喀巴,以及他自己本身的名字。這當中並沒有秘密主金剛手菩薩的這一句,那加上了這一句,就變成是五句的密集嘛。更進一步的,如果加上了金剛持佛的話,就是六句的密集嘛。如果再多加幾句的話,就是我們這當中,講義當中可以看到的九句的密集嘛。

 

但是實際上一開始,密集嘛它只有四句,而且這四句是宗大師親口所說的。那為什麼宗大師他會造密集嘛呢?因為當時宗大師在修學中觀的時候,最主要依止的上師是一位薩迦派的上師,名叫做「賢努羅卻」的這位上師,他又稱之為仁達瓦。這是大師在修學中觀時最主要的一位上師,並且長時的依止這位上師。所以他認為他的上師是十方諸佛悲智力的化現,因此他造了密集嘛的這個偈頌供養給他上師。但是當他的上師,聽到了這個偈頌之後,他覺得說這個偈頌不適合我,而更適合於你。所以宗大師他剛開始造這個偈頌的時候,一開始就是提到了「無緣悲心寶藏觀世音,無垢智慧王者妙文殊,雪域智者頂嚴仁達瓦,賢努羅卻蓮足誠祈請。」他在供養的時候,是以這樣的一種方式來做祈請供養。但是他的上師覺得說,這樣的偈頌並不適合我,反而更適合於你,所以將「雪域智者頂嚴仁達瓦」改成是「雪域智者頂嚴宗喀巴」。並且將最後一句,也就是之前仁達瓦他自己的名字「賢努羅卻」改成是「洛桑劄巴」,所以將這樣的一個偈頌反賜於,也就是賜于宗大師。所以這個偈頌本身,它相當的具有加持力,因為他是宗大師本身親口所造的一個偈頌,透由供養給他的上師,他的上師心生歡喜之後,以加持力反賜與大師的一個相當具有加持力的一個偈頌文,所以這個地方我們簡單的為各位介紹密集嘛,也就是《緣悲贊》的這個偈頌。

 

那之所以會加上第三句「無餘摧伏魔軍秘密主」是提到了,其實諸佛的悲智力,這三種的功德,它的本質是相同的,只是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所以一開始的偈頌當中,雖然沒有提到金剛手秘密主,但是由於實際上,它的本質是包涵的緣故,所以之後又多添加了「無餘摧伏魔軍秘密主」的這一句。

 

如果要解釋《緣悲贊》的原文 其實可以介紹的內容相當的多,可是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並沒有辦法很仔細的為各位介紹《緣悲贊》的這個內涵。但是《緣悲贊》在作觀修的時候,簡單的來分,它可以分三種方式來作觀修。這三種方式分別是提到了:外修、內修以及秘密修。外修是提到外表的功德,內修是提到了內在所擁有的這些殊勝功德,秘密修是提到了上師與本尊觀想成是無二無別的一種觀修法門。

 

首先簡單的為各位介紹外修的這個部份,密集嘛外修的方式是提到了,在十方的諸佛當中,智慧最顯耀、最殊勝的,不外乎是提到了文殊師利菩薩。相同的在當時西藏雪域當中的智者裏面,眾多的智者當中,宗大師他心續當中的智慧也是最殊勝的,他與文殊菩薩的智慧是呈現出無二無別的這種狀態。接下來十方諸佛慈悲的化現,提到的是觀世音,而當時雪域中諸多的智者心續當中,又以宗大師他的悲心最為的猛烈,所以以這樣的方式來做祈請。那十方諸佛能力的代表,是提到了金剛手菩薩,而當時在雪域諸多的智者所行的佛法事業裏面,宗大師所行的佛法事業是遍及最廣的,所以他所呈現出來的功效也是最大的。以這樣的一種方式,透由外在宗大師所擁有的智、悲、力三種的功德來做祈請。

 

在之前外修的這個部份,最主要提到的是,大師他的智、悲、力三種的功德,就有如同是文殊、觀音以及金剛手一般。那接下來內修的部份,他不僅外貌呈現出來的功德是相似文殊、觀音以及金剛手菩薩,其實他實際上內心所擁有的悲、智、力功德,是與這些菩薩都是相等的。也就是他內心當中所擁有的智慧等同於是文殊菩薩,他內心當中所擁有的悲心以及慈心,等同於是觀世音菩薩。那甚至說金剛手菩薩所擁有的能力,宗大師本身也都擁有,而且彼此之間是沒有任何的差異,也就是完全相等的,所以不僅外在相似,內在也是完全相同的,而提到了內修的部份。

 

接下來是提到了密修的部份,之前在外修我們最主要強調的是,宗大師所擁有的悲、智、力三種的功德,等同就是很類似文殊、觀音以及金剛手菩薩的功德。那在內修的部份提到,實際上內在他們本身的功德是完全相等的。那更進一步的在密修的部份,提到的是,其實宗大師本身,他就是文殊菩薩,他也是金剛手菩薩,也是觀世音菩薩。只不過他所呈現出來的面貌與菩薩他們有所差異,但是內心當中其實他的本質是沒有任何的差別,他本身又是文殊菩薩,又是金剛手菩薩,那又是觀世音菩薩,所以他的本質是沒有任何差別的,所以這時候將宗大師與三尊菩薩,觀想成是無二無別的來做祈請。

 

所以平時你們在念誦《緣悲贊》的時候,可以藉由這三種不同的方式來作觀修,之前我們是依次的提到了外修、內修以及密修。外修最主要提到的是大師的悲、智、力三種的功德,類似這三位菩薩。而內修的部份是提到了內在的功德,等同於是這三位菩薩。而在密修的部份,他不只內外的功德等同於這三位菩薩,其實他本身他就是觀世音,他也是文殊,他也是金剛手。

 

在念誦完《緣悲贊》之後,如果你想要觀想至尊根本上師仁波切的這個偈頌,那接下來在念誦完《緣悲贊》之後,可以來作觀想。這個時候觀想的同時,你必須要先觀想宗大師左右手的兩位心子,他們會融入宗大師的身體當中,並且心子們所安住的法座,它也會融于大師的法座裏面,最後大師的法座它慢慢收攝、消失在虛空當中,而大師來到我們的面前,最後安住在我們心尖的蓮花月輪之上。

 

如果說平時各位有一些身體的疾病,尤其是心臟的這個位置有一些問題的話,作這樣的觀修,其實是很有幫助的。

 

那對於今天我們在這個地方所傳的《兜率百尊》的這個祈願文,絕大部份的藏文版的版本裏面,最後都會提到說《兜率百尊》的這個祈願文,是論師吉祥賢所造的。但實際上這當中是有誤解的。安多的上師他們就說到了,其實《兜率百尊》的祈願文,並不是吉祥賢這位論師所造作的,而是文殊大海,也就是宗大師本身的親弟子,文殊大海所造的。那之所以會產生這個誤解,是因為吉祥賢論師,他平時一生當中所觀修的法,就只有《兜率百尊》的這個法,他透由觀修《兜率百尊》來練習上師瑜伽,所以他一生當中最主要修持的法,就是以《兜率百尊》為主,所以之後會有很多的人誤解,這是吉祥賢論師所造的,其實這並不是。

 

那不管怎麼說,平時如果我們要透由念誦密集嘛來做祈請的話,這個時候我們最好能夠將宗大師的本質,觀想成是與三尊菩薩是無二無別的,他內心當中的智慧,以及慈悲,以及他的能力都是最殊勝的,以這樣的一種方式來做祈請的話,能夠得到最大的加持力。你在透由這樣的方式祈請之後,你內心當中的智慧能夠快速的增長,而內心當中的慈悲也能夠比過去更勝一籌,甚至說你在修學佛法的當下,所做佛法的事業,也會比以前更具有力量。

 

如果平時我們能夠透由密集嘛來做祈請的話,在許多的論典裏面都有提到說,透由密集嘛來做祈請,不管是你是祈請宗大師,或者是祈請文殊,他都能讓你內心的智慧快速的增長,這當中的智慧包括了講說、辯論,以及造論的種種的智慧。真的說在許多的論典裏面也有提到,有大的智慧、快的智慧,以及深奧的種種智慧,其實這個部份當中的內涵相當的深廣,各宗各派、各別的論典裏面也有提到不同的方式來作觀想祈請。那最後,在講義的最後面有提到,「于諸生世勝者宗喀巴,親為勝乘善識威力故,於此勝者所贊之善道,祈願雖一剎那亦不離。」這個偈頌也是後人添加進去的,它並不是《兜率百尊》的原文,其實這段文本身的造者,是克主傑尊者。

 

所以平時如果你們有空的話,可以透由《兜率百尊》的祈願文來作觀想,並多花一些時間來念誦密集嘛的這個偈頌。如果你們平常有空的話,你們念誦密集嘛的時候,可以念誦五句的密集嘛的這個偈頌。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個地方。

 

 

 

南無阿彌陀佛!

 

                             整理于鶴林淨住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