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08 02:18:37
學習次第 : 進階

密宗灌頂論

陳健民撰

東莞劉銳之校

敬禮大灌頂王金剛持根本上師貢噶活佛法師足下!

總說密宗一切設施,皆果位方便別說。灌頂為上師金剛持對弟子五方佛總體自性,施與未來實修成證果位光明大灌頂之前行方便之認可與保證事業。懿歟休哉!何等寶貴!末世少有能如量重視者,不得不論焉。

初揭灌頂真義,于此通達,次則灌頂條件可以推知。條件具足,則第三章灌頂證量自然生起。然後末法流弊知所防止,向道基礎知所建立。故第四結歸要言以勸讀者。此本論理論之體系也。

第一章 灌頂真義

欲知金剛乘灌頂真義,先當了達密宗不共滾打菩提心及不共極果大樂智慧身二事。於此二事之先,又當了知:共、則顯教一切眾生本具如來藏;不共、則密教《大幻化網經》開出普賢王如來法身中,安住其心輪四十二寂靜尊,安住其頂輪五十八忿怒尊,如是等一切佛,從本具足,非惟正因。彼佛五種化、報、法、體性、大樂智慧身,一切德相全部具足,無少闕欠;惟以無始忽然一念無明妄動,造五毒業,受五道苦,不知發起五種菩提心,不解追求本具之五種佛身。其後得遇佛祖出世,或逢大善知識,稟承教授,能發願菩提心,以開發本具之化身佛;發行菩提心,以開發本具之報身佛;發勝義菩提心,以開發本具之法身佛;發三摩地菩提心,以開發本具之體性身佛;發滾打菩提心,以開發本具之大樂智慧身佛。前二菩提心,依般若乘修習四攝、六度萬行。第三菩提心,依般若乘理,證取勝義諦空性;然皆須經三阿僧祗劫,方克證果。行者為欲疾速取得佛果,即身究竟,渡脫五道父母故,乃追求密乘,非謂可以舍顯乘教授而唯取密乘也。第四三摩地菩提心,具詳龍猛菩薩所造金剛頂瑜伽部攝《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中,明載依父母所生身,而證佛果。故瑜伽部灌頂,亦同為金剛持與五方佛總體自性之弟子所發生之關係。按《頻伽》藏經秘密部所載《阿闍黎大曼荼羅灌頂儀軌》,初引金剛薩埵入弟子身心,次灌頂中,令弟子想心中有蓮月,上有金剛杵,此即建立滾打菩提心基礎矣。金剛薩埵即實修雙運法因位本尊;其極果即是大樂智慧身。金剛者,智慧也;薩埵者,大樂也。其咒《百字明》內弭婆嚩素睹使喻,義即與我大樂也;弭婆嚩阿努[*]訖睹義即與我無上智慧寶也;弭婆嚩素補使喻,義即與我妙色也;弭婆嚩薩嚩悉朕義即與我一切悉地也。如上四句,已昭示其主旨。心中所觀,及其手中所持之金剛杵,上下各五股,即表五大五智,實為滾打菩提心之標幟;其後進修無上瑜伽部之雙運法時,即觀此父杵于母蓮宮中而行等持。然以瑜伽部就印度婆羅門種姓具有好淨習氣而設,於彼糞掃階級,食肉種姓所堪忍法不能接受,惟於天界眉目嬉笑之欲樂上,而修其空樂不二法門。是故東密五秘密眼法,但本天界欲樂方式而昇華之,故當經十六生方可成佛,東密行人于此並不否認。無上瑜伽部前瓶灌五種,大致與瑜伽部同。其後第二秘密灌頂、第三智慧灌頂、第四勝義灌頂,則就人本位欲樂方式而昇華之,令開發滾打菩提心,以修不共秘密雙運要訣而設施。其認可與保證事業,前四種菩提心,本文不具論。最後滾打菩提心,為密乘極果大樂智慧身之正因,能攝盡前四種菩提心,是真正即生即身成佛之道,故本論專就此言之。

第一節 瓶灌真義

初瓶灌頂真義者,行人雖本具大樂智慧身佛,堪作金剛大總持,然以無始以來,無明障蔽,生起五毒,輪轉五道,本具佛德不能自行開顯,自顧形穢,常存下劣心理,甘作凡俗雜務;雖在聞思中得識如來藏理,而私心自反,不敢向上承當,原有五毒習氣,一時不能頓除。瓶灌之設,為令弟子除其下劣凡庸之見,由上師金剛持無異,觀想瓶內有本尊父□□運,融化甘露,作灌頂所依物;又迎請五方父佛母佛,持此寶瓶等物為弟子灌頂,甘露□□至頂;想如來藏中五方五佛,分別由此瓶灌中所攝五種灌頂,現起頂嚴。茲為眉目清醒,便於比較觀摩起見,瓶灌中五種灌頂所攝認可與保證事業,分別標號排列,說明如次:

第一,寶瓶灌頂者 瓶代表東方不動佛

1.甘露洗滌全身後保證:

A.其在灌前,凡夫下劣身見執著已除盡。

B.八識田中,瞋煩惱種子永無雨露灌溉、滋長花果之可能。

C.所行之瞋煩惱罪業已清淨。

2.甘露充實盈溢至頂後認可:

A.灌後常為不動佛及東方一切如來之所護念。

B.為金剛部行母之所擁護。

C.于修道上,能現起我即不動佛佛慢。

D.于證果時,能轉識蘊及第八識成大圓鏡智。

E.轉水大業劫氣成水大智慧氣。

F.能調伏一切瞋性眾生。

又瓶者,表童瓶身寶也,即表佛身金剛,故為初瓶灌頂,身灌之首,非謂惟此瓶灌而已。其後寶冠灌頂、金剛檸灌頂、鈴灌頂、名灌頂四者,皆屬身灌。

第二、寶冠灌頂者 此冠即代表南方之寶生如來。

1.甘露滌身後保證:

A.其在灌前,凡夫下劣、不平等、小我、執著,已除盡。

B.八識田中慢煩惱種子,永無雨露灌溉、滋長花果之可能。

C.所行慢煩惱罪業已清淨。

2.甘露溢頂後認可:

A.灌後常為寶生佛及南方一切如來之所護念。

B.為寶生部空行母之所擁護。

C.于修道上,能現起我即寶生佛佛慢。

D.于證果時,能轉受蘊及第七識成平等性智。

E.轉地大業劫氣成地大智慧氣。

F.能調伏一切慢性眾生。

第三、金剛杵灌頂者 杵代表西方阿彌陀佛

1.甘露滌身後保證:

A.其在灌前,凡夫貪圖下劣欲樂俗見除盡。

B.八識田中貪煩惱種子,永無雨露灌溉、滋長花果之可能。

C.所行貪煩惱罪業已清淨。

2.甘露溢頂後認可:

A.灌後常為阿彌陀佛及西方一切如來之所護念。

B.為蓮花部空行母之所擁護。

C.于修道上,能現起我即阿彌陀佛佛慢。

D.于證果時,能轉想蘊及第六識成妙觀察智。

E.轉火大業劫氣成火大智慧氣。

F.能調伏一切貪性眾生。

此中有可疑者:西方為蓮花部,又為一切如來語金剛,何不用蓮花代表,而用杵耶?蓋對男性弟子而設,正欲以此杵為受用西方蓮花種姓佛母之工具也。又西方語金剛者,屬法部,一切佛法從此方出生,檸能代表五大五智,能包括一切法故。又西方雖屬佛語,然瓶灌所攝屬身,故用柞。

第四、鈴灌頂者 鈴代表北方不空成就佛

1.甘露滌身後保證:

A.其在灌前下劣、妄自菲薄、無有佛分之疑心除盡。

B.八識由中疑煩惱種子,永無雨露灌溉、滋長花果之可能。

C.所行疑煩惱罪行已清淨。

2.甘露溢頂後認可:

A.灌後常為不空成就佛及北方諸如來之所護念。

B.為事業部空行母之所擁護。

C.于修道上,能現起我即不空成就佛佛慢。

D.于證果時,能轉行蘊及前五識成成所作智。

E.轉風大業劫氣成風大智慧氣。

F.能調伏一切疑嫉眾生。

第五、名灌頂者 輪即代表中央毗盧遮那佛

1.甘露滌身後保證:

A.其在灌前下劣、愚癡、不解佛性本具之障除盡。

B.八識田中癡煩惱種子,永無雨露灌溉、滋長花果之可能。

C.所行癡煩惱罪業已清淨。

2.甘露溢頂後認可:

A.灌後常為毗盧遮那佛及法界一切佛之所護念。

B.為佛部一切空行母之所擁護。

C.于修道上,能現起我即毗盧遮那佛佛慢。

D.于證果時,能轉色蘊入第九識成法界體性智。(第九識者,即阿摩羅識,出《大佛頂首楞嚴經》、《金光明經玄義》,直稱為佛識,或曰不動識。)

E.轉空大業劫氣成空大智慧氣。

F.能調伏一切癡性眾生。

此名即是上師金剛持對以五方佛總體自性之弟子一種授記,異日成佛,即用此名。如燃燈佛授記我祖號釋迦牟尼。

總上五種,皆屬第一瓶灌,此灌取得五佛嚴頂大加持力,破除四魔中之天魔及一切外魔,清淨凡夫下劣庸常之見,認可能修無上瑜伽部生起次第,及顯空不二大手印道;清淨一切身業,由此修習,堪得金剛持身金剛成就,通達五明身與智慧自在,果位中證得化身佛;或即生未成,於經死有、中有後,現起受生時,可乘此灌修習功德,得生所修本尊刹土。

*此後阿闍黎灌頂者

謂五種瓶灌後,修習生起次第,已有證德,或修瑜伽部三摩地菩提心,證得五相成身,堪為人師,堪繼密法傳統,故當授以阿圖黎位,等同金剛大總持。此灌以攝持並調伏眾生為主,故必開許禁住行,授以三種不共之三昧耶,此屬本灌之特殊要點。一為杵三昧耶,密意即表如意幢;二授鈴三昧耶,密意即表智喜蓮;三授印三昧耶,則明明授與具相佛母。故古德薩拉哈遇其佛母后,始自慶倖曰:吾今始可為真金剛持也。而或具小乘見者,反以其用佛母而饑之,弗顧也。唐密《阿闍黎大曼荼羅灌頂儀》曰:汝於貪欲處;莫生厭離心。蓋已涵有此意,特未正式授以父佛、母佛雙運之實修方法耳。蓋為瑜伽部大阿闍黎能了知此種密意即足矣。此種瑜伽部阿闍黎,以未得無上瑜伽部前後四種灌頂,故不能傳授無上瑜伽部一切法軌。

至若無上瑜伽部,亦於瓶灌後即授以阿闍黎灌頂,而不候四種灌頂圓滿後舉行者,蓋有說焉。依拙見揣之:初瓶灌在四灌中,成金剛持之身金剛;第二秘密灌頂,成金剛持之語金剛;第三智慧灌頂,成金剛持之意金剛;第四勝義灌頂,成金剛持金剛三業無分之體性耳。金剛持大阿闍黎,重要在身金剛之長住,故以金剛身能統攝餘三故,故於瓶灌後即舉行之,此其理由一。再者,四灌中第一瓶灌,外灌頂也,重在五佛寶冠之頂嚴;第二秘密灌頂,內灌頂也,重在內身五輪;第三智慧灌頂者,密灌頂也,重在父佛、母佛之雙運;第四勝義灌頂者,密密灌頂也,重在勝義光明與幻身雙運。後三皆內證德相所由生,前一瓶灌關係于金剛持大阿闍黎威儀最巨,實為攝持弟子之重要標幟,故當於瓶灌後舉行之,此其理由二。若論其阿闍內證實德,則能修習圓滿四灌所認可諸道次第後,再行執行大阿闍黎任務,非惟不違反次第,亦且更莊嚴切實也。是以古德落吉朗波所造《金剛亥母灌頂儀軌》,此灌列在第四灌圓滿以後,正先得我心也。苟有惟得瓶灌,即授阿闍黎位,未經後三灌者,亦只有傳授無上瑜伽生起次第以下諸法之自在。

第二節 秘密灌頂真義

前瓶灌主要對治庸凡下劣心,令起佛慢,而修起分三密三金剛;依正二報,莫不儼然自成本尊身,是以如來藏最外第一重下劣凡夫我執,從此破除。今第二秘密灌頂主要對治者,即由前第一層障粗重我執,煩惱所生心理作用,積習凝固,而成生理上各種糾纏結構。在肉身之構成則為煩惱脈,在生理之作用則為業劫氣;致令如來藏本具之金剛身,空色脈與智慧氣不能開顯。左右二脈隨其凡夫喪失正直菩提心後,亦自失其正直脈路,常生歪心、斜心、機械心、城府心、迂曲心、奸滑心、陰險心、欺詐心、餡媚心、狂妄心、井心、黑心、惡毒心、蛇心、狼子野心等,由此全身諸脈,亦委蛇曲折,糾纏甚緊。蓋心理上有一心自私,生理上必有一脈自縛。如此左右二脈,糾纏彌綸於全身;特於菩提心流露機構(相當於內分泌腺部位)之重要五輪,盤根錯節,糾纏更緊更密;而直貫此五輪,代表法身之中脈,無由開展;在中脈中心,心輪之如來藏,童瓶身寶,更無由顯露。其交互糾纏於頂者,即貪煩惱脈,本具之五十忿怒狀如來,無由顯露;其糾纏於喉間(相當於甲狀腺、副甲狀腺部位)為瞋煩惱脈,如來藏諸報身佛,不能開顯;其糾纏於心間者(相當於胸腺部位。胎兒及初生後第二年最大,其時天真尚未喪失故。至於成年,此腺消失,蓋其天真已漸消失故。)為癡煩惱脈,如來藏四十二寂靜狀如來,不能開顯;其糾纏於腹間者,為慢煩惱脈,如來藏中一切如來功德藏,不能開顯;其糾纏於小腹以下者(相當於副腎部位)

為疑煩惱脈,如來藏中一切如來俱生喜智,不能開顯。故須特別注重發起五大五智兼具之滾打菩提心。前瓶灌行者,雖對能灌之甘露,生起珍重滾打菩提心之信心,並發出同樣滾打菩提心願,然未直接取得上師金剛持金剛身內滾打菩提心之加持,亦未認可及傳授必修之自身滾打菩提心道。本灌頂則父上師當與母上師平等聯結,成其大金剛持實德,而故意放出滾打菩提心,令弟子領取吞服,以此秘密物勝灌頂,作開發弟子滾打菩提心之勝緣,故稱秘密灌頂。由此灌頂:

1.保證以前四種菩提心已有實際之證量,對後一滾打菩提心見,已無疑貳之心,具足初瓶灌實修功德,及接受本灌之先決條件。(詳第二章灌頂條件中)

2.認可此後能修滾打菩提心道,即是修習自身氣、脈、明點、拙火、金剛拳等,漸次積集,感召空色明印或實體明印現前助伴之勝因。即此勝因,以取得請求第三智慧灌頂之條件。

由得此第二秘密灌頂,能超五方佛,直接取得第六金剛持父佛、母佛滾打菩提心之秘密加持力;破除如來藏第二層氣脈之障,及四魔中之蘊魔、一切病魔;清淨凡夫下劣身見執著;具足能修無上瑜伽部氣、脈、明點甚深內道,及現空(前瓶灌中所攝顯空者,外顯也,此灌現空者,內現也。)不二大手印道之自在;清淨一切語業(語由氣故)。由此修習,堪得金剛持語,金剛成就,通達四無礙辯語,與智慧自在;果位中證得報身佛。或即身未成,亦可於經死有後,現起中有時,與如來藏自行開發之報身佛合體成就;此詳《中陰救度法》中,不贅。

第三節 智慧灌頂真義

第二秘密灌頂,雖用上師金剛持父母雙運滾打菩提心,然惟是加持弟子自身五輪功德開顯。若在此二灌後,修習認可之道,於氣脈已有調整自在,防護明點亦有把握,則當正式運用明印,故有舉行第三智慧灌頂之必要。智慧者,母佛之德相也,母佛之作用也。故此灌之重要設施,惟是由上師金剛持交付弟子以母佛,令彼等持修習,依次於各輪認識四空、四喜,是其總目的。于此灌修道次第中,建立於母佛九種姿態及意趣上,修習色空不二、聲空不二、香空不二、味空不二、蓮外之觸空不二,至能於極貪境上,仍可保持初灌生起次第之定力與勝觀,及二灌中之氣脈拙火,真大力用,然後可實行蓮內樂空不二;於降、提、持、散諸法,極其嫺熟,然後方能於明點懸住杵頂時,親見俱生喜智光明。本灌修持到此時,則有舉行第四勝義灌頂之必要,以後再述。是故,此第三智慧灌頂,如絕句詩中之第三句,實為密宗灌頂之重心。此句得力,如人之肩,前挑前二種灌頂證德,後挑第四灌頂之勝義。前雖二句,後雖一句,然後句結束,意味深長,故以第三句挑之,適相平也。《佛地經》所雲: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者,前二灌,事也;後一灌,智也;第三灌頂,即一味受用之重心。此灌不得力,則無上瑜伽部全無有支點可以據矣。此灌真義能明,則餘三灌頂可迎刃而解。故作者特為此第三灌,詳述五種理由於後:

竊按:第一瓶灌後修習生起次第,以任何一本尊兮魯噶身皆無不作抱母佛觀者,此種觀想,毫無流弊。第二秘密灌頂後,于自修本尊父母身中觀想、修習氣、脈,明點道,此法亦不正式用明印,亦毫無流弊,何以本灌頂中必用實體明印耶?西藏古德中如紅教者,則不建立非用不可之說,依其他方法,如妥噶等,可以獲得空色明印,其後後出之薩迦派,及由薩迦脫胎之迦魯派,則皆力主非用實體者不能現起勝義光明,更不能證得無學雙運位雲。良以古人貪心薄,定慧力強,依甯馬派不共大圓滿無上智妥噶法,可以自證光明幻身雙運;今人貪心強,定慧力薄,必貪境上調練其控制力,透過此關;方可見勝義光明,乃至修習幻身光明雙運,故二說皆有理由。時代不同,吾人自當從其後者。茲將其所以必用實體明印之理由,詳述五項如次:

1.上師金剛持所交明印,具足大加持力,能令弟子認識俱生智喜。例如:無我母為畢哇巴祖師行第三灌時,畢哇巴即於當時親證第六地功德。其後數百年中,香巴噶居派祖師抽米朗足朝印度時,無死虹身大成就女祖師勒古媽從天下降,為彼行三灌頂,登時證得第二地功德。畢哇巴成就無死大樂智慧身後,老女弟子蘇卡洗底依之受第三灌頂,亦同樣得加持,頓時由六十一歲老婦轉成十六歲無死虹光身佛母。其後數百年,抽米朗足朝印度時,(彼曾七次朝印度,遇無死祖師百零八尊。)蘇卡洗底女祖師從七重天下降,為彼舉行第三灌頂,並終身相處以度弟子。事詳拙著《塔鬘集》各祖師略傳中。此為加持理。

2.為透境而顯空樂不二,故必用實體明印。良以觀想明印所現相似空色,明印隨心而生,其時心隨法行,非是心隨煩惱行;然在實體明印上,其九種姿態及意趣,能挑起行者一切粗重煩惱,由境方現起,而非由觀方自現,故能於極重多變之貪欲境上,獲得證取空樂無二之資糧。諺雲:閉門造車,出門未必合轍。故觀想者遠不如實際者之契合修持也。如蜂采蜜,花如煩惱,蜜如證量,花愈美麗,蜂之活動愈緊張,而收蜜之量愈增多。故有用實體明印之必要。此為透境理。

3.為對治如來藏本具之兮魯噶第三重細障,令其本具兮魯噶容易開顯,故當用實體明印。蓋在初瓶灌修習起分,調練於依正之粗顯細點兩重瑜伽,其心已略得自在,可破第一重障,不復有下劣凡庸執著矣。在修第二灌頂後,氣脈已略得自在,可破第二重氣脈之粗障。茲第三重細障者,即是心與氣二者不能合一自在也。自從一念無明忽然而起,氣即離心,不得自在:無明緣行,行者即是氣也(此語雖無明文見於密典,然作者依修持經驗,敢作此斷語。《圓覺經》曰:妄想緣氣,亦可佐證。)氣從此如狂馬失調,心騎其上,更生狂妄,於是心氣不得無二自在,以順法行。而煩惱脈中,惟有業劫氣運行,由此複增新煩惱。其本具之智慧氣(智慧氣即是心氣無二之氣;業劫氣即心氣分離之氣。)及中脈,經第二灌頂修習後,雖欲奮勇開顯,然其上方鼻出入道及下方杵出入道,皆因心氣無二之力弱,無由展布;而此力弱之原因,則一面固系本身煩惱脈之糾纏,一面亦系原有少許智慧氣(世智辨聰皆由此出),因世俗貪欲,流泄殆盡。無論其守戒力強與否,邪淫已犯與否,其智氣常因觸貪境而自然漏失。故不僅漏失明點方為漏失,即心理上貪、愛、無明。不正見四者,亦通稱四漏,蓋即漏失智慧氣也。因此非加強智慧氣力,令大智慧中脈上下行道皆得開放,則不能收入一切業劫氣於中脈,以化成智慧氣;更不能集成智慧明點,使全部如來藏一切忿怒本尊、寂靜本尊完全開發。又當知者,上方智氣,惟二鼻孔氣息平勻微細時,方起出入作用,此在修第二灌時已有調練;下方則惟杵孔為智氣出入道,必假大樂境,方有開發吸入之機會,故有用實體明印之必要。且下方智氣出入道,有優於上方者二:一則因下方智氣有明印之助力故。良以男性,脈表方便,氣表智慧;女性則脈表智慧,氣表方便。故女性由體內脈支援形成之各部分,如乳、蓮等,皆令人生貪心,而激發智慧;而其蓮中海螺脈內所含方便氣,一觸即具大力用。無修持者,則因此力而疾漏明點;有修持證量者,則二性脈與脈相抵,氣與氣相投,明點與明點相融洽,即可利用明印之方便氣大力作用,加強自身之智慧氣逆沖中脈,適可補救男性智慧氣力用不足之缺點;在女性方面亦收互為補救之效。二則下方智氣所依密輪,為五氣中遍行氣之中樞,(本論非專論氣脈,欲知其詳,可讀本人筆受之《甚深內義》一書。)而如來藏或童瓶身寶,依住心輪清淨幻身與勝義光明雙運之據點,亦在心輪;心氣不二智慧身,亦在心輪。此上三者,依觀點不同而有異名,實則惟此一如來藏也。此心輪受各種煩惱脈之糾纏,較之餘輪更為繁重嚴密,蓋以煩惱大本營在此,命氣亦在此,第八識亦在此,凡夫造業之無明根本亦在此,聖人成佛之明行道根本亦在此;其心輪糾纏最外層,即是以密輪為策源地之遍行氣所行一切諸脈,故欲開心輪,必先利用密輪之遍行氣,而發動此遍行氣力用,則在接近此輪之下方杵道,攝歸此遍行氣,以直沖中脈;一面使中脈內智氣加強,一面使心輪外糾纏脈業劫通行氣解松,故下方杵道,實為修持重要據點。且未來心輪開放,如來藏一切如來遍滿全身,即由此遍行氣,運輸一切中脈內所化智慧明點於全身各脈中。一智慧明點即一如來,一智慧脈即一如來之壇城。其特勝於上方智氣之作用有如此者。且運用下方智氣時,上方智氣亦同時運用;而運用上方智氣,苟不用明印,則下方智氣杵道,例在封閉之列,則不能兼行下方智氣矣。而所謂智氣者,無論上下方,皆為能破第三重細障心氣無二之氣也。黃教宗喀巴祖師,文殊化身,所著《金剛道廣論》,說明必用明印之理由,與此處所論遍行氣略同;而白教於心氣無二之理論與修法,尤有特到之處,各派皆奉為圭皋,要皆建立必用明印也。此為除障理,讀者宜細心玩味。本人數十年聞慧、思慧之結晶及修習之經驗,已在其中披露一斑矣。

4.為佛不共無漏通,及此下諸神變通力易獲得故,必用實體明印。由於雙運實修上運行智慧氣開發中脈,則實證如來藏中法身光明,具足他心通及不共無漏通等;又令智慧明點入住融於中脈,從下而上,依次開發六輪,每輪之開發皆具有特別之功德,條例如次:

A.密輪開發,能見俱生智,通達勝義見道,實證初、二地功德。於氣,則風大得自在,足捷身輕,落地如棉;于心,則得成所作智。

B.臍輪開發,通達一切佛語,佛所說十二分教,無礙了知,實證三、四地功德。於氣,則地大得自在,具足那曙衍那神力;於心,則得平等性智。

C.心輪開發,得法身佛,智力增廣,光明顯現,無分內外,通達修道智,實證五、六地功德。於氣,則空大得自在,飛行空際,無有障礙;于心,得法界體性智。

D.喉輪開發,得報身佛,一切教化辯證,皆得自在,通達十方各國方言,實證七、八地功德。於氣,則火大得自在,入水不溺,能溶解一切物質;于心,得妙觀察智。

E.頂輪開發,證無學道,光明地道,一時圓滿。于氣,則水大得自在,能入火不焚,身柔光滑;於心,得大圓鏡者。

F.頂髻輪開發,刹那圓證從本以來普賢王如來位,顯現果位光明大灌頂,此則灌頂最後之目的也,現證無上智,亦有十一、十二地之說。

(如上各輪開發功德,分別以佛果、地道、神通、心氣配列橫說,並非同時成就如是功德之直說;若誤為同時成就之德相,則何以喉輪報身佛僅有七、八地菩薩之功德耶?當知就佛果言,六輪分別配列是一直線;就菩薩地言,六輪另系一直線也。)或曰:修第二灌道,專用上方中脈出入道,豈不能開發三脈六輪耶?嘗見不用三灌明印之大德,亦具有神通,何耶?對曰:前五通,即世間禪定亦能獲得,況修二灌,氣、脈、明點更易證取;蓋雖非中脈根本上開發,然於六輪支脈上略有開發亦可得通。然此第三灌之神通,普通者及如來不共者,皆全部開發。良以第三灌道在見俱生智後,已與第四灌道配合,苟不與此勝義光明配合,所得神通皆不究竟,雖與第四灌頂配合,然此四灌真義之產生,實由於第三灌;第四灌頂特加以上師之指示與認可而已,非別有其他修法也。四灌之道,正為離修垢而設也。故其重心仍在第三灌,故成為必用實體明印最重要理由之一。此為佛通理。

5.金剛乘道主要目的,在究竟利他;其手段則在即生提早成佛。而一切金剛持阿闍黎大事業,其基本原理在從真空出妙有;其基本功力則在五智、五大之相應。而此具體辦法,深合緣起真實力用,則無過於父佛、母佛雙運所成大事業也。故有用實體明印之必要。度生中息、增、懷、誅四法,皆可在母佛蓮宮中佈置壇城,而以父佛金剛施行之。此金剛者,即是五大、五智相應之標幟也。上來瓶灌後,與以金剛阿闍黎灌頂時,即已開許明禁行,惟具體而微耳。

此三灌認可之法,修習成證,則必實具其作用矣。故不惟修道位中必用明印,即在證果後亦有用明印必要;不惟在生身事業上有用明印必要,即在無住涅槃中,受用和合一味事智,雖已由實體轉成空色明印,然此空色明印與涅槃前實體明印屬一體。譬如麻巴大祖師生前有九位元實體明印,其涅槃前,九位元實體明印依次化光入于麻巴自身,然後自身亦化虹光,光明中所現空色父佛母佛雖已無實體,而此空色,當知即是前此之實體也。此為事業理。

深思哉!母佛也!竊嘗定此空樂根本與余三根本,為密宗之四維,此中限於題材,未及廣贅。此灌保證二灌所修氣脈道已得證量認可,能修事業手印雙運明禁行;由得此第三智慧灌頂,取得母金剛持之實體雙運加持力,破除如來藏第三重心氣不合障,及四魔中之煩惱魔,清淨行者心境能所執著,具足能修無上瑜伽雙運尊勝行堪能,及樂空不二大手印道自在,清淨一切意業。由此修習,堪得金剛持意金剛成就,通達四喜、四空道意,與智慧自在。在未與四灌配合以前,果位中許配法身佛;既與四灌配合以後,出生勝光幻身。無學雙運,則配最後極果大樂智慧身佛。如即身未成,可於死有中現起光明時,證得法身佛。

第四節 勝義灌頂真義

勝義灌頂者,最高、最後、最精微保證認可,同時完成一種上師之指示也。依般若乘理,了知二無我空,徒有此見,尚待行證。依勝義菩提心所修三昧,亦徒有此觀耳,尚待圓證。此二者圓證之期,須三阿僧劫。依瑜伽部三摩地菩提心修習五相成身,徒有此具體而微之如來象徵耳,故必經十六生成佛。依第三智慧灌頂道,父佛、母佛雙運調練嫺熟,明點能懸住杵端,親見俱生智喜光明,即此智光能所心境無二上,指示弟子勝義空性。其所指示文身句身,字面上雖與空宗、三論宗、禪宗相似,然弟子所現證量與內心之領納,大有天壤之別。此中勝義光明,即是中脈開顯之法身光明,特行者須經上師指示,方能證實;又經指示後,方知離于修垢。最微細障之道,即在乎此。故同時亦取得上師之認可,於此勝義光明上,起無學雙運,故為最精微、最高深之指示;而保證認可,不屬兩邊,不屬兩物,同時完成,非言可詮。此灌所治之障,即是如來藏第四重微細障。良以如來藏一切相好功德,本來具足,不假修習;特於前三重障破除以後,尚有微細修垢作障,微細所知作障。于本灌時,經上師指示,此即勝義光明,其相如是,其理如是,其證量如是。行者經過指示,確切認識此俱生智光,離於一切指示,離於一切能所、取捨、造作,所顯一切皆離功用,始知一切現成原有。前三灌道一切修持,特為破除如來藏四重障蔽耳!如採金礦,得金以前,一切努力皆在掘礦中泥沙耳。真金出現以後,始知所掘泥沙皆非真金。而此真金,不假泥沙自來具足;然非掘出泥沙,真金不能得也。故有建立從上四灌修道之必要。由得此四灌勝義光明,與前三灌所修幻身本尊,與空性有學雙運,即進於無學雙運,離一切修垢及微細所知障,直顯如來藏本具之本尊身矣!故能即身成佛而究竟利他也。神聖哉!無上瑜伽甚深秘密灌頂道也!吾人何幸而得遇之!能弗自勉乎?

此灌上師保證第三灌道已能現證俱生智光明,認可離于修垢,趨入無學雙運,保證與認可同時,別無餘事。在弟子此時即圓滿領受上師深恩矣!由得此第四勝義灌頂,上師金剛持果位光明證量,與弟子雙運證量融合無間之直契加持力,依劄、吽、榜、火四字配合之:初、瓶灌加持力,如劄,加持力在頂嚴;二、秘密灌頂加持力,如吽,入住身內心氣脈道;三、智慧灌頂加持力,如榜,上師加力與弟子持力在體內抱合;此第四灌如火,加力、持力融合不可分,破除顯現證得如來藏依正一切德相之修垢,及四魔中之死魔,實證無死,通達勝光,聖壽具足,能修最後階段無學幻身光明雙運之堪能,及明空不二大手印道自在清淨一切三門相合之罪業,及一切微細所知障,證得體性身佛。此灌光明道與三灌大樂道嚴密融合,自受法樂超勝,究竟利他長住,故現起不共顯教之密宗極果大樂智慧身佛。

第五節 四灌真義五攝

初瓶灌含餘後三灌頂真義,二秘密灌頂亦含餘三種灌頂真義,乃至四灌,亦複如是。例如噶馬巴洗上師灌頂儀,則以第四灌真義遍配于餘三灌中;打那拉達密傳中所載,則以第三灌頂真義配合于餘三灌頂中。此種真義互攝,其目的有二:一則上師對某種灌頂真義特具興趣與超等勝解,故以此能攝本灌真義,遍配于所攝餘三灌頂中,令弟子得具能攝本灌之甚深秘密加持。二則特別為對能攝本灌興趣最濃之弟子而設施,蓋順其機而與以教。是皆特例,不可據為通則,故不詳論。

第六節 本章總結

總結者,如上四灌真義,分別說明。其中一貫之主旨者,當知自瓶灌中修預備法乃至第四灌頂,皆不能出乎父佛母佛雙運滾打菩提心之方式。初瓶灌於瓶中及其他各法器上,與夫上師本身內灌頂中,皆曾作五方父佛、母佛雙運流注甘露之觀想,此中所謂甘露,即是滾打菩提心之異名;第二秘密灌頂,則上師父佛實行與師母佛雙運,流出滾打菩提心,而令弟子飲之;第三智慧灌頂上師交付母佛,與弟子父佛實行雙運;第四勝義灌頂,則于弟子父佛母佛雙運,實見俱生喜智光明上指示之,故能於第三灌頂真義認識清楚,則前後各灌迎刃而解矣。又當了知一切設施、所破與能顯。皆建立于自心本來原是佛基本原理上,於此須徹底通達,如法承當,最為扼要。

或問:如此設施,具義精宏,據何理由耶?應之曰:法界真實力故,六大緣起瑜伽力故,緣起境壇曼陀羅、上師身壇曼陀羅、佛母蓮宮曼陀羅、奧明天智慧曼陀羅、勝義光明曼陀羅攝受力故,十方諸佛三昧耶帝網遍攝力故,果位方便殊勝力故,歷代祖師傳承大悲相續加持力故,本代上師金剛持住世功德力故,弟子宿植德本福報力故,弟子具足如來藏勝解力故,弟子具足五種菩提心感召力故,弟子意樂清淨對上師教授善巧修習力故,金剛乘因道果相續系統緣起實德力故。試讀此後第二章灌頂條件,則詳見其因與道;第三章灌頂證量,則詳見其果位具體實德。二章即本章灌頂真義能顯之正因及妙道;三章即本章灌頂真義所顯之果位功德。讀者從此章讀至第四章結歸要言,則唯有自恨出離心不急切,菩提心不真實耳,決不複疑及灌頂真義于毫髮許矣!

第二章 灌頂條件

此中分:第一、弟子堪受灌頂之條件。第二、上師能授灌頂之條件。第三、明印應具之條件。第四、請求四種灌頂各別當具之先決條件。

第一節 弟子條件

1.菩提心條件——已發般苦乘願,行二種菩提心,善能守護菩提心戒,或欲或曾學習瑜伽部三摩地菩提心,以為無上瑜伽部滾打菩提心之基礎。于此即身成佛正因,生起極勇猛之追求心。于三種菩提心喻,不取牧羊喻,羊先到而牧後到;亦不取舟子喻,眾與舟子同登;獨愛太子喻,先自成佛,然後究竟利他。

2.聞思慧條件——總、則小、大乘重要經論如《阿含經》、《成實論》、《華嚴經》、《大智度論》等,已曾通達其義;別、則于如來藏經,眾生本具三身、五智、十力佛德,及彌勒菩薩解析此經之《寶性論》,能如理思維完全信受。

3.戒行條件——過去所有罪業已經殷重懺悔,取得罪淨相;善能守護五戒十善;于四攝六度已曾學習;特於大、小乘共有之無常心、出離心極其勇猛;已將世間萬事放下,乃至維持生活最低限度之職業亦已一概放下,有心依於法,法依於窮,窮依於死,死依於岩之決出心;願將所餘生命之全部時間,努力于密宗之修持;特於具德灌頂上師前,供獻其生命、財產、意志、時間,全部聽候上師支配之。此條件不具,決無具德上師攝受之。

4.定慧條件——於定力上,能善巧對治昏沉、散亂、掉舉,九住心中已得第六息往心(亦稱寂靜住心)以下定力;於慧力上,能勝解龍猛菩薩中觀正見。豈有昏散心理狀態中能接受金剛持之加持耶?豈有不明中觀,而頓然修習生起次第之觀空,及圓滿次第之第四灌頂勝義耶?欲得多利息,必先有多本金,可以逆知也。

5.後三灌條件——上列四條件為受初瓶灌條件。其後第二灌乃至第四,別別各具其先決條件,具詳本章第三節四灌條件內。

第二節 上師條件

1.其本人為弟子時,具足弟子受灌之條件。

2.曾依四灌認可修習之法,勵力專修,具有或上或中或下品之證量,不可依持咒數量及閉關年限為條件。嘗聞諸自許阿闍黎者,自雲:某已念滿若干本尊咒。或曰:某已閉滿三年關。便據以為阿闍黎功德,此殊不可信。試問:西藏乞丐,按日沿街逐村持咒不息,其數多於彼百千萬倍,如此乞丐,除聖者佯現者外,豈有能作吾人之灌頂阿闍黎者哉?又如請一曾坐無期徒刑十二年以上之囚人為我灌頂,豈能如法耶?若謂如法持咒,不似乞丐,依法閉關,不似囚人,則此中必有證量可言,既有證量,則時間與次數不必論矣。譬如勒吉媽女祖師,甫及笄,便直接得金剛持咐囑,根本不曾閉關,然其加持力有甚于閉關十二年,念咒無量萬者多多;女祖師移喜磋嘉閉關七日即成就忿怒母,安可再請伊閉關滿足三年,然後傳法耶?

3.具有神通,能觀察弟子,切知其是否已成法器,是否已到達受灌時期。譬如麻巴,當密勒祖師未來前夕,即已知其必為大器,固不待長期觀察也。西藏流行觀察之說曰:弟子當觀上師三年,然後皈依;上師當觀弟子三年,然後授灌。前者以弟子愚癡,固必經三年;後者豈可以上師無通,乃必經如此長期之觀察耶?本人殊不以為然。該上師如無神通預知弟子,大可自修,不必急為人師也。又一般灌頂儀軌中預備法中,引入壇城後,上師導引弟子,擲花壇中,以決定本尊;又加持吉祥草,令弟子置枕下以祈夢,翌日,弟子必以夢境稟師。苟遇求灌甚切,夢兆不佳之弟子,謊報佳夢,上師若無神通,如何鑒別真偽耶?且此中所謂神通,非謂必得如來不共無漏通,惟有前五通少許,或有觀夢證量,即可矣。

4.具有功德,能得共、不共護法之護持。共、則天龍八部及灌頂地之山神、土地皆來護衛;別、則上師自所修本尊之特別護法,曾於定中或相中或夢中向師發誓,為本壇城不共護。譬如二臂大黑袍對噶馬巴洗入拉薩主持佛寺,曾發誓隨身護持。噶馬巴洗初無去意,大黑袍複現前供養,指使護法諸口訣,始啟程。今灌頂壇城事業,如借地,必感地神母之贊許;如結界,必感四大天王之贊許,然後壇內灌頂事業,方能離於魔障,順利完成也。

5.或定中或相中或夢中,已得金剛持明顯咐囑曰:從今以後,汝當代我職務,執行金剛大阿閣黎事業。如過去噶馬巴派諸祖師,皆曾稟承金剛持之命令,而執行灌頂。對於其本人之上師,要能常常生起金剛持無異之覺受,直至親見上師本人現金剛持相為要。昔祖師剛布巴修成,拜別其師密勒祖師,請問何時可以代師傳法灌頂,密勒祖師曰:親見我為金剛持時。是以此一條件具足,則前四條件亦必具足;然此條件之完成,仍須有前四條件,然後金剛持方可咐囑之也。或已具前四條件,雖未親見金剛持咐囑,而有法器殷重請求,亦可由其人啟請金剛持,得其許可傳授相,亦等於金剛持之咐囑也。

第三節 明印條件

若上師條件完全具備,彼必自知明印條件之所在。此中,為免未到家行人妄冀非分,故略。果得受第三智慧灌頂矣,上師必交付具足條件之明印而灌,後所傳第三灌修道中,必詳為講授明印條件;不患無合條件之明印,特患無德感召之也。

第四節 四種灌頂條件

1.初灌條件——即是弟子普通受灌以前之條件。特當問明弟子具何種姓?求何種法?弟子必對以具足一切如來藏賢善種姓,欲求滾打菩提心道、大樂智慧勝法;如此為附加之意樂條件,此而不具,亦不可授以無上瑜伽部大灌頂也。所謂大者,謂具足四灌,不僅瓶灌而已。亦有一種加持灌頂,或曰結緣灌頂,則瓶灌之略者也,皆不得謂之大灌頂。

2.第二秘密灌頂條件——共同條件如上。不共條件者,弟子自受初瓶灌後,認可修習之生起次第,已能於粗顯、細點兩種瑜伽中,現起壇城本尊,明顯堅固,雖在夢中,佛慢亦不曾舍;不惟能見對生本尊身,亦能明顯現起自生本尊身,於起分五種作道:勝解作道、加持作道、相作道、體性作道、果作道,善巧修習。於三三摩地;入空真如定、大悲如幻定、方便本因定,亦能善巧出入。經上師保證無異,然後方可授以第二秘密灌頂。

3.第三智慧灌頂條件——共同者如前。不共者,在第二秘密灌頂認可修習之氣、脈、明點甚深內道,於三脈六輪內觀分明,寶瓶氣已有中品證量,即在前行諸證量或覺受未散之定中,能閉一口長氣,支持兩分鐘久(於左右膝額三處各拍一次,彈指一聲,如上四次,算為一次,能支持七十二次,即等於兩分鐘久),是為瓶氣中品證量。拙火已能生起,於邪火乘機熾張之流弊,善能對治;明點雖經夢交,亦能自提不漏;金剛拳法中能一口氣轉腹百八次以上;又曾領納外氣停滅之相,經上師保證無異矣,然後認可,舉行第三智慧灌頂,開許雙運法,並交付明印,實行雙運。

4.第四勝義灌頂條件——除前各條件當具外,特於得三灌後,修習雙運已有調練。初于明印前學習色空不二,乃至觸空不二。既能調伏其心於真空,複能善運其氣於妙有。於明點降、持、提、散四種事業,極為靈便,明點雖到杵尖,亦能保持安住,隨念支定中,經上師保證無異矣,即於壇中師座下,與明印雙運。上師確知其俱生智光顯現之時間分際,早亦不得,遲亦不得;如彼雞雛,確已到達出殼時分,然後方可舉行第四勝義灌頂,指示此即勝義光明,及趨入無學雙運之理。如彼雞雛,自能內啐,然後母雞外助以啄,則殼破雛出。啄啐務必同時。上師苟無神通,焉能機教同時完成大任耶?又或不待俱生智光顯現而指示之,則灌頂文中所開示語句,其表面文身句身,究與般苦乘、禪宗等語,有何差別耶?

第三章 灌頂證量

本章分四:初為上師能灌證量;次為弟子得灌證量;三為別別證量;四依證量論餘事。茲分節述之。讀者于此得知果位方便之殊勝。

第一節 能灌證量

能灌上師不惟由弟子觀想成為金剛持,或與本尊身無異,其本身即現起金剛持無異。如麻巴大譯師為其徒密勒現喜金剛身;釋迦牟尼佛為盎劄菩提舉行第三灌頂時,現起勝樂金剛抱金剛亥母雙身大成就;魯嚇巴為其徒打那拉達灌頂時,現起四面十二臂勝樂金剛抱亥母雙身,打那拉達亦親見之。所現壇城,不惟布繪或五寶粉繪而已,其智慧壇城亦非惟觀想而已,必真實由上師金剛持放光顯現真實智壇。如燃燈佛為慶雲童子摩頂授記,十方恒河沙佛國同時顯現,十方佛同時與慶雲童子摩頂授記。印度大德懋多巴為打那拉達舉行四圓灌頂,智慧壇城七日不散,其中宮殿、寶座、花園、水鳥、屍林、空行、勇父、音樂、舞蹈,宛如淨土。麻巴祖師為密勒祖師灌勝樂金剛頂時,麻巴指所佈置之五寶粉壇城曰:此為比喻壇城,若見真實智壇,可看虛空中。密祖仰頭,即見二十四壇城並三十二空行處,八大寒林等。蘇卡洗底女祖師為其徒抽米朗足灌頂時,亦曾現起智慧勝樂金剛壇城。至若上師所交明印,或迎請亥母智尊,或山神女,或天女,或龍女,或寒林空行女,皆具足勝法及特殊之大樂脈。如印度不打古達祖師,為其徒打那拉達舉行三灌時,搖鼓迎請空行女,以為交付之明印,蓮花空行女應聲而至,其蓮宮即現起智慧壇城。其後彼又為女祖師移喜磋嘉攝受,為彼灌頂,即從移喜磋嘉之蓮宮中放出一女,交付雙運。如此古代勝例,不可枚舉,今且略舉近時者,以表密法傳統加持之力仍未斷也。諾那先師為湖南密乘學會諸居士灌金剛薩埵頂時,當其迎智慧五方佛,施以瓶灌甘露時,屋頂甘露淅瀝作聲,如降雨然,出現天空晴朗,他處並無雨點。貢噶上師為張澄基居士及余授密勒祖師灌頂時,天空現起虹身兩條,其後又為我等灌勝樂金剛頂于匡盧,天空依次現白、紅、藍三色,代表法、報、化三身;其後為本人舉行不共大黑袍抱吉祥天母雙身大灌頂時,當其未灌前夕,曾現於本人夢中;灌時,上師搖鈴鼓迎請智尊降臨,忽然大雷大雹,起止皆與鈴鼓之聲同時。湖南少有雹降,時師在湖南長沙梁碩甫居士家舉行此灌,事先天頗晴明,臨時有此變相者,護法威力所顯,而亦上師功德所感也。

第二節 得灌證量

弟子眾等,同一壇城、上師,同一灌頂,或同見共顯之能灌證量,如天空現相;或不同見別顯於某一二人能灌證量;或已得灌,或未得灌,不必皆同也。得灌者,必有得灌之證量。上文灌頂真義章中,第三灌頂真義,所舉必用實體明印五理中第一加持理,所舉例證,即是弟子得灌證量。余如打那拉達依其師印度大德懋多巴,得灌後神通生起,便能開發法寶庫藏,其中見鬘、業鬘、識鬘、智鬘四種皆能憶起,其本身之施主、眷屬、弟子屬未來者,皆能悉知其人,悉見其事。如是等例,不一而足。或疑古人如此,今人未必可能,則本人可以經驗保證之。洩露證量,在修行位中,本為空行勇士所不許,然為引證以鼓舞未來者之勇氣偶舉一例亦不為犯。亦蒙貢師為授金剛亥母灌頂,認可練習金剛拳法,光明中見自身杵內有黍大勝樂金剛抱金剛亥母,光耀眩目,此亦得灌之相也。本文最先禮敬貢師,蓋亦感恩之意雲耳。其他同學得灌而不肯為外人道者,必有千萬倍於我者矣。譬如耶穌受洗禮于約翰時,上帝變化白鴿,飛入耶穌體內,融合無二;且有天語報曰:此吾最愛子也。天人灌頂,尚且感應如此;豈有金剛持對五方佛總體自性之弟子灌頂,全無表徵與感覺耶!苟或全無者,則當勵力懺悔,先取得罪淨之相,然後再求灌頂,是為最要,學佛者不可自欺也!

第三節 別別證量

1.預備法證量——灌前上師修預備法,凡乞地、淨地、持地、護輪、繪壇城;寶瓶預備法,上師體內灌頂法,引弟子入體內,過母佛蓮宮,又引請佛入體內,過金剛道,入母佛蓮宮,為弟子頂上灌注等法,及各項事業,皆必有其瑞相現起。譬如德格大德文殊化身借養親尊活佛灌頂所供食子,降流甘露,滿桌遍地,本人亦曾親嘗,甜而淡,不似人間糖味;且灌頂後,又凝成幹塊,作金黃色。又試讀密勒祖師傳記,當其師麻巴加持天靈蓋中甘露時,虹光從中湧出。如此等例,散見於各大成就者傳記中,以太平洋水、喜馬拉雅墨,書之不能盡,此中從略。

2.弟子夢兆——上師持咒加持吉祥草交付弟子,置於枕下,以占夢吉凶;明朝據實以報,如夢兆不佳,上師臨時可制止彼入壇城,務令懺悔清淨,夢兆轉佳,方可參加未來之灌頂。今則雖照例占夢,上師不忍嚴厲執行夢兆不佳者之拒絕辦法,殊與古意不合。

3.名灌頂證量——不惟上師作如是懸記稱呼,智慧壇中一切聖眾,皆同聲同時作如是稱呼。如麻巴之於密勒,詳見其傳記中。

4.四灌各別證量——前第二章論灌頂條件中,第四節、四種灌頂條件,後後灌頂之條件,即是前前灌頂之證量。如證量不具,上師不可保證以前功夫,安能認可以後之灌頂耶?古代印度灌頂,四灌分別舉行,初瓶灌後,甚至經過三、五載,方可舉行第二秘密灌頂;其或懈怠未能證得其應具之受灌條件,則亦有終身不及得第三智慧灌頂者,逞論第四勝義灌頂耶!今則西藏、漢地所舉行者,反古之制,作者深引為不滿,實有復興古法之必要,下當詳論。

5.依證量論餘事:

A.論多寶灌頂——德格及拉薩諸大寺,亦有舉行五百尊多寶灌頂者,即集盡所有印度傳來各種本尊灌頂,編為一集,名曰:多寶灌頂總匯。其名目或尊數不必同此,而有其他大德所編輯者,上師依此每日舉行數種本尊灌頂,連經二月或三月完畢。此種灌頂,無非一種使作阿闍黎者,取得一切灌頂普皆自在之認可而已。於內容上,一切皆簡單疏忽,若據為修持之張本,作者認為殊不可能。

B.論一尊連灌百零八次——西藏通行,凡遇死相現前之行人,求上師為灌長壽頂,於一日之中,連行百零八次,以為次數多則可因此長壽。作者認為:上師加持力大,每次之單位既有證量可憑,能灌多次固善,不灌多次亦可,何必令上師辛苦耶?如每一單位皆無證量,則縱灌百零八次,有何補益?譬如集無效證券額面數目相等者一萬張,尚不值有效證券一張之價值也。又如以零加零,連加百零八次,其結果亦不外零也。

C.論對嬰兒及亡者灌頂——未成年之嬰孩,除有德相及神通之活佛外,余皆不堪受灌。常見有小兒初生,即求上師為之灌頂,此特一種加持與祝願耳。小兒本身並不能依灌行道,故對參加無上瑜伽大灌頂,宜絕對禁止入壇。至若活佛,常有三五歲即入寺登法座,受其親教師之灌頂,不可以其年少而謂不堪受灌,要視其德相神通如何。譬如貢師,三歲時即以足深印貢噶雪山石山內,其頸項脊骨外現揭磨杵相,左腿有獅相,右龍相,豈僅堪受灌頂,亦且將為三界大灌頂王也。至若亡魂受灌,有多於人身受灌之工具,即具足他心,能知上師心中所思維者,故對亡魂灌頂者,則當斟酌者,不在亡魂,而在上師本身之功德。如未能在勾召亡魂時親見亡魂,聽命受召,則不可輕易向彼灌頂。蓋上師思想中偶有一念,計及亡者眷屬之供養,或有一念,對亡者妻女生起貪染之心,能令亡者因疑嫉而致墮落三途,不可不慎也。然果具足上師條件,如上第二章者,則決無此事。末法多冒濫之士,故不得不特予點破。

D.論對灌頂根本經勝解低劣,能影響灌頂證量薄弱——按古代薄伽梵灌頂根本經文,簡老深刻,且多隱語,後人依此而造較詳明者,往往於所含深義,未能發揮透闢,馴至認深以為淺;作者不諳藏文,未能直窺原本堂奧,然于近代通行灌頂儀軌中文譯本,父續如《密集灌頂儀》,母續如《勝樂灌頂儀》等,曾多所參究,不能無疑。如灌頂前,上師必呼弟子問其種姓欲樂,弟子必對曰:我具善種,求大樂。各種灌頂儀皆有之,故必為根本經所本具者;然解析之者,對於具何善種?求何種大樂?少有能契合金剛持本意者。多屬將具善僅解作五戒十善之善,既屬此善,則所求之樂,惟是天上之樂耳,何能求大樂?或解作三十七菩提分所修之善,則所求之樂,是二乘有餘涅槃之樂耳!或縱將此善解作如來藏本具一切善根,此固不謬,然對所求大樂,唯是解作前四身佛,顯教極果涅槃四德之大樂,此猶非金剛持之本意,與密宗極果大樂智慧身不同故。

是故如量解析者,必曰:我具足如來藏四十二寂靜、五十八忿怒本尊,及一切父佛、母佛、兮魯噶功德善種,欲依滾打菩提心,開顯本具無死兮魯噶智慧身之大樂,即生究竟利他。則完善盡美矣!行者能如此對答,則求無上瑜伽部大灌頂之正因、正動機、正欲樂,方可雲具足矣。今則為上師者,尚少有能作如此圓滿契合金剛持本意而解析之,何能求之于弟子堪作如此圓滿答對耶?此其一。又授戒問題,亦有在灌頂中授菩薩戒者,此屬顛倒次第,如弟子未曾受菩薩戒學習六度萬行,何能先求金剛乘之灌頂耶?故菩薩戒之授與,與考核犯否,皆屬灌頂以前所宜執行。初瓶灌中,即當先行保證其菩薩戒、菩提心戒具足無犯,或已犯而經懺悔清淨,然後方能認可,修習生起次第,豈可于未曾學習菩薩行之弟子身上,能現起本尊身耶?昔有黃教修大威德者,生起次第,本尊身能常現起,因修忿怒目,令見者皆畏懼驚怪,馴至有駭死者,竟不敢見人,因白師。師曰:汝菩提心戒不清淨故,宜補修願、行二種菩提心。又相傳無菩提心修大威德起分,因此而墮大力鬼趣者,頗有人焉。此種考核不嚴,上師應負責任。是故灌頂中,惟當授以密宗根本戒十四條,蒙母八條,五方五佛戒各一條,金剛持三種三味耶耳。然嘗讀諸儀軌,其中多屬先談五戒及菩薩戒,次授五方五佛戒,次授金剛持三三昧耶戒,特于密宗根本戒、蒙母戒,鮮有提及者,更談不到解析。意者或在灌頂前先行授之耶?縱或先授,亦當於第三灌中詳加解析,使戒行相契,庶有稗益。譬如斷菩提心一條,當明明指出此與顯教所攝之菩提心戒不同,此即直指滾打菩提心也。凡遺精、滑精、夢泄、交漏,皆屬此攝。然普通泛泛涉獵之密宗行者,往往將此菩提心誤為願、行二種菩提心,故多疏忽於明點之防護。此等解析不詳之過,上師應負責任。此其二。又五方五佛戒,其條文內容亦與顯教六度相似,如佈施、供養等,其實此中皆含有密義,而自有超勝於般若乘者,否則佛戒與菩薩戒無以異矣。然普通灌頂儀中,鮮有明顯辨別者。(作者將另造《前後戒律性相通攝論》,以說明其深淺差別,此中未贅。)此其三。又灌頂經例有發菩提心文,然各家儀軌或作發勝樂菩提心,見白教祖師不動金剛所造《勝樂金剛灌頂儀軌》;或作發無上殊勝菩提心者,見章嘉國師所造《密集金剛灌頂儀軌》。作者按:勝樂菩提心即是滾打菩提心之異名,勝即五智,樂即五大,亦與滾打含義同。無上殊勝菩提心者.此可包括五種菩提心:菩提心泛指顯教願、行、勝義三種菩提心;殊勝菩提心則指密宗瑜伽部三摩地菩提心;無上殊勝菩提心即是滾打菩提心。如是詳述滾打菩提心無上之理,能令弟子增加勝解,方具受灌之真因。或有儀軌但雲願、行二種菩提心,則當解析行菩提心包括後三種菩提心。蓋勝義菩提心必假止觀行故,三摩地菩提心必假五相成身之瑜伽行故,滾打菩提心必假雙運之尊勝行故。如完全不說明滾打菩提心,則無上瑜伽部所依即身成佛之正因,根本閥如,何能證果耶?灌頂如雨露,既不見此不共之種子,何用此雨露為耶?上師不開示滾打菩提心之超勝處,弟子對此毫無認識,更不能生勝解,則灌頂證量何由生起耶?

E.論灌頂不如法執行,則證量不生——初灌中,瓶預備法及上師體內灌頂法,如未如法舉行,則瓶灌證量不生,五方佛智慧尊亦必不降臨,對弟子毫無利益。二灌如惟用酒表紅菩提,糖表白菩提,以此和合,貯天靈蓋中,分授諸弟子飲之,根本不經過上師父佛與其母佛雙運而流注滾打菩提心之歷程,則此二灌證量,亦無由生起。夫初灌用瓶內置二十五種物質,以表甘露滾打菩提心,故稱瓶灌,雖有父佛母佛雙運流注菩提心之觀想,不稱為秘密。二灌之所以稱秘密者,以上師父佛母佛雙運故意放出滾打菩提心以授弟子飲之,故稱秘密灌頂,蓋不能令外人見之也。若亦以物質表之,觀想行之,則何異于初瓶灌耶?若謂表法之物不同,豈有酒、糖之秘密性,有甚於瓶中二十五種物質耶?秘密究竟為何事耶?西藏大德為杜絕流弊,為表彰僧律,終身不肯用明印;然同時亦舉行二灌,作者實不敢輕信此種秘密灌頂能生證量。至若避諱人言,則根本不舉行二灌可也。又第三灌授弟子以明印,灌頂文中莫不如是,此在古代印度,或勾召空行女、天女、山神女,或為弟子選擇具相之女弟子,或上師本人為女性,則以身充之,如蘇卡洗底女祖師之與弟子抽米朗足是其勝例。然決不能用其他非補特伽羅代之。今則西藏及漢地通行用一布繪明印,授予弟子,令以右手無名指,在布繪母佛密處輕輕一點,便謂已行第三智慧灌頂,此殊笑話。如此三灌,何能生起得灌之證量耶?灌後,弟子則以為經師開許,背師別謀世間淫女而行雙運,徒然犯密宗戒,造地獄業而已。又第三灌既不用明印,則第四灌就雙運所見俱生智光,指示真實勝義,則全然由弟子造妄語業矣!蓋弟子既未經雙運修習,何能見俱生智光?既未見俱生智光,上師所指示之真實勝義與般苦乘理有何差別耶?若無差別,何以必經過前三灌頂修道之苦練耶?何以能即生取證,快於般若乘耶?如此所論犖犖大者,其餘細處不如法者未詳。作者拙見:當恢復印度古法,四種灌頂必如條件分別舉行,前灌未修行到家,決不與以後灌。四灌之中,惟許瓶灌,可以多數具條件弟子同壇同時舉行。後三種灌頂,皆必別別對唯一徒弟單獨舉行之,甚至並其他曾同壇受瓶灌者,亦必避忌,不令知之,愈秘密,愈易得證量。

第四章 結歸要義

讀者欲羡慕密宗金剛乘無上瑜伽即身成佛妙道,當勝解滾打菩提心,又當恒念蓮華生大士所雲:我此妙道,如蛇在竹,上則成佛,下則墮獄,無第三路可以撲朔。依《聖經》學耶穌可生天,不致墮地獄;依般若乘學六度萬行,亦可漸次成佛,亦不致墮地獄,何必決定依此極險之道耶?如以此道成佛最快,置易就難,則當知其先決條件,亦必早為具備,方易成證。按迦居派所許,人到三十六以後,依滾打菩提心修,不易即生成佛,蓋以明點從十六以後開始漏失,至於年三十六,已漏失二十年矣,何能依此殘缺之滾打菩提心而成佛耶?依薩跡派則許四十八以後方無希望,被蓋就先天稟賦充足者言,就身體強健者言,就貪欲心不大者言,故所許較遲十二年,讀者不可不自揣其身體是否健康,淫行是否過度。如其年在三十四、五,則正好早備前行各條件。其中當最先勸請者,即必先讀如來藏經及《寶性論》生起勝解,發起滾打菩提心,決定依此道修習;然後最切要者,即在行動上決定出離,頓然放下萬緣、父母、妻子、兒女,及維持生活之職業,然後方有訪師求灌頂之資格。

耶穌教相當於佛教之人天乘法,彼之聖徒欲求洗禮,洗禮者,即是灌頂也,亦必先出離。耶穌嘗雲:愛父母過於愛我,不配作我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不配作我門徒;不荷十字架隨我,不配作我門徒;貪生者必死,為我死者必生。(見《馬太》十章三十七至三十九句。)某青年多財,能守五戒,然恐不得生天,求之耶穌,耶穌囑變賣財產,施與窮人,然後隨侍為弟子,必得生天;其人終不能聽。耶穌因誡門徒曰:凡世法在前者,天法必在後;天法在前者,世法必在後。其以出離心為人天大界,足以征矣!(見《馬可》十章十七至三十一句。)又嘗曰:不當為生命憂,曰何飲,曰何食;不當為身體憂,曰何衣,曰何裳;生命不勝於飲食耶?身體不勝於衣裳耶?作者複續之曰:佛身不勝於天身耶?(見《馬太》六章二十五句。)美國近世著名基督教徒摩底(D.L.MOODY)所著《秘密權威》一書曰:我寧可舍生計死,不可為生計活。又曰:從世間擺脫而出,則可承受上帝之神威。其最欽佩之另一基督教徒名托利(R.A.TORRY)者,所著《祈禱法》一書,一則曰:人或重視其妻甚于上帝,則妻為偶像,帝不聽其禱。再則曰:人或以名利為偶像,帝亦不聽其禱。矧巍巍乎!蕩蕩乎!帝所崇敬之如來,能聽其禱耶?

讀者或曰:君文言灌頂真義,則高不可仰;言灌頂條件,則低不能行,其殆欲滅絕密法耶?吾忍痛拍胸以應之曰:寧可任密法滅絕,不可置眾生于金剛地獄中。試讀諸大成就傳記,其中用明印者,必多於不用明印者,此固足征果位方便之殊勝。然復試借金剛地獄名簿而統計之,其中因不如法用明印而致墮者,亦必多於不用明印者。賢劫千佛中,唯我祖釋迦牟尼佛及後彌勒而來之獅子吼佛(即本派噶馬巴洗祖師)則傳密法,餘九百九十八尊皆付之闕如。

彼等豈不堪為人灌頂耶?特恨法器之不多覯也。卓絕哉!密法正統之難遇也!希罕哉!密宗法器之難得也!夫以天下之廣,人才之多,法流之寬,佛力之大,未必全無具足條件堪受大灌之人耶!吾謹馨香禱祝,淚而望之焉!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