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7/27 07:50:29
學習次第 : 進階

皈依的要求
 
     
學佛要標準一點,不要糊裏糊塗,這樣學佛就會有功德,而不是在造作下地獄的惡業。學佛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觀察自己的心。以前,噶當巴的弟子問他:你在做什麼?噶當巴回答說:我在修行。弟子又問道:什麼是修行呢?噶當巴回答道:我心硬硬的時候,我也硬硬的;我心軟軟的時候,我也軟軟的。其實,噶當巴指修行就是要一直觀察自己的心。
 
     
初入佛門以及修行過程中首先應該觀察什麼內容呢?首先應該觀察的就是皈依,觀察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皈依三寶,是否有一個清淨的皈依。學習皈依雖然是入門時的必修課,但是實際上,能夠知道皈依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華智仁波切說過:沒有皈依,就算八萬四千法門都會看會想,還是個外道。格西波多巴也說過:一個人要是有非常清靜的皈依,死亡時就算是上面一百個魔要抓過去,後面有一百個魔在追,也不會墮入三惡道。學佛而不懂皈依是沒有什麼用處的。在觀察自己的心時,我們不用念誦經文,而是需要使用思考能力,瞭解自己的思維內容和思維過程。

     
當前學佛的人很多,也見過很多信佛多年的居士,但是其中真正做到皈依的卻太少了,原因是什麼呢?皈依是就皈依三寶,三寶是指佛、法、僧。使我們不能真正做到皈依的常見錯誤有兩種:
 
     
第一種錯誤是皈依者把人為地區別了,由此,皈依者就對於三寶中的皈依變得不清淨了。比如,有的居士會說我學顯不學密,有的居士會說我重密不重顯,或者有的居士說我的上師的法有多了不起,其他上師的法如何如何等等,這些話都是不能說,都是不應該去分別的,因為我們皈依的是,而就是一個,並沒有兩個。有的居士說某某法我不敢接等等,這樣的話不要說,也不要去想。標準的皈依,清淨的皈依,就要求對不要有區別。
 
     
那麼,我們在學佛過程中,在抉擇自己的行為時應該如何去做呢?可以這樣做去:佛法度化眾生的諸多法門就像草地中各種各樣的花一樣多,不同的人自然會喜歡、親近不同的花——有喜歡白色的、有喜歡紅色的、有喜歡香的等等,對於自己喜歡的花,拿到手之後就不要放下了,緊緊地抓住它就已達到目的。學法也一樣,遇到有緣的法門不要隨意丟掉,要緊緊地抓住,然後認真修自己的就可以了。這裏需要強調的是,最重要的是自己修自己的法,不要對他人多做評論,這樣就可以避免說這個法了不起、那個一般,或者敢接不敢接之類的話,並可以將這種思維從根源上斷掉。
 
     
第一種錯誤行為是在學佛者中間經常可以見到的,這是使自己的皈依不清淨的主要原因。
 
     
第二種錯誤就是說區別出家人的話,比如有人會說這個出家人清淨、那個出家人不清淨等等,修行人的成就不在外面(表面上),而是在裏面(指其內心),只有佛陀知道出家人的功德和過失,我們不懂判斷,自作聰明地對出家人分別好壞,就是在造做惡業。
 
     
可以說,我們就算是看到出家人殺了人,也不應該論說其是非。比如,以前的成就者那若巴曾被看到殺魚,而實際結果卻這些魚全都被度化了。在皈依中,是三寶之一,如果我們誹謗了僧人,我們所皈依的三寶就剩二寶了,這樣很難說還有清淨的皈依。
 
     
目前,很多的學佛者都很能持咒,幾百萬的金剛薩垛心咒都念了,但是每天在修行過程中,心都太複雜了:……,嗡班則薩垛吽,快洗衣服,嗡班則薩垛吽,該做飯了,嗡班則薩垛吽,打電話吧,嗡班則薩垛吽,……,這樣一天就能念幾萬遍的心咒。心在這樣的一種繁亂狀態下,要對之進行觀察和控制是不容易的。觀察和控制自己的心,可以開始于修學皈依;通過修學皈依,最終要體會到什麼是清靜的皈依。
 
     
總的來說,修學佛法,自己首先就要有一個清靜的皈依,要皈依三寶,而不要僅僅皈依其中一部分。有了這樣具足功德的皈依,我們才會有在佛法修行上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德蘭根迥活佛  開示
              2007年7月15


備註 :